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想些影评都会遇到这种尴尬的事情,我完全理不清逻辑,想法太多,一股脑的倾泻而出……只做个人情感发泄之用。
这部影片打着“血腥版小鬼当家”的噱头,不可否认,这是吸引我的一大原因,再然后就是男主,似曾相识🌚,我是抱着很大的期望去看的,然而我却并没有看到类似于黑色幽默的桥段,有几处可以看出,导演在这里设置了所谓的笑点,效果却是徒然罢了,从一开始的定位就错了,这可真让人脸扁。
首先,从剧情入手,一开始父母的发狂毫无征兆,可以理解为设置了悬念,后续给出了暗示:电视会出现雪花画面,父母开始发狂,这给了观众一种暗示:这是一场阴谋。
这场灾难发生时,有所谓的专家出来解释,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有一半的🐷仔都是死于母猪,(我感受到了来自导演的蔑视)于是这就和前边冲突了。
后边剧情中有类似给父母洗白的剧情,父母因为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他们青春不再,而孩子就像是窃取他们时光与精力的存在,于是我猜测,父母大概是想以抹杀结果的方式来掩盖过去,他们偏执的认为,只要孩子不复存在,自己便能重新成为自己,而不是以爸爸妈妈的方式存在。
而最后一幕仿佛是在力证:我们爱你啊孩子,我们只是,偶尔会想要……台词与这句话大同小异,这看起来,是在说,我想杀你,很正常,我只不过是付出行动而已。
这剧情是真心乱,经不起推敲。
其次,台词,中间那段给父母洗白的剧情我印象很深,演员是好演员,很好的展现了那种重拾年轻心态却又一瞬间跌落谷底的歇斯底里,为了家庭奔波,一次又一次的牺牲自我,然而,吵架硬生生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这就很尴尬了。
本来就是个剧情简单(混乱)的电影,非要冠冕堂皇的赋予其深层含义。
再者,便是演员,我并不是质疑凯奇的能力,只是,某些情节,真的用力过度了。
还有便是剪辑了,在爸爸杀儿子,妈妈杀女儿的时候,出现他们过去相爱的画面,对比鲜明,不得不说很震撼,这一部分的剧情,张力十足,对观众的心理把握的很准确,在剧情略显松弛的时候以过去甜蜜时光作为填补,可以说是很会玩了。
人总是会在一段关系破裂的时候回忆起以前的时光“怎么就会变成这样呢?
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这处做的很好,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影片的末尾显得很有戏剧性,“爷爷和奶奶今晚要来,而父母沉迷于杀7孩子”这大抵也是笑点之一,但是原谅我,我真的,不懂欣赏,我只会觉得无厘头,只有无厘头,并不搞笑,全片都在展示出一种,“杀害孩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错”这可能也是笑点,但是很显然,导演并没有把握好界限,黑色幽默的重点在于幽默,而这部影片,血腥有余,幽默,我却是未曾感受到的。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定位错误的片子,恐怖不足,幽默未见,血腥有余。
图源豆瓣
去年十月份,著名男作家冯唐在微博上发表《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一文,引发热议,随即更有女性作家写了多篇《如何避免成为一名油腻的中年女人》与之呼应,并逐步带起对“油腻”空前关注与探讨,而该词也日渐成为中年男女的非典型性表述,以至2017年12月2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的2017年十大网络用语中,"油腻"一词赫然在列。
所谓“油腻”,不止于身材的走样、打扮的随意、语言的粗俗,其实质在某种程度上更体现了中年男女生活的艰辛、不易与焦躁。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这个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房奴、车奴、孩奴、卡奴、养老奴”等各种称谓,肩负着各种期望与希冀的阶段,10年前风靡大江南北的经典写实电视剧《蜗居》里海清说过的一段话对这种困境的描述不可谓不贴切:“..........每天晚上,我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灯光,我就会在想这城市多奇妙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别人的生活我不知道,而我呢?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
这些可以精确到个位数字的城市生活成本让人不敢松懈,自然无法去思考更久远的未来。
在面临着这诸多的经济义务、生活压力和心理负累的情况下,很多男人和女人都没有心思,没有条件,没有毅力,专注的去营造自己的外在形象。
尤其是我们所处在这么一个高速运转,你随时都可能被甩下车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不管你在哪个行业,靠着工作实现财务自由都很难,但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又助推着个体物质欲望的不断膨胀,逼着它不停的去追寻那些或许本就不属于自己的理想。
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频繁产生激烈碰撞之时,意志薄弱者很容易走向绝路。
去年12月10日上午,被诸多金融类公众号频频转载的中兴跳楼事件是一个典型案例,程序员欧某新从中兴通讯的大楼顶上一跃而下,他42岁的美好生命戛然而止,但留下的是一个残破的家庭,四位孤苦的老人和一对年幼待育的儿女。
与软弱者无法释怀既定人生轨迹改变有所不同是的,勇者则是更愿意将一切苦痛与压力扛在自己肩上,敢于平静去面对自己并不精彩的乏味人生。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为什么有些人开车到家后会独自坐在车中发呆?
