法国的电影给人的感觉总是充满浪漫色彩。
主人公年幼时父亲死于地雷,仇恨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成人后他的脑子里不幸得被射入一颗子弹,根据地雷和子弹的标记他发现是同一家军火制造商,心里的仇恨变成了愤怒,由于脑子受伤做手术,术后丢失了工作,最后被垃圾处理站收留,在垃圾处理站,他与其他几位生怀绝技的底层小人物协作,戏弄了两位军火制造商,并最后使他们身败名裂。
主人公的脑子被意外射入子弹,极其荒诞。
医生在做手术时,说:“取出子弹他可能会变成植物人,但如果不取出来他可能随时会死”。
医生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下抛出一枚硬币,最后决定不取出来。
于是主人公脑子里带着子弹就出院了,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死亡,他似乎更加充满了生存和复仇的勇气。
这也许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吧!
工业废品回收站竟然就建在堆积如山的工业废品下面,如同一个山洞似的。
推开门进入洞穴,里面住着几个极其古怪的人,其中一位老爷爷喜欢用废铜烂铁做一些有趣的小玩意惹大家开心,一位做一手美食的大妈,一个喜欢将自己装进冰箱的短发软体女孩,一个戴着眼镜精通数字和算术的可爱女孩,一个力大无比的大叔,一个擅长被炮弹发射的男人,还有一个喜欢码字的黑人小伙。
当主人公决定他的复仇计划时,大妈告诉他如果他不请求他们的帮助,就会被从这里赶出去。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树上的一片叶子看似相同,实则都极具个性和魅力。
两位军火商最后被绑在一起,一个脚下踩着地雷,一个嘴里衔着手雷。
这几个小人物则扮演成非洲平民。
这似乎是对战争的一种控诉,对政客和参与支持战争的一种鞭笞和讽刺。
同时是对那些遭受战争残害的人类同胞的同情!
刚看到影片的开头一直以为自己看错了,这哪是一部喜剧啊?
反复确认以免自己看的电影和片名不符。
从来没有想到男主角这样的人生开头,他还可以一直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实在不易!
电影从侧面反思现在人类发明的武器实际带给很多的家庭不是和平,而是伤害。
让我们看到很多人通过这种武器自己却赚得钵满盆满,而很多无辜的人们却称为受害者。
也让我们反思人类进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但是影片让我们庆幸的是,男主人公并没有因为这么多的不公就自暴自弃,放弃生活的权利,虽然脑门上有颗子弹随时都可能要了他的生命,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追求活下去的自由。
影片也让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很多的边缘人,他们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各样的能力,但是似乎与整体社会格格不入,生活在自己的“洞”里。
而影片中让我们高兴的是,最终他们凭借自己团队协作和他们的聪明智慧,他们打败了坏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光明。
在现实中,电影之外,也许我们很难做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呼求公义彰显在社会上,为这个社会带来一丝希望,而不是带来更多的毁灭。
《漫长的婚约》(A Very Long Engagment)结束五年之后,热内携耗资三千七百万的影片卷土重来。
在这出讽刺意味浓厚的喜剧片里,丹尼·伯恩饰演了一位企图捣毁一起军火交易的绅士。
一个男人中了一枪,大难不死,联合了一帮奇奇怪怪的朋友,准备迎头痛击那个敌人。
这是一个错综复杂,却又相当新颖的复仇计划,必然使他们按捺不住激动。
