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们!
Spectateurs!,Filmlovers!
导演:阿诺·戴普勒尚
主演:米洛·马查多·格拉纳,马修·阿马立克,萨利夫·西塞,弗朗索瓦兹·勒布伦,米沙·莱斯科特,欧嘉·米尔施泰因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4
简介:What does it mean, to go to the movies? Why have people been going for over one hundred years? I set out to celebrate movie theaters and their manifold magic..详细 >
半纪录半虚构半自传体电影论文电影情书 又一位老导演完成kpi 片尾曲太好听了 有被感动到。
3.5,解读、拼贴、表演、转述,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节奏,但通过单一的旁白与章节的划分统一起来。尽管有点低开高走,但完成度还可。
差不多得了,可以不用拍了,真的沾点土了,像学生微电影了。
3.5 篇章、片段、讲述交织激荡起的情感涌流依旧是迷人的,不过仿佛一个沉湎于旧日时光的怀旧者,在方法和策略上仍停留在这里。
Cinema makes life better
阿诺·戴普勒尚自己坐在瓦尔达外面的桌子上晃腿,和我一样受不了自己的啰嗦。
#戛纳特别展映
有点肉麻了
讲了半天cinéma,最不cinéma的却是自己。视频电影。
过往的影像是多么流光溢彩,当下的画面就有多么陈词滥调。感觉戴普勒尚闲不下来非得给自己找个班上。
用章节划分来弥补叙述上的混乱性,影像本质、迷影情怀、个人成长、象征隐喻、哲学思考、历史见证作用等等,抒情、叙事、论述,对影像的热爱、理解和思辨,说的太多、太乱了。很喜欢教授讲课那一章,剧场的视角差异,电影的自主存在,个体的存在被放大,同时也被消解。总之,像一篇电影杂志摘要,观感一般,但能带来很多思考。
绕了一大段,只是为了拍最后一章吧。不如《幽灵肖像》
7.5
很私人化的迷影志 追溯电影 影院的前世今生 也回顾自己的观影 迷恋的历程. 分篇章叙述 表面松散 却也能见灵光. 尤其有段把电影票和现代政治关联的说法很有意思. 「在电影院 每位观众买一张票 就像投一张票 因此 每一位观众都把自己的视角 托付给了导演. 」「在电影院 最终我们可以是孤独的 因为设备本身就允许如此. 这里的制度 允许每个人享有孤独和匿名的权利. 这就是现代民主.」
独特的影像拼贴风格,浓郁的个人风格和文艺气息,多线叙事与时空转换。时空转换非常频繁,从过去电影场景到现在观影体验,从虚构的故事到现实的采访,这种叙事手法倒是增加了层次感。但整体内容是空洞的,更多也只是表面罗列各种电影元素和故事。为了展现电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松散的叙事结构,将许多看似独立的故事片段拼接在一起,却也导致了情节衔接和故事发展的不连贯。人物众多,大多也只是寥寥数笔勾勒,让人难以对其产生共鸣。导演过度展现自己的电影知识和品味,以及对电影的个人情感,以至于忽略了观众的感受和需求,这种过度的自我沉溺反倒显得有点自恋,就像是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一般。节奏缓慢,尤其是对那些电影片段的过度引用和对电影理论的冗长阐述,让人感到疲乏。
【4】唯一可取之处在于真正的采访了法国的观众们难以置信会有人将“我在电影院看过两遍《甘草披萨》,我很着迷”这种话收入电影。除此之外羡慕戴普勒尚真有钱能买素材混剪,以爱电影为主题拍的如此肤浅且分章节,这种形式真的有够低端肤浅的。建议戴普勒尚来简中拍影迷撕逼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Filmlover!
幸好电影票不要钱
2.5 / 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但如今大家都是看过《影像之书》等等的人了,你再用这种视听语言来喋喋不休这些就真的实在是太土了哈。
戴普勒尚的《电影是什么》
英文片名似乎翻译得更加准确:Filmlo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