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社会文化在整体架构上有矛盾……黑社会组织最优特点就是其不管不顾的执行力。
现代社会被诸多繁文缛节的法律法规所束缚(民主制度下此种弊端尤甚)。
在此种情况下,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一些特殊问题,超越制度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就成为必须。
上至国家间的间谍特工,下至社会底层的黑社会,都成为“超法律”的特殊组织……可以说,黑社会和特工组织一样,其最大功能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这一本质特点要求它在组织的架构上,必须尽量简化中间环节,要求有一个金字塔形的结构。
这样,命令被传达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执行,无需经过中间过多的传达和验证。
为了追求快速和有效,甚至可以忽略掉任务本身的正确与否。
每个人都只是执行者,无需——也不许问对错。
这是黑社会组织的核心文化——“宁可错,也要快”。
从这一点说,黑社会结构必然是家长专制制度,而执行者都仅仅是工具。
这并非某个领导人的个人癖好,而是黑社会这个组织存在的根本基础。
这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最为内在的体现。
一旦黑社会这样的组织被等级化和现代化,其战略结构肯定会加强,但是执行力必然大打折扣,这是历来的黑社会组织都无法解决的一个组织结构和执行能力之间的一个矛盾。
当年台湾竹联帮帮主旱鸭陈启礼邀请白狼张安乐改组竹联帮,按照现代企业制重新整顿组织结构,建设组织文化,改变行为策略……其结果就是帮会公司化的同时,执行力大为减弱。
竹联帮改革最终以江南被刺,旱鸭陈启礼入狱告终。
这对于后来的黑社会组织是一个警示,不要轻易尝试组织中引入现代制度。
现代制度在先天上和黑社会精神有内在冲突。
除了组织架构,黑社会的专制特征也要求其成员绝不能有个人独立意识。
对于黑社会而言,个人意识和判断不仅会妨碍其成员对于任务的执行力,而且会动摇其组织存在的根本。
这类似于军队,士兵只有执行的权力,而无权过问任务的正确与否。
对于组织的绝对信任和忠诚,在这一点上,黑社会与军队有着根本的相同点,因为军队和黑社会一样,都要求绝对的执行力。
在《不归路》中,李秉宪和老大的根本矛盾体现的即是黑社会文化架构上的矛盾。
老大执行的是绝对的家长专制——这和个人好坏无关,这是黑社会这个组织赋予他个人的命运。
而李秉宪要求在工作(黑社会)的同时拥有个人判断,甚至要求保留尊严和梦想……这一点在黑社会中是极其愚蠢的。
作为世俗价值的个人尊严来说,他无疑具有很强烈的个人情怀和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个黑社会组织成员来说,他无疑是自寻死路。
作为黑社会年轻一代的精英分子,李秉宪曾经有过活下来的机会——他的老大要求他道歉即可活下来。
但是他却宁死不屈。
他的老大作为黑社会整体制度的维护者,没有选择——只能杀死他,警示其他组织成员。
这种选择带来了黑社会的另外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一旦遇到矛盾,就会给整个组织带来致命打击,李秉宪破釜沉舟与老大同归于尽。
黑社会的组织内部缺少,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化解矛盾的办法,他们缺乏广阔的胸怀,无法像我党一样,开展严肃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无法像资本主义的议会一样,通过投票裁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只能走一条“不归路”。
这是这个组织的另外一个致命缺陷。
李秉宪有一双鸡一样的眼睛。
我是说,待宰的鸡,通常就用那样一种冷静、惊诧、疑问的眼神盯着你;或者说,非常茫然,非常无辜。
这种眼神运用到《甜蜜的人生》里,很有说服力,虽然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想起来,他在《JSA共同警备区》里,玩的也是这一套。
李秉宪在电影里扮演的是一个突然间就倒霉起来的黑帮成员。
这人用7年的时间,一丝不苟照黑帮规则行事,精心搭建起了自己的完美世界,不料,某一天老大出差,令他去盯梢自己的女人有没有出轨,于是一切都变了……自古红颜多祸水。
不过电影里申敏儿扮演的那个女人并没有对李秉宪做出什么诱惑的举动。
李秉宪大概就是听了一段她演出的弦乐四重奏,便背叛了老大的命令,饶掉这个出轨的女人。
我记得起他听着音乐的样子:两手抱在脑后,靠在椅背上深深后仰,当申敏儿的大提琴开始与小提琴、钢琴对话的时候,他的眼睛就像要死掉一样,有种奇怪的温柔在里面。
他应是隐约感觉到了自己从没有拥有过的甜蜜。
这种格外的甜蜜侵入了他秩序严整的城堡,直至城堡因此崩塌。
问题在于,他才刚刚用舌头轻触了一下甜蜜,还没弄懂那究竟是怎么一种回事,就猝不及防地开始为一丁点朦胧的甜蜜付出血腥的代价。
最后,他是被干掉了,被一个陌生人像杀鸡一样地干掉了。
电影开始的时候,导演金知云剽窃了六祖惠能的智慧,把“风动,幡动,还是心动”这个禅宗公案给翻了一遍;电影结尾的时候,又旁白了一个道理,说是“美梦不能成真”。
可是依我看来,这部电影能够提醒我们的也只有一点:人生苦短,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过去了。
评分这么高?
