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淡蓝琥珀

淡蓝琥珀,Blue Amber

主演:王真儿,吕聿来,耿乐,张瑶,王彩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重庆方言年份:2018

《淡蓝琥珀》剧照

淡蓝琥珀 剧照 NO.1淡蓝琥珀 剧照 NO.2淡蓝琥珀 剧照 NO.3淡蓝琥珀 剧照 NO.4淡蓝琥珀 剧照 NO.5淡蓝琥珀 剧照 NO.6淡蓝琥珀 剧照 NO.13淡蓝琥珀 剧照 NO.14淡蓝琥珀 剧照 NO.15淡蓝琥珀 剧照 NO.16淡蓝琥珀 剧照 NO.17淡蓝琥珀 剧照 NO.18淡蓝琥珀 剧照 NO.19淡蓝琥珀 剧照 NO.20

《淡蓝琥珀》长篇影评

 1 ) 本无答案

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

 2 ) 一般

剧情套路,看着没爆点,吃点爆米花看看就得了还要140字,有病的设计1548679495818678484697646365189978564664664688888888899525666655549425464825487664875466431594637694564661646979466464646646466464664646466464646466464664646646464646646466464646616464664646466464

 3 ) 钱到底值什么

什么时候人要让钱为自己的生命做主。

人总是越缺少什么越想得到什么,金钱是人们永远觉得缺少的东西。

生命无法用钱来衡量,所以人便会觉得赔偿多少钱都不足够,对于善良又有些软弱的荷洁女主,因为不甘心,因为想要被救赎,因为害怕,因为大家都用钱来当作赎罪的替代品,肇事司机,或是自己的婆婆无一例外。

因此钱成为可以替代一切的东西,被红色笼罩的天台,小白就是婴儿,人不会因为任何东西失掉信任与关爱,梦里,存在的只有平等和分享喜悦。

 4 ) 美好的记忆凝结成琥珀,梦醒后,只留下悲伤

《淡蓝琥珀》讲述了一个女人试图走出伤痛、与自我和解的故事。

影片通过平行剪辑制造悬念,将女主角荷洁(隐喻“和解”)的过往记忆与现实困境交替呈现,借此实现剧情互补,并引领观众进入她如苦瓜般伤痕累累的内心,产生情感共鸣。

摄影和音乐是影片得以成功的关键,摄影师和作曲家均来自澳门,欧阳永峰以此片获得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摄影”。

不同滤镜的使用将两个时空区隔开来,现实世界均以冷色调呈现,与暖色调的回忆(或倒叙或插叙)形成对比。

熟悉的场景、物品、事件和人把荷洁一次又一次地拉回到记忆中的幸福时刻,从而凸显了她在老公意外身亡后失魂落魄的状态。

蓝色被大量使用并赋予象征意义,蓝色的衣服、蓝色的墙、蓝色的窗帘、蓝色的计算器、蓝色的灯光、蓝色的城市。

丈夫和婆婆死后,整个世界都变成了蓝色,她被巨大的悲痛所笼罩,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影片透过精巧的构图制造景深幻觉,人物被置于画框中的画框来呈现内心封闭的状态。

克制的表演放大了荷洁的困惑与苦痛,音乐抒发了她压抑的内心。

影片结束前,她直盯镜头、流下眼泪、屏幕黑掉、音乐进入高潮,所有的情绪顷刻间崩塌,如洪水般涌来,让人久久不能平息。

《淡蓝琥珀》是一则城市寓言。

转型中的重庆在快车道上不停加速,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

价值观变的单一,人情变得冷漠。

当一切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质疑“一条人命值多少钱”便显露出了荒谬性。

所以荷洁的追问成了雇主口中的“扭曲”,肇事者在赔了钱之后再接到电话会骂她“敲诈勒索”。

影片最后一幕,我们跟随摄影机,从密密麻麻、五光十色的摩天大楼降到一片低矮破旧的拆迁房,见证了富裕与贫穷并置的魔幻现实。

《淡蓝琥珀》是一个梦,揭示了电影的本质。

荷洁混淆了现实与幻觉,她通过偷窥肇事者的私生活来报复,却发现对方已经不记得自己了;她刮花对方的车、高兴地看着他们吵架,却依然无法摆脱伤痛。

在结尾长镜头编织的梦中,我们见到所有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但就像电影的片名所暗示的,美好的记忆凝结成琥珀,梦醒后,只留下悲伤。

