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再看的好剧,虽然我还没看完,但是有些好的台词深怕自己忘记了,所以及时记录下来,有点粗略。
希望以后能一遍遍看,一次次精进。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曾参杀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齐世璜、朱月卿)为什么她家大人离不了她,因为她帮着管理财务(管账)二分明月,十里繁华(夜色温柔)第6集:知我罪我,惟其春秋蝇营狗苟第7集:你打小就爱读书,可娘呢,偏偏要你去学做生意,娘就是不相信呀万般皆下品,那干成大事儿才叫男子汉呢,娘就是不要书呆子。
娘呀,儿也不是没有心结呀,这没有功名,总归是末流。
什么是功名,举人进士是功名,皇上南巡赏你香囊不也是功名吗,这么大人了,还是没活明白。
(活的不明白,死的也会不明不白)第9集:卧龙吊孝第11集:唐朝扬州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第13集:萧裕年:忠恕之道,未必人人合适……(这一段要好好品味)卢:为什么金圣叹说少不读水浒,因为年轻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第14集:不听话不成,只听话不中用不成财聚人散,财散人聚,只要人心聚,财总会赚回来铁肩担道义第16集:乾隆留在宫中,和珅代为出宫等待迎接凯旋的阿桂将军,和珅为留在乾隆擅自准备了地图并时时刻刻让人在地图上标记出阿桂一行人的进程,这样的安排真是体贴。
(别以为领导有多厉害,他也要体贴,这如评论里有人说得,大臣一个个对皇帝都像是对待初恋一样,照顾皇帝就像照顾襁褓里的婴儿一般)和珅皇帝阿桂(和珅说得话那么有理却明明有离间另二人的关系,人真的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男人不重义,女人不重情,这女人要她干嘛人臣大节:守好自己的事,别出事,别给皇上添乱,别让皇上操心老滑头升斗小民未完待续…
经商的羡慕做官的 做官的嫉妒经商的 不过都是因为名和利 只有真正心系天下关怀百姓才能使为官者经商者不至于在名利场迷失自我:阿克占和阿桂忠心耿耿谨尊圣旨却没能留住功名和赏识 英子劫富济贫却没有顺应天时放眼大局 汪海琨的令人心酸之处就在于还没有能力保护他人时不顾一切为百姓争取利益 虽然大义凛然但过于悲悯只有汪朝宗 心系天下 顾全大局
在剧荒了很长时间之后,终于找到一部剧——大清盐商。
断断续续中,看完了。
这部剧,没穿越没男色没宫斗没改编,竟然能让我一集接着一集跟吃了炫迈似的根本停不下来,为什么?
要不咱先说说剧本吧 十多年前,有部剧叫走向共和,那叫一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那就是张黎的戏。
现在这大清盐商,也是他的戏。
熟悉正剧的人知道,张黎最擅长的,就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
几乎都是以一个案件,牵扯出整个官场,再通过上上下下的官员,反映出整个时代。
大清盐商也是这样,通过尹如海之死,把盐引案引出。
再通过阿克占查盐引案,再慢慢将清朝官场腐败,和盘托出。
清盛世之象,自康熙始。
康熙最主要功绩在于外患,平三藩、战俄罗斯、收台湾、复大小和卓,大的外患已经没有,留给雍正的就是内忧了,雍正着力抓了吏治,不过重点还在切断皇子与大臣联系。
此时大清承平日久,文恬武嬉。
贪腐已如水银泻地般,渗入各级官员。
张黎巧妙的挑了大清盐商这个切入点,慢慢展现。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这是清代徽商的真实写照。
康乾盛世之际,盐务几乎全由徽商把持。
掌握着全国四分之一左右的税赋,也让这些盐商,不免利令智昏。
以为凭借着贡献,可以争一日之长短。
但清醒的官员们,在狂欢的盐商旁边。
却是冷眼旁观,热脸敛财。
一级级,从老虎到苍蝇,都在利用手中大大小小的权力,蚕食着盐业这块大肥肉。
谁之过?
