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tvb最好的劇了。
小成本製作完全不拉垮。
看到第十集,演員全員演技在線,劇情不拖沓,有笑點有哭點。
值得五星。
鮑姐的獨角戲簡直封神,美儀和芊芊道歉和解那一段真情流露,帶入感和共情力好強。
蔓蔓又乖又可愛,哈比族一家也演得可愛死了。
甚至那隻狗都比好多人的演技好。
2022唯一追的劇就是這個了。
【本文同步微信公众号风和日丽(singthelife),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刚播完的本季TVB新剧《下流上车族》口碑还不错,围绕买房话题展开,「精打细算过日子」很吸引我。
这也是港剧最擅长的地方,行情好的时候,一门心思搞钱,摒弃恋爱脑,行情不好嘛,灵活省钱,粗茶淡饭保平安。
今年大环境不好,618和双11都没有了往昔的热闹,很多人都在适应降级消费,也包括我。
以前喜欢胡乱买东西,现在觉得很多东西真的可有可无。
包括看《给女孩的offer2》,我纯粹当职场剧在看,商家都放低姿态,卖惨之后还是懂得慢慢重回初心,产品弄弄好,价格要最实惠,不然消费者把每年最低价弄出来对比一下,讨伐一下,品牌方最终还是要让利,让利不是亏本,只是利润变少一点。
本周期摒弃花里胡哨的市场营销最靠谱,把产品做到最好,把价格做到最优才是王道。
再看看港剧,想着套用里面的师奶精神:哎呀,过去的自己真的太败家了,不然能省下多少钱。
时势造英雄,确实也能激活每个人的潜能,撬动出新的力量。
如今靠谱的财经博主,都号召大家不要乱花钱,乱投资,保住本最重要。
居安思危之下的合理省钱,是一种放松,也可以储备安全感。
先简单介绍下《下流上车族》,男主车志明08年金融海啸为了守住资产(实际是为了好兄弟周转)卖楼套现,后面就离买楼之路越来越远。
作词人林敏骢首度出演电视剧,也有可能是第一次演电视剧的原因,观众很有新鲜感,他把男主演得很实,这种实在港剧里是难得一见的。
也可能不是专业演员,没有表演套路和炫技,把人到中年的各种压力演出了自己的释怀感。
江美仪饰演车太是家庭主妇,兼职做豪门钟点工,她身上有着港剧最精明能干的血统。
两个女儿活泼懂事,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也不是那种过于懂事的苦哈哈,而是愿意和父母一起成长,一起经历风雨的好女儿。
还有鲍起静演的Emma婆婆,男主的继母,自己的亲儿子带着孙子去了日本,Emma一人留在香港做孤老,和男主也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这部剧突破了港剧以往那种家长里短的聒噪节奏,故事舒缓,没有大起大落的狗血剧情,有点像隔壁ViuTV风格,把生活的角角落落都细腻化,给人物以及观众很多留白空间。
反正整部剧追下来就是:舒缓减压,对精打细算过日子可以燃烧新的能量。
买房压力下的自嘲与韧劲,那种对生活的豁达与大气,真的是过日子的刚需力量。
全家为了凑到90万首付上车真的是铆足了劲(香港买房最低可以做到首付1成),车太功劳不少,她的省钱门道都是野路子,都是生活中百炼成钢出来的精粹。
首先,她在三家做钟点工,其中还包括豪门家的业务呢。
这间接说明了车太几个优势:1,业务能力确实能打,钟点工这行靠的就是口碑,口碑好活才做得久;2,时间管理能力强,就像《甜蜜蜜》里的李翘,一人身兼数职,每天行程安排得明明白白,刮风下雨都是满分的执行力;3,资源管理也很强,钟点工都是采购&省钱达人,哪里的东西最好,性价比最高,都门清。
家政行业非常卷,但好的阿姨总归是稀缺资源,只要你做事麻利认真,情商还高,档期可以排满未来10年。
车志明是超市主管,价格促销的一手来源,车太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三家采购,碰到超市促销,自己家里那一份直接从赠品里匀出来就好了。
想想我前阵子晚上8点半去大润发采购,如今很少逛商超了,没想到大喇叭里兴奋地在喊:蔬菜半价……促销员还会人工催场、不断召唤,本来超市就冷冷清清,为数不多几个人都铆足劲去挑挑选选,虽然打半价,看品相还不错呢,青菜啊香菜啊葱啊,囤够一周的量,半价还是很美丽的。
(大润发的烟火海报还是很不错的)这些年被电商大促各种奥数算法折磨得昏天暗地的我,突然看到这种一针见血的直接立减,感觉很刺激、很兴奋,这种最原始、最质朴的促销,这会儿显得弥足珍贵。
原来,现在很多商超晚上都会有促销,当天卖不完的都会有美丽折扣,反正都还新鲜,质量有保证,何乐而不为呢?
