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ey主演的蜘蛛侠系列的第三部,诠释了善恶一体的复杂命题。
Peter不再仅仅是义无反顾无私奉献的蜘蛛侠,不再仅仅对遭遇的负面对待忍气吞声一笑了之,而是展露出内心的阴影,用复仇代替了宽恕,用轻浮顶替了忠诚,用粗鲁对待上司,用恶语中伤朋友,用暴力反击暴力,原来行侠仗义的超级英雄亦有趋于黑暗的冲动。
不仅仅是Peter, 挚友Harry和影片里的反面人物Sandman和Venom都是善恶相融的。
Harry在坚守友谊与血腥复仇间挣扎,Sandman在为女儿筹集诊费的慈父与在当街抢劫行凶的犯人之间挣扎,Venom在机智的摄影记者与邪恶的毒液之间挣扎,不同的是,Peter,Harry以及Sandman最终都选择了光明而Venom选择了黑暗。
虽然做出了不同选择的Harry和Venom最终都迎来了死亡,但是二人的意义已在做出相反决定的刹那而不同。
(Peter和Mary在蛛网上沐浴星光的这一幕敲美鸭😍)影片的结尾是Peter在Harry葬礼上的独白, "Whatever comes our way, what ever battle we have raged inside us, we always have a choice. He chose to be the best of himself. It is the choice that makes us who we are and we can always choose to do what's right. My friend Harry taught me that."
(一切仿佛回到了第一部结尾的葬礼,只是这次去世的是Harry😭)不管遇到什么,不管遇到的一切令内心如何矛盾,如何痛苦。
永远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是蜘蛛侠系列终章所诠释的。
曾听过一个笑话,说某个在美国读书的兄弟,一次硬充高雅去百老汇听了一次音乐剧,开场之后便闷不作声地憋着往下看,结果发现周围在座的美国兄弟们也表现得同样郁闷,除了中间上来一个穿得很少的姑娘,一边跳舞一边象征性地脱了一件衣服,才算引来一点掌声和口哨。
于是该兄弟便悟到了一个真理:对大众文化领域来说,艺术鉴赏其实是不分国籍人种宗教信仰阶级地位的,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人民也跟中国群众一样,喜欢些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观看《蜘蛛侠III》是在一个月黑风高小风飕飕凉的夜晚,尽管片头的中文字幕土得令人心痛,几个老牌配音员们的音调也依然那么苦大仇深,彼得·帕克从当年的青涩小生意外地成长为双下巴与游泳圈兼备的怪大叔,而女主角的一张脸也愈发粗糙得令人怀疑被潜规则过,然而场内的气氛依然是紧张团结活泼有序的。
结合网上评论以及第一周内的全球票房来看,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观众们都是同样打心眼里喜爱这个穿着自己亲手缝制的红色紧身衣,在纽约街头蹦蹦跳跳的圆脸男孩。
原因很简单,不过在于这家伙足够根正苗红。
好莱坞的价值准则从来是放诸四海皆准的,他们的超级英雄从来不会试图参与巴以冲突这样棘手的问题,而是满足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努力从恶人手中抢回小女孩的棒棒糖。
相比起超人,蝙蝠侠,X战警,神奇四侠乃至绿毛龟们这些同道中人,蜘蛛侠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出身于一个具有优良南方传统的贫苦白人家庭,既没有祖上流传下来的大house,也不是血统高贵天赋异禀之人,身上流的是百分之百劳动人民的血(当然是在被变种蜘蛛咬过之前),除此以外自幼父母双亡靠着表叔表婶拉扯大,穷人孩子早当家,吃喝嫖赌的坏毛病一样也没机会尝试,从高中到大学再到毕业后找工作糊口,彼得?帕克的人生不过是“努力生活”四个字。
其实全世界60亿人中,掐掉精英和难民这两个极端后,剩下的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也不过如此。
白天四处奔忙,夜深人静时躲在墙纸剥落的单人房间里收听广播,幻想一下自己在灯火璀璨的夜色中飞檐走壁大显神通。
至于有了能力之后,到底是选择拯救苍生呢还是英雄救美,是找几个抢过自己工作和姑娘的贱人们统统快快打一架呢,还是扛着“我要复仇”的巨型招牌好好秀一把身手和肌肉顺便心中暗暗得瑟一把——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些真实而鲜活的念头在蠢蠢欲动。
就能打这一点来说,蜘蛛侠III还是很上等的,层出不穷的敌人和特效镜头足以看得人眼花缭乱,而在情节设计上更贯穿着某种属于六七十年代怪兽片般简洁明快而又异常强悍的逻辑。
许多观众也许一辈子也搞不明白,为何外星生物能正好落在蜘蛛侠和女友花前月下的爱巢附近,又为何被主角抛弃之后得以立即傍上正在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大反派,又或者女人们为何总是身穿短裙被吊在高处还能保持不走光,普通群众为什么一看到有人打架就聚拢在下面仰着脖子等着挨砸——诸如此类的问题,然而没有关系,大家还是看得很high。
不过短短2小时之内,神勇无敌的彼得?帕克求了婚,搞了外遇,轰掉了总跟自己过不去的衰人,顺带牺牲了情敌,还玩了一把内心黑暗面和自我战胜的戏码,最终高姿态地放了情有可原的反派沙人一马,还懂得了“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选择做什么样的人”这样充满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理论。
一个有为青年所能经历的一切他都代替我们经历过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尽管黑了又红了,我们亲爱的彼得?帕克还是不曾开过杀戒,所有跟他作对的角色无一例外在导演的指使下寻找了一条自我毁灭的可悲道路。
海报上一身黑衣在雨中做深刻忏悔状的造型,曾一度令我以为此人要不慎做出什么辣手摧花后悔终生的苦情戏来,结果事实证明也不过是个造型而已。
蒙了一身黑皮的蜘蛛侠,一颗贫下中农的心依然是红亮红亮的。
最后说一句,其实整部片子中最令我心动的还是两位大牌配角,饰演“小绿魔”哈里?奥斯伯恩的詹姆斯?弗朗哥,以及饰演格温?斯塔茜的布莱斯?达拉丝?霍华德。
前者凭借其邪魅的笑容和眼底的忧郁拿过不少奖项,还是个优质文艺男青年,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卖不出去的晦涩影片;后者系出名门,尽管在这个片子里扮相花瓶了一点,之前的《水中女妖》中那样清澈见底的一双明眸,还是萌杀过不少大叔们。
无论如何,八卦永远是第一推动力,且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太郎,在第四部出来之前,广大人民群众仍有大量茶余饭后的畅想空间。
至于我自己,则在想着是否能弄个可以轮流换上红黑两套衣服的蜘蛛侠模型玩玩,如果真的有这种邪恶商品存在的话。
《蜘蛛侠3》,2007年的电影了。
算是蜘蛛侠三部曲的最后一步。
总体而言,蜘蛛侠算是超级英雄电影中比较温情的,反派一般也没那么坏,而且一般都有着悲惨的过去。
这一集的反派之一沙人也是如此,不过另一个黑蜘蛛侠则是有些坏的彻底了。
不过就场面而言,还是和沙人这样的对手打起来更有趣。
本集的亮点是和蜘蛛侠纠缠了3集的好朋友Harry,经历仇恨,失忆,再次复仇,和原谅,终于在最终帮了蜘蛛侠一把,而且自己也得到了解脱。
感觉Harry才是在这一集戏份最出彩的角色,而且,用今年时髦的话说,Harry才是高富帅,而Peter Parker明显是屌丝的代表。
但是Peter头上有主角光环,才最终屌丝,而不是高富帅抱得美人归。
今天本着怀旧加考古,刷了超凡1、2,觉得人物关系刻画得很单薄,让我对青春期记忆里的蜘蛛侠有些缅怀,所以顺带粗略回顾了下原味蜘蛛侠系列。
一二部因为之前观影过很多次,就草草过了下剧情,第三部一直没想起来看,日头偏西,就着倦意就任由其自动播放了,本来没什么期待,却收获很多感动。
我承认打分有些私心,但我觉得主观对待自己的感动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电影本身就是触动人们感官的美好事物。
不得不说第三部在我心里是近乎完美的漫画英雄电影,因为虽然剧情跌宕,缘由扯鬼,但它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真正的责任和意义:我们总是有选择的,选择我们的人生,选择我们认为真正正确的事。
这道理听起来好像是非常出世且不切实际,不免在很多人心中嗤之以鼻。
人非圣贤,且圣贤多辛苦,活着舒坦就够了,哪里管的了那么许多?
