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找工作,宣讲会拥挤不堪,不停的投简历,不停的笔试,能不能收到面试通知听天由命!
一面,二面,三面,千分之一的录取率。
还要实习,等待着offer。
一个寝室六个人,刘美曦,姚娇娇,徐默涵,白雪,高欣,还有一个把名字忘了。
最喜欢的是姚娇娇,虽然是个富二代,不过很可爱,爱恨分明!
敢爱敢恨!
说话也直来直往,有啥就说啥!
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吃自己爱吃的苦。
刘美曦,北京女孩儿,家里虽不富裕,但生活还能基本满足,和大多数人家庭背景很像。
心里一直有个目标,追随着谭冰的脚步。
找工作可谓一波三折。
先是同时接到两个面试通知,时间冲突,结果两个面试都耽误了,母亲怕孩子找不到工作,安排相亲,找后路,真实的母亲形象!
美曦会后悔没去墓地的工作,会犹豫是否签自己不喜欢的工作offer,最后阴差阳错的得到了想要的工作,算是的得到了理想工作和结局。
记得她和谭冰在讲关于独生子女的问题时,难过过;到她默默为谭冰付出时,伤心过;看到她拿到最后offer的时候,兴奋过。
真的感觉到了真实。
徐默涵,真的不怎么喜欢她,自命清高,她的求职真的不怎么顺利,回西部,又要留北京,最后还是回去西部了。
想要强,又总拿家境贫困说故事。
白雪,命不错,有个段强无微不至的照顾。
也算幸福,虽然后来出了问题,不过最后也在一起了。
挺好的!
高欣,被家里寄予重望,生活的也有点压抑,最后当了村官,也算是有个稳定的工作。
还有一个选择了逃避找工作,出国了。
也是现实的选择!
谭冰,优秀的让人羡慕嫉妒恨,不过在求职过程中经历了辉煌,经历了低潮,也经历了无奈。
不过他所应聘的工作都是我喜欢的。
他也让我对未来既有希望又有恐惧。
还清楚的让我认识到英语是多么的重要!
唉…现实就是现在的人娇生惯养,不肯吃苦,大学生就目空一切,高不成,低不就。
总自以为什么事都会,到最后才发现什么都不会。
放低姿态,其实都有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努力也会有发光的机会。
父母会倾其所有帮我们。
其实他们的目的再简单不过了,只希望我们可以过的好,至少有个稳定的工作,能养活自己。
记得美曦父母听到孩子拿到offer时兴奋的样子,瞬间明白了很多,很多!!
想到了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话。
对于国产电视剧,情感、谍战、古装占据了大片江山,这种比较真实的青春励志片,算是不可多得的。
对于也要面临毕业的人儿来说,实在是看着很窝心。
其实呢,在某些地方,编剧是有些偏离了真实的大学生活,但我还是可以接受,毕竟这种电视剧已经是很难得了。
每一个人,刘美曦、徐默涵、段强、谭冰、姚娇娇......都是一类人的折射,但所有的人,就算是满脑歪门邪道的段强,都是一样的赤诚之心,这或许就是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的书卷气吧。
大学四年,一晃匆匆。
电视剧的整体节奏是明朗积极的,如同我们所有人的青春,都是骄阳底下最灿烂的花儿。
主旋律是励志的,谭冰的话让人感慨万千: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迷离了自我方向。
事业:要明白自己要什么,有时候需要坚守,有时候需要选择放弃;爱情:真爱是有的,大部分女子是传统的。。。
真正爱情肯定有人付出人生:必须在磨砺中长出傲骨英姿!!
人前的尊贵都来自人后辛苦复出,没有一番寒彻骨 哪来梅花扑鼻香
这还是部不错的电视剧,毕竟一方面反应了现在的一种大学生所面对的状态,虽然就业压力大,但哪个国家的就业压力小呢,看看欧洲、美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电视剧中对大学生所面临的选择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让我们思考大学生的价值在哪里,我们为何上大学,上大学的价值如何体现,以及当我们离开大学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适应社会的发展?
有好几段主人公的对话挺不错的,特别是“逃离”这个词,我们在逃离什么,逃离问题,逃离贫困?
问什么逃离,为什么不去改变?
大学生应该是这个时代的先锋,我们不应只想到去赚钱,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似乎是衡量一切的标准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热情,是对生活的热情,做有价值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to change ,我们应该有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这话有些让人不相信,毕竟未来是我们的,我们应该为未来负责而不是顺从这个社会既有的不公与不合理,也许我们能做的改变只能促进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点的进步,到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之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世界已比我初识她时美丽了些许!
” 当然,也许这个过程有反复有挫折,有青春的困惑与迷茫,但我们依然要坚守自己那份对这个世界曾有过的美丽的感动,曾有过的理想!