剧情本身很简单,十几二十分钟就能说得明明白白,非得拖拖拉拉的演2个小时。
很多地方都是在耍酷,浪费时间。
最后那个杀手,就是卖枪老大的兄弟,出现的很突然,也纯粹是耍酷来的,出现的目的也是可有可无。
女主长相很普通呀,没啥看头,男女突然就暗恋上她?
感情线也是莫名其妙,假借艺术的名头搞商业洗脑。
不推荐!
风和日丽的春天。
弟子望着窗外随风摆动的杨柳, 向师父提问: “师父,到底是杨柳摇动还是风动呢?
” 师父眼皮都没有抬动一下, 微笑着回答: “既非风动,也非树动,而是你的心动。
” 深秋的夜晚。
弟子醒来之后在哭泣, 所以师父就问弟子: “你做了个噩梦吗?
” “不是。
” “你做了一个悲伤的梦吗?
” “不是,我做了个甜蜜的梦。
” “那为什么你哭的那么悲伤呢?
” 弟子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平静的回答: “因为我做的那个梦永远无法成真。
” 韩国导演金智云别出心裁地用一部黑帮动作片《甜蜜的人生》(A Bittersweet Life,又译《不归路》)来阐释这两段禅话(其中第一段取自禅宗的著名公案“风动幡动”)。
这部电影让人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的香港黑帮电影,同时又可看到昆汀·塔伦蒂诺的早期风格。
黑帮老大姜社长(金荣哲)有个秘密的小情人叫熙秀(申敏儿),他最近怀疑她与其他年轻男人有染,于是派自己的得力手下金善宇(李秉宪)在自己外出期间监视熙秀三天,如果发现熙秀红杏出墙的话,就向他报告或者直接杀了偷情男女。
金善宇跟随姜社长七年,忠心耿耿。
这个外表精干帅气、一副酒店高级白领模样的年轻人虽然身手敏捷、不苟言笑、倔强执着、做事果敢,内心却令人难以置信的单纯和孤独,没有女朋友,没有自己喜欢的人。
似乎除了按老大的指令打打杀杀外,对人生别无欲念。
监视熙秀的第一天起,金善宇被这个清丽纯美的女孩迅速打动了。
熙秀向他展现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和温柔体贴的酒吧男侍幽会,情调晚餐,热舞迪厅,闲情逛街购物,排练优美的室内乐。
在金善宇的脑海里不时闪过这个女人每一个微小而可爱的细节: 女孩不经意地把垂到胸前的长发捋到耳后,露出精致可人的侧脸和耳廓。
女孩吃冰淇淋时的可爱表情。
女孩拉大提琴的那副专注的神情。
隔着录音棚玻璃观看女孩排练室内乐时,金善宇完全陶醉在那温婉低转、令人荡气回肠的音乐中,内心充满了从未有过的甜蜜感觉,他闭上双眼忘情地笑了。
金善宇很快就当场抓获熙秀的偷情,但是从不手软的他这次却无法按姜社长的指令狠下杀手,他放过了这对男女,只是要求两人承诺忘却曾经发生过的事,从此不再相见。
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就是这个刹那心动做出的选择,使他的人生转向残酷的结局。
先是黑帮对头白老大抓住他,吊起来一顿暴打和羞辱。
姜社长把他要了回来,不过是为了更严厉的惩罚,姜社长责问他为什么要隐瞒熙秀偷情的事,“这不是你的作风,为什么这样做?
