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值得歌颂很有教育意义的片子,随着社会脚步的不断紧凑,内心世界的沦丧。
有一种大爱正被我们无情的冷漠着。
那就是至亲至死不渝的爱。
力量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最无私的!孩子总是心安理得享受着妈妈给予的爱,却从未想过怎样回报妈妈的爱,也许就如人们所歌颂的那样,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莫过于母爱。
当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内心一片惆怅,不知用何来形容此时此刻的内心变化。
不知道是对于斯琴高娃扮演的女儿感到悲哀,还是怜惜那命苦的老太太。
还是对于这种爱的无奈呢。
每个人都曾享受过妈妈的爱,轻轻地一个吻,暖暖的一个问候,当你哭泣的时候,她会为你轻轻擦去眼泪,说着孩子不要怕当你高兴地时候,她会比你笑的还灿!
妈妈,我们的每一声呼唤,都牵动着妈妈的心,人们都说,儿女是妈妈的心头肉,想是正确的。
记得小时候很顽皮,总是惹妈妈生气,并不能体会到妈妈被生活压迫的痛苦。
只知道,在我的童年里一直是金色的。
还有父母忙于田间疲惫的身影。
也许就如电影中的一样,母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循环,孩提时,我们问心无愧的享受着妈妈给予我们的爱。
但我们为人母时,却又将我们曾经得到的爱完全的毫无保留的给予我们的宝贝。
这其中,没有人会去计较什么。
这似乎就是母爱的循环接力赛。
但特殊的是这场比赛是没有终点的。
因为love ie fover!我爱妈妈。
同样妈妈也爱我。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如此。
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爱,有时候是那么的无奈呢,难道世界上真没有十全十美。
主人公深爱着妈妈,妈妈也深爱着女儿。
但女儿因为忙于工作,总不能尽孝。
造成最后遗憾终生。
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总认为妈妈还年轻,会一辈子陪伴在你我身边。
可是我们不知道,那一天终会到来的,发现那记忆中年轻能干像巨人的一般的母亲却变成了一个软弱不禁风吹得老人。
然而我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凄凉与痛楚。
发现母亲不再年轻,发现我们不能再充分的吸取她的爱。
她真一点点的老去,需要我们关怀得时刻,我们却因为各种的各种事情,忽略着她的存在,烦于她的唠叨,认为她不体谅,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却不曾记起,我们曾经怎样掠夺她的爱,这是多么不公平的对待。
她唠叨婆妈,总是会为一些无中生有的麻烦使你恼怒,那时因为她们正在老去,时光的错位让我们处于不同的位置,小时候她是你年轻温柔的妈妈,长大后她是你年迈已久身心疲乏力竭的老人,她的爱变的枯竭而强大的不可理喻,是因为她们在走向一个不远的终点,而你却依旧年轻,一如她曾经的年轻与温柔。
把你的心放慢点,不要整日觉得停下来世界末日就要来了,放下来多留点时间和温暖给予那个时常看你忙忙碌碌背影的老人。
那双浑浊温暖的眼神里泉涌着满满对你的关心与疼爱。
想想吧,谁会这样至死不渝的爱着你,只有那个人,带你来到这个世界,给你甘甜乳汁的至亲,那个世界上最温柔的女人。
想想人生数十载,在时间的位置上你接下来的时间很多,而她们的却是有限的。
陪伴你的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不抽出一点时间避免接下来的悔恨呢。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隐含着泪水体味着这人世间的大爱和我们的漠然。
朋友,如果你觉得你身处于此种情况中,请你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吧,关心你身边的老人,你的母亲吧。
不要给自己留下永久的痛!
