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私以为影片名译为《毒枭》比《麻药王》逼格更高。
2.宋康昊饰演的大毒枭,参与黑道,杀人分尸,跨国制毒-贩毒-自己注射毒品(一条龙服务)。
在他有几辈子花不完的钱,以慈善的名义贿赂了一大批政界要员,后台比警察长还硬的时候,突然当局总统死了,国家重新洗牌,一个人在自己的豪宅百无聊赖,最终被无敌的寂寞打败,自己给了自己一枪,但没有死,苏醒后供出了有一串蚂蚱那么多的受贿官员,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
寂寞最无敌3.白裙短发烈焰红唇,在酒吧幽暗的灯光下吞云吐雾的裴斗娜美出了新高度。
大佬&小三
烈焰红唇 吞云吐雾4. 曹政奭饰演的警察长,亦正亦邪善于变通,敢于与恶势力和腐败分子斗狠,西装风衣造型帅的一哔。
还有那句台词:“都说血浓于水,你觉得血也浓于毒品吗?
”成功挑拨了贩毒分子之间的兄弟情谊。
曹政奭很耐看啊啊~5.看完一笑而过,想杀时间就刷吧。
禹民镐属于那种出道即是巅峰的导演,编剧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局内人》就囊括了韩国青龙、大钟最佳电影奖,自己也凭此成为大钟奖最佳编剧、最佳导演,风头一时无两。
起点高,自然抱负高远,他编剧导演的《麻药王》本来是奔着打造韩国版《绝命毒师》来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反映韩国七十年代社会动局,独特的政治背景、传奇的人物特写、真实的事件索引,本来就具备成为一部爆款的资质,何况还有影帝影后们的鼎力加持,但成片效果却不尽人意,白瞎了宋康昊 、裴斗娜、曹政奭、李星民等一票神级卡司。
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逻辑,宋康昊饰演的李头森的成长以及与周围人的关系的转变并不清晰,似乎一些起承转合的地方被剪掉了,造成了故事的割裂,让观众难以理解人物的动机。
比如李头森和堂弟的交恶就交待不清,妻子、妹妹的角色完突兀的出现又突兀的消失,与韩国、朝鲜两位黑帮大哥的关系也是忽好忽坏。
说到底,还是导演在把握故事主线上有所欠缺,缺乏整体上的布局,流水账般的展开而忽视了轻重缓急,使得剧情松散无法吸引观众。
当然,网上评价说,如果没有宋康昊等人的出色表演,《麻药王》可能连3星都拿不到,“他(李头森)并不是我们总在银幕中看到的那种毒枭——这个角色更加单纯、简单,带有一些戏谑色彩,无论他变得多富有,骨子里还是那个总被欺负的小人物。
”所以,对于这部影片,宋康昊没输,禹民镐输了。
光靠演技可以拯救一部电影么?
《麻药王》给的答案是“不行”。
宋康昊演技已经非常好了。
力度、深度、细节,那种大饼脸一应俱全。
整部电影感觉就是影帝的表演SOLO。
可男主角依然空洞无神,有情绪有冲突没人物,怪谁?
