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觉得故事在说什么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他们还没有失去彼此。
也没有后悔莫及什么。
他们还是在恋爱。
最后的这个状态也是恋爱的一部分而已。
毕竟,我们只是“恋爱谈”。
导演把恋爱里的细枝末节到倒出来,摆好了给你看。
不给你方法,不给你道理,不给你结局。
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32岁了还没谈过恋爱的艺术生允珠,是个很单纯的人。
从她生活的状态和她所学习的东西来看,她一直在钻一口井。
别人在恋爱,在工作,在进入社会正常运转流程,她一直在“回收站”里,扒拉着别人不要的东西,并把它作为自己的艺术表达。
因为太单纯了,她从来不懂隐藏自己的心情。
对智书的好奇,和她聊天时羞涩的低头,恋爱后和友人聊起她时难掩的笑容。
因为一直在钻一口井,她恋爱起来就像她生活一样,像一只行动迟缓的小熊,都有点笨笨的。
笨笨的表达自己的爱意,表达自己的不舍,表达自己的难过。
她喝醉酒跟男性友人说的话,真的看了眼泪直掉——“我什么都做不好,工作也做不好,学习也做不好,想说的话也说不出来”。
她最后搬家,接下了一开始拒绝导师的活,除了因为智书而开始的抽烟,其余一切都像要开始新生活的样子。
以前看到智书就开心得不行的她,再次见面就是硬邦邦的杵着,低下头,一言不发。
我觉得更像是动物受伤后的应激反应。
既然我张开手时你回应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一个满是刺的背影,那我就走吧,躲开你是不是就好了。
那段时间,因为这段感情,两个人都很难啊。
允珠学业,友情都在受挫,但是和智书见面时却不想让她担心这些,展现的都是自己的笑颜,喝酒聊天的时候说的都是那些陈年笑料。
智书要应对一个要和她相依为命的爸爸,一个关心她,爱她,希望她能早日过上普通的,安稳的生活的爸爸。
远离了自己喜欢的,可以自由恋爱的环境,回到了一个保守的小镇上,她也在挣扎。
但她也没有和允珠说起过这些。
虽然在小镇见到她,都冷着脸,完全不像很想念她的样子。
智书虽是情场老手,但感觉她擅长攻,而不擅长守。
她准确的知道怎样让一个人心动,却不知道一个人心碎的时候要怎么安慰她。
听到允珠突然说起“不然我还是做个家庭主妇把”的时候,也就随口问了问,再没问下去了。
允珠看着文静,但因为单纯其实很大胆。
智书看着大胆,但因为世故其实很怯懦。
允珠想她的时候,会不管不顾地跑到楼下等她。
智书来首尔一趟,允珠说不方便出去她也就回去了。
在首尔的酒馆里亲允珠,说别人看到怕什么。
在小镇里,却连手都不会牵允珠的。
允珠谈了恋爱,会告诉自己最好的朋友,喝醉了酒会抱着智书说呀什么时候见面呀,智书却会说,你这样把我们的事情到处说的话,你会没有朋友的。
动情时的心动,与现实生活冲突时的困苦,两个人的言不由衷。
因为不想让对方担心而不说出口的气话,丧话,就这样慢慢累积,爆发。
允珠在回程的车上流的泪,在回程当天吐的酒,就是她自己默不作声的道别。
其实跟这样的人谈恋爱也有点可怕。
她自己就默默地完成了很多程序。
她已经用很多东西和你道别了,但是她是说不出口的。
看完有点怅然。
有些话还是应该多说出来。
想念,不舍,生气,难过。
想你在身边,需要你在身边。
都要说出来。
不要猜。
不要瞒。
经不起的。
三天前开始反复刷恋爱谈,一方面情节确实很真实,原以为遗忘在脑后的初恋,借着这部电影,又鲜活地展示在我的眼前,泪奔,另一方面,长发女主很像我女神刘瑞琦,有木有,好喜欢好,正题,短发女主很软很萌,会脸红会害羞,给人一种很安心的感觉,长发妹子主动热情,调皮可爱,一直呆呆的 允珠,看到智书以后,整个人都亮了起来。
而高冷的智书,在允珠面前,可爱主动,管着管那,这才是爱情的样子吧,为什么好多人说性格不合呢??
