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历史悠久,为影视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南韩还有我国本身就有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优势,本片就是其中佼佼者。
是很工整的传记电影,基本按照真实历史人物的事迹拍的,虚构了一个守护她的金章汉,不过历史上她爸确实给她指婚过,只不过没记载姓名,这里巧妙利用了历史的空白,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挺好的。
呈现出来的已经是调暖了的,真实的德惠翁主只会比电影里更惨,她背着一个有名无实的王室身份,实际上却是被大时代深深伤害的人,更是代表着落后就要挨打。
孙仙为了这个电影形象也不要了,老年妆有点真实。
看完整体还是挺喜欢的,因为我们有和南韩一样被侵略的历史,很能共情。
这个电影选择的视角还挺巧妙的,选了战败国的上层人物,他们都这么惨了,更遑论底层民众。
看着是讲翁主,其实是在表达战争之下那些被迫远离故土之人的不幸,多少人一辈子都回不了祖国。
历史片怎么做,应该传达什么样的思想、怎样传达思想,这部片子可以提供很好的参考。
我是感觉这个片子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关怀都不错的。
《德惠翁主》剧透慎点---不过,抗日历史剧,不用我剧透也能猜到结局吧!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边吃饭边看的,害得我饭都没好好吃,光顾着哭了。
先科普一下。
朝鲜皇室,嫡出的才叫公主,庶出的叫翁主。
德惠翁主是女强人明成皇后的老公高宗的老年得女,高宗炒鸡宠爱她。
燃鹅,高宗很早就被日本人领了盒饭,德惠翁主一生只能颠沛流离。
十岁那年见面,我叫金章汉,印章的章,汉子的汉。
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光复祖国,我不能娶你,可是我会想方设法守护你,即使只能看着你,即使你误会我,甚至在韩奸欺负你时我只能以工作身份阻止而不能作为你的爱人去揍他,我也在所不惜。
---很可惜,看完电影后,去看了下史实。
真实的德惠翁主远没有电影里这般幸运,有自始至终守护她的章汉“骑士”。
真实往往比艺术更凄惨更悲凉更残忍。
不说蝼蚁平民,其实王公贵胄,在世界大战的混乱局势里,也只能沦为当权政府的棋子。
看似锦衣玉食,其实身负的国仇家恨,在故国升起的皎皎明月下,又有谁人知?
不讨论战争的残酷,只想说说大事件里的那些小人物。
方子:高宗之子--朝鲜英亲王的妻子,日本天皇的亲戚。
一个战胜国的皇亲,下嫁一个战败国的人质皇子,但是没有任何作威作福,没有任何颐指气使。
德惠翁主愤然离席,是作为嫂子的方子叫人去给她送上饭食。
流亡路上,她要离开自己的祖国,跟随战败国的丈夫流亡中国,当得知计划失败,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英亲王安全吗?
” 日本战败后,他们日子穷困潦倒,英亲王陷入昏迷,是她不离不弃,照顾在侧。
甚至在见到章汉后,她仍然流着泪拜托他一定要找到失踪的德惠翁主。
---其实,史实中,德惠翁主最终能回归故土,正是方子夫人对朴正熙诉说了德惠的凄惨身世。
温柔、善良、知书达礼,感觉女性的魅力光辉在她身边一览无遗了。
宗武志:日本藩王之子,奉命与朝鲜德惠翁主政治联姻。
电影里帅到晃眼,查了下史实,发现真人尼玛比电影里还帅,而且居然还是个诗人!
我不知道他是否爱德惠翁主,但是他娶了她后,一心一意对她,为她准备韩餐,家里老是放她喜欢的朝鲜歌曲。
他对她说:嫁给我这样的日本人,你一定是不愿意的。
但是我不管我是娶了个朝鲜人还是日本人,我只知道,你是我老婆,我一定会尽力让你幸福的。
---我这泪piapia地飙啊!
妹妹们啊,有哪个男人酱紫对你说,你就从了吧!