小红书上一搜一大把促销,原来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可人们都还在。
豆瓣省钱小组,小红书上的10元做一顿饭,各种持家过日子的小达人,都在热火朝天地过好每一天。
你们看车太,在超市里买完打折好物,还要蹭个试吃,这样又省了饭钱。
为了不拘泥于只贪小便宜蹭吃,她还发挥了极强的推销功能,不让老公难做人嘛。
为了存够首付,这位师奶真的发挥出了最大潜能。
菜场买鱼,摸准黄金时间:这条鱼什么时候死?
刚死的鱼,和你立马杀死的鱼,死亡时间是一样,价格差很大,师奶的算盘永远是精明的。
《师奶兵团》里也有同款省钱之道,省钱是有传染性的。
车太站在自己的立场,不要面子地把精打细算进行到底,这倒也符合我们之前讨论过得「省钱不能爱面子」原则。
去茶餐厅点最便宜的柠檬水,可以一直泡水喝一天。
给Emma婆婆的狗提供住所(因为Emma住公屋,公屋不允许养宠物),外带骨灰位出租,一来二去又是一笔租金收入,轻松做个有盈余的二房东。
她对自己定位很精准:我就是精明的消费者。
花钱精打细算,别人也休想把我当冤大头。
修锁匠的利润率已经被锁定,我允许你有盈利空间,但不能开我的高价。
看得出车太熟门熟路,买卖的每个细节都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车太这种就是很灵动的省钱,该省的一定捂到底,执行力很强,当省钱变成强大的执行力,就会成为她的惯性思维。
而且在省钱中,她可以找到很多乐趣,找到很多新的规律,她完全是当成生活小事业来修炼的。
首先,省钱并不以影响个人以及家庭健康为大前提,其次呢,她真的是省出了成效,有一个长期的成果,这就是自己的生活业绩。
她省得很从容,没有任何包袱和外界压力。
想到《大时代》周慧敏饰演的小犹太,5年能省下30万超励志。
但她属于那种极端型省吃俭用,比如喜欢吃剩饭剩菜,尤其变质的她也无所谓,最后直接就是生病住院。
当然,小犹太不乱花一分钱,是省钱赛道的基本功。
她节约的毅力早就流淌进了血液里,外面的世界吹得天花乱坠,她也不为心动。
但如果能融合车太的热情饱满、各种小智慧加持,效果会更好。
像车太女儿结婚,她立马给这个小家设定买房金库,外汇利率高就赶紧买定期,并且也把自己薪水投进来。
对于双职工家庭而言,带娃真的是亚历山大,如果家里人给力,真的是巨大福音。
这位师奶的精力真的太旺盛了,她不是普通的师奶,她跟得上时代潮流,并且一直在学习,懂得用头脑武装自己。
在烟火气里摸爬滚打,她看得懂市场流通以及背后的门道,菜篮子里抠抠搜搜没问题,菜篮子外的投资理财也懂。
车太是有眼力劲的,跟得上时代,不容易被淘汰。
就像《绝望主妇》里的几位女主,她们可以通过经营家庭,来提升自己的格局和执行力,从而成就未知的自己。
我很佩服车太的控制力,她把省钱当成人生的长期工程,抵御各种乱消费的诱惑,日积月累,她养成了自己的省钱基本盘。
该买则买,不该买绝对不碰,而中间有大量的资源配置的排列组合,性价比如何最佳,价格如何最有竞争力,商家噱头又如何,她都能把这些一眼望穿,直击重点。
她确实强势,对家庭有掌控欲,她有一种操盘精神,但这种掌控欲呢,是可以调节的。
她可以强势,同时也懂得放过自己放过别人,这样的强势是有弹性的,属于有效的个性。
懂得自我调整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这样思维不容易僵化,也不会局限于过去的成就里,跳出来审视自己审视他人,思维就有活性,容易保持独立判断和思考,不容易被洗脑或者蛊惑。
就像大结局,她懂得审视自己的问题,可能对小年轻夫妇是有点苛刻,把所有日程都排列紧凑,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舒服的节奏。
没事儿,跌倒了就积极复盘,个性继续保留,只是下次会留余地,不把路堵死了。
强势的人,懂得低头,懂得在对的时候认错,这就很了不起。
我想车太的省钱之路也是这么走过来的,肯定也要走各种弯路,最后才能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做人嘛,通透也好,清醒也好,都需要豁达。
这部《下流上车族》就是通过这种豁达,实现生活里的苦中作乐。
苦中作乐,或者说苦只是一剂调味,它并没有那么苦,而且已经被你笑开了。
没有比中国人更爱买房的了。
房子不仅象征着财富,自由。
对中国人而言,有了房才有家。
有房,还更是一种尊严与脸面。
但房子,又岂是你想要就能有的吗?
