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妄想

妄想,Diary,Wishful Thinking

主演:余文乐,蔡卓妍,梁洛施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6

《妄想》剧照

妄想 剧照 NO.1妄想 剧照 NO.2妄想 剧照 NO.3妄想 剧照 NO.4妄想 剧照 NO.5妄想 剧照 NO.6妄想 剧照 NO.13妄想 剧照 NO.14妄想 剧照 NO.15妄想 剧照 NO.16妄想 剧照 NO.17妄想 剧照 NO.18妄想 剧照 NO.19妄想 剧照 NO.20

《妄想》剧情介绍

妄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梁咏娜(蔡卓妍饰)因失恋变得精神恍惚。有天她遇到了与前男友阿坤十分相似的伟豪(余文乐饰),令她对生活仿佛也有了希望。好友阿仪(梁洛施饰)鼓励咏娜放下以前的不快,好好的与伟豪发展。咏娜跟伟豪很快开始交往,咏娜担心伟豪会像阿坤那样变心,终日都幻想着伟豪要离开自己,又开始坠入了妄想的深渊。 警察因伟豪的失踪,调查与伟豪有关的人,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德鲁亚加之塔~乌鲁克之剑~帝国二麻租媳妇行运扫把星江户川乱步短篇集2牙狼持续的爱转弯之后黑镜第六季和歌子酒第五季纹身师人生13月的女孩神偷侠盗团英文系主任70年代秀第七季二十四味暖浮生山寨大黄蜂支教老师巴塔哥尼亚涅槃千金年轻的教宗对手第一季女兵切尔西恋爱中的艾玛超世纪战神怪医黑杰克王妃万福弥达斯的仆从黑暗迷球

《妄想》长篇影评

 1 ) 无症状妄想

  老实说,我其实不怎么爱看什么所谓的恐怖片,但又并非属于那种自然免疫的人.恐怖的情节最重要.不是一惊一乍的音效,也不是玄妙花哨的影效.真正我喜欢的恐怖片,该是那种情节看来很缓和,却让人能够联想到恐怖的感觉.那种意境才算是恐怖.当然啦,也不要神神叨叨,鬼头鬼脑的.那种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在我亲身感受前,都不会被我理解的.  整部片子在"妄想"一词的包庇之下,将恐怖片里常用的烂俗桥段表现得酣畅淋漓.所以,看着时有时无的男1号和女2号,看着莫名其妙在动的凳子,看着一言不发木纳的余文乐,看着神秘兮兮的剁肉场景.我一边和女友打趣,一边把这一堆烂俗至极的要素理顺,悠哉游哉地分析着影片下一步的走向.虽然总会八九不离十,可导演在影片条理的处理上,还是让我有所偏差.我可能是我们看得那一场里第一个发现日记用途的人.对!时间!当阿sa用她迷惑的眼睛瞪着墙上破烂的日历的时候,就将这最大的时间断层暴露了出来.7月4号,妄想中的谋杀发生的日期.但日记中忧郁的字眼,已经将时间推进到9月份.邻居的表演虽然只有仅仅的几次,台词也就仅仅几句,却为体现时间的断层上,也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就是因为有了这时间的断层,才会让人觉得我们一直在妄想里打转.最后的饭桌上,手机里清楚地传出了阿sa自己的关切,焦虑,让人分不清什么在前,什么在后;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妄想.从阿坤到阿豪的转变,究竟是怎样的轮回.故事在阿sa以在影片里真实的身份再次出现时,一切都结束了.  与其说这是恐怖片,倒不如说是心理悬疑片.不过构思别致,逻辑在妄想庇佑下也算得当,部分细节也处理得相当微妙,还算是值得一看的.但还称不上是精彩.片子里所谓的恐怖情节其实都是虚张声势,而真正几个恐怖的点,往往都是很普通的几个细节串联,再由最后解密镜头在观众心里产生共鸣而引起的,可惜程度做得还不够深;片子里有很多可以提升意境的地方,表现手法上还是摆脱不了俗套.尤其是音乐,在转换上的渐入渐出做得太生硬;片子里阿sa的表演可圈可点,可以说是她的表演引领了整部片子.同样的情节下女2号的重新演绎与阿sa有着太大的差距.余文乐倒成了片子里名副其实的花瓶.只是,阿sa的形象来演恐怖片,实在没有惊艳的感觉,太柔和了.可能是以前她的搞怪片看太多了吧

 2 ) 爱你爱到杀死你

——爱你爱到杀死你我爱你,爱到了失去了自己,同时也失去了你…… 望一眼,便知是相思成灾…… 只有她一个人的屋子,只有一个人的丰盛晚餐,只有她一个人絮絮叨叨的手机留言,永远开着门等待,夜不成寐,食不下咽…… 恋上了,失去了,无法控制地想念,意想成痴,成了一个人的爱情争斗,没有对手。