碰到这样绵软无力的剧本和导演,再加上不得要领的剪辑,神仙都救不回。
韩国这种结合历史背景的人物传记电影我们已经看过太多,把焦点对准“坏家伙们”也不新鲜。
大时代里,全都是小人物。
风云激荡,又微渺如尘,看似在潮头搏浪,但一阵风吹雨打,就不见了踪影。
小,总需要大的衬托。
于是下野的总统们一言不合就要被拉出来当背景烘托年代感,也不管棺材板还压不压得住。
“麻药王”也是如此,在70年代韩国“汉江奇迹”的前夜,市场的生机已经勃发,经济快速腾飞、人人赚大钱的时代即将来临。
政治上,南北军事对峙,独裁军政府高压统治,街头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暗潮涌动。
物质的繁华与秩序的混乱,造就了毒枭李都三的传奇人生。
这样的传奇,香港电影早就有了,“跛豪”、“雷洛”、“张子强”、“慈云山十三太保”……数得出名号的大佬,被黄金时代的港片拍了个遍。
李斗三靠走私起家,而后接触毒品生意,驰骋黑白两道,成为纵横韩日的大毒枭。
非法的背后,是犯罪者的彼此倾轧与勾连,各种出卖、利用、打压与谋杀,也少不了政商勾结和权力腐败。
电影在展示社会阴暗面时全无遮掩,甚至有刻意贩卖的嫌疑。
各种声色犬马、暴力血腥都不加节制地展示。
我们看到主角发迹的全过程,看到他如何一点点打造自己的毒品王国,为自己建立了牢靠的政治靠山与显赫的社会地位,又是怎样在大时代面前土崩瓦解、一文不名。
作为那个时代的符号,李斗三无疑是鲜活有趣的。
他的性格,大胆、激进,不惧失败,敢于闯荡,或许也与那个时代的韩国国民精神契合。
把毒品卖到日本也是爱国,“身土不二”与“Made in Korea”,不过是硬币的两面。
但具体到这个人物上,一切又是模糊的。
电影展示了李斗三太多的面孔,却又让这些性格很难在电影的叙事框架内形成自洽。
李斗三所行进的每一步,除了飞黄腾达、出人头地这个简单逻辑,再没有更多内容去补充他的价值观。
所以整部电影就是按着十分常见的出道—受挫—拼搏—发迹—做大—内乱—坍塌的轨迹推进。
剧情的展开基本没有脱离套路,也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情绪点。
加上剪辑节奏的混乱,人物的心路转变与重大转变交待都不够,也就显得叙事格外跳脱。
宋康昊的主角都有点立不住,其他角色就更没存在感。
裴斗娜好歹还有造型,整部电影光记得她狂骂脏话的一段了。
作为正面形象的青年检察官也毫无存在感。
这个角色代表了新时代新秩序新势力,以一副干净漂亮的皮相粉墨登场,要把乌烟瘴气的陈旧渣滓清洗干净。
他是历史的马前卒,正义的守门人,也是空洞的灵魂。
电影空有好的美术、摄影、音乐和演员,却在完成度上表现得一塌糊涂。
好的制作水准却没有诞生与之相匹配的电影。
韩国电影在经历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后,渐渐在各种类型片的创作上都陷入了窠臼。
我们看到无数似曾相识的面孔在不断演绎似曾相识的故事,他们的创作理念、叙事手法、影响风格都如出一辙,所谓的深刻反思也充满了理所当然的固步自封与自我重复。
所以在整个过去的2018年,韩国电影竟然没有出现一部现象级的商业电影。
韩国电影人在这种过分自由的语境之下,竟然集体迷失了。
我又怀念起《杀人回忆》结尾宋康昊那张看似呆滞却又思绪万千的脸,那个时代的韩国电影,没有那么大投资,没那么工整精致,却充满了生机和野心,带给了观众很多快乐和感动。
所谓大巧若拙,大成若缺,当我们不是一直赞叹某个演员的出色演技,或是考究的画面与特效,或许恰恰是因为看到了一部可以让人全身心投入的好电影。
希望2019年,韩国电影,会不一样。
其实在片中,宋康昊是演出了男主的野心、手腕,狂妄自大的一代毒枭也演得很标准,特别是片尾的那场边自说自话,边对抗军警,将金钱、毒品迷失自我的疯癫状态,看着过瘾又心疼。
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试图拿一个清汤寡水的半成品本子,楞撑出一个传奇故事。
百度一下,本片原型李斗三的故事,确实不那么抓人,要想有毒枭级的观影体验,必不能打流水账的主意。
结果,两个多小时的流水账下来,除了大叔那满眼的疲惫,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中规中矩的片子。
同类型的有《跛豪》、《追龙》,对比来说 ,《跛豪》更有时代意义是紧紧联系时代下的电影 ,保持非常根源的暴力与时代感 。
《追龙》则是一开始建立跛豪与探长的亦友亦敌的关系 ,最后非常俗套的枪口对外的民族英雄情结收尾。
