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追大热题材的电视剧,所以隔了那么久才补欢乐颂3,开局人设延续了12的设定,不同职场定位的女性居住在一个公寓,可以理解成女子宿舍模式,然后因为性骚扰偷拍事件几个女生聚在了一起,逐渐熟悉,第一集节奏把握还可以,但是过了几年再去看,电视剧的编剧显然不是很了解现实的处理逻辑才写出来江疏影拿着防狼喷雾逼退偷拍男这种骚操作剧情,你问我为什么防狼喷雾有用,我也不知道,几个女生在一家餐馆吃饭,遇到偷拍男偷拍裙底,几个人说着玩报案,拖到剧情结束才解决,常规的流程应该是先拍照取证,然后报警请求处理,调监控,录取口供,而不是在没有明确证据情况下要求偷拍男留下,这样很容易被反咬一口,且目前的偷拍技术比较先进,app可以隐藏照片功能,手机在僵持阶段可以做的骚操作太多了,整个偷拍事件过程,几个成年的职场女性的处理态度都表现得不符合她们的人设,也许是剧情设置要求凸显女主的武力,去制服偷拍男才有这样的安排吧?
但是实际上并不合适,太强行合理了,给三星是鼓励女性题材创作。
第二季剧情太拖沓了,真的很失望。
而且编剧你要记得主角是5个人好吗?
安迪不是主角,主角是五个人,请分别都演演。
还有一个每个人都有音乐我能接受但是不要每一集都放音乐好吗?
这不是印度电影!!!
你是电视剧,不是音乐剧。
邱莹莹一出来就是小蚯蚓那首歌,真心不想听 听够了 听烦了。
谢童从头到尾也只有两首歌,从头唱到尾。
看到最后一集的时候竟然就那么结束了。
最后一集的无聊程度真心达到顶峰。
第三季考虑弃剧了。。。
非常烂,就是一部以拍短视频思维来拍的电视剧,没有什么人物逻辑,主要是各种热点跟刺激点的堆砌,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了都想吐槽却又还在看的原因,就跟我们刷短视频时一样,每过一阵子就有一个刺激点来刺激你,并且还会留点念想给你惦记,然后还喜欢偶尔带点反转,就是刺激一个短视频的大脑。
而里面的人物剧情也是很短视频,为呈现一个剧情经常典型的脸谱化工具人,例如朱姐的弟、妹,陈祖法,韩家,余父亲……就像短视频拍挑刺婆婆(或什么社会没素质恶人)一样,先极致拍个人神共愤爆点满满的恶婆婆(社会恶人)行为,达到映衬主角的作用还勾住观众的刺激点,让观众忍不住就是敲键盘一顿输出,等主角解决了,再来一些听起来很正能量正道的光的冠冕堂皇的话来达到升华主题的作用。
而关于制造各种热点嘲点满满的何,就是仿佛所有的bug所有的矛盾不管是否逻辑自洽,不管是否符合人物设定,就往她身上堆,所以给人一种很大的撕裂感,让你对她就是一顿骂,就是“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她就是蠢的要死,情商又低,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又没能力,总做错事又不懂挽救错误,只懂哭哭哭装无辜……”但当你企图去分析她这个人时,却充满了矛盾与撕裂,就觉得,她是不是有神经病呀?
而符合人物逻辑的设定是怎样的?