我认为结局是美好的。
允珠单身32年,正如室友所说,学艺术的谈恋爱都是很随便啊,然而她并没有,而是一直在等待那个人。
那个人会让她变得主动,会让她去忍不住去去见一面,当智书出现时,她就知道那个人来了。
于是借着喝酒的理由去见她,即使被吵醒还是乐呵呵地去见她,即使很害怕还是把自己给了她,这是爱情,一眼万年。
对于智书来说,允珠温暖的眼神,淡然坚定的神情,在首尔寒冷的冬天里,给了她莫大的安慰。
然而前女友找上门,是情节朝虐发展方向的转折点,我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但对于智书来说,要开始去考虑当下的现实,母亲刚去世,还要再给父亲一个打击么??
尤其是当父亲和允珠见面时,她的慌张更让她确定,她不敢跟父亲说出柜这件事。
可是,对于自己深爱的允珠,她也开不了口说分手,这里我认为智书最不成熟的地方,就是没有跟允珠好好谈一谈她的处境和顾虑,我认为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在智书再三的冷漠下,允珠终于知道要离开了,面对无疾而终的爱情,面对惨淡的事业,她选择大醉一场后振作起来,而故作冷漠的智书终于绷不住了,思念决堤般汹涌,真正爱的人怎么可能轻易放弃!!
她回来了,当她认识到自己做的最大坏事就是说谎以后,我想,她就开始要直视自己的内心了,而允珠,当然也是爱的啊,最后当智书说我好想你时 ,允珠开始用手抚摸智书的头,镜头再到智书安然的睡颜时,就应该知道,和好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后允珠抽烟的样子很帅气,很爷们,这是暗示她开始面对生活,承担责任的态度。
谢谢智书你回来了,也给我无疾而终的的爱情再添未完待续,生活当中,无论同性异性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
愿意回来一起面对,就够了吧,再说两人一起时间并不是很长,出柜这种事,应该要从长计议,像允珠那样有才华的艺术家,以后的生活应该不成问题。
看够了评论才开始写自己的感受,大家普遍不看好这一对让我很是难过,或许都在现实社会里伤过,但我依旧持积极的态度,会好的,因为当我抱住你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离不开你了
把爱情拍得稀松平常才难能可贵啊。
在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看了太多简单粗暴的刻板恋爱,动不动就是半世纪、一辈子、几代人的恩怨情仇,英雄救了美人就立即获赠美人的心,年轻的恋人一吻一黑屏就白发苍苍,久别的眷侣凭心电感应就能再次相见,欢喜冤家不知怎么就嬉笑怒骂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彼时小小年纪,感情观因此而受到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倒不是说那些不美,现在只希求看到某种真实的喜欢,既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动辄以死相逼的歇斯底里,用暧昧不明的试探和退让取代仪式感,才让人又哭又笑,觉得果真是尝了能够切身追忆的苦饮,又因回味悠长舍不得放下。
也不知是我们旁观的爱情塑造了属于真实自我的恋爱形态,还是真实的爱情体验投射在观看者所见的表象之上,才形成我们所感知的他人的爱情。
允珠见过发小之后在家门口等智书,微醉地跟她讲:我跟朋友说了呢,说我有女朋友了。
智书迟疑了一下:姐姐,你要是这么谁都告诉的话,会没朋友的……有点偏激地想,如果听到的人真的避而远之的话,也就没必要再做朋友吧。
碰到喜欢的人恰好喜欢自己,是生命中最好的事了。
想到对方会忍不住笑出声,也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再不是一个人。
吃饭的时候偷看对方先夹什么菜,并排坐时突然的吻,半睡半醒时翻身环抱,买好吃的揣在衣服里想让她开心,把脸埋进被子里用力闻对方的气味,如果还有回程的公共汽车就再坐一会儿等到没有为止。
可危险的是除相爱之外的一切琐碎。
一段关系中的所有事由都可以拿因果逻辑梳理明白么,对绝对信任的人绝对坦诚就像听起来那样美好简单么,误会解释清楚就可以破镜重圆么,承认了过失就可以求得原谅和好如初么。
啊,天真。
渐渐开始迟疑和退却。
还喜欢吗?