 5 ) 他只是一个人呀 须一瓜作品原著的读后感

看《淡绿色的月亮》的一点感想小也最初了解到这部作品,是因为想看电影《月色撩人》,但是当时搜索的时候搜出了《夜色撩人》,以为找到了,就稀里糊涂的看完了。

看完后,当晚还觉得有点怕怕的,虽然里面有个韩国演员有点让人出戏,但当时电影中所讲述的故事却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于是我又去打算搜索资料看看这个影片的详细介绍,才发现自己找错片子了,哈哈。

不过也意外的发现了一部好作品。

后来注意到这部片子是根据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

最近正好又有一部须一瓜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淡蓝琥珀》上映,于是把两个小说都找出来读一读。

不得不说,须一瓜的作品短短的,但所涉及的问题却很深刻,而且可以从多角度去思考。

就这部作品而言,就可以从女性心理,两性关系,责任期待,拼命还是保全等多角度去解读探讨。

须一瓜擅长描写女性心理,尤其是女性比较细微幽微的部分。

淡绿色的月亮描写了女主人公在经历了一次入室抢劫后,对丈夫的期待坍塌,从此对丈夫产生不信任。

女性心理挣扎的部分写的很好。

淡蓝琥珀中丈夫因为意外发生交通事故死去,只赔了几十万,但是女主人公在与肇事者的生活进行对比中,突然陷入生命价值的强烈反思。

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了罗生门电影中,妻子和丈夫在遇到劫匪抢劫,并且妻子被强奸后,两个人对于当时的反应和感受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从小的方面可以从女性心理视角看,到文章后面,王千源扮演的警察的视角,又可以把问题推向社会责任期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被赋予一些期待,而当这个人在某些时候并没有完成大家对他的期待时,反而遭到弱势的人对他的暴力。

写到这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汪兆铭。

有时候他在做一种保全大家的事,尤其是在对方实力过于强大的情况下,但到最后,他委曲求全保护了的人却对他千夫所指。

这个故事小到两个人的关系,再到社会期待,大到国家层面,都是让人比较困惑的。

可以说并没有一种万全之道来解决这种问题。

很多事情从理性角度来讲对的事情,往往情感上让人没有办法接受。

 6 ) 破旧天台人亲爱,金屋香阁陌路来

《淡蓝琥珀》是一个很寄生虫的片子。

它的拍摄实际在《寄生虫》之前,不过要是再往前走个三两步,就更《寄生虫》了。

一个外来的底层寄身在“中产”家庭,以至于她的眼底尽是悲凉。

电影在原小说的基础上拓展了她的寄居生活:作为保姆深入一个小家庭,作为外来者借由主人的阳台偷窥这个高档社区的形形色色。

有人放歌有人吵架有人拉上窗帘,灯火幽暗。

即使这样的观看也不是随心所欲的,这是别人的家里。

有一幕她在阳台上偷窥如常,男主与阳台上的鹦鹉对话,她噤声贴于墙壁。

她在偷窥别人,谁又知道男主人是否在偷窥她呢?

