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影片基调较压抑。
受伤后阿里带着儿子山姆投靠收银员姐姐,做保安工作时碰到鲸鱼训练师斯蒂芬妮,随后工作意外致使她失去了双腿。
后续斯蒂芬妮和阿里联系,尊重且真诚沟通,融入彼此生活、工作;两人在日常中彼此鼓励,最终收获了一份幸福生活。
底层人民生活真是苦,苦得不敢睁眼看阿里搏击战斗。
坦然面对生活且尊重生活,敬畏生活。
生活似乎总会出现奇迹,用爱撑过苦难。
整部电影我对这句话印象特别深。
别的地方的骨头碎了也许还有机会长,可要是手掌骨碎了可就没机会长了。
偏偏男主是个拳击手,何等重要的手掌骨,但是当他要敲破冰层解救凋落冰窟的儿子时,他又是何等的不假思索,想都没想就双手拼命的巧拼命的敲。
我想此时此刻,他都没意识他今后的职业生涯也许会受影响,他连想都没有想!
这就是爱!
也只有爱,只有亲情、只有人类的情感和希望是这个世界上如同手掌骨一般一旦击碎很难复原的,它的珍贵胜过你的事业、胜过金钱、胜过一切物质的东西。
当你连你的情感的无以支撑,再加上经济上的困难,那么你就彻底崩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男主在职业生涯最低谷也没有放弃生活,因为他还有儿子、姐姐支撑他;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玛丽昂歌迪亚所扮演的女主也没有因为双腿截肢而彻底颓废,因为她遇见了阿里,爱救了她。
所以,手掌骨碎了不会再长。
请记住这句话,请珍惜你的亲情 友情 爱情
电影本是友邻推荐,给了满分,说这就是真爱,于是饶有兴致去看看。
拍摄手法真是赞,真是文艺的要命,令人赏心悦目。
我一门外汉,专有名词一个不懂,对拍摄手法有兴趣的你们自己感受下吧。
又到了激动人心的故事评论环节。
也许这是一关于爱情的故事,但是让我掉眼泪的是两个镜头。
一个是姑娘在残废以后,被傻了吧唧的汉子问要不要去游泳,最后还真被背到沙滩了。
在姑娘入水的一刹那,哥心动了。
被挚爱的事业夺去双腿,最后还是忍不住回到拥有惨痛回忆的地方,爱的真是极深啊。
洒满阳光的海面上,只有半截腿的姑娘尽情的游动着,就像生活还和从前一样。
另一个镜头还是姑娘的,她坐在轮椅上,阳光照耀午后的阳台,她闭上双眼,耳边想起海洋表演馆的亢奋鼓点和旋律,她情不自禁地跟着挥起了双手,仿佛眼前那只鲸鱼依旧听话地跟随指令在动作着。
反正我叙述的是如此俗气,但是添了文艺的拍摄效果,一切就变得充满了积极情绪。
谈到爱情,我不知道友邻是哪一刻突然觉得这就是真爱的。
反正肯定不是精力旺盛而欲求不满的肌肉男和残疾姑娘做爱的时候,也不是姑娘为他钟爱的自由格斗事业鼓舞、做经纪人的时候。
要我猜的话应该是结尾吧,我们稍后再谈。
从整个故事来看,这男的必须是个渣男啊。
年纪轻轻的老婆就跑了,自己孩子也带不好,还得交给姐姐来带。
浑身孩子气极重,看上一合适的姑娘就跟人打炮了,喜欢格斗就不要命的非得参加,还说赢钱什么的并不重要。
但他人也是很好的,愿意帮助残疾姑娘,虽然说话没头没脑,却心甘情愿解决姑娘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
嘴上说她是女朋友了,心里完全不当回事,照样在打赢的当天晚上当着女朋友的面,挑了个身材不错的姑娘领走了,走前扔一句“玩累了你们早点回去噢”。
这渣男后来犯了错误,竟然扔下孩子和女朋友一走了之,简直极品的可以啊。
但是看看姑娘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她开始也觉得汉子对他不错,对他挺有好感,愿意给他当经纪人啥的。
等到酒吧事件后她清楚意识到自己在汉子心中的地位只是朋友+炮友。
不过她也没立马撒野,说你这个不负责任的凑表脸我在你心中到底是个什么地位啊你到底爱不爱我啊这么不理智的话。
她就那么轻描淡写的一笑,暗示着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了,然后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后来汉子一声不响的走了,姐姐问她说你怎么办啊,她也就笑笑说没办法啊。
然后安静的一直等着。
整个过程毫无责备对方的意思,心之海量令人佩服。
又也许与她身世有关,一个残疾人被抛弃了又能怎么样呢。
事件平息后汉子回来了,姐姐说那姑娘还在等着你呢,汉子就哦了一声。
在一次差点失去儿子的重大失误之后,汉子绝望的等在手术室之外,这时候姑娘一通电话来了,说,你随时可以打电话给我哦。
汉子就说了,我爱你。
我觉得直到那个时候,真爱才真的发生了。
实不相瞒,姑娘我非常喜欢这种男人。
他们其实很单纯,也从不刻意伤害别人,又孩子气,又理想主义。
他们做的事在外人看来非常不爽,其实是因为那些女孩以及旁观者不懂他们罢了。