确实,我们没必要拿过高的要求苛求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人是惰性很强的动物,自圆其说能力一流,况且每个人存在的意义,在自己心中寻找的答案,都不相同。
所以当Peter被黑暗物质侵袭,扭曲成自己认为的正义与自由化身时,我们看到了他心中对fair的极端化理解:他(沙人)杀死了我叔叔,所以他死有余辜不是吗?
这种形象的挖掘在其他作品中也有塑造,例如Batman里被炸掉半边脸,人生由巅峰到低谷的检察官哈维,也是坚信“有债必偿,人人平等”。
坦白说,我以前一直觉得这样的所谓反派,理念并没有什么错,甚至他们在我心中教育意义比反面意义大的多,因为“与其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对周围世界满不在乎的自私且平凡”,倒不如“有自己公平且自省的信念以及改革意识”来得更让我信服。
这样想来自己还是蛮危险的…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我们如何认知客观世界对我们造成影响后的批判和选择。
因为他人的伤害和自私,或者环境压迫下的扭曲观念和不良风气,是否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去找借口做一些“大家反正都这样”的事,or坚持极端的自我,然后选择当一个Revenger。
片中出场的主要人物,基本都经历了这个岔口的选择:沙人在女儿病危时选择抢夺公共财产,被黑蜘蛛打败后选择报复;小记者在因为自己的恶行被当众揭发后选择绝对邪恶;Harry在记起曾经失去的一切后选择复仇,但最终顿悟,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Peter(这尼玛就是真爱啊);主人公Peter在觉得自己遭遇欺骗,背叛,不公后被黑暗吞噬,自私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最终被亲友感悟,挣脱控制,找回自我。
不得不说,他们的经历,何尝不是真实且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呢?
这个电影距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
我们的生活中,不就是被欺骗(恋爱),背叛(婚姻),不公对待(工作)所包围么?
这些并不是别人的人生。
我欣赏它所体现出的逻辑连贯性,和对人性的恰到好处的刻画,细节也做的很用心,每个小人物都定位准确,表达丰富,并不迷失每个人的意义:Peter的房主虽然平时看似刻薄粗鲁不近人情,但对于Peter性情的转变,第一时间的反应是真实的体谅和担忧;教授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师,他对黑暗物质给予了自己的判断和处理方式;迷恋蜘蛛侠的白发妹子不只是无头脑的迷妹,在Peter通过她现场报复女主后,她主动上去说了一句:I'm sorry.表达了自己对于伤害他人的态度。
Peter在第一部中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独立自私的个体,而是有义务去帮助别人的,第二部里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价值和感受,正确处理自己的能力和责任以及爱,在第三部中,我们看到了更深的一层意义,在面对观念迷失,不公待遇,挫折与负面压力时,做出如何的选择,成为怎样的人。
这简直是小学,中学,大学的人生讲堂…我觉得它所告诉我们的意义在于:生活并不需要套进一个复仇的公式,或是找到一个让自己自私丑陋的借口,也不需要他人先迈出那一步退让,说出那一句道歉。
Because:We always have a choice to let us become better people.
2004—2007,不精确计算日子的话,确实是三年了。
当得知可以同步上映之后,我无数次地想,我要看首映我要看首映我要看首映……按理说这不难实现,因为是五一黄金周嘛。
哪晓得到了节骨眼上——要加班!!
555555为什么等了三年却连首映都看不到,饿了老久食物终于端到桌前却没法吃第一口,虽然吃还是能吃到的,但就是不甘心不甘心不甘心……哀叹完“人生能有几个三年”后,恶狠狠阴恻恻地下了决定:至少也要看两遍!
一遍配音,一遍原声!
当然是实现了——清平盛世,我又非贫苦人家,再说这个世界还有“请客”这码事。
之所以啰里吧嗦地这么一通,无非是渲染我等待之漫长,期待自然也不低。
而我最终要表达的意思是,这只让我等了三年后归来的小蜘蛛……没有让我失望。
并没有痛哭流涕一泻千里般的久别重逢,甚至可以嗔怪两句挑点毛病。
况且我喜欢的别人没准不屑一顾,世上总有那么多冷眼旁观的。
但是我知道,喜欢的人没变,至少我喜欢的部分没变,那就够了。
毕竟也不是那么多好东西能让我等三年。
故事与主题比之2,3的故事结构是散了点,平了点。
这不奇怪,因为3一开始他已经是风光无限了,完全不需要2那样先抑后扬,人生失意个半死再重振旗鼓,女朋友也当了别人落跑的新娘投回他的怀抱,让我们的心酸终于甜成欣慰,再余一点点暂别的伤感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的小蜘蛛在3里要做的事情,是把出现的问题各个击破:死党的反目,女友的郁闷,新敌的对抗,以及自身的阴暗。
节奏固然没有2那样跌宕起伏,并不代表叙事让人昏昏欲睡,一路下来,觉得故事交代得清晰流畅,细节和伏笔也都铺陈得完整而巧妙。
动作场面贯穿全片,虽然在分量上没有一场可以和2的列车缠斗相媲美,但胜在每一场都行云流水,让人目不暇接,反而最后一场双打不显得那么高潮了。
我个人蛮喜欢看Peter和Harry这对死党的两场互掐,第一场是空中打斗,Harry穿上了绿魔二代的装备,而Peter两场都没有穿蜘蛛衣。
空中那场可以视为蜘蛛侠和小绿魔的较量——我很喜欢看Peter取回失落的戒指后绽出一个微微的笑意,紧接着Harry便横冲直撞过来……话说Harry这孩子就是傻,怎么说人家都是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你光靠功夫和装备有啥用!