---很多年后,章汉质问他时,他说:大家都说我离开了德惠,其实是她离开了我...唉...别时容易见时难,无限江山。
国破家亡,多少人今生缘浅情深。
愿世界没有战争,愿有情人缱绻一生。
❤️
影片讲述朝鲜高宗的女儿德惠翁主作为末代公主的坎坷人生,因为政治原因,德惠翁主被迫去日本学习,本以为结束学业的她可以早早回国,却在日本呆了整整38年。
电影再现了朝鲜李氏王朝末代翁主令人唏嘘的一生,是当时朝鲜人民的缩影,当时大量的朝鲜人被迫来到日本打工,而德惠翁主被作为棋子一样成为当时朝鲜在日人民的信仰,德惠翁主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爱是无比热烈的,影片中当她被迫演讲时,她还是勇敢的鼓励自己国家的人民,让他们充满希望。
德惠的境遇悲惨,她回国期望热切,爱国之心强烈,从小高宗指婚的热血骑士章汉等人和她开始了一场逃跑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德惠翁主的回国之梦也就此破碎。
她被迫与番主的儿子结婚,最终又被迫离婚。
回来可以回国后,当权人却怕王室的回归会影响自己的地位拒绝了她的回国要求,她就此奔溃了就连她最爱的祖国也抛弃了她。
之后就神经失常常年在精神院,被人遗忘了。
1961年朴正熙访美路过东京时才听说她的事情,并安排为她办理归国手续。
这个国家承载了她太多的思念和期望,却也给了她太多的绝望。
一个美好的女子,离开故国三十八年,最美好的青春却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爱国情怀显得一文不值,这是个悲惨的故事。
历史是没有温情的,我们常常为那些被抛弃的人而感到心疼和可惜,电影的拍摄更是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慰藉,更好的理解这段历史。
前言:“视尔不臧,我思不閟”语出《诗经·鄘风·载驰》,为我国春秋时期的爱国主义诗人许穆夫人所作。
意为看到你们行事不善,而我对故国的思念却不能停止。
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命运是我喜欢的一个主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艺术,相关故事都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
因此,历史人物传记片常常是我的热爱,特别是那些在波云诡谲的历史时代里奋力抗争的弱势人物,虽然经历波折,命运不由自己主宰,比起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缺乏振臂高呼的力量,但那些呐喊和挣扎,为生命之哀流下的眼泪都更能震撼我心,更真实更有力。
韩国八月上映的电影《德惠翁主》完全符合我对这一题材的偏好,更让我在熟悉的年代感里看到了不熟悉的人生。
我历来对韩国历史兴趣贫乏,自然也就了解不多。
可以说,在电影开篇时,我是抱着好奇和一无所知的心态进入剧情的。
当李氏国王穿着中国明制服饰坐在高位上,面对底下清一色燕尾服的朝臣,服饰的强烈反差让我有种时空错位的错觉,总觉得这两种服饰所代表的历史在衔接上出了问题,中间似被生生减掉一节。
然而,对朝鲜历史的无知并不能妨碍我观影的热望,剧情流畅的发展,朝鲜日据时代与中华民国的时代重叠让我很快抛掉了陌生感,完全融入。
尽管德惠翁主仍旧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熟悉的年代,中韩两国曾共同经历过的屈辱遭遇并不会给中国观众太多隔膜,相反,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回顾历史的视角。
德惠翁主是李氏王朝的末代皇女。
按照李氏宫规,嫡出称公主,庶出称翁主,德惠是侧室梁贵人所生,因而称翁主。
她出生时,李氏王朝衰微,变成了日本人的傀儡。
德惠的哥哥十一岁就被送往日本,名为读书,实则成为人质。
德惠虽为翁主,依然未能幸免,尽管父亲对她千般宠爱,也曾为避免她走哥哥的路而做过努力,但他终究未能拗过历史赋予德惠的命运,在他被毒死后,女儿被送往日本读书。
历史上的德惠境遇悲惨,在日本患上早发性痴呆症,整个人如同行尸走肉,憔悴支离。
她没有恋爱过,被迫与番主的儿子结婚,最终又被迫离婚。
常年被关在疯人院里,被人遗忘了。
直到1961年朴正熙访美路过东京时才从她嫂子口中听说她的其人其事,并安排为她办理归国手续。
德惠翁主离开故国三十八年,最美好的青春做了政治的牺牲品,她的身体曾享有锦衣玉食,但她的灵魂却任人欺凌。
在动荡的历史中,德惠的名字那么渺小,小得唯有亲人才记得她的存在。