真正的精神分裂妄想病患者是梁洛施扮演的梁永娜,却妄想自己是蔡卓妍的模样。

她做木偶和自己说话,写日记来记录自己的行为。

最终发现真相是,阿坤跟他分手后,她在日记中杀了他。

这让原本表面正常的永娜完全崩溃,她用近乎虐待的方式对待被无辜拖进来的阿豪。

以为捆住一个人就能留住。

永娜的日记已经记录到2007还未发生的事情,两年前的七月四日,她在心中日记里杀死了背叛自己的阿坤,两年后的七月四日,他在现实中妄想的状态下杀死了阿豪。

影片并不能算是完全的恐怖片,仅仅描述了一个妄想病患者的种种行为,整个故事略显单薄。

但是很喜欢彭顺导演的这种风格,尤其是最终坐在警局审问室的竟是梁洛施,无疑给阅着一个意外,让人不得不再回忆下整个片子的细节。

有些人就是会令自己在过去中不可自拔,不肯看到将来,宁愿自己一个人扮演着爱情还在时候的角色,上演着一出凄凉的爱情剧。

借影片,述彭顺一段曾经不愉快的恋爱经历;借影片,演一个为爱如痴如癜的女孩;借影片,告戒大众,善待爱情,善待自己。

 3 ) 《妄想》:梦境和现实叠加时喃喃的自语

刊于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妄想》:梦境和现实叠加时喃喃的自语                 (文:火神纪)  什么是爱呢。

也许。

因为你爱着的那个女人是她。

于是。

在我的梦境里。

我就成了她。

  什么是爱呢。

也许。

因为我爱着你而你却离开了我。

于是。

在我的梦境里。

所有的男人也就成了你。

  仅仅只是因为爱的软弱和被爱的渴望。

亲爱的。

你要记得我。

或者。

在我的梦境里。

你会永远记得我的。

  什么是爱呢。

爱是永不舍弃。

爱是永久承担。

爱是虚妄。

爱是幻念。

  什么是爱呢。

爱是永恒伤害。

爱是永远疲惫。

爱是虚构。

爱是幻想。

  爱或者是现实。

或者不是。

爱。

其实只是一种彻底自相矛盾的情感。

——火神纪。

题记。

【壹】电影之外的故事。

  这是一部足以让人沉溺的电影。

如果你有足够的勇气;如果你曾经有过疯狂而郁郁而终的爱情;如果你相信;以及祈盼。

  我听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来自我亲爱的ay。

她曾经说过,在一个很漫长的时期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就自己一个人。

于是寂寞在不停地袭击着。

这时候,因为祈盼诉说以及倾听,她常常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坐着镜子,然后不停地说话。

镜子外面,是自己;镜子里,是另一个自己。

久而久之,有时候她会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办法控制镜子里的那个影像,镜子里的自己,在不停地诉说以及倾听的过程里越来越完整而丰满起来,以至于后来,镜子里的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她有自主的意识和自主的思维。

  我记得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多少有点毛骨悚然的感觉。

毕竟,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可能而且有时候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故事的最后是ay很长一段时间不敢看镜子而且就算看镜子也绝不会再开口说话了。

最后镜子里的自己永远地消失了,或者暂时消失了。

我在想,那算不算已经是轻微的精神分裂了呢。

如果那样发展下去的话,有一天,镜子里的自己会完全不受自己控制,有时候会直接就窜到自己身上来,然后自己会突然就变成了镜子里的自己。

说到底,不过是自己的两种性格在隔着这层薄薄的镜子在分析一件事情罢了。

当我们对着任何事情有了犹豫不决的时候,其实,不外乎是自己的两种声音或者两种以上的声音在不停地辩驳。

这时候的我们,是不是也有点轻微的精神分裂的征兆了呢。

  所有的人都由很多重性格组成,而这多重性格里最显性的最占优势的就是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了。

可是所有的人性里都潜藏着无数种性格,在某些时候这些性格会跑出来主导我们的某些决定。

不是吗。

而我们很幸运的是,我们最突出的性格只有一种,或者有几种相对接近的性格作为我们最突出的性格,这就成了我们的综合性格。

只是这些不起冲突,我们就可以安然而健康地活着了。

  可是当几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势均力敌的时候,也许,精神分裂的严重性会大大地增加。

因为没有压倒性的优势,所以,就没有压倒性的折服。

  镜子,一直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

我总有这样的感觉。

或者说,我没有办法对面镜子过长的时间,因为久了,我会发现,其实镜子里的那个人并不是我。

越看越不像,越看越惊慌。

  对着镜子说话,玩角色扮演的游戏。

我说话的时候,镜子里的人在听;镜子里的人听完要回答我的话,当然,我不可能是那个人,所以我会想象着另一个人会如何回答。

也许,这是最容易进入精神分裂的状态和方式了。

【贰】彭氏兄弟的血腥童话。

  文章写到这里,我发现我已经完全跑题了。

说回这部电影本身吧。

  彭氏兄弟的恐怖片似乎已经越来越不够让人感觉害怕了;更多的时候我总感觉凄美得像童话故事。

或者应该说,他们的电影里充满了瑰丽的色彩和天真唯美的想象力让我没有办法把他们的电影单纯地当成是恐怖片来看待。

只是当他们把这一切用来表达一些深沉的或者悲怆的或者匪夷所思的主题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他们的电影当成了惊悚恐怖片罢了。