例如琅琊榜2梅婷演的皇后,也是被一堆人骂蠢,但她的设计算是合理的,幼儿寡母,而长林王府威威赫名,朝内朝外都有拥趸,还有一堆誓死效忠的长林军,还有兵权,功高盖主,她对长林王府的忌惮与猜疑,从她的角度出发都是合理的。
毕竟看起来罪人之子,没啥后台,我还对他有赏识之恩,我侄女还嫁给他,人也看起来挺谦逊平和的莱阳王萧元启,都包藏贼心,起兵逼宫,你叫她怎么能信任长林王府,她又不是上帝视角。
皇后的蠢是目光短浅,看不清局势,妇人之仁。
一般写人物都是有缺点有优点,会让你觉得虽然她xxx但是xxx ,然后带来很大的争议,例如之前的邱莹莹,而且还是成长角色。
而何做事有有一个突出的点就是学生思维,初入社会,初入职场,但带着满满的学生思维,同时十分自我,而其他几个人,一个个又能力出众,又理性,又逻辑思维严谨,又懂做人,显得她更加像个小学鸡,与此同时还往她身上继续堆砌更多bug,很多剧情还要她bug去推动,成长角色也不是这么造的吧,后续无论她如何成长,感觉都是会很突兀很割裂。
同时去看了二十不惑2几集(没看过1),同样是20几岁女性向群戏,20就显得接地气很多,而且设计的剧情发展也合理很多,两人分手不非得是你错或者我错,撕破脸皮爱情不在,只是因为步调不一致,各自有对自己人生的追求,不用设计那种什么你出轨我家暴你软饭硬吃我娇气公主作精这种爆热点的剧情。
同事之间互相竞争,暗地里使些手段,心有芥蒂,逐渐疏离,看破不说破,不用设计那些互扯头花,大吵大闹,争个你死我活,以后大路朝后,两人见面就是你死我活,互不顺眼的剧情。
或许二十不惑2想拍生活的温情,主角的找寻自我与成长,而欢乐颂3想拍微博热搜,人生的狗血。
这个剧真是恶心到我了感觉剧里面没有正常人何悯鸿这个人物真是绝了要是我生活中遇到这么恶心的人真想一脚踹飞别人拿她当朋友结果出事后何质疑人家说你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判断力,说不该相信她的话。。。。。
天天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满口仁义道德结果干的事都不是人能干出来的事编剧到底脑袋多有坑能写出这么悬浮的剧情
《欢乐颂3》虽然编剧署名依旧是阿耐,但第一集掉书袋的介绍人物名字,生怕观众记不住的样子,应该是有年轻隐身编剧加入,不然很难想象年近花甲的老太太用小说初写者的方式。
小说《欢乐颂》貌似真写了第三部大结局,可能是《欢乐颂2》口碑扑街,原班几个主演不继续接这个戏,于是现在电视剧第三部另起炉灶,启用新演员。
虽然主演角色名字全换了,但五个女主人设套路还是类似。
编剧对男人有一种仇恨心态,第一集偷拍男,第二季性骚扰敲诈酒店男,第三集李浩菲饰演角色的父亲,都是坏人,编剧老太太估计是受过很多男人的伤害。
杨采钰自从和刘亦菲干爹耍朋友后,资源好到爆,镜头都是长镜头显身材,五个女主中最diao的人设。
张慧雯表演略显夸张,还是张导电影中可爱倔强的人物适合她吧。
江疏影虽然丝毫没有科研人员的样子,但化学原理填充在剧情中,到也能忽悠观众。
张佳宁以五星酒店客房经理最先出场,场景高端化,继而又是装逼的格斗,剧情没有第一部贴近生活,有些上海小时代的悬浮。
不过投资方信心比较大,后面还有两部续集等着,主编剧没变,欢乐颂这个ip算是要榨干用尽。
很写实,作者文笔也是一如既往的好,我还是尤其喜欢吉吉,特别出色!
每个细节都刻画很生动…这个人物是立住了!
阿初和何敏红有点瑕疵,叶臻臻过于完美,反正是最喜欢朱姐朱哲…特别生动让人舒服,作者的水平台词阅历完全经得起推敲,逻辑性很强,很了不起 大江大河应该也是同一个作者写的 真的很喜欢阿耐 阿楚也不错但是大美人这个设定,演员稍微有点拉胯,那个lucy 感觉不太真实 科学家太完美 2202几个女孩写的更好一点
似乎整个《欢乐颂》系列里面,法律都是缺失的,你包括第一部里面各种闹事、伤人、要挟勒索的事件,几位主角都是见过世面的,为啥没有一个会提到法律途径呢?
再说第三部,方芷衡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她走过法律途径了吗?