而《麻药王》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弱化了时代背景和所有的暴力元素 ,将故事的侧重点放在李头森的人物命运线上,非常线性化的讲述。
节奏上,一直保持在线的工业水准,每一件事情非常短促紧密,前90%保持着一至两分钟的叙事节奏,最长的一段在最后的枪战戏。
表演上,不得不说宋康昊的表演支撑了将近两个小时半的时长,人物在不停的变化,外表、语气、态度等等,还有最后他吸毒后的眼睛一只半闭一只撑开,非常之传神。
在音乐上,运用的并不多,但都非常之娴熟,枪战在一场古典音乐中进行,最后主人公的倒地投降却是以观众的掌声谢幕,非常巧妙。
这仍是一部难得出现的作品,非常不足的点在于人物至始至终并没有强大的动力去支撑他,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时代所迫,看似都有,但每一处都没有着力,这便使得人物少了一份柔软的一面,并没有感人可怜可悲之处,这是没办法产生共情的。
现在中国不停的在拍摄八九十年代为时代背景的电影,不停的在怀旧,总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情都是简单美好。
但其实大多数的这类型的电影并拍的不好而且信息重复,我们怀念,并不都是因为这个正在进步的时代不好,而是大多数对于这个时代的不好我们在选择逃避。
再怎么拍再怎么怀念,我们都回不去了。
在当下拍属于当下的人的电影才是正确的选择。
只看了一遍,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来说,整部电影在选择看的时候,绝对是首选,预告片也不错,看到3/4的时候,下面基本都是快进,实在看不下去了,快到最后以为会像《疤面煞星》的结尾来一场动作戏,结果让你大失所望,导演既想出一个好的娱乐片,又想走纪实路线,结果成片四不像,这个错误真的很低级,虽然挺期待宋康昊的表演,依然很不错,可是对准的观众不是偶像派系的,大家是希望表演和整体故事融为一体,感觉宋康昊的表演在整部电影里面很尴尬。。。。
心疼这么以为优秀的演员
这部电影的毛病当然极多也极为明显,概括恰到好处起来就是导演的野心不能铸就完整的故事与张力。
但,这仍然不失为一部值得观看的娱乐片。
不仅是宋康昊依然如故的神演技,也有许多贯穿流畅的娱乐因素:暴力、血腥、情欲、黑色幽默。
何况不乏思考,尤其是前半段对毒品的愉悦轻松与后半段毒品的危害,导演故意运用反差强烈的演绎风格,不能不说是有益的探索。
还有韩国独有的时代造就的特色鲜明不同大众的腐败,虽然挖掘得不够深刻,但作为娱乐片,也相当足够了。
豆瓣评分之低,主要还是因为大部分观众看配置以为是部出色的黑帮片或者政治片——韩国这两种类型片都成就卓越,结果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导演无意按照类型片去打造佳作——其实相对容易。
但又实难达到,题材相当类似的《毒枭》算是巅峰之作了,韩国电影很难超越。
所以对导演的尝试我还是赞许的,韩国电影三大永恒背景:日本侵略、南北对峙、民主运动,他都有所运用。
只不过导演自己并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背景、思想与人物故事不能有机关联,这才造成了神技也难以弥补的缺陷。
裴斗娜则完全被毁坏了。
非常遗憾。
**《麻药王》片名Drug King (2018),别名毒枭/毒王。
韩国传记式电影。
电影关于韩国史上最大毒枭李斗三的生平,讲述李斗三从一个草根平民一步步成为最大的毒枭,直到走向覆灭的结局。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放在影响一个时代和收一个时代影响的大枭雄身上一样适用。
乱世出枭雄,李斗三的起家离不开时代背景。
《麻药王》故事的时间背景是韩国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韩国正处于总统朴正熙的统治之下。
朴正熙是韩国第3任、第5届至第9届总统,1961年5月16日以政变方式推翻张勉政权,培植特务机构,通过《复活宪法》实现总统终身制,执政长达18年。
朴正熙曾用名高木正雄,被授予日本陆军少尉军衔,曾不断清剿抗日力量。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朴正熙的第8步兵联队拒不投降,并枪杀苏军联络员。
朴正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亲日亲美势力,也正是因为他的亲日亲美,跟着经济强国混,在他的任期内韩国实现工业化,经济迅速腾飞。
1979年10月26日他遇刺身亡,他的女儿朴槿惠在2012年成功当选韩国总统,同时也是韩国首位女总统。