是人性本贪?
还是环境使然?
抑或是制度跟不上时代?
盐商汪朝宗最后一次面圣前,把问题根子归结在了提引制度。
但纵观全剧,我觉得制度是根子,是内因,环境是内因,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了盐业上下贪腐的局面。
但张黎老师更高明的地方,在于把握主旋律的时候。
又将当时扬州的风土人情、包括扬州八怪、天地会、师爷制度,包括对大小金川用兵这些统统巧妙纳入,不突兀却全面,赞。
咱再说说演员男主张嘉译、张志坚、女主俞飞鸿。
神级大叔加惊鸿仙子。
阵容不可谓不强大。
虽然张嘉译北京爷们的气息贯彻始终,但总体上,他还是把一个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盐商,演绎到了极致。
张嘉译饰演的汪朝宗,对局势的洞若观火,对人情世故的练达,都将清朝盐商上下求索的情况,极其生动的表达了出来。
女主俞飞鸿是一个很难得现代装古装都能演得好的演员。
俞飞鸿对萧文淑这个清朝盐商夫人身份的把握,可谓精准。
清时夫人的角色,更多的为管理家事及添丁。
所以俞飞鸿在剧中大部分时间,都好似一个啰嗦的只想为丈夫纳妾的大房。
而在关键的面圣、入狱等几场戏中,展现出精明强干的一面。
功力深厚,管窥见豹。
张志坚老师据说是话剧出身。
感觉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非常到位。
将一个行伍出身却粗中有细的盐政,拿捏的恰到好处。
剧本让阿克占这个角色,避免了成为一个完人。
他接受吃请,也收盐商瘦马。
但到了彻查盐引案,却又一丝不苟。
面对国舅甚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却又提着脑袋就上了。
面对扬州决堤的危险,直接吃住就在堤上了。
一个不完美却又追求完美的官员,跃然纸上。
其他的演员,也非常给力。
尤其着墨很多的马德昌。
盐官之后,盐商身份。
多次身份变化,不断心理反转,竟然给把握的恰到好处。
文人贪官卢德恭、当权朝臣和中堂、出将入相阿桂。
都是入木三分,令人难忘。
倪大红老师演绎的乾隆,也是非常完美。
一开始会觉得有点阴沉,不太符合十全老人的定位,但纵观全剧,起阿克占,用阿桂,祭史可法、平天地会,用和珅。
无不显示了其卓越的治国才能,又会让人觉得,好像乾隆,就该是这个样子。
剧中小角色也是一样给力,比如马大珩、汪雨涵、鲍以安甚至汪海鲲、蒋成,都准确的把握到了人物的脉络,刻画出了各式各样人物的特性,一见难忘。
遗憾的也有两个地方,一个就是饰演婉儿的陈洁,可能还是过于年轻了,演的有些过于用力,反而有点过犹不及的意思。
还有就是和珅的手下,青麻头师爷何思圣,前期着墨不少,后期草草收尾。
本来大有看头,突然就戛然而止,很遗憾。
那地儿、叫历史看完大清盐商,有一种感觉。
原来主旋律的正剧,也可以拍得如此好看。
剧本一环扣一环,人物一点一点画。
包括俞飞鸿和莫小棋的衣物服饰,也无一处不精美、无一处不炫目。
好像三百多年前的人物环境历史,全部活了过来一样。
目不暇接,美轮美奂。
看完,总觉得有那么一块地儿。
开始时光芒万丈,而后熠熠生辉,临了离远了再看,依旧是星光不断。
到了最后,你终于明白,原来,变幻的不是那发出的光,只是我们离那,越来越远,而已。
那地儿,叫历史
最近一直在找一些经典的影视剧观看,先不说剧情、演技和真实性,认为大清盐商这部剧具有着反映一代历史、扩充知识、教育意义的特点。
遂我认为这种良心剧就非常的有厚度,并不轻浮,不会被埋没。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应该更多的以影视的形式展现出来,未必不是让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来的方式。
好的,接下来就该聊聊这部剧了。
这部剧里的明星众多,但最喜欢的还是里面的管夏,剧中人物生动形象,聪明敏锐,演的非常好!