这样一个稀松平常的癖好,让她“参与”到一场入室抢劫案。

光天化日,几名歹徒在某个人家里打劫财物。

她慌忙扔下望远镜跑下楼去,正好遇到那些歹徒,随后是保安。

她没有报警,也没有装作看不见,她是匆匆跑下楼去的。

原小说让偷窥和抢劫变成一对暗含因果的关系。

被偷盗,一名老人毙命(女主偷窥的时候并未看见这一幕)的事主正是酒驾撞死女主前夫的有钱人。

女主的放任是有因可循的。

电影不是,发生盗窃的家庭不过是女主观看的对面的人家之一。

她的反应是荒诞的、异化的。

联系社会上曝出的保姆事件,女主的反应也就不难理解。

至少原小说的女主还有一定的反抗性,潜伏到这个小区工作就是为了刮花肇事者的车。

而片中女主纵有千千郁结,却也无可解脱。

也就是说,女主的跻身上流和她前夫的死没有成为有机的联系,偷窥也仿佛仅限于对于前夫爱好的一种模仿,或者过重倚赖于复刻往日的深情。

这也难怪有评论说,这个片子无病呻吟。

改编“成”的地方在于,为苍白的底层生活赋予了些许浪漫色彩。

男主老说,胸这么小要不是脸好看才不会娶你。

厨房里偷偷身后抱。

天台上胡乱哈啦。

别看老子穷,老子快活似神仙。

以及没有告别的告别,两人散着步,他跑起来,命丧车轮。

这大概是俗世能给予女性的最大的幸福,与家底的深浅并无关联。

以至于她一直碎碎念二百四十个月,一天两块七毛钱,这笔肇事者的赔偿费换算成前夫在世每一天的价值。

苍天无眼,枉我深情。

原小说聚焦城乡差异,女主人公是农村背景,目标就是找个城里人嫁了。

婆媳关系俨然是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开恩,丈夫是喝着补肾汤的、嘴里哼哼唧唧,时刻被老母亲监视的妈宝。

两人行房都要规定好日子,动不动还要被隔壁母亲敲墙壁斥责,再加上柴米油盐的琐事,丈夫为了点车费都气得半死种种,这种日子称不上有多快活吧。

电影抹去了小说现实冷感的一面,王真儿的演绎也让女主更都市化,更情感化。

如果采用小说中的复仇,这对改编者来说,都是不浪漫的,有损人物的。

让女主的追忆,现实与回忆的平行叙事增添情绪的晕染,让观众更沉浸在女主的情感世界,有些类似纯爱片的女主。

即使身居陋室,你我有情亦能蓬荜生辉。

女主最后用那30万买了一只琥珀。

她怎么看待钱,就怎么看待爱。

 7 ) 明明是个疗伤题材被拍成了悬疑片,我喜欢这个操作

1、女主整体形象太文艺妆容太精致了,和阶层不符是我的刻板印象?

我觉得不是…一个从北方漂流到重庆穷苦人家出来的女孩子,因为房子因为想要一个落脚点嫁给了一个当地的男人,虽然后来爱上了那个男人,但不能免除起初的物质影响,而且这也是她通篇念念不忘的计算她男人每天值多少钱的根源。

2、其实这部剧可以看作是一个丧偶的女性,自我疗伤的过程,最后搬着一箱石头到江边,一块一块的往江里扔,就是卸下了心中的负重,表意显然是很浅显了…我喜欢的就是这个疗伤过程,被处理成了一个悬疑的故事。

时间线的交叉处理很顺畅。

3、电影里很重的笔墨是描述阶层差异;比如她男人每天值25,但世界上有部分人一件打折的衣服就3k,且并不care这3k…垃圾袋等种种细节的堆叠,形成巨大的落差,加剧了女主的内心的重压,那30万变的越来越轻,只能扭曲了内心才能维持表面的平静。

但这个阶层差异,个人觉得表现不够;有一部分是因为女主和女主人造型及气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女主的行为。

虽然时间、空间都不一样,对比也可能并不适宜,卡隆的罗马里女主人和女佣之间的阶层对比就做的很足,无论是个人形象还是行为。

4、导演还是有点想法的…蛮喜欢婆婆摔下楼梯那段的:抱头坐在沙发—被风吹开的窗户伴随着巨响—回头发现摔在楼梯口的婆婆…电影整体的情绪也不泛滥…最近真的看太多云贵川方言的电影了…总的来说,能在影院看到这个片子,对观众来说是一种幸福,虽然我一个人包场了…………最后不明白,明明她的琥珀是淡黄色的为什么电影名字叫淡蓝琥珀?

 8 ) 背光处淡蓝色的身影

这几乎是我这些年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喜欢的。

影片像淡淡香烟,默默的燃尽,这样的故事听完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只是留下了好多片段的震撼,导演的手法很巧妙,镜头语言特别丰富,好像真的是与小荷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她身上浓雾深情,她的神情给我一种荒诞感,肢体的动作是坚强的破碎,她的喜悦是淡蓝色的,她的悲伤是淡蓝色的,她的回忆是淡蓝色的,她的愤怒是淡蓝色的,她的绝望也是淡蓝色的。

很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都很漂亮有情绪,我觉得这导演好厉害,这是一部文艺片吗,我也说不清楚了,好像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个窗户里的家庭,灯下话语交换,黑暗中肉体交缠,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大家也游走在背光处,我们的灵魂总是见不到太阳。

