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观剧心路历程首先我是今年才开始看这部剧的,因为先看了《鸣鸟不飞》,自然而言的就顺势找到了与它起名的虐剧《战栗杀机》,我对这部豆瓣评分9.0的神剧非常感兴趣,然后就进入了一场虐心且抑郁的旅程。
现在回头看看自己,真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我大概今年都不会走出这部剧的阴影了。
我是先看了前五集,后来才一口气追完的,所以的心路历程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起初是愤怒,对于亚修遭遇的愤怒,导致我看了前五集就心碎的无法继续看下去,后来我又作死地直接看了最后一集的剧透,我就更加愤怒了,我搞不懂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冷酷的笔调去毁掉一个如此绚烂的少年,尤其在他受了这么多痛苦之后,更让人绝望的是他明明已经遇到了可以救赎他的英二,难道作者是想表达悲剧的美感——把美丽的生命毁灭给读者看,抑或是沉入黑暗的绝望——连英二都无法给予他最终的出路。
那么这部剧未免太残忍和绝望了。
于是我带着对亚修深沉的喜爱和惋惜,酝酿了一个星期,终于鼓足勇气把部剧追完了,看完之后我却没有如前期那么痛苦和愤怒反而有一种伤感的释怀,就如同亚修在最后英二的信中心满意足的睡去,我也在最后灿烂至极的画面中收获到了一种悠远和宁静。
亚修和英二的感情线两人的互动在这部剧里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而且几乎都是玻璃渣,导致很多up主想剪一个两人的甜向视频抠来抠去就只有寥寥几个日常的生活镜头,以至于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发出灵魂的一问:两人到底是个什么感情,友情?
爱情?
亲情?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他俩的感情线真的就这么不明显吗?
我觉得前期是的,但到后期,尤其是肖达死过之后,两人的感情线简直就是大写加粗的双箭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最初两人相遇的时候,一个是冷面黑帮老大,一个是傻白甜摄影师助手,看起来是不可能有交集的,但是两个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好奇,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世界,想一想两人生长的环境,一个是在尸山血海里冲出来的杀人魔头,一个是在幸福家庭长大的普通男孩,他们的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如此与众不同的人,所以对对方的好奇产生了吸引力。
后来就是英二那惊人的一跳,震撼了亚修。
亚修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好强,不服输,即便是被压迫被欺凌被蹂躏,他也没有服过任何人,帝诺也好、欧沙也好、李月龙也罢,他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即使被折腾的遍体凌伤,他也不决不臣服,这个世界上好像没有他怕的人,也没有他学不会的东西。
可是英二的那一跳让他震撼了,他发现了看似平庸的英二居然拥有他不能拥有的能力,他可以跳出高墙,跳出束缚,奔赴自由的天空。
那一刻亚修内心恐怕不止有羡慕还有佩服,很多人认为英二带给了亚修对自由的向往,让亚修能够鼓足勇气去挑战一切霸凌,让他坚定了追求自由的勇气,我觉得不只是这么简单。
接着就是本剧里第一高潮,也是第一大虐点,肖达的死。
肖达的死在我看来不止是虐点是高潮,也是两人情感的重大转折。
从肖达死过之后,亚修对英二的感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因为在此之前,亚修每每落入危险,还有肖达这个可以托付生死的挚友给予他依靠,可肖达死过之后,尤其是被他亲手杀死过之后,他背后的依靠彻底消失,他内心的最后一个防线也彻底崩塌,他陷入了一种巨大的崩溃之中,而这个时候也是恰恰是英二彻底地走进了他的内心的契机。
于是后来亚修在深夜噩梦惊醒之后伏在英二腿上痛哭的那一幕才能变得合情合理。
亚修平时防备心是非常重的,这从伊部大叔和马克斯的对话中就能看出,即便是对他抱有善意的人,他依然不能卸下心中的防备,而对于他儿时曾经遭受的一切,他在外人面前也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他总用一脸不在乎的表情掩盖自己的伤痛,也展示出一副自己是不可战胜的姿态来掩盖自己的脆弱。
可是他却愿意在英二面前哭诉,展示他的脆弱与无助,这说明两人在此刻终于心意相通了。
而动画里还有另一处特别明显的暗示:亚修在欧沙死过之后,在伤重濒死之时恍惚中看见了自己的哥哥,他哭着求哥哥不要走,而最后画面一闪,他的哥哥变成了微笑的英二,而他也在朦胧中喊出了英二的名字。
我觉得这个场景是有极大的意义的,这其实就是暗示了亚修在失去了哥哥和挚友之后,把他仅剩的最后一丝情感都移情到了英二身上,他彻底交出了自己的心。
剧情也终于来到了我最喜欢的18、19、20这三集。
这三集表面上可以说又是一段虐情虐心的剧情,亚修为了英二的安全甘愿放弃一切变回笼中鸟会回到帝诺身边。
可是我却特别喜欢这几集,不是因为我有受虐倾向,而是这几集表面虐,实则却是疯狂撒糖,作者几乎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两人的感情此时早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到了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新的境界。
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到底在追求着什么但想要搞懂亚修对英二的感情,我们还必须要先回答另一个问题——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到底在追求什么?
如果我们认同乞力马扎罗山的豹子那一段的引用在暗示亚修的命运的话,那么问题来了,豹子在乞力马扎罗山上奋力奔走,哪怕付出死亡的代价,究竟是要追求什么呢?
其实动画里亚修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他只是冥冥之中感觉到好像一切都只是宿命的牵引,这说明其实亚修本人在前期也是很迷茫的,他也不知道自己折腾来折腾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所以我分析前期亚修的反抗更多的是下意识的本能,就像一个人受到了伤害,本能地会愤怒会反击一样,亚修最初反抗帝诺,更多是对长期压迫和折磨后的愤怒和报复,说白了就是那句“不争馒头争口气”,为了一雪前耻,为了一吐心中的怨气。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抗争更多是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才被迫反抗,真的是这样吗?
亚修曾明确的表示过他有段时间觉得还是死去会比较好一点。
他也对辛说过,他经常会思考究竟要不要当这个老大。
他甚至还在英二面前憎恨过自己是杀人狂。
换言之他并不喜欢现在的状态,他甚至厌恶现在为了反抗而到处杀人的自己,所以他并不享受报复的快感,他只是单纯的不服而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修不愿意接受月龙和白的建议,以退为进,假装屈从于帝诺等得到他的一切之后再大杀四方,毕竟这样不是更能轻而易举的报仇了吗。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这才是一个优秀的阴谋家。
但是亚修拒绝了,他非要正面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不是他蠢,而是他厌恶这一切,金钱、财富、地位都不是他想要的,甚至可以说他内心里是厌世的,他用激烈的反抗支撑着他的生命,但只有英二看出来他其实只是用这种方式掩盖他背后岌岌可危的灵魂。
因而前期的他是迷茫的,他只是为了反抗而反抗,反抗和自由并不能拯救他破碎的灵魂,所以豹子冻死在半路上并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难道不是它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死吗?
而到了18集,我回想起英二最后在信里对亚修说的那段话,我才更加明白过来,亚修真的不是那只豹子,他真的改变了命运。
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心的归宿,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目标,那就是英二。
有了英二他人生才有可能有出路,他才开始憧憬新的生活,他才不那么厌恶自己,厌恶这个世界。
他梦想着可以跟英二去日本,他像枯木逢春了似的,空洞的生命有了真正完整的灵魂。
如果你认同这个观点,那么回看18、19、20集才会发现是如此的震撼。
当得知白回来协助帝诺,要威胁英二的生命时,他明知自己毫无胜算地情况下,决定牺牲自己。
我们来看看亚修为了英二究竟打算牺牲掉什么。
生命——李月龙要他自杀时,他毫不犹豫地举枪。
自由——帝诺要他重回牢笼,他答应了。
报仇——交出了好不容易到手的banana fish 的资料,意味着他放弃了给哥哥复仇的机会。
自尊——第一次向别人乞怜,他哭着请求白不要伤害英二。
这几乎是他拥有的全部,他全都舍弃了,大家想想看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感才能做到这个地步。
然而这远远还没达到两人感情的顶点。
亚修是个本性善良很讲义气的人,他曾多次为了自己的手下和朋友在勇闯生死线,如果现在用肖达或者马克斯或其他人的生命威胁他,他也未尝不会牺牲掉自己。
但即便如此他也绝对不会屈服或者牺牲掉自己生命的意志。
从后来他为了马克斯等人放下枪被雇佣兵爱德华捉住之后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他是不会甘心引颈就戮的。
可是当他回到帝诺身边以为自己将要永远失去英二之后,他第一次彻底心如死灰,他得了厌食症,只能靠水和营养液才得以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而到了20集,他与英二重逢时,居然奇迹般地开始进食,这足以说明英二此时早已成了他生命力的来源,一言以蔽之,他活下去全部精神寄托已变成了英二。
所以作者才会说,两人的关系是离开对方就不能活,因为英二就是亚修的一切,是亚修在乞力马扎罗山上终其一生不停追求的梦想。
banana fish的隐喻看完整部剧,我不禁想问亚修这一生不停战斗,真正想要战胜的敌人究竟是谁?