要一起生活吗?
这些都没有问。
允珠收拾好一切杂乱,蜷缩回植物般的安全之中。
想起布罗茨基有句话说:我不敢说没有你就活不下去,毕竟我还活着。
智书历经挣扎,也不见得真的有勇气抛下一切戳破自己在亲友面前维系的谎言。
但她终究回到了首尔,抱住允珠说:我想你了。
在仍有无限变数的未来面前,这结局已经再好不过。
无关性别,只关乎爱。
细腻与真实让人觉得就在身边。
不认为是He(happy ending),结尾的戛然而止让人太多遐想。
允珠倚靠栏杆,弹动烟灰,思绪菲菲。
不再是那个想到喜欢的人就傻笑,智书想多睡会就放下所有工作,毫不掩饰想和朋友分享自己恋爱喜悦的初恋小女孩。
允珠一直是个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她学习优秀。
得老师喜爱,却拒绝老师所谓赏识的安排,在自己的破烂废弃世界里开心着。
她在等待一个吸引她的人,灵魂的吸引,不只是肉身的欲望。
遇到后就毫不掩饰,毫不保留,强悍的帮她买烟,做一切爱她的事。
直到受伤,才收敛,却不会停止爱。
智书看似不羁自由却给自己加了期限,看似勇敢却对父亲说谎,对自己说谎。
记得她信教,所以她是个内心有约束的人,她想爱却不敢爱。
她也许已经经历了内心的挣扎,爱人的背叛,朋友的不理解。
所以更加害怕。
允珠的家庭没有交代,32岁的美术生,还在读书,家庭应该自由。
智书应该是传统的小康之上的家庭。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允珠是那个更勇敢,更专注,更简单的人。
她疑惑智书向家里隐瞒自己的性向,对室友坦白,认为是不必讲出来的事。
遭恐同后仍然对峙认为自己没错。
她在意的只是爱人的想法,自己的感受。
只要爱人和她一起,她有无穷力量。
所以智书的一句我想你,她就崩了。
而智书一直不在意允珠的感受,也不关心她的工作。
当允珠学习遇到困难想要安慰 ,智书也只是轻轻问了句,出什么事了吗。
最后回到曾经的住处 也还是第一次看到允珠的作品。
结尾,智书的那句我很想你,是要回来一起面对自己的爱情 ,还是暂时的投降。
允珠推开智书却又轻抚着智书的头,悲喜交加。
还是有些问题不懂,允珠在废品站一见钟情智书,不甚理解。
在这之前她应该怀疑过自己的性向。
片头允珠醒来的恍惚和张望,是梦见什么了吧。
也许是不可描述之事。
导演就是简单的讲了个简单的故事,没有太多评论,没有政治,无关人性。
只是爱。
直面自我的爱。
最后,允珠真的好美,那种不是惊艳却舒服的美。
感觉允珠的嘴是歪的,智书好像赵玉田,太会撩,哈哈。
现代城市中的大龄青年,艺术生,晚熟者,诚实拘谨,不善沟通,这就是金允珠。
这样一个人忽然遭遇爱情会是怎样?
说老房子着火也不算太离谱。
越发觉得我们对电影的标签还是简单粗暴,一部电影可以有两个三个四个多个主要特征,为什么很多人拿着一个就开跑。
光靠一个标签来看电影的人,看到往往不是他想看的东西。
比如这《恋爱谈》,更应该被划为青春片,关于初恋的电影,关于成长的电影,而不是同志片,百合片(以及“百合片”究竟是个什么鬼?
