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小林正树的《怪谈》为恐怖片添加了一种具备纯正东方特征的新模式。
这样的电影以风格独到著称,其实是整合了多方资源的结果。
影片故事多取材于百姓街头巷尾相传的鬼故事,耳熟能详的程度深为民间所体贴。
这些故事不仅在于鬼魅力量所带来的恐慌,而是寓情于理的将大众处世哲学深化,通过艺术手段的掌控剖析美化深化了这些本来低俗的鬼故事。
譬如说,女鬼的复仇其实关联凄美的感人恋情;譬如说,遇鬼的人多因私欲过重而遭到报应轮回;还譬如说,精致的影像构图从而使简单的内容得升华到匪夷所思。
这种典型的寓教于乐并美学出众的影片完全区别于好莱坞作品中的感官刺激式的鲜血淋漓以及骨肉的支离破碎,很具备内蕴。
陈可辛等人的《三更》系列其实就脱胎于《怪谈》这样的经典影片。
保留了三段式的结构,将恐怖元素之外的爱情、灵异、人性、社会、唯美等元素统统整合一起。
因而,大众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得到的不仅是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受,而且因由情节的披露而得到唯美的感动和内心的反省。
而且,由于精简的故事产生的影片长度的缩短使影片质量更依赖于导演功底。
在这样的影像中,美学和艺术的升华是关键,叙事则退居二线。
韩片的仿效潮流一直沿用了好莱坞电影的整个体系。
无论叙事结构、演员安排以及美学形式都是好莱坞味道,几乎所有韩国大片都是如法炮制。
07年,韩片素质直线而全面的大幅下滑,纯属这种复制能力的日渐萎靡与自身风格发展的瓶颈之间迟早要爆发的正常现象。
就是因为如此,这部仿效于日系同类影片风格的《奇谈》反到显得分外抢眼,成为一部口碑不错的有着神秘东方气息的韩式非主流鬼片。
影片选择的时间和空间本身就具备一种悲凉之感,日本殖民地时期的首尔的一家医院。
影片貌似三段式的鬼故事,却有着渐近式的升级,完整的表述了东方轮回世界中的鬼魅。
恋尸一段的“冥婚”很东方,属于传统的东方鬼故事;拯救女孩和无影妻的故事则明显借鉴了惊悚片的传统套路,一处是心理顽疾,一处是精神分裂。
《奇谈》的与众不同之处是导演兄弟二人将故事中的人物通过渐进的方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彻底的决绝的鬼世界。
这种鬼世界在导演唯美和超现实的影像中,有着非一般的审美意境。
而且,这种审美是必须让人相信的。
好在导演控制局面的能力尚可,一步一步推进而出的悬念、惊悚以及必要的恐怖场面带动了剧情发展。
《奇谈》中的鬼魅其实很有趣,没有敌手。
因为,影片要讲述的决不是鬼,而是人。
这些终究被神鬼吞没的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因过分执着、眷恋而变得扭曲的人性。
从始至终被鬼新娘陪伴的叙事者,为获得唯一的被爱而发生车祸的女孩,和因失去挚爱而精神分裂的女医生,统统的被同样境遇的恶鬼追魂。
因此,影片叙述的主题其实是相当绝望的。
在以轮回报应为基调的东方文化中,这种鬼故事的产生往往是民间经受灾难、民心灰暗之时流传的。
可惜,导演虽然有意借用了非常时期的绝望心态,却没有进行必要的联系。
而且,影片的笔墨多数都在围绕情节进行叙事,完全忽律了为影片进行命题的工作。
是的,片中的鬼魅本就是冤死的(在1942年新娘被害凶手抓不到;女孩的母亲嫁的是日本人;医生在给日本人做手术时被病人杀死。
),死前都刚刚拥有幸福。
被鬼所吞噬的人也是如此。
在观者以为影片的时代背景毫无作用的时候,才明白影片中的人为何对厉鬼束手无策,甚至心甘情愿的与鬼永生在一起。
《奇谈》的政治隐喻可谓是含而不露。
好在《奇谈》的形式美还算出众,导演几乎将一切素材都认真的演练了一番,尤其对于情感戏。
第一段故事中春夏秋冬的镜头切换,唯美且言之有物;第二段故事中,女孩见鬼的诡异场景,可以视为病人的心理世界;第三段故事中,光影中浪漫实在充满着爱与惊恐;这三个段落都是故事的点睛之处,为影片的基调作了好文章。
如《奇谈》这样借鬼说情的电影,确实需要高超的美学造诣营造虚幻的恐怖世界。