有一家人,在全中国房价最高的城市,做了整整14年的“买房“梦——
上车家族 (2022)7.22022 / 中国香港 / 剧情 喜剧 / 关文深 / 林敏骢 江美仪
香港,全中国房价最高的地方。
寸土寸金,高耸入云,楼房密集程度看了都犯头晕。
成功在这样一片土地买到自己的一套房,叫做“上车”。
有钱人货比三家,多买几套,就选一套喜欢的,订金几十万没了也不介意。
没钱的只好排队等抽签,运气好的,以低于市值的价格拿下“居屋”。
还有人主动要求减薪降职,就为了轮到一个“公屋”资格。
但除非你露宿街头、家庭0收入,即便是没有工作的独居老人,要等来一套公屋也要至少花上好几年。
“上车”这件事,成了很多家庭唯一的奋斗目标。
车志明一家便是如此。
14年的时间里,他们看了上百套房,各种看房小技巧早已信手拈来。
甚至为了多省点钱,凶宅都毫不避讳。
为了凑齐首付,节约开支,能省则省,能占的便宜绝对不放过。
比如超市试吃,直接吃饱了再走人。
买鱼的时候,多等一会儿鱼死了可以买走,价格比活的还便宜不少。
女儿在外打工的工资,回来还要上缴“交房租”。
两公婆简直是行走的计算器,省了就是赚了,首付的钱也就多了。
正好,车志明的好兄弟阿孝终于蹲到了公屋的名额。
公屋装修要花一个月的时间,阿孝没地方住,就跑到车志明家求收留。
正想把兄弟赶出家门,车太听闻酒店一晚要五百多,空气里的算盘立马打响——我们把房间租给你!
自己人,绝对优惠价,包吃包住,够客气了吧!
正当车家窃喜又赚了一笔时,阿孝也没亏,带着儿子儿媳就住了进来。
“想怎么住都可以”,这不都是你说的嘛。
把车太气得七窍生烟。
这边阿孝一家闹得鸡犬不宁,那边车志明也倒大霉:被一个尖酸刻薄的阿婆“碰瓷”,还被投诉了。
在超市工作的车志明,为了凑齐首付,向来当牛做马、笑容满面。
看到阿婆偷偷带着狗溜进超市,还弄坏了进口水蜜桃时,他还坚持挂着职业微笑。
直到看到一枚金戒指——这是他离家出走的老爸,和生病去世的妈妈的定情信物。
原来这个胡搅蛮缠的阿婆,就是当年破坏他家庭,还不让老爸见妈妈最后一面的“狐狸精“闵老太。
车志明一下子丧失了理智,跟闵老太吵了起来,还被人拍下视频传上了网。
如果不去找阿婆道歉并获得原谅,超市的形象和他的工作就全都没了。
不得已之下,车志明只好拉下脸,去跟昔日的“仇人”开口道歉。
没想到,却成了闵老太的一颗“棋”。
闵老太有两任老公,和第一任老公生下的儿子要娶了个日本老婆,要带着孙子移民日本。
闵老太舍不得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要离开自己,每天想方设法想让儿子留下来。
正好车志明驾到,便将计就计骗儿子,二老公的儿子车志明也要来抢家产了。
电话那头的儿子瞬间紧张,立马飞回来准备理论一番。
有家的人,想要一套自己的房子;有房子的人,却渴望有个热闹的家。
《上车家族》一开播,就火了。
首集跨平台直播收视高开23.2点,是TVB自今年四月以来两线剧首播最高收视剧集。
豆瓣评分一度暴涨到9.1(目前8.8),是今年评分最高的港剧。
原因很简单——太扎心了。
买房,是中国人永恒的话题。
生存要买房,结婚要买房,孩子上学也要买房。
房子牵扯了无数国人的一生,是安稳,更是一份脸面。
坚持要“上车”的车太太,做梦都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从小到大,都在和表妹无止尽地攀比。