”的帖子有超过200万的浏览量,其中一个男士的回答获得一万多条的点赞:“很多时候我也不想下车,因为那是一个分界点。
推开车门你就是柴米油盐、是父亲、是儿子、是老公,唯独不是你自己;在车上,一个人在车上想静静,抽颗烟,这个躯体属于自己。
”这种回答与半个世纪前张爱玲在《半生缘》中“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的看法又极一致。
虽然张爱玲恋爱经历和人生阅历并说不上非常丰富,但其人性和男人及女人的心理的极了解却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细腻观察力和感悟力。
本剧中真实的演绎出此种情境,尼古拉斯凯奇在妻子质疑其在地下室建了一个男人窝的时候,愤怒的说:“因为我一周六天都忙的要死,为了房子付钱,就像该死的障碍课程,想冲出前门,我想说,总有一天,我会被绊倒,因为乔治的玩具,被摔个狗啃屎,被送到急诊室,我是说我们也许需要有界限,我是说也许我们有必要,有成人区和该死的儿童区,你认为我想建该死的家庭房吗,你说得对,亲爱的,我讨厌台球,也不是机器零件销售的狂热粉,试图完成销售配额,做个大男人,完全不是我年轻时的梦想,光明的未来,世界上的一切都期待着,我的意思是,我要抓住世界的蛋蛋,用力挤,我这个疲惫的混蛋,屁股下垂,肥胖,秃头,奶酪一样的屁股,游泳圈肚腩,耳朵里长毛,鼻子里也长毛,我的薪水从14.5万美元变成4.5万美元”。
这正是一个中年男人对操蛋生活的无力控诉,随着年龄增长身材臃肿形象改变,可以看到的希望无多,压力巨大而无处舒缓,成日内心惶惶却又不得不装扮的从容不迫。
对孩子将家里搞得乱七八糟无比愤怒,为保持慈父形象却不得不在抓狂不已闪现杀气的瞬间让怒火烟消云散,因为他知道,虽然有时候孩子的确让人恼火的想掐死他们,但依旧是在自己在世界上所最珍爱的人。
人到中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似乎都并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的女人,既挣钱养家,也带仔育娃。
很多时候,为着孩子的茁壮成长却逐渐的放弃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正如塞尔玛·布莱尔在剧中所说,“并非作为一个女人,你就没有梦想,职业梦想,关系梦想,我拥有一切,但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你一辈子都在静静等它到来,这种焦虑,这种秘密的兴奋,恐怖,因为你知道有一天,不可避免,你会创造这样的生活,它庞大,它重要,一切都在那一刻建立起来,然后成真了,不管你曾经怎么愿望,都不是现在这样,无论怎样,它就是他,无论你以前是谁,我们现在只是妈妈和爸爸”。
所谓的岁月静好仅仅是有钱有闲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惯常,普通出身的中年男女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没有容易二字,自然也很难脱得了油腻。
对于大多数中产及以下阶层来言,所能做的也许只能是继续因着这种种责任、担当和义务,为着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而奋力拼搏,力求让下一代早日过上摆脱油腻称谓的丰富精致人生。
PS:适合孩子已读小学以上的家长观看