这几场凄美的情感戏,完全暗合了影片结尾那句“那个年代,我们还相信永远在一起。
”其实,在影片关于爱与真情、善良与感动、忠诚与依恋等等美好的背后,导演之所以让鬼魅肆无忌惮,人听之任之的被动。
也还是因为,角色们的心理都拥有扭曲的自私的爱或依赖,都对物有所恋,而不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
人的一辈子终究不是为等待死亡而来,而是需要有一种感激生命、享受生命的正视命运的勇气。
因而,《奇谈》就如《怪谈》那样的鬼故事一样,留下了对美的依恋,也存在着必要的反思在其中,以激励人们看清自己,好好活着。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电影,鬼神与动人的爱情。
如果相爱,美丽的你,丑陋的你,都是我心里最最不能释怀的风景,即使身体冰冷,没有影子,我也能感觉到你的相伴,你的灵魂与我对你的爱情同在。
我有些感动,有些触动,有些泪眼朦胧,爱到分不清相爱的彼此,如果是我,一辈子被我想拥有的爱情束缚我也心甘,如果是我,一辈子微笑感受你的温暖,我也愿意。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是我还是你,不管你不在还是我不在,我都能感受到我们相爱的轨迹,我们相依偎的温暖,请铭记我们的爱情
三段故事构成,而三段故事同时发生,却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也相互联系。
第一个故事中,一开始男主将掉下的戒指重新为女尸带上,却发现戴不上,我想是女尸不愿让心爱之人之外的人为自己戴戒指吧。
后来等不到自己殉情的情郎,心灰意冷,而男主又对自己产生了感情,默默守护自己,为之感动,接受了他为自己带上戒指。
两人成冥婚之夜经历一年四季的场景真的很唯美文艺!
就这样女尸的灵魂陪伴男主一生;第二个故事画面略显恐怖,妈妈以及继父带血的诡笑。
我还是认为小女孩确实是爱上了继父的,并不是任性故意气母亲,不然怎么会自己的噩梦里一直追寻继父,而母亲扮演恐怖的角色?
在最后少年记起车祸发生的当天,记起母亲对自己的保护,两人倒在雪地,那时的微笑真的好凄美。
最终少女是死在内疚中的吧,不仅仅是对于事故的内疚,还有自己辜负了母亲误解了母亲的内疚;第三个故事我最喜欢,电影的表现手法很符合此处!
这个故事最不适合被剧透,不然美感减半啊。
两人相依在海边,在飘雪的路灯下....很文艺。
最后被戳穿真相自尽,女主死的时候念叨着“好孤独”,没错,失去了被爱与爱,多么孤独。
被点破之后的电影回放手法也将情节推向高潮。
这样凄美孤独的三个故事相互交织构成整部影片。
个人认为应该算是爱情恐怖片,画面很美,故事也挺有创意,6.9分稍有低估。
直接进入主题,影片分成3个互有关联的小故事,时间为日据时期的韩国引子是一个老教授讲解完脑壳手术回到家和女儿一起吃饭,这里有个时有时无的jk少女身影,在收尾处会有所交代吃完饭女儿走后,老教授打开旧相簿翻看,里面是其所在单位——安生医院——的场景,原来医院明天就要拆迁了,37年前的回忆涌上心来...第一个故事——冥婚老教授名叫振南,是个孤儿,年轻时在其养母管理的安生医院做实习生,某次被养母提到从小和他指腹为婚的女孩就要从日本留学回来了,希望在明年春天完婚,为了报答养母就说好。
一次轮到他值夜班,前一天送来了一具女尸,是殉情跳进河里淹死的,因为是冬季所以被冻成了冰块,听说很漂亮,好奇心驱使又怂又想看的他来到了停尸房,发现女尸冰块已经融化了,年轻貌美栩栩如生。
女尸手上的戒指掉到了地上,振南想帮她戴回去却因为尸体肿了戴不进去,只能先收着。
之后夜班他就经常对着女尸自言自语,排遣心中的寂寞,吐槽自己的人生。
一次养母突然出现,看着女尸聊了几句,然后问了振南生辰八字,他便如实告诉了养母,养母便走开了。
当夜,他又试着给女尸戴戒指,竟然戴了进去。
第二天,他看到有个尼姑在医院里做法事,便跟了过去,在门外看到有两张逝者的照片都被贴上了封印,感到奇怪的时候尼姑回头发现了他,他只好走开。
随后到了午夜,突然一阵阴风吹过,他下意识走到停尸房,发现女尸的那个柜子流出了许多黑水,便打开查看,尸体不见了!