  记得以前似乎也曾看过关于《格林童话》的分析文章,把《格林童话》说成是血腥而残暴的成人读物,比如像《灰姑娘》,文章的论点是,里面有关于玻璃鞋的描绘,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穿上玻璃鞋,于是削足。

这样的描绘很多,结果,《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小红帽》等等传世的童话故事都成了血腥童话,儿童不宜的成人读物。

  当然这样的解读多少有点断章取义的感觉。

可是彭氏兄弟似乎最擅长的讲叙方式就是这样。

他们的电影里充满着童真和幻想,而且画面唯美,不过是在用一种相对残忍地方式讲叙着他们臆想里的那个世界,讲叙着充满悲情的童话故事罢了。

  他们的名字被完整地铬在了香港恐怖电影里的时候,也许,其实只是一场美好的误解罢了。

只是,因为铬印铬得如此深刻,主创方、发行方和观众也都乐于接受,所以,他们就这样无辜地成了香港惊悚电影的一个生招牌了。

  在我看来,前阵子的《异域》也许多少带着点都市寓言童话的唯美和想象力,而这一部《妄想》看起来就更像是一部情感悲剧了。

【叁】电影里虚妄的爱情。

  爱情。

也许本来就只是一种虚妄的构思。

这部电影,其实只是一个单身女人喃喃自语虚妄的独白罢了。

梦境和现实层层重叠,以至于最后分不清楚哪是现实,哪是梦。

活着,成了最虚妄的一场梦。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不知道。

无从知道。

不为什么。

仅仅只是你爱着的那个女人是她,于是,我就成了她。

纵然逃不开的现实是你曾经爱的女人是我,于是我依旧还是我。

在这种充满了哲理性的辩证思维里,我似乎只能越陷越深了。

  所谓失败。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失败的人生呢。

当一个人活着,却只能绻缩在自己的梦里,那时候,能算是失败吗。

  从情感上说,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动物。

女人喜欢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欢去疼很多人。

  这么做值得吗。

怎么样才能让他永远爱我。

你为什么不回我电话。

怎么会呢,只是认错人,不会很严重的。

再认识一个人能不能就真的可以忘记了以前的那一个呢。

类似的问题很多,在那些刺耳而又安静的音乐里,其实只是一个女人自问自答又永远找不到答案罢了。

  阳台的外面永远飘落着雪花;就算香港的气候是永远不会下雪的。

大片的乌云从窗外飘进房间里来;纵然我们知道其实云只是雾气积蓄而成的。

房间里的木偶永远在不停地走来走去;纵然我们知道其实木偶如果我们不去碰它它是永远无法动弹的。

晃动的房间以及周围所有都在晃动的一切物体,包括裂开的地画;纵然我们其实知道,那时候并没有地震。

  这一切,仅仅只是一个过份寂寞而忧伤的女子坐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停地幻想以及所有的幻觉。