这种性侵类的案件,女性是很容易胜诉的,不论以前还是现在。
然后还玩儿“父债子偿”那一套,脑子有坑吧?
那个在古代都不合法,更别说现在,既不合法,也不合道德。
李旭待他儿子好,李其行孝顺父亲不是应该的吗?
李其行知道真相后,与父亲闹翻离家出走,说明其人品已经算不错了,当然从公平公正角度讲,他没有第一时间把他老爸送进局子,这是一个大污点。
可如果编剧这么写了,肯定又有一群人跳出来说他不孝。
另外,李旭的资产并不是靠迫害女性来获得的,即便他涉嫌工作层面的违法犯罪,那么也有罚款与追回非法所得这一条,李其行若是享用了非法所得,追回即可。
最起码的,今日说法、警方报道等节目你们不看吗?
罗翔讲刑法的视频你们不看吗?
了解点法律,不丢人!
一群人被诈骗了,按剧情似乎他们报过警了,但是当发现陈祖法踪迹时,竟然不告诉警方,自己跑去找人,什么情况?
警察的追踪能力比普通老百姓强得多好吧,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看到方芷衡玩“父债子偿”那一套,我突然想起了周星驰《国产凌凌漆》里面,金枪客对李香琴说的 “ 你老爸是汉奸!
你老妈是走狗!
你爷爷是卖国贼!
你就是汉奸走狗卖国贼!
”多么讽刺!
我国司法部门这么多年的普法宣传,算是白费了!
真的很无语,不明白这个何的人设就是搞破坏+哭吗,一到何的镜头不是在哭就是在给其他室友添麻烦。
都26集了她一点长进没有,还是在不断的惹事,一惹事之后又解决不了然后就开始哭,没有金刚钻拦什么瓷器活啊!
这个角色的出现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
难道就是让观众来骂的吗?
还是说角色塑造失败了?
可以说这个剧情按理来说还行,是可以让人看下去的,中规中矩,但是何的出现给人一种想立马弃剧!
两个多月前,我曾经发了一条微博:看了一点#欢乐颂3#的新预告,有种很不好的感觉。
正午阳光的新都市现实主义,可千万不要来个三连扑啊。
#相逢时节# #欢迎光临#
那时候我只是看了一个预告片,但却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受。
我希望我这种感受是不准确的,内心却又非常笃定确实是那样。
现在来看,不仅我的感觉完全正确,并且《欢乐颂3》“扑”的程度还远超我的预计,几乎是全方位的垮塌。
我能做出这样的预言并不奇怪。
今年年初的《相逢时节》就让正午阳光的电视剧口碑遭遇了“滑铁卢”,我也为这部剧写了长评。
那时候我基本确信我把握住了正午阳光的某种“阿喀琉斯之踵”,但我又想,“欢乐颂”这毕竟是正午阳光第一梯队的IP,加上阿耐有了《相逢时节》的经验/教训,应该总会体现出一些进步吧?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目前,《欢乐颂3》作为正午阳光史上“扑街”最惨的剧集应该可以稳坐第一位了。
这个问题值得好好地“盘一盘”。
《欢乐颂3》播放到4集的时候,我写了如下评论:《欢乐颂》能火,关键在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剧集内容本身产生了共振。
剧集直面当时的社会矛盾,不掩饰不矫情,鞭辟入里。
而现在的第三部。
从人设上对之前的五美做了搅拌重组,却没有让人物更立体化,反而显得混乱和悬浮。
张佳宁从《青年医生》开始,演的一直是那种娇憨的角色,赵宝刚是把她当下一个王珞丹来培养的。
在3里面成了成熟的酒店客户经理,大龄剩女,说实话有点撑不起。
杨采钰江疏影演的都是大美女,高知角色,从人设上显得重合,然后一个神秘的像谍战人员,另一个还能动用跟踪等手段,这俩不是走错了片场?
还有一开始就是色狼偷拍,MMA等桥段。
感觉阿耐是努力靠近当下年轻人的关注焦点、社会热点。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能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剧情、人物服务?