看完这个片子后,第一个感想就是老人不服就服编剧的脑洞,整个剧情大概就是某种不明因素入侵了每个父母的大脑,促使他们一心想要杀掉他们的孩子,以凯奇(男主角扮演者)一家三代人为例子进行展开,女儿平时经常偷拿父母的钱,以前趁母亲不知的情况下还拿母亲的化妆品玩,儿子经常乱扔玩具,以前把他老爸的放在地下室的车弄得一团糟,这辆车是凯奇他老爸,也就是我们称作爷爷的人用军用补贴买的车,而凯奇在年轻的时候也拿过这辆车去泡妞,结果也搞坏了车,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便成为了他们三代人后面互相追杀的其中一条导火线。
凯奇和他老婆想尽千方百计要杀掉躲在地下室的儿子和女儿,最后尽然动用了密室通煤气的方法。
影片最后部分当凯奇准备杀掉女儿的时候,爷爷奶奶刚好来了(之前打电话说当晚要来吃饭),一进门就毫不犹豫的向凯奇喷防狼喷雾(不知道什么奇怪东西)和两肋插刀(这要有多大仇啊!
)接着就开始了爷爷杀凯奇,凯奇杀儿子的追逐戏。
结尾以黑人小哥(女儿男朋友,后面我会详细讲解)和女儿合力控制了凯奇和他老婆结束。
这部影片有几个令我十分印象深刻的镜头1.还没下课的时候,校门口围满了许多父母,个个都在等待自己孩子下课,镜头给到父母的时候个个都是一副充满仇恨的表情,有个男学生不顾警察阻止爬出了校门口,当场被他老母捅死,我开始以为会有比较血腥的场面要出现了,结果导演直接切镜头了(一脸无语(ー_ー)!!)
2.凯奇老婆去医院帮她妹妹接生时,当她妹妹拿到自己的孩子时,竟然想直接将他杀掉,刚看的时候真心有点震撼,随后画面转到医院的婴儿接待所,窗外趴着一个个杀气腾腾的父亲,导演却在这个时候插上欢乐的BGM,真TM想寄刀片给导演( ̄ー ̄)
3.在凯奇家当佣人的华人大妈,在凯奇儿子面前杀死了她女儿,还操着一口粤语ರ_ರ ...
4.凯奇大叔在地下室的发泄,这一段感觉特别真实,凯奇在现实生活里感觉也是这种情况吧(我个人觉得的,勿喷),从昔日的影帝到现在的烂片王,从昔日的风流倜傥到现在的肥胖秃顶,为了还赌债一直接片,在影片中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不愧当年影帝的称号(¬_¬)接下来我要讲一下我个人认为影片里面最阿三的人物,黑人小哥(我这里叫他小黑),小黑的父母离婚,父亲是个酒鬼,所以小黑在学校考完试才没有人来接他,我觉得他肯定是全片最安全的人,结果我错了(°ー°〃),小黑一回到家里就被老爸拿着酒瓶打,结果他老爸不小心被自己用酒瓶戳穿了喉咙(也是没谁了╮(︶﹏︶)╭),当时看到小黑一脸茫然失措的样子挺心疼的,之后小黑找到凯奇女儿(这里我叫做小白)后就开始了他的悲催之旅,一开始为了保护小白先是被凯奇砸晕了脑袋,都吐血了后面竟然醒来了,刚起来不久就被小白母亲用钩子勾穿了嘴巴(看着贼痛),接着从3楼被摔了1楼,我想你会不会是凯奇的私生子,结尾竟然还突然出场用锤子击晕了小白母亲(可以,黑猪必死定律当我没说)当然本片也不免有一些硬伤,这个不明因素本片没有说明,还有煤气开灯那里太假,那么久没爆炸,加上结尾的仓促让我感觉这片没头没尾,但是影片的背景音乐还是用得十分好的,对于我这个喜欢老歌的人来说BGM还是值得称赞的(看后我还去听歌识曲了一波→_→)最后总结一下,在题材上十分新颖,但是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很平庸的片子,空闲时间拿来观看是挺不错的。
个人认为那个不明因素是处于挣扎状态的中年人对叛逆期的孩子所产生的一种厌恶,结果这种厌恶被推向顶点(自己觉得的)试想一下,假如现实生活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你还敢不敢闯大祸呢?