是那些曾经欺凌蹂躏过他的变态?
扭曲地想要占有他的帝诺?
还是对他又爱又恨的李月龙?
我们试想一下,当最后亚修终于战胜了这些人,他就能真正胜利获得自由了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他的悲剧好像就是命中注定的一样。
毕竟这不是个升级打怪的爽文,主角可以一路开挂到战无不胜。
如果说他小时候的不幸来源于外部,当他已经成长强大到可以战胜帝诺、李月龙和所有想要欺负他的人,为什么他还是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因为我们越往后看我们越会发现,亚修之后的人生不幸已经由外部转移到了内部。
自由不单单是指人身自由还包括心灵自由,战胜了外在敌人的亚修,自能获得人身自由,无法真正获得心灵自由。
心理创伤才是亚修这一生所要面对的最大的敌人。
我认为这才是这剧名精妙所在。
banana fish在剧中不只是一种精神性控制类药物,能让人失去理智,终身为噩梦所扰,它的存在也不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工具,它是本剧的剧眼所在。
banana fish的毒性和心理创伤是何其的相似,亚修即使再强大也无法阻止自己从午夜的噩梦中醒来,就如同在战争中获胜了的士兵,在和平时期仍会摆脱不了心理创伤的后遗症。
有形的敌人终有肉体毁灭的一天,可无形的敌人却像幽灵一样跟他纠缠在一起,至死方休,所以只有战胜心理创伤,亚修才能真正解脱。
亚修不怕肉体陨灭,他真正害怕的是杀人不见血的心理创伤。
英二才是这部剧里的隐藏大boss说这个话,真的不是开玩笑,大家细想,在这部剧里有多少人为亚修的才华和美丽而倾倒,又有多少人想降服他的人,得到他的心,可最终真正得到他的心的只有英二,难道英二不才是这部剧里最后的“赢家”吗?
我知道看完这部剧后很多人都对英二这个角色颇有微词,认为他就是个拖油瓶,是亚修的负累,甚至可以说是杀害亚修的间接凶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英二真的是顶着主角光环才赢得了亚修的心吗?
我认为不是的,由于亚修太过璀璨夺目,很多人会忽略英二这个人的个人魅力,实际上他是个非常动人的角色。
亚修这一生就像是火焰,不断地燃烧生命,那么英二则更像是水流,静水流深、宁静而致远。
火焰绚丽,灼烧别人的同时也会灼伤自己,而流水平凡却有拥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这就是伊部大叔说的,英二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他能让人平静下来。
往深里说,英二有一种强大的爱人的能力,是这来自他超乎常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不要小看这种能力,这种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化百炼钢为绕指柔。
虽然有很多人很轻蔑善良这种品质,认为善良就是无能的代名词,但我想澄清一点,你之所以感受不到它的力量,是因为它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
如果你承认人性本是自私的,你就该知道这种品质是多么的可贵,因为悲天悯人乃是神心佛性。
这真不是我夸大其词,从剧中人物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剧中很多人对亚修的喜爱是来自于他的能力和外表,那么平平无奇的英二又凭什么会赢的这么多人的喜欢呢?
伊部大叔对英二无微不至的关怀,亚修的部下几乎也都对他非常友好,在亚修死后辛也陪伴了他很多年,甚至当月龙要劳杀英二时,劳的第一反应也是不愿意,而最让我感慨的是白。
白对亚修一而再再而三的出手,可谓毫不留情,可当得知月龙要杀英二时,他居然一反常态,违反了自己的一贯地做人准则,彻底地倒向了亚修。
更好笑的是,当白要去救英二的时候,月龙大闹了一场居然放白去了。
事实上这个剧里大部分都喜欢英二的善良和纯真,如果他真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难道大家眼睛都瞎了?
所以英二是自己的个人魅力的。
正因如此只有英二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感受到亚修的想法,只有他看到了亚修岌岌可危的灵魂和破碎的心灵,他痛他所痛,他爱他所爱,只有他想要“不自量力”地拯救亚修。
这个剧里每一个人都在盛赞亚修的才能,他们自然而言的认为一个有强大能力的人必然有一个颗强大的内心。
所以帝诺要培养他,月龙要利用他,白要磨练他,他们都认为亚修是不会感到疼痛的,因为他是个强者,有着超高的智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可只有英二知道他只是一个渴望被拯救的孩子,只有英二才会想“你不也是个小孩子吗?
”分析一下亚修剧里的人际关系网,我们会发现,他的人际关系要么是上对下,以帝诺为代表的征服、以马文为代表的欺辱、以白为代表的教导,以及以哥哥和马克斯为代表的来自长辈的关爱,要么就是下对上,即来自于下手的崇拜和挑战。
在英二出现之前,只有肖达是不一样的,他们是挚友,但也仅仅是挚友而已,因为肖达不知道他的过往,不知道他的伤痛,即便最后知道了,他也没有产生要拯救他的心情。
正想杰西卡以为的那样,他们都觉得亚修这么强,是不会被真正打倒的。
所以肖达最终也没有真正走进英二的内心。
只有英二,与他之间是平等的,他们从开始的互相羡慕,到互相自卑(英二为自己能力而自卑,亚修为自己杀人的过往而自卑),到后来互相珍视,不可分割。
但亚修为了英二失去一切被帝诺困在身边时,英二曾去质问月龙,月龙用他的无能讥讽他,可那时英二并没有被他的话刺伤,他的话大意是说正如亚修重视我,我也一样,这话其实就说明了他们两个早已融为了一体,两个互相将对方融入生命的人,怎么会在乎拖累,就如同最爱的你的父母、伴侣,他们会因为你的无能就嫌弃你吗,当然不会,只有爱是不会计较得失的。
正如《匆匆那年》歌词里写到的,“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他们全心全意爱着对方,所以才愿意心甘情愿地成为彼此的软肋,成为彼此的包袱,如果你爱过,就该知道这不是拖累,这是甜蜜和幸福。
亚修的强大来自于他的外表,而英二的强大则来自于他的内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二可以在亚修死后带着对他的怀念孤独的活下去,而亚修最终却选择了放弃生命。
因为没有英二,亚修根本不可能活下去,只有失去英二才能真正在精神上打垮他,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当亚修知道此生根本不能有和英二在一起的希望时,他才会真正选择去死,只有这样的解释才能让结局看起来合理,否则一个在前23集经历了各种非人折磨还杀出一条血路的强人最后甘心赴死,怎么看都觉得滑稽。
所以根本不可能有第三种结局,亚修根本不可能带着对英二的怀念与他天各一方的活着,他的结局只有两个要么与英二在一起,要么就是死,或者死于被杀,或者死于心理创伤的折磨,或者死于失去爱人的绝望。
英二并不像亚修那般极端,他的人生还有爱他的父母家人,老师朋友,所以在番外里,他说他并不是不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有缺憾的,因为再也不会有人能够激起他内心的波澜,他只能安静而遗憾的走完自己的一生。
爱情?
友情?
很多人纠结两人感情的定义,他们俩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呢?
最让大家困惑的莫过于,他们究竟是爱情还是友情?
下定义前不妨让我们分析一下爱情和友情的区别,我觉得爱情和友情乃至亲情在精神层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爱情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如果我们承认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多段友情和亲情,却无法在同一时间段拥有多段真爱这个观点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两人的感情了。
爱情之所以所以令人魂牵梦萦,令人充满向往,不正是因为它的非你不可吗,我当然也不否认任何感情都会产生独占性,可只有爱情是最难以让人分享的,人的一生可以有无数的挚友,但人的一生真的可以有无数的真爱吗,如果真的可以,那还叫真爱吗?