他们还发现,敌人不仅是一个非法军火商,还是一起秘密的军火交易。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国度,而让-皮埃尔·热内则是一个远比吕克·贝松更具法国味道的导演。
香槟色的镜头滤镜,古灵精怪的角色们,轻灵顽皮的配乐,一直是他的三大法宝,也是许多人对于法国电影最直白的印象。
他其实很像蒂姆·波顿,二者都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怪诞的视觉风格作为个人作品强烈的印记。
不同的是前者擅长荒诞与浪漫结合的超现实的超现实题材,后者则是擅长哥特风格下诡秘的童话。
在热内的电影中,大多数是带有强烈的起现实主义印痕,比如《黑店狂想曲》那个阴暗潮湿的虚构世界,《童梦失魂夜》里捕捉孩子梦境的机器,就连在好莱坞商业模式下的《异形4》都以昏黄色调和扭曲环境取代了这个系列一贯冷冰冰的金属气息。
进入了新世纪之后,热内更多的采用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去延伸自己超现实的个人印记。
比如《天使爱美丽》里在法国大街小巷里的彰显出的夸张情趣与飞扬依旧的浪漫情怀,《漫长的婚约》中在忠贞爱情的风铃中设置下残酷的战争狂霜。
包括这部《尽情游戏》,导演再次把出发点立足于现实,却让整个故事在天马行空的超现实风格中再次脱缰。
本片比起让-皮埃尔·热内的其他电影来说,剧情十分通俗,故事结构也不再晦涩。
电影讲述了一个头部中枪大难不死的人在一帮身怀绝技的流浪汉帮助下复仇军火商的故事。
如果单看故事简介,很容易将其与好莱坞商业划等号,比如《十一罗汉》。
但剧情的简化并不意味着热内对个人风格的摈弃和和对好莱坞商业模式的献媚,《异形4》的票房惨败证明欧洲导演在好莱坞游戏规则中如两条平行线的走向,永无叠合。
《尽情游戏》不同于《十一罗汉》那样大众化的商业电影,虽说电影里也有精巧的故事情节,偷天换日计谋设计,甚至也有主人公在行动中点缀的爱情戏,但几乎同样的故事结构的情节,作为热内独特意识流的产物,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从内到外还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个父亲死于排雷,自己头部中枪,子弹还一直留在里面的流浪汉,事业与家庭两手空空,而且随时可能死亡。
与其为伍的只有一帮生活在垃圾堆中的失意者,电影把目光投向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士,这样的剧情设计如果换做旁人,一定是一出现实题材的苦大仇深悲剧,但在法国乐观而又浪漫的情调下,这帮整日与垃圾为伍的“破烂王”童趣般的生活方式反倒于那些整日郁郁寡欢、道貌岸然的社会上层人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破烂王中,主人公作为故事发展的主线,除了脑洞奇大,大到经常短路(热内把短路的过程也被影像化了,令人眼前一亮)之外并无长处,只是作为整个事件的发起者和经历者,而那些形形色色的配角们就不一般了,其中有身体柔韧的杂耍女士,喜欢玩文字游戏的黑人作家(如果没有字幕注释的话,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人整天说鸟语),擅长用垃圾做一些小玩意的怪力发明家小老头,总是挑战另类极限的大叔,一个被叫做人体计算机的内向眼镜女,还有在监狱了呆了大半辈子的老头当领导。
这些五花八门的异能人士要比马戏团里的杂耍小丑更加多才多艺。
有了这些搞怪的人物与主角站在一起,也就不难理解下面的故事情节发展走向了,典型的热内风格。
电影的精华是破烂王们对军火商的复仇,与其说是复仇,不如算是戏弄,就像本片的片名一样,在对两个军火商的戏弄肆虐的过程中,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死人(军火商自相残杀那几个不算),充满了快意的童趣,就连军火库爆炸后在爆炸中心的二位也只是留下面面相觑的尴尬。
实话实说,电影中诸如调换皮包,秘密潜入这些整蛊桥段并不新鲜甚至算是俗套,但在表现方式上却是独具匠心,所以丝毫不会令人感到被糊弄。
比如那段码头抢劫弹药集装箱的情节中,破烂王们用发明家设计的蜜蜂“炸弹”混乱现场,又在远处架起了人间大炮,将活人发射到对岸,趁乱夺取装炮弹的卡车。