来听听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这个叫布伦特的男人,在精心制作一个台球桌又把它毁掉后的独白:……试图完成销售配额,做个大男人,完全不是我年轻时的梦想,我要抓住世界的蛋蛋,用力挤……在四分钟前我还是个年轻人,销售完成率是100%,这个年轻人在一百万年内永远不会像我这个疲惫的混蛋,屁股下垂,肥胖,秃顶,奶酪一样的屁股,游泳圈一样的肚腩,……现在薪水从14.5万美元变成4.5万美元……这是一个爸爸的中年危机,一个年轻时觉得自己一百万年都不会老,充满活力的人,不知不觉中就老了。
早上西装革履地去开车,看着空旷的街道,邻居的豪车,想象着在车里年轻人的疯狂,也许就是年轻时的自己…顿觉疲惫,可又只能皱着眉,坐进车里,叹口气,嚼一口剩了一半的隔夜巧克力,然后拿起钥匙发动,为生活上路去。
回到家只能蜷缩在昏暗的地方靠做一张台球桌触摸年轻的感觉,压抑到了极限。
再来看塞尔玛·布莱尔饰演的肯德尔,利用早上送女儿上学的时间想要跟女儿谈心,而“曾经是最好的朋友”的母女却无话可谈,因为这个开始偷妈妈钱的女儿更喜欢在脸书上与更多的其他人交流,却不再跟母亲分享一些独处沟通的时间,一句“情况变了,我有其他的朋友”把一个“老友”妈妈就此抛弃,一句“你没有享受生活不是我的错”把这位“你和乔什就是我的全部,你不能这么把我拒之门外”的妈妈击得哑口无言。
尼古拉斯凯奇那段咆哮式的独白结束后,他望着滚落的台球,对妻子说:“我曾经是布伦特,你曾经是肯德尔,现在我们只是爸爸和妈妈。
”这是他们发疯前最深的渴望?
终于,感染了“中年危机病毒”的夫妻俩疯了,开始追杀他们的儿子女儿,似乎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卸掉“爸爸妈妈”的身份,找回自己。
然而除了“中年危机病毒”,还有“老年危机病毒”,他们也遭到了他们父母的追杀。
只是,“老年危机病毒”没有那么强的杀伤力,很快,年迈的父母就被他们杀死。
只是,“中年危机病毒”也战胜不了年轻的力量,最后,他们也被自己的儿女所制服。
被捆绑在一起的夫妻俩回应儿女说爱他们时,也说着我们爱你们,只是……当台球再次滚到脚边,尼古拉斯凯奇说:“我也爱你们,只是有时候我们,我们……”我们怎么样呢?
我们也会疲惫?
我们也会害怕?
我们也有渴望?
我们也会疯狂?
……都有吧,想起那个被罚2万自杀的滴滴司机,想起那个被解雇跳楼的工程师……中年危机是一种病毒,可能摧毁自己也可能摧毁别人,请及早预防!
本应是一部立意新颖的cult片,地下室的中年危机堪称灵魂拷问,三代同堂追杀也很精彩。
无奈被不时穿插的回忆片段打乱了节奏,用温情音乐反衬肃杀情景这一手法,滥用过头便显得不太高明。
儿子毫不犹豫扣动扳机细思极恐,丈夫对祖父母的反杀也是不遗余力,可见若非病毒信号干扰了父母思维,孩子伤害父母总是心安理得的;导演在片头着力体现白人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仿佛心中有大爱,殊不知小强男友惊人生命力的设定也恰巧透露出导演对黑人体格无声的偏见呢。
结局令人出离了愤怒,武力加智谋的夫妻组居然干不过三个孩子?