然后李浩菲那个角色又遇到了一样的樊胜美家庭。
这个,就有点审美疲劳了。
还有,这次她们住的房子,是顺应了当下影视剧的习惯吗?
那一尘不染的劲儿,极简主义的风格。
记得欢乐颂1拍的时候请兰晓龙去看过,兰晓龙在房间里转了一圈说你们这个戏能成,因为我光看现场脑子里就有故事了。
1里面樊胜美邱莹莹关雎尔那个房间,布置的很生活,很地气,一看就像是沪漂住的房间。
但现在呢?
总之,文艺作品要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这个要求很简单。
但做到是不容易的。
才放了4集,再看看吧。
这里有人纠正我说,张佳宁演过很多角色,并不是只有娇憨。
当然,我可能是《知否》中的如兰滤镜太重了。
毕竟去年她还在《乔家的儿女》中演过完全不同类型的角色。
我只是觉得让她来演“大龄剩女”,有点好钢没用到刀刃上?
看了几集,又忍不住写道:看到11集没忍住,再吐个槽。
杨采钰作为事实的第一女主,第九集才将她的真实背景和动机展示出来,而这一季才33集。
江疏影的发小,一个搞笑中二人物,是不是这类现在比较受欢迎?
可窦骁刚演的良辰好景还是霸道总裁啊。
张佳宁的那个前任,更是个完全让人弄不懂动机和由来的。
感觉欢乐颂1,2里面的老谭、小包总、奇点、王柏川太“正常”了,阿耐写这些正面男主写烦了,所以放飞了。
然后,这部剧的语言风格非常奇怪,就一开始李浩菲和张慧雯隔着门吵架那一段,口头语、书面语夹杂着网络用语一块儿蹦出来,别提多别扭了。
还有,几乎大多数情节都是靠对话来推动的,这是染上了《突围》的毛病?
记得《欢乐颂》1里面展示王柏川创业跑生意的不易,就一个细节,一个人跑到饭店外面在墙根儿偷偷吐了,就展示出来了。
还有2/3的剧情,但我觉得这个故事,都来不及展开的样子。
而等大结局的时候,我写道:看到最后五分钟,我才发觉:我这是追了一个超长的预告片??
然后就是佩服自己:我居然追下来了?!!
接着是膜拜:这是阿耐啊阿耐啊阿耐啊。。。
我无法说服自己这是正午阳光的作品,正午阳光的品质,金牌作者阿耐作为编剧。
我只能认为这是一个超长版的预告片,所有的看点都集中在最后五分钟。。
从这些言论可以看出我的不满。
而这种不满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我,并随着剧集的发展愈演愈烈。
这种感受不要说在正午阳光的剧,在其他都市类剧集中都很少出现,不是说没有比它差的,而是说这样的公司,这样的投入,这样的班底,出来这样的结果,绝对可以算是事故了。
然后,针对网络上的热点,我也做了一些评议,尤其是网上最热的,有点“喧宾夺主”的关于“道德圣母”何悯鸿和“人间清醒”余初晖的问题,我写了如下的评论:何悯鸿在剧本中是一个“麻烦制造者”,或者说推动剧情的工具。
她的所有性格人设都是围绕这个来的。
这个角色功能设置有点点像《欢乐颂》1,2中的曲筱绡。
但问题是,曲筱绡是富家女,何悯鸿是个普通的小康家庭,这个人设在现实中并不是不可能存在,但问题在于,这个人设从头至尾没有体现出任何变化,那么她是如何走到如今这一步的?