还不如也去给蜘蛛咬一口省事,结果受了伤又要Peter忙活着救你……叹气。
后面那场纯粹就是哥们间的徒手掐架外加语言互激,但是我照样喜欢看,虽然这场直接造成了帅哥Harry半边脸毁容的不幸后果。
关于沙人的场面相当精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特效部门的妙手,沙人从被沙化以及由沙子又聚拢成人,种种过程的画面,都秉承了该系列喜欢从微观扩展到宏观的循序渐进的特色,让人赞叹不已。
不满之处当然也有,比如那面出现在蜘蛛侠背后的美国国旗——这、这也太露骨了吧!
就差没让群众高呼“美国英雄”了,当即酸得牙要掉……不过撇开含意不谈,画面的色彩搭配倒是蛮养眼的。
再往远处一想,得,人家已经够谦虚了,不就一个纽约城的片儿警么,没学超人那样囊括拯救世界的使命,也没学日本惯用的拯救全世界拯救全人类,应该说还是挺脚踏实地的。
换我们国家拍个英雄,那不也得亮一亮国旗以表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么。
和前两部一样,第3部依然主题明确。
我们不用像小时候那样自己归纳中心思想,人家已经在片子里说得很明白了:第1部是“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第2部是“要做正确的事,哪怕为此放弃梦想”;第3部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选择做什么样的人”。
总结一下,我觉得其实主题就是“选择”,选择用力量救人,选择做正确的事,选择做善良的人。
概括成八字方针为:“要当好人,要做好事。
”——瞧,多正面多美好的主题。
但愿人人都朝人性的光明面努力。
人物Peter/蜘蛛侠——腼腆小孩绽放的野性玫瑰有人批评蜘蛛侠被寄生体附身后的转变很突兀,说“一个男人由好到坏又由坏到好哪有这么简单”——坏你个头!
也不过就是和死党互掐几下,跑去女朋友面前故意气她外加推了她一把,嘁,这不就是很多男人的常态表现么?
若说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那个“坏”,倒还有点道理。
看着原本挺腼腆那么一孩子,行为举止突然散发出一股子狂放不羁的气息,在大街上挑逗式地扭来扭去,朝一向颐指气使的报社老板不耐烦地甩一下头:“想要照片,拿工作来换。
”,一边漫不经心地接电话一边粘着邻家姑娘喂自己吃饼干,甚至跑到酒吧里破天荒地跳了一出性感至极的舞……还真是让我的花痴得到极大的满足。
这是该叫阴暗面还是野性?
若说是后者,原来“野性”的成分就是“狂躁+性感”?
如此这般倒是挺想看他多释放几次,可惜Peter的自制力很强,一旦刺伤到心爱的人,他立马就把玫瑰刺收了起来,又做回了他温柔无害的小雏菊。
Tobey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细腻动人,游移于红色与黑色之间的阴晴不定,眉宇和眼神里的愤怒、狂躁、魅惑和迷茫,都淋漓尽致;面对心爱之人的温柔爱意,特别是站在MJ窗下凝视着她的身影,那样清澈而伤感的眼神,已不是在表演,而是完全投入地在体验Peter Park的生活。
不可不提的是Peter的眼泪,只有一次滴落,那是在脑海里假想伯父被杀的情景时,随着情景的推移,他那一滴眼泪慢慢溢出,无声地从脸庞上缓缓滑落……这是一个极其动人的细节;而其他时刻,虽然眼泪都只在眼眶里打转,但那种忍着泪的神情,更让人心疼。
Harry/小绿魔——死党就是死也要为你挡着Harry的戏份在3里陡然增加(因为要搞死人家了呗),帅气的James同学也就得以展示出Harry的讨喜一面。
虽说是死党,但第1部的Harry,也就是一功课不上心依赖死党的有钱少爷,2里已经和Peter交恶了不谈,他们两人以前的友谊常态,直到3才通过Harry的失忆来再现:聪慧的Peter帮Harry的功课,Harry则保护矮小的Peter,他们一起打球,一起聊天,一起喜欢上MJ……小小的片段,拼起他们曾经的青葱岁月。
而遗忘了“父仇”的Harry,展现出纯真的笑容,抓着棉花糖吃,还和MJ一起快乐地做饭,给她看自己高中时写的剧本。
说到这里真的很想把老绿魔从棺材里揪出来抽一顿,这老家伙虽然1里就挂了,但依然阴魂不散地晃了两部怂恿儿子堕入魔道——不过,或许父亲的阴魂只是幌子,怨恨的来源依然是Harry自己的心魔,因心结而衍生出的心魔,固执地认定仇人而不去思索来龙去脉,所以一旦获知真相,心结打开,一切便回复光风霁月。
红蜘蛛和绿妖精这对挚友一同携手抵御沙人&毒液,最终一语成谶,应了那句伏笔“我最好的朋友,我可以为他们死”,Harry如同宿命般死在自己的武器下,但和父亲不同,那是他甘愿为好友牺牲的选择,虽然这是个很俗套很俗套的情节,但当Harry说完“没关系,你是我朋友”之后安详地闭上眼睛,观众难道会没有一点点感动吗?
惟一可称遗憾的就是帅哥半边脸毁容,没有死得容颜完美。
弗林特/沙人——本性不坏的解构主义大师研究沙人是如何炼成实在是个艰巨的科学议题,在基本遵守了质量守恒的前提下,他堪称新世纪的解构主义大师——分解成另一种物质后又重新构成本体,而且还能自由控制。
片中惟一给出的解释就是他因牵挂绝症的女儿而创造了奇迹(真幸运那个挂坠居然没有沙化……)。
一般来说,一个对女儿疼得牵肠挂肚的男人都会让我们生出好感,更何况这位沙人先生当年也非有意杀死Peter的伯父,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坏人,只是运气不好。
”不过扮演这么一个人,也得有十足的说服力,观众不会傻到你说自己不坏就相信。
而这位托马斯•海登•丘奇先生给出了完美的答案。
之前只看剧照时还在想,乖乖,这人长得整个一美国卡通里的大兵,水泥混凝土制造的嘛。
看的时候却彻底折服了,他在为数不多的几场“人”戏里就已经把弗林特的情感表达完整,当他向Peter忏悔时,他的神情,特别是那双碧蓝眼睛里流露出的柔软、悲伤和悔悟,让我的心一下子软了,很自然地就相信了他的忏悔发自肺腑。
不愧是奥斯卡认可的牌子呐。
至于沙人给我们的启示嘛,我想大家看着那一团席卷来席卷去的沙暴就已经很清楚了:保护绿化环境,减少沙尘暴!