写于20091206
连续看了两部电影蒋雯丽的《我们天上见》和斯琴高娃演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两部片子都不是新作,可看的很动情。
我们天上见讲的是姥爷跟孙女,后面是讲的母女二人,都是亲情,隔代亲的表现没有表现的淋漓尽致,很多都是通过画面传递一种很细腻的情感,但不喜欢《我们天上见》里面梦境的处理方式。
最疼我的,这部电影,听名字就知道是一场哭戏,哭戏里难免有主人公对自己的自责和悔恨。
我想到了奶奶,奶奶两年前去世的,那阵子心中无限的悔恨,没能陪在她身边,没能过年陪她等等。
挺想她的。
这是无意中看第十放映室所得知的电影。
我是一个哭点很低的人。
低到看《长江七号》都可以掉眼泪。
选择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恰巧是八月的月末。
妈妈送走了妹妹去念书,爸爸在杭州没回来,家里的表弟表妹们都回各自家里准备开始,于是家里只剩下我跟妈妈,这是一个适应孤独的阶段,就好像电影里妈妈说的那样,孤独一辈子,习惯了就好了。
明天自己也要去学校报名,准备开学了。
偌大的一个家,只剩下妈妈一个人,不忍心,也放心不下,害怕孤独会包围她,我的妈妈,正在老去的妈妈。
决定要教会妈妈上网,用本子仔仔细细的记下上网的步骤。
从开机,到放电影。
给妈妈申请QQ,因为不会拼音,就教她最基本的语音聊天,希望这样她能觉得不寂寞。
我希望还能来得及,来得及像您疼我那样,心疼你,像您教我那样,教您看看新鲜的事物,来得及用我的半辈子,去报答您给我一切。
我希望“我突然在这个世界上就没了妈”这件事,永远都不要发生。
哪怕是用我的生命去换。
题记——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该片改编自作家张洁的同名小说,于2002年上映。
我在2005年9月的时候,在网上翻到这部影片,一看影片的名字,我即知肯定会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然后当我才看到影片的前五分钟,就已经哭到崩溃。
彼时,爷爷刚在那年八月去世。
今年算来,爷爷走了五年了,奶奶走了一年。
或许本篇算不得是评论,只是写下了当下看完片子后的一切感觉。
今晚看的时候,我就像是在看生前的奶奶,她每一天的日子,爸爸每日的照顾,她的孩子气与固执,她的不配合治疗。
片长九十多分钟,基本上我是三分之一在流泪,三分之一在笑,三分之一在沉默思考。
中途妈妈进来,我跟她讲了下这部片子,想到最近外婆渐渐衰弱的身体,我和妈妈都不禁有些悲伤。
我从小是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都是奶奶和爷爷在带我。
几个孙女中,奶奶最疼爱我,她的疼爱以至于在后来成为了溺爱,我的性格部分成因便是来自于奶奶。
奶奶是个很豪爽的女人,按她自己的话说她的一生有四个支柱:烟、酒、麻将、我。
她跟我说她在17岁时开始抽烟,这一抽便是六十多年。
我仍清楚记得,在她临终前两天,她还费力地从爸爸手里拿过烟去抽,我们那时也都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抽烟。
果然在那之后,她逐渐陷入昏睡状态,来人时叫她,她只能很微弱地动下眼皮。
我没有守到她的最后一刻,就像我没有守到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一样。
在奶奶去世前两年开始,我每晚回家不管多晚,都会守住与她的承诺,在睡前去看看她,然后我会在离开她房间关灯前在她布满皱纹的额头亲亲她。
因为小时候,奶奶总是会这样亲我。
大概是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因为工作上受到的委屈在外面醉酒,回家之后,我径直到了奶奶房间,她醒来看我满脸泪水坐在床边抽烟,她向我要了一支烟,我们两婆孙就这样沉默着一起抽烟,这也是唯一一次和奶奶一起抽烟。
奶奶走后,我没有像当初爷爷走时那么崩溃,可能是她病卧床榻已经很久时间了,我们在照顾她的时间里,也被辛苦与煎熬磨疲了。
所以我只在奶奶火化时酣畅淋漓地哭了一场,从那之后,没有再流过泪。
然而,今晚看这部影片,将我对她的不舍与想念,内疚与后悔,全部牵引出来,几乎崩溃。
想到奶奶爷爷,再去想到爸爸与妈妈,心里充满了恐惧。