这样匪夷所思的设计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绝对在现实的基础上超脱于现实,原本严谨紧张的大劫案变成了生动有趣戏说部分,这也代表了影片的整体基调,夸张而又活泼,又兼具了现实感。
电影把一个小人物复仇的故事包装成了具市井味和平民化的闹剧,有爱情,有阴谋,同时它也有正义,有邪恶,只是所有这些商业片的基本元素在这里变得是那样的可爱。
一般来说用“旧瓶装新酒”来形容一部模式下的电影的新意,而本片则是酒还是原来的老酒,只不过将瓶子回炉再造,重新出现的则是一个装着老酒的工艺品。
电影的结局还是那种恶有恶报的套路,而主人公也没有因为脑中随时会要其小命的子弹而失魂落魄。
《尽情游戏》有一个无比圆满的结局,尽管这些破烂王的随后的生活不会发生变化,他们只是充当了一次幕后英雄的角色,但就在整部电影轻松氛围中,片中人物与观众一同享受了这个充满童趣的故事。
影片最后,发明家的那件连衣裙在 Raphaël Beau 那唯美轻灵的BGM下翩翩起舞,每每想起此景,心中都涌出《浮生六记》般的闲适与自娱自乐。
在让-皮埃尔·热内斑驳的影像风格中,处处显示出了法兰西浪漫主义情调。
他的电影早已远离了痛苦哲学家的晦涩,给予生活和生命以希望,令人心甚向往。
脑子中带着一颗子弹活着好 (这意味着你随时可能挂掉) 还是勇敢的将这颗子弹取出来 而后你只能像颗蔬菜一样生活好 斑马是白色的上面有黑条纹 还是黑色的上面有白条纹 金属的碎片是否比地雷更有价值 靠吃华夫饼能把一个人吃醉么一个女人被关在冰箱之中能呆得很惬意么人肉炸弹的世界纪录是多少一个脑子里有子弹的人 联合一群怪人 包括一个软骨女郎 一个爆破专家 一个天才计算少女 一个无比瘦小又无比大力的艺术家 最后整垮了两个军火商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大型的恶作剧 让观众开心地看着两位大佬如何被整的面红耳赤 这个故事与热内实在是太匹配了 我实在是想不出还能有谁更适合拍这样的电影 剧情影片中对军火商和私卖军火的控诉 正好影射了实事 就在前几天 密特朗总统的儿子和前法国内长 就因为安哥拉私卖军火案 被法院判了刑 怎么会这么巧呢 > <热内对幽默的品味一直保持在一个高度之上 包括外科医生对于子弹头如何处理的哲学般的对话以及赌博式的就诊手段 包括男主角用中式双簧的方式借力要饭 包括一位大佬喜欢收集名人器官的特殊癖好 还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桥段 像结尾处的youtobe视频分享 [莫非是广告]就连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也被处理得像是童话速配一样带点 黑店狂想曲 的黑色玩耍风格,画面里流着 天使艾美丽的美学影子 让内特点是很擅于在电影中挖掘小的情节 并适当地玩一些无伤大雅的穿越 这一次在尽情游戏中 热内的穿越次数明显增多因为男主角本身就是一个脑里有子弹 一紧张就会大脑失控的人 所以热内在男主角大脑失控的几次机会中 大量发挥 天马行空 这一切努力 带动影片节奏 制造笑点 增益匪浅 这部影片更像是集体恶作剧 贯穿始终 没有天使爱美丽那么可爱 也没有黑店那么古怪 一切的行动 都是儿童闹剧时的 浅浅的正义感和人道主义 很轻松的看待 享受他带来的怀旧色调虽然这片子的背景是现在 热奈版的战争之王 法国人的主旋律也老不正经了
在2016年的某一天,在某网站上推送的一段音乐让我魂牵梦萦,独特的旋律,钢琴的美妙独奏与雄壮交响的突然转换让我听得大汗淋漓,我急忙翻找这首曲子来于何处,却惊喜的发现了一部2009年由法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执导的《尽情游戏》,奇怪的是虽然气质相同,这部电影在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人气上比不上同样由他执导的经典电影《天使爱美丽》,可能是宣传不够吧。
不过豆瓣8.1分证明了影片的不俗,依然值得一看。
最先出场的是主角小巴塞尔的父亲老巴塞尔,在摩洛哥黄沙遍布的荒野中,老巴塞尔因为排除一颗遗留的地雷,被炸死在沙漠里。