如果后人不时常提起,知道她的人会越来越少,她的名字就像照片上苍白的面容,人生像一张纸片,随风飘零。
但电影给了这个女人新的生命,不但还原了她一生的遭遇,更丰满了她的灵魂——对故国的爱与思念,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无论历史怎样变迁,她对祖国的深情都不能磨灭。
三十八年的囚禁也无法改变她生命的血缘,她就是韩国的女儿,富贵不能改变她的心,蹂躏也不能摧残她的家国情怀。
历史无温情,我们常常为被其抛弃揉碎的弱者而叹息。
但电影和文学却可以为历史的冷漠填补空白,发挥合理的想像,让人物拥有灵魂,让情感得到慰藉。
电影中的虚构人物金章汉是整个故事的推动者,他的出现让德惠翁主悲惨空洞的人生增添了脉脉温情。
历史上,德惠的父亲为了阻止女儿有朝一日被迫嫁给日本人,曾打算将她嫁给一个大臣的侄子,并已择定了最佳人选。
然而,正如电影中表现的那样,此事被日本人破坏,那个择定的驸马也不知去向。
但电影抓住了这一历史细节,让这位消失的驸马留在了德惠的身边。
当她被迫前往日本后,他也前往日本入读军校,并成为了一名军人。
以侍卫的身份再次回到德惠的身边,以自己所能保护她的同时为在日的朝鲜抵抗组织提供一切援助。
金章汉,这位历史上消失的驸马,不但给了德惠生的希望,并参与了德惠与兄长流亡上海的计划。
然而,事情被韩奸破坏,最后关头终成泡影。
金章汉重伤流放,而德惠被嫁给番主之子,生下一个女儿。
两人本应是夫妻,但历史破坏了这段姻缘。
他们本可以拥有爱情,但叛国者却将爱的岩浆冷却。
逃跑的最后关头,两人在静岗地下抵抗基地遭遇日本兵的伏击,金章汉要德惠从地道先走,给他十分钟的时间与日本兵周旋,他一定会追上她,在海边会合。
德惠答应了,但当她跑到海边时,面对的是苍茫的大海和荒凉的沙滩。
海的那边是上海,此刻却看不到一艘可以渡她到达彼岸的船。
当金章汉设计炸死日本兵后匆匆赶到,他们等待的小船终于到来,然而这条船早已被韩奸操控,成了劈开两人的利刃。
金章汉再也没有见过德惠,而德惠被迫结婚又被迫离婚,当日本终于投降,她兴匆匆带着女儿赶回祖国时,却在海关被拦下,她已被韩国政府列为禁止回国人员之一,李承晚担忧王室成员归国后会夺取政权,对他们永远关闭了归国的大门。
几十年后,金章汉已成为韩国某报刊的主要负责人,但他始终不能忘记德惠翁主,终于在日本的疯人院里找到了她。
她已苍老、疯癫、身体佝偻,风华不再。
电影没有表现爱情,我们只看到一段岁月的流逝,一场历史的沧桑变幻。
但爱情却并未消匿,德惠的记忆又回到海边,金章汉说要她等自己十分钟,他一定会找到她。
今天他又坐在自己对面,她问他,十分钟都已经过了,你怎么还不来?
海边目睹金章汉被叛国者打伤的一幕一定是她脑海中最深的创伤,这些年她以为金章汉已经死了,她亲眼看到他身中数枪倒地。
此刻,两人白首相对,爱情好似未曾来过,爱情早已与家国相融。
它不是单薄的情思,而是厚重的思念,思念中承载太多的期许和绝望,人如炼狱中煎熬,而家国却在遥远的彼岸,永不可触。
韩泽秀,剧中的韩奸,卖主求荣的投降派,不比我们熟悉的汉奸更显善良。
丑恶的嘴脸和一次次对同胞的欺压令人恨入骨髓。
然而,电影却以非常客观冷酷的手法展示这一人物的结局,他并没有被抵抗组织暗杀,也没有遭受历史的审判,而是摇身一变又成了韩国新政府中的大人物,在海关巧遇不能回国的德惠翁主时得意洋洋地笑道,我早就说过,你这辈子都别想回国去。
那丑恶的嘴脸转而得到美国人友善的接待,而试图抗争的德惠则如风中残叶,跌倒在地,只能任风雪摧残。
叛国者的丑恶是爱国者心灵上的毒药,却毒不死一颗思念祖国的心。
就算被抛弃被践踏,被阻拦被磨折,对家国的思念不可磨灭,也许这是德惠活下来的全部支撑,直到金章汉终于找到她的这一天。
十分钟已过,故人姗姗归来,回家的路已然铺开,路之彼端是儿时的记忆,年迈的亲朋,是新的人生。
德惠翁主的一生没有传奇,也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没有参与到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去。
她是一个因出身而被胁迫和蹂躏的普通人。
如果她生在平凡人家,也许一生就不会这样悲惨,也许历史少一则故事就是多福惠一人。
她是历史中的小人物,像那些一同为抗日而牺牲的同胞,临终前不忘掏出怀中浸透鲜血的国旗盖在身上,却无人记得他们的名字。
感动我们的不是凯歌,不是口号,不是主义也不是理想,只是最质朴的情感,是一个人对他出生成长的国家怀有的最原始的依恋。
国人重利,为利益格局而将家国情怀玩弄于鼓掌之中,其结果是糟蹋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种。
我们的历史复杂而曲折,面对同样的敌人遭受过同样的伤害,为什么我们却以爱国为笑谈,演绎历史如儿戏,难道不值得思索么?