)。
电影讲的是艺术院校的学生金允珠在设计作品期间在废品站捡材料时,偶遇了心仪对象的事。
这事偶然性很大,可遇不可求。
情节我不复述了。
偶然性很大,却还是有很多人说,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过去;因为它刻画的是初恋啊。
单纯的懵懂的冲动的初恋,是恒古不变最易共情的主题。
从心底涌出的爱慕,只见树叶不见森林的蒙蔽双眼的力比多,丢盔弃甲,朝思暮想,过后想起来往往觉得愚蠢但是,别否认,回忆们你们还好吗?
电影讲了两个人相遇的事,简单的线性故事结构可谓单薄,转折也略生硬,胜在叙事细腻真实。
这是身兼导演编剧的李贤洙的首部长片,做到此也无可厚非。
人说作家的作品究其本质,终究摆脱不了自己的影子,只是换了不同的人物表现出来,那么电影也同理,尤其自编自导的电影,尤其初期作品。
希望导演再接再厉,摆脱隐约的自传感,进入更宽的创作空间。
然而话分两头,源于自身体验的电影有其优点,就是情感的真实,它使电影有了诚意,认真的观影者能体会到。
这不光是邻家女孩一样的素面人物造型,简单平民的生活起居场景,这种真实,来自于创作者第一手情感体验的再现,有他/她自身情感的代入,而非预知效果的刻意造作的,二手或三手的为情感而营造的情感,那就容易落入刻奇(如《艺术人生》一般)的沟渠了。
一方面是情感的真实呈现,另一方面它塑造了可信、独特的人物,这便是它令人赞扬处。
这不是一部以情节推动(plot driven)的电影,喜欢它的观众记住的不是引人入胜的情节——也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情节——而是金允珠和李智书这两位主角,以及她们各自的性格。
对此,两位主演也功不可没,尤其是扮演金允珠的李相喜。
一个现代城市中的大龄青年,艺术生,晚熟者,诚实拘谨,不善沟通,这就是金允珠。
这样一个人忽然遭遇爱情会是怎样?
说老房子着火也不算太离谱。
当然老与不老不能光看年龄数字,她虽然30出了头,在恋爱面前仍是新手。
突然遭到爱神眷顾,她晕头转向,用力过猛,不知所措,凡此种种,莫不是初恋的动人之处。
同样是城市独居青年,年纪小一些的智书则热情主动,心思灵巧,对恋爱经验丰富。
这样两人擦出火花,是必然的互补。
生活压力的焦虑,同性爱的不被看见(是的,不被看见而不是被反对),是存在感强大的无声背景。
在这个背景下,可以发生的真挚美好,已经发生了,还要怎样?
不是每一个邂逅都要配上白头偕老。
有人软弱,有人逃避,有人受伤,有人成长,这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些都是所得。
允珠并没有明珠暗投,有一段忘我的快乐时光,就值得了。
有人问怎么看这开放式结尾,我审慎乐观。
既然回来认了“我很想你”,就是一个转机。
如果这两人有心把一段浪漫感情变成实在的关系,认真谈谈具体解决问题的构想,总会找到出路。
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但那完全是另外一种冗长的故事了。
生活不能段段都精彩,泥沙俱下,哪段沙下都可能掩藏着过往的珍珠。
我们说人生如戏,往往需要拉开一个时间框架来说,十年、二十年,当你人到中年回头看,哦真的人生如戏。
当年的天花龙凤变成今天的安静如鸡,当年的歪瓜裂枣变成今天叱咤风云,河东的变河西,前卫少女搞起了灵修家排,那才是戏剧感十足。
说回这电影,它捉到的是那一个完美的片段,爱的甜和痛,焚心以火的初恋滋味,这已足够。
身在爱中,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
精彩故事,讲究好起好收。
恋爱谈,停在这里就是最好。
女主说她做过很坏的事是撒谎。
谁没撒过谎呢?