小巴塞尔于是成为了孤儿,不幸的是,多年以后,长大的小巴塞尔却在一场抢匪作案中,头部被匪徒的子弹打中。
人是抢救过来了,但是却时常犯病,还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危险,更糟的是,这次的遭遇使他失去了工作,流落街头。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小巴塞尔遇到了改变他命运的一群人,几个性格各异,各自有着“超”能力的流浪汉,他们收留了小巴塞尔,一起做着废品回收的工作。
虽然都不富裕,但是这个垃圾堆是个温暖的家园。
这七个人各怀绝技,比如自制机械的天才木偶剧演员,能凭借心算计算一切,眼睛就是一把卷尺的计算器。
能把自己装在冰箱里,身怀“软骨功”的橡胶姑娘,说话老是带着歇后语的黑人,还有“粉碎”,全身装着金属堪称低配版金刚狼。
还有厨师大娘和带主角回家的老头,这些人的能力,在后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有一天,小巴塞尔无意中来到了两座雄伟的大厦中间,左边是炸死他老爸的地雷生产商,右边是小巴塞尔脑袋里面子弹的生产商。
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小巴塞尔混进了军火商的产品发布会,发现他们还在绘声绘色的推销着自己的杀人武器,勾起了小巴塞尔痛苦的回忆,于是小巴塞尔萌生了搞垮这两家公司报仇雪恨的想法。
本想独自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但是他的心事却被厨师大娘看了出来,在厨师大娘义薄云天又强势无比的“要么你滚出去自立门户,要么向我们寻求帮助”的“威胁”下,小巴塞尔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令他惊讶的是,3秒钟不到,所有人都举手愿意帮助他,这让他感到十分的温暖。
计划开始了,得知了军火商有一场交易的主角团先是在机场用在毒贩邮箱里偷来的毒品,陷害了前来购买武器的非洲客户,然后让黑人小哥扮成黑人客户去搅乱了交易,得到了两家军火商的武器,神不知鬼不觉。
两家军火商不知道有第三方势力的搅局,还以为是对方竞争对手的手段,所以两家开始彼此猜忌。
中间橡胶姑娘还直接用软骨功藏在快递盒子里,潜入到了有收集癖的军火商头头的家里,盗走了他所有的收藏品,把军火商头头气的够呛。
显然,计划只是到达这一部还是不够的,非洲的军阀自然不会放任钱货两空的事实,他们去其中的一个军火商的家里,绑架了军火商。
但是正准备处决的时候,另一个原本来兴师问罪的军火商救下了他,还抓到了失手的小巴塞尔。
他们把小巴塞尔塞进了汽车的后备箱,准备逼他说出被盗的武器的下落。
还好,小巴塞尔的朋友们很机智的在必经之路上救出了朋友,抓住了两个军火商头头,逼他们说出了自己犯下的罪行,并录下来发到了网上,引起了掀然大波。
两家公司已回填无力收到了应有的惩罚。
维护了世界和平的主角复仇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影片结束。
诙谐戏剧一直都是浪漫的法国人的强项,和2001年为人熟知的《天使爱美丽》一样,本片拥有浓烈的画面色彩,干净利落的剪辑,颇具文艺范的镜头移动。
并且在剧情设置和表现手法上,有一点90年代欧洲卡通动画的感觉。
虽然情节跌宕,刺激紧张,但是在观影体验上却十分的轻松。
再次我还想吹一波本片的音乐,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在他的每一步电影都坚持用不同的音乐,这一次配乐的是一名音乐新人拉法艾尔·波,还是音乐老师的他制作了《尽情游戏》的音乐,也是他做的第一部电影原声。
虽然资历尚浅,但《尽情游戏》的音乐不仅配合了电影的剧情,就算是单拿出来听也是极棒的享受。
总之,这是一部制作精美的文艺喜剧,周末夏日,想要一瓶红酒配电影放松的同学可以看一下,绝不后悔。
多么痛的领悟,30岁对自己6年职场生涯的扎心反思《受益人》欺骗的土壤种出温情之花,很真诚的作品 《黑道快餐店》黑色外皮下的温情幽默小品 《少年的你》在人生这个大考场,每一个选择都只是小命题。
中年危机的无奈,细思恐极的电影寓言—《电话亭》