紧接着咚咚咚的声音传出,黑暗中,女尸一把把他拉进了停尸柜。
之后是一段很美的长镜头,四季更替振南和少女结婚生子水乳交融。
画面切换后醒来的振南发现自己正趴在女尸身上,女尸脸上爬满了蜗牛。
随后揭开了谜底,原来做法事的尼姑是养母的姐姐,女尸就是从小指腹为婚的养母亲女儿,因为不愿嫁给自己不认识的人而殉情,两张封印的照片就是她和振南的,整个仪式就是冥婚仪式。
第二个故事——车祸在第一个故事的前几日,一个遭遇车祸,得了失忆和失语症,全身却都没有受伤的小女孩被送来医院。
而她的母亲和继父都在车祸中丧生。
医生判断她受了极大的刺激所以极度不安导致不会说话,需要慢慢治疗。
当夜,小女孩一个人躺在病床上,突然一阵尖锐的声响,小女孩睁眼就看到一只女鬼坐在自己床边,吓得闭上眼睛不敢说话,再一睁眼来到里走廊里,看到满脸是血的母亲在帮自己梳头。
第二天,主治医生说她的案例很特殊,因为车祸失去亲人而只有自己幸存,有很大内疚感,心灵创伤很大,便给她打了针药剂后小女孩睡去,此时交替出现车祸之前的情节和医生的开导治疗。
原来小女孩有恋父情结,一次开车出游的时候因嫉妒和母亲发生冲突,干扰了开车的继父,导致车辆失控发生车祸,并且撞死了背着孩子的无辜婆婆,孩子也惨遭意外,所以有一天晚上小女孩看到了掉头的婆婆背着孩子朝自己走来的画面。
而医生这边说起自己童年曾发生意外掉进水里险些淹死,被一个农民救起并鼓励要活下去,和农民一起在险境坚持了一夜等到别人来救援的时候农民已经死了,类似的经历让医生特别花心思救治小女孩。
可是随着小女孩的恢复记忆意识到是自己害死了母亲和继父后,还是放弃了活下去的念头心力衰竭而死。
医生有些自责的拿着小女孩遗留下来和母亲的合照,找到了照片中的场景,有些分心的想穿过马路,结果突然就被驶过的汽车撞倒,血流满面,弥留之际看到小女孩一家看着他,小女孩对他说了一句“撒浪嘿哟”。
第三个故事——影子在第一个故事发生的前一天,医院收到一具被刺杀破坏严重的日本军官的尸体,而奇怪的是军情信息却完好无损在其身上,所以排除是敌人所杀,负责解剖的女医生仁英被要求对尸体情况保密。
一天夜里一名韩国少年逃兵在一间木屋被杀害,被送到医院经过仁英医生解剖发现尸体情况和日本军官一样,推测是连环杀手所为。
仁英和丈夫金医生是在日本留学后一起回到韩国的,同时在安生医院任职,当天回到家后金医生觉得仁英最近有些憔悴,两人拿出水晶球观赏,突然金医生发现灯光透过的水晶球看到妻子是没有影子的,这一幕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仁英的脸被灯光照得惨白,微笑着朝金医生走来,却完全没有影子。
此时金医生想起一年前发生的事,当时正在给一个日本军官进行脑科手术,金医生和仁英都在场,手术到一半日本军官突然醒来,发疯般拿起手术刀刺死了仁英,这时金医生才意识到原来妻子早就死了,而后的镜头似乎出现在金医生的幻想中,和妻子看海,一起逛街时妻子没有影子等,最后在家中金医生对着仁英说“就算我死了,也要在你身边”。
随后金医生从梦中醒来,看见旁边空无一人的床榻上出现了一只蝴蝶,追随蝴蝶来到外面,看见仁英正在杀害医院的护士,并且被护士抓破了手。
想阻止她的时候,她拿起簪子刺向了自己,随后的画面里只有金医生在处理尸体。
白天后家中金医生收拾了行李箱在等仁英一起回日本,画面切换中突然坐在金医生对面的仁英让金医生意识到从来就只有自己一个人,仁英早就不在了,一切都是金医生幻想出来的仁英所为。
意识到仁英只是自己分裂出来的人格后,打电话给日军自首是自己杀了人,然后把自己绑在床上等待军官的逮捕。
军官到达金医生家中,却看到只有仁英在,从桌上的一封信中军官知道了一切,原来一年前事故中真正死去的是金医生,而仁英才是活着的那个,并且因为深爱把自己当成了金医生,还分裂出另一个“仁英”的存在。
军官震惊时仁英出现刺伤了军官,并前往医院要继续行凶,被带伤的军官赶到阻止,并说清了一切真相,最后中弹倒在血泊中的仁英说了“好孤单”。
收尾,白发苍苍的振南翻到相册最后一页,是一张冥婚少女的画像,他自言自语道:原来你一直在我身边。
此时抬起头看见了jk少女就在其面前,他缓缓说道:如果你离开了我,为什么又要带走我...便寿终正寝最后,随着医院被拆毁,往事翻篇中出现字幕“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是永恒的”这是一部剪辑比较碎的电影,主线不是很连贯,而且很多画面充满了意识流,所以要流畅地还原全剧情很难,我也只能回忆到如此,影片主题围绕着凄美的爱情,所以我认为是一部比较有创意的电影