爱情是不可替代的。
从番外我们可知,英二在失去亚修后,至少七年内没有寻找伴侣,而且很大程度上以后都不会寻找伴侣,如果两人只是挚友的关系,那么失去挚友为什么会和寻找伴侣发生冲突呢?
如果说英二可以代替肖达成为亚修的挚友,那谁又能代替亚修成为英二的爱人呢?
所以我倾向于他们两人之间的感情更偏向于爱情,只是因为他们相处的时间太短,每天又都处在打打杀杀的紧张环境里,偏偏他们年龄又小,对爱情还没有开窍,所以命运根本就来不及给他们时间思考或正视自己的感情。
但我想如果亚修还活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他们慢慢的长大,如果他们还在一起,总有一天他们会发展出正式的恋爱关系,就想番外里辛所说的,他们当时本来就已经是近似恋爱的关系了。
而且辛看了英二给亚修的信,也认为那根本就是情书吧。
他俩人的感情之所以没有这么明朗,我认为还跟两人的性格有关系。
亚修从小被性侵,身心都饱受虐待,因此他既渴望感情又压抑着内心的情感需求。
感情对他来说是沾了糖的毒药,一旦他动了真心就会降低警觉性,变成只会“撒娇的家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对英二的感情更多的是埋藏于心底,是难以宣之于口的。
而英二则是典型的东方人的性格,含蓄内敛,他对感情的表达非紧要关头也是不外露的,亚修从精神病院死里逃生,英二与他重逢拥抱时都会有些难为情的说上一句,“虽然我也不想这样。
”再加上两人又是同性,英二也许或多或少的觉得两个男孩之间这样有些肉麻有些矫情。
所以好笑的是,两人为了对方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了,却始终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但这恰好又成全了两人的感情,毕竟两人相遇时,一个才17岁,一个19岁,少年朦胧的爱恋往往是很美好的,尤其还发生在亚修这个从小就已经经历过性爱的人,反而显得更加纯情。
在这样的设定下,作者顺利成章地向我们展示了爱情的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脱离性的精神恋爱。
这就引出两人感情的争议的又一大原因:没有性爱的感情还能叫爱情吗?
有相当一部分读者不大能接受两人之间发生性爱,毕竟一个受过性虐待,一个是纯情少男,好像两人一旦发生了性关系就不纯洁了一样。
因为没有性关系就否则两人的感情是恋爱我觉得是靠不住的。
我觉得大家的思路可以开阔一点,毕竟这是个文艺作品,我们可不可以顺着作者的思路讨论一下无性爱情的可能?
两个人可不可以单纯的由心灵情感出发一段与性爱无关的爱情呢?
这里不由得说作者对两人的年龄设定的非常巧妙,他们是两个是即将成人的少年,他们身上稚气未脱,还带着少年的心性,所以两人成为灵魂伴侣也并不算是一件很牵强的事情吧。
如果再去争论灵魂伴侣是不是恋爱关系我觉得就有点过于苛刻了,我相信两个人是彼此深爱着对方,只是命运还没有来得及让两人体悟,两人就彻底死别了。
不知道亚修死之前看到那封信时有没有意识到他的感情究竟是什么。
但我相信岁月流逝,七年后的英二再次对着亚修照片流泪时,恐怕已经知道那年少时的悸动早已变成了刻骨铭心的深情了吧。
人世间的残酷莫过于此。
关于结局的碎碎念在我没看完之前提前剧透了结局,那时我和许多小伙伴一样是非常不能接受的,毕竟大家都这么爱亚修。
但看完了整部剧,认真梳理了一下剧情和两人的感情线,又觉得这个结局也在合理的范畴,不算特别无厘头吧。
但是合理是一回事,喜欢是另一回事,首先声明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
当然了大家都是理性的成年人,不会因为不喜欢就去攻击作者,制作组什么的,这也太low了,这充其量只能表明我与作者的观点有点偏差而已。
我是非常尊重作者的想法的,虽然亚修的人生可以用非常惨烈来形容,但是细品下来,作者对亚修的爱不言而喻,尤其亚修的原型还是作者的偶像,我不大同意作者最后故意搞了个恶意的结局来恶心大家,我只是觉得作者也好,亚修也好,他们都太悲观了点。
如果没有英二,也许亚修死去会更壮美,孤单英雄什么的还是挺带感的,可是有了英二,有了救赎,有了希望和出路,还要选择放手,可黑暗未免太过深沉了,让人不寒而栗。
我总是不禁想问给这个世界多一点光明和希望不好吗,相信爱可以拯救世人不好吗,一定要如《prayer x》那样反复的问“我究竟应该去相信什么呢?
”难道英二不值得相信吗。
作者在最后的采访里说,其实他们去不去日本没有意义,因为即便去了亚修在她心里最多也只能活五年。
但我非常不同意这样的想法。
人的一生不该用时间长短来衡量,亚修哪怕不能平安喜乐的长命百岁,但在他有限的生命了有了爱的陪伴,有了幸福的时光,即便只有几年总比如此卒不及防和戛然而止要圆满的多。
否则在亚修收到英二告白的信,濒死的那一刻也就谈不上美好和幸福,因为幸福和美好不能用时间长短来衡量。
我只是觉得太短暂了些罢了。
也许是年纪大了,心越来越软了,年轻的时候总是比较勇敢,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在意,可随着年龄增长,还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再温柔一点。
金庸先生在晚年曾经把早年的武侠作品又重新进行了增删,加了很多在年轻人看起来“婆婆妈妈”的剧情,把一些过于犀利和残忍的片段又给删改了。
很多人认为是画蛇添足,但我却特别能理解,因为人一旦上了年纪心肠反倒会柔软下来,就像剧中的白,屡次对亚修下手却又不忍心下狠手,因为不忍心。
所以我愿留一线希望,也许有一天作者会修改这个结局也不一定呢。
这部番剧究竟想探讨什么虽然作者给了这部作品搞了一个宏大的背景,战争、毒品、恋童、官商勾结、还顺便把美国梦讽刺了一把,但落在剧情来说,实在也算不得硬核。
尤其到了后期各种bug越来越多,而且banana fish作为前期推动剧情的关键道具到了后期存在感越来越低,后面居然还出现了亚修为了英二要自杀剧情,节奏也变得越来越来套路,基本就是救人被抓,被救再被抓,只想看男主大战黑恶势力的剧情党来说,非常的黑人问号脸,但对于想磕cp的妹子来说,两人感情线又不明显还基本都是玻璃渣根本就磕不动啊,于是很多人就陷入了迷惑之中,这部剧到底是个啥定位啊,怎么感觉有点四不像啊,打开 banana fish的各大网页,至今还有人为它到底是不是bl番吵得不可开交。
我觉得抛开那些标签和刻板印象,将作品落脚点落在人身上,也许就会明白剧中所有的背景几乎都是为人服务的,没有这些人物这个剧就不存在。
作者对社会的黑暗和讽刺几乎都是通过这些人物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尤其是亚修。
这个世上不缺乏揭露社会问题的优秀作品,它们有的很宏观,有的很深刻,但是我却更喜欢诸如《banana fish》这样的作品,因为它从微观层面,向你展示了一个美丽动人的个体是如何为黑暗所吞噬,所毁灭,这比整天站在上帝视角喊口号更震撼。
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我们每天为衣食住行而奔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去思考什么人类命运之类的宏伟命题,虽然每天社会上各种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我们看完之后最多跟着愤怒的骂上几句,很少会有人真的有切肤之痛,甚至在各种政治正确的宣传教育下,还会生出几分莫名的空洞感。
今年的电影《姜子牙》就给我这种感觉,这部电影口口声声说要拯救苍生,可从头到尾就没有几个苍生出现,人们看不见苍生的苦,自然也就很难为这种主题所打动,太像喊口号了,没有骨血,没有伤痛,就这么不轻不重的喊两下,感觉谁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地当英雄。
《banana fish》却不会给你这种感受,因为亚修所受的伤害是那么沉痛,像刀似得凌迟着每一个观众和读者,自由、抗争、爱和希望才会显得那么动人,因为承载了太多伤痛,他是饱满的,沉甸甸的,是厚重的,有生命力的。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对人的珍视。
只有当作者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爱世人,才会创作出能令人灵魂与之共震的作品,《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例子。
对人的轻蔑是创作者最大的傲慢,所有的创作者都应当警惕,那些过于追求大格局,大背景,大时代,大历史的作品只会让读者感到空洞而没有灵魂。
因为只有人,活生生的人才是最好的作品。
所以当我们抛开《banana fish》的社会背景,回归到亚修本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不就是在向大家描绘这样一个破碎却又自由的灵魂,不断地冲破黑暗,冲向光明的故事吗,它是什么番也就不再重要了。
我为什么喜欢亚修无论剧情如何,对我而言,单论亚修这个角色,我认为作者塑造的还是非常成功的,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人为他伤心落泪,为他痛彻心扉,他太过亮眼,太过鲜活,连我这个剧外的旁观者都要为他的魅力所倾倒。
他这个人杀人如麻,却又不滥杀无辜,他为人坦荡,不喜欢搞阴谋诡计,最多牺牲牺牲自己,从不愿拖累别人。
所以我觉得佩服他的实力人有,佩服他的人品的人也大有人在。
除此之外,我还想谈谈我自己最喜欢亚修的一个点。
在各种毁三观的作品齐飞的年代,我居然难得的看到了一个三观奇正的男主,用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他也不为过。
当然了我还要声明,我从不认为文艺作品的好坏要以三观来衡量,只能说我更偏爱这种主角罢了。
亚修成长的环境非常畸形,他自己本人也曾遭受过沉重的伤害,但令人欣慰的是这个少年从不被他人的思想所摆布,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观,更难得的是他居然还有痛感。
我觉得除了跟他超高的智商有关外,大概还因为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影响了他,所以学习很重要朋友们!