唯一不足的就是觉得结局有点太快了,似乎有点仓促,但依然把事情都说清楚啦,可能是我仍意犹未尽呢。
总之,良心推荐,非常建议大家观看
前几天恰逢国庆,没有出游的打算,便宅在寝室收罗好剧。
很幸运,能找到《大清盐商》。
之前便很中意看权谋商战剧,再加上明清四大商中又独爱徽商与浙商,可以说《盐商》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短短三四天刷完一部剧,却仿佛过完一遍人生,因此有了标题的感慨。
也将一点个人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前几个月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特别是疯涨的楼市。
如果对清朝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在初看此剧时,可以大致把盐商当成是当下的房产商。
的确,剧中的政府和盐商,与当今的政府和房产商,太像了。
两商都是国家的钱袋子,两个政府都是贪腐成风,两朝政策都是积弊深重,清政府处理盐商的方式也和现政府对待房产商的不要太像,永远是若即若离,投鼠忌器。
而整部剧也正是以此为基本面层层展开的。
先说汪朝宗。
作为一个GDP占当时世界6%的城市的支柱产业的首席总商,以布政使二品顶戴上交天子,确实是商人的顶峰。
与剧中其他商人的“精明”相比,他的境界已经上升到“智慧”。
他活得太累了,不仅要与或硬或软的政府官员周旋,为扬州盐业撑起发展空间,还要在不伤及根本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时刻提防其他总商的勾心斗角挖墙脚。
他深知阿克占是好官,但在当时的环境里,阿克占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
而阿克占直到结尾流放,方才真正明白汪和他两个人,其实是整顿扬州盐业最最牢固的同盟军。
故汪之所以反阿克占,其实是对事不对人,他深知若要真正肃清扬州盐务这潭浑水,搅动的是大清的国本。
整个大清,唯有两人懂他,一个是乾隆,一个是萧老爷子。
萧老爷子曾对汪说:你不缺稳招,但缺奇招,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要你弄死一个人,你能吗?
萧老爷子知道汪能,但是也知道汪不能。
所以到后来,汪先是化解了鲍齐联盟,后来是汪马商战,其实在两件事中,汪可以名正言顺而且彻彻底底地整垮鲍马两大总商,但他都是点到为止,化敌为友。
汪和箫老爷子一样,很多次机会都可以一统扬州盐业,但都不肯,怪不得乾隆叹道:原以为箫目光短浅,现在看来,他看得很远啊。
因为汪和箫都太清楚自己的位置了,乾隆巴不得盐商们合为一家,但实际上,扬州盐商分则昌,合则亡。
看最后几集便知,当箫老爷子病故,鲍以安弃商归隐,马德昌当上盐台,原本四大总商齐聚的务本堂,一下子只剩汪一人。
他心里也很清楚,若不是他和乾隆私交太好,那他独自拍板挪用库银救灾十有八九凌迟。
若是他的位置换成其他人坐了,扬州盐业也是十有八九凌迟。
正因如此,他也深谙自保之道,哪怕知道和珅贪,他还是求和珅在乾隆面前美言,相当给自己上了双保险。
汪朝宗无愧是古今第一人。
再说阿克占。
阿克占聪明,有手段,懂得和盐商周旋。
但他不智慧,他死心塌地想报乾隆的知遇之恩,他知道乾隆是为了要银子,这没错,但他对待盐商的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寅吃卯粮。
阿克占是无比幸运的,乾隆帝充分信任他,汪朝宗实际上理解支持他,他原本以为是自己心腹的师爷何思圣竟是和珅的表亲但却有大局观、一直支持他,他的妾是马德昌献的瘦马却实际上充当了贤内助,他昔日的部下握有漕运军权。
以上五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阿克占必死。
何师爷自己也说了,和珅已经列好了五条大罪,只要何一连署,阿克占就要见阎王爷了。
也可以明白,他的上任两淮盐务尹如海为何选择自杀了,这个位置太险了!
