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语言
Une langue universelle,Universal Language,加拿大有个小波斯(港)
导演:马修·兰金
主演:巴哈兰·巴尼艾哈迈迪,罗吉娜·埃斯马埃利,丹妮埃尔·菲肖,伊拉·菲鲁扎巴迪,索班·贾瓦迪,萨哈尔·莫菲迪,巴赫拉姆·纳巴蒂安,达拉·纳杰马巴迪,皮鲁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语言:波斯语,法语年份:2024
简介:找到被冻在冰雪中的现金的学生,带着迷茫游客的导游,辞职后去看望母亲的男人,三条故事线交织,身份变得模糊。 影片使用波斯语和法语,曾入围2024年戛纳导演双周并斩获观众选择奖。详细 >
需要再看至少一遍。#pyiff08
归属感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渴望。//喜欢本片始终在绝望与希望之间跳来跳去的叙事以及在各个角落的讽刺。
从故事设置到镜头的运用以至表演,都非常刻意。不去认真地讲述故事,而是有了一个想法,就靠各种粗浅的想象去落实。不断从各种电影中借用创意、手法及桥段,像个大杂烩。唯一亮点是影片的开头,很有趣,也很吸引人,还有一丝电影的影子,后面纯属摆拍。这样的影片,怎么好评一片?
Not my cup of tea.(波斯语像音乐画符一样)
25年BIFF第二部,昏昏欲睡,最后的结局让人有一种为了这碗醋包了饺子
D / 影像的组织逻辑明显松垮,煽情的部分也因为这种松垮而完全不奏效。创作者完全无法为自己的乡愁找到一种除了抛出佳句之外更绵密的表达方式。
比较喜欢像罗伊安德森的那个部分。后面也很好但sorry甜蜜影调它并不适配随后的糖水片走向。
感觉质感很像阿基,画面简洁冷峻,但是真的太荒诞,伊朗叠加加拿大就是这么奇怪又可爱。柜子里面受罚的学生,安眠药、花朵、核桃、面巾纸商店和大赛,卖碎纸机的妇人,冻在冰里的五百块现金,坐大巴的火鸡,吃棉花糖大赛被噎死的儿子,太多太多了。最后房间里,看得我竟有些恍惚了,身份互换了?所以那个现金可能一开始就是那人埋下的吧?有趣。
#HKIFF# 最后一部。为了抽象而抽象,以至身份互换也不显得突出,有些地方像在装可爱了。绕了一圈就来个everyone is connected,感觉买了套精选拼图打开一看只有10块
看过
被伊朗爆改的加拿大笑得我脑壳疼,马修·兰金真是玩冷幽默的鬼才啊!在荒诞中交织的三条故事线,让故乡变异乡再变故乡,也让成人与儿童视角渐渐趋同。最后放回冰中的五百大钞,很好守护了孩子们的梦。
3.5/5 伊朗语和伊朗电影风格放到加拿大语境中让我充满错愕 导演对此并不想做任何阐释和预告 一切都靠观众的想象和诠释 和很多评论指向的韦斯安德森风格不同 我观影中看到更多的是塔蒂的影子 有一个观众在问答中提出来 导演充满惊喜地追问提问者的名字哈哈 他也直接表示自己并不看韦斯安德森的作品 但是塔蒂 yes 他充满了对他的致敬 感觉电影可解读的地方还是很多 考虑写个长评~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今天一天的见闻:在东城奥林匹克活动中心默默跟着阿姨们做拍手操然后拉着破纸皮走开的大叔、走在北科对面的大街上推着轮椅捡空矿泉水瓶的爷爷、一个小女孩见到一堆看完电影下楼的人问爸爸怎么这么多人她爸回答道“都下班了“、10点的商场几乎都空了有个姐坐电梯时不小心落了个猕猴桃于是让做卫生的大哥拿去吃,她说“干净的”…掉出来的猕猴桃就像电影里走丢的火鸡、闹翻天的课堂、不认得你的妈妈和突然打开的门,冰天雪地的风吹进温暖的屋子,那么混乱,又混乱地如此合理。最后纸币回到冰里,你把自己塞回地铁打包回家,一天就过去了,一部电影就结束了!真是莫名令人神清气爽啊!人果然不能一直上班,偶尔得请假溜出去走走看场电影呢,不然会越来越痴傻。
在加拿大拍伊朗的故事,片名直译通用语言,意指情感的共通性吧。色彩构图带点韦斯安德森,表演风格带点考里斯马基,故事带点贾法帕纳西,总之看起来还蛮可爱的。
如一场浅梦,逐渐步入超现实,但始终没有越过这个世界的屏障;结局的转换似乎暗示了三个故事之间只是视点的差异,但不如说是各个时空魁北克碰撞后形成的错位的世界
对伊朗新波电影了解甚少,所以看到这个架空的像伊朗一样的温尼伯,还是很懵逼的。当然还有已经独立的魁北克,同样很懵逼。比较喜欢那几处景点,天气寒冷,幽默也冷。我甚至以为导演是加拿大穆斯林。荒诞。
毫无意义的文化挪用。
有趣的三段论+偷偷大回环:冰块中的钞票既是后来冰融取出,也有可能是男子离家前放入冰中冷冻至今的;开头迟到的老师,或许就是因为中段抛锚的大巴而迟到的。轻松中也透露着淡淡的悲伤,但在冰天雪地的背景中因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又有了些许温暖。
胶片质感,很多细节,蛮打动人的,
很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