看了四分之三仍觉得一团雾水,末了的四分之一才让我豁然开朗。
一家废弃的医院尘封三段凄凉的爱情故事—— 主任死去的女儿为爱和所爱的男子殉情,然而也许她所爱的那名男子最后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只让她一人孤单地活在冥界,于是最后主任死去的女儿被青年男医生的真情所感动,让他为她重新戴上掉落的戒指。
(女子刚送入医院的时候戒指掉了,喻示着她对她索爱的那名男子失望透顶,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那名男子并没有履行和她生生死死在一起的诺言,自己苟且活了下来。
后来主任当着青年男医生的面对女儿的尸体说:“都已经找了四天了,和她一起殉情的男子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女子彻底死心。
)后来主任让尼姑为她和青年男医生主持冥婚,但主任死去的女儿一开始并不愿意和青年男医生冥婚(注意到冥婚之后男医生的头发有一撮变成了白色。
冥婚对男医生会造成伤害,而她不愿意伤害那么善良的男医生。
)于是她把他拉入停尸箱时的表情是狰狞的(被逼的,极度不情愿。
)后来女子静静地陪伴男医生直到男医生死去。
她爱着他,但“爱就是会克制”,她只是默默地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爱得过分伤害他。
这是爱情中很纯洁的人性——愿意为爱克制,愿意为爱付出,愿意为爱等待,为爱默默陪伴。
最后看来,男医生和女子才是真爱。
再来说说跛着右腿的男医生和小女孩的故事。
母亲带着小女孩改嫁一名英俊的男子,男子在电车道上为她们母女俩拍照留念(喻示悲剧爱情的开始,此处场景往后会多次反复出现,是一处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
由于小女孩缺少父爱,爱上继父,开始仇视母亲。
终于在一次出游途中因为与母亲的争执酿成大祸,导致继父和母亲双双死亡,还害死一个过路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孩子。
但小女孩因为母亲的拼死保护,侥幸活了下来,全身没有一处伤,却因为母亲临死前安慰她:“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过度内疚,终于在几天几夜里的挣扎中死去。
在那几天几夜中,跛着右腿的男医生陪伴着她,开导她,后来她爱上这位男医生。
她死去前,男医生拼命想救活她,她醒来,用最后一口气举起右手放在男医生手上,死去。
(喻示小女孩不会放弃对男医生的爱)男医生留下小女孩生前带着的和母亲在电车道上的照片,路过电车道(很可能医生只是后悔没有救活女孩,并不是女孩认为的“男医生也爱着她”)。
小女孩搭乘电车,带走医生的灵魂。
这又是一段爱情的开始与终结。
这是一个自私的爱情故事。
小女孩缺少父爱,因而渴望一个男子爱着自己,给自己依靠。
但第一次她选择的是她不应该爱的继父,第二次是爱上(大概是同情心和爱心泛滥的)跛着右脚的男医生,不懂得为爱克制,回到第一次见到继父的地方带走男医生的灵魂。
但毕竟只是个小女孩,也许她只是渴望被爱,却不懂得爱情的真谛,不懂得克制着去爱。
就像她母亲说的那句话:“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原谅她吧。
最后是旅日的医生夫妇的故事。
“我想我大概是相信世界上存在鬼神吧,如果不承认,那就太压抑自己的内心了。
”这应该算得上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吧。
这是一个关于克制的故事。
男医生在一次为日本将军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将军的理智失控,将军抓起手术刀在女医生面前将男医生杀害。
女医生所受刺激太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对男医生爱得太深,导致间歇性精神分裂,认为男医生一直陪伴着自己,但因精神压力太大,导致梦游,通过连环杀人释放压力。