比到最后,全盘皆输,但唯独房子一定要比她强。
“我死都不会住居屋”,因为当年表妹住的就是居屋。
为了满足老婆的心愿,车志明甚至想出了让女儿假装露宿街头的损招。
还假装殴打女儿,当街上演家暴戏码,企图能有机会排上一套公屋。
却被社工无情拆穿:“家暴其实在香港很普遍,不是人人都能申请到公屋的。
”更讽刺的是,社工问:“先生,你有没有性侵你的女儿?
”
还有天天带人看房的中介小哥、努力工作的日语老师……这个世界里几乎所有人,都在为了房子拼命。
唯独车志明的大女儿十分抗拒。
从小就被妈妈克扣打工费用,拒绝用自己的名字去申请居屋。
她抗拒自己的人生被房子所压制着,一辈子只能为了房贷而生活。
她更痛恨像妈妈一样,只围着房子团团转的人生。
大女儿像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一样,向往自由,不畏惧漂泊。
宁愿一辈子租房,也不愿为了买房而耗尽一生能量。
但漂泊到最后,总归是要定下来的。
在他人眼里,闵老太有房、有钱、有儿孙,人生早已圆满。
为何性格还如此扭曲,难以相处呢?
她要的,不过是有人说话,有人陪伴罢了。
每天动不动投诉,和邻居争吵不停,实际上是为了偷听别人家聊天的声音,感受属于“家”的氛围。
房子对于她而言,不过是维系和儿子之间关系的工具;却也只剩那个躯壳罢了。
我们无法绝对地划分“上车”这件事,到底是对是错。
安稳或是冒险,都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但愿所有人在为了“上车”拼尽全力的时候,能够想明白:买房,到底是为了什么?
有了家,房子才有了它的意义和温度。
但房子,也不一定就是家。
*本文作者:D
正在看第六集,每次到闵老太母子的戏我就很感触,我和我母亲关系也很不好,在我心里我的妈妈也是个自私,固执,野蛮的女人。
可能是鲍老师演技太好了吧,看到次郎真的丢了,儿子那样讲妈妈我真的很难过,告诉自己做子女的真的不要跟父母说那么绝情伤人的话,天底下的父母,有人做人有智慧,让子女感受到疼爱温暖,有人智慧不多,虽然一心一意爱孩子,可是却是最亲的人伤得最深,但无论怎样,天下的父母,大多出于好心,就算有不对之处,长大后也要学习原谅父母,我深信,饶恕他人的过失是自己的美德,这句话或许在陌生人身上我不太能做到,但在自己的生身父母上,他们值得这份饶恕。
以前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孝顺?
因为有些父母确实不合格,但是现在我真能理解,就我自己而言,我也真的相信,要孝顺,这个东西很难讲清楚为什么,但我是笃信孝顺父母是一个人真的美德,会有福报。
所以我妈讲话还是那么难听,但是我愿意自己消化正面理解,不对父母恶言相向,实在于心不忍……
别的先不说,先看看海报,大家是不是就觉得很像?
同样的是男主前期绝世好男人,后几集突然性情大变,显得很突兀。
好了说正题,这部剧其实主要是讲买房的事,但是有些地方确实觉得三观有点问题,我写影评也好,写啥也好都是想说什么说什么,不怕得罪男人,也不怕得罪女人。
(豆瓣拉黑我的妹子没有800也有1000了吧)这个车志明真是,为了救“兄弟”居然卖了房子去帮兄弟还高利贷!