也许我的体质慢慢磨练的只适用于和这种男的相识相知,在旁人眼里,从头到尾都是盛开着的两朵奇葩儿。
然而只要相互理解,相互看着赏心悦目,又何必在意他人之言呢。
我也一直觉得,爱始于爱自己,止于爱全世界。
这过程中,我将我自己融于世界多一点,我爱世界就多一点。
有别于好莱坞的让你激情澎湃的故事情节,法国人用他们优雅的浪漫一点一旦地让你感受到温暖,每个人都在成长,也许爱情一开始就来,但是它可能就在身边。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那个时候,也许爱情这个东西就油然而生。
暖暖的,因为对方的存在,言语和行动,让我们感受到不再孤单,也许这就是最朴素的爱情吧。
法国人不简单,一种气质,一种细腻,无一不体现这电影的画面和配乐上。
镜头在摇晃,但恰到好处,很真实,加强了观众的临场感,用得特别好。
人物刻画上,男女主人形象异常饱满,也很自然地把他们俩人交集在一起。
他们身上都有积极向上、阳光热情的特质,然后都经历了挫折和磨难,觉得真是天生的一对。
他们走到一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样性格的两个人,遇见了,肯定会是一对。
在雨天的夜晚,能看上这么一部温暖的电影,很好,很爽!
好吧其实标题比较扯。
我是想说,只有像Ali这样说话不经大脑、凡事不计后果、图样图森破的大男孩,才能让一位从天堂掉进地狱的落魄女人走出阴影。
这男人明显就是长不大的孩子。
做出的种种奇葩事,也只有十五六岁的小男孩才会当作骄傲的标志。
比如他第一次见到Steph送她回家时,Steph逼问他为啥觉得她不是去跳舞的,他直截了当地说:呀因为你穿得这么暴露,像个卖身的。
然后也不顾方才说出这一番像是挑逗一般的话,在人家楼下说:我能不能上去用冰块敷手啊?
Steph拒绝的说辞“家里有人”就像是借口。
不过幸好她让他上去了,才有机会让他留电话,才有后来的一切。
但是我们来看看这个脑残男又做了神马奇葩事——人家明明是有男盆友的人,他竟然当着男盆友的面说:我给你留了电话,有需要<省略>约炮省略>的时候叫我哟。
——你就对你的性功能如此自信么!
果然还是说话做事不经大脑啊……就是这么一个一条筋的人,当他说出“咦你要是不知道自己还行不行的话不如我们来试试咯”,我们在空荡荡的电影院笑出声来。
我猜steph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觉得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真是天马行空的逻辑,另一方面大概也很高兴,即使失去了双腿,自己还是很有魅力的嘛——至少还有这个男人,一点也不嫌弃自己。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sometimes naive的人,面对一切,凡事平等,从不judge。
她给他打电话时他礼节性地问道:你还好哇?
她问:你不知道我的事吗?
他说:知道啊,电视上都看到了。
一副聊天气的样子。
没有同情,没有小心翼翼,没有一大通安慰。
大约是这种置身事外却又淡如水的关心,让她决定踏出第一步。
影片里一直在省略Steph做出各种决定时的犹豫挣扎。
比如她怎么就让他来她家了。
比如她怎么就决定出门了。
不过我们知道,脑残男Ali是个一根筋的家伙。
他对于自己的性能力很骄傲,总能做出无法用常规解释的行为,有时候很幼稚,但大人总是没法拒绝小孩的任性,何况这个小孩有一张呆萌的脸,和一身让怪阿姨流口水的肌肉。
对于我这个不会游泳的人来说,看见失去双腿的Steph,能够克服心中的自卑,重新回到阳光沙滩海浪里,除了惊讶,就是赞叹。
当她站在阳台上,用力挥舞双手,作出曾经指挥鲸鱼的动作时,背景音乐渐渐响起,那是那天出事时的firework。
大光圈镜头从下往上贴近她的脸,她的健在的双手,她略带笑容的脸,和满足的表情。
阳光,风,发丝,还有模糊的身后的高楼。
她在阳台上,好像一个不存在的地方,站着,舞动着,一如她自己。
我偷偷抹掉眼泪,暗暗决定回来要给这电影写篇东西。
另外还有几个感人的场景。
我猜大家也都这样。
Ali去打黑拳时,Steph总是在车里默默看着。
当他被黑人打倒在地时,镜头却从他的角度,以贴近地平线的角度,缓缓转向车门。
拳头打在身上脸上,全部放慢了速度。
周围人的呐喊、渐渐隐去。
那扇期待中的门好像永远也不会开,但是这个永远也长不大的男人,依旧固执地看着,直到那双机械腿终于出现在他眼底。
虽然Steph一句话不说,一个表情也不显露,只是站在那里,在人群的外围微皱眉头,冷漠地看过来。
但他的确真真实实地依靠着那个人,即便她一言不发,也是力量的源泉。
而Ali的经纪人潜逃后,Steph替代了他,成为Ali的新经济人。
她找到了与他更贴近的方式,让这个男人更加依赖她的位置。
他们的相处方式俨然已经成为附骨而接寄生连体,互相拥抱,互相取暖。