 9 ) 命用钱怎么算得清呢

电影里的视觉呈现划分为大量的色块,做爱时是火红炽热的,日常生活是深蓝静谧的。

看到半小时后,我发现从叙事结构上,女主角回忆部分是暖色调,丧夫之后是冷色调。

女主一开头按计算器发出的声音,感觉我妈也会很爱听,有一种通过介质去同声传递的意思。

时间成本怎么算啊但说实话啊你的时间成本和关键因素比起来并没有那么重要我男人被撞死赔偿了我30万算下来一天只值25块钱电影镜头借助了一些物理性道具进行了切割,比如房间、楼梯(在镜面反射里扭曲了),电线杆,望远镜(窥视他人直面自己)。

电影39分钟的时候,女主角打电话那个布景打灯,一针见血。

电影69分钟,青绿色窗帘随风摇曳,女主角的裙子,回眸时侧面的镜子,一气呵成。

最近看的两部院线电影,都讲到了平行宇宙平行时空,可能是很多人的逃避现实的强心剂。

狗被撞死然后在路边随便埋了,这段对于养狗人士来说真的是倒吸一口冷气。

生命的代价,活着的意义用钱怎么算得清呢

 10 ) 蓝色是最温暖的颜色

本文首发自【奇遇电影】,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感谢【奇遇电影】编辑:不跳舞的猴子。

---今年上影节一众得奖华语影片中,还有一部足以入围年度最佳华语片的电影。

它是新人导演的处女作,入围亚洲新人单元,最终凭借出色的摄影拿到了最佳摄影奖。

首映后也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这部电影就是《淡蓝琥珀》。

上影节拿奖到现在半年的时间,它也终于在今日揭晓了真面目。

《淡蓝琥珀》改编自作家须一瓜的小说《二百四个月的一生》。

说到须一瓜,大家应该不陌生。

曹保平导演的口碑作品《烈日灼心》,正是改编自她的作品《太阳黑子》。

须一瓜《太阳黑子》文本中蕴藏着的复杂人性,赋予了《烈日灼心》在犯罪推理的类型创作之外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而《二百四个月的一生》则完全脱离了犯罪推理的类型。

短短几万字的篇幅,用平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位从小镇来到山城重庆的女人的故事。

在小说标题中,《二百四个月的一生》代指204个月。

在故事中,是女主角荷洁(王真儿 饰)的丈夫阿峰意外死于交通事故之前,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东西,都用金钱(数字)衡量。

包裹住蚂蚁尸体长达几万年的琥珀值20万;名车刮一道痕值4、5千;阿峰活了32年零320天(电影对小说进行了改编),赔了30万,一天值25块。

而这也是一直萦绕在荷洁脑中的一个问题,就是: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荷洁有一个小本本,像是那种街边推销赠送的劣质笔记本,上面记录了她的每一笔开销。

在一个中产家庭做保姆的她,在主人不在的时候帮主人付了快递费27元,说起这件事,对金钱数字没有概念的女主人不在意的没有理会。

27元,比她的亡夫阿峰的一天,还要贵2块钱。

影片就在这样的精打细算中构建起了剧情,也在同样一笔钱对于不同的人的意义之间,建立起了对立关系。

荷洁所工作的家庭,是典型的中产阶级。

男主人收入不俗,一家三口住着高档小区中的三室一厅,生活虽非大富大贵,但也温饱有余,有钱请荷洁来当保姆就是最好例证。

在做保姆之前,荷洁是幼儿园老师,因故丢了工作之后,来到曾经自己的学生家中当起了保姆。

虽面容姣好,但学历、收入、家庭等各方面因素都让她很难选择自由恋爱,经热心大妈介绍,嫁给了底层本地人阿峰(吕聿来 饰)。

这种契约式的婚姻关系,将两个人的条件一一摆上台面作比较,户籍、学历、收入、家庭,最后才是相貌。

但好在,荷洁和阿峰也并不是合同婚姻,两人住在重庆特有的筒子楼,简陋的房屋连电扇都是奢侈品,但一穷二白的日子倒也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炎热的夏夜,荷洁在楼顶帮阿峰洗头,阿峰望着不远处的霓虹灯光,幻想着那里面的女人多少钱可以摸一次,胸到底大不大。