男医生死在日本,女医生回到韩国,和男医生一同过电车道(值得注意的是,过电车道时,女医生先走过电车道,和男医生相隔一道,喻示两人分离,天人永隔。
后来男医生等电车过了,小跑过来拉住女医生的手,这是两人就算天人永隔也要在一起的诺言(类似的诺言在这段故事中反复提及过),当然,最后他们一同守住这段诺言)。
最后,女医生用簪子自尽,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好孤单。
”这是对门口那群人说的——“我活在这个世界好孤单,要去陪他了。
”也是对已故男医生说的——“你独自离去,留我一人在这世界上让我孤单不已,现在你可以让我去陪你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头的手术默片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三次,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真相,就像剥洋葱一样。
三段爱情,三种情怀。
女子对青年男医生的爱是克制的爱,小女孩对跛着右脚的男医生的爱是自私的爱,女医生对男医生的爱是压抑的爱(虽然她认为不应该压抑内心的情感,但实际上她一直在内心里对男医生已死的事实予以反驳,不肯承认事实,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后来总结一下,发现其实三段爱情的主体都是女方,男方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出现的。
也许是因为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渴望被爱与自我克制的矛盾心理,让整部影片基本上选择了从女性的情感一面入手,慢慢加以叙述。
影片的画面很唯美,爱情也很唯美。
但如若不对爱意加以克制,可能下一秒就会将爱情推入黑暗的漩涡。
“但爱就是会克制。
”
《冥婚凄谈》几年前看的,画面拍摄得挺美的。
故事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一间医院里·影片包括几个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一个穿校服的小女孩 冻在严寒天的冰面里什么的,校服上还有血迹……另一个故事,哪个男性角色的恋人因为什么原因而去世了,在一幕白色的背景里 这个男性角色和尸体冥婚并度过了春夏秋冬……
看了四分之三仍觉得一团雾水,末了的四分之一才让我豁然开朗。
一家废弃的医院尘封三段凄凉的爱情故事——主任死去的女儿为爱和所爱的男子殉情,然而也许她所爱的那名男子最后死里逃生活了下来,只让她一人孤单地活在冥界,于是最后主任死去的女儿被青年男医生的真情所感动,让他为她重新戴上掉落的戒指。
(女子刚送入医院的时候戒指掉了,喻示着她对她索爱的那名男子失望透顶,那么很有可能就是那名男子并没有履行和她生生死死在一起的诺言,自己苟且活了下来。
后来主任当着青年男医生的面对女儿的尸体说:“都已经找了四天了,和她一起殉情的男子还是没有找到。
”于是女子彻底死心。
)后来主任让尼姑为她和青年男医生主持冥婚,但主任死去的女儿一开始并不愿意和青年男医生冥婚(注意到冥婚之后男医生的头发有一撮变成了白色。
冥婚对男医生会造成伤害,而她不愿意伤害那么善良的男医生。
)于是她把他拉入停尸箱时的表情是狰狞的(被逼的,极度不情愿。
)后来女子静静地陪伴男医生直到男医生死去。
她爱着他,但“爱就是会克制”,她只是默默地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并没有因为一己之私爱得过分伤害他。
这是爱情中很纯洁的人性——愿意为爱克制,愿意为爱付出,愿意为爱等待,为爱默默陪伴。
最后看来,男医生和女子才是真爱。
再来说说跛着右腿的男医生和小女孩的故事。
母亲带着小女孩改嫁一名英俊的男子,男子在电车道上为她们母女俩拍照留念(喻示悲剧爱情的开始,此处场景往后会多次反复出现,是一处贯穿全剧的重要意象)。
由于小女孩缺少父爱,爱上继父,开始仇视母亲。
终于在一次出游途中因为与母亲的争执酿成大祸,导致继父和母亲双双死亡,还害死一个过路的母亲和她背上的孩子。