编剧阿耐在1,2部中成功塑造了五美的形象,需要注意的是,当初有不少观众是很讨厌曲筱绡的,一方面是性格任性,刁钻,嘴上不饶人,另一方面不断制造麻烦把身边的人拖入危机。
但问题是,曲筱绡引发或者制造矛盾从来不是凭空来的,她都是在深刻把握住身边人的关系本质以及需求的基础上去引爆矛盾。
这样做的用处有两个,一个是减少各种因为表面的人情世故而造成的对无辜者的实质性伤害以及默许和放纵,压缩人际关系中的虚耗。
二是在其中为自己,身边朋友、家人获取利益。
所以当初有人对曲筱绡恨的咬牙切齿,但也有一些人说我身边的富家子弟就是这样,因为一切以利益为出发点,不被面子人情这些东西所绊脚,效率第一。
通俗的讲就是“富人思维”。
而何悯鸿这个人物(其实我不太想称她为“人物”,因为其充其量就是一个“人设”),大概是阿耐吸取了这些年西方愈演愈烈的“白左”、“圣母”等现象,加上国产剧目前“白莲花”泛滥,所以刻意打造出这么一个“反面人设”,来成为麻烦制造机。
可是问题在于,第一,如果这个人设一如始终,那么她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早就遭受过无数次的“打击”和“教训”,不可能“保持本色”到现在。
第二,编剧阿耐的价值观我在《相逢时节》的剧评中称之为“新保守主义”,简单地说她是站在改开以来若干年靠自己努力而成功实现阶层跨越的新富阶层立场。
在《欢乐颂1》那个年代,恰恰是这个阶层最后的好时光,所以当初也有人批评《欢乐颂》中的精英主义立场,但大多数还是被剧情吸引了,因为作品至少部分触及了不同阶层之间的思维和行事差异,在这点上,至少是客观反映了现实。
而问题在于,只反映问题,不给解法观众是不会满意的,更重要的是,2016之后的中国越来越走向阶层固化和矛盾激化,因此《欢乐颂》这样主打阶层差距却不给合理解法的剧,除了戳痛观众之外,就无法给予更多的情绪价值,其他的都是精英自己的游戏,关我们什么事呢?
所以《欢乐颂2》口碑下滑是必然的。
而《欢乐颂3》的问题在于,阿耐把这个问题的实质指向了阶层(圈层内部)虚伪的道德说教和虚耗,所以设置了何悯鸿和余初晖这两个一反一正完全对立的角色,而这种脸谱化的设置一不能加强戏剧感染力显得悬浮,二又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片中余初晖的种种“快意恩仇”、“手起刀落”,正像很多观众指出的,是对她的同阶层和近阶层才会如此。
如果高了一个阶层,她的反馈完全就是另外一副模样,这不由得让人把她的逻辑归入“欺软怕硬”的那一类。
更重要的是,阿耐的这种商战中的当面锣对面鼓的逻辑,并不适用于普通的市民或者中产阶层,因为这些阶层很少有“缓冲垫”或者“保底”,一旦PK失败就是掉落,所以“快意恩仇”这种降维逻辑往往并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结果通常是两败俱伤。
所以,何悯鸿的“圣母”或者道德教化逻辑虽然并不可取,但并不适宜更多的批判,因为电视剧是给大多数人看的,如果平民阶层的道德教化所带来的缓冲意味都要被赤裸裸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取代,那么更高阶层只会更加的不把人间疾苦放在眼里,而将其当作“必要的代价”或“愚蠢的咎由自取”。
而余初晖的同阶层PK其实换一个字就是“卷”。
当你一个人在卷,其他人圣母的时候,这是策略优势。
如果所有人都在卷,那就是内卷,是大家都熟悉的剧情。
关于这一点,有些人同意有些人反驳。
从网络弹幕里,可以看到余初晖的大量支持者,以及对何悯鸿的口诛笔伐。
首先我认为,这样大可不必,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编剧为某种戏剧效果刻意打造的,却因为笔力不逮或内心倾向问题,写失真了,走形了。
这两个人物是那种典型的纸片人设,从头到尾没有变化或变化不大,即便体现出某些“成长”也非常可疑。
尤其是余初晖,其“怼天怼地”和“人间清醒”的本事让一部分观众大呼过瘾,但细一推敲,却大多难以成立,其背后是非常明显的“爽剧逻辑”。
比如她“施展计谋”去新公司应聘和向老东家争取利益的桥段,略有职场经历的都能看出其浮夸和编造的痕迹,幼稚的让人忍俊不禁。
编剧却似乎还嫌不够,居然编出如下这种卡通动漫式的场景:
对于一部号称现实主义的剧集来说,这可谓是灾难性的。