当这一切用镜头描绘出来的时候,很奇怪,没有半点可笑的感觉。

除了感觉唯美,还有,就是悲伤了。

  跟自己交往了十几年的男朋友突然爱上了自己最好的也交往了十几年的同学。

因为逃避,因为无法相信,所以,现实里的所有一切突然变得可笑而不可信了。

除了自己的幻念是可信的,其它的一切都成了虚无的幻象。

于是,躲进自己臆想出来的空间里。

绻缩成一团,至少这样,也许不会再受到伤害。

  为什么写日记,因为倾诉的欲望。

而日记里所写的一切其实也只是自己所幻想出来的。

可是我相信,其实这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发生过的。

  电影里的两段旁白看起来有点莫名其妙,于是我怀疑这两段旁白是不是广电的孩子们又一次怕我们无法解读这部电影而给我们加上去的。

不过这次的旁白至少比起《放逐》的字幕时多少有点根据,不至于跟电影本身格格不入。

不过这两段旁白多少有违了彭氏兄弟以往的风格,以至于我很怀疑,依旧怀疑。

【肆】解读电影里的那些凌乱的日记。

  “二月二十五日;晴;阿坤就这么走了。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离开。

不知道。

可是。

他依旧离开了。

带着我最好的朋友阿仪一起去了。

他们结婚了。

而我。

独自一个人坐在房间的角落里写日记。

用最大的碗吃饭。

以及做一些能陪我聊天的木偶公仔来陪我。

也许。

我害怕这个空荡荡的房间。

我害怕想起以前我们曾经一起玩乐时的那些欢笑声。

你们知道吗,在你们离开以后,我还常常听到那些笑声盘旋环绕在这房间里。

  “五月十二日;晴;他开始没有话对我说了。

”他是他。

我是我。

他不是他。

我不是我。

其实很多时候,我分不清楚,他是不是他,而我是不是我。

其实很多时候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而他又在做什么。

现在,我一个人。

用一个最大的碗吃着饭,以及我刚炒的一桌子菜,还有我熬的汤。

  “六月二十三日;雨;有些事写下来,会化作梦。

”梦里的娇艳的玫瑰花以及那些纯真而美好的笑脸。

也许,最体贴的男人还不如一本我可以抱着睡觉的日记本。

至少,我许过的愿望,我渴望过的温情,这一切,日记本会在我睡去的时候,满足我虚妄的幻想。

  “七月十四日;暗;我看过他似曾认真的嘴脸。

”我不记得了。

我记不清楚了。

那翘起的嘴角是不是最欢腾的笑。

什么是梦。

什么是现实。

我记得他嘴角那些扎手的须根。

只是有些时候我并不清楚,那些须根是不是也会骗人呢。

或者说,只是我在自己欺骗自己。

什么是梦什么是现实也许已经不重要了。

至少在我的感知里,我曾经看过他似曾认真的嘴脸。

  “八月一日;雨;他会像以前一样吗。

”他。

也许。

只是一个陌生的男人。

仅此而已。

他是谁;我又是谁。

对了。

他是你;我是你挚爱的阿仪。

你说过,你最喜欢吃的是豆豉鸡。

我跟你说过,我最喜欢的是写日记和做木偶公仔。

你一定都还记得。

你一定都不会忘记。

你一定跟以前一样,深爱着我。

对吗。

  “八月十二日;晴;信任是从何时失去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突然间就不再相信我们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了。

很多时候。

总是这样。

何时失去也许已经不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已经失去了。

虚妄;所谓相信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呢。

  “八月二十日;晴;他曾经愿意为我做一切。

”曾经。

只能是曾经了。

愿意,已经成了最美的往事了。

现而今呢。

没有知道面前所有的这一切,是不是真实,是不是不再虚幻。

而最真实的也许只能是记忆。

可是当记忆也不再真实的时候,我们是否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信任呢。

  “九月三日雨;也曾说,不会离开我。

”所有的爱情也许都将离不开的海誓山盟。

我不会离开你,你是否也不会离开我呢。

只是现在。

物质社会以及肉欲时代。

是不是还有人傻傻地信守着曾经的诺言,是不是还有人坐在房间里对着日记本写着这些悲凉的情话呢。

  “七月四日;阴;分手。

为什么?

今天,我杀了他。

”分手。

为什么。

许多时候分手也许并不需要任何理由。

正如今天我杀了他一样。

也许,并没有任何理由。

凌乱的字迹和横七竖八的线条。

是的,我愤怒而且怒不可止地抄了把刀子往他的脖子上拖。

我杀了他,这样,也许他就永远也离不开我了。

  “二零零七年九月十二号;一切还没完。

”一切还没完。

在未来的时间。

永远永远。

没有止境。

爱。

思念。

渴望。

祈盼。

忧伤。

愁绪。

幻想。

欲望。

杀。

死去……也许,所有的一切永远不会终止。

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女人;以及男人。

那么就会有一切。

爱情。

友情。

追求。

背叛。

复仇。

杀戮。

死寂……【伍】写在日记边上。

  这些凌乱而絮叨的文字。

乱得无从辨认。

不管是在日期上的混乱或者在逻辑思维上的紊乱。

很多时候,我看着这部电影里那突然的黑幕里白色的字体里,总有一种悲怆得无以复加的感觉。

  电影在时时提醒着我们。

其实这只是一个患有严重精神分裂症女子独自一人的猜想和混乱的自我感知罢了。

可是,就算如此,让我们来想想这个女人为什么变成这样的最终原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越是如此,其实这个女子越是可怜。

  谁曾经说过:可恨之人必有其可怜之处。

可是反过来说的话,这句话又是否成立了。

当我们的同情心开始不停地被彭氏兄弟诱发出来的时候,我们也许已经没有办法再去往前追朔了。

又或者说,再往前追朔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当初的阿坤会爱上阿仪而抛弃了梁咏娜,我们不知道他阿坤和阿仪之间是不是也曾经有过一段美好而纯洁的爱情,我们不知道梁咏娜是不是一个并不值得阿坤爱的女子,我们不知道阿坤所说的只是他们两个之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一切无知,也许,也无须知道。

  喃喃自语。

只是一味地喃喃自语。

坐在房间里。

对着一个自己虚构出来的男人,然后自己说服自己深爱着这个男人。

然后,每天给他煮饭,等着他下班,给他打电话,在留言信箱给他留言,替他熬汤,洗刷地板,写日记以及做木偶公仔,还有那些走动的公仔以及时而震动的地板带给她的担忧……  她就这样一个人活着。

或者说,两个人活着。

一起生活。

至少在她看来一直是如此。

从未间断过。

  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这个女人已经死了。

死在现实里,活在她的虚幻世界里。

【陆】爱情的遐想。

  因为爱你。

所以我看到的男人几乎都是你。

我会跟他们说话。

告诉他们你已经死去了。

告诉他们我很忧伤。

告诉他们我爱他们。

告诉他们别像以前的你一样。

  因为爱你。

而你爱着的那个人是她。

于是。

在我的世界里。

我就成了她。

我为像她一样替你洗衣做饭。

我会依偎在你的怀里看电视。

我会听着你说着那些动听的语言满脸上的偷笑。

  这部电影让我莫名的感动。

也许只是因为这种无声却疯狂的爱情。

就算这样的爱情只是存在于一个女人的幻觉里。

开着大音量的音乐不停地沉溺于自己的幻想;煮饭,熬汤给一个虚构的人吃;写着一些似真似幻的日记,而连她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写的这些到底是真的,或者只是她自己的幻觉罢了。