” “说实话,是因为她吗?
” 是因为她吗?
是因为她吗?
金善宇无言以对,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他还来不及想。
在雨中,他被帮会的兄弟活埋在烂泥坑里,凭着屏住的一口气,他从地里挣扎着爬了出来。
坑挖得并不深,姜社长只是想要他说出违令放过熙秀的真实原因,只是想让他认个错。
可是在金善宇内心,他坚持认为对这个女孩所做的是最好的办法。
在遭受长时间的肉体折磨和精神羞辱之后,他以顽强的求生意志出人意料地寻机打开一条血路逃脱了。
姜社长决定对金善宇下格杀令,在他看来,世道艰难,你做对了前面100件事,但小小的错误足以致命。
他说:“多年以前一个聪明的年轻人为我工作,有一天我派他去做一个简单的任务,他以为无关紧要,并犯了一个错误,现在想起来其实那不是什么大错,我本来可以放过他一次,但他有些奇怪,不承认那是他的错,他说他没做错任何事情,也许他是对的,可能是我的错,但这就是行规,老板说你是错的,你就是错的,即使你并没有做错,就这么简单!
他失去了一只手,一个有为青年就这么自毁前程,而这次,一只手还不够。
” 金善宇也决定为自己的尊严拼死一战,行动前他买了那盏熙秀喜爱的台灯(陪熙秀逛街时发现的),派人送给熙秀。
他杀了所有折磨和羞辱他的人,单枪匹马杀到姜社长跟前,用枪指着他。
金善宇问姜社长:“你为何要对我做出那样的事情,告诉我原因。
”(完全应用姜社长责问他的句式。
) 姜社长:“你羞辱了我。
” 金善宇:“不是那样的,告诉我真正的原因。
告诉我,我一直在想着,但还是没想明白。
告诉我,我们为何会到这种地步?
你真的想杀我吗?
我像狗那样为你卖命七年了,告诉我原因!
” 姜社长:“你怎么啦?
是因为她?
别这样做。
”金善宇含着泪对姜社长的心脏开枪后说:“但我们已经不能回头了,对吗?
” 在枪战中,金善宇也身中多枪,临死前他拨了熙秀的电话,滴满鲜血的电话滑落在地上,他竭尽剩余的力气却无法再捡起,“太残酷了”,他说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
一个人踡在沙发上看电影,忽然有了抽烟的欲望,电影看罢,发了好一阵子呆。
房间已有淡淡烟气。
喜欢这部电影,A Bittersweet Life,其实有苦乐参半的含义,苦乐熟多?
导演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或许甜蜜的感觉就像淡淡的烟气,可望而不可及,一旦为之心动而执着,付出代价是残酷的。
那个酷气十足的男人,穿着做工精良、妥帖合身的黑条纹双开气高级西装,白衬衣配黑领带。
独个儿坐在酒店的西餐厅里品着咖啡或者巧克力奶油布丁的甜蜜,神态从容自若。
在另一种人生里,他会是左右逢源,女人们为之神魂颠倒的情圣(比如《谁都有秘密》)。
虚幻与真实,哪一种人生更让人辨得清?
曾经有过甜蜜的梦。
醒来没有哭泣,只是小心地呵护着那种感觉。
即使明白永远无法成真, 品尝的一点一滴总也是甜蜜。
有一种爱,至死都只属于自己的心情, 对方是否察觉其实并无所谓, 因为你只是想为之付出, 这样说不上是残酷。
不管是不是一个梦,都特么傻逼,为了一个被老大玩过,被小男友上过的一个素不相识的文艺女青年,搞的这鸡飞狗跳,太无聊了,最后那个卖枪的兄弟,耍酷的收割了人头也显得莫名其妙。
一开始还看的津津有味,想着后期会有精彩的表现,谁知道越看越无聊,来看影评,说是男主做的一场梦,瞬间像吃了苍蝇一样。
呕。。
真的被他的执着所吓到,又因为这份执着而喜欢这个人和这部戏。
PS:李秉宪和申敏儿是我喜欢的演员,也是我给这部戏加分的原因。
秋天的一个夜晚,徒弟哭着醒来,然后师傅问他:“做恶梦了么?