其次,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生活过得艰难,原因是生活中的“余初晖”太少,“何悯鸿”太多,对这点我持不同看法。
我之前已经说过,如果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都能靠“怼”解决,那事情还真简单。
比如最近流行的“00后整顿职场”话题,有人说当年90后也被寄予这样的希望,却最终“然并卵”。
而00后为什么能刮起这么一股风(至少表面上),并不是因为00后比90后80后有更多的技巧,也不是“性格飒爽”,根本原因就像杨天真在职场综艺上说的那样,“谈判的底气是我不怕失去”。
正因为00后有父母的财富积累,以及大部分还没有背上房贷之类的重负,有翻盘的底气。
否则,职场轧过你的时候,连个声都不会有。
至于余初晖的“快意恩仇”,首先我已经指出了这背后的爽剧逻辑。
其次,“快意恩仇”即便能生效,大部分也是对同阶层和近阶层而言。
对于高阶层,其实根本就不怕“怼”,在你眼里的“狠”可能像只大狼狗,而在高阶层眼里可能只是泰迪。
那么问题在于,阿耐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人物呢?
我已经指出,她奉行的价值观是改开以来新富阶层的“新保守主义”。
而某种程度上,这些正在我们的生活中“黯然失色”。
我之前就说过,正午阳光的当代现实主义题材过于依赖阿耐,是一个“阿喀琉斯之踵”。
这从《欢乐颂》1-3的演变逻辑就能看出来。
《欢乐颂1》曾掀起收视热潮和社会大讨论,但它只是提出了问题,揭示了矛盾,并没有给出“答案”或自己的看法,所以《欢乐颂1》的创作团队其实是有点“狡猾”的(此处cue孔笙导演)。
而到了第二部,在编导试图给出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处理的时候,观众不满意了。
我已经在数篇文章中指出过,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大家都是在摸索,所以安全的做法就是走一些“套路”,比如大女主,白莲花,甜宠等等。
而“头铁”一些的,可能另辟蹊径。
这里面新丽传媒和正午阳光是两种路径的代表。
新丽传媒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方式“突破”当代现实题材在“伦理”和“大众世俗观念”层面的“桎梏”和“束缚”,比如《大丈夫》《小丈夫》《我的前半生》等等,而《精英律师》中的男一号和女一号甚至整部剧就没有正经谈过恋爱,你敢信?
而正午阳光则是不断引爆一个又一个“争议话题”,从《欢乐颂》的“原生家庭”、“富人思维”到《都挺好》的“重男轻女”、“代际矛盾”,《乔家的儿女》的“失败者叙事”,再到《相逢时节》的“新保守主义”,再到《欢乐颂3》的女性议题,“当代魏璎珞”余初晖的“怼文化”等等。
但这些东西都不能给我们具体勾勒出一个期望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的轮廓。
有的观众在网上回复我说,编剧没有义务给出答案。
我说,是的,但你至少要给出你的看法,而不是“蹭热点”或者“假装解决问题”。
而今我们面临的情况,比《欢乐颂》火爆的那个年代更为复杂,连阿耐所为之撑腰的“新保守主义”群体,都要为自己的财富缩水和阶级滑落殚精竭虑,更不要说普罗大众了。
而这种时候,更需要的是群策群力,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身边的人合作,努力实践,建立共识。
至于电视剧本身的出路,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得到阶段性成果以前,恐怕是不会有实质性进展的。
所以正午阳光的“至暗时刻”,恐怕还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这剧翻车得可以,实在太差了,让人太尬了。
色狼那段太生硬了,生造痕迹过于明显。
何悯鸿这个角色是最大的槽点,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这种人是怎么活到这么大的。
这编剧没点基本常识吗?
实在太烂了。
武馆接吻那段戏简直尬到无以复加。
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出评分?