这不算什么。
相亲男回道。
沉默后她仿佛想明白了,这个谎言骗的其实是她自己。
回到首尔后,还是那个小店。
她像只猫一样寻求爱人的原谅,说着那些让人又气又发不出脾气的话,最后抱着爱人说了句我好想你。
大概这就是放不下的眷恋吧!
电影真实的让我觉得害怕,好像是自己的谎言被人发现了一样。
(文/杨时旸)爱情的降临通常都猝不及防又无可抵挡。
智书出现在允珠面前时,相比于爱情的降临,那更像是一桩启蒙的发生——从肉身的欲望到情感的取向,这是允珠第一次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女孩,喜欢着另一个女孩。
这部《恋爱谈》从名字到故事都如此淡薄、轻盈,如雾如烟,慢慢飘来又渐渐吹散,但最终却在无意识中彻底改变了一个人。
从去年起,一部部“百合”和跨性别题材的作品被影迷和各大电影节热捧,无论《卡罗尔》还是《丹麦女孩》都在政治正确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收获了众多好评,或许另一部韩国热映的电影《小姐》也算部分沾边。
相比于那些作品,《恋爱谈》像个清淡的小品,一曲随意哼唱的短歌,它剔除了戏剧性,但却随时都有着内爆式的力量。
或许正是因为它极度生活化,才让很多人觉得亲切。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两个女孩的情感已经代表着某种普遍意义上的情感。
《恋爱谈》绝不是那种宣言式的,有关平权的电影,甚至,在故事中,都没有什么抵抗主流的反抗戏码,它像是把生活的帘子慢慢掀开,给你看一个偶然的片段,随即又放下,一切就这样匆忙结束。
艺术生允珠面临毕业设计,其他人都在学业或者恋爱的焦虑中挣扎,只有她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直到有一天在便利店偶然遇到了小自己几岁的智书,这个在旁边餐厅调酒的女孩让她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取向和内心。
这段有关缠绵、想念和分离的故事,如果抽离出来看,它绝不是用同性题材就能简单粗暴概括的。
某种程度上说,这更像是成长的故事。
有关人心的蜕变与成熟,有关勇气与逃避,有关人们表面的善意和内心隐匿的恶意。
这个故事被分成了两半,以智书回老家作为折叠线。
最初,允珠是被动的一方,她被启蒙,被牵制,即便自己被叫做姐姐,但智书更像是那个游刃有余的人,无论是在情感世界中,还是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上,这个年轻的女孩显然显得更加成熟又大胆。
但当她从首尔回到小城,回到那个俗常又逼仄的环境,面对催婚的父亲,智书曾经表现出的一切满不在乎和游刃有余突然间都杳无踪迹,她害怕允珠来找自己,变得冷淡又怯懦,而相反,允珠却愈发执着。
这成为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翻转。
智书被迫去相亲,和对方聊起曾经做过的坏事,她说,“说谎。
”这被那个男孩嘲笑,他觉得这不值一提。
但只有智书自己知道,她所说的和那些密布在生活中的细碎谎言决然不同。
她自己身处一种整体意义上的谎言之中,几乎全盘否定了自己,这是一种虚伪,她在首尔和在故乡扮演的根本就是两个人,这之间的撕扯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允珠。
《恋爱谈》之中有几场吃饭的戏码,非常精妙地映射着允珠的身份焦虑。
一次,是她和自己的室友还有室友的男友,对方两人在客厅里吃炸鸡,她碰巧回家,对方客气地让她一起加入,男孩说,“早知道这样就多点一只鸡了。
”第二次,是允珠去往智书的老家,智书的父亲偶然提早回家,允珠也意外参与了那顿午饭,他们一起啃着酱排骨聊着家常。
这两次便饭,代表着这世界上最俗常的生活,而允珠成为了意外的闯入者,而她在饭桌上手足无措,也在告诉人们,她确实是一个疏离者,对于日常生活,她努力加入,但无法融入。
就像她的毕业设计,其他同学都画得五彩斑斓,只有她在旧货市场寻找各种旧木板和破锅盖搭建起一个废墟般的装置艺术,她自己的生活就像那个作品一样,敝帚自珍但令他人疑惑。
这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没有把允珠的性向当做一种大逆不道,但也没有故作开放地视作俗常,它所描写的正是当下大都市中最真切的一种态度,有些人觉得无所谓,而有些人还是无法接纳,只是无论哪种态度都表现得没有那么激昂。