”“没有。
”“有不开心的梦?
”徒弟说:“没有,我做了一个很甜蜜的梦。
”“那为什么还哭泣呢?
”徒弟一遍擦着泪一遍轻轻说:“因为这个梦,只会是梦啊!
”不管李秉宪用多少肌肉和表情装饰自己,他的眼神却永远是那样的虚弱与脱力,借用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评价:就像一只待宰的鸡。
很难说清他的眼神究竟会让你想起什么?
无辜?
无力?
无奈?
无解?
暂且不论好坏,至少,你看到这个眼神,就会想起他的名字。
故事整体对情节和节奏的把握更接近于好莱坞的手法:情节明确 节奏稳健。
对整体故事的把握就像医生对病人脉搏的把握。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应该说是一个完善的故事。
、无论是情节设定,故事架构,还是剪辑,镜头,都达到了合格线以上。
但却都无法达到更高的程度。
片名和《优雅的世界》属于同样的类型。
第一眼以为是“主旋律”内容,看了内容觉得是反讽,看完之后才会觉得名字与故事的确十分般配、 什么才是甜蜜的人生?
保尔柯察金的回答被人翻来覆去说了无数遍,但是真正会将此作为自己生活标准的又有几个呢?
我始终觉得探讨“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幸福的时刻是什么?
”这些问题是根本没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此时还处于社会与生活中,对一个与自身息息相关的东西是无法做出盖棺定论式的评价的。
如果非要去争论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想当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结束这段人生时,你想起来的,就是最最重要的,至少你觉得最重要的。
其实说到底,我们最后能记得的,或者能想起的,也只有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可能是我们始终念念不忘,记忆深刻的,也可能是我们始终记不起的。
她&他的一个笑,耳边的一缕头发,一片落叶,一滩血迹。
这种问题的答案就像长篇的日漫,就连作者也不知道故事结束时,到底故事会讲些什么。
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主角的人生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甜蜜。
兢兢业业的在老大手下做了多年小弟,在老大眼里,也不过是一只说你死就就得死的狗。
而自己刚刚才感受到人生的甜蜜,就要为了那个让自己感到甜蜜的女人死去,死去时他却仍然显得那么遥远。
评价一部电影,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看在电影结束后,你还会在故事里沉浸多久,或者是故事本身,或者是故事所带来的思考与气氛。
你在其中沉浸的越久,就越说明它是个好故事。
至少,是一个属于你的好故事。
你有女朋友么?
没有?
谈过恋爱么?
.........你没有,这就是我委托你的原因,也是我喜欢你的原因。
【20200220第4遍】写剧本绞尽脑汁感觉想不出来了,复习一下找找灵感。
此次观影又发现了很多小细节。
其中有几处逻辑不通的地方:1. 男主是如何联系到枪贩的?
按理说男主只认识韩老板,只有通过韩老板才能联系到枪贩,但男主是背着韩老板去找的枪贩,所以此处逻辑不通。
2. 枪贩被杀死后,电话里有人要来给他送货,电话却没人接听。
送货的人就是最后杀死男主的人。
但是他的杀人动机站不住脚。
如果是送货的为什么要为枪贩报仇?