麻木在我看来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麻木是逃避的良药,也是毁灭的开始。
亚修在经历过这么多苦难之后,居然还能感到痛,这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因为只有痛才会激起人的生命力,亚修有多痛,力量就会有多大。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所以想要依靠暴力征服亚修的帝诺从一开始就输了。
关于帝诺,我想补充一个想法,私认为他最后救了亚修跃入熊熊大火,并不是什么爱意的表达,而更多地是向亚修认输了,向这个他一手调教和培养出来的少年认输了。
而他之所以心甘情愿赴死,心中大约还带着喜悦,这种喜悦恐怕不是大家以为的那种我救了你,你这一生都忘不了我啦之类的情感。
这老头如果真是个这样的恋爱脑,那他这么多年的大boss真是白当了。
要知道这种动不动想要征服别人的boss骨子里都是超级自恋的,他爱的是亚修吗,他爱的是自己培养和塑造的亚修。
换言之,他向亚修认输,他自认为是败给了自己的作品,那这么想最后他还是赢了,因为没有他就没有亚修。
当然啦,这只是他一厢情愿,我们都知道他败给的就是亚修他本人,跟他调教的一毛钱都没有关系,因为他想调教的亚修是对外人强硬,对他自己百依百顺的。
可惜的是亚修从来都没有顺过他,那老头还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死了个寂寞罢了,所以在我看来,他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大的笑话。
请大家跟我一起嘲笑他吧。
看到第九集看不下去了,前面虐了亚修那么久我都可以接受(因为我抱着朴素的他会苦尽甘来的希望😊),后面的发展是在干什么?
亚修的小跟班、亚修哥哥一一死去,亚修爸爸的妻子也死了、英二落到黑帮手里、肖特叛变,是要把亚修身边亲近的人一个一个都铲除吗?
然后呢?
亚修一个人怎么对抗黑帮老大?
说到底这么虐有意义吗?
我都看到第九集了,完全没有让我感到放松、愉快的片段,一直都揪着心担心这担心那的(我实在是很讨厌作者故意虐角色、很讨厌作者以此来虐读者,我不是说这部番的作者是这样,只是讨厌这种事情)还有人说亚修的结局对他是好的因为悲剧能让更多人记住他,我宁可一个角色幸福地活着然后被人遗忘,也不想他因为自己身上的悲剧而被大家记住还有我觉得亚修和英二之间的感情太突兀了,发生了什么就亚修非得冒着生命危险救英二了?
救下来之后他俩的互动也不多,看不出过命的交情不过画风我很喜欢,英二眼睛圆圆的大大的真的很可爱,亚修也很帅我觉得,可以虐,但是得虐得有意义,或者虐完之后能体会到生活中的一些美好,整体上是心气是向上的。
接受不来这种没有多大意义一直虐虐虐完了在最后虐个大的的作品还是希望亚修能没有太大烦恼地幸福地生活下去🙏🏻有没有英二陪着都行
作品譯名《戰慄殺機》,照此理解,整個故事可簡而概之爲在利益恩怨的驅使下,殺機在不同的人或人群之間反復循環往復地出現。
如此雖未嘗不妥,但返回到作品原名《Banana Fish》來理解,整個故事的結構与意義可能都會更加完整。
Banana Fish是什麼,是一篇小說的名字,是一種毒品的名字,代入作品,進行故事文本分析的話,可以視為引子、線索、隱喻、預言……比較明顯的就不提了,這裡且分析幾個它的“隱藏”屬性。
1、作為寓言的《Banana Fish》小說《Banana Fish》寫了一個名為慾望的死局。
本作講述的,亦是一个可被名為Banana Fish的死局:毒品Banana Fish之研發應用所牽涉利益之深广,各方勢力糾纏之複杂,政治影響之巨大,已經到了無人可以破解的程度。
人人都為Banana Fish而來,而人人都是Banana Fish,沒有誰可以在卷入后全身而退。
2、作為隱喻的毒品Banana Fish縱觀全劇,亞修很忙,忙千百件事,其實衹是在忙一件事:反抗。
而他反抗的對象,并不是哪个具體的人,而是淪為喪失自我(被人控制)、麻木不仁,最終六親不認、殺人不眨眼的非人之物的命運。
眼熟嗎?
對,這和被注射了Banana Fish的人毒發后表現一模一樣。
3、作為預言的Banana Fish預言什麼,預言亞修的命運。
在作品中,毒品Banana Fish沒有解藥的,祇有死亡才能給被迫注射者以解脫。
亞修想要結束血雨腥風而充滿罪惡的黑社會老大生涯,除了死亡,也同樣沒有其他辦法。
但是,具體分析預言是如何成真的話,并沒有這麼簡單。
現實和時代決定亞修一半的命運,這部分不是今天的題中之義,但剩下的那一半,亞修自己或者說他的性格決定的那一半,是本文所必須在意的。
亞修的行動動機一直很清晰,一開始是為了自保,後來是為了反抗,再後來為了復仇,而最後是為了救人……第一次開槍,他八歲,哥哥參軍,父親冷漠,沒有人幫他,他衹能靠自己殺死了性侵他的變態,但是噩夢沒有結束,拿起的槍,同樣再也放不下。
剛剛認識那段時間,亞修常對英二說,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
亞修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是祇有握著槍,才能非常勉強地維持為人的尊嚴,生存下去。
他美,所以被侮辱,也是因為他美,所以被重視,被栽培;他智商極高,博覽群書,有勇有謀,所以能當上老大,所以承擔過多的崇拜和責任;他討厭暴力,喜歡去圖書館靜靜地看書,然而他終究殺了太多人。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裡,他常常想起《乞力馬紮羅山上的雪》里那只凍僵的豹子。
亞修説過,想要可以不握著槍也能活下去,或許,像英二那樣自由如鳥般可飛躍高墻或者如旭日初升的早晨那樣清白地活著,才是他的理想中人生的樣子吧。
這裡需要強調,在亞修心裡,英二和理想分量雖然可以劃上等號的,但兩者之間并沒有因果關係,也就是説,不是英二出現后,亞修才突然產生了那樣的理想,亞修說過自己是靠著直覺生活的,他剛開始就強烈地被英二這樣的人吸引,衹能說明他本就有這樣的理想。
可是英二和亞修所生活的那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亞修的理想与現實也是如此。
所愛隔山海,而山海永不可平。
現在想來,劇中角色,幾乎個個都以為英二是亞修的致命破綻,我看的時候曾經也這麼想過,後來才發現,其實不是的。
不是英二,更不是理想。
真正的死因是理想与現實之間的距離。
而那段距離的名字,即為命運。
英二明白了,於是他最後寫信給亞修説,想要从命運手中保護他。
英二做到了,亞修也做到了。
英二用愛,抹去了兩個世界之間的距離。
而還有什麼能比來自所愛之人同樣堅固不移的愛意更能撫慰人生之痛苦?