我经常和哥哥说着不要长大的话,其实这样的话并不是说要永远当孩子,而是另一种坚决要留住爸爸妈妈的想法。
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我与爸爸的关系是在我工作后才开始慢慢融洽起来,而在这几年里,他几乎是对我倾注了他能够做出来的所有的关心、呵护与宠爱。
爸爸对我在生活上的照顾可谓是真的无微不至,每天早上起床到卫生间,我的洗脸水已经放好,牙刷上也挤好的牙膏,他还会在冬天里将漱口杯里的水调到温热,洗脸水也会保持在刚刚好的温度。
妈妈则是我认为这个最伟大的母亲,她为我可以说是支持了全部,理解了全部。
当我说我可能是同性恋时,她说如果实在分不开那就这样吧;当我说我要做单亲妈妈时,她说那我们一家人都要努力给孩子挣奶粉钱和教育经费;当我说我爱上不该爱的人时,她说知道不该爱就要去收,实在不能收就去躲开;当我说我未来可能不会在成都生活时,她说只要能够自己幸福,在哪儿她都支持;当我今晚散步时跟她说我万一走上万念俱灰出家的路时,她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就走你觉得应该走的路,不用担心我和你爸爸。
穷尽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我操心与劳累。
我的身体不好,从没有练游泳后,长年累月都在吃药,家里经常是妈妈在厨房里为我熬药的场景。
在没有上班时,爸爸会在他出门工作前把药热好然后端进我的房间,看我喝完再离开。
最近开始上班,爸爸又总会在每天两点准时出现在我工作的写字楼下,为我送药过来。
而这些,他们为我做得太多太多,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与呵护。
但是反思自己为他们做的,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感觉汗颜。
其实我经常在那一个个当下跟自己说:珍惜与父母这几十年的光景,经年之后他们只能留下灰烬与记忆,要至情至孝地对待他们。
可是每一个当下发这样的愿,却总是不能做到。
发脾气、赌气、离家、争吵、不理不睬,可能是我这么多年对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怪过我。
前一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不怎么吃东西,不怎么说话,总是在抽烟与流泪。
一个晚上,我终于在爸爸妈妈面前崩溃,哭泣嘶吼抓扯自己的头发,妈妈用她瘦弱的身体使劲地抱住我。
等我平静一些后,爸爸跟我说了一些话:妹妹,我们不求你这辈子要有钱有势,不求你要怎么照顾我们,更不求你辛苦挣钱来照顾家里。
我们求的不外乎就是你好好活着,再辛苦也好好活着,不要再去寻死,不要再背着我们做出自杀的举动。
你的抑郁症我们很清楚,所以一直以来从不去碰你的那条线,外面风雨再大,你回到家里,爸爸一样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妈妈一样把你的身体照顾得好好的。
工作不顺利,不怕,我还可以养你;情感不顺利,也不怕,你最后肯定能找得到好男人;身体不好,还是不要怕,我们动得了一天,就会照顾你一天。
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好好活下去,即使有天我们不在了,你带着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也好好活下去。
那些话,数日以来一直在我内心最深处徘徊,我想,今生有这样的父母,是我几世修来的福报啊。
也是在爸爸那些话后,我的情绪突然之间好了起来,努力将消极、死亡、绝望这些字眼从脑海里拔除。
爸爸妈妈,我或许做不到活得很好,但我会发愿一直活下去。
即使在未来遇到再难的事再悲伤的情况,我也会捱下去,因为我发愿此后将你们的话背负在我的肩上、心里、灵魂中。
爱情友情也好,事业也罢,不过是漫长时光中的尘埃,轻轻地一弹,都会烟消云散。
你们现在五十多岁了,也在慢慢走向衰老,甚至死亡,而生命中又有太多无常的事情难以去预料,所以我们相处的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并非最多。