即使是报仇,只看到桌面上的名片也不能断定男主就是凶手3. 男主用枪威胁帽子男给黄政民打电话,约到了溜冰场。
这个场景也不是很合逻辑。
首先黄政民自己是个老大,出来一般肯定要带着小弟。
其次,独自一人站在溜冰场中间等人是很奇怪的,一般都会在入口处汇合。
所以这场戏估计导演是为了突出后面动作戏的效果,包括全场唯一的灯光,黄政民被射击之后在冰面上一滑一滑走不动的效果。
4. 男主监视女主车停得实在是太近了,太容易被发现了。
一个小时的时候,男主就被带到了老大面前(雨夜)。
前半部分其实印象是比较深的,后一个小时,买枪的过程比较拖沓,尤其是吴达洙和俄国人吵架那段,最后半个小时都是在酒店的决斗。
【20180811第3遍】啧啧啧。
神片呐。
先感叹一句,再慢慢捋捋。
第一次看此片是高中,看完就留下极深的印象。
自那之后,有时就会想起这部电影。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是一部令人回味很久的电影。
忘了大学的时候有没有又找来看了,肯定是又看过一遍,但是具体的时间忘了,也有可能是到厦门之后再看的。
认识炮彬之后,忘了什么时候推荐给他了此片,他自己看后就非常喜欢,我们还在节目中聊到了这部电影。
今天第三遍看,看完之后感觉更爱了。
这片子有太多经典的桥段了,节奏感也一流,除了李秉宪买枪二人自说自话那段比较冷,节奏有点掉,整体的剪辑真是太风骚了。
很多细节真的能说一天,但是用文字来表达出来就失去了那个韵味。
电影就是玩一个“节奏”,节奏对了,影片就屌了。
首先,开场黑白→彩色-风吹树叶+佛系独白就点名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故事。
大白话说就是男主动了心,对申敏儿动了心。
动了心,一切都变了。
动了心,一切都毁了。
动了心,一切的平衡都被打破了。
这个镜头在影片中间又被剪进了一次,表达李秉宪心动了。
再说说其他经典桥段和细节,想到哪个说哪个,不分先后。
1. 最后李拿着枪走过白灯走廊二话不说连崩俩人简直帅炸天。
但是也有一个小bug, 就是爆头第一个人之后,在拐角处的第二个人应该看见了,然而李拐过来第二个人却还是照常走路。
但是还是瑕不掩瑜了。
第一次看这个镜头就留下深刻印象。
2. 李秉宪被活埋。
这次看的时候就想起来第一次看的时候就曾经心里感叹:这雨真瘠薄大啊!
这次又被雨“大”到了。
像机关枪一样的大雨,比一般片子里的人工雨有质感太多了,美术真的是用心了。
还有从软泥里伸出手,人头破泥而出。
李也是蛮拼的。
接下来的逆袭就跟别说了,观众都能感觉到李的仇恨,以一敌百,好不快哉。
装在车尾的固定镜头,gopro效果。
就是手被铁物(搞不清楚是什么工具)砸了后,有个包扎的镜头,手一点没被砸烂有点小bug。
3. 申敏儿的各种局部特写。
多数都是以李的第一视角来展示。
从二人初见,申穿高跟鞋的小腿和脚。
捋头发挂耳的特写,到后来被发现小男友后,坐在地上哭泣时肩带的特写等等。
不得不说金知云用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的高手。
李在片中的角色特点还是很鲜明的。
就男女之情这方面,他是没有什么经历的,这个从老大喝醉后上车抓脖后跟李说的话也能了解。
而这个特点正是老大所喜欢的,正因为如此,李才能不会被感情误事,事事都能很好完成。
但是他在与申敏儿接触的第一刻,就犯了大忌。
“动什么别动感情”。
李第一次抱着老大买的灯在申家门口下车后,一阵莫名的大风吹过。
这就暗示着,即将要发生些什么了。
像这种细节的暗示,在此片中比比皆是。
4. 李到墨镜哥出买枪时,吴大秀去门外拿枪,二人沉默对看。
墨镜哥突然动起来说话:要不我教你装枪吧!