Eddie/毒液——心肠不能歪,牙齿要护好Harry是一时迷失,沙人是本性不坏,3里就没有真正的坏家伙了?
No!
“二代黑蜘蛛”——毒液,是个真正的恶魔。
虽然扮演者是个阳光小帅哥,但是居然有人说Eddie是“眉清目秀,一点也不邪恶”,不由怀疑此兄看电影时在打盹。
他声称格温是他女朋友(实际上人家只是和他喝过咖啡),但当“女朋友”命悬一线时,没见他有丝毫紧张担忧,倒还有时间故作羞涩地和“未来的岳父”表明自己的“准女婿”身份。
他爱格温?
屁话。
他只爱自己。
自作多情、虚伪、拍马屁、不择手段,这些都还算是小毛病。
愤怒时咒人家两句去死这可以理解,但这个小混球居然跑去教堂,虔诚地请求上帝杀死彼得——人家不过是拆穿了他的造假手段。
如果当时有把刀给他,他可能就直接朝彼得捅过去了。
如此自私恶毒之人,即使没有寄生体给他力量,迟早也会是一个罪犯。
其实寄生体的力量根本没那么可怕,它不过是引诱出人性的阴暗面,附身Peter只是让他发发脾气,附身Eddie就直接变了怪物——那是因为他心中原本就潜伏着怪物。
习惯于把人往好处想的Peter还以为纯粹是寄生体在作孽,想救Eddie,只可惜对方自取灭亡。
78年生的小伙子Topher演技不错,表现得挺到位。
除了心肠不能歪,牙齿也不能歪。
瞧这小子变成毒液后那一口尖尖的烂牙呐,还真是看不下去。
带孩子去电影院的爸爸妈妈们完全可以拿他当反面教材:看见没?
早晚要刷牙,不然会变得和这怪物一个样!
至于女一号MJ,并无多少变化,80后的Kristen依然看上去大75年的Tobey好几岁,难得亮了下歌喉,倒是颇为动听。
2里Peter看着她和别人亲昵,3里也终于轮到MJ喝醋了,但是醋归醋,MJ依然是个关心爱人的好女孩,她的柔情她的哀愁都演绎得很传神。
而关键时刻,也总算让美人扔准了一个物什,帮了英雄男朋友一把。
倒是声称插足男女主角的“第三者”格温,基本上就是个花瓶,没见她真有形成三角恋的分量,充其量也就是男女主角产生矛盾的一根小导火索——Peter你这个大木瓜,下次该记得别的女孩子不能随便吻了!
大导演朗霍华德的女儿布莱斯以其青春靓丽完成了这个角色。
或许,格温在第4部中仍会有所表现。
细节篇很多靠视觉取胜的大片,看完了也就爽完了,没啥好回味的。
但是蜘蛛侠并不在此列,原因不仅在于动作场面精彩十足值得回味,画面的构图和色彩也美轮美奂,更在于剧本塑造人物很细腻,很人性化,善于营造细节,而演员的表演也细致入微,足以触动心弦。
除了之前提到的Peter眼泪的细节,Peter与MJ之间的爱情的细节也比比皆是:彼此凝视的眼神已属寻常,天黑后小两口去公园拉张网约会堪称浪漫之最——这是标准的“网恋”哪,呵呵;结尾,Peter来到MJ的酒吧里,后者正在低吟浅唱,当视线触及爱人,顿时愣住,时光静止在此刻,Peter上前握住她的手,两人似心意相通,没有一句对话,只是深情地拥抱在一起,彼此眼神温柔而疼惜。
这种种细节,完全可以媲美爱情文艺片。
音乐好像换人做了,不过我觉得风格依然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诡异紧张的BGM比2多了不少,气氛营造得很出彩。
2的片尾曲,由Dashboard Confessional演唱的《Vindicated》,狂野不羁的咆哮和忧伤的呢喃低语交织,我一直很喜欢。
3的片尾曲,由Snow Patrol演唱的《Signal Fire》,虽然不如2让人印象深刻,也秉承了先舒缓后疾风骤雨的风格,是首好歌。
幽默的细节虽然不如2那么有趣,倒也颇具匠心,除了报社老板制造出的一串笑料,还有2里戏院的看守化身为法国餐厅经理,“适时”地为Peter送上已不需要的求婚戒指;还有一片怂恿格温吻蜘蛛侠的聒噪声中,只有一个小男孩气咻咻地表示抗议——这孩子真可爱唷!
不过,亚裔面孔比起2是少了很多,2里的实验现场、医院手术室、失火现场,无一不出现亚裔面孔,甚至Peter救的那个华人小女孩居然反过来拉了Peter一把(以为中国人都有功夫的?
),3里就明显减少。
不过即使不打亲族牌,蜘蛛侠3依然在亚洲取得佳绩,为它世界性的辉煌纪录再添一笔。
疑惑疑惑1、沙人的忏悔是不是来得太突然了?
虽然之前一直在描述沙人本性不坏,但被击败后马上闪出来忏悔,还是让人觉得有点那啥,幸好丘奇先生的演技多少弥补了一点剧本的瑕疵。
但是看着沙人忏悔完化沙而去,我愣了半天——这就完事了?
杀人可能不会,但再去抢银行呢?
原谅归原谅,能这么放任罪犯的?
不过再一想,不放他走还能怎么着?
抓又抓不住,杀也杀不死。
再说人家是要去救宝贝女儿,以Peter的善良,也实在不好再拦着。
没准,有了这么一个人情,第4部里沙人会跑出来帮蜘蛛侠对付新敌呢。
疑惑2、老管家真会挑时候当老管家终于开口说明真相,我第一个反应不是谢谢你,而是——你干吗现在才说啊!
早点说好朋友也不会反目,帅哥也不会毁容了呀。
不过转念一想,老管家也许并不知晓少爷和朋友反目,也考虑到维护老爷名誉,所以一直不说,直到Peter生死攸关之时,他在旁边听到,才觉得不说不行了。
疑惑3、毒液是千里眼?
我一直疑惑不解的是,Eddie隔那么高居然能看见钟楼上那人是Peter……这家伙是千里眼?
何况那时Peter还被黑蜘蛛衣纠缠着,这么说Eddie还是透视眼?