但与你们的感情,却是贯穿我整个人生的全部支撑与依靠。
所以,我还是如此发愿,绝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发生,我必定会珍惜与你们的每一时刻。
回想陪伴我二十多年已经离去的爷爷与奶奶,我能做的只剩下回忆,只能希望他们在那个地方一切安好。
而于父母,我没做的太多,要去做的也太多。
话已至此,说再多也无意义,只能去做好,去好好疼爱你们。
最大的前提,也就是活好我自己。
我爱你们,请千万身体健康,外出平安。
我本身完全不是多愁善感 容易垂泪的体质甚至有些时候还有点冷血但是从这本片子一开头我就哭开了 一直哽咽到结束其实剧情我根本没在注意 全部都是零零落落的我跟自己说逃避了那么久的现实是该面对了你不能一直假装失去的还在我觉得我很不孝顺还在家的那几天我每天躲在房间里打僵尸每次都要我妈打十万个电话催了才肯下去你头七的饭我没吃整个五七我都逃去了越南每天都想些无关紧要的事最后的五七饭我也随便吃了一点就跑出去了我真的不想去那些饭店吃饭那些每次过年大家都一起吃饭的地方吃饭我一坐下就想起每次我都喜欢坐你旁边因为你不像别的舅舅阿姨喜欢对我唠叨虽然你确实很唠叨每次都给我那么大一脸盆面吃还说 怎么可能吃不光 你小时候胃口那么好你总觉得节食的人很可笑 自己都胖成那样了还送我电磁炉让我去学校开小灶我跟你有很多小秘密你知道我做了很多很多坏事但是都不告诉我妈还整天塞钱给我我不要还硬塞到口袋里书包里随便哪里我其实求着我妈搬家大部分原因也是想跟你做邻居虽然我妈因为这件事老跟你不愉快你做的霉干菜烧肉最好吃我爸跟我都喜欢我每次送你一些什么新奇的厨房用具你就很高兴虽然嘴巴上不说 可是我真的知道我觉得我欠你的太多了你总说我出山了之后要靠我了可是我哪里可靠了 我一天到晚就想着出去玩我给你买个收音机你就很高兴了整天跟人说还是我孝顺我哪里孝顺了我平时都不回家 回家也不去你那吃饭我五一回家了也没去你那 你还以是别的什么原因其实就是我懒 三两步也不肯走我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人有你那么宠我了大家都说你比宠自己孩子还宠我小时候因为我淘气 你多少次把我挡在身后直面拿着各种武器的我妈我朝大姨夫吐口水 也是你拦着他因为生气随手丢过来的筷子还是什么但是我对你根本一点也不好 我总是对你大吼大叫什么的害大家都嘲笑你帮狗吃乌 你为什么那么喜欢我 我自己一点也不明白我每年年三十哪儿都不去 每次都在你家跟你一起我还记得有次我在你家被勇华跟老程灌了很多酒实在不行了就趴在你房间地板上大吐特吐了起来 都11点了 你还逼老程跑出去给我买醒酒药 还把他们骂了一顿虽然事后你也嘲笑我说 一盒药都抵一箱酒了你住院那会儿我是每天都去但是都呆那么短我连勤创开会居然都还回去 是不是 我忘记了我暑假在家有时候躺在床上还会幻想你推门进来手里提了一个竹篮子里面放了几碗菜进来说懒惰胚你为什么还不起床为什么你没有醒过来我一定花光所有的钱给你买补品就好像我才不过献了次血你就炖了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给我补还紧张地骂我有毛病 没事献什么血我不敢去你家 看见你照片我就停不下来了大家都骂我说大姨夫怎么受得了我有几次半夜去上厕所看到我妈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哭我以前从来不知道原来会有那么难过的因为我其实也经历不少了 除了外婆去的时候我哭了满久但也觉得不管怎么说外婆都快80好几了你回家那天 你床下有张护身符我偷偷藏起来了我每天出门都带着我觉得你都一直在保佑我帮我可是我其实什么都没做母亲节的时候我会买花给你你那么高兴其实我早就把你当作我的妈妈了 我还记得小时候你跟二姨都想让我叫你们干妈 我后来只叫你了是不是你每天忙进忙出都忙的是大家的事你身体那么好抵过三个我可是你连再见也没跟我说我看了这部电影决定要孝顺起来尤其是对奶奶 你那么好 你明知道我跟奶奶不亲还老劝我去看看奶奶 我以后一定常去雄镇楼并且吃一大脸盆面
我本来以为,这只是部普普通通的小成本大陆煽情影片。
但是我错了。
姥姥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家接受高考前的冲刺,以至于,我都没能来得及看到她最后一面。
虽然就在同一个城市,15分钟的车程,却成了我们最远的距离,这是至此,我仍然埋怨我母亲的。