你到底明唔明啊?你是有家庭的人啊!
你有老婆,有两个细路女要养啊?
最后搞得全家人要蜗居租房住。
是,你兄弟曾经对你很好,帮过你,你也帮他就是了,尽自己能力范围之类的事,有多少钱给他多少,能帮多少是多少了。
这部戏明显就是讲家人的重要性,屋企人比你兄弟重要多了好吗?
你兄弟居然好意思拿着你卖房子的钱去还高利贷,这种人是真兄弟吗?
如果是你主动去还的,那你有把你老婆当老婆吗?
你们才是一家人,做这么大的决定是不是也应该同你老婆讲下先?跟你屋企人商量一下啊?
你还有两个细路女要养啊!
还有,经常看到车志明为了老小三跟老婆吵架,大哥,人都是有感情的,别说这老小三不是你亲妈,即使是你亲妈,养比生大啊,你都快退休的人了,认识了这么个老小三,你居然还真把她当你妈啊?
她比跟你同甘共苦,比肯跟你蜗居的老婆还重要吗?
还有那两个女,说自己做女仆是多么多么正经的工作,说自己有多么多么想做这份工作,结果呢?
尼玛,就跟玩似的,没干多久就一个去超市打工,一个去干房产中介了(我没有说好与不好的意思),但是很明显她们对什么女仆工作也没有那么爱。
还有就是女主,你老公虽然几件大事情做的不对,但很多小事情真的都是处处让着你,除了喜欢买点玩具,还有枕头藏点私房钱,基本没有啥缺点了。
每个月只留15%的钱做零花钱,什么都要听你安排,你说的一切都是命令。
就连你的两个女都要一切听你的。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你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好的,但是他们是人啊,别说他们都是成年人了,就算是小孩,少年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啊,你两个女都是大个女了啊,而你的威严搞的家里人人自危,什么心里话都不敢跟你讲。
为了上返车,屋企人都少了好多的乐趣,人生路很短,不要为了上车搞得自己和全家人都同你一样累啊,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港剧的家庭剧一如既往温情。
闵老太给儿子发完视频之后,时不时看一眼手机,看儿子是否回复。
一直试图说服儿子,自己能不去日本,听到儿子答应她不去移民的时候,气得大骂,发了三遍语音,但是语气一次比一次软。
闵老太答应去日本,一直学不会日文五十音,儿子跟媳妇打电话,用日语商量让老太太住养老院的事,老太太却一下子以为是自己的房间,开心地一下子说出来这个单词。
蔓蔓爸恨自己的父亲抛妻弃子,看到自己父亲遗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地喊爸。
蔓蔓妈和亲戚闹得很离谱,但是知道蔓蔓爸不开心之后,立马花钱请亲戚出去住酒店,因为不想丈夫工作辛苦,回来也不开心。
蔓蔓一家四口团聚的时候真的太温暖啦。
独居阿婆偷录邻居家的生活声,自己边吃饭边听真的太戳人了。
因为没有找到别的剧,所以还是看完了。
前面几集太好了,最后几集看的有点烦,因为太真实了。
车志明精神出轨,还没来得及身体出轨,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他却完全不解释,别人劝,只说:”提出离婚的不是我。
”真是让我对婚姻失去信心。
(评论的音频版本: 上车家族-狗血而有趣)最近看完一部剧《上车家族》,tvb新近更新完,还是有些意思的,说有意思不能算一种夸奖,至少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
先看下tvb给出的剧情简介: 上车,是每一个香港人的梦想。
但是,入息徘徊中位数的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也要20.9年才能买楼。
上车 的难度世界级,落错车即一失楼成千古恨。