电影大段铺垫展现在熊孩子支配下的中年生活令人绝望消沉,引得大批父母观众心有戚戚焉,最后居然转折成为熊孩子获胜,抽抽嗒嗒地高唱和平?
做作的半开放式结局如同麻子露脸半张,已经被倒了胃口,再犹抱琵琶也不会让人有观望的遐想。
导演大概想讨好所有的观影群体,结果落了个四不像。
片名:mom and dad,首字母连起来就是mad。
但爸妈真的疯了吗?
在我看来不过是自我释放了。
在我们生活中,道德正确是一件很有杀伤力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我们可以轻易地判妓女、赌徒、小偷和所有做出我们认为不道德行为的人死刑,而忽略他们是否存在被冤枉的可能性。
即使事后查明他们确实是被冤枉的,也不会有人可怜他们,为他们正名,更别说补偿他们的家人。
反过来,只要你的言行举止是符合道德标准的,那从一开始你就站在多数的一方了,不管真相如何,你都是『正确』的,因为多数人认可的东西,即使是错的,大家心照不宣,不说出来,也就是对的了。
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不被说出来的、道德不正确的东西:父母有时候想杀了孩子。
我有时候看见熊孩子手也抖。
虽说作为人类,咱不能自绝子嗣,因为这样会导致种族灭绝,但是你不能忽视这种心理的存在,而存在即合理,它不会平白无故的出现,一定是我们人类在繁衍过程中出现了某个问题,甚至,有可能它根本就不是问题,而只是必然会出现的一个现象,是地球上数百万种生物之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的转折,毕竟人类再怎么自视甚高,放在整个宇宙,70亿具肉体加起来也不过一颗尘埃而已。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这部片子你就能看下去了。
如果你固执地站在道德正确的立场而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你会觉得这部片子实在荒唐,根本不值得一看,尤其当你家孩子正在床上睡得像个天使一样的时候。
简言之就是我们生活中听够了正确的废话,现在来听听有用的错话。
让我们正视自己想亲手杀死无辜弱者的欲望,不管他是别人的孩子,还是自己的孩子。
最后由衷感叹,几十年如一日的接烂片的尼古拉斯凯奇,这回终于演了一部还可以的片子。
电影出来的时候,大家纷纷说,凯奇这次终于能打一个翻身仗了,看看烂番茄74%的新鲜度,还算不赖。
比凯奇这几年主演的各种片子似乎好了不少(这些电影里面只看过光杆司令,同样是一言难尽),可是再一看爆米花桶,再一看均分,结论就是这部《疯狂父母》是一部平庸之作,也许不是烂片,但也差得不是很远。
接下来让我们说一下这部电影吧。
设定上,深爱孩子的父母在某一天突然发疯,都想要千方百计地谋杀自己的孩子们,影片中只暗示了这可能是一种生化武器,当然也经不起推敲,可在这种荒诞而离奇的大背景下,一切发生的事情都变得格外带感起来。
影片中对于整个社会的描述主要有两个场景,其一是学校外等候的家长翻入校园追杀孩子,另一处则是医院里新生儿的家长们守候在外面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的婴儿(考场外盯着的家长们和这个也很类似),其实这两个场景的布置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展现的是无限升级的混乱,这种混乱在电影里甚至被吐槽是类似于《僵尸世界大战》的模样,另一个则是展现了无穷的冷静与克制,不过在这平静的外表下,一切都暗流涌动。
而我觉得影片中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在于思考父母在这整个事件中的正义性与合理性的问题,即父母是否是无辜的,以及父母是否真心想要杀死孩子。
在影片的新闻中有提及到,父母保护孩子是一种天性,是一种道德准则,而一旦他们失去了这条准绳,孩子是否会是他们第一个报复的对象。