但是看完这部影片,我诚惶诚恐的是在无情长大的我和同样衰老的母亲。
我做梦了。
梦到我的母亲也变得歇斯底里了,我恐慌的泪水里除了不知所措,就是有一天将要失去她的事实。
每次回家,我都抱着我的母亲,亲吻她的头发,和她说话,但是眼泪却不让她看见流过我的脸颊。
这里面的第一个细节,是斯琴高娃回到母亲家,小阿姨说她来了,母亲略显笨拙的去抢电话听筒,当然,这再电影结尾也有相呼应的,但是我觉得,太强调就变得乏味了。
第二个细节,是母亲得知自己要住院做手术,前往邻居住处到别,话说出后的那一次稍稍的拭泪。
第三个细节,是公公婆婆在车上堆得满满的给母亲捎来的吃的。。。。
。。。
很多细节刻画的如此细致入微,不得不感谢导演给我们带来的时时刻刻的感动。
我觉得故事最感动我的地方就是手术前,母女俩在病房里的对话。
一颦一笑都不见表演的色彩,仿佛你就是他们的亲人,你就站在旁边,你就忍着泪水生怕母亲看见会害怕。
演员演的真的很好。
一个只看名字就会让我流泪的电影,看的时候更是哭得一塌糊涂。
导演为了能改编这部作品,曾多次找到原著作者并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她。
电影抓住了中国人的情感特征,在不经意间打动人心。
虽然某些片段过分刻意煽情,但是还是击中和打动了我。
影片是由作家张洁的长篇散文改编,是一部有抒情风格的写实电影,剧情并不曲折复杂。
从内容到风格都平实朴素。
通过一位女作家的回忆再现了母亲从看病治病到离世的经历,表达了一个女儿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伤心悔恨。
影片中的女儿内疚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加速了母亲的死亡,也后悔多年来没有真正好好地陪伴过母亲,看完后,我们也会仔细思考:我们是不是陪伴母亲的时间太少?
我们有没有让母亲为我们终日操心?
我们真的要珍惜和母亲共处的时光。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却不能没有母亲,母亲是将你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人,也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
母爱是很平凡的,每天生活中的默默付出很容易让儿女觉得理所应当,对于母亲的唠叨有时也会感到不耐烦, 但在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才会如此体諒包容子女,也只有母亲才会不顾自己年老力衰一心想减轻子女的负担,她才是這个世界上最疼你的人。
母亲永远不会记恨儿女,那种宽容,不是不在意孩子旳态度,而是不忍去指责与要求。
片中的女儿在母亲病危之际,突然感觉到,母女旳角色一下子换了过来,母亲对她旳依赖愈来愈多,有时像孩子一样听从她旳指挥。
曾几时,她以为母亲不理解自己旳一片孝心,以为母亲是在消极厌世甚至于折腾她,待母亲突然辞世後,她才渐渐感悟出母亲旳苦心,痛恨自己为什么到了五十岁才懂得如何多爱一点自己旳母亲,对于母亲唯一可以依靠旳人,她做的远远不够。
从片中可出感受她在失去母亲后的茫然恐惧,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不知所措。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除了哭,已没有任何办法。。。。。。
学校的电影文化节,开幕式上放的第一部电影。
一早便知道是张洁的原著,但并没有看过。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刚开始就看到斯琴高娃歇斯底里哭泣的面庞。
影片放映了一小会儿以后,四周开始窸窸窣窣,不停的女生抽泣的声音,撕面纸袋的声音,擤鼻涕的声音。
母亲太老了,80多岁的年龄只能让我想起我的奶奶,但又的确是妈妈,感情游离在这两种亲人中间,却酝酿出更加复杂的波动。
虽然是亲情片,却又不时地被剧中后现代结构式的幽默所逗乐,然后又不时地被母女二人的温情煽动,一切水到渠成。
很多次看到斯琴高娃那么暴躁那么不耐烦地对待母亲的时候,确实觉得很过分很过分,可就像导演马俪文说的,冲突和矛盾正是电影戏剧化的张力所在,难道温情的亲情片还不够多么?