她对自己的男闺蜜说起感情,对方好奇地想见见她的女友,但她同样和自己的室友说起这件事,对方神色陡变。
这就是那种微妙的东西。
允珠和智书几乎在身份和意识上完成了一次置换,如果说智书最初看似勇敢、不羁,而回到故乡就变得懦弱又自私的话,那么开始显得内向又软弱的允珠竟然通过这次短暂的感情变得成熟又独立。
与其说她意外经历了一段爱情,不如说她通过这次感情,完整了自己。
就像开头和结尾那两次拥抱和缠绵,最初,是智书引导着允珠,而最终,允珠把智书拥到了怀里。
她或许会失去这个爱人,但终究认识了自己。
我不是专业的电影评论家,我回答不出他到底好在哪里,但它的确是部好电影,因为它看着很真实。
它有我们所有人在爱情中的影子。
喜欢一个人是藏不住的,尤其是第一次,而恰好对方也喜欢你,那种喜悦感根本藏不住,迫不及待告诉自己的朋友,有些人认可,有些人反对,可我只管乐呵。
爱情中的不安、彷徨甚至影响了我的生活起居工作,那种爱而不得的痛苦来临的时候我几乎什么都不想做只想躲在床边或者窝在床上。
可以说,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几乎变成了第一视角,也就是这个电影中的“姐姐”。
敏感又脆弱,是第一次感知爱情的模样,也会想发脾气却始终隐忍,不知道彼此出现问题是不是跟自己哪里做得不够有关,可还是想要对方的一个拥抱,我蹲在你身边,其实就是想要你的一个拥抱,你的一个服软,只是一句“我很想你”,所以在我看来这个剧是个Happy Ending。
爱情常常伴随疼痛,有时候身体对于疼痛的感知度要比喜悦来得真,这种疼痛感甚至可以与性高潮的感知划等号,简单地说就是,你的生理反应会告诉你你喜欢什么人,而你心灵的疼痛感会告诉你,你喜欢这个人有多深。
既有性欲又有疼痛,才是爱情真实的样子,所以这部电影才真实。
不得不说韩国的导演真的太会拍这种细腻的感情戏,以前有部《难为情》让我看了好几遍就为了里面一两个小动作,而这部电影,更加满足了我看现如今国产同性电影看不到的真实。
同性电影一般带有的社会现实写照,她也一个没落,长发妹子的父亲,短发姐姐的室友,一个催婚,一个避而恐之,才是现实中会遇到的问题,解释不清楚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后者用了搬家避免矛盾,前者索性不讲了,导演很清楚,他想讲的是爱情也仅仅是爱情,和那些伦理社会批判无关。
小声感慨一下,当国内只能用《七月与安生》中的三角恋打打同性爱的擦边球的时候,韩国拍出了这么一部《恋爱谈》,在电影方面,就这么一部就比只能由同性交友软件拍出来一堆堆的MV宣传片们好太多了。
当然我相信他们肯定也有烂片。
【以下包含剧透】 既然已经这么多人已经看了,其实看完之后想说的很多,接下来想说些跟剧情有关的内容。
允珠是一个敏感的人,但她有着自己的主意,在她拒绝为教授制作展出的时候她是充满自信的,这从学长以及学妹的对话可以看出,她一直以来都在被认可。
可在感情方面,遇见她如同处子一般敏感且羞涩,她跟室友讨论性的时候会有羞耻感,也许她也有过男朋友,可她没有心动过包括在性方面,她无法为之悸动,也就无法理解恋人间的调情,可在她和智秀在一起后,她对智秀和自己之间的调情却非常甘之若饴。
她是真的爱上了这个人,毋庸置疑,第一次身心都感受到了爱情。
如同所有第一次恋爱的人一样,她笨拙的付出着,敏感于恋人的每个细节,她把全身心都投入在恋人身上,无论是工作还是与朋友聊天,她想到的想讨论的都是她的恋人,受了委屈也只是问对方我做错了什么,她想要独有恋人的一切,得不到就会不安,在恋人面前小心翼翼的就怕惹对方不开心,久而久之她觉得自己一定是哪个地方做错了,她开始不自信,无论是工作还是朋友,她都觉得自己做得不好。
这像极了所有第一次恋爱的人,没人从一开始就是会恋爱的呢。
如果允珠是让人会有代入感的人,那么智秀,则是很多同性恋们的缩影,看讨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智秀渣,可不是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能做到绝对的洒脱。
简单的来说就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对朋友出柜容易还是对家人出柜容易?