这个细节还是很逗的。
5. 李第二次去录音室接申,一直走到快跟前才发现申的小男友也朝申走去叫了申,李立即转头一直走。
这个镜头也非常带感,经典。
第一次看就对这个镜头留下深刻印象。
此时,又联想到了《老师你好》里车胜元的走廊急转弯,虽然这个是搞笑的。
再说说演员吧。
1. 李秉宪且不说私生活,演技真是没话说。
演戏非常抓人,而且能用细微的眼神和表情变化表达很细腻的情感,这种能力在此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完全和角色融为了一体。
西装打手的扮相也是非常有范儿。
吃甜点,看着大厦玻璃中的自己,对着玻璃练拳,后头看一眼有没有人看自己,确认没有,继续练,笑着练,很享受。
还有各种飞踢,回旋踢,简直铁拳李超狼。
2. 申敏儿申确实是耐看型,十年前不觉得她好看,只是觉得长相很有特点。
如今才发现她独特的美。
身材真是好,不胖不瘦正好,腿修长好看,皮肤也比较白皙。
眼距较开,鼻子好看。
和李在室外闹崩那场戏没画眼线,脸上还有些痘痘显得比较憔悴。
把这个清纯、无脑又多情的大提琴女孩演绎得令人垂涎,仿佛观众也成了李,被打动了心。
3. 金英哲这位大叔演得老大也是很稳啊,眼神能表达的情绪很多。
四年之后又和李秉宪合作了IRIS,又是类似的角色关系。
4. 郑裕美还客串了一下申的室友。
5. 黄政民70年出生的黄35岁显得有点老啊,应该是皮肤太差。
不得不说黄把这个流氓头头演得惟妙惟肖。
嘴角的疤这个造型真是适合。
开始打电话把电话线扯断这种冷幽默真是防不胜防。
走路的姿势也是很有特点。
连开三扇门的风骚走位。
想起了独行杀手里无尽止的移动戏。
此片白老板的角色非常出彩。
相比之下,黄在《新世界》里的角色只不过就是白老板的升级版,完全没有什么突破了。
6. 金罗河这个角色从在日料馆的出场就很annoying了。
金把“招人讨厌”也演得挺极致。
然而这个万年配角演员虽然演过非常多有名影片(《杀人回忆》等)但也不红火。
7. 文晸赫查了一下才知道最后崩掉李的原来是神话队长Eric文晸赫, 还心说小哥还挺帅。
8. 晋久李的基友。
也是万年配角了,以前一直没关注叫什么,其实演过很多片子(《母亲》《卑劣的街头》等)。
说完这么多演员感觉元气大伤啊。
差点忘了说配乐。
原声带太屌了,听了也得有几万遍了吧。
现在写剧本全靠它了!
总之,这是一部非常屌的片子,这次看完后可以把此片排进我的韩国电影TOP3了。
以后肯定还会再看!
后会有期!
每当看完一部很棒的电影后,总会很兴奋、很幸福。
尤其是看到能够在我观影时,以“日常规律”推理“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突然出现极大反转的。
如果让我推荐这部片子的话,我只会说“请您看完,一分一秒都不差的看完,无论中途你有多么的想退出,都请看完。
”真的只有抱着彻底不知道剧情的“疑惑心”,看完才会有“感觉”。
【以下涉及剧透,建议观影结束再观看】范老师在影片结束说:之所以叫“甜蜜的生活”,有向费里尼致敬,也出现在了酒吧,不过想彻底理解还需要结合整部影片。
沉浸在看到结局兴奋中的我实在是亢奋的无法理解:如此血腥、暴力的犯罪动作片也配得上这名字?
还甜蜜?
如果要结合整部影片的话,我觉得这是一种“反讽”。
所谓“甜蜜的生活” 不过就是讽刺那——唯剩艰难、没有答案、没有结果、没有终点的“噩梦”生活。
艺术之所以有趣迷人,恰恰是在于欣赏其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极强的主观性,“一千个人看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电影比一般艺术更加迷人的是它的包容性,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是艺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点。
在这部片子结束观影后,带着极度亢奋的状态和大家聊起各自被戳的点:有人喜欢干爽利索的武打动作、有人喜欢看见“完美男人李秉宪”云端落入泥土的虐心感、有人喜欢绝处逢生的破土而出瞬间的刺激……我很确定的是,这些点都很有趣,但最戳我心窝的点是:灯光的“一关一开”。
在开始后半段密度极高的动作片段前,有一段暴风前的宁静。
善宇在做出不告诉老板真相的决定后回到家中,一个人忽然发现无事可做,打电话给身边的人——无人接听。
看着他穿好衬衫出门,听着他说“人总有自己的生活”却出现在了便利店的时候,眼眶有点湿润了。
在一明一暗中看着他喝剩的啤酒罐,看着他吃剩的花生壳,看着他在9点40分百无聊赖。
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重庆森林》里吃凤梨罐头,站在街边电话机旁打电话的何志武。
“人,生而孤独”的伤感自然的倾泻而出。
可能也是有了这样一个平静孤独才会让后面的剧情推向高潮,这中平静反倒让我感到一种“汹涌”,如果孤独是蓝色,那么白色的灯光和简约至极的房间应该会变成透着深蓝的海洋吧。
如果说孤独也算不上苦涩,我想不被信任、不被在乎、无人关心、情感障碍总有一样算得上苦涩了。
不对,一切都不对。
我忽然意识到,不是“苦涩”。
我跌入了结尾前的剧情中,在结尾前的“井”中,我还沉浸在属于善宇的一场美梦中。
在卖枪大叔弟弟的处决式(终于)结束善宇生命时,一句“这太荒谬了”。
接下来,出现片头喝着咖啡的身影倒映在反射这城市夜景的玻璃上,对着玻璃挥舞拳头做着拳击动作的善宇,完成了一场盛大的“颅内自嗨”。
于是一瞬间,所有“不死战神”、“中枪弹起”的无脑主角光环都合理了,在梦中何来道理?