现在的中国依然是个很落后的国家,也许更多的从家乡走出的孩子逃离了贫困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曾经抚育他的家乡,越来越多的孩子出走了,可我们的家乡依然贫困,依然在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我们只懂得向她索取,却忘了回报她,结果使得她越发的衰弱,这是谁之过?
也许有人说家乡用不了那么多大学生,等他们功成名就了再回家乡不是更好吗?
可我们看到了多少功成名就的回到了家乡的建设中去了呢?
反而是那些真正用心回家乡建设的人,也许一开始没什么资本,但真正建设起家乡的人确实是他们!
记得陈晓光讲关于房子的事时说,房子不就是人的装饰吗,很多人为了房子劳心劳力过了一生,大学生应该只做些这样的事情吗?
作为一个知晓了一定人类智慧结晶积累的大学生,应该有更高的人生追求,社会责任,不然的话,他一定是在浪费这个社会的资源!
面对现实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但青春总需要点理想吧,不需要那么现实吧,年轻人多做点事吧!
大四这一年,我们即将毕业。
找工作的驻扎一切招聘网站、论坛,搜寻各种招聘信息。
各种网申,各种求职大礼包,各种笔试面试,各种笔经面经,SHL……然后就是各种求,在焦急浮躁的等待中,求笔求面求offer……准备考研的每天泡图书馆,出国的托福雅思GMAT。
毕业时刻杯具的现实中透着很多喜感,“联合威力”“瓦氏”“巨马威”……京大的同学们很给力。
大四这一年求职拼体力,拼能力,拼学历,拼人脉,拼气场,拼RP……大四这一年,我们穿上正装,女生脚踏高跟鞋,男生衬衫领带。
衣服、鞋子、包……完全资源共享,有人拿了N个offer还在继续比较;有人进了“四大”开始了在云端的日子;有人在回忆中微笑也有人为了明天而烦恼……大四这一年,即将挥别大学校园,最美好的时光,同学各奔东西。
的确,大学是最能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学不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始。
刚进大学同学之间都差不多,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靠的就是自觉。
大四想想,有收获,也有后悔。
如果想在大城市发展,英语一定要好,特别是口语。
据同学透露今年“四大”Par面的问题之一是有关世界金融中心,Par 认为世界金融中心是纽约、伦敦、香港和新加坡。
这几个地方的共同点是都说英语(希望不会被小倩看到)。
所以大公司才会招很多英语专业的童鞋,如果资质不是很好,像谭冰、徐墨涵每天晨读还是很有必要的。
大四这一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大四这一年,一切很好,不缺烦恼。
真不知道剪辑or导演咋想了,一会一个黑屏,看着难受。
剧情还不错,就是这个技术上的处理很不习惯。
今年,我也是大四,处于毕业的阶段,对于找工作深有体会,当每次银行来招聘时,单单学校就有上千人去争一两个岗位,而到了省统招的时候,那是多么巨大的群体。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失望,还好,也在这一次次的打击中找到了自信,从而,也让自己找到了一份还算可以的工作。
这还是有一点点的疏通关系。
这部连续剧反映了在大学毕业高潮时,找工作难已成为了一大难题。
有些人拿到一个又一个的OFFER,而有些人投了成千上万的简历,却收不到任何一个OFFER,心中的落差会是如何的大,只有深在其中的人才知道。
这篇文章如果要取一个副标题的话,我会取为“观《毕业时刻》有感”,之所以会用“今年,我走向社会”这几个字,是因为电视剧中提到了一牛人写的一本同名的书。
前几天,百度这本书,发现也有人和我一样满怀期望地在找这本书,却发现这本书是不存在的,电视剧的编剧和我们开了个玩笑。
所以,我就做回“牛人”,以待毕业生的身份写下这篇《今年,我走向社会》。
剧中虚拟出了北京的一所名校——“京大”,再次印证了电视剧开头的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但是里面的人、里面的事都是活生生的。
徐默涵、刘美曦、白雪、姚娇娇、高欣、音子,同一宿舍不同性格的六个女生用不同的方式准备着自己的毕业时刻:音子出国留学;挣扎在考研和工作之间的高欣,最后留在了北京农村当起了村官;普通话不怎么利落的白雪没去成电视台,最后莫名其妙当了作家,真心希望她写的文字不要像她的声音那样让人发憷;强势的姚娇娇“被派去新疆沙漠数沙子,有时也飞去四川吃竹子”,其实没有嘴贫的刘美曦童鞋说的那么惨,人家姚娇娇最后被补招进了“四大”(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巨马威”的能源部,只是经常要到处飞、到处出差;我喜欢的直来直往的刘美曦童鞋终于没去她妈托关系帮找的殡仪馆上班,终于没去和她妈好不容易帮找的年薪30万的秃顶海归博士相亲,最后终于如愿进了“四大”;大学四年一直做着“苦大仇深的好学生”(姚娇娇语)的徐默涵经历种种,最后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回到了西部去建设自己的家乡,兑现了给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诺言。
还有两个性格迥异的男生不得不提:白雪的男朋友段强,那个在大学附近开着六家连锁杂货店、买了二手宝马的段总。
其实小强也有段不堪回首的过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大一的学费是我爸用八车蘑菇的钱堆起来的。
所以,我大一开始就拼命地打零工挣钱...”经过努力,现在的身家也算高出其他同学一大截。
当然,有得必有失,学业就荒废了,快毕业了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和小强截然相反的是大学没浪费一秒钟学习让刘美曦永远仰望着的她的高中同学谭冰,那个本来是offer霸,最后宁愿把自己的录用名额让给室友的那么骄傲的谭冰童鞋。
这些似乎在我们身边都可以找到原形的人经历着所以毕业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激烈的就业竞争,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看完电视的那几天,我一直有两个问题想问问我身边的人,第一个是“如果找不到工作的话,去殡仪馆工作,你愿意吗”,第二个是“像段强那样,算不算成功?