《麻药王》的故事发生在1972年到1980年,韩国史上最大的毒枭在朴正熙任内诞生有着强烈必然因素。
李斗三背后有强大的靠山,尽管曾多次被韩国警方扫荡,但每一次都能轻松脱身。
李斗三出生卑微,仗着念过点书,会说日语还会坚定黄金,起先干一些走私的小买卖。
大家都知道走私违法,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能赚到钱才是第一要义,过惯了苦日子的李斗三更加知道,贫穷的苦比生活的苦艰难得多。
就这样一步一步,李斗三从原来的小偷小摸走私商品,慢慢接触到毒品走私,紧接着就是制毒贩毒一条龙,生意越做越大,和黑帮势力打得火热。
有了钱之后,他开始洗白自己,在掮客的牵线搭桥下,他攀上了政府内的各处高官,开办企业、投资慈善,连缉毒刑警收钱都替他做事。
最闪耀的时候,李斗三得到总统朴正熙会见,意一时风头无两。
时势造枭雄,最关键的就是势。
李斗三借着韩国经济大发展的东风起家,当风向发生变化,李斗三也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1979年10月26日晚,韩国总统朴正熙在宫井洞中央情报部被中央情报局局长金载圭刺杀身亡。
朴正熙死后,全斗焕夺权,紧接着X州事件发生。
《麻药王》比较隐晦地表现了这段历史。
这对李斗三的直接影响就是,李斗三煞费苦心经营的关系网被新政权打击殆尽,靠山倒了。
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按理说李斗三打通政界上层关系后,成功洗白自己,也算是一名成功人士,可他骨子里还是那个穷怕了的草根,一直害怕拥有已经得到的一切。
最终他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染上毒瘾,精神和身体完全垮掉,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在政治风向发生变化时,狂风瞬间将他吹得渣都不剩。
可以看出,《麻药王》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贴时事,一旦离开社会环境大背景,故事就会显得很单薄。
《麻药王》影片最大的缺点就是简单的就事论事,没有敢将人物和社会大背景结合,单纯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纵使有影帝宋康昊奉献精彩的表演,也无法挽回整体颓势。
《麻药王》只是简单地想要表现一代枭雄,在细节刻画方面下了功夫,但在大势上丢了工。
故事跨度时间很长,缺乏主线,结果就造成观众看起来剧本很散很乱。
如果《麻药王》单子大一点,立意深一点,一定会是一部很精彩的电影,也不枉宋康昊、裴斗娜、李星民等一众影星卖力表演。
乱世出枭雄,风向定生死,步子不敢迈,影片打折扣。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1、故事主人公繳了學費但沒去學校上課,他認為一技之長更有助於社會地位的提升——這呈現出人物短視的特徵與躁進、現實的個性,更何況,知識在他眼中,不過一項技術或工具(注意外語能力的運用與化學教授的工作);我們把電影後段社會中的學生運動拿來玩味,可以對比出上街學生的理想性。
這樣的故事主人公,和電影暗藏的第三種大學生呼應,他們孜孜矻矻,沿著升學管道成為國家大政的持有者,不過,文憑不過是他們過度到權勢富貴的跳板,這樣的人具有欺瞞的性質,因而最終都被揭穿,鋃鐺入獄。
2、麻藥王(마약왕 ,2018)勾勒了一個比毒還毒的世界,在我看來,故事核心與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2013)這樣的片子有很大的差距,後者耽溺於一個享樂主義原則下紙醉金迷、酒池肉林的活動,玩世不恭是他們的態度,而前者的故事人物包含著一顆超越他這小人物所能負擔之自存證明的雄心。
與喬登貝爾福對物質享受的追求不同的是,麻藥王一片略帶過卻沒有著力刻畫奢侈淫逸的一面,李頭森更重視的是達成一種成就。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凡生命都有盲目的自存衝動,何況對人生稍有要求的人呢?
因此,在走私賺大錢後,故事人物表現出衣錦還鄉的樂善好施,然後他渴望改頭換面,洗白一番,有張拿得出手的名片,最後,他感覺自己為國家做出了貢獻,盡了一分氣力。
3、從走私,販毒,製毒,到殺人,李頭森也沒有料到自己的偏路走得這麼深,這個結果決定了他使用毒品的時機,不過,毒品沒有發揮樂以忘憂的功能,況且,毒能麻痺身軀,但是意識呢,良心的拷問呢?