而这最终以死亡而终的梦,看起来好像真的是一场盛大的美梦。
美,或许它永远都无法成为现实,不过是一场“英雄梦”、一场“颅内自嗨”,而善宇或许现实还不如自嗨中过的快乐潇洒,甚至或许这样“为美人心动”而英雄的死去更是一种美妙的结局,但确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看完到现在一直保持这亢奋状态,在宿舍写下这些想把看完影片的舒畅感一吐为快,越写越发现自己絮絮叨叨停不下来了。
真正的感觉就是:这个时代,我们太过适应短小精悍的东西,无论文字、图像还是视频。
我们耐心缩减,我们醉心速度,我们结果至上,最终我们不是中途退出、就是迷失于过程中……“最完美的男人”永远都不可能只是因为长得帅、身材好、性格好而被冠以这样的名号,我喜欢看见电影里拍摄演员眼睛的镜头,演技高低几乎一下即见分晓。
李秉宪的眼神永远都带着不同的情绪,随着他的角色而改变着。
饰演善宇的李秉宪双眼透露着“冷静”、“天真”、“沉稳”、“困惑”,这些矛盾的情感居然都同时出现在他的眼神中。
而这样的眼神明确的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角色的力度,把一个“不懂爱”的男孩儿,忽然明白“爱的感觉”演绎得太好了。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导演在影片前后分别描绘了门童和师父的对话,先讨论“风动树动实为心动”,于是导演让善宇第一次去见熙珠时遇到大风甚至可以成为狂风,奇怪的是风卷起了尘土、衣角,却没能吹动大片树叶,也许在那一刻导演就在告诉我们这不过是一场关于心动的梦。
“做了个美梦哭了,因为美梦无法实现”一切都太绝了,可能做了美梦的正是善宇,而最终连见到心动都没有,连上级重用也没有的,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只能由做梦者才知道。
我只想说,没有结尾,这就是有帅哥、有高水平武打表演的枪战片,还有“前”趾高气昂,“中”狼狈不堪,“尾”散发万丈光芒主角光环的枪战片。
只有看到结尾,才会有一种直冲天灵盖的透彻感,原来这是“心动”、是“美梦”、是“甜蜜”。
片名背景音乐黑帮老大男主人公内心与行为开头与结尾eric1、片名竟然翻译为《甜蜜的人生》,《不归路》倒是接近一点,男人的一生在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的同时,短暂地结束了。
2、大爱电影的背景音乐,绝对是巨大的反差,这边砍人虐待越是欢愉,那边音乐越是轻松和谐,让人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3、如果姜老板不那么说出从前他培养善宇的故事,用那种典型的黑道等级化来下生死令的时候,或许我会在李秉宪开枪的时候同情他一下,不过可惜,没有。
应征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的,可惜理由是有点可笑的,完全不像老大干脆利落的风格,一个老牛吃嫩草的大叔级人物。
4、矛盾爆发的根源就是老大不知哪种自信得出的结论:你没有谈过恋爱也没有女朋友,所以我相信你;结果李秉宪就是自然而然第一次和女人接触,第一次产生爱情。
我才不相信老大所谓的“她很特别”,表告诉我因为她是bitch!