趁着电影还没有火,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由孙艺珍主演的历史电影《德惠翁主》,虽然很多情节不符合历史原型,就冲孙艺珍,也值得一看。
当然,还有罗美兰,豹子女士。
罗美兰在《请回答1988》里活得最是自在,在家里可以大声吆喝,丈夫总讨她开心,不像其他两个妈妈活得隐忍,凭着自己的真性情过着日子。
而在这里,她是德惠的贴身婢女。
感同身受这个词,多半是说给相同经历的人听的。
历史早已过去很多年,如今我们再看,多半是怜惜和伤感,历史里的他们,也许比我们看到的,更难。
做为大韩民国的最后公主,她也曾是一个幸福的女孩。
有爱她的父皇,疼她的母亲,尽心的女佣。
她无忧无虑地在这皇宫里乱跑。
宫女们整天追在屁股后面,生怕她有什么闪失。
她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笑容渐渐消失了。
也许是父皇的突然离世,也许是坏人的要挟,也许是母亲的离世,也许是……她忘记了,笑着是什么样子,她不知道她笑起来有多么治愈。
故事采取的倒叙方式,并将过去与现在穿插进行,时间跨度也长达几十年。
忙绿的报社里,走进来一个腿脚不好的男人,别人称他为部长。
我们不禁要想为什么这个人腿不好,是什么原因呢,带着这个问号,电影即将拉开序幕。
当然这个男人,贯穿了德惠的一生。
他是德惠命运的见证者,同时也给德惠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丝甘甜和希望。
一张老旧的少女的照片,从黑白色渐渐变成彩色,我们回到了德惠小时候。
那时候的她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而章汉是父皇为她选定的驸马,印章的章,汉水的汉。
章汉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投入到独立运动中而拒绝了陛下。
然而高宗的逃亡没能实现,他就死在了自己的宫殿里。
章汉记住了老皇帝的遗言,他想守护住德惠。
只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她才是开心的吧。
对于日本人来说,翁主始终是个麻烦,于是,他们开始谋划把她送去日本。
假意称她出国深造,实际上是控制。
只是德惠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38年。
一个人能有几个38年?
临走前的那个晚上,德惠给自己的母亲洗了脚,母亲没有叫她名字,只是她没有想到,她再也见不到她了。
母亲递给德惠一个保温瓶,因为她知道女儿此去敌国,必是凶险万分,连喝水都要小心。
从此,她的眉头更加紧锁。
镜头又回到了现在,瘸腿的章汉来到了日本 ,开启了寻找翁主之旅。
过去的英亲王府邸变成了饭店……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过去他就这样静静站着,看着德惠弹钢琴的。
另外一群韩国有志青年在策划着逃亡计划,祭元典礼是最好的时机,充足的炸弹足以使日本人慌乱。
逃亡计划当然需要翁主和英亲王的参与,她做梦都想回到韩国看望自己的母亲,自从那天见了留学生,她觉得王室颜面无存了。
英亲王有些犹豫,他的老婆是个日本人。
日本人假意要送德惠回国,条件是她必须在韩国人面前发表演说,当然了,演说肯定是利于日本人的。
只是她这样演说之后,将不利于流亡计划。
面对一瘸一拐的工人,断了指头的小女孩,体弱多病的老人,德惠讲不下去了。
她摘下帽子,“我们还有要回去的故乡。
”在这一刻,遥远的地方,有一些人正盼望着他们的归来,打起精神,鼓起勇气,一定可以回去的。
但是,韩泽秀开始变本加厉监控德惠。
幸好,福顺陪在她的身边。
可是这个可恶的韩泽秀,连她最后的依靠都要送走。
她不愿走,遭到了毒打,她只能命令她离开。
死死抓住栏杆的双手,被拉拽着松开。
她,无能为力。
从此,她都要一个人面对。
听闻母亲离开的消息,行李箱都给她作对,怎么也合不上。
除了哭,她什么也做不了。
既不能马上回去,也不能找谁理论,如此憋屈着,压抑着。
然而他们的逃亡计划并没有成功,白白牺牲了很多人。
多希望那条船上只有一个人,是来接章汉和德惠离开的。
一望无际的大海边,再多的挣扎都显得渺小而无力。
章汉倒在血泊中,德惠被押回去成亲……德惠靠在门边,目光呆滞地望向远方,她已经没有什么期待。
直到听到那个消息,日本投降了!