我们可以很随性的给朋友说出自己的性取向,可对父母,我们即使再做好准备,也不见得可以说出口。
智秀便是如此。
智秀这个角色,从一出现就是很强势很洒脱自由奔放的感觉,可我们从一开始就被告知,她过段时间会回家去陪自己丧偶的父亲,也许那也是她对自己潇洒的一个期限。
我们中无论异性恋或者同性恋也一定会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等到XX岁,我就要去XXX”,一样的道理,她看似潇洒,可她在内心深处仍然无法相信自己可以用现在的生活方式度过余生,无论是她的工作她的房子或者她的性取向,所以她问允珠姐姐要养我吗?
所以她说住了五年的房子看起来很陌生。
她爱着允珠,她也爱自己的父亲,三个人吃饭的时候,她忐忑不安,允珠跟父亲寒暄的时候,她心烦意乱,她怕父亲知道了自己的性取向,她又怕让允珠不开心。
她一直在撒谎,对父亲,对允珠,更是对自己。
细细想来,这两个角色还挺有趣的,一个看起来是老司机却无法完全坦然自己的性取向,一个虽然是才上车但是已经很坦然接受自己内心。
(也许可能是我想得太多了) 今天看了一句话,觉得也许就是她们的结局:你要懂得适可而止,尤其是在伤心之后。
晚安。
Ps:我发誓,以后绝不让谈恋爱影响我的工作了,否则就饿死我。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姐姐问室友 吵那么厉害又怎么能和好了 室友说交往几个就知道谁最合适 可不可以理解 智书交往那么多人后最合适的是姐姐 所以最后还是去找姐姐了 智书说你给我生活费吗 说明 姐姐经济上的困窘不能达到智书的要求 她是没有准备长久相处的 来一次 作个纪念 暗示智书回家后准备的是结束这段感情的 智书的爸爸说上山时智书说太冷不去 电话响了 她没接说明她不要再和姐姐联系了 姐姐转车来了 说明她连路程都没告诉姐姐 姐姐打她电话她没接 爸爸不在家她也没有回复 真的没有准备让姐姐来家里找她 所以姐姐来了连她的房间都不让进 参加婚礼别人的爸爸被挽着胳膊走上 智书说她爸爸 你又不是不能上 说明智书心里是打算结婚嫁人的 所以和相亲对象交往 可是姐姐真的不再联系她 她内心的思念让她去找姐姐 为什么坐对面 不来我旁边坐 是说你怎么不来找我了 现在要分开坐了吗 要和我分手吗 那么我过去呗 那么我去找你 去对面坐吗 姐姐再次拒绝她 她说才不要 其实就像她们第一次一样 是智书要重新开始 我已经没有车坐耶 暗示智书已经和相亲对象说明并分手 所以不再坐他的车 还有车 说你可以再交往别的相亲对象 那就等到没有车咯 不再有相亲对象了 也像是姐姐找智书的过程的重复 今天不给我买烟了吗 她们交往的开始 像在说 我们重新开始吧 最后阳光照在智书的脸上 像开始姐姐第一次在旧货市场见到智书时一样阳光照在姐姐的脸上 她们会重新开始 智书已经准备好和姐姐一起生活了 可是 姐姐在屋外的抽烟 像是智书喝醉后的清晨一样心中放不下姐姐 但已经决定了回家后的分手 最后的结局 要看姐姐的决定!