但小女孩因为母亲的拼死保护,侥幸活了下来,全身没有一处伤,却因为母亲临死前安慰她:“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过度内疚,终于在几天几夜里的挣扎中死去。
在那几天几夜中,跛着右腿的男医生陪伴着她,开导她,后来她爱上这位男医生。
她死去前,男医生拼命想救活她,她醒来,用最后一口气举起右手放在男医生手上,死去。
(喻示小女孩不会放弃对男医生的爱)男医生留下小女孩生前带着的和母亲在电车道上的照片,路过电车道。
小女孩搭乘电车,带走医生的灵魂。
这又是一段爱情的开始与终结。
这是一个自私的爱情故事。
小女孩缺少父爱,因而渴望一个男子爱着自己,给自己依靠。
但第一次她选择的是她不应该爱的继父,第二次是爱上(大概是同情心和爱心泛滥的)跛着右脚的男医生,不懂得为爱克制,回到第一次见到继父的地方带走男医生的灵魂。
但毕竟只是个小女孩,也许她只是渴望被爱,却不懂得爱情的真谛,不懂得克制着去爱。
就像她母亲说的那句话:“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原谅她吧。
最后是旅日的医生夫妇的故事。
“我想我大概是相信世界上存在鬼神吧,如果不承认,那就太压抑自己的内心了。
”这应该算得上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吧。
这是一个关于克制的故事。
男医生在一次为日本将军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将军的理智失控,将军抓起手术刀在女医生面前将男医生杀害。
女医生所受刺激太大,另一方面也因为对男医生爱得太深,导致间歇性精神分裂,认为男医生一直陪伴着自己,但因精神压力太大,导致梦游,通过连环杀人释放压力。
男医生死在日本,女医生回到韩国,和男医生一同过电车道(值得注意的是,过电车道时,女医生先走过电车道,和男医生相隔一道,喻示两人分离,天人永隔。
后来男医生等电车过了,小跑过来拉住女医生的手,这是两人就算天人永隔也要在一起的诺言(类似的诺言在这段故事中反复提及过),当然,最后他们一同守住这段诺言)。
最后,女医生用簪子自尽,临终前说了一句话:“我,好孤单。
”这是对门口那群人说的——“我活在这个世界好孤单,要去陪他了。
”也是对已故男医生说的——“你独自离去,留我一人在这世界上让我孤单不已,现在你可以让我去陪你了吧。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头的手术默片在电影中反复出现三次,层层递进,一次比一次更加接近真相,就像剥洋葱一样。
三段爱情,三种情怀。
女子对青年男医生的爱是克制的爱,小女孩对跛着右脚的男医生的爱是自私的爱,女医生对男医生的爱是压抑的爱(虽然她认为不应该压抑内心的情感,但实际上她一直在内心里对男医生已死的事实予以反驳,不肯承认事实,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
后来总结一下,发现其实三段爱情的主体都是女方,男方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出现的。
也许是因为女性与生俱来的柔情、渴望被爱与自我克制的矛盾心理,让整部影片基本上选择了从女性的情感一面入手,慢慢加以叙述。
影片的画面很唯美,爱情也很唯美。
但如若不对爱意加以克制,可能下一秒就会将爱情推入黑暗的漩涡。
“但爱就是会克制。
”
不耐烦的看了两天,终于在影片结束前十几分钟把这电影看明白了。
原来就是三个寂寞的爱情故事,以安生医院为背景,穿插着叙述这些男男女女们悲剧的命运。
基本不叫恐怖片,只能算文艺片,顶多是加了些血淋淋的噱头而已。
也许是因发生背景在40年代,影片的整个基调都是昏黄而寂寞的。
最后一个故事妻子自尽倒下时,流着眼泪喃喃吐出一句话:“我好孤单。
”基本起了点题的作用。
三个故事,每个主人公都是那么的寂寞,那么的孤单。
实习医生寂寞的爱上死去的少女,孤单的终老;小女孩寂寞的恋上继父,任性导致车祸,也导致她孤单的离世;妻子失去心爱的丈夫,因寂寞孤单而人格分裂,这应是最悲哀的结局了。
直到最后的镜头,主人公们相继点燃白蜡烛,远去,留下一句话:“那时,我们相信一切都永恒”,我才感到一点点的暖意。
他们,都去到另一个世界,和自己的爱人重逢了。
写于2007-12-12-20:17能坚持着看完,很佩服自己!