日本人投降了,韩泽秀这样的坏人,却依然可以逍遥自在,自由进出韩国。
德惠却不行,她的回国要求被拒绝了。
她的所有的希望在那一刻崩塌,也许本就只有一根弦,一根羽毛的力量都能扯断。
她崩溃了,全世界都抛弃了她。
历史上的德惠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病了,导演把爆发点放在了这里,也是很仁慈的。
我们都期待春天,她的春天却迟到了38年。
说好的十分钟,你怎么现在才来,我等了你好久了,我都快等不下去了。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独自盛开的小花,即使艰难,也要绽放,即使孤芳自赏,也别灰心,总有人值得等待和被爱。
《末代皇帝》最后有这样一个镜头,故宫成了旅游景点,年老的溥仪进去还要买票,很多地方也不开放了,栏上了红绳子,那个时代宣告结束。
回到韩国的德惠与金章汉坐在台阶上,宫殿里被栏上了红绳,章汉去给她买汽水,她看着空荡荡的宫殿,放佛看到了自己的父皇和母亲。
她走了过去,依偎在母亲身边,母亲喊了她的名字。
这是导演给她的一场美梦,梦里,一切都那么美好。
可是,现实依然残酷。
(图文并茂见公众号:电影和羁旅)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
”她眼睛发亮,语气坚决的说道,带着说不出的破釜沉舟,还有几乎要满溢出的期待。
她开始了她一生的流亡。
德惠公主是朝鲜李氏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高宗李熙的小女儿,也是他唯一长大成人的女儿。
作为朝鲜王朝的最后一位王女,她生于乱世,不曾享受过正统奢华的皇室待遇,却因为这个身份,而终身颠沛流离。
德惠翁主幼年的某一天她见到了一个年长她几岁的男孩,稚嫩的她坦率的开口询问对方的身份,男孩回道,“我叫金章汉,文章的章,汉子的汉。
”原来是自刚刚年满13岁的英亲王被日本人强制送往日本后,高宗就一直担心自己唯一的在女德惠也会被送往日本,或强行婚嫁日本人,于是为防万一,先定下自己的亲信之子侄金章汉为驸马。
但不久,因为高宗一直对日本的干预采取强硬态度,在德惠7岁那年,高宗遭人毒杀,于是,婚约一事也不了了之。
时间来到1925年。
金色的日光洒映进客厅,少年好奇的观察着客厅一角的钢琴,少女轻声向前,双方久违的问好,德惠径直走到钢琴凳的一侧坐下,示意少年坐于另一侧,熟练且轻巧的弹奏了起来。
“这是我自己编的,叫鼠的曲子,好听吗?
我教你吧。
”于是少年缓慢的抬起右手,跟着少女轻巧的手指,笨拙的弹动琴键。
一侧的侍女在角落里偷笑。
也许这就是德惠少年时仅有的所谓青春的美好时光了吧。
刚刚拔苗的德惠(金所炫饰)生于乱世,年纪虽小,却将一切看在眼里,思于心中,也许该说她不愧是高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她继承了父亲的风骨和强干,有别于哥哥纯宗的软弱,面对靠卖国求荣来博取前程的韩泽秀,她也不曾退让,她将送来的和服让自己的贴身侍女穿上,而自己身着一袭常服,就这样出现在了民众的面前,狠狠的扫了日本人一耳光。
当时日本对于朝鲜的统治并不稳固,反对势力丛生,民众也都持仇视态度,德惠的所为更是助长其风气,出于惩罚,也是为了进一步稳固日本统治,日本政府要求将德惠送往日本留学。
眼看着女儿就要成为下一个英亲王,德惠的母亲梁贵妃泣不成声,德惠也是直言不愿,但当时的情势根本没有他们说不的权利。
于是同年,年仅13岁的德惠在自小陪伴她长大的母亲和女婢们的哭泣中如同多年前她的哥哥英亲王一般踏上了去往日本的路途。
一定要回到朝鲜,这是她临走时母亲叮嘱她的话,也是她下的决心。
位于日本的英亲王府邸(如今的赤坂王子饭店)迎来了一个面生的新客,据介绍是安排给英亲王的部下和真英人(朴海日饰),是一名朝鲜人,英亲王及王妃对于他的到来都表示了欢迎,唯独德惠,她对日本人没有好感,对于亲日的朝鲜人更是痛恨。
但这名陌生的朝鲜人在四下无人时竟然敢擅自阻拦她,差点动火的德惠在听见“章汉”二字时不可思议的瞠大了眼睛。
因为跟随侄子李隅了解到了朝鲜有志人士的光复运动,德惠也了解到了,成为一名亲日的朝鲜军人只不过是金章汉的伪装术,她开始感到漂泊的自身仿佛有了可以依靠的归处,她不再沉静在被迫离开祖国的自怨自艾中,她开始积极了解同她一般被迫来到异乡的民众的情况,组织举办韩文学校等。
但是突然到来的关于母亲病危的通知书差点压垮她多年以来一直紧绷的神经,日本走狗韩泽秀利诱她,只要到发生劳动民众暴乱的工厂进行安抚演讲,就送她回朝鲜。
到底什么是大义,子民与母亲,哪个轻?