  因为爱。

也许,这一切将得到救赎。

【柒】剧情。

  这也许是我所看过的电影中用了最长篇幅用来描绘幻念的一部电影。

除了电影最后的三分钟描绘的是一个现实相关的场景之外,剩下的八十分钟几乎都在描绘一个女人的幻觉。

彭氏兄弟的确是大手笔,这部电影里这样的篇幅描绘了这样一个个虚拟的场景之外,用了三分钟就把电影彻底地说明白了。

  很多的类似意识流的东西,可是我们没办法苛责。

因为这只是一个在爱情战场上败退了的女子最后的一道防线了。

因为只有躲在她的幻念里,她才能平安。

而作为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混乱而间断的思索方式是不是也显得非常正常了呢。

  这其实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只是因为思绪混乱,于是就显得繁华而厚重了。

朋友和情人的背叛让一个本身孤僻的女子从此与世隔绝地生活。

没有其他朋友,于是对她来说,她的世界里也许就只有这最重要的两个人了。

可是,这两个人却在同时一起背叛了她。

  在自己的幻念里,是自己亲手地杀死了那个男人,而且是那个女人教唆自己这么做的。

我可以幻想出里面的所有细节,然后用笔,以及日记本仔细地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相信,是的,我是杀人凶手,我用最绚丽的鲜血祭祠了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

  然后更加虚妄地活着。

我还有一个朋友,那个背叛我的朋友。

其实,那也只是我的幻念罢了。

  阿豪其实挺无辜的。

只是因为色欲。

对吗?

当我问他说,你有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他告诉我没有。

当他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有女人打电话给他,他说他在开会,一会给你回复。

这让我想起了阿坤,以前的阿坤似乎也在常常开会。

  男人和女人真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

女人喜欢被很多人疼;男人喜欢去疼很多人。

听说,很多惨剧其实都是男人造成的,因为男人总是不负责任地伤害女人,所以女人才会想着如何去学会报复。

  而梁咏娜杀了刘成坤。

其实只是报复的欲望被折射到幻念里的扭曲了的映象罢了。

  梁咏娜是何丽仪。

阿豪是阿坤。

至少,在这部电影里的梁咏娜永远如此定义。

【捌】恐怖和惊悚其实需要想象力和虔诚。

  这部电影很多时候让我们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梁咏娜的梦境。

梦境和现实层层叠加之后映射出来的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其实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了。

没有鬼。

没有杀人。

然而这是一部很完整的情感悲剧。

  当然,这部电影里更多的是用了意象。

如果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往恐怖片上扯的话。

至少当我想到一个人把另一个人绑在自己的房间里却能对其视而不见完全不知晓的时候,她在那里完全是一个人地做着一那些事,而有的时候这个被绑着的人会突然出现,然而却被她当成了另一个人,跟他说话,给她吃饭,给他讲故事……其实,这样的意象往深处想的时候,的确让人很毛骨悚然。

  谁曾经说过,香港电影彻底堕落了。

因为根本没有必要拍没有鬼的恐怖片。

  谁又曾经说过,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恐怖。

  在我看来,其实只是他们没有足够的想象力罢了。

看电影需要想象力。

对吧。

为什么一定要把电影里的东西往现实里扯呢。

为什么宁可去相信那些彻底不可信的鬼怪之说而不愿相信那些悲凉的情感呢。

  当我们一定要把电影里的所有东西都彻底地剖解以及重组然后批判的话。

也许,这样的观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如果你不是学电影专业以及准备去拍电影的人们。

  为什么不愿意选择相信。

然后被动地被引导进电影里去呢。

这也许是我总是不愿意用所谓的专业的角度去把电影肢解成镜头段落以及镜头的原因之一吧。

至少在我看来,那样的观影其实只是为了更多地拍电影,而不是为了观影本身。

  在我看来,看电影跟信仰一样,必须虔诚。

因为相信,所以虔诚。

不需要原因。

如果从镜头、灯光、角度、拍摄手法、运镜、思想、主题等等去分析电影的话,绝对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达到完美。

  何不姑妄听之,姑妄看之,姑妄信之,姑妄虔诚,姑妄感动。

  所有的电影或多或少都有些值得称赞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我总写那些烂片,而又写得出彩的缘故了吧。

因为虔诚,所以迷信;因为迷信,所以感动;因为感动,所以出彩。

可不可以这样说呢。

  看电影需要虔诚的心态。

不需要专业。

专业的人们是将要去拍电影的人们,我们只是民众。

那么作为民众,为何不虔诚呢。

  或者说,伪专业的人们太多了,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故作深沉,所以大家都会选择批判。