這樣的責罰不來於社會,來於天。
同样是讲述枭雄成名之后的后半生的韩国电影,我要是说这部电影让我联想起《坏家伙的全盛时代》,都是侮辱《坏家伙》。
坏家伙里就那一把没有子弹的手枪已经足够完爆这部电影的从头到尾。
剪辑堪称灾难,剪辑师是不是从b站五分钟说电影系列请的up主?仿佛时时刻刻展露着剪辑师“我的妈呀这可是传记电影,要讲好几十年的故事,我得剪的快节奏一点不然电影时长不够了”的内心活动,于是反向蒙太奇式随心所欲跳切,全片毫无节奏可言。
你可以领先观众,可以不交代起因不交代过程,但你总得给观众一个反应的缓冲时间。
成为限制级影片可能不是因为暴力吸毒的镜头,而是怕未成年接受不了短时间内的信息量。
一切的安排都是那么的刻意,一切转折都和推进都是那么生硬,没有任何铺垫。
前一秒刚说出轨这个话题,下一幕就是男主提离婚。
李斗焕出场,这人是谁?究竟犯了什么事?打人的又是干嘛的,一切都不交代,刚喝完尿,医院治完耳朵,出场的那个老头又是谁....导演似乎极度钟爱夜店景,又很喜欢在夜店景里来一个顶部打光,不知道是为了宗教感还是仪式感。
但这个部分全都像是mv质感,以缉毒部那个负责人的出场最为突出。
但有些部分的色调看着还是比较舒服 所以我很怀疑这部电影中间主创闹崩过,可能找了不同摄影师补拍镜头,以及有对于剪辑权、发行、尺度,可能主创有一些分歧,所以弄出了一部这个玩意。
这部电影更改上映日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全片唯一吸引人的地方也就是宋康昊,这部片里表现中规中矩,不过宋的大小眼是越来越严重了。
要是花大片酬没请宋康昊来,可能还能有多余的资金打磨成一部七分左右的电影。
宋康昊 釜山大毒枭席卷日本 如果能把朴正熙政府的历史事件结合的好一点就更好了 裴斗娜演的也不错 摄影很棒
剧情太普通了。这家伙不应该这么傻啊。辛苦打江山后面立马变脸变质,吸毒了,豪宅还配备这么差的武器。。
最终也没有给妻子
好久没看过宋康昊了
其实整体还是合格的,只是期望太高,现实距离太远了。流水账的手法淡化了这个传奇的故事,片尾的模仿设计除了凸显演技之外对于剧情毫无用处
我认为可以 😉 宋康昊给力
毒贩子凭什么就不能有爱国心了
看宋康昊和裴斗娜,毒枭发家史,各方面的互动、影响做的有点敷衍,也影响主角的“光环”
流水账,浪费演员
十分平庸的片子,人物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立场可言,角色内心塑造陷入扁平化,刻意营造毒品帝国,但从头到尾都没有阐述主角内心的动机和他的所立之本,一路下来都好似一条败家之犬,前期埋好的包袱小孩子都能看出来,高潮硬是抖不出来,故事有缺陷,人物性格不够鲜明,导演犯了「局内人」一样的毛病,倾诉欲强烈但掩盖不出剧本的空洞,失望。
浪费时间
如果不是宋康昊真的看不下去 众叛亲离 有再多钱又如何
毒品和赌博,都是带人坠入深渊的魔鬼。
就挺好看的啊
断断续续在公交看完,这下算是记住宋康昊啦,裴斗娜也很美。最近刚看完一篇关于釜山地铁的文章,釜山的各种运动可够多了。
想看宋康昊和裴斗娜的建议不要看了
过瘾又心疼~
其实吧在哪都一样,社会就是那样,只是你如何进入角色和野心有多大而已,不要抱怨生活,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ps宋康昊加纳帝后第一部
宋康昊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电影。
隔壁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都有7分以上,是不是对麻药王有点苛刻了?假如《麻药王》是一部台湾出品,是不是评分不会这么低?《麻药王》对70年代的走私环境还原得很好,可以说是部走私教科书了,最大的问题是出在人物刻画上,让人看不懂宋康昊饰演的主角绞尽脑汁往上爬的动机,仅为了钱?不想再被人逼着喝加料的酒?缺乏让观众产生共情的动力,这个角色让人喜欢不起来。宋的无耻应该拿这部电影练手了,在后面的《寄生虫》里奉献了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