简单的生活被一阵急促的刹车声打破,只留下倒在血泊中的阿峰,和在一旁不知所措的小狗小白。

阿峰唯一的亲人,他的老母亲因为儿子的去世悲痛欲绝,摔下楼梯死去,荷洁的生活发生了180度逆转,她成了原本的筒子楼的房主,肇事司机赔的30万也都归她所有。

得到了钱,拿到了房,但这并非荷洁所要。

她开始郁郁不得终日,不仅仅是丈夫惨死在心中系下的结,更是在思考,钱和命之间,永远也捋不清的换算关系。

影片并没有建立强烈的戏剧冲突,淡蓝与暖红的色调构建了回忆与现实部分的温暖与冷冽。

我们在银幕中看到的荷洁,永远一副淡然的表情,却怎么也隐藏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汹涌。

急于求解心中的疑问,荷洁病急乱投医,找到了号称能够通灵的大妈,再一次次的加钱才能和亡者继续对话之后,荷洁终于承认这就是一个骗局。

荷洁目睹了肇事司机家的惨案:入室抢劫的小偷不仅偷了价值上百万的钱财,更将肇事司机的老母亲,残忍地杀害。

看着曾经将自己的丈夫压死在车轮下的肇事司机痛不欲生的哀鸣,荷洁惊慌离去。

这是报应吗?

也许。

这是轮回吗?

可能。

但荷洁心中的结系得更紧了,上百万的珠宝,按照阿峰一天值25元计算,将近110年。

这个老太太的命,到底值多少钱呢?

是有钱人的命更加值钱,还是说,人的生命,本不应该用金钱去衡量?

影片最后,睡梦中的荷洁在梦中回到了和丈夫一起洗头的屋顶。

她的丈夫、婆婆、雇主一家、肇事司机一家都在,在美好的暖红色调中和像极了夜总会门口的彩色挂灯中,这些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笑着,之前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

就如同片名《淡蓝琥珀》一般,影片的淡然贯穿全片,无论是悲伤还是痛苦都藏于表面之下。

像极了前年的《海边的曼彻斯特》,用插叙的手法将主人公的痛苦往事静静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慢慢地走进内心,让观众和主人公一起和自己和解。

也正是这样的淡然感,让影片有了超脱大部分国产电影的气质。

在这部电影中的角色,不再是脸谱化的功能型角色,它更像我们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就如同在生活中的我们,各有自己心中的结。

导演周劼在影像上极具天赋,影片的淡然感绝大部分都归功于影像的气质,宽幅中景的运用,简单的美术置景恰到好处,对人物关系用构图的方式巧妙呈现,都是用影像讲故事的典范运用。

▲导演周劼与女主角王真儿例如荷洁在男主人耿乐家里劳动时,男女主人和荷洁分别置于画框的两端,这样的构图形式更好地表述阶级差异所带来「人的价值」不同,营造失去丈夫荷洁内心的孤独,适应宽银幕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主题表达。

而演员表演方面,周劼的调教功底也可见一斑,饰演女主角荷洁的王真儿已经是大众熟脸,但过往都是在网剧领域积累下来的认知度,从《无证之罪》到《上海女子图鉴》,王真儿饰演的都是强设定的角色,表演也都是外化式的快餐审美。

但在《淡蓝琥珀》中,王真儿彻底沉淀了下来,全程喜悲不显于神色,却用真正理解人物的方式,将角色的气质从内而外的散发出来。

而有趣的是,在《上海女子图鉴》中,王真儿饰演的罗海燕,同样是从小镇前往大城市的年轻女孩,但在这部剧中,展现的是罗海燕通过自生长,逐渐融入大城市的美好童话故事,在剧集介绍中,称罗海燕是不忘初心,坚定、独立的新女性。

但这是否说明《淡蓝琥珀》中嫁给底层本地人,给有钱人做保姆的荷洁就不够坚定,不够独立呢?