沒有了。
而亞修用死亡,消除了理想与現實的距離。
而還有什麼能比理想之實現更能戰勝死亡的空虛?
沒有了。
從此,他們的靈魂同在,再不分開。
在不打擾別人也不被別人打擾的圖書館里,靜靜地讀完英二寫給親愛的亞修的信,然後微笑著閉上眼趴在桌上做最後一个好夢時。
亞修必然發自內心地、感到無比的幸福与歡喜。
亞修,值嗎?
英二,值嗎?
值。
人生之所以不朽,唯一的原因,是愛。
我真的很喜欢这部作品,动漫有很多小细节都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比如亚修眼中倒影的英二翻越围墙的身影,在自由的空中,像是飞翔一样。
肖达回过神那么一刻,特写在女神雕像上沐浴在阳光里的镜头。
黎明前亚修坐在窗前,天光逐渐掠过亚修整个人。
以及英二被亚修要求回到日本时,在夕阳的阳台上,以英二的视角望着火烧云般橘色,暖黄色的天空由清晰,眨眼后模糊,再清晰的镜头。
都能想象到英二当时望着天空,带着哭腔的说着话,心里该有多么难受。
2018.10.14更新一些新的感想英二寄出的那封雪白的信,最后留在亚修的身边,静静的陪伴亚修在州立图书馆睡去,一定是亚修做着什么美梦。
那只最后倒在雪中死去的豹子,是为了什么才到这样的雪地中,他是追寻着猎物迷了路,还是为了寻找什么,想要到达成为神的家的顶峰。
英二总说,无论怎么样,我都不会怕你,而且亚修你不是豹子,人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长环境,可是那又怎么样呢,我们永远都会是朋友。
那封雪白的信,始终如一的言语,就像是天堂的吸引,亚修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一直都在努力的抗争着,很努力的活下去,英二就在天堂的前方,有光明,美好的太阳,那个温暖自己不求他回报的人向他伸出双手,他又怎么能不抓住呢,这是莫大的勇气,是最后逃出黑暗的机会啊。
豹子爬上山峰,也是在渴求着什么吧。
哪怕豹子已经死了,可是它的灵魂最后一定也到达了神的家吧。
我突然相信最后的结局是那么的美好,亚修的笑容早就说明了一切,他终于逃出了纽约,而这封信,哪怕没有送他到英二的身边,也终于带着他快乐幸福的去了天堂。
亚修,英二一直都渴望着给你一个依靠,希望你能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一样,意气风发的骄傲的微笑,他也知道你不应该承受那些不属于你的当黑道老大的责任,所以你赶快抛开自己的自卑,不安和犹豫,去追逐属于你自己的幸福,也给英二一个机会吧。
你说,如果你是一个女人,一定是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吧。
肖达说,不,你一定是个我们都无法企及的淑女。
我也这么觉得。
看大家基本都是对其剧情赞不绝口的评论所以去补的...看完之后,怎么说呢,其实是有那么一丢丢失望的。
山猫一样存在的亚修,在遇到与自己截然不同的英二后,如同灰暗的生命中照进了一束阳光。
他第一次拥有了渴望的东西。
渴望自由,渴望和英二自由的活着。
因此和现实反抗,最后怀揣着自由走向毁灭。
但是他的毁灭真的是必要的吗?
虽然看了很多影评,也在某乎上浏览了相关问题与回答,还自我暗示了很久,但是我本身还是无可避免地觉得,亚修的毁灭是多余的。
有“故意赚眼泪”的嫌疑。
且吐槽中间长达十多集的“你被抓完我被抓”循环的剧情...单单关于“灵魂伴侣”题材的作品,我本人或多或少是有些涉猎的,小说也好游戏也好,其中不乏剧情比banana强得多的、设定比它好的。
比如我随便举个栗子,新田太太的《冬之蝉》,同样是地位、立场差异巨大的两人,惺惺相惜成为挚友,但我觉得《冬之蝉》的剧情安排还有矛盾冲突上都合理很多。
但是banana里有些地方就有些唐突。
(看到后面我已经不在意他们的行动到底是什么目的了。
)关于“毁灭”,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也是剧情的泪点。
肖达的毁灭说实话我还是有些许触动的,但是后面亚修的毁灭,我真的觉得很唐突。
就像吃饭吃到石子一样,膈应。
就算你再怎么 跟我分析亚修的心理,我也觉得这样不太行。
以至于我憋了半天一滴眼泪都没瘪出来,心情也没有像大多评论里说的那样沉重。
硬要说的话就是有些惊讶。
就像是和巨龙作战,获得胜利的勇者,爬到城堡顶楼迎接公主,结果不慎跌落摔死,这样的感觉。
内心毫无波动,甚至有点想笑.jpg与之不同的,游戏《sweet pool》里所描绘的毁灭,我足足一个月才缓过来。
《甜池》里,即便打出所有结局也找不到he。
但是这些结局并不是为了悲剧而悲剧的,而是顺着事情的发展,它注定会变成这样的。
悲剧本身,是因为知道是悲剧,但是无法挽回,只能目睹它走向毁灭,那种无力感,才会打动人心。
而不是和三流青春小说一样,大团圆之时突然来个主角暴毙,就是悲剧的。
最后,有关黑帮和监狱元素的ACG作品,尤其是女性向的,我看了不少。
所以对banana里那些相关的情节(还有明显的性暗示情节?
)我的内心是毫无波动的。
因为什么奇葩都见识过了,所以全世界男性都对男主角的屁股感兴趣这件事,我懒得计较了。
从banana fish宣布制作成动画片开始就一直关注,很多小伙伴在微博展开讨论剧透什么的,为了保持它的神秘感和我的好奇心我也没去看原作。
终于等到动画上映的时候我第一集翻来覆去地看好多遍,亚修太坚强了!
太有个人魅力了!
虽然被现实一直无情对待却依然善良和期待美好和正义的心灵,英二就跟亚修是两个世界的人,单纯的他没有被社会污染过,在黑社会抓住他时会表现出怯懦但是为了救亚修他们也展现了他的勇敢!
两人就是彼此的天使!
另外吹爆野岛弟弟!
英二被他演活了!
Banana fish在《战栗杀机》里有三种涵义。
一指药物,一种致幻药物的代号,也正是这个代号引出了故事的第一个悬念。
其二,指人——亚修。
自小就被迫深陷这个欲望膨胀的糟糕世界的亚修,正像塞林格《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中的香蕉鱼一样,是注定在欲望驱动下走向毁灭的人。
他被迫游进香蕉洞,被迫成为一条无法脱身囹圄的Banana fish。
其三,也可指欲望——亚修想要英二好好活着的欲望。
这种美好的世俗欲望对于本孑然一身的亚修来说,既美丽也充满危险。
无欲则刚,关己则乱,亚修不止一次因此滑向生命边缘。
因此,说英二是亚修的“阿喀琉斯的脚踵”,恐怕不会有人反对。
持有至高权力的人,因亲密的人而留下了唯一的弱点,这本来是常有的事。
然而在这一点上,作者却没有给予足够让人信服的理由。
英二凭什么在自知自己缺乏战斗经验、可能会给亚修带来致命危险的情况下还必须留在他身边,而几次阻挠英二回国的原因细细想想都会发现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
于是我们推断他是因为友情(或爱情)、因为想要给亚修精神慰藉所以留下。
但英二真的能理解亚修吗?
他真的有能力给予那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孤独男孩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吗?
或许有人会说动漫里明明可以啊。
那现实呢?
如果现实中有这样两个男孩真实存在,仅凭作品中所呈现的交流互动,他们真的可以成为灵魂伴侣吗?
不得不说,尚缺力度和温度的描写让我有所怀疑,两个少年的每一次交集竟只让我更深地体味到亚修的孤独与哀伤。
和那些激烈热血的武斗片段相比,在应该润物细无声的地方,作者却未能给予足够有血有肉的细腻与温存。
其实,情节推进的一动一静,并不需要在所占篇幅上达到平衡,甚至也不需要在节奏上保持平衡,但至少应该在力量上达到均衡。
这一点,《战栗杀机》未尽人意。
再接着谈英二,他的人格魅力比起亚修和肖达实在略显逊色。
相较于亚修,英二是一个来自不同世界的人,不仅是地理维度的世界,还是精神维度的世界。
他被保护得很好,他生活在和平与安稳中,他所习惯的是拥有另一种秩序的世界。
然而在和亚修相处的日子里,他到底为亚修带来了多少来自他那个国度的东西?