两大总商马德昌和鲍以安是值得探讨的两个人物。
剧前期的两人实际上代表了从古至今中国的绝大多数商人。
精明,势利,短视,懂人情,心狠手辣。
但在中后期两人又有所不同。
鲍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典型封建大地主,只想赚钱和美食女人,江西私盐和成都运药事件对他是大转折,此后他成了汪朝宗的拥蹇,也开始明白事理。
马则是没落的官僚家族的官三代,有一定的眼界和格局,但因为太过执着于重振家族,在很多事上斤斤计较,太过自私。
汪马商战以及后来马当上盐台是他的转折点,他开始找回自己的本心。
只可惜,商界能像马和鲍一样自我复活的太少,像汪朝宗一样的人精更是凤毛麟角。
最后说说英子和汪海鲲和蒋成。
这三个配角是在剧的中后期才逐渐浮出水面,但却极有深意。
私以为这是点睛之笔。
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莽撞冲动地追求正义。
汪海鲲嫉恶如仇,看到盐官掺沙就不爽,看伍佑盐场受官府剥削就带民堵衙门,后来还加入英子的天地会刺乾隆。
汪海鲲没错,他其实就是年轻的汪朝宗和马德昌的影子,但他也有错,因为在那样的体制下,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死板地抠法律信条讲什么天理昭彰,而是像汪朝宗那样曲线救国刚柔并济。
英子其实是和汪海鲲形成对比。
刺乾隆前,两人都是一路人,刺乾隆后,英子入汪家,海鲲则接替英子当天地会香主。
曾经桀骜不驯一心想杀皇帝的英子被汪朝宗感化,能真正为民谋福的人不是那些杀皇帝的闹事者,而是像汪朝宗这样的能融入这个操蛋的体制却还心存正义的人(千百年来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中国特色的可悲?
…)。
她和海鲲其实是做了身份置换。
剧的末尾,其实是给出了太过刚直的人的两种下场:一是汪海鲲式的愤青,最终被杀;一是蒋成式的,剧中也交待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无私和一腔热血心怀抱负,充其量不过是别人眼里的鹰犬和打手。
其实还有第三种,英子式的,经历世道维艰,热情最终转化为理智和中庸。
其实这第三条路,汪朝宗和马德昌都走过,只不过在转化过程起催化剂的,之于汪朝宗是箫老爷子,之于马德昌则是重振家族的使命感罢了。
以上,一点个人观感。
这部剧我19岁时第一次看,我想等到我到29岁,39岁了,重看这部剧时仍然可以视之弥新。
阅历原因,对剧中的一些人物,比如箫老爷子和卢德恭,还是需要时日慢慢揣摩。
昨日在虎扑上见到有人争论<盐商>和<琅琊榜>何者为第一权术剧,有幸看过琅琊榜和盐商,私以为琅琊榜更多侧重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则是远远比不上盐商。
再者,琅琊榜里的所谓权术有着明显的小说风格,换句话说,琅琊榜是小说,盐商则是真正的中国社会。
这也是我愿意耗这么多时间给盐商而不是给琅琊榜写影评的原因所在。
16/10/05 杭州
看了大清盐商的片头,听了费玉清的二分明月, 捎带看了第一集的开头的场景,那种大气,精致与古韵就开始撩人了。
一下子又不舍得看了,想等等,攒足了,慢慢的看。
为什么?
中国现在又不缺电视剧,荧屏上天天充斥着新面孔,却为什么总感觉没剧看,中国的电视剧去哪儿了。
纵观这几年, 让人回味与静心的大剧屈指可数,谍战剧潜伏,悬崖,借枪,黎明之前,正剧除却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捎带上大秦,甄嬛,步步与生死, 中国的良心正剧真是乏善可陈。
好歹今年有了北平,红色和长沙。
让人看到了些许希望。
不知道为何这么多的出品方都把大笔的投资放到无谓的制造荧屏垃圾的项目中去,没有打磨的剧本,没有才情的导演,光有巨额的投资和闪耀的明星,这不仅是在浪费金钱,对观众更是一种浪费时间与生命。
潜伏之前无(孙)红雷,借枪之前无(张)嘉译,沧桑之前无(黄)志忠,黎明之前无(吴)秀波,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不懂吗?