”想必很多活着的人像我一样不喜欢那种严肃到要死的工作氛围(刘美曦刚开始一直找不到工作,都动了去那里工作的念头,幸好徐默涵提醒了她),不是万不得已,都不会愿意去那种大型国企,还是垄断经营的。
但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你会不会去做你根本就不喜欢的工作?
”“有多少人将来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句反驳似乎是对这个问题最大的嘲弄。
因为,这个社会只会问“你能干什么?
”,而不会慈悲地问你“你喜欢干什么?
”。
如果你擅长做的事,碰巧又是你喜欢的事,那么你就偷着乐吧,那样的你简直幸福得太不像话了,就像将要和你相亲的是位年薪30万的海归博士,碰巧又没秃顶、长得还比较顺眼,那么你就赶快嫁了吧。
第二个问题,那天问罗曦,听了他的回答,顿时觉得醍醐灌顶。
“这个问题只能说仁者见仁。
有的人觉得我有钱我就算成功,也有人认为我要成为社会精英,那样才算成功。
境界高低的问题...”一时听到这么有境界的话,我当时就震惊了,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我竟然一直是“前一种人”,看来每月初一、十五还是大有必要吃斋修行的啊!
弄清了这两个问题,也算是看完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收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年,我的朋友、同学很多相继先我一步走入社会,我才真切地觉得还没毕业的人只能算是社会这个圈圈之外的人,他们暂时只能在外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虚拟出“社会”这个抽象名词。
但不用急,我们终将进入那个圈圈的。
记得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放到刘美曦他们拍毕业照,后来又去爬长城,在长城上一群人朝着蓝天朝着同样的方向大声喊着“我们来了!
我们来了!
世界是我们的!
世界是我们的!
”,我当时没去想这个设计有什么意义。
今天,写到快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声呐喊还是对谁说的。
最后和片尾曲《我相信》一起结束本文。
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大声欢笑让你我肩并肩何处不能欢乐无限抛开烦恼勇敢的大步向前我就站在舞台中间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在日落的海边在热闹的大街都是我心中最美的乐园我相信自由自在我相信希望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有你在我身边让生活更新鲜每一刻都精采万分i do believe
这部电视剧是2011年的寒假,在央视八套播出。
响应了今年一些大四和大三(专科)的毕业生。
而我是在2011年得这个暑假看到的这部电视剧。
这期间,我也在找工作。
虽然我上的这学校称不上大学,比重点大学“京大”差的远远的。
但对其中的校园宣讲会,投简历,拿offer,还是相当有感触。
在学校,我参加了四家公司的面试,终于在最后时期拿到了一家面试最严格的外企的offer.。
做的是厂里的最底层的工作。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别人的船开走了,不代表我的船不会来;新人三年奴,等等剧中的话,我感同身受。
最羡慕剧中的谭冰,在男孩的成长中并不是都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孩陪伴。
刘美曦这个讨人喜欢的女孩,自称自己什么都不优秀,但是她又什么都不差。
白雪这种姑娘,其实最专心,也最善良。
经过,一些挫折后,终于长大成人。
姚娇娇是我最欣赏的人,耿直,洒脱。
优越的家境,给了她超强的自信,但这不代表她不优秀。
徐默涵典型的励志女学生,绝对的典范,最后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晓光在一起了,很符合主旋律的要求。
最后说下段强。
要是没有张国立,我觉得张默早就是电视剧一哥了。
段强其实代表了很多80后的人,平时吊儿郎当,但是遇到正事或者经过一番打击洗礼后,他们会很给力。
剧中的每个人,都代表了一类人。
看到他们,你会想到自己身边的某某。
最后结局,皆大欢喜,看的我呀很高兴,但现实是残酷的,许多人不会像剧中人那样坚守,努力,乐观。
所以,有时候看看这样的主旋律励志青春片,蛮好。
这部电视剧在我下班之后同是我寝室的哥们整天抱着电脑看一群小美女,导致我不得不吐槽。
这一个多星期里,几个人从大学走入社会,就和我这一个多月的经历一样,只是作为苦逼,只能默默地羡慕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女猪脚如何“努力”取得“成功”的。
但是梦想呢?