哪个重?
她不过是个刚刚长成的少女,哪里知晓的了这么多,一直被圈禁的她明明世界也就只有这么大。
不顾金章汉的阻拦,站上了演讲台的德惠,喉咙干涉,身后是一众等待她发言结束好继续奴役朝鲜人民的日本当权者,她麻木的照着打开的演讲词念着,突然,台下一声声虚弱的咳嗽声打断了她的声音,循声望去。
那是一个正当学龄年的小女孩,脏衣脏裤,看不出本来模样,瘦弱不堪,神情和台下周围的人一般,麻木而无望,同样麻木的德惠正待继续,突然看到小女孩右手的三根断指,她想到留学生会议上说到的日本工厂滥用朝鲜童工,许多孩子被机器绞断手指,日本士兵还拿去当石子玩耍的事情。
她嘴唇干涩,胸中冒起一团热火。
再次开口,她眼眶含着热泪用纯正的朝鲜语说道,作为朝鲜的公主,她感到十分羞愧,面对大家的苦难,她却无所作为,还希望大家能带着对回归祖国的盼望,继续坚持下去。
这番发言,显然没有起到安抚民众继续服从日本人奴役的效果,反而振奋了大家。
日本政府当即取消了将她送回朝鲜的安排,并强制遣返了她的贴身侍女福顺(罗美兰饰)无法返回朝鲜,无止境的受制于日本人,再加上母亲梁贵妃的死讯传来,一直觉得自己作为朝鲜的翁主,有所使命的德惠接受了金章汉的建议。
“我想加入,我想去上海流亡。
”她说道。
一直觉得电影里的德惠仿佛就是从这一刻开始,走上了她独自一人的流亡,跌跌撞撞,总是在以为事情不能更糟时再次击垮她的神经。
有了德惠的劝说,一直依靠日本政府机构扶持的哥哥英亲王,终于下了决心,去上海流亡,寻找新的机会。
一切安排就绪,确定的时间到了,炸弹响起,各种小插曲造成了时机的延误,而日本政府的反应也比想象中更为迅速,英亲王还是服从了他惯来软弱的一面,最后关头选择了放弃,于是德惠只得独自上路。
到处都是枪眼的小木屋在连天的枪声中岌岌可危,德惠记着金章汉的嘱托,顺着木屋中的隧道,沿着小路跑到海边。
看到小船的那刻,她格外兴奋,不住的挥手,她等到了小船,回首,她也等到了那个叫她等他十分钟的男人,他们看着小船的同时,向对方的方向奔去,但在男人震惊的眼瞳中,她回头看到了船舱里出来的日本士兵和走狗韩泽秀。
金章汉被打伤带走,德惠被送回,按日本政府安排嫁给了日本藩主的儿子宗武志。
至此一别就是三十余年,期间日本战败投降,朝鲜恢复自治。
收到消息的那天德惠正在家中教女儿画自己记忆中皇宫庭院的样子,她立时兴奋不已,不顾征兵在外的丈夫,收好行李带上女儿就要回国,却遭到了韩国方面的拒绝。
原来,韩国李承晚为巩固政权不承认朝鲜王族,拒绝接他们回国,日本机构也不承认他们是日本人,收回了对他们的救助,从此王族们穷困潦倒。
本就多年深受苦难折磨,精神压抑的德惠彻底崩溃了,在人来人往的通关走道处,她躺地大笑,这笑声悲怨,愤怒,却又仿若是嘲弄。
最后,金章汉寻觅多年,在偏远的一件精神病疗养机构找到了她,白发苍苍,神情麻木而憔悴,如年及花甲的老妇,而那时,她才五十岁。
后来,他积极寻找机会,终于通过了对于朝鲜王族归国的申请,飞机上,金章汉看着德惠望着窗外的山河故土,她神情迷茫。
机场会面对的场景我就不描述了,很多地方都有引用。
顺着金章汉的带领,德惠回到了幼时成长的宫殿,昔日的家,如今随处都是禁止进入的标志牌,嬉闹的行人和旅客络绎不绝。
因金章汉购买饮料走来而独自留下的德惠看着曾经父亲高坐的金銮,仿佛回到了幼时无忧无虑偎依在父母亲的身旁的日子。
德惠的流亡,大概也就是在这一刻才真正停了下来,她终于可以舒适的,安静的和身边的人好好看看当下的天空,聊聊心中想说的话了。
孙仙扮演德惠是吸引我前去观看的原因之一,不负所望,孙仙的演技自然而细腻,将德惠青年时的沉郁、迷茫,对归国的执着绝望,以及老年历经风霜的狼狈表达的淋漓尽致,另外,金所炫饰演的少女时期的德惠反而是一个惊喜,总是觉得金所炫有种自带贵气矜持的气质,确实非常适合饰演这个角色,不仅展现了少女的青春靓丽,无知无畏和聪慧,还尽显身为一名王女的傲气和无奈。
影片时间叙述的节点很明确,没有多余的拖沓,除了感情内容的情节添加,大部分还是感受到一个时代对于德惠的倾轧,滚滚洪流中,我们都是里面一颗小小的石子。
以上仅仅是对电影《德惠公主》的观影回望和感想,我没有依照电影本来的倒叙时间轴做讲述,仅仅想以德惠作为主人物进行描述,韩泽秀固然可恶,但我认为,那仅仅只是作者为表达日本压迫和德惠周围环境的恶劣设置的实体化角色,所以提到的次数不多,金章汉代表着的也是德惠一生中的美好与期盼,还有为吸引观众的桥段所设置。
毕竟如果,一个人的一生真的自始至终总是孤苦一人,那岂不是太凄凉?