年底几部大剧一起上,武则天,锋刃,大漠苍狼,二炮手,镖门,大清盐商。
抽空都看了第一集,看他们的时间分别是武则天(5分钟),锋刃(8分钟),大漠苍狼(5分钟),二炮手(40分钟),镖门(40分钟),大清盐商(40分钟),孰高孰低,立竿见影。
雷剧大成的武则天被叫停,这是观众的幸事。
跨入2000万的黄渤这次触礁了,光有你星光灿烂,却无本无导,再好的播出平台也是枉然。
大漠苍狼中的黄志忠离开了张黎的指挥,苍狼真的迷路了。
相反卖萌可爱的二炮手虽不是正剧,但不低俗,也不雷人,难得的战争戏。
看了镖门与大清盐商,再看了两部戏的背景资料,不由感叹,两戏的作者和北平无战事一样都是N年磨一剑创作出的剧本,有底蕴,有沉淀,有意境。
更为惊奇的发现导演是一个人,再搜一下竟然发现他一直是张黎的助手,不愧名师,教的好徒。
真的,这算是中国的电视界之幸,也是悲哀, 中国电视界缺的就是这样的编剧与导演,他们用心良苦中的才情纵横,他们对观众输出的价值观,伦理观,史实观,文学观所承载的意蕴与厚重,所带给观众的打动和鼓舞,是一般的文学作品难以企及的。
电影太短,书不活现,而有良心的电视大作却是一卷长卷,徐徐展开,慢慢品茗。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
飘缈缠绵一种情。
当时留恋成何济?
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黄侃清赵之壁《平山堂图志》中写小秦淮,那是扬州城内一条水道,两岸有歌馆、茶楼……河上有流水浮灯、不系之舟……剧中汪老板的签到楼鸣玉坊就在这里。
曾有观众评论说剧里的感情线画蛇添足,不如只写官商博弈。
所有想法都见仁见智,但我以为它是那个年代的浮世绘,三教九流、洋洋大观,因而女性角色不管戏份如何都不可缺少。
回头想想那年的山海关,也是一个女人定了天下事,否则这里的一切都无从发生。
萧文淑曾问汪朝宗“为什么你们总爱往小秦淮跑”。
可见花帜高张便可攻城略地,兵不血刃。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故事顶爱用这样的开头,然后开始各式各样的是非功过。
然风尘这回事,说到底也不见得是个个都得饮的苦酒。
见识过各色脂粉,切莫以为美色、才艺、手段……这些就是风尘,自然它们都是要害。
最顶尖的风尘,是解意。
若无法让他卸下心上枷锁,又何来知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徘徊不去?
她关怀他盐业总商的担当,一家之主的难处,君侧之臣的辛苦;她分享他的理想,理解他的处境、慰藉他的情感……却,藏匿自己的诉求,压抑自己的委屈,空守自己的寂寞。
鸣玉坊的罗帐风灯,为汪朝宗筑起暂忘现世烦忧的藩篱。
这是销金窟,也是销魂处。
高挑纤瘦的女子抱琴而来,日日听客无数。
指落弦动,在扬州城繁华的灯影中奏出关隘风清江月,前尘往事,醉生梦死,寥寥几阙便勘破。
何其有幸,琴声外自有知音,风尘中亦见真心。
太多男人只用钱买笑,买到的也只能是笑,这种笑有刻度。
不过同样的,风月场里也多的是厉害角色,侯孝贤镜头下的刘嘉玲李嘉欣戏里戏外就都是这样的人,你不得不佩服她们,毕竟古往今来,让男人买单也从来不是件人人办得到的事。
但姚梦梦心许汪朝宗,不是迷眼于权贵,而是折服于气度。
如果只是贪恋一个嫁入豪门的结局,抑或真正想开只保持安全的距离,这条路就不会走得这样艰辛。
是太贪心了,但凡只惦记一头,即可逃出生天。
可这就是她,不成功便成仁,永无中间的路好走。
汪朝宗固然不忍她屈居人下,然看够人世炎凉心高气傲如姚梦梦,介意的未必真是名分排位。
她只是不愿受命运摆布只作为急需的生子工具才得以登堂入室。
她要的,也许只是他亲口说一句。
说没说过呢?