仅仅是日料和日语。
这一点我还可以理解,毕竟作者在作品里从未刻意强调种族和国籍的差异,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在狭小的街区自然地相处,互相分享着这样或那样的人生,这很好。
但是,尽管淡化了不少日本民族的具体差异,英二毕竟还是作为与亚修相对照的“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却没有带来任何来自秩序之外的力量,而只是适从于当地的暴力秩序,并日渐默认了这个圈子的行动逻辑。
英二没能被作者倾注以更多深刻的反思,也未能承担起他作为整个暴力体系的他者的使命。
单纯的他天真地相信着远离美国前往日本将能解决二人眼下的一切苦难,日本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两个男孩心中的避难桃源。
然而单凭结局就能看出作者本人对此的量度——桃源只能出现在美梦中,那张终于握在手里的机票被残酷地染上血色,香蕉鱼终究没能离开那个香蕉洞。
还是英二。
英二应有的成长变化在作品中也是相对缺乏的。
从他的个性,到他在团队中所可以扮演的角色一直比较单一。
本来,观众对于武力值较低的主角是具有包容之心的,但前提是ta必须另外具备一项不可替代的技能(物理上或精神上均可)作为说服观众ta必须存在的理由。
然而英二有吗?
撑杆跳?
正如上文所言,这个男孩尽管温柔善良,但他所给予亚修的也不过是作为在和平坏境长大的普通同龄人所可以给予的而已。
那么真正属于英二的特质是什么?
没有——不是英二没有,是作者没有挖掘出来给我们看到。
常有人说,英二正是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我们又怎可站在上帝视角指手画脚。
这样的言辞似乎使质疑者一下子站在冒犯了所有普通人的立场上。
但事实上,我想要批评的始终不是纸片人英二,而是本可以将英二刻画得更有血有肉的作者呀。
关于英二就说这么多。
纵观整部作品,战斗甚多,几近密集。
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斗争都是横向开展的,通过加入不同利益立场、不同力量对比的人物来为整场纷争“续杯”。
作者在群像塑造上的功力让人赞叹,但横向延伸也容易导致故事无暇往纵深向发展。
这部作品在立意上仍有未如人意之处,无论是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还是内在人性的感性怜悯。
但该夸的也要狠狠的夸!要说整部作品里完成度最高、最精彩成功的片段,我坚信是肖达之死。
这场戏在情感和主旨上均非常到位。
被注射了药物的肖达和英二被迫成为斗兽场上角逐的困兽,直至亚修受到近在咫尺的枪械诱惑,以一发致命的子弹宣告了对肖达的审判。
而在电光火石之间选择了向暴力手段求助的亚修,同时也宣告了对自己的审判——无间地狱之门向他敞开。
就在那一瞬间里,我们才发现选择暴力的软弱和妥协恰恰是最发自内心的人性冲动,暴力与仁慈、伤害与救赎原来一直共存在这个少年的心里。
这是全剧亚修形象最丰满深刻的刻画之一。
后来英二曾疑惑哪个才是亚修的真正模样,其实答案早就写在这场戏里。
这场戏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细节,陷入狂热痛苦的肖达一眼瞥见了墙上圣母玛利亚的塑像,宗教的柔和光辉照进这个可怜的人的心灵,使他的良心短暂地挣脱了药物的束缚忽然醒来,然而走投无路的他那时唯一能做的只剩下甘心求死来保全他人了。
让人心生遗憾的是,肖达之死在后续的情节中竟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只是被当作一个反复出现在对白中的疑问和集团内部矛盾的引线,并未能深入到人性的讨论上,亚修本身理应存在激烈的心理张力也没有被继续充分地表现出来,不得不说着实可惜。
回顾这段出色的情节,我甚至可以如此断言,它是整部作品中色彩最浓厚、境界最高阶的悲剧,完美迎合着古典美学对于悲剧美的追求。
至于结局,与肖达之死一段相比,就逊色易见了。
就像把生鱼在砧板上摔死,为了防止复活,于是在鱼背划上花刀一样,好像入味了,但也多余了。
第13集 男二是男主的孽缘吗?
关键时刻喊住手,你死我活的时刻。
男二的形象刻画单薄,就是简称小白兔。
而且之前他和那个中国男人都被格鲁兹那啥了吧,他也没有任何变化??
心理变化无,行为的变化也没有。
带男二来日本的摄影师?
从中国人情来说。
你还真放心啊,出生入死999次,男二的父母真感谢你帮助他们儿子成长。
来来去去就是绑架来绑架去,男主为了男二强行付出。
第19集,我笑了,一个顶级的杀手,被查出了老婆,然后隐退的自己又要卖命?
卖命得如此轻易第20集,一个黑手党举办的重要聚会,一群虾兵蟹将就能轻易进到大厅。
🐮架构太大了,很多地方的bug就很明显。
他们简直玩转美国。
男二又被绑架了,我笑了。
他能不能先死,求求了。
这个片真的不讲武德,正面对决很少,全是威胁妻儿老少让他人就范。
22集男主又被抓了。
我都疲了。
虽然是bl,能不能男主总是被侵犯,里面的反派可以喜欢点女人吗前期的剧情还能banana fish 。
后期的剧情简直弱化得一批,作者像是写烂了一样。
后期简直男二争夺战,围绕着他杀来杀去,抢来抢去。
那个记者和摄影师的作用几乎🈚,后期连警局的那个?
查理警官都几乎不出现了。
22集,那个记者老婆说被强暴花了半年走出来!!!
时间竟然能走那么快。
真希望没看过这部漫画,我是因为prayer x这首歌来看的。
23集,重伤的男二竟然站起来了。
……这个情节,离谱程度仅次于那个:男主在电梯井单手把老头提上来(这一段真的是离谱。
)那个白反水得又如此轻易可怜的老爹,没有他,男主应该死了9999次。
每一次他都说抓活的。
24集,一个雇佣兵头子随随便便就能杀死老大,掠夺财团。
我只能微笑真的莫名其妙,男主拉那个辛,佣兵头子你不想让男主救,你直接一枪给辛不就好了。
而且你也和男主不死不休,干嘛不一枪男主让他们两去死。
上位的李月龙?
上位了自暴自弃?
结尾刻意的刀没必要。
君は一人じゃない。
僕がそばにいる僕の魂はいつも君と共にあるMy soul is always with you.BANANA FISH 精神控制,让任何人听话,不仅用来暗杀,还能用在女人身上,让TA彻底沦为你的奴隶,想怎么蹂躏怎么蹂躏,这是无数男人的终极幻想!
亚修与英二的絆,夜色温柔,多么渴望有人与其对抗孤独。
多么想要有人能够抱着TA,幸好你没事。
亚修所处的世界,利用被利用,时刻与死亡相随,没有人完全出于爱关心TA,那些人只想用力量践踏亚修,进入TA的身体。
7岁开始被强暴被拍视频被轮奸,8岁第一次杀人,在心里拼命喊着救命!
恐ろしかった…恐ろしくて声も出なかった。
但是相机的咔嚓咔嚓咔嚓一刻都没有停下!