我也许喜欢轻浮,所以,我注重剧情多于镜头。

我喜欢梳理剧情,纵然只是一部剧情也很一般的电影。

至少我感动,至少我乐在其中。

  看电影,也不外如是罢了。

【玖】写在最后。

  很罗嗦。

大多题外。

  写到这里。

也许,这篇文章会突然被我掐断了。

我知道你们看得很过瘾。

可是我累了。

  至少在我看来,写这部电影很多时候我是溶进了梁咏娜的这个角色去写的。

于是,我很累了。

我其实挺有点担忧,这样写下去,我会不会跑去对着镜子跟梁咏娜聊起天来呢。

  不管怎么样,这是今年我看过的电影里最让我感动的电影之一了。

所以,有机会的话,去看看吧。

记着,去的时候把伪专业和伪深沉的外壳去掉,应该也颇有感触的。

  没有杀人,没有鬼怪的恐怖片,偶尔看看,带着虔诚之心和想像力去看,也挺不错。

2006-11-09;丙戌年己亥月壬寅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妄想》  ■译名:《Diary》  ■导演:彭顺  ■主演:蔡卓妍/余文乐/梁洛施  ■类型:惊悚  ■片长:85分钟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发行:保利博纳  ■首映:2006年10月19日/中国

 4 ) 不算出彩的心理悬疑

偶然翻到这部老片,即使以2020年的眼光看也不能说好片,一是一早就揭示了女主是妄想症,二是前期过于沉闷平淡,诡异感不足,唯一亮点是结局的反转阿sa演的角色和梁洛施完全是两种风格,让人怀疑女主除了妄想症还有轻微人格分裂。

阿sa的咏娜木讷、内向,永远苦着一张脸,是暗藏汹涌的死火山,梁洛施的咏娜凌厉多变,情绪急转,是不知何时喷发的活火山。

两种演绎方式都可以展现精神病,但差距未免太大梁的微表情比sa有意思,都是大表情不多,但她的喜怒哀乐更鲜明。

她第二次登场,就给人诡异奇怪之感。

她和阿sa同样表演躺床上自怜自艾的戏码,她的处理更显柔弱可怜,可明明外表上她才是更锋利强势的那个。

足见这位天赋是确实不错的,可惜早早退出娱乐圈,n年后物是人非,港圈整体都没落了,这些演员又能辉煌到哪里去?

 5 ) 爱里最残忍的事情,不是分手

每段恋情结束,大家大多想到的都是自己。

不爱了就打包带走自己的感情。

潇洒地来,潇洒地走。

至于忘没忘记,整理没整理好感情那是个人的事情。

谁先走出从前,谁就先得到幸福。

爱里最残忍的事情,不是分手,而是始终无法从过去走出来,面对自己的新生活。

她一直记得她那天煲好了汤等他回来吃晚饭。

可是,他一直没有回来。

打他的电话是留言,再打还是留言。

她打开衣柜,发现他的衣服和鞋子都不见了。

他离开她了,已经和她分手了。

可她还是着了魔般地想他、等他,爱他。

夜里,躺在床上,她对女友说,男人追你的时候就很好,可是很快就会变。

女友说,再找一个就会忘记上一个。

所以说,那天当她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一个和男友阿坤长得很像的男子阿豪时,爱让她再度失控。

她大胆而直白地告诉他,说他长得很像她以前的男朋友阿坤,她的男朋友半年前出车祸死亡,可她觉得他一直没离开过她。

他对她由怜生爱,搬到她那里住。

她温柔地对他,他的脾气却日益暴躁。

他讨厌她一直把他当做阿坤。

他们吵架,她向他哭诉,说阿坤其实两年前因癌症死了。

阿豪听后很奇怪,觉得她前后说法不一。

她拿出日记向他证明。

阿豪却在她的日记上面,看见她用凌乱的字写着,今天我们分手了,我杀死了他。

阿豪惊恐地看着她对自己目露凶光……几天后,邻居闻见她家有恶臭味,报了警。

她说这一切都是她女友策划的。

警方找到她的女友。

女友说,很多年都没有见过她了。

她曾是丈夫阿坤的前女友,他们结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原来,自从分手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每天把自己想象成女友的模样继续自己未完的爱情。

妄想症表面上看非常正常,但是常常会出现一些妄想和幻觉,并且经常听见以及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人和事,他们会说服自己相信一些不真实和不存在的事情,所以病者很多时候都处于一个虚构和紧张的状态。

一些内向不合群,孤独的青年比较容易患上。

朋友和家人的关心是非常重要的。

爱情结束后,真正要做好的应该是善后和收尾工作。

不要只是一味地想着自己如何获得追寻新爱情的自由。

无论何时,要记得放爱一条生路。

 6 ) 木偶人的世界

(2006.11.20) 梁咏娜绑住的不是范伟豪的脖子,她掐住的是一个妄想病患者自己的世界,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接收不到外界对她的任何信息;她拿刀割开的也不是他的脖子,而是她的前途、她的命运。。