强悍啊……他还抢什么报社记者啊,光靠这个眼力就绝对能找碗饭吃了配音大概是老顾开启了“新新语言”的翻译风格,所以即使翻译不是他,上译也保持了类似的风格,此次的翻译虽然是计滨,但片子里仍然出现了“他这人喝两杯咖啡就神叨叨的”,蜘蛛侠对沙人说“恐怕你不知道吧,我是这一带的片儿警”,都让人会心一笑。
令人高兴的是,一切均如我所料,男女主角仍是金锋和曾丹的组合,毒液给了翟巍,格温也给了詹佳,而梅伯母也找回王建新老师担任。
而连着几部译制片都不见踪影的刘风老大,继上一任章鱼博士后,也终于借着沙人重新现身。
整体来说,3的配音水准不比2差。
比之三年前,金锋的声音更成熟了些,或许就像提拉米苏多撒了层薄薄的可可粉。
虽然他声音里一直有股孩子气,但如果拿他和Tobey的原声比较,会发现Tobey自己的声音更内敛更羞涩,纵然他已经年过三十。
金锋给Peter添了一层文气,并保持了一贯的温和本色。
寄生体附身后,声音也适时地释放出漫不经心的慵懒和瞬时爆发的暴怒。
不过小金同学呀,你是不是古装言情剧配多了,当MJ提出要分手那段,那句快要哭出来的“不……”也未免太煽情了点,电影院里立马就响起一小片嘘声,话说Tobey的原声可没那么肉麻喔。
让我比较欣慰的是曾丹基本抹掉了2里的念书腔,感情充沛,语音自然。
而吴磊同学的表现也比2更进步,James的本声其实和Tobey差别不太大,但小吴把声线压得好沉好沉……沉地底去了,为了体现出Harry刚失忆时的疲倦和迷惘吧。
在之后的戏里他把邪魅和真挚这两种情绪调和得很恰当,并不突兀。
刘老大的沙人是一贯的驾轻就熟,和人物保持高度贴合。
头号敌人之后,二号强敌毒液,不管怎样也是个帅哥,自然着落在偶们小翟同学身上了。
如果听过原声就会发现,除了声线清脆灵动,在情绪、语调等方面,小翟的配音和英语原音也都几无二致,包括毒液在蜘蛛侠面前故作被伤害的的吸气声都栩栩如生,他的入戏之快、对人物把握之准确、语调变化之灵活,再次得到印证。
王建新老师的梅伯母依然保持水准。
而王肖兵老师硬梆梆的迸字也依旧把报社老板JJ配得搞笑至极:“告诉我老婆!!
——谢谢。
”、“嘿小孩,你要工作吗?
”每一次都让影院里一阵欢笑。
而格温既然只是花瓶,詹佳同学把甜美可人表现出来也就OK了。
其他如果还有什么遗憾,大概就是回忆里再现的本伯父并没能唤回乔榛老师再度的代言,而改由程玉珠老师代劳了。
还有幻象里的老绿魔居然也让程玉珠老师代劳,而不是原本的王肖兵老师,这是咋回事?
人家老王不就在那里吗?
想不通的说。
有朋友跟我说,这部里大家都兼配了不少角色,“异口同声”的现象挺严重。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当然并不是值得夸赞的好事,不过我进电影院时并没有很注意这个问题,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剧情和主要角色身上了。
想必对配音没多少认知的普通观众就更不容易注意到这个现象了吧。
不过,希望上译以后还是要注意尽量避免过多的“异口同声”。
译制名单:托比•马奎尔 饰 彼特•帕克 配音:金锋 克里斯汀•邓斯特 饰 玛丽•简•沃森 配音:曾丹 詹姆斯•弗兰科 饰 哈瑞•奥斯本 配音:吴磊 托马斯•哈登•丘奇 饰 沙人(弗林特•马可) 配音:刘风 托弗•格雷斯 饰 毒液(埃迪•布洛克) 配音:翟巍 布莱斯•达拉斯•霍华德 饰 格温•斯戴西 配音:詹佳 罗斯玛丽•哈里斯 饰 梅伯母 配音:王建新 J•K•西蒙斯 饰 报社社长詹姆森 配音:王肖兵 克里夫•罗勃逊 饰 本伯父 配音:程玉珠 导演:萨姆•拉米 其他配音演员 海帆 狄菲菲 胡平智 桂楠 叶露 吴文伦 黄莺 严丽祯 译制职员: 翻译:计滨 导演:狄菲菲 录音:杨培德 剪辑:梁莹 混合录音:杨培德 魏鲁健
比北美还要早两天看到<蜘蛛侠3>对我们中国影迷来说无疑是赚到了,本片没有辜负蜘蛛迷们的苦苦等待,奉献了一场全新特技的视觉盛宴燃起了我们内心的激情.难能可贵的是<蜘蛛侠3>并没有像一些科幻大片一样一味地秀特技,它在人物心理描写和电脑特技上做到了协调发展.蜘蛛大侠怎样一步步被外星生物所侵蚀心志变得脾气暴躁,又怎样摆脱它战胜自我都交代得合情合理.在配角方面也比较出彩.这大概就是<蜘蛛侠>系列一直称霸漫画电影的原因.从看点上是噱头十足.让人浮想连篇的三角恋,帕克和玛丽.简的感情危机(出现底三者),好兄弟哈里又对简念念不忘. 复杂的关系足以勾起我们的观影欲望.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动作戏:绿魔二代 沙人 毒液三大反派绝对令人嗨到极点.两场与绿魔二代 两场与沙人再到最后一场四人混战都是精彩纷呈比之前两部踏算是一个完美的结局.145分钟的片长不长不短不至于我们审美疲劳.作为07年的首部超级大片,<蜘蛛侠3>开了个好头.