在监狱里被当成公主,好几次走在路上差点被强奸,持续一生的噩梦,无数次在睡梦中惊醒,蜷缩成婴儿一样。
亲手杀死挚友,只为TA在成为废物被玩坏之前。
一枪解决黑手党却害怕南瓜,一瞬间关上天真的笑容,有时候,你忘记了亚修只有17岁,与年龄极其不匹配的成熟老练。
亚修比谁都在乎英二,因为在TA面前,卸下所有的防备,做一个孩子,撒娇生气。
アッシュは自分の命にかえても彼を守るだろう。
亚修又是幸运的,遇到了英二。
难以想象当英二知道亚修アッシュ的死讯……亚修终于能够做一个好梦了。
おやすみ、アッシュ…
如果把亚修的性别换成女性,太TM残暴了。
这个世界的肮脏。
儿童色情,把儿童抓起来当成玩具,不停喂毒品,不出2到3年就会死掉,根本不会有人发现。
ep 6 7岁被强暴
あいつが7つのときこの丘の先に退役軍人が住んでてな。
何でもアフガニスタンでかなり手柄を立てたそうだが少年野球の監督をしたりここらのガキどもには結構好かれてたあいつもその野球チームに入ってたんだがあるとき服は破れてあざだらけで何があったのか一目で分かったさ…だが8歳のときやつを撃ち殺しやがった。
俺の銃を持ち出してな
ep 11 8岁第一次杀人『俺は8歳のとき初めて人を殺した』『レイプされたんだ…。
恐ろしかった…恐ろしくて声も出なかった。
心では”助けて”と叫んでるのにうめき声一つ出てこなかった…。
そいつを撃ち殺したとき俺は泣いた。
何も感じなかったからだ…』『俺は自分が怖い…ショーターを殺すなんて…。
今まで何人殺したか分からない…何も感じないんだ…何も…』『アッシュ、アッシュ落ち着いて。
何も感じてないなんてことはない。
君は傷ついているとても。
僕にはよく分かってるよ』『君は僕を助けてくれた。
君があのことで責めを負うなら僕も同じだ…』『今は何を言っても慰めにはならないのかもしれない。
でもこれだけは忘れないで。
世界中が君の敵にまわっても僕は君の味方だってことを』『僕は君のそばにいる。
君がもし迷惑じゃなければだけどね』ep 24 おやすみ、アッシュ…
君は何度も僕に聞いたね「俺が恐ろしいか?
」と。
でも僕は君のことを恐ろしいと思ったことは一度もないんだ
それどころか君は僕よりずっと傷ついてるそんな気がして仕方なかった
おかしいだろう?
君の方が僕よりずっと頭もいいし体も大きく力も強い
君は一人じゃない。
僕がそばにいる
僕らはきっと会える。
どんなに遠く離れていても君は僕の最高の友達だ 僕の魂はいつも君と共にある
一 为什么所有人都追着亚修不放?
亚修虽然美强惨,很具有吸引力,但一堆人争夺他并非具有实质性的意义,而是具有象征性。
亚修已经成为了众人欲望投射的一面镜子,蒂诺想压倒一切掌控一切,亚修却不驯服;欧沙拼命想得到的东西,亚修已经得到,却轻蔑地根本不想要欧沙拼命追求的东西。
月龙和亚修经历相似,但亚修得到了他想要的救赎和陪伴,月龙只想把他一起拖回深渊。
而只有英二是一个单纯的普通人,他没有扭曲的欲望投射到亚修身上,但他同样希望得到亚修的认可和陪伴。
亚修让我想起了《伊利亚特》中的古希腊美女海伦,都是美好得不切实际,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
帕里斯迷恋她的爱情,她的丈夫迷恋自己的尊严。
阿伽门农迷恋她能为他带来的胜利和荣誉,阿喀琉斯迷恋为挚友报仇的痛快,其他联军士兵想要满足一睹绝世美女风采的好奇心。
海伦永远活着别人眼中,展示别人的欲望,而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没人知道,也没人关心,他们只想从她身上寻找或是实现欲望,正如亚修的敌人们。
但他比海伦幸运,他有一个知己英二,知道他真正想要什么。
二 亚修为什么这么厉害,会不会太夸张了?
除了美强惨是很受欢迎的人物设定以外,我们可以看到亚修并不是龙傲天一样的人物,他也面临很多内在或者外界的困难,而这样的对比更能激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他已经如此强大,在颜值,武力值和智力值都已经远超常人的情况下,也无法战胜险恶的环境,无法战胜过去的阴霾,这一点不是非常讽刺吗?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我们在思考的同时,也更容易引起共情,因为观众之所以能够欣赏一部虚构作品,是因为作品提供了一个微妙的情感支点,观众能够代入自己又能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亚修正好完美满足了这一点,他的脆弱,他的创伤,他的冲动,他的不服输都是观众身上会具有的特点,会激起共情;但他又是那么强大,还生活在一个我们无法涉足的世界,又为观众提供了审美距离,不得不说这个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
我能想到的最不成功的极端例子是电影《此房是我造》,电影并不烂,但很难让观众找到情感支点,男主角完全的反人性,但又生活在大众中,还体现出很多常人的习惯,这就让观众无所适从,大批离场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三 为什么大部分男性会侵犯亚修?
其实这种关系在本质上并不是完全基于泄欲的目的,而是一种权力关系,一种男性对对男性的压迫与控制。
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女性气质长期处于劣势,在传统两性关系中处于被控制的顺从地位,而男性一旦和女性气质相联系就难免被污名化。
在男性对男性的侵犯中,尤其当施暴者和受害者是异性恋男性时,施暴者会感到一种打压对方男性气质的快感,会感到对方已经臣服于自己,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监狱,军队甚至学校中,而且很多时候是非进入性的行为,这种行为纯粹成为了一种侮辱。
在《Banana Fish》中,我们发现很多情况是符合上述理论的,尤其是最后雇佣兵指挥官的所作所为。
另外揭露类似对儿童施暴行为的作品并非个例,此类犯罪行为并不少见,更不猎奇,比如《丝之屋》《沉默的天使》,甚至是《V字仇杀队》中也有不少上流社会的人在干着同样的肮脏勾当。
而且说句题外话,艺术世界中如何设定,设定的好不好和与现实符不符合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能在艺术世界中自圆其说,而《Banana Fish》的设定是能够服务并推动剧情的。
四 为什么亚修这么厉害的人会羡慕并喜欢英二?
和英二为什么喜欢亚修的道理是一样的。
英二就是一个普通甚至平庸的人,擅长做饭和跳高并不能改变这一点,所以只能放弃从“他有什么比亚修强”这个方向去寻找,而是从“他有什么是亚修没有的”这个方向去思考。
正是因为他正常普通,才让亚修羡慕,因为他的成长环境中从来没有这种平常人,从来没有人想着杀人犯罪是不对的,没人觉得十几岁的他应该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没有人觉得他是脆弱且需要陪伴的,也需要时不时喘一口气。
英二就是第一个走入他生活的平常人,正常同龄人的日常对于亚修这样的人,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一束光。
英二也像一面没有杂质的镜子,照出他内心的彷徨,痛苦与小脾气,而和亚修处于同一个世界的人只能照出他的坚定,强大与冷漠,甚至他的好朋友肖达也无法承认他是脆弱的,而英二可以接受,因为他也是如此。
亚修羡慕他可以大方流露出自己的缺陷和不安,羡慕他的家庭生活,羡慕他可以自由地走在阳光下。
正如像我们和英二这样的普通人觉得亚是一束光一样,亚修觉得英二就是一束光。
五 和英二之间是爱情吗?
可以是,也可以不是,全凭观众理解,这一点没必要争吵,优秀的作品大都具有暧昧性和多义性,所以才提供了更大的解读空间和想象空间。
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二人之间的感情很深厚,甚至是很伟大,这种感情不会因为被定性为爱情或是友情而降格。
但让我反感的是,有人觉得两个人之间关系非常好就一定是爱情,好像爱情一定比友谊高贵牢固,爱情是友谊的进阶和升华这样的看法,恕我不能赞同这一点。
深厚的感情只有爱情一种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我们还有亲情和友情,爱的模样不止一种。
六 蒂诺爱亚修吗?
我觉得不爱,即使他认为自己是爱的,将这种病态的控制欲理解为爱简直是对这个词的玷污。
以前常常听到一句话:“爱他/她就给他最好的”,但这里的“最好的”是以谁作为出发点呢?
是施予者还是接受者呢?
蒂诺觉得亚修应该对他感恩戴德,对他言听计从,而实际上亚修并不这么认为,他只能感受到创伤和窒息,蒂诺交给他的技能也好,权力也罢,都是他不想要的,试想哪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愿意过亚修那种生活?
更不要说蒂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他只在乎自己的意志,别人都应该围绕着他,他就是一个极端的占有者和施暴者,如果有人在你不情愿的情况下,一边打你一边说爱你,一边监禁你一边资助你,你会觉得这是爱吗?
七 为什么亚修最后必须死?