这评分必须5分以下,比湖南卫视的剧还差。
建议编剧导演集体填井。
白白浪费了这么多经费和演员。
杨采钰脸也太好看了叭!!剧作3星,但是为了剧中提到的女性就业和被性侵被偷拍问题多给1星,就当助力女性主义萌芽啦。
本ip粉怎么会错过3呢,换人怎么了,熟悉的欢乐颂小区,熟悉的五人组,熟悉的爽剧情,这不还是欢乐颂嘛,看剧嘛,图个乐呵,看着开心有共鸣就好~
何悯鸿这个角色真的一点都不讨喜,朱喆人设最好,但反而余初晖最出彩……叶蓁蓁和Lucy高高在上,不真实。王安宇挺帅的……
girls help girls.算爽剧吧,虽然不可能真么快交心当朋反正当茶余饭后的爽剧看,可以
没人骂编剧吗?辣鸡
1.化学家强行科普,第一次见面就要一起吃饭?2.那个嘴碎的第一集就怼上司 怼室友 甚至还碎嘴自己救命恩人的,到处猜忌 放在生活中不是我们最讨厌的嘛?3.一个大男人跑不过几个穿高跟鞋的我真的会谢😅电视剧基本要求是符合基本的生活常理……
其实《欢乐颂3》写得挺尖锐的,“何悯鸿”和“司马南”本质上都是一类人,鼓励这样的人就是在鼓励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而妄图通过挑唆社会矛盾来牟取自己的私利,甚至只是一时口舌之快,这样的人如果没被“打死”,真的是这个社会太宽容了。
没觉得好看,只觉得好乱!
多多少少有点无脑 下饭还是可以的
太尬了,现象级尬剧。为什么演技好坏演出来都这么尬,剧情对白都很尬…硬贴女性题材也很尬。
看完了 大部分角色演绎得比较鲜活 一些方面也有打破刻板印象 本身就还算不差了 更是强过那些服化道全面敷衍的古偶
张慧雯那是什么演技啊救命🆘,也就风起长林里边不用讲话不用情绪起伏显不出来她差,这话一多都演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中国电视剧的最大问题,就是编剧导演演员都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拍出来的东西都是自己觉得,自己想象出来的。看着很生活,其实一丁点地气儿都不接,你可以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最基本的生活什么样你都不知道,就根本称不上艺术作品了。
杨采珏好好看hh,没十年脑血栓写不出这剧情
分数低了吧?连我平常不看电视剧的高知直男老公都说可以看下去,难道期望过高还是黑粉?开篇就是热门女性话题!贴合现今社会时代女性问题和生活,比起那些狗血脑残伦理戏、整天家里鸡飞狗跳七大姑八大姨的吵闹、假大空的戏不知道好多少倍!
正午出的什么鬼东西…台词都不通 这个up算是烂了
有的领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有的领域相反,是一锅全是老鼠屎,没有汤。
欢乐颂1和2,万家传颂,刘涛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这部呢,如果不是江疏影演的,我都看不下去。演员全部换掉不说连小区都换了。感觉就在挂羊头卖狗肉,整个故事也没有一条主线。情感戏更是乏善可陈,男性角色更是薄弱到毫无印象。也只有一声叹息了
作为一部反映女性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其实五人群戏有很大可塑可写可讲的空间和容量,可观的观剧群体覆盖面,充足的内容看点,但看下来不及预期。新五美人物设定和职业背景,其实没有老五美更有代表性,一些职业身份和我们离得太远。议题也难以产生共鸣,不如前两季来得锐利,来得深刻。要么就是老套的话题,不够新,要么就是延续旧题,不够深。何悯鸿的线看点最足,阿初妈妈那段写得最好,有当年樊胜美的影子。其他的线则又长又无趣。可能仅存的意义大概就是在人心叵测的复杂社会,还能看到这样理想而纯粹的友谊,哪怕只是乌托邦式的构想。在众多悬浮臆想的剧集扎推屏幕时,有这样的剧还在立足现实,关注社会,书写着这个时代女性的挣扎与困境,从而透过屏幕望向自己。继续保留这份期待吧。
感觉还是老的套路,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