七个小人物的故事很轻易的让人联想到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平凡却有各有长处,组合在一起却能喷发无穷的力量,去战胜邪恶,《尽情游戏》似乎就是这么一个套路,但它充满讽刺意味,片头处处铺垫的十分精妙,笑点满满,充满童真。
七个小人物改变人生轨迹的事件,皆出现同一个军火商标志有人说小巴塞尔戏弄军火商发泄的莫名其妙,不去抓那个失手伤了他的杀手,反而将自己的不幸嫁祸在军火商身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影片的开头,是老巴塞尔拆弹时不幸踩中地雷身亡,幼年失父是小巴塞尔人生轨迹第一个重大转折,而证据显示地雷出自军火商之手,在小巴塞尔的心里,将罪过怪在军火商身上合情合理,从而为整个故事埋下了伏笔,但如果不是后来无辜中弹以及后来的偶遇军火商基地,小巴塞尔会不会展开复仇未可说,因为从小巴塞尔绝境中为谋生在卖唱艺人身后假唱收到施舍后他只是稍作犹豫便把钱币全额“还”给了卖唱者,可见小巴塞尔内心是善良的。
可,如果没有无辜中弹自然没有接下来的故事。
有人说小巴塞尔在影像店打工时对亨佛莱•鲍嘉电影台词了如指掌是热内的个人趣味,但就算不是亨佛莱•鲍嘉也会是别的什么,尤其节选的部分最后一个特写镜头似乎在期待小巴塞尔接下来的故事,巧妙而诙谐,换做其它镜头可能并没有如此效果。
小巴塞尔在围观枪战时不幸被流弹误伤额头,大难不死却也留下了后遗症,而这个后遗症却为后面天马行空的想象埋下伏笔,增加了许多笑点和发人深省的残酷事实。
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却发现归来时早已无家可归,从调皮的孩子头上“赢”回自己的帽子,却不得不离开曾经的窝,甚至连衣物都需要别人救济,但“你还有工作”,可回到影像店,却已有新人替代了小巴塞尔的位置,此时电视机里播放的不再是他喜爱的亨佛莱•鲍嘉,而是新店员喜欢的动画片,而动画片最后一个镜头子弹射穿额头的那一幕,又何尝不是自己命运的影射,跟自己的境遇巧妙重叠,内心的悲凉更甚,为剧情加分。
重点却是,新店员追出来给了小巴塞尔她男朋友被扎在摩托车车轮上的子弹,标志跟小时候父亲牺牲时的炸弹一模一样。
两次人生转折,均是因为同一个标志,并不是毫无规律,而是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影片始终,剧情环环相扣。
小巴塞尔人生失意,也要善良乐观中弹差点失去生命、失业、流浪,可谓穷途末路,但就算只能睡在海边,硬纸板为上半身挡风却让穿了破袜子的双脚在海风中受冻,在看到富人们在游轮上享受着聚会的美妙,尽管跟自己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也要绅士的礼貌微笑挥手。
路过一个卖唱的艺人身边,小巴塞尔又发挥“完美对口型”以及搞怪成功博得路人的同情收到施舍,但离开时小巴塞尔却将钱币全额放进空空如也的艺人脚下的帽子里。
小人物的生存很艰难,但并不沮丧,伯恩在舞台上的特长也被搬上了荧幕,却也成为小巴萨尔谋生的特长。
人生失意,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存,我们都是小人物,但终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要么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离开这里渐渐融入垃圾基地大家庭的小巴塞尔似乎又恢复了之前“有工作”的满足状态,若不是途中偶遇军火商的基地,可剧情恰恰自此真正走上高潮。
于是小巴塞尔想去找到军火商报仇,从自作聪明的“掩耳盗铃”式往楼上冲,到自制窃听工具从烟囱窃取情况,到冒充服务生近距离接近军火商。
可听到军火商在酒会对生命的蔑视言论,小巴塞尔的正义感才彻底被激发出来吧,如果说最初找军火商是出于个人的报仇,那么在得知军火商的真实面貌后却是加上了使命感,这也是小人物的伟大之处,就算这“使命感”只是报仇时的顺便。
如果拿生命去测试炸弹威力,会不会出现“两个足球队激烈竞争,毫不知情足球场早已埋下了地雷,而谁将踩中就如同中彩蛋一样有趣,博得大家喝彩的不是比赛本身,而转而是测试炸弹”等等惨剧呢?