她苦于自己既定的命运,又疲于摆脱自己的命运;她接受不了的是现实,逃离不了的是自己的爱。。。

一切的妄想缘于自己的历史,可她依然谱写不了她未来的命运;日历翻过了时光却翻不了木偶们自己的悲哀。。。

 7 ) 偏执狂是怎样炼成的

在某天吃饭的时候随意按动点播频道里面的节目表发现有此片,于是丈着边吃饭边打发时间的心情下把这电影看完。

整部影片的色调有点脏,有点暧昧,有点压抑。

主角情场失意,被自己多年好友抢走男友,承受不了打击,于是展开人格分裂。

一人饰演多个角色:自己,好友,前男友。

试图以妄想每个角色之间的矛盾而推至最后的结局。

杀了他。

究竟自己有没有杀了前度,主角已经分不清楚将与前度相似的人杀掉,主角也分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

一直到最后被警察审问,她仍然分不清自己究竟是谁。

因为她一直只活在过去,不断重复地扮演过去。

一个人要怎样才能偏执到这个地步?

失恋的力量真强大……这部影片也值得一看,偏执狂们应该对自己有所了解。

纵使偏执不是你的错,但偏执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你的错了。

 8 ) 这不是鬼片

如果没有什么耐心的千万不要去看如果认为是鬼片也不要如果你存心想被吓,你也会大失所望这不是鬼片。

( 透露戏份 )到我来说说我的想法了...首先,我不知道那些日记是作什么用的,我也不明白它其中的意思。

因为这是一部以妄想为主题的电影,所以你要如何解释都可以。

以我的了解,isabela 只杀了一人就是阿豪,而是在二年前的事。

电影里的前半部的剧情应该是发生在二年前的事情来得。

而余文乐和阿sa也在二年前就没有和isabela联络了。

在二年前当isabela杀了阿豪后,阿sa和余文乐就来帮她毁死灭迹,他家还记不记得影片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黑白片断...有一段是阿sa正在洗地板然后阿伸跑来跑很紧张的样子,忘了车锁匙放在那里了?

这一段应该是Isabela 刚刚杀了人然后阿sa正在帮她清洗地上的血迹...还有最后,余文乐和阿sa 被警察问话的时候,余文乐说了一句话...“都已经两年了。

”所以前面的2/3都是两年前的事。

Isabela一直在重复着一样的生活,甚至是到巴沙买菜的过程,买鱼给一百元但一直想起两年前他是给500元的,就一直和鱼贩抄。

把所有的东西东西都买完后又来到鱼贩那里要两尾鱼。

这不是在搞笑,这也是因为两年前的次序就是这样的。

导源也是很好认了,特的在中间是加了“妄想症”解说可见的他又多照顾观众,和那个2/3影片后的字幕(如果没有错的话有些人会在那时候离场)及前半部的解说...我想如果把那段删掉会更加的过瘾。

有些不喜欢的一方就是配乐非常的刺耳和不愉快,可能就是他要给观众的效果吧。

忽然大大声音效就是吓人的绝招,要吓人不是难事。

要在排除了音效下,观众可以感到恐惧那才是杰作。

还有这套虽然是“U”级别,但在我国(马来西亚)应该把它放到international screen 那里去会好点,欺骗了很多来看戏的人以为是一部“鬼”戏。

这也是宣传造成的结果,以鬼片之名来宣传就是这样咯..毕竟这不是鬼片,它也不是为了要吓你才拍得片子,而是一部悲情作品,很沉重。

 9 ) 浪費了生命中的寶貴的兩個小時

齣戲一完,我立即跟左左右右拿著我送的免費票的同伴們說sorry,連累了大家浪費了生命中的寶貴的兩個小時。

呢齣戲:1. 意念跟「天使愛過界」極相似,係咪抄襲之作?

2. 彭氏係咪收MV價拍電影(但電影公司卻book電影價)?

畫面構圖無疑OK,但同一些鏡頭全齣戲共播了三次!

3. 無lines。

全劇說得最多的對白是:「想點呀?

」,「算點呀?

」-年輕一代不懂得表達自己?

4. 表達憤怒=大聲d,大力d--拍戲呀,比d戲呀唔該。

5. 齣戲非常多close-up(咁又燒多幾格菲林)。

好多人,遠睇靚靚,近睇的話耐左就唔得,因為其臉容左右不對稱(nip/tuk話齌對稱就是美)。

所以,梁洛施的close-up還可以,而蔡卓妍的close-up則叫人頭痛。

6. 改下d懶音。

 10 ) DIVA AH HEY!

等待《妄想》等了一段时日。

看过预告片后更是期待得无以复加。

那个复杂的情节,让我几乎以为是同学以前写过的那个类似《故事从何处开始》的故事。

没有明亮的灯光,没有红粉绯花的妆容,她以素颜见人。

全剧只有一个明媚的笑,其余她以恐惧与惊慌示人。

没有对应的人物关系,只是她的独角戏,等了几近六年,终于等来了她的独角戏,却只有让人心悸的恐慌,不是害怕不惊恐,只是觉得她好可怜。

怎么能这样去爱一个人?