雖然平時喜歡裝模作樣擺品味說我不喜歡好萊塢這套,但一旦有super hero出現還是會第一時間沖去電影院,這是有關夢想的問題吧。
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公正,有默默付出而不求回報的英雄,有從外表一直美到心靈的帥哥,這樣一來才能專心地繼續當好孩子。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英雄們的意義跟聖誕老人和上帝是一樣的,在這個信仰流失嚴重的年代,甚至還有超越的可能。
難怪美國人越來越熱衷把那些將拯救世界當度假,一年總要來個這麼幾趟的漫畫形象一個個搬上螢幕,讓全世界的人都一起來敬仰。
因為是從漫畫改編來的,所以這種類型的電影沒有“狗尾續貂”一說,天馬行空的故事由得作者編,雷打不動的主角,銀盤流水的劇組,舉一反三的情節,要我說,這部spiderman還是三部當中最好看的一部。
因為本來麼,進電影院的人心裡都已經有譜了,就像摸到書架上的《高中生優秀作文選讀》之類的東西一樣,閉上眼睛都知道裡面就是開頭點題,發展鋪墊,高潮解題,結尾明意這樣的新八股文章,所以麼對於劇情的整個流程是沒有什麼出格的期待的,不過就是先用一樁小事件引英雄亮相,然後英雄和美女小纏綿一番,接下來boss出場,一開始英雄處在下風,但是中間峰迴路轉,英雄的小宇宙突然就爆發了,最後boss常常抓住了美人引英雄去救,英雄也不負眾望代表月亮懲罰boss,最終在直升飛機,媒體記者,全世界人民的目睹下上演super power live show,並且贏利勝利和美人。
不過就算沒有一篇是真心的,練習作文裡仍然分有上等可以選入書裡的和下等被老師打退的。
就好比說張徹的電影,觀眾一般都知道最後主角是要戰死的,但也有分死得好看和不好看的。
《馬永貞》裡的陳觀泰是死,摔得真慘烈,其實也算讓人印象深刻了,《報仇》裡姜大衛也是死,一襲白衣染了鮮紅的血(那真是非常的紅啊),頭歪在一邊,導演盡找好的角度打了足夠把私心大愛表達盡致的特寫,兩下一比,後者那就是死也是極品的死法啊(MS在老爺子的電影裡也就這一只死得最多,幾乎次次都是死得很漂亮的)。
所以super hero的故事麼,雖然就是這麼幾部曲,但也分打得好不好看,結局驚不驚心的,雖然大家都心知主角是不會死的,如果不是007,那女主角的性命也沒什麼好憂心的,但就像The Prestige里说得那样,观众期待的就是被人骗一骗,嚇一嚇嘛。
首先要說的是,這部電影的中心思想不錯,絕對的根正苗紅,是崇高得超一級的,絕對配得上老師批個“立意高遠”,既表達了超人和綠魔人之間的友情,並且告訴世人一個深刻的道理,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個好人,同時原諒那些做過錯誤選擇的人。
在結局處,我要盜用我國著名導演在某部史詩巨作裡用的橋段“殺不殺終極boss?
”,而蜘蛛人同學悟道了。
雖然免不了失憶啊,幫主角擋箭啊槍啊之類已經被用到噁心的橋段,最後也免不了一通說教,但這比一般的“壞人要毀滅世界,拯救地球是我不能推托的使命”看上去要正常多了——蜘蛛人並不是宇宙無敵的,他也需要朋友施以援手。
而且導演竟然在這種類型片中使用了象徵性的元素,實在太難得了。
那個把蜘蛛人的衣服染成黑色的東西其實就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惡意,怨恨或者貪念,我們可以選擇被它一直佔領下去直至毀滅,也可以選擇擺脫它重新找回性本善,而能夠對付這個東西的法寶,就是在教堂裡發現——象徵得蠻淺白的,但對於12歲以下的小朋友還是能夠產生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的,有信仰確實是件好事啊。
除此之外,導演另一個將蜘蛛人處理得更接近於一般人的就是他的愛情問題了,如果說之前回歸的超人在這件事上顯得很白目和自私的話,那麼spiderman的感情暗礁則是相當傳統和日常的。
“把妻子放在第一位”,我不知道在美國這是不是某種傳統的訓話,還是跟宗教有什麼關係。
但蜘蛛人並沒有做到就是了,他和M.J的慢慢疏遠並不完全是因為那件黑制服引起的,而是蜘蛛人本身個性上的幼稚和太過自我中心造成的,這在年輕人身上還是很正常的,但是能夠把一個無敵英雄和他私下的感情生活割裂開來寫,表現他身為人類的弱點,還是很難得看到的。
除了分手的部分有點牽強之外,總體來說整個過程還是很美劇式的,算是不錯的調劑。
看得出導演是個對傳統觀念非常執著的人,但拍起場面來也是不含糊的。
個人認為最精彩的是影片開頭不久的空中大戰。
充分利用了空間的延伸和變換,無論是特效動畫還是剪接上都非常流暢,一氣呵成。
反倒是最後的大決戰,因為有兩條戰線,五個人物要同時兼顧的關係,在對沙人的那一邊就明顯弱了,但總體來說還是都顧到了,前面還大虐了蜘蛛人一把,正合了我的惡趣味,電影中間還有蜘蛛人VS沙人的那一場也拍得不錯,起碼創意是好的。
整部電影的那一嚇就出現在蜘蛛人性情大變的時候。
美國的動漫英雄片,就好像中國的武俠片,法國的倫理片,日本的A片一樣,算是特色產業了,別的地方是看不到這麼多“半成品”基因突變的人類的。
這樣一來,英雄們的競爭也就變得很激烈了,要想全世界的人民“vote for me”,除了要做好24孝的職業英雄之外,在外表和個性上也必須要很特出才可以,不然就有可能有fans看了幾集之後說“這個英雄賣相不好,那個英雄的個性太討厭,還有一個為人太假,我們不要再看他們拍電影了”。
在這場“超級超級英雄”的選秀活動中,最終勝出,贏利美國人民最多歡心的,總結起來有以下特點,一是制服的顏色都非常鮮艷,最好是和美國國旗一樣採用紅藍搭配的撞色。
二是出身都很平常,既不會窮到街上討飯,也不會富到手上流油,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最好,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能和政治界扯上任何關係。
三是絕對的異性戀者,並且對女朋友都十分專情,在作者沒有讓他退休之前一般是不會像普通美國人那樣頻繁更換女友的。
四是一定要隱瞞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且在私底下會是相當無趣的人。
此外還有些細節上的問題,比如說要有希臘下巴啦,一般來說不可能是金發啦,女友也不應該找金發波霸,不過這幾點都是可以通過整形和染髮化妝來調整的,所以沒有前幾點來得致命。
總而言之一句話,必須是美國年輕一代的絕對楷模,標準的傑出青年候選人。
符合以上條件的冠軍自然是中國人民也很早就開始熟悉的超人,這位並非地球出品,而是在某個神秘的夜晚從天而降,此後就一直默默為地球人傾盡全力,甚至被誤解被欺騙也堅持不懈的英雄,與其說是體現美國精神,倒不如說是暗示了捨己為人的基督精神,說穿了就是讓外星人為美國人心甘情願地犧牲就對了。
所以比起這個帶著美國旗子的代表色做成的無敵制服,擁有無數想有就有的超能力,甚至可以用眼睛擋子彈的天生英雄來說,亞軍蜘蛛人要平民化一點,典型的“因禍得福”,屬於基因突變的後天英雄,心地善良,人窮志高,腳踏實地,這才是美國夢的代表。
他的制服是自己訂做的,還很有常識地加了個頭套,而不是以為地球人傻到連一副眼鏡的偽裝都看不出來。
我小時候對這種命好到無敵的英雄不太有那種認可的好感,長大了一點之後卻看上了不達標的英雄,就是出生富豪之家後遭到變故,沒有固定女友卻一直把羅賓帶在身邊,穿黑制服開黑車,黑暗得一蹋糊塗的蝙蝠俠,比起超人的“在水面上行走”,和蜘蛛人的“命運選中了我”這種神跡,蝙蝠俠的力量與其說是來自他的裝配和能力,倒不如是來自於他的個性,內心深處的自我是蝙蝠俠信仰的神,這是讓他從一眾超級英雄中跳脫而出的原因,即使脫下制服,仍然是個引人入勝的男人。
而在spiderman3裡,蜘蛛人有那麼幾十分鐘,也小叛逆了一把,過了一回當蝙蝠俠的癮。
他先是換上了一套黑色的制服,which私心裡認為比那套紅藍制服要cool多了,然後施展電力大泡MM,又跑在ex工作的resto裡去大賣舞技耍個性。
這一段原本應該是拍得在喜感之餘有些性感的效果,可惜Tobey Maguire并不是John Travolta,所以这一段演来就是在可笑之餘讓觀眾有想捂住眼睛的衝動了。
既然前面提到姜大衛,那就再借師太的話來說,演員麼再是長得好看也是不中用的,要是那種別人一看就要“哇”的一聲出來,才有前途。
我之前非常不屑於這種說法,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比如梁朝偉,我也不是第一眼看到就“哇”的,一直看到他快三十歲的時候終於有一次“哇”了,回想他剛剛出道的時候實在跟周星馳很像,也沒什麼讓人好“哇”的。
反倒是這個蜘蛛人的扮演者,我在看第一部的時候就“哇”了,之後跟的句子是“長得好兒科啊!