我们还是要在苦难中发现美好,然后坚持走下去。
日本吞并朝鲜后,因为末代大王高宗不合作的态度,日本方面毒杀了他。
他去世之后,更为软弱的李王上任,完全丧失了对王室事务的话语权。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末代王族从来都是新生政权的眼中钉,一方面仍然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政治地位以满足统治需要,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防范他们东山再起。
乱世的平民谋生都很不容易,锦衣玉食的生活似乎看起来不错。
但是别忘了,没有日本人,这些人也是锦衣玉食,现在反而要寄人篱下,这种滋味最不好受。
没有父亲的呵护,李德惠开始了风雨飘摇的一生。
首先,不顾她的剧烈反对,强行安排她离开母亲,赴日读书生活。
到了日本之后,寄居在异母兄家里,兄嫂对她还是很不错的。
她生活中最大的期盼是回到朝鲜,回到母亲身边。
而直接造成她痛苦的,就是王室长官韩泽秀。
韩泽秀各种钳制李德惠的自由,强迫她发表违背内心意愿的演说、强迫她嫁给日本贵族宗武志...李德惠的重要帮手罗美兰因为多次顶撞韩泽秀,首先被遣送回国。
另一个帮手就是幼年时高宗给李德惠安排的朝鲜人夫君金章汉,金是出色的军人,一度深得韩泽秀的信任,暗中帮李德惠做了不少事情。
同宗武志相亲现场,李王一家展开大逃亡,失败。
德惠被捉回,被迫嫁给了宗武志。
金章汉被打伤,从此成为了跛子。
其实这些地方bug满满,全是槽点。
韩泽秀是暗杀现场的幸存者,居然一点事没有。
之后的追击中,他身先士卒,第一个进了地道。
街头的枪战中,又中了金章汉一枪。
但是一点事没有,继续生龙活虎地投入了追击工作。
第二天的伏击战中,那么远的距离,一枪就将金章汉打成了瘸子。
金章汉曾经奉承韩泽秀,如果他也有机会上陆士,肯定是首席毕业。
从韩泽秀后面展现的军事素质来看,果然是大实话。
另外,金章汉在这种情况下是怎么活下来的?
难道是李德惠做了什么交易,比如饶金章汉一命他就嫁给宗武志什么的。
她有这么重的份量吗?
金可是暗杀高阶军官在内的重大恐袭事件的骨干成员,这样的人恐怕李德惠、韩泽秀都没有能力庇护。
他是怎么活下来的,无法自圆其说。
之后,李德惠嫁给了宗武志。
二战结束后,她试图带着女儿回国,遭到了拒绝。
此后,就魔怔了。
五十年代跟宗武志离婚后,住进了二院。
金章汉多年来一直试图寻找德惠的下落,韩日关系逐渐正常以后,他说服朴正熙,李氏王族滞日成员终于归国。
李德惠此后在他的呵护下安度晚年,落叶归根,又有机会跟少女时期的恋人长相厮守,算得上是happy ending.