男人恋爱,尤其是第一次恋爱还没受伤的阶段,自然全部是PINK PINK,残暴地被老大打断。
男主人公完全没了一开始的酷劲,矛盾与茫然完全呈现在他的脸上,提枪走进俱乐部就是一个注定的结果,但这个木讷的男人完全不明白为什么。
暴力动作的潇洒与残忍事实面前的不解,他就是这么反差巨大的一个人,直到最后的场景,他一样可以笑的出来。
5、用师傅与弟子的“风与树未动,乃则心先动”开头,贯穿始终,到最后结尾彻底印证,这是一个和谐的反差。
导演最后让善宇和姜老板相遇的时候,停顿了一下,让我有点小小遗憾,觉得导演如果是为了给两人更多去表演内心戏的机会,又何必最后让善宇还是在单纯不明了自己和老大行为的前提下一枪崩了老大呢?
还不如最开始一见面,就崩了他,更酷一些!
当然,最好还是让善宇在最后可以明白这些都是为什么。
6、谁能告诉我Eric到底为毛出现又为毛解决了李秉宪?
表告诉我他是替被杀的枪支老大报仇的,不然他何必要等到最后人都死光光了才出现?
这里装酷真的是反效果啊!
原本以為是復仇的故事,看完後感到不知所云。
一般般
画面很好 结尾很特别
不太合胃口。简单的剧情,过多的枪战,即便中枪、即便受伤,可仍继续上演着一出不到结局不死的神话
首尾庄周梦蝶,中端看见恶魔,其它“到底为什么”。
对心灵干枯的人来说,一个笑容可以让他肝脑涂地……
最后那个杀手哪里冒出来的?
不懂在干嘛,主打一个有仇必报? 男主铁石心肠咋就对女主动心了? 母单就这么傻? 首尾两句青春语录让我不得不改成一星,太矫情太装了。
後半段敘事的風格真的很昆汀,不同勢力陰差陽錯在結局的時候匯集到一起。還有買槍的那段,又話癆又黑色幽默,真的妥妥昆汀風。但是電影的鏡頭語言卻不是昆汀式的,感覺能看出不少風格,有點北野武,甚至還有一點點王家衛。相對於故事電影的鏡頭語言才是最大的看點。因為要說故事的話就實在有點乏善可陳,感覺是一個非常老套的黑幫故事,雖然動機算新鮮,但是動機又不是非常站得住腳。而且結尾導演可能也知道讓男主開掛太重了,畢竟他大部分的對手都沒有槍,只有他拿槍,那在畫面和情節上就太無趣了,所以硬設計了一段讓他身受重傷的戲。還有,既然一切都是因為一個女人,那怎麼這個女人的戲份還這麼少,少的就好像一個工具人,利用她推進完劇情之後,這個人物就幾乎缺失在了後半段電影裡的大多數時候。總得來說,這部電影屬實一般。比經典港片差遠了。
格局小了(XSWL)
感情戏偏少,转折稍显突兀,打打杀杀拍得不错但偏多
人生苦短,在你还没有明白过来的时候就过去了。
到后面只有枪了,吴达洙这酱油打的。。。
成全。
一开始觉得是个没意思的电影,从一排黑色雨伞这个画面开始,老板要至他死地,画面,动作戏,李秉贤绝望的眼神开始,就不一样了。复仇去买枪的那一段诙谐,在模仿谁呢。有那么点熟悉的痕迹。卖枪那段特别有港片的味道。音乐好的不得了。送给女主的礼物是被自己砸烂的台灯。
临睡前想看那个甜蜜点的电影,选了这不男女主角我都爱的,结果,差点没把我吓死!!!太血腥了
细节太糙了,明明前面的主仆情谊是引发后面复仇的爆点,但着墨不多,还夹杂着有的没的,然后姑娘一笑,李秉宪就融化了。人物没太大意思。当然黄政民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和李秉宪第一次相遇的电影。
烂死了 片里面主角打了好多鸡血
从男主角坐在录音棚里听大佬女朋友拉琴开始,整个故事就进入不知所云地扯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