我想不是的,《上海女子图鉴》中所编制出来的,不过是少数人才能够拥有的生活,对于大部分小镇女性来说,不过是美好的肥皂泡,颇有意淫色彩。

但在《淡蓝琥珀》中的荷洁,或许才是大部分人,最终成为的样子。

这也便是《淡蓝琥珀》作为现实主义题材与其他影视作品中间的分水岭。

影像和主题气质上的高度统一,现实主义的题材表达,让《淡蓝琥珀》成为了今年年底最好的国产片之一。

《淡蓝琥珀》短评

王真儿长得真的好像周韵啊。故事很简单,年轻女子因一场车祸失去了丈夫,原本安稳的生活被彻底摧毁。作为回报的是三十万的赔偿金,她无意间发现,死去的丈夫每一天的作价仅仅是二十五元。她的丈夫死的时候32岁,一年有365天,她的丈夫总共活了11680天,拿30万除以这么多天,平均一天大概是25块。也就是说她的丈夫一天就值25块。由此陷入了 “人活一天值多少钱” 的思索。她和丈夫之间的感情是半推半就的,并不热烈,但是她的痛苦却是真实的,来自和这个现实世界的格格不入的痛苦。「在宇宙里还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但是是在不同的时空里。但那些时空里都有我们,但是时间不一样。比如说在现在这个时空里 我正在给你洗澡,但在另一个时空里你可能已经洗完了。而在其他时空 你可能还没开始洗。」

7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这样的老公死就死了吧

10分钟前
  • 北影厂彪哥
  • 推荐

一天的工资买不到1g黄金,一个月的工资买不到1平房子。可计算出一个人的生命每天只值25块钱的时候,这是多么无能为力,多忧伤的事情。导演说平行时空,而我则觉得称为闪回能够营造更好的电影情绪。冷暖交织,冷暖又自知。生活的牢笼总有一两根断掉的空隙,得以舒缓心境。去吧,勇敢的拯救自己。

12分钟前
  • 倚风帘
  • 推荐

#资料馆留影#文学改编,冷静疏离的故事,披着悬疑外衣,关注贫富悬殊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的已经幸福到不需要戳穿了吗?她想不通,他那死去的丈夫,一个活了32年的人,赔30万,平均一天才值25块,而一块几万年前的琥珀形成只需几天,价值就超过几十万,一辆车被划花了要5000元修门,只要几个小时,一群劫匪就抢走100多万的家当……聪慧的神啊,请告诉我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

13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特别特别喜欢

14分钟前
  • 海尔波普
  • 力荐

我的是:妈,我,你,小白 你的是:弟弟,阿峰,我,阿峰妈

17分钟前
  • steven47
  • 较差

片子的色调太舒服了,摄影很棒,喜欢那个梦幻的长镜头。但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本子改编的不是很好,有些地方演的很尬。总体还不错。

21分钟前
  • 卡夫卡夫
  • 推荐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26分钟前
  • 不良生
  • 还行

琥珀锁住一只蚂蚁生命,金钱却能禁锢一个人灵魂……

30分钟前
  • 终有剑心在
  • 推荐

弥补了没有在电影院里看《回到被爱的每一天》的遗憾。观影感受就像电影的节奏一样,淡淡的却又很值得回味,舒服。没有完全理解女主的行为,也不是特别认同片中所有的巧合是生活的一种可能,但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只要电影足够吸引人足够有带入感就好啊。

32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须一瓜的小说还是有很大改编难度,电影对于性命价码的无解和求解,在“平行时空”一般的穿插剪辑中形成一道网,两组时空在恰当的衔接处互文。在保留了须一瓜文学腔调的同时,摄影给予更大的视觉空间和镜像关系,做到了女性隐秘世界的诠释。可惜某些段落较尬,如丈夫被撞等。王真儿的电影感要比剧强。

34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实在不能理解这剧情人设,女主智商实在太低让人分分钟想骂人

39分钟前
  • cheryl。夏
  • 还行

比一个人长久的,是一个号码,一个数字,一个算式。

41分钟前
  • vivi
  • 还行

淡蓝琥珀,淡蓝色的忧伤,偌大的城市,复杂的社会,唯一简单的就是处处都以金钱数字为衡量的一切。荷洁那一晚美好的团圆梦,真是看得人伤感泪目。。。

46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还行

据说是因为成片后才发现有一层淡蓝色的滤镜加持才叫淡蓝琥珀,但是这部片子给人的压抑感,看完后真是难受呢

48分钟前
  • mondenawait
  • 还行

生命是一種消耗,又何來「一天值多少錢」這個設定呢。

51分钟前
  • W
  • 较差

1天25块 怎么就和解了

54分钟前
  • 悦色小丸子🍡
  • 较差

创伤后遗症,关于如何疗伤。整体状态不错,也得益于文本的吸引力,很多可琢磨的地方。王真儿挺耐看的。

5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片如其名,淡淡的blue。

60分钟前
  • 王木川
  • 推荐

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

1小时前
  • 春田映畫工作室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