这样的无望,这样的看不到未来看不穿结局。

宁愿去幻想有这么一个人去共他相似,宁愿去幻想自己成为她。

是爱情让人勇敢么?

还是爱情让人懦弱?

看不到她的笑,她不曾展露欢颜。

看不到她开怀,她的心事只记载在日记上。

谁让她住在那么阴暗的屋里,《公主复仇记》里的阿gill,为她的角色所布置的房间,就是怎么不风水怎么来的,以映衬人物阴暗的心理。

这里呢,比阿gill的房间更不具备人间气息。

厨房的窗户只透出腐朽的夕照光,客厅的窗户只会飘进特技很糟糕的黑雾,阳台外,会飘雪,然后飘血。

阿Sa不再是那个住在破旧大厦里都天不怕地不怕的女孩子了(出自《二半三更之困lift》) ,那时候,再荒凉的大厦,再奇怪的人群,她都照旧笑脸相奉,还写着没有结局的小说。

纯粹是靠演技支撑的,因为她没有卖弄相貌,更没有用笑脸搭够。

最喜欢她买鱼找钱那场戏,那样委屈又那样想理直气壮,既害怕又不甘示弱,是那样丝丝入扣那样细致入微,最惊艳的是,她居然还在不经意间展现了楚楚动人的美丽。

著名的“质”饭段落,也许太过猛烈边看得入神,看不出名堂。

只是觉得苦了余文乐。

余文乐从头到尾都只是陪衬。

看见他,总是想起他在《下一站天后》里唱的《司机》。

不知道,我却常会想,大喜居然和阿荣拍拖了呀,那shadow怎么办。

最苦的人,或者说最委屈的人,我想,是梁洛施。

说到尾,女主角是她才对。

只是,她的惊恐表情是带着霸气的,她没有弱质的一面吧,或者有但是我没看到。

最恐怖的一幕出现在片尾,打着梁洛施的大特写,突然眼睛和嘴巴变成了阿Sa的,然后迅速地换回来,无比的诡异,妄想还未完,如日记所说的那样。

她还在变,不曾停止。

也许是音乐帮了这部片子太大的忙,让它的确能在一惊一乍里吓到人;也许剧情是有不足,导演正拍一段真实反拍一段妄想,时间就不知不觉过去了;也许阿Sa苍白面容惊慌表情让我觉得陌生与震惊,让我知道有些东西不再回来了。

但我还是要说,导演还是给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所有都不是。

于是,它成功了,它战胜了观众的思维,那些看不懂的观众,那么很抱歉,我觉得你的理解能力很有限。

是自以为是吧?

没有办法,如果学不会自以为是,也许就会得妄想症了。

阿Sa,这不是文艺片,还是等待着你的下一部作品。

我在等,等岁月的荣光把你打磨成一颗珍珠,在阳光下,或夜色里,闪闪发亮。

等我们在白天偶遇你,在深宵夜会你。

《妄想》短评

好多年前在电影院看的。。。

3分钟前
  • 小栗子2025
  • 还行

嗯……

4分钟前
  • 雪糕
  • 很差

写啥日记哈哈哈哈哈

8分钟前
  • Ssedgg
  • 较差

阿sa其实是演技派。

10分钟前
  • nana酱
  • 推荐

剧情都忘了,就记得当初看了那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觉得自己也产生了妄想。

11分钟前
  • 才不是小清新呢
  • 推荐

阿SA演的不够凶~

14分钟前
  • Stella
  • 还行

= =估计是吾sa唯一一部不NC,还颇能看得出实力演技的作品了><!!!胆小的我硬生生的被情节吸引看完的,赞~

18分钟前
  • 芮恩
  • 推荐

怎么说呢 香港出的片子就是这个水准

21分钟前
  • 大雄快跑_
  • 还行

害怕自己也变成这样

24分钟前
  • ceci
  • 推荐

蔡卓妍的演技勉强值得一看,彭氏兄弟在大陆上映这几部电影我着实是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水平来~

27分钟前
  • 追忆
  • 还行

【增补#583(2006年及之前观看)】演的不错啊

32分钟前
  • 蛤蟆不哭
  • 还行

乱七八糟。

34分钟前
  • 徐侠客
  • 较差

当年租碟子看的好像

35分钟前
  • Theresa
  • 较差

比较无聊…也是发小租碟看的

40分钟前
  • 黏巴粘儿
  • 较差

歌很好听

43分钟前
  • raphael
  • 还行

编剧差劲,演员僵硬,故作神秘

47分钟前
  • echo66
  • 较差

无意中竟然看了部惊悚片……我好勇敢@_@

49分钟前
  • 悠然
  • 推荐

找到了传说中的港版结局,被阿sa绑架的男的最后只剩下尸骨了

50分钟前
  • 光天化日
  • 推荐

变态的阿SA....

54分钟前
  • 晴悟空
  • 推荐

唉……三星……是看在彭氏兄弟、阿sa和梁洛施的份上……

56分钟前
  • 佐伊舟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