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都无法想象几十年后的亚修会变成什么样子。
看完前面发生的那一切,我觉得亚修实在太累了,非常非常疲惫,一副随时准备赴死的样子。
他不在乎是否会死,但他太热爱自由与快乐,他想选择死去的方式,他不想死在别人手中,他不想屈辱或是痛苦地死去,因为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受够了,他想在幸福中死去,他想自己掌握命运。
而在暂时解除危机的平静中,正好出现了一个契机。
亚修多年的生存经验告诉他,平静,幸福且自主死去的机会在以后恐怕没有了,想要控制他,摧毁他的人只会一个接着一个的冒出,他恐怕无法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在自己喜欢的人的陪伴下,在自己自由意志的选择下死亡,所以他抓住了这次机会,不用为任何人,不因为任何人,就这样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真正的自由。
除此之外,在现实中亚修当然有理由也应该活下去,但作为一个艺术人物,他的死亡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我不会说希德·巴瑞特,科特·柯本或者川端康城,太宰治的死亡有任何审美价值,也反对将真人死亡浪漫化的说法(即使他们本人这么认为),但在艺术作品中,死亡确实可以变为审美的对象,而亚修选择从“黎明”燃烧为“灰烬”,选择burning up而不是fading out,非常符合他的人设,也符合悲剧审美价值,就像身中数箭的圣塞巴斯蒂安,他在画中的痛苦与死亡都转化为了美感,殉难是一个圣徒最好的归宿,正如亚修,在最光彩的时候死去,是他最好的归宿。
八 豹子到底象征什么?
私以为《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最好的一篇小说,而《Banana Fish》则是我看过的最能诠释这部作品内涵的作品。
我们发现,亚修有一种超越求生本能的追求,这种追求粗看是自由,但仔细想来,却是另外一种东西,是一种在自由之上,甚至是人理解之上的东西,是无法触及的人生奥义。
在小说中,主人公哈利有着追求超越平凡的渴望,在重伤之时,他回顾自己的生活,总觉得缺点什么,但又说不清楚,只能追求,在排除若干种可能性之后,还是得不到答案,正如那只豹子,不停向上攀爬,直到进入不毛之地,直到迎来死亡。
哈利最后乘坐飞机越过了豹子没有越过的乞力马扎罗山,他找到了超越之道了吗?
我觉得没有,因为很大可能这是他重伤后的幻觉。
但人的高贵之处也正在于此,我们总是在追求人生的真谛,但总是得不到,大部分人都在艰苦的旅途中放弃了,而那些高贵的人还在攀登,他们孤独甚至痛苦,最终他们也许还是一无所获,但他们的姿态永远是向上的,在高处,在无人打扰的地方,他们的姿态将会一直保存下去,直到被下一个攀登者发现,正如亚修。
英二说亚修不是那只豹子,是因为豹子是孤独的,而亚修不是。
九 为什么帮派闹那么大动静,警察那么没有存在感?
因为这是一部帮派题材的电影,是犯罪大类型下的一种亚类型。
我很喜欢看黑帮题材的作品,我的经验是警察在大部分帮派题材中都不会很厉害,最多制造一些麻烦,因为帮派之间或者内部的斗争才是主线。
就拿最有名的《教父》举例,里面警察出现了吗?
在那段名垂影史的平行剪辑中,第二代教父Micheal一边参与他孩子的洗礼,一边指挥他的手下对敌对帮派大开杀戒,警察怎么不来抓他呢?
这一点在动漫中也一样无需质疑。
突然觉得Radiohead的Planet Telex其实很适合亚修在遇到英二之前的心境,歌词如下:You can force it but it will not comeYou can taste it but it will not formYou can crush it but it's always hereYou can crush it but it's always nearChasing you home sayingEverything is brokenEveryone is brokenYou can force it but it will stay stungYou can crush it as dry as a boneYou can walk it home straight from schoolYou can kiss it, you can break all the rulesBut still...Everything is brokenEveryone is brokenEveryone is, everyone is brokenEveryone is, everything is brokenWhy can't you forget?Why can't you forget?Why can't you forget?PS:OP和ED好听到爆炸!!!
就是bl就是bl就是bl就是bl这不是bl什么是blblblbl(我已经长大了,哪怕男主角的设定是20呢)
让21世纪的观众重新认识吉田秋生,这就是本作的全部意义(疯狂暗示
staff的介绍是这样的:《冰上的尤里》的制作公司、《Free!》的监督、《犬屋敷》的脚本、《同级生》的人设……
性取向多元化是商業策略,賺錢而已··消費性侵,就更是人血饅頭了。
真的很不酷
男主一开始出来吊吊的,一下子就变弱了,男二小弱智,忽强忽弱,很突兀的转换,好奇怪的剧情,靠BL吸引人气
干架就干架别动不动就打下半身的主意,真是恶心,年纪大了,再看这种番我真怕自己心肌梗塞,差点一口气没提上来。
背景是在美国,双男主设定,男主a是个命很苦的,长得好看,小时候被人强奸,他老爸说,记得给强奸你的人要钱。后来在那个人又一次强奸他的过程中,他把那人杀了,跑路了。11岁还是14岁的时候,被现在黑手党的老大捡回帮派,被各种奸且拍小黄片。之后再老大的教导下练就一身武艺,做了小混混的大哥,年龄17岁。男主b是个日本人,跳高运动员19岁。他两关系很好,男主b是男主a的救赎,男主a要脱离黑手党老大,就被各路人马搞,武艺高强也抵不住各个队友玩命送,自己跑了也因为各路队友被抓要回去救人,救一次被抓了,就被那些抓他的人虐一次,有打的,有奸的,有死亲人死伙伴让他很难过的。就一直这样重复重复的剧情到最后一集。男主b要回日本了,给了a机票,a想通了要一起去日本了,奔跑途中,被个小喽啰一刀,哦~死了。啊!!!怎么能这么难看分还这么高
在英二面前与欧沙角斗,所有人呼喊着他的名字,永远的老大,但自此之后ASH将真的变成那只花豹,明明靠近神之地却一遍又一遍寻觅徘徊,ASH得不到救赎,葬他以漫天飞雪,英二的余生……纽约是个伤心地。
很久没看过剧情这么拉的东西了
请问到底应该在哪里落泪啊?太过誉了吧。只有帮派打斗,没有戏剧冲突。人物动机也交代得含混不清没有说服力,全程就是和主角玩猫鼠游戏。除了画风,没有一处是写实的。以及,这种节奏不叫紧凑,叫“着急”好吗,两个耳朵被BGM塞得太满,一点留白的美感都没有,看得人极其疲累,整体剧情单薄得连用来下饭都没耐心。全世界都在说日本话已经很出戏了,还暗喻塞林格和麦田,强行深刻,实在是幼稚无趣极了。
实话说我看不出任何英二的人格魅力值得亚修这么做,反而亚修的老师,月龙各具魅力,马克思大叔更是很懂亚修的心情,如果我是亚修早就先让英二回日本了,关于美国政坛相关描写还算不错,编剧自己智商没120写智商200的角色逃出生天就靠摄像头前面唱黄歌,明明要是躲摄像头死角下面照样是一样的结果。2.5分
好制作,烂剧本。除了阿斯兰之外所有人都塑造得很差劲,尤其是英二,男版井上织姬。真·唐人街探案。三星送给prayer x。
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些伤春悲秋的
看不懂结局的追加戏份,这感觉就像是在体验香浓丝滑奶香巧克力的时候突然尝到一丝屎的味道
我果然太天真了啊,看到最大的危机已经结束,片尾名单也走完了,突然……
8.5 「亚修 下次让我带你去日本看看吧 那是我的家乡 和你的故乡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但我想把有关它的一切告诉你」;友情的最高境界便是成为彼此灵魂的伴侣 即使分离 但我们的灵魂永远相互陪伴在一起—英二&Ash
评分虚高,不要讨论是不是bl,至少亚修和英二之间不可能是兄弟情,跟肖达那种才是。作者又想玩硬核黑帮又想搞腐,但剧情单调,无限循环的抓了又救的情节,而且过度塑造亚修,显得英二人设太单薄,除了是亚修的弱点,通篇感觉他就很废材,可有可无。重点是感情主线还不温不火,两人啥没都干,亚修还被强j了几次,最后感情需要升华的时候还把亚修写死,真的无语。差不多设定的故事,还是鸣鸟不飞优秀得多啊~
铠甲与软肋
散发着所有古早耽美漫都会有的虐心气氛…套路但是经典(挺喜欢这个番的,但并没有觉得深度超越了什么,只能说比现在只谈恋爱的漫画有剧情得多。部分粉丝也不用这么谈腐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