她需要他的肢体,他在生活上对她的照料,还有尊严;他需要她的吻,她的爱,她对他在精神上的支持,以及事业上的帮助。
他们越来越不可分割,所以他才会在最后,泣不成声地说,不要离开我。
虽然是直到最后的那段旁白才知道,Rust and Bone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而Ali究竟成长为怎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其实倒并没有那么重要。
那双睁开的眼睛,那句“我爱你”,已经足够揭示他顿悟的人生和今后的珍惜与幸福。
《锈与骨》,翻译自英文译名《Rust & Bone》,真心不知道啥意思,喜欢较真的可以去抠抠法文。
影片以阿里带着5岁的儿子投奔姐姐开始,之前的情节可想而知:阿里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姐姐给阿里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阿里在姐姐家里逐渐安定了下来。
随着影片的推进,也就是说,随着生活的继续,阿里的生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正轨(不用带着儿子流浪了,至少看起来不是那么专业),空闲世界也去约约炮,而且似乎有了自己的事业:拳击。
可以说,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里,阿里从失魂落魄(失魂倒谈不上,后面有解释,这里不过是凑个成语而已)到有心情约炮,阿里经历了一段不安定的生活以后,又回到了正轨。
在影片的这部分里,观众对阿里的印象应该是一个有正义感和同情心的好男人,虽然他不知道怎么照顾儿子,好吧,哪个男人不是大大咧咧?
当他再次遇到已经被截去双肢的斯蒂芬妮时,满满的正能量给斯蒂芬妮以生活的勇气,因此斯蒂芬妮非常感激阿里的帮助,他们成为了朋友。
然而情节的推动到此嘎然而止,原因似乎是由一场意外引起:工人们发现了老板安装在各个地方的摄像头,愤怒得将它们扯下来,并捅到了媒体,而这件事情,阿里在其中也给老板出了不少力。
因为摄像机的事情,阿里的姐姐被解聘了,她对阿里这种帮老板监视工人的做法非常愤怒,把阿里赶出了家门,阿里不得不离开。
于此同时,阿里通斯蒂芬妮的关系也遇到了天花板,阿里仅仅是把斯蒂芬妮当成朋友和情人,这让斯蒂芬妮很伤心,她离开了阿里。
阿里在封闭训练期间,姐夫将儿子带来和他团聚。
然而在和儿子滑冰的过程中,儿子不慎掉入了冰窟窿,阿里情急之下,绝望的用拳头砸着冰层,终于杂碎了冰层,救出了儿子,但是手骨因此破碎。
斯蒂芬妮打电话来问阿里儿子山姆的情况,阿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他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爱。
之后的结尾就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励志片结尾了:阿里和斯蒂芬妮开始了新的生活。
长长的剧透总算完了,下面说说我的感想。
人的成长过程从来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不觉得人遭受大的挫折、经历大的悲情故事就能得到质的变化,这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
事实上,遭受人生变故更多的是将一个人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
《锈与骨》并不是一部励志片,至少励志片里那无尽的奋斗在这里是没有的,有的只是淡淡的无奈。
经历了一次失败婚姻的阿里带着儿子投奔姐姐,这背后的故事没有说,其实也无需说,因为无奈。
山姆饿了,阿里无奈的四处找吃的;没有钱,阿里无奈的带着山姆在路边拦顺路车;不认识路,阿里无奈的在地图上找目的地。
阿里的生活中似乎需要一个妻子,照顾孩子不是男人的事情,没有工作,居无定所,哦,可怜的阿里——当观众被引入一个悲情的阿里的世界时,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中了导演的圈套。
果然,当阿里遇到了斯蒂芬妮,一切开始变得皆有可能了。
阿里帮助了斯蒂芬妮,斯蒂芬妮也帮助阿里,他们相爱了,他们结婚了,他们幸福了,然而事情并没有如观众所愿,因为斯蒂芬妮不但离开了阿里,阿里还遭受了又一次意外打击:姐姐也不要他了。
故事发展到这里,被引入悲情故事中的观众还有着暗暗的自喜:哪个爱情故事不是一波三折?
哪个英雄美女不是悲欢离合?
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怎么吸引观众呢?