而张洁和她母亲的情况的确如此,所以她一生都在忏悔。
她说,人的一生就是经历一个不断失去所爱的人的过程。
我们都无法避免,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不要留有遗憾。
到底是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虽然比起《我们俩》稍显不够从容,但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用心和用力。
是关于妈妈的电影,是现在不会再有的纯文艺片,每个人都可以在影片找到自己想要的,和自己情感契合的。
然后在结束时感悟到生命的轮回,会更善待那样一个常被自己忽视的群体,足矣。
一个知名的作家,他母亲却有着极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老人走到这一步,跟她以往的经历有关,她的思想已经被锁死了,她的认知没有,那就更没有正确的行动。
人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成长, 要坦然面对这一切,该享受的时候享受,该好好生活的时候就好好生活。
我是一直这么劝自己的,但我做的不够,在工作上用心太多太多了。
因为工作放弃亲情,放弃自己的生活,我现在要找回来,我不能再这样了。
否则等我要死那一天,我是会后悔的,感觉不值了。
喜欢这部作品跑去看了电影因为之前早就看过了原著所以看电影的时候少了一份激动多了一份平和更多的则是关注于演员的表演看演员如何诠释那份深入骨髓的感情感觉电影中的母亲演的最好演出了那种面对女儿小心翼翼面对疾病惶恐却又不能表现出来的感觉而斯琴高娃扮演的女儿一角怎么看都怎么觉得太急躁了一些感觉原著中的女儿虽然所说的是同样的话所做的是同样的事但总还是温柔的多总是觉得似乎高娃老师演的太过这或许导演把握的关系吧因为始终还是戏剧冲突才是最主要的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的突出矛盾冲突女儿的那种悔恨心理才能够更加突出鲜明的表现出来整部电影我最不喜欢姑爷的那个角色看了原著感觉姑爷并没有那么坏或者说是那么冷漠感觉这部电影所赋予他的一切性格都是强加上去的为了更强烈的突出女儿的难只是这样一来姑爷的这个角色就变的非常不讨巧让我不禁为他抱起不平来当然了作为一个姑爷用中国的民俗说就相当于半个儿子不管他再怎么忙碌再怎么大牌也还是应该尽些绵力的这个影片中的姑爷可以说是非常的不合格非但不合格还会让人厌恶不知现实中张洁老师的先生是不是真如她作品中写的那样关心不足用心不多抑或者是作者的刻意淡化
斯琴高娃演的太过了
张洁的文本疯魔,斯琴高娃的表演疯魔,马俪文的导演疯魔
这是一部让人反感的电影
家中要是经历过老人去世的话一定会被感动到,每一个细节和泪点都能触动人心。从开始五分钟一直哭到结尾,撕心裂肺。
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把自己的家人给害死了。“我都是为了你好”一直都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电影一般 没什么感动 到是能引起自己一些想法 在面对老人方面 1耐心很难保持 2尽最大可能按照老人的意愿去活剩下的日子,不要自以为是的“为他(她)好” 3懂得多换位思考 多沟通 明白老人的心思,不过大部分人很难具备这个能力 4 不该兼顾时要懂得选择 轻重缓急 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更重要……92分钟出字幕
看完就删。神经质女作家用爱摧残八十岁老母,有点不能接受!
女兒對媽媽不怎麼溫柔 會不滿媽媽做的很多事 但女兒是很愛媽媽的
也许是有一定的看片量了 所以感觉这部一般 没达到那种特别感人的程度 也许是吸引力本身不够 我也没看到仔细
我一边干别的事一边看的,结果哭的泪流满面,久病无孝子,病久了就麻木了吧,可是我现在只要想想妈妈会有天离我而去,我就无法控制哭泣,希望自己在妈妈年纪大了的时候也记住现在的感觉,不要让自己后悔
看过书本的原作 我觉得作者并非不懂得应该尽孝心的道理 只是我们都不知道老年人真正要的是什么 我们以为我们所给予的就是他们需要的 然而却忽略了他们所要的就仅仅是我们的一个拥抱 一个心灵的拥抱罢了
很温情的电影,斯琴高娃的独白很是煽情,让人反思。但不大喜欢斯琴高娃在剧中的神经质。
题材取胜啊。老妈妈给女儿梳头的镜头瞬间飙泪TAT
今生都不想面对的离别。
我看的痛哭流涕 其实面对死亡 我们都一样 爱是一种轮回从妈妈 到女儿
各方面都难以下咽。整体可以归纳为:传统孝道下自虐自嗨文化一览。
大部分观影的时候都走思想自己的爸妈了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老不在
可能才失去親人的緣故,看這部電影從頭哭到尾,真真切切的能體會到那種感受,最後一段時光剩下的只是空蕩蕩和回憶。“我真想自己能多生病,那樣你就會陪在我身邊”我最不忍心老人說這樣的話,老了正是需要子女陪伴的時候,首尾呼應,珍惜媽媽
心意到了,水平不足,没原著小说好,没她的下部作品温馨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