尽管剧情有夸大之嫌,但如此何尝不让我们更直观得知道蔑视生命的惨痛代价。
剧情循序渐进,从小巴塞尔展开复仇逐渐走向高潮,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直到垃圾基地的负责人发现了小巴塞尔的“不正常”。
“我不管你在私底下做些什么小动作,要么说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要么离开这里。
”既然你属于我们这个大家庭,那么就该遵守这个大家庭的规则,团结一致,各尽其职。
有困难,其它人毫无怨言的竭尽全力支持,并且商量出最佳决策。
不得不说,那个寻找女儿而无果流浪在外继而收留大家的那个亲切的女人感动了我。
至此,尽情游戏全面展开——一场尽情戏耍军火商的游戏尽情拉开序幕,可谓酣畅淋漓。
但游戏终归是游戏,在影片中尽情戏耍军火商的桥段,却也夹杂着不少有悖现实规则的内容——绑架、偷窃等等。
但荧屏之外的我们却看得尽兴,尤其是复仇过程中无意窃听到军火商的其它丑恶行径之后,用假地雷生生将两个坏人吓破了胆,曾经光鲜亮丽的风云人物却被自己制造出的东西威胁生命,可谓讽刺意味更甚。
有人说小巴塞尔的爱情来得莫名其妙,但纵观整部影片的进程,其实是有迹可循的,最初小巴塞尔对Julie Ferrier抱有偏见,这源自他母亲对他曾经的教导,但随着剧情推进,要藏在快递箱里或通道里混进军火商的家中却需要身体柔软的Julie Ferrier来进行,而且她均出色完成任务,这也是小巴塞尔对她从偏见到逐渐改观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况且电影篇幅有限,不可能像电视剧那般细腻展开琐碎细节,因此,尽管热内花了三年精心筹划的片子相较之前的《天使爱美丽》等评价低了很多,但仍能窥见他精于细节的认真和专注。
更加丰富而灵动的镜头语言让热内的整体表达流畅许多。
父亲被炸死、自己被子弹打头而随时可能死亡的,联合一群奇怪朋友,冒充起义军挑拨了维吉兰特武器公司(生产炸死父亲地雷的公司)和奥贝维利耶军工厂(生产打入自己头部的子弹的公司)的关系。
中间事情败露,但神队友转危为安。
最后,众人诈出两老板罪恶,使二人网络社死。
小花絮:30分钟处有与《黑店狂想曲》的联动,该处出现了小丑锯琴与店老板女儿大提琴的合奏。
喜剧犯罪片,讲述一位企图捣毁一起军火交易的绅士,中了一枪,大难不死后联合了一帮奇奇怪怪的朋友,准备迎头痛击敌人的故事。
色彩构图音乐都超棒,尤其让人赞叹的是洋溢在影片中的想象力,一干难友的类蒸汽朋克风格的小窝好温馨。
法国人的脑洞如此大,想象力加黑色幽默加快节奏。
每一个场景都美如画,色调就是加油彩的铜版画?
华尔兹三拍子的配乐,加上铁器晃荡的声音,犹如武器在交锋,戏谑的感觉淋漓尽致,节奏张力十足。
简直享受。
摩洛哥沙漠中的一座煤矿发生爆炸,前去清除地雷的老巴塞尔因公殉职,小巴塞尔因为暴力武器成了孤儿。
很多年以后,有一次,巴塞尔在路旁观战枪匪追逐的时候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
这次的遭遇,让巴塞尔失去了工作,接着导致流落街头。
不幸中大幸,巴塞遇到了一群面相凶悍的拾荒者。
这群奇怪的人集体生活在一个像阿里巴巴山洞的洞穴中,并且各自身怀绝技。
好心的他们收留了巴塞尔,让他又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突然有一天,当巴塞尔路过两幢雄伟建筑时,认出招致他枪伤和父亲死亡的武器制造商的标志。
在拾荒者家族的全力支持下,巴塞尔决定向那些武器制造者们发出报复。
在行动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那些非法军火商似乎还在策划一起秘密的军火交易......
热内先生的片子向来是各种咔的盛宴,精巧的离间设计,可大可小的反战主题,神一般美工。特别热爱yolande的表演,有种温暖的感觉
实在对法国电影难以恭维,似乎只有拍文艺片的时候导演们才能找对感觉。
法式天马行空的手法,跟法国片<黑店狂想曲>很像。才看半小时,决定力荐。同时困惑法国人爆发式的创造力是与悠闲的慢节奏生活有关?
好无聊的法国片。
老人马,依旧法国式的。还行吧。
喜剧犯罪片往往很讽刺
10.22
不管命运如何悲惨都要坚强的走下去
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 诙谐幽默 继承了法国电影的传统 镜头和人物的表现力都很法国味,柔情又幽默,宛然的叙事节奏
get不到这喜剧,挺无聊的剧情
法国人的故事是讲的非常好的,善于表达最底层人民的心声,往往是最感人的
好玩吗?
三星半吧。 法国味道很重, 很多细节值得回味。
故事一般,但是细节处仍旧让人会心一笑。很时尚...很潮流...
看不下去了。。。
哈哈 好热闹的一出复仇大戏~ 爱死了这鲜艳欲滴的色调
4+5- 好似中岛哲也的喜剧风格 童话
情节好巧妙,智慧人物
不得不承认电影的风格独特而有味儿 没有太多的回味却是在观影过程中乐趣无穷 拍的就是一个玩笑 表达的也是玩笑 但是认真了玩笑好像就不只是玩笑这么简单了 片风把握的很到位 色调昏黄 慵懒而意味儿 玩味而悠长
法式幽默。。。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