而孩子何错之有呢,当然是有了,女儿喜欢上了父母不认可的男孩,偷妈妈的钱,不听管教,小时候乱用妈妈的化妆品,不过因为她是父母的孩子,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被无条件原谅,至于儿子呢,看似老实懂事,其实他原来也偷偷地在爸爸心爱的车里面养了宠物,宠物死了之后让车里充满了腐尸的味道,不过父亲依旧选择了非常宽容地原谅了他,更不用说他竟然还把爸爸偷偷买的枪拿出来把玩使用,表面上乖巧,实则也有很多自己的小心眼。
而在父母那方面呢,恰逢中年危机,被家庭逐渐挤占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趣而枯燥,母亲每天跳跳健身操却不知道有何意义,想和十几年前自己的追求者来一段旖旎却又被说人老珠黄。
而父亲那面呢,曾经威风凛凛开着把妹神车叱咤风云好不快活,现在秃顶了变胖了,上班只能看看黄片去度过,工资自然也不复当年,连犒劳自己偷偷搞出来的台球桌也被大加指责说乱花钱,床下藏的手枪谁知道究竟是防贼还是想有朝一日杀了老婆一了百了。
就是这样充满着怨气的中年夫妻,是否他们本来就有着对生活的不满,只不过这次上天为他们开了一个口子,他们便把这所有的的积怨都倾泻到本该无限度容忍的孩子身上。
而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新生儿来说,在这个事情中他们就成为了最为无辜的被施暴对象,明明自己才刚生出来,怎么就陷入了重重危险之中呢?
难道是因为怀胎十月过于辛苦,还是生产的痛苦让父母起了杀意?
无论如何,我觉得电影必然是有这方面的思量的,通过这样彻头彻尾的反转,让我们看完以后也能思考一下,父母对子女们无微不至的照顾终究根植于爱这一字之上,如果把这种爱当做理所当然,是否会让父母难过。
电影在剧情上的设计还算中规中矩,不过在时长的分配上略显失当,前面大半都在进行事件的各种铺垫,而作为重头戏的房内攻防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爽快(因为大半房内攻防消耗在了地下室的场景中),本来父母的父母拜访是个非常好的点子,然而这段剧情反而更加迅速,让人意犹未尽。
这些只能说明电影在时长上稍短了一些,毕竟90分钟不到的电影还是略显局促,一个房子其实能玩出很多花来,且不说小鬼当家,单是《人类清除计划》,在房内的各种设计就要比这部电影更胜一筹,顺带,今年稍晚有一部电影breaking in也是基于一个房子之内的小成本动作片,看预告还是值得期待的作品。
电影的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黑人男朋友了,作为除了女主之外另一个补充的视角而言并不成功,不过身为肉盾三番五次被打翻,被刺伤,被一锤子抡飞滚下楼,不知道这电影有没有一点狠抽黑人至上主义的念头,毕竟杀戮子女本来就已经在道德上不正确了,不如加入一点政治不正确的因素,让黑人成为受伤最重的那一个。
当然,黑人小哥也是非常顽强,几次被打倒就几次站起来,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唉,你究竟是炮灰还是救世主呢?
最后我们说说凯奇大叔吧,凯奇在片中的表现整体而言并没有过于出彩的地方,感觉像是被框定在了自己原来的戏路之中,疯的时候不够疯,慈祥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来,唯一的亮点就是回忆杀中砸坏他辛辛苦苦搭好的台球桌那一段表演,可惜这大概也是他在整部电影中最高光的时刻了。
所以,这部电影依旧只能算是凯奇叔还债道路上的一部普普通通的影片罢了,至于咸鱼翻身?
大概就像是早上赖床的人一样吧,双腿一蹬虎躯一震,身子还是老老实实躺在床垫上。
很欢乐的剧,讲的是父母突然发疯杀自己的子女,原因大概是父母压力太大儿女不听话,具体也没说,这原因有点像日本电影大逃杀,只是老美将其归结为不明病毒?