然而观众猜对了结尾,却没有猜对过程。
阿里在儿子遇险后绝望的心情,深深刺激了他,他才真正意识到,爱就是一个人无法离开另一个人而生活。
很难说 ,是儿子遇险让阿里有了顿悟,可以说,影片之前的一切铺垫,都是为了这个主题而存在:婚姻的失败、斯蒂芬妮的离开、姐姐的抛弃、工人们的厌恶,等等。
所以说,这是量变引起的质变,而不是变故导致的成熟。
(前面失魂落魄一处,当阿里婚姻失败后,阿里并不明了自己缺少爱的基因,所以谈不上失魂,所以仅仅是落魄而已。
这也解释了当阿里在姐姐家重新安定下来以后,“魂”怎么立刻就回来了的问题) “爱”到底是什么?
相信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未必真懂。
当一个人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甚至还能照顾别人,具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这样一个高大上男生居然不懂爱,我想此前很多观众是不认同的。
因为在他们看来,正义感就是爱心,同情心就是爱心,有了生活的能力,也就有了爱的能力,也就有了爱和被爱的权利。
在这些理直气壮、振聋发聩的质疑声中,在看这部电影之前,你是很难和他们沟通的。
在他们看来,一个能给路边乞儿零钱的人怎么会没有爱心?
一个能对伤残者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怎么会没有爱心?
然而影片给了这些人一个清脆的耳光:爱不是施舍,爱也不是援助。
我们常说,爱是相扶相帮,爱是相濡以沫,爱是互敬有加,这些都可以说是爱的衣裳,它们套在爱的身上,都是合身的。
然而要从这些衣裳上想搞明白爱的样子,却无异于缘木求鱼。
还有人说,爱是阳光,爱是空气,生活有了爱,生命才有了活力,这么说也没错。
然而爱就像遨游九天的龙,离得越远,越是形象高大;离得越近,越是细微如发。
爱似乎不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的产物,人类的语言难以描述甚至解释它,只能靠量变到质变的顿悟,只能靠智者的诠释。
关于“爱”的片子,以前看过一部台湾的《台北飘雪》,也写过一篇影评的,有兴趣的可以翻翻。
电影的开头很荒芜,一对父子沿着公路不停的走,到处昏黄一片,感觉路人说话好像都冒着白气,小男孩却穿着凉鞋,这到底想讲什么?
我多忙啊,连去了解地球是绕着太阳转这样的知识都要提前想好这有什么用的人,我不想浪费两个小时在一部无聊的电影上。
说归说,笑归笑,自己选的电影就是跪着也要看完。
父子俩一路搭便车,坐火车上找别人吃剩的东西果腹,最后终于来到了目的地——姐姐姐夫家。
作为一个长期看国产片和日韩剧的人,那里面的俊男靓女,永远阳光灿烂,永远青春美好,是的,每个人都不怕冷,只怕丑。
可这部戏,导演就用摄像头真实的记录,只剪不调,给演员们连妆都不画。
于是在还没看懂剧情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人凌乱的头发,眼角的皱纹,甚至脸上清晰可数的雀斑,有点触目惊心,我的问题。
这对父子就借住在姐姐家的车库,姐姐帮外甥咨询上学问题,男主找了一份在酒吧当保安的工作,平淡无奇。
男主上班第一天,酒吧里的一对男女朋友打了起来,男的把女的打的满脸是血,长期练习打拳的男主自然把他俩拉开,女主一边往出走一边拒绝男主要帮他打的的建议,够飒。
可是打她的男的还没走远,在不远处叫嚣着,不依不饶的架势,女主只好和男主一起
女主是虎鲸训练师。
失去双腿后和男主第一次外出。
当男主经纪人。
回到海洋馆和虎鲸互动。
男主抱女主去游泳。
回家,坐在车上清理伤口,少不了的聊天。
没错,看到这我也知道这俩人以后肯定有事,缘分来了,每个人就跪接吧,我还有必要看下去吗?
准备关掉的时候男主说:“你是干什么的?
穿成这样是做妓女吗?
”(大概意思)我觉得有意思,这人嘴怎么这么贱啊,男主和女主不是应该相识相知相爱,然后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嘛,你这么会聊天你妈知道吗,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我继续看。
任何一个女生被陌生人问了你是不是妓女时一般都不会很开心,女主让他:“闭嘴!
”到家了果断下车。
男主在刚才拉架时扭伤了手腕,想去女主家借冰块冷敷,于是开了口,女主一开始拒绝,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人,觉得可以让他上去,这个世界并不是充满强奸犯的好吗。
然后我就看到了没有女主个头高还婆婆妈妈的女主现男友,男主自己去找冰块冷敷,根本不鸟他。
然后看到了女主贴在墙上和蓝鲸的合照,对女主高看一眼,毕竟是能和鲸鱼照相的人,不一般。
男主很骚的在墙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后走了,然后很长一段时间,上班下班泡妞锻炼,和女主没有交集。
下一幕女主换上了潜水衣,走向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下巴微抬,略略骄傲,她是水上乐园里的虎鲸训练师,像一个将军。
远处是欢呼的人群,天上有灿烂的阳光,水里是颜色和线条都堪称完美的虎鲸表演,看这段时没有理由的我却握紧了拳。
是的,难道是背景乐《fire work》太燃了,让我有点紧张,一场水上表演而已,为什么要演这么长时间,太整齐漂亮了,一定有事要发生。
下一秒,一念间,一头虎鲸在跃出水面时出现意外,直接撞向工作人员和工作室,天啊,可是直到最后一秒,我仍能看到被搁浅的鲸鱼的一切还是那么完美。
屏幕黑了一秒钟,然后就看到病床上躺了一个人,全身插满仪器,镜头往下,她的膝盖以下部分,没有了,没有,了。
什么东西会生锈?