我猜大抵是没有。
换成阿克占鲍以安郑冬心,这事就简单太多了。
偏偏是汪朝宗。
他是商人,也是书生,他知她敬她爱她,发乎情止乎理,他觉得她会明白;她是明白,明白归明白,却仍希望那根橄榄枝由他亲手递来。
与矫情做作无关,那是心迹是承担,须当清楚不二,止于唇齿掩于岁月这些好听的话,不该是借口。
旁人会质疑她始终不肯屈就示弱的选择。
她也总说别人不懂她和汪朝宗——紫雪不懂、十三姨不懂、萧文淑也不懂:要说揣度人心这回事,她姚梦梦未必不是个中好手,否则也不会数次助紫雪在阿克占处过关。
却何苦在自己的感情面前放弃所有经营,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可真真是没有道理。
当然是没道理的。
你可曾见过哪个倾心搏命去爱的人,又同时是一个好的精算师规划者?
她可为他立尽中宵共担艰危,就如他为她放弃仕途驻守一隅,十数年的光阴过去,一切只是愿意,没有道理。
就好比命运的牌桌上,若她捏着手中的牌步步为营地较量,结局在外人看来也许并不差;可她却和对家汪朝宗一样,他们一心一意要张黑桃A。
这才是弦外音,唏嘘不尽。
这才是致命伤,在劫难逃。
落难时不在他身边,非她所愿;行刺时在他身边,亦非她所愿。
也许这就叫做,缘浅。
可牌局既已叫停,终于是不得不终结这绵长的对峙和消耗了——“汪朝宗有情有义又有担当,能看到你出嫁,我真的很高兴。
”平静的笑容绽放在喧闹的喜堂,我们却在这兀自悲凉的祝福里混淆了扬州城的春夏。
此去经年,青草萋萋;此别之后,还请忘记。
可忘记又谈何容易?
那是命运之讥讽:欲相对半生的眼前人,有一样的容颜。
可是她叫英子,英子……——彼岸落英,不是他的南柯一梦。
姚梦梦已经走了,从此天涯海角,他不会再找到她。
不要紧,汪朝宗有情有义,他娶了你妹妹,把该给你的好,都给了她。
扬州城里依旧灯影绰绰,烟花迷离,一切看似都没有变。
可就是在这烟花灯影中,有些人与事再不可及。
河边一夜后他喃喃地说一生过去。
才知那一场相遇相知相惜,便是他人生无法再临的山顶,此前此后风光无限,都不过是下山的余年。
而姚梦梦,她终是飞出重重庙宇广舍,跨出勾栏之院了。
从此,一程山水一程歌。
可是山长水阔,却再无定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这场梦,得以让他在几度沧海桑田之后,抵住世事幻灭、经年冰雪。
从此哪怕远隔万重人烟,哪怕死生不复相见。
所以明知是镜花水月朝生暮死,也始终不枉当初。
唯愿这场梦能长一些、沉一些。
愿这梦中有琵琶声声;愿这梦中,有策马回奔。
大清盐商 (2014)8.32014 / 中国大陆 / 剧情 传记 历史 古装 / 韩晓军 / 张嘉益 张志坚被安利此剧,看多了神话职场小鲜肉,宫廷权谋恶妃斗,这剧真是不走流量的高质量。
鲍总商:不想当吃货的总商不是个好厨子,猪队友重任活着就是奇迹。
这货在剧里是唯一喜剧冲突了,笑料担当,最佩服他的点是:果然善吃,补得好,真能生哪!