然后讲主角一家父母追杀孩子的事,先是遇到硬核儿子偷到抢打伤母亲,然后是硬核女儿烧伤父亲,然后父母发疯后有嗜血状态打不死,历经千辛万苦在终于可以对两个孩子嘿嘿嘿时,爷爷奶奶出现了,你懂的,以为自己走上人生巅峰的父母再次被追杀。
最终悲催的父母也没得逞,被两个熊孩子抓起来了,最后一幕,父母对儿女的话大概是我比爱世界上任何东西更爱你们包括自己,但是有时候就是想。。。。
这句话可能是实话吧,哈哈。
《爸媽也瘋狂》看似是一部B級片,賣弄暴力、血腥為賣點,然而較之其他同類型的虐殺電影,例如:《恐怖旅社》系列、《人皮客棧》系列,本片多了一點深度,暴力、血腥像是披在身上的外衣,用來攫取觀眾的目光,其內在核心則是講述雙親的「中年危機」。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總之日期不重要,重要的是某種未知的神秘因素,導致所有父母親們集體陷入歇斯底里的瘋狂狀態,開始殺害自己的親生子女,這就是《爸媽也瘋狂》的劇情梗概。
父母違反人倫天性,殘殺子女,這概念頗為新奇,不過在表現手法方面,似乎是借鏡《活屍三部曲 The Signal 》這部片,在發狂前都是受到神祕的訊號聲音干擾,而這訊號從哪來,導演沒交代,其實也不必追根究柢,又不是大陸央視的《走近科學》,無須耗費時間探討這個現象,像是喬治羅密歐的《活死人之夜》也沒揭示活屍怎麼出現,重點是人類面對活屍時的外在反應與內在心態,本片亦是如此,殘虐戲碼只是刺激感官,製造娛樂效果,重點是父母因為子女而犧牲事業,卻在家庭中得不到認同,一股怨氣無處發洩。
(子女是父母甜蜜的負荷) 從《爸媽也瘋狂》一些回憶片段當中,可以推敲出男主角布倫特(尼可拉斯凱吉 飾)和女主角坎達兒(莎瑪布萊兒 飾),年輕時在玩樂或工作方面,皆有意氣風發的一面,奈何結婚生子後,人生開始走下坡,花了大把時間照顧子女,犧牲自己的事業發展,然而子女卻因叛逆期不知感恩,導致事業家庭雙輸,陷入「中年危機」的窘境,換言之,子女成了衝刺事業的羈絆,也是精神上的負擔,在物質跟心理上對父母親都造成極大的壓力,所以本片將此概念拓展,遂有父母殘殺子女的想法。
(尼可拉斯凱吉很適合演出中年危機的角色) 《爸媽也瘋狂》雖然有中心思想,較之其他虐殺的B 級片更有深度,在幽默笑點的部分,也能交出合格的成績單,而且找尼可拉斯凱吉來演,更有加分效果,因為近年他接演的電影,多半被人詬病,可以說是碰上了中年危機,此情此景,猶如錢小豪演《殭屍》,可謂是自身寫照;但本片在技術層面,有些無法忽略的缺點,在血腥程度方面,並無亮眼表現,剪接方面也有點跳TONE,銜接有點亂,最令觀眾傻眼的,或許是本片嘎然而止的結局,正如明代王紱的〈為夏叔度寫葡萄於雪洲之上因賦敘彆〉詩:「坐間觀者皆驚訝!
」最後用一首十四行詩來點評:早年意氣風發的奧斯卡影帝,後來隨意挑劇本不愛惜羽翼,曾幾何時默默拍了不少爛戲,就是本片男一尼可拉斯凱吉,某一天詭異訊息在耳邊響起,世上所有的父母親瞬間爆氣,抄傢伙對親生子女進行追擊,非得拚個你死我活才能休息,最後落幕太過突然飄渺無跡,想必全場的觀眾都非常訝異,然後血腥暴力部分差強人意,不過笑點頗多風格還算滑稽,整體來說評分不想給得太低,藉由 B級片來寄寓中年危機!