我知道不锈钢不会生锈。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什么会让你站起来,我想是骨气。
厄运降临后,人的反应无非四种,震惊(你们把我的腿怎么了)——拒绝相信(手里握刀片,自杀未果)——自责(都怪我,要是我当时不……就好了)——接受(是的,我的腿没了,我还活着)。
于是女主坐上轮椅,一个人在公寓里生活,拉紧窗帘,我连光都不想看到,空气都在嘲笑我,然后看到了墙上男主留下的电话。
两人见面了,男主其实在新闻上看到女主出事的新闻,没有太多的话语,男主拉开了一点窗帘,提议出去走走。
此时像是秋天,水边,男主倏的就下水了,像鱼一样畅快,女主身体不适,心理不合,发着愣,犹豫着。
男主抱她下水,我一度认为这是俄国电影,说的话也听不懂,见面也不Bonjour.而且男男女女这身高,这体格,眼睛都要醉了。
女主到底是驯兽师出身,水性极好,即使没了双腿,仍然能与海浪试比高,出水的一瞬间,宛如新生。
之后两人就像老朋友一样,时不时见见面,聊天游泳,我从女主的眼睛里看到,她有点儿喜欢上男主了。
男主带着儿子生活,生活中不断有自己的新炮友,他找到了一份打黑拳,类似赌博的活动。
女主要求一起前去,去到了那里,透过女主的眼睛,我看到了最原始的身体本能,每个人都很健壮、嚣张,到处都是血和尖叫。
这些是生活中最真实的东西,伤感难过顾影自怜是什么东西,女主看了看男主的脸,抬头看了看天,舒出了一口气。
“我还活着,本不必退缩。
”于是开始装义肢,接受痛苦的训练和恢复期,女主可以拄拐走道了。
甚至在一个晴朗的午后,又回了一趟海洋馆,虎鲸看到她亲切地游了过来,仍然会随着她的手势来回游动,感动。
闭上眼睛,感受到风和阳光,一切都变了,好像又没有。
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就像是男女朋友一样相处,女主也不再怯懦,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像明星一样,男主打这种黑拳也需要经济人为他联系工作,谈妥价钱,出于信任女主接手了这个位置。
当我看到女主拄拐在人群中走出,我不仅感叹生命的坚韧,你无法改变世界,你只能改变自己,世界不能击败你,只有你自己。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我却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每个都像是一支队伍,在不停地战斗。
最后一部分男主带儿子去山上滑雪,一转身,儿子掉进了冰窟,男主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入水寻找(女性思维,一次夭折一对)。
他迅速扒开雪找到儿子的位置,生生用拳头砸裂冰层,把儿子救了出来。
经过三小时抢救,儿子最终醒了过来,我也舒了一口气。
作为一个长期打拳击的硬汉,他其实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一次他抱起儿子要求亲自己一下,儿子拒绝了。
5岁的男孩难免有任性哭闹的时候,他一烦躁能直接把儿子丢出去,头磕在柜子上也觉得没什么。
不是说资本主义有一套先进的与小孩沟通的方法吗?