来看一下他家饭桌上的姬妾成群和多子多福,注意看了,全是儿子。
要知道他只是一个小盐商而已,不是皇帝高官。
没有皇位继承,但有总商要传承啊!
妻妾成群吃吃吃此货人没啥坏心眼,一直不是背锅就是被耍,最成就的就是生了个有点脑子的儿子,总算对的起总商的身份。
最后遭遇家变倒是符合他的人设,其实他更适合做个大厨啊!
做完大牢说的一番话太可爱了,他儿子富二代经历磨炼后去过国子监。
马德昌:一颗老鼠屎,最明显的小人,一肚子坏水。
剧里各种和主角使坏斗狠,各种不顾大局一己之私,投机取巧,谦虚钻营,气的人牙痒痒。
后面才发现其实是因为有家族历史的恨,想要复仇,非常有毅力和忍耐力,并且非常孝顺,其母也非常有见地和气魄,老马的内心也得到了升华。
孝顺老母可见,所有的人物并没有绝对的坏和好,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包括皇上的严查贪腐也是很有深意。
而老马最后当了盐官为盐务说话,竟然一朝担当起来,竟然有些感动,仿佛得到了原谅?
是不是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浪子回头得人赞,好人一朝没盛名。
阿克占:本是行伍出身,突然调来查经济案件。
干起活来,雷厉风行刚正不阿,有谋略,一阵快刀斩乱麻,明暗一起来做出了些成果。
英雄难过美人关(又走高育良书记老路),收了盐商送的“瘦马”紫雪,此女侍奉过前任盐院官,后救助遗孀,但他赞赏道“这女人无情还要她干嘛?
”算有情义之男子,师爷对你是真爱啊!
层次比汪差了点,可惜只是皇帝的打手,被流放也有美人跟着,真爱真爱。
浪迹天涯去了贪官卢大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卢大人在牢里回顾自己的一生:十年寒窗苦读,工作兢兢业业,但一想到未来老了,自己的那点积蓄什么也干不成,而并不他聪明的人贪腐对比,觉得不公平。
他始终有文人的那点清高,即使贪腐也不愿意拿银子而是古玩字画,夜深人静时觉得自己才通古人的喜怒哀乐,如同《人民的名义》里“我是农民的儿子……一分钱也不敢花”。
他对学生海鲲的斥责,与其说是教导学生更是对自己的拷问,内心的纠结矛盾与现实的抗衡,身折服心难熬。
一个类似祁同伟的人物。
也是农民的儿子管夏:主角管家。
绝对的人才啊!
忠诚可靠,沉稳能办事,做老板的得赶紧下手。
活账本女主:女神俞飞鸿啊!
大夫人,气场就是强,识大体管大家,唯一遗憾就是没生儿子,遗憾和压力到抑郁,整天逼着老公纳妾生儿子。
弹幕里(肯定都是男的)感叹这么好的老婆和这么好的传统都丢了。
女神大夫人女二号:姚梦梦,主角的红颜知己,唯一的情感纠葛。
她柔弱位低,但内心倔强高傲,有情有义,为了救妹妹也舍弃了小我,放弃了隐忍多年可望不可即的情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苦情女配,算是给整体男性群里剧增加一点亮色。
红颜知己英子:女配孪生妹妹。
“你是一匹野马,但汪家有草原啊!
”天地会香主,性格刚烈,一天到晚要杀皇帝,不怕死能挨揍,但没脑子,就剩身体好(定能生儿子)了。
被皇帝赐给男主生儿子,果然没几天就收了,温顺的跟小绵羊似的,讨了姐姐的便宜,算最好命的了。
烈马变绵羊汪朝宗:主角光环太强大了。
心怀天下,有情有义有担当,人情练达又通透,红颜知己愿舍命,还很快就收服了红颜极其刚烈的妹妹。
上得皇帝赞赏,下得百姓夸赞,配上背景音乐,心怀天下到泪目。
神化男主综合海鲲的悲剧死亡,阿桂打赢金川却不得圣心,和珅的善于揣度,皇帝老儿一直追求人心,捡了便宜的郑东心,各演员演技都实力派,最后个人觉得老鲍活出了人生啊!