当我们挥霍青春,就在它将要离去的时候,我们蓦然回首,难道我们的回忆里,除了暗恋没有来得及表白的对象,除了追求过得菇凉,除了如山般的课本和习题,除了通宵游戏和满大街的旅馆,似乎少了点什么。
当青春励志电视剧讲大多数时间讲述一个拥有“猪脚小强光环”buff的猪脚如何努力“奋斗”取得“成功”的时候,我想问一句:梦想呢?
理想呢?
对于这样的教育出来的优秀大学精英,作为一个苦逼的垃圾高职出来的一学期挂两科的次品,我完全瞧不上眼。
我们不再是2②年前的学生,更不是83年前的学生,自私、功利、享乐……社会上的一切都涌入了校园,大学成为了社会的缩影,而不再是象牙塔里沐浴知识与真理,有责任有担当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学生,当有人卖掉外蒙古,我们别说一句tmd,外蒙古在哪你知道嘛?
不要以为这些无用,有思想的公民正是他们所惧怕的,但是当我们都成为乖乖女,争取那9000元一个的入党机会,如果是女同学而且条件优越可以打折的时候,我只能说你们教育成功了,但是我至今庆幸着高考考了305分。
是,我每天早上要拖着没睡醒的身体上着没有任何意义而且工资可怜的工作,住着冷的出奇马桶到现在还在堵着的猪窝,而你可以拥有比我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享受,但是我并不沮丧,因为我明白这就是我在这个国家做的“坏学生”的代价,可能我也会有一天从理想主义被现实压成犬儒,唏嘘无奈过后彻底的沦为存在主义的一条狗,再怎样呐喊都不会被别人理解,忙忙碌碌成为一个庸人。
但是我也有希望,能够摆脱这庸人的困扰,尽管可能会平凡,而且我绝对不允许我的一生平庸,现在的一切都是我的选择的代价,我甘愿接受。
只是,许默含——你为什么要努力,为什么要成功?
我也想拥有舒适的环境,也想拥有——直白的说发——钱。
但是绝不能以失去梦想为代价
亲情 爱情以及友情满满的剧 理想与现实同在 温馨和凉薄并存 节奏好 叙事流畅
作为刚刚求过职的人觉得这剧有点儿假
虽然大道理多了些,不过还算是优秀的现实的青春励志剧,爱情拼搏痛苦一样不少
很有共鸣,挺励志的。现实如果也想电视剧一样有个看似圆满的结局,就好了。
有几个场景是在老校区拍的,西区超市还是那样,不知道自己以后能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常常抱怨国产电视剧弱智没营养,这回出了个关注现实有意义有内容的,必须支持起来
如果画质和转场再好一点,会给五星的。剧情没有那么多矫揉造作,好评!虽然是2011年的剧,一切却和现在好像也没什么区别,所以赶在毕业前看完了。愿我也能坦然接受并不足够完美的offer吧
还是客观反映了一部分现状
说一声珍重,踏上各自不同的路途
找工作呀,哎。。。
明白了日本剧只有十几集之多的缘由,还不错,这时候谁都有把辛酸泪
但是感觉不像当前这个时代。
毕业了,有些地方感同身受。
被电视剧名字所吸引,因为自己也面临着毕业,面临着找工作,可这部剧本身很一般!
京大,融化学院,瓦氏,jp罗根,巨马威。。。。。。。这些弄得也太假了吧。。。。。。。。。。看了半集,也只是让我想起来去瓦氏,巨马威的那些朋友~~~
刚巧在毕业十分看的这部电视剧,可以说即使和应景,而今毕业半年,慢慢开始还念大学时光的美好,没有后悔只有不断往前,活出真实的自己
主题曲太赞了,很符合00年代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剧情也很贴合当时现实,就是鸡汤式对话太多了些,后面靠意外推动情节发展也有点狗血
关于青春 关于奋斗 不错的主旋律电视
很真实!
有些名字听着别扭,“瓦氏”“京大”“巨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