怎么不像念经一样的重复“baba love you.”我看看到了另一个事实,我没那么爱你,我在学着爱你,我爱你,我们是一样的。
他也拨通了女主的电话:“……他一个小时前醒了过来,我差点以为我要失去他了,刚才我吓坏了……”终于,哭出了声。
就像是一场救赎,男主和女主互相施救。
儿子不小心掉进冰窟。
马提亚斯•修奈尔(Matthias Schoenaerts)有着一双深邃而迷离的眼镜,似乎可以吞没他所见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活,这个比利时人也因此具备一种毁灭性的气质。
这种气质,集中呈现在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顽固分子》里,让他成为一只需要美沙酮轮番刺激的被阉割公牛,一个蕴含暴力能量的危险家伙。
带着这双眼镜、这份气质,修奈尔开始受到欧洲名导的关注,继续成为毁灭自我世界的爆破物,譬如,雅克•欧迪亚这部《锈与骨》中精力旺盛却又处处碰壁的退役拳击选手阿里。
一个缺位父亲,突然回来,与极少谋面的孩子产生一段旅途,这种俄国电影里常见的主题,成为了《锈与骨》的开头。
不过,作为随时可能将周遭爆破的定时炸弹,这段旅途只会为自己为孩子也为与他们相关的人带来不断的麻烦。
因此,阿里并不情愿的成了各种“临时工”角色:临时的父亲、临时的职业拳击手、临时的夜店保安、临时的代驾司机、临时的超市警卫,以及他惟一愿意永久保留的“临时身份”——临时的床伴,“I am OP,欢迎来搞”,面对所有有潜质睡一觉的姑娘,阿里自豪地介绍自己能提供的“快餐性爱”业务。
导演为这段充满“临时性”的现实主义生活,选择了表现主义表达法。
海滩上炫目的余晖、高铁里一晃而过的逆光,都深刻反映着阿里生活的不稳定状态。
爱情故事里,总得来一个有充分契合的另一半出现,以让浪子回头,让混蛋收敛。
因此,由影后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虎鲸训练师斯蒂芬妮,就成了一个于叙事情感逻辑颇有风险的角色,尤其在选择让雀跃的斯蒂芬妮遭受这么一场致残的伤害后,如何让一个脑残的混账家伙与一个身残的绝望女人产生让人信服的爱情,也就成了非常考验编剧能力的事。
幸好,导演雅克压根没想给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两颗绝望的心来场什么相濡以沫惊天动地的恋爱。
混账就是混账,残疾已经注定,感谢法国充足的社会医疗保障,在影后又为这个失去双腿的可怜角色带来一场振聋发聩的绝望表演后,我们的女主角旋即归为了认命的平静。
不过,得让她重新捡拾起生活,则得来这么一个闺蜜,于是,阿里带着“快餐式的服务”来了,裸泳、临时性爱以及目睹阿里拳拳到骨的地下黑拳,让斯蒂芬妮重获对自己身体的信心甚至是热爱。
表现主义的手法又一次炫目于银幕之上,巨大的海蓝色背景前,戴上假肢的斯蒂芬妮成了最出色的乐队指挥,让曾伤害自己的虎鲸在手势之下与诺大的海洋馆中飞翔,也随即放飞女人对跳舞对身体对自由的梦想。
顺理成章的,当临时床伴变为相互依靠的伙伴,带着人类本能的占有欲就迎面扑来,至少对斯蒂芬妮来说是这样的。
这样一来,开头的父子故事,加上后来居上的闺蜜变情人故事,再裹挟着主角与亲戚和社区的丰富矛盾,让《锈与骨》的故事焦点也在空间扩张中有些失控,不再能像《预言者》那样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监狱空间中,去精雕细琢角色的性格轮廓和情感走向。
这个遗憾,或许还该归咎于阿里人生的“临时工”身份,七零八落的生活导致七零八落的故事。
生活是什么?
生活就是在你不知道的时候,照着你小肚子上猛击一拳,打得轻,你可以趴那儿休息一会儿,喘口气儿;被打得太重了,就掉几滴眼泪,再多喘两口气儿,多休息几分钟,然后还得爬起来继续往前走。
这就是生活。
充满残缺和不完美,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重要的是,当面对这种残缺和不完美、有时甚至是灾难的时候,你如何选择?
有时候,别人会帮你一把,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影片中没有直接交代Stephanie为什么在出院后要给Ali打电话,我想这可能是女性的本性在起作用。
比起Ali,Stephanie的前男友实在是过于矮和小(气)了。
女性在最脆弱的时候,潜意识中恐怕需要一个高大雄壮的男性来保护她。
而Ali不仅仅保护她,更激发起了她的斗志,让她向前走,走到海里去游泳(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去找回以前的自我和自信。
Ali主动提出充当她的炮友,她也认可并选择这么做,这更让她找回做女人的感觉。
以前的她受到男人的密切关注和垂涎。
事故让她对自己不再自信。
这也可以对应到她后来为什么要在夜店狂扁那个请她喝酒的男人(poor guy),其实那个男人本身没有做错什么,只是运气不好,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对错误的人说了错误的话。
【这里有个细节,当Stephanie第一次与Ali交欢之后,Ali离去,她在阳台上开始找回自己训练虎鲸时的手势。
性,对于一个人建立自信的意义,通过此情节完全表现出来。
究其本质,这跟男人看重自己的size、看重交欢过程之中和之后对方是否感到”爽“,是一样的。
导演以如此手法表现,正像是给了我们一个仔细打量Stephanie的心理状态的猫眼儿。
】 而Stephanie对Ali同样重要,他在地下搏斗的艰难时刻,是Stephanie激励了他的斗志(Stephanie在那个时候的表情令人难忘,歌迪亚的表演令人难忘!