演皇帝无人能及倪大红!
把儒家思想弘扬的淋漓尽致,表面看来此剧讲的是康熙皇帝,实际是君臣之道,为人之道,中庸之道的范本,此剧是制片人,编剧,导演,演员理解深刻,用心良苦!
极力推荐!!!!!!!!!!!!!!!!!!!!!!!!!!!!!!!!!!!!!!!!!!!!!!!!!!!!!!!!!!!!!!!!!!!!!!!!
结束了《大明王朝》,对历史正剧意犹未尽,很想看《走向共和》,但找遍手机上的APP,也没有资源。
无意间看见了《大清盐商》,看了豆瓣评分,决定一品。
第1集,看见倪大红演的乾隆和张志坚演的阿可占,熟悉的面容,熟悉的声音,恍惚回到了大明王朝的严阁老和小阁老在聊朝局。
第2集,阿克占的历史原型叫尤拔世。
第3集,是我浅薄了,瘦马,居然是专门为富商培养的侍妾。
第4集,束脩之礼: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
第5集,清代男子的辫饰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第6集,汪朝宗有个小瓶子,手指蘸一蘸,就会打喷嚏,像是吸毒。
其实是有钱人用用的鼻烟壶。
第7集,扬州的瘦西湖美名天下,这名字是盐务四大总商汪朝宗和两淮盐运使卢德恭取的。
好
那时的张嘉译还真不老
胡明版的和珅绝了,简直令计划附体。满朝虎打尽,还有养虎人。
8分,本以为主角是阿克占,但其实主角是汪朝宗啊。佳剧,但某些地方让人感觉怪怪的,比如白龙帮铁三拳这个人物,到底起的什么作用?又比如姚梦梦和英子这对姐妹,是想表达什么道理?那个马德昌的儿子怎么突然变好了?感觉违和感出现在某些配角上。
看了几集,看不下去了,因为张嘉译演什么都是那样的
加速看完,国内剧少有的精品
画面质感真好,像汪这么好的商人真的是少见
真的好烂。
幼稚
没完没了磨磨唧唧,几集没啥发展,七集弃,不值得看
看了两次,都没看完。总觉得拖沓,还是弃了。
刚开始几集不错,服装布景讲究好看,台词有意义,实力派演员。后面看下去失望,很多内容无语,另外就是镜头不止是所谓的摇曳根本就是抖动、快闪,真是要服了。倪大红演的的乾隆和他演的严嵩除了地位有啥区别???俞飞鸿的角色喜欢不起来。这些剧看多了发现徒增绝望感,又开始吃饱了撑的油锅游民。但卢德恭这个角色塑造的有点意思
吸引力较差
官与商,商与商,官与官,这一来一回的博弈,太精彩了
剪得乱,剧情也差力度
两淮盐务盐引制度由前明延宕至今,已历经两百余年。现在不是选什么人当盐官盐商的问题,如果一个制度跟不上时代,已经不能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纠正,而是靠盐官盐商的道德和名誉去影响它、引领它,那这个制度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臣斗胆进言,是到了废除盐引制度的时候了。
本来挺好,可剧情不连贯,转接交代不清楚,太别扭。
麻烦不要在拍摄的时候就给自己安上史诗的称号
服化道场景不错,汪雨涵这才叫真正的女扮男装,台词经典有内涵,用来细细琢磨的,郑冬心唱的扬州小调和片尾曲很有韵味,最喜欢阿克占&amp;紫雪这条感情线。(3、4)
很好看。1、制片和导演的意图是汪朝宗片尾和乾隆那段话,“一个制度走到尽头,靠个人的道德权威没用,只能取消掉”,因此,本片和走向共和一致。2、但导演这个意图演绎的并不充分,更像是论乾隆皇帝是一位优秀的僭主。3、和珅哥俩是有史以来演的最“像”的和珅与幕僚。4、文戏尚可,紫雪有情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