”,有北方的同學糾正我說應該講“好面啊!
”。
總之大家都大“哇”特“哇”了一番。
後面看第二部的時候,大家又繼續“哇”,然後再接說“怎麼還是這麼面!
”所以說師太講到了一個“哇”卻忽略了另一個,她說的“哇”,那是因為演員氣質出眾,而不僅僅是五官精緻,否則那以狄龍那樣的帥法,就絕對跟姜大衛不是一個級數的(客觀地說狄大哥即使是已經“不當老大很多年”的時候仍然還是很有看頭的,但我對他總也HC不起來,氣場不合適吧),而我們對Tobey同學“哇”的卻是另外一個極端,意思是——你也真敢來演啊!
對於此同學的演技,我也實在沒什麼話好話了,規規矩矩做蜘蛛人的時候,由於蜘蛛人很有公德的戴了個頭套,再加上Tobey同學的身材還是不錯的,而脫掉頭套之後平時也就是一個比較乏味的一個人,所以就好像說Daniel Radcliffe的演技怎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話一樣,他們完全只是角色的附屬品而已,本身出不出彩都已經無所謂了(一家之見,因為我本來就不是為了看他們去看的)。
這位小哥,長到五十歲的時候可能還是小哥,也許因為眼睛太大,臉太圓,嘴巴太扁的緣故,是完完全全的不適合裝酷,我這麼說好了,就好比是吳君如假如像莫文蔚那樣去耍性感,觀眾大概就會大叫說“救命啊!
”看到Tobey扭動腰肢向MM放電,我的冷汗就伴隨大笑一點點滴到地上,感覺好像看到吳君如在唱苦情歌,心中默默地喊“你就放過我吧”幸好導演很有人性的並沒有讓這種時刻持續得太久,但如果這一出只是Tobey同學想要轉型的話,我勸你還是算了吧,做諧星大概還是可以的。
跟娃娃臉的Super Hero比起來,飾演他女友的Kirsten Dunst同學就有未老先熟的嫌疑了。
同樣是Lolita性質的早熟兒,Natalie Portman如果說是因為氣質冷清所以符合那樣的環境的話,那麼Dunst同學的眼神則比她本人大概要早出生十五年左右,所以在《夜訪吸血鬼》中她能表達出超過Loli之愛的感情而不讓人覺得突兀。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仍然冷清的Natalie還是可以出演公主的角色,居高臨下,而Dunst則因為那一分早慧的神氣注定與“絕世名伶”這樣的風流錯過了,況且她本身的硬件也似乎不夠。
她的氣質倒是適合貼身的黑色晚裝,可是她的臉卻只配小碎花圍裙,偏偏還生了一頭要命的紅發。
紅頭髮的人,即使在白人中,膚色也是特別的。
在Marie Antoine中,白金發配她的臉就顯得格外的俗艷,難怪法國人民一致地不滿,叫她“美國傻大妞”,我是見過本尊的畫像的,Dunst的感覺確實和本尊那種端莊風流的姿態差得太遠了。
但她的皮膚又配不起黑發,就只好這麼不尷不尬地在花瓶和藝術之間遊走,前者是虧待了她的演技,抬舉了她的美貌,後者麼她卻生疏了,而且那麼入世鄰家的面孔也襯不上古怪的劇情。
這,大概就是師太說的祖師父不賞飯吃吧,人各有命,沒辦法的事。
不過這次的spiderman拍得不錯,很有希望再續下去,Dunst小姐一片在手,就足夠忙活的,騎驢找馬吧。
《蜘蛛侠3》还真是热闹,情节不光向前发展还一个劲儿的往回追溯,所以登场人物就显得有点多,像分批萨一样,你一块我一块——但至少大致是均等的,要不发生忍者神龟米开朗琪罗把拉菲尔揍扁的情况就不好了——把一部电影分解了;其实不如反过来说,是把一部电影拼出来了,只是上面有些微的缝隙。
好在它或许只是一张批萨吧。
我进去的时候,上一场还没结束,直接先看了高潮部分,所有的人物都作了最后的登场表演;那些人物,有正有邪,有亦正亦邪,有由邪转正,有由正转邪,通过打斗,他们之间的关系还蛮紧张。
影院里的人不多,都消隐在皮沙发黑魆魆的大靠背里。
看门的人,友善地对我说,你就进去吧,要不不也得在外面等着嘛。
其实这么晚的最后一场,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等。
买票的时候,我说买一张,售票女问一张?
一张。
灯光亮起,三三两两的人往外走,幕布白得出奇,我想一会上面就会出现很多人物了。
真正轮到我要看的那一场从头开始的时候,灯光再次熄灭,有声音传过来;影院里只有我一个人。
原版和重剪版的结构是没变的。
触发事件:哈利改造了自己,他一定会复仇的。
帕克该怎么应对?