可能韩国电影的共同点是:摄影和美术绝佳,尤其是这部《奇谈》(非常喜欢第一个故事中男子拉开日式宅门后展现出的四季“2人世界”---绝对动人心魄),然而说到韩国恐怖片的共同点可能就是---“故弄玄虚+颠三倒四的情节+自圆其说的无聊结局”。。
喜欢恐怖片的朋友们需要的,难道只是华丽的背景和阴森配乐后突然冒出的“番茄酱脸”??
当演员表终于飘上来。。
影迷用“看没看懂?
”取代了“好不好看?
”。。
我想这对韩国恐怖片来说,绝对是个问题!
“我不明白,如果你要丢下我,为什么那晚你还要带我走”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既然你没有在冥婚以后把我带到阴间,而是让我一个人在这阳世孤单地活了这么久(虽然,其实,你有一直陪在我身边),那当初冥婚这回事根本又是何必呢?
为什么不干脆把我弄死好从此跟你一起过,非要在搞过以后又把我抛回人间呢?
“丢下我”应该指让他在冥婚后返回人间,“那晚带我走”就是冥婚时候的ONS囉(那段其实拍得蛮唯美的,两人身后的屏风布景居然还是春夏秋冬更替的图案,颜色用得十分漂亮)。
他这里是有点小抱怨了,哈哈。
毕竟他一个人在人间独自生活是蛮苦的。
前后两任妻子又都是结婚不出一年就去世我想他那个高中生美女鬼老婆可能也没那么坏,存心咒死那两位,然而家里有这么一尊成天阴魂不散的,怎么说。。
都有点霉气的吧!
其实鬼MM也很可怜:冥婚这事主要是她妈跟那名老尼姑操办的,估计她也跟男人一样只是整个局面里的一枚棋子,没法主动拒绝;然而大概也是因为被男人的痴情打动的缘故吧,因此虽然婚还是要结,她总算也尽到自己力量,没有当初就把男人就带走,而是静静“陪”着他过完自己的阳寿,再守着他离开人间。
始终是一个动人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里小女孩的医生,因为也被小女孩看上了,所以被小女孩带到阴间作伴去了(小女孩在最后他抢救她时搭了他的手,这种“敲图章”的行为,分明就暗示着,“你是我的人了”)。
这个小女孩角色的演员选得真好,美丽,然而眼神中并没有孩童的纯净、无辜,反而是一副很有心机的样子。
相比而言,第一个故事里的鬼MM,虽然年纪要比小女孩大,眼神却要清澈多了。
拍的很美的恐怖片。。但是全都稀里糊涂点到为止。。说这被视为韩国恐怖片的里程碑完全是鬼扯,不把蔷花红莲放在眼里。。三段爱情故事,又想凄美又想文艺还想恐怖。。结果不尽人意。。
最后她说,但我相信我们都有灵魂,如果不信的话就太压抑我们的内心了。然后举起蝴蝶发簪,自尽。我突然特想哭。
看了剧透后才了解其中的精髓。
逝者安息,生者自强。即便是孤独着活着,也要好好的活着。
MTV般唯美的画面
有点垄长
放到烂片满天乱飞的今天,大体还算勉强过得去。
尝试N次想看完,未果,中途总会睡着,于是删之。
没理清!
既不觉得唯美,也不觉得恐怖,文艺得很刻意
配乐精彩
一般般
这是一部文艺气息浓厚的恐怖片,画面效果惊艳绝伦,只是仅有影像是无法支撑起全片的,导演仿佛是广告、MV出身的从业者,在操控这部作品中太流于形式,所有事件似被强连在一起,事件也缺乏起码的合理性,头尾的设计则更显莫名其妙。
經典啊!三個故事交織錯雜。女醫生的愛情故事更是淒美得可以了。怎麼才6.8分啊?
几个故事连串,大受好评,我觉得还行。
我的天,又是人格分裂,还绕来绕去的,但是那个冥婚还是很感人的
不知道该说导演把恐怖片拍的太艺术,还是把艺术片拍的太恐怖~
仿《怪谈》,忒拖拉文艺了些!
吓抽了 床边鬼话真TM吓人!
也是日了狗了,明明就是体量不够,强行粘合嘛。把三个短片拼凑成一个长片,不断地用闪回、闪进,重复场景的手法硬拼时长,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却让人看的时候一头雾水,分明炫技。蜗牛有什么寓意?朴振南胸前的那片红渍总得说明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