太喜欢太喜欢了 没法用语言表达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 所有les电影里 这部和小姐不分伯仲的爱 小姐是高雅的百合 这部是接地气的百合 看第一部感动的哭 第二遍已经痛哭流涕 第三遍还是会哭 智秀最后一句台词“我很想你”太戳心了 但是电影有两个地方没有说明有些可惜 也许是导演故意留悬念:1、允珠被智秀邀请到自己住处的时候,两个人一边喝红酒一边聊天,智秀说你也说说自己的事吧,我想听听。
然后镜头就转到了两人下楼允珠要回家,其实可以稍微延展一点的,把女一的背景稍微解释一下,也许这块被剪切掉了;2、智秀在酒吧打工,前女友(90%的可能性)来找她,俩人出去聊,之后智秀就烂醉的回家了,这之间发生了什么好像也被剪切掉了。
还是故意留悬念?
真的太好奇了,尤其是转天一早智秀的表现好像特别对不起允珠一样,让人浮想联翩...总之真的太喜欢这电影,经历过的人都懂有多真实。
最后要提到我的标题这句台词了,智秀信的是什么教呢?
应该是基督或者天主吧,饭前的祷告以及感谢,我估计是基督教徒了。
但是基督教徒一直以来都是不赞成同性恋的。
所以这部电影可能还透露着作者以及导演的某种隐隐的反抗吧。
无聊的片子,我真的受不了韩国人。不过我朋友说我似乎和女一有点像,想了想可能还真是一个风格类型吧,不过性格相似点不多
拍的很真实,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又特么经历了一回!😂
啊。
2019.04.23
阴天下午,看得鼻酸,32岁
能感到挺真实细腻的,但是对我没有什么感情共鸣。
我还爱你,只是……再也无法重新开始了。
.......
你好多习惯都是她教会的,你觉得她最酷又美,第一眼就看到。后来你变成了她,她却站在了你的角度。恋爱这件事,你一直会改变但这种变化无关与进步或者成长,只是get到新的生活习惯而已吧。两个人相识到最后,过程细节很有趣且小细腻,值得一看。
有好感 幸福 占有欲 矛盾 故意伤害 痛苦 分手 我觉得不太好看,莫名其妙的喜欢,莫名其妙的占有欲,缺少时间和契机来完成逻辑
拍这种细腻的爱情片,还是得韩国的来啊,毕竟经验足。那种你的不耐烦,没兴趣,皱眉头的样子,我都假装没看见,就想大老远跑来看你一面,没车回去了也无所谓,被拒绝太多次就想着自己是不是太烦了,真是卑微…………比起小姐的女权主义,这部更像普通情侣之间的爱情
二位姐姐身材真好。允珠姐姐不漂亮,但是可爱,我愿意为姐姐做1。
无聊的片
经济角度来说,谈一场阻力会比较大的恋爱,费事、耗人、害己,不划算。可是有什么办法,即便谈不上一往情深,可你割不断。
整部片子一般,但是第一次做爱部分特别棒,拍的特别有感觉。感觉两个演员演技特别生涩,感觉像是拉两个直女来演拉拉一样的感觉,两个人之间看不到丝毫的爱意。
马马虎虎及格的感情,普通人的情感展现的很细致,但是和其他电影比显得过于平淡,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簡單又動人的日常愛情故事 溫暖與冷淡 所謂愛情的瞬間 “你不是因為好奇什麼的吧” “是真的喜歡她” 所以才會一見就愛傻笑 才會擔心上夜班的安全 淡淡的劇情卻有著悸動的感情 導演處女作完成度相當不錯 兩女主也很讚!
抱歉……我…是……颜控……
放爱一条生路吧
把爱情拍得稀松平常才难能可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