第一幕:哈利的报复、沙人的出现、MJ和帕克的裂痕 - 格温的吻一幕高潮:与沙人初次交手第二幕:求婚失败、沙人是仇人、毒液、复仇沙人、MJ短暂的变心、哈利的复仇、帕克复仇哈利二幕高潮:教堂钟声第三幕:沙人毒液联手、MJ被俘、帕克求助、哈利赶到、击溃沙人、哈利的死三幕高潮:杀死毒液尾声:本死于走火 - 与帕克的误杀相同,朋友间冰释前嫌,MJ和帕克更适合。
(彼此的心境也更适合在一起,MJ适应了酒吧演唱,帕克了解了不能忘乎所以)重剪版果然更好,每件事交代得清楚,原版节奏过快导致很多琢磨不透,也显得的混乱无章法:①沙人更加丰满。
②层层递进了帕克报复和依赖毒液的过程,给了毒液更多描述。
③在MJ和帕克分手后,帕克先去报复埃迪爽了一下,才与哈利在咖啡厅见面。
④帕克去找哈利单挑时,紧接着咖啡厅的对话,处理得真有意思。
⑤哈利从电视里切实看到了MJ的危险程度。
删掉了:❶管家并没重复一遍奥斯本死于滑翔翼,因为帕克哈利第一次交手就喊出了真相。
哈利更高大了。
❷帕克觉得没希望了把戒指还给梅姨。
这段拖沓的剧情确实没意义。
全片讲的是:爱而非恨。
我一直觉得3相比1和2差一点,但就是这么一点点的改动,我觉得就达到了前作同样水准。
(资源关键词‘Spider-Man.3.Editor's.Cut.2007’。
射手网有我上传的字幕。
)
又一个超级英雄又回来了熬过漫长的上班时间,下班后到诡异的北京剧院看了蜘蛛侠3。
剧院,看的不是话剧,不是舞台,而是电影。
汗...不经意间我对剧院的理解和期待还有自小以来的幻想就被咔嚓了...蜘蛛侠依旧很牛,对手依旧也很牛,但就是差那么一点。
蜘蛛开始飘飘然。
绿妖开始变得善良。
沙人也有难处。
外星黏液胶质沥青似的寄生物的弱点居然很那啥。
蜘蛛侠3让我懂得了以下道理:1.啥东西都是被逼出来的,包括妖怪,居然还有超级英雄。
2.啥东西都有自己的难处,包括妖怪,当然也有超级英雄。
3.啥东西都有好色的时候,有时或者只是为了炫耀或者证明自己的魅力,包括超级英雄。
4.科技以人为本。
光靠蜘蛛丝或者赤手空拳是无法打败妖怪的,还要靠那会飞的牛滑板啥的才行。
5.书本知识有时还是有用的。
比如沙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遇高温能烧成玻璃。
要打败妖怪还是需要有高中以上学历的。
6.科学要精益求精,做事要细心,否则所谓的实验就不可能造出沙人,别以为是“沙鸟”。
7.对付妖怪或者战胜心魔的要点是心中有爱。
蜘蛛侠爱那妞,绿妖爱那妞,黏液妖爱另个妞,沙人爱他的女儿。
8.对付妖怪或者战胜心魔要通古今联中外。
那个宇宙无敌超级恶心加难缠的外星黏液胶质沥青似的寄生物的弱点居然和我们伟大的中国的传说中的妖怪“年”的弱点是一样的,推荐蜘蛛侠下回用爆竹试试,估计更好使。
9.男人打架通常只有两种原因。
钱。
女人。
10.蜘蛛侠总结的道理。
千万别迷失自己。
11.蜘蛛侠的姨妈总结的道理。
千万别生活在仇恨里。
12.环境保护很重要。
沙尘暴,可怕啊。
13.千万别用PHOTOSHOP造假,会丢了饭碗的,而且丢的很丑。
14.没事别看热闹。
在这集里该死的都死了,不知道下集还能有什么妖怪。
据说这是蜘蛛侠的终结了,所以美国玩具业提前发行了各种版本的玩具…… 商业啊商业。
其实蜘蛛侠3还是有让我想不通的地方。
为什么那个外星黏液胶质沥青似的寄生物一定就选中蜘蛛侠呢?
其实选中他女朋友不是更有意思么?
俩人PK,蜘蛛侠还要忍受内心的痛苦,接着绿妖还能来搅和一下...纯属瞎想,如有雷同,请付稿费。
谢了先。
超级英雄。
也是人。
【B】故事确实太拉胯了,一切戏剧冲突靠MJ的设计在第三部已经让人极度厌烦,而重要的冲突背后逻辑性却又空空如也(尤其是蜘蛛侠与格温的吻戏),无趣至极。但另一方面,第三部的动作戏真的是蜘蛛侠IP系列中的顶配,哪怕放眼超英电影也难觅能够与之匹敌的对手。虽说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角色与背景之间的割裂清晰可见,但镜头内部的动势仍然强劲,实在是太完美的分镜设计,真正做到了让观影情绪因场面而起伏(现在基本没几部超英电影能做到)。而沙人复生的那个CG长镜头可能是系列最佳影像表达,至少那时候他们真的在尊重“视觉奇观”的呈现,而非把它看作票房成绩的附庸。
导演依然乱来
朋友终归是朋友,英雄却不会一直是英雄。
拍到这里就成脑残片了,不拍下去也罢。 蜘蛛侠是一直都说教,但“选择”这个话题也太说教了一点吧。远比1的关于责任和2的关于爱情脑残。
邓斯特老好多,付兰兰成熟不少,托比那张纯良脸竟然分外适合玩中二...后两部完全冲着扎堆的熟人来看,不然这么冗长无悬念的剧情估计很难忍下去
一切都是那么美国标准化……
基友死的也太....
情节松散
三年前看的,还有点印象
蜘蛛侠内心的挣扎是3部中的一个特点。除此之外,全是垃圾。托贝·马奎尔也能演个小混混样自以为是得在大街上得瑟?那些个配角的故事能不能“和谐”一点,不要炸弹爆炸一个人就只坏半边脸,或者就消失地无影无踪。英雄主义和美国国家主义的味道能不能淡一点?
所有的漫画英雄电影都要来这么一集,与自己的黑暗面作斗争么?
本作与《超凡蜘蛛侠2》同证超英片若出现两个以上反派必顾此失彼混乱不堪。沙人和毒液写得太傻远不如绿魔和章鱼博士,小绿魔改邪归正更是滑稽可笑。内容塞太满以致推进全靠巧合:杀死本叔的罪犯正巧掉进实验场所变成boss、寄生体正巧缠上自己黑化,挣脱后正巧掉竞争对手身上使其变成boss...扯淡。5/10
太一般了太俗套了~
讨厌蜘蛛侠 太假 没什么技术含量
中央6配音太搞笑了。
哈利发现自己爸爸的秘密基地就应该明白爸爸是坏人啊,盲目仇恨蜘蛛侠完全没逻辑,最后还替男主挡刀而死简直不要太狗血。女主真的从第一部开始就各种勾三搭四玻璃心,真心无语。没想到会看到毒液…蜘蛛侠黑化之后剧情太尴尬了,不忍直视。没打两星是为了斯坦李。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蜘蛛侠。学校组织看的。一般性 @衡山电影院
和李成荫,马骏,搜秀影城,零点首映场,后来推油去了哈哈。第二次和李增高靖元李小然,星美
反正比2强点
电影票当时卖得不贵,但想值回票价还有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