德惠翁主是朝鲜李氏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高宗李熙的小女儿,高宗被日本人毒死之后,年仅7岁的德惠翁主成为了失去保护的羔羊。
1925年,13岁的德惠翁主作为人质被送往日本,并在19岁时被迫与日本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结婚。
由于过于想念家乡,加上母亲过世的打击,德惠翁主不幸患上了早发性痴呆,这种情况一直伴随着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遭到政治经济制裁,此时德惠翁主遭到了日本丈夫的抛弃,她回到了离别38年的韩国德惠翁主是朝鲜李氏王朝第二十六位国王高宗李熙的小女儿,高宗被日本人毒死之后,年仅7岁的德惠翁主成为了失去保护的羔羊。
1925年,13岁的德惠翁主作为人质被送往日本,并在19岁时被迫与日本对马岛藩主的儿子宗武志结婚。
由于过于想念家乡,加上母亲过世的打击,德惠翁主不幸患上了早发性痴呆,这种情况一直伴随着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作为战败国遭到政治经济制裁,此时德惠翁主遭到了日本丈夫的抛弃,她回到了离别38年的韩国
布置sa得之后看的,一开始看到出版方好气啊,结果最后半个小时一直泪眼婆娑。
一个人是那么渺小,终生只为了实现回家的愿望。
一个人又是那么巨大,因为这是处于那个时代的所有人的唯一愿望。
历史的洪流推动着我们所有人,我们又都是这洪流的制造者。
哭过以后只觉得不解,我们与韩国明明有共同的敌人,大家明明都没有忘记伤痛,为何现在要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愿不再有第二个德惠,愿和平永远伴随世间!
这部电影是全家人一起看在家里看的,但家人要么喝茶聊天要么看一半外出,只有我全程跟着影片看,两三处的地方差点眼泪都要掉下来 ,一次在顺贵?
被拉走的时候,看到仆人忠心与翁主的感情 第二在章汉跑向德善被韩奸一枪两抢打趴下的时候 第三是德善翁主不得返回国的时候 整个影片下来眼眶都是红红的,但是最后的镜头还是神似末代皇帝的,两个影片都是重叠的看的样子,最后女主老了的妆感觉不太老
被孙艺珍的演技惊到…
没有在应该离开的时候离开,就只能在不该活着的时候活着
孙艺珍量身定做。但是这次比较出彩。演技开始开挂了。
金章汉的存在是编剧对女主悲剧的一生的关怀。
比《末代皇帝》差在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可能也是因为朝鲜公主这个政治筹码比溥仪小太多,经历复杂性完全没法比。但是还挺好看的,关注爱情与守护,不过多渲染苦难,孙艺珍的确演的很好。
非常老套的叙事方式,以一个局中人的回忆视角打开历史。没煽情没一波三折,有反派有超人。反正就是记叙文吧。
太平淡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结合历史原型看,剧作的问题很大。德惠的悲剧来自于身处时代洪流下无法自主的命运,适当的改编,并加入虚构的爱情以丰富情节当然可以接受,但以大量的杜撰烘托“伟大”,并把这种“伟大”当作电影的重心,就真的有些魔幻了。
K165
朝鲜公主的日本人质生涯:爱国建校,安抚侨民,相恋地下党,暗杀逃亡,归国被拒,真爱寻踪……前半部太套路主旋律,后面悲剧人生段落还可以。当年《八月照相馆》和《春逝》的导演许秦豪,近几年貌似迷上拍这类平庸战争谍恋题材了,可惜
朝鲜李氏王朝末代公主的悲惨人生,孙艺珍终于找回了属于自己的演技。
剧本和拍摄手法很老套,但是演技实在太打动人了,哭死我了TAT
十六七岁时偶然点进这个片子拉进度条粗粗看过,当时莫名其妙很喜欢宗武志走来坐在德惠身边向她倾诉心声那一段。前几天找出来从头细看了一遍,其实情节桥段的编织略显粗糙,且有过分夸大落入个人英雄主义窠臼之嫌。另外就是把李鍝这个历史上为日军服务一生的朝鲜王孙编成独立运动斗士是否太离谱了些??不能因为他是朝鲜王族第一美男就肆意把其父“麻衣太子”义亲王李堈的事迹挪给他赋魅吧??
哎呀妈呀 哭的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啊 太虐了 喜欢!!
全靠女神的演技支撑起来的。哭得稀里哗啦
过去那么多年了,她还活在离开他的那一天,重复着他的名字和他的话,那是她人生中仅存不多的温存!
韩国的历史剧还是没有我们国家的厚重,感觉一点小事就大惊小怪。不过孙艺珍还是美美的。 ❤️
韩国各种类型片都能驾驭,唯独历史题材感觉总拍不出味道。
3.5 其实去查背景史实,整个朝鲜皇室是很窝囊的。但还是忍不住被豹子女士和孙仙的演技深深打动,她们痛苦的时候我的心也跟着一抽一抽的😭能等来🇯🇵投降的一天真不容易啊
这个电影就像你临睡前,无理取闹的再让妈妈给你讲个故事一样,可以消耗完彼此的耐心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