)。
经纪人出事之后,是Stephanie站了出来,为他继续提供出场的机会,这些机会为他以后参加正规比赛打下良好基础。
儿子出事后,他在医院里,Stephanie更是主动给他打电话表示关心,Ali也在最关键的时刻说出了“我爱你”。
也才有后面的一切。
[前两天微博上热传一个段子:北京,一个平凡的下午五点半,却有着不平凡的爱情故事上演。
失恋多日的他接到她的电话。
「飞机还有两小时起飞,你如果来了,我就不走。
」她终于决定在去美国前给他最后的机会。
他放下工作冲下写字楼,坚定地说道:「我爱你。
等我。
」两小时后,她飞走了,他还在三里屯打车。
如果真的爱他,为什么不能拿着行李回来找他? 反而一定要他去机场。
将未来寄托在别人和不可控的因素之上,而不是自己去努力争取,这不是矫情是什么?
别跟我说什么女孩子的尊严,这跟尊严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有,也是她太把自己当回事,更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她没有把自己摆在跟他同样的位置。
] 片中很多元素都起到很好的前后呼应,狗、汽车模型,一些伏笔的设置更令人赞叹,比如Ali的姐姐在超市的工作,以及此后因为Ali的经纪人所做的事情而丢掉工作;比如Stephanie训练虎鲸的动作,在不同情节和场景下出现,都有着不同的含义。
这些伏笔的设置完全随着情节的进展而慢慢显现出意义,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不做作,不说教。
不像很多好莱坞和国产电影中的镜头,导演就差举着导筒,揪着你的耳朵然后对着喊:我是要这么这么这么滴,你应该那么那么那么想…… 更值得琢磨的,是Stephanie在前面丢掉了腿,而她通过假肢让自己变成了与正常人一样的人;Ali在后面弄伤了手,却靠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金腰带。
一双脚和一双手,生活让你失去它们,你还是可以用某种方式得到更多。
在素材和镜头的运用上,让我想起邹静之说王家卫的话:他用的镜头和素材,都是其他导演抛弃不用的镜头和素材。
观众都不傻,别觉得有点什么没有交代清楚,观众就不明白。
这是从编剧和拍摄手法的角度。
从立意角度来看,不站在道德高地上,而是把生活的复杂性展示给我们看。
从这个角度说,国内导演还有很多东西要学。
转眼间,2020只剩下短短4个⽉,还记着年初时对“爱你爱你”年许下的愿望。
⽣活就是如此吧,⽆法预测。
电影是难辩真假的梦,翻⼀部贴合⼼情的电影,在获得共鸣的同时,往往能被灌⼊出乎意料的⼒量。
明媚闪闪发光的海⾯,幽暗令⼈窒息的海底,拥抱2020最后两个季节前,看《锈与⻣》体会⼈类⽣存的常态。
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玛丽昂·歌迪亚是少有能够同时⽤“性感⻤魅”、“平凡温柔”来形容的⼥演员,⽆论是《两⼩⽆猜》中清纯可爱的苏菲,《玫瑰⼈⽣》中由内至外都成功演绎的法国国宝级歌⼿,还是《盗梦空间》中的点睛之笔梦中妻⼦梅尔,玛丽昂都精彩诠释。
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她做什么都是那么⾃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如果我和她⼀起演戏,会衬托得我很假。
”凯瑞·穆⾥根甚至说过:“我真的很喜欢玛丽昂·歌迪亚,她做什么都是那么⾃然,完全没有演的痕迹,如果我和她⼀起演戏,会衬托得我很假。
”在《锈与⻣》中,玛丽昂饰演斯蒂芬妮,⼀位被意外夺去双脚的虎鲸训练师。
与阳光的对手戏
病房中的日子,五次渐隐的连续使用,影片省略交代的时间是虚无,暗示处在黑暗中斯蒂芬妮心如死灰。
她的转变由阿里(马提亚斯·修奈尔 饰)的再次出现而发生,用与阳光的对手戏来完成。
初次对手戏,阳光穿过蓝色病房,照耀着斯蒂芬妮的脸,是熟悉的光,此刻却显得唐突又错愕,不过她没有躲开或再次藏进黑暗中,暗示天性中的倔强与强大。
第二次对手戏,斯蒂芬妮坐在轮椅上,眺望阿里游泳在波光粼粼的海水中。
又是一束阳光滑过她的脸,她扬起头,闭上双眼,轻轻转动脸庞,感受也是抚摸它。
阳光是如此温柔又包容,它洒落在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这一次斯蒂芬妮接受了阳光,选择向阳而生。
再次接触的原因《非诚勿扰》中梁笑笑对秦奋说,“一见钟情不是你一眼看上了我,或者是我一眼看上了你。
不是看,是味道。
彼此被对方的气味吸引了、迷住了,相投的气味隔着八丈远都可以闻得到。
“
冯小刚形容一见钟情用了”味道“两字,用在阿里与斯蒂芬尼上也十分贴切。
从两人平淡无奇的相遇开始,到阿里耐心帮助斯蒂芬尼走出困境,甚至愿意与她发生亲密关系,成为男女朋友,我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阿里会走近斯蒂芬尼?