【同場加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影評《縮小人生》影評九品中正制度評分:五品,中中之作。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父母想杀子女,这个点非常棒!
一边是中年危机,一边是年少叛逆,双方必有一战。
创意点相当好,但落实为作品却还欠精彩。
前半段的铺陈显得拖沓,后半段的大战全都安排在室内,可玩的场景和桥段受到局限。
爷爷奶奶的出场,是意外惊喜。
最终结局不错,没有一黑到底,也没有happy ending,而是戛然而止——父母与子女永远爱着对方,但也永远会有想宰掉对方的时刻。
如今的凯奇已经成为票房毒药,烂片之王,但本片还真不算烂,至少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剧情设定。把青春躁动、中年危机,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冲突全都夸张放大到癫狂失控的状态,虽然这种设定有点毁三观,但是看看那些被自家熊孩子折磨得咬牙切齿的家长们在朋友圈中发布的各种网络吐槽,就知道这种出自家庭的愤恨被无限放大的话也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其中祖父母到来引发的老中青三代大混战堪称神来之笔,但最后仓促收尾,并没有更深入地探求,使本片终究沦为表层猎奇的平庸之作。凯奇的翻身之路还很遥远。
挺好玩的啊,就是还不够过瘾。
做父母也不容易,熊孩子都是被惯出来的,越是文明国家,不能打不能骂,早晚被逼疯。称得上一部合家欢电影,父母看了轻松,还可以借此提醒孩子。
中年危机玩出了新花样 其实并不惊悚 反而透出一股黑色幽默 折射出人生或是社会的无奈吧。。。 凯奇演技爆炸!
题材不错,导演功力不够。
配合伯德小姐食用很爽
题材很新颖,推翻人伦。
为什么最近我看了这么多尼古拉斯老凯奇的鬼畜片。每一部都号称是“翻身之作”。
难怪有种怒火攻心的感觉,哈哈哈,其实挺爽的,里面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爱与恨都是那么极端,可以可以,当黎明杀机看了。四星敬怒火攻心,少一星送烂片王凯奇。
孤儿是不是很安全?不被爱的孩子是不是很安全?这电影是想告诉我们有多爱就有多恨吗??最后三代是亮点
创意真的还是不错的,可惜就是剪辑得和屎一样。。凯奇什么时候才能再拍一部能让我打五星的片子呢?
尼古拉斯凯奇贡献了坏中尉之后最好表演,怒砸台球桌后的中年危机演讲情感丰沛。全片暴力场面表现节制,主题讲完了就迅速收尾,节奏明快的小品。
故事就是不知名的病毒感染人類,把父母疼愛子女的親情,緩轉成殺害血腥之路,不過劇情就莫名其妙的開始感染,到了結局更像是腰斬斷尾,雖然描述了中年危機的中產階級父母的悲哀,順便點出父母和兒女之間的隔阂,不過就是暴力血腥的屠殺秀,單純給人看爽的
They brought you into this world. They can take you out.
校门口接送暴动家长钥匙塑胶杀,敲肉锤和碎酒瓶,煤气陷阱衣架穿嘴,三代同堂亲子回忆杀之飞天老奶奶,论找黑人男友的生存指数~虽然其中的中年危机稍显生硬,但父子母女关系的发挥还成,复古片头电子配乐点赞
题材和表演都很到位,但是导演对剧情节奏的把我,还有对一些暴力场景的拍摄剪辑非常烂,让本该一部很好的电影变得很稀松。
哦,太真实了吗。哈哈,可真是一家人互相残杀
emmmmm不太行
tiff展映的版本只有七十分钟但是剧情足够饱满了,多一份都嫌腻歪,父母想杀孩子这样有违伦理命题放在一个极端的环境里加上荒诞不经的段子看的意外的爽,另,凯奇真的很适合爸爸这个角色,太适合了
很合胃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