为什么是这两个人成为灵魂伴侣?
电影过半了也没有着墨解释。
直到影片三分之二时,导演雅克用无言的三次正反打,解释了“气味相投”,达到一个深入的爱情探讨。
为挣钱,阿里参加格斗赛解释出现在,阿里打比赛时被对手碾压。
从一开始带着儿子居无定所,到投奔姐姐,找到工作,参加格斗赛,阿里走到现在都很不容易。
此时这场格斗赛阿里是否要放弃斗争,与生活的信心有关,若此刻失意可能会退回到最初偷摸拐骗的状态。
阿里挣扎的时间被叙事性拉长。
画面中,他被对手扼住喉咙,呼吸困难,眼神却不自觉的看向车,车上坐着斯蒂芬尼。
在持续的慢放镜头中,车门打开了。
先是拐杖落地,再是一双假肢。
切回阿里,他将这简单却如此不易的动作看在眼中。
再切回斯蒂芬尼,她正走向阿里,最有力的支持无需多言。
阿里热爱拳击,热爱在骨与骨的撞击下,激发出深不可测的力量,这从来都让他热血沸腾。
斯蒂芬尼身上具有的绝地而生,与阿里追寻的东西相同。
锈与骨的联结是从”一见钟情“开始的。
用残缺达到完美”锈“是斯蒂芬尼失去的双脚,”骨“是阿里在骨头上收到的创伤。
由残缺达到完美是影片对灵魂伴侣的定义,和对相濡以沫 、至情至真爱的必经之路的总结。
就像《神雕侠侣》中的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贞一样,经历世俗、残缺、生死之后的爱情更为纯粹。
有阴影的阳光《锈与骨》的评分并不高,豆瓣打分只有7.6,但我还是很喜欢它细腻描绘生活本质的决心,并清透地表达出来,不去故意渲染沉重或是大起大落。
它充满了阳光,还是有阴影的阳光,不屈服、透着张扬驰骋生命力,很有质感。
作者:阿年更多内容详见微信公众号:凌晨两点的我们
嗯,还行吧
看来导演根本就不想拍一出爱情故事,换成好莱坞这早就狗血的一塌糊涂或许只剩演技了,但到了欧洲文艺片这里各种细腻的细节拍出了一种细水长流的感觉,一切都充满着不确定性,连角色自己都轻易控制不了周遭的变故。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常常左右你选择去爱什么人,其实谁都不比谁更优越。★★★★
7.5分 不一样的爱情故事,最直接的震撼人心。Firework放在这部电影里特别合适,特别好听。
这是一部扯蛋的电影 男主就是个胸大无脑发达的人渣!看不出成长救赎之类的从何而来 话说开始觉得法国电影好矫情了
相比东方,西方人拍这种电影,不会将过多的笔墨用于一开始“无法面对”时的煎熬,而是更多地去展现在那样的情境里,人如何去面对并做到尽可能地坦然,就个人而言很受教
碎片式处理的生活流。欧洲组委会青睐的范,如果是美版,会更喜欢,好比《摔跤手》
12.17 重生神马的看不出来,坚强也不过坦然。故事合理流淌没有拖沓,旅伴式的感情,受虐后的成长,更觉真实。
比之同样题材的灵魂冲浪,这部显得更为沉闷,剧情牵强的地方太多了
我能说我理解不过来么~困~~~
捏着鼻子看完了.
真会选外景,在地中海边小城拍这样一个很率真、灿烂的片子,不太浪漫又很浪漫,不太有情又很有爱,配乐也很赞。马提亚斯·修奈尔、玛丽昂·歌迪亚演得很自然,一个粗人变成细人的过程,不合格的父亲不懂爱的男人渐渐长大的故事。失去身体支撑的女人残缺中站起,重拾美好,找到真爱和生活之美。
三星半。firework第一次出现时很喜感,第二次就变感动了。男主无论顽固分子还是此片的角色都有一种带着孩子气的感觉。
细腻而粗砺,复杂而单纯。
一个残疾少妇拯救了一个打黑拳的混蛋男人,混蛋男人走上职业拳手辉煌道路并且感悟到了人生真谛.....另:这截肢是怎么拍成功的
五分只為瑪麗昂的演技
玛丽昂不着痕迹的表演让这个缺乏新意的故事在情感说服力和感染力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从这方面来看故事的精彩程度平平反而成了优势,因为观众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人心情感变化上。但男猪脚OOXX机器一般的角色设定实在有些破坏气氛......
感觉影片没有高潮,或者说是没有明确的叙事线索,以为是玛丽昂歌迪亚的励志独角戏,看看着又像是男主角为生活的搏击,没想到最后竟是两人快乐的打炮
叙事结构还可以,本质上还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同类型的东西
女主表现不错……巨讨厌男主,打女人、直接把儿子头往桌子上磕的暴力男恶心吐了。最后是搞了个happyending?你信他爱女主吗,我反正不信
根本看不下去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