中产家庭都会“向下流”……车志明与太太于2008年卖楼“套现”,以为半年内楼价会跌至谷底,岂料不跌反升。
买私楼梦碎,唯有转战居屋,可惜只得捡楼机会。
车志明因“上车”无期而苦恼不堪,眼见一生中最痛恨的人闵老太坐拥海景公屋,更是愤恨至极。
车志明努力游说闵老太把自己一家加入闵老太的公屋名册,再用公屋换居屋,谁知计划总赶不上变化……车志明是地产经纪高荣的熟客,车志明介绍大女儿芊芊当高荣的助手,芊芊为地产助理后见尽买家百态。
高荣视“上车”为人生必经阶段,芊芊同样想“上车”,二人于是假结婚,一起申请居屋,更幸运地抽中。
高荣为节省租金而迁入居屋,怎料芊芊一家被逼迁,必须搬来同住。
而假结婚的两人要面对真实的同居生活……这简介乍一看感觉是有点内涵的剧本,结果是一部借着上车噱头痛撒狗血的闹剧。
看完全剧20集,发现剧情明显做了缩减了弱化。
可能TVB的制作经费就这么些,要撑出20集的内容,也是有些无奈唏嘘。
剧中人物少有形象不存在前后矛盾的,这好像是tvb编剧的惯用套路,为了让故事好拍下去。
车志明,称他叫车总好了。
这个人物尤其分裂的厉害。
开头的前几集他是工作认真负责,爱老婆疼女儿的好男人形象在得知了同期进公司现在已经做到他顶头上司的丁先生在追求自己的大女儿芊芊,暴怒之下抓着丁先生一顿痛打。
车太恳求丁先生原谅车总,其实像车太这样低头贴地才是真的为了家庭牺牲,顾全大局。
丁先生在超市里当众被揍丢尽脸面,仍答应车太的恳求力保车总。
车总口口声声义正言辞说自己不会卖女儿不买丁先生的账,愤然辞职。
这个丁先生是在追求可没有猥亵啊,这跟卖女儿完全不搭的事,不答应就拒绝好了,不由分说,邦邦上来就是两拳,车总一下子从精明有意思的人设就退化成了无脑,人设崩塌。
从车总打人后辞职剧情开始了崩坏走向。
车总辞职,就是中老年危机了。
30多年没换过工作,写一份简历脑袋都给薅秃了,,强积金养老金不要了么?
哪个公司会要一个薪水高,再干几年就要退休的老男人呢。
大公司的高管估计也没空陪着车总闵老太俩母子玩什么煽情演讲大谈危机公关。
你人都出手打了,这样的负面怎么能变成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甚至扯到做成正能量的宣传,编剧真是脑洞大开。
后面的创业也是一笔烂账。
老友一家两代三口妥妥不靠谱团伙,08年卖楼有部分原因就是为了借钱给这个不靠谱老友周转,还瞒着车太。
妥妥诠释,手足是兄弟,家庭如破布。
后面的剧情是自从外行的车总的加入,清洁公司的面貌焕然一新,生意蒸蒸日上,就创业成功了。
这是什么科幻频道么?!
车总口口声声说有些话(离婚)不能轻易说出口,要一种泪水在眼眶打转立马要滚下来,声音略微打颤的深情模样。
他确实自始至终没有说出这两个字,那车总做了什么呢,车总金句如:“两个女儿不能跟你”、 “我后悔认识了你”、“你是不是什么都要谈钱谈楼,这跟卖女儿有什么分别,跟你有什么分别”、“你当初嫁给我,不也是为了房子”,接着还给车总和女校长安排了狗血的烂桃花情节,逼着车太到第19集主动提出离婚。
有些人是豆腐嘴,心是一把刀,比如车总,说出的话如此决绝。
有些人是刀子嘴豆腐心,比如车太。
08年危机时候车总的楼都卖了,到了22年还是一家人,大女儿芊芊25,小女儿蔓蔓18,车太不离不弃的。
有时候不能光听人怎么说,更重要看是怎么做的,只要还剩一个脑细胞,也不会跟车总一般听风就是雨。
这部剧的恋爱线也是崩坏的不行,强行注水。
如果还记得此前tvb给出的剧情简介的话,可以说是和后面的剧情完全没关系。
高容和芊芊的配搭,再扯出个从台湾省逃出来的欺诈犯前女友固然可以强化一切为了上车这个主题,更像是填充剧情,有那个时间不如多分点给两个女儿(芊芊、蔓蔓),小小年纪接触社会为了上车尝尝人世的艰难。
再就是高荣这个人物,设定没多大问题,就是演员的表演喜欢眉毛儿乱飞,眼珠子乱瞟,顶着个好人设依然看着油腻到不行。
好了再来怼一怼车总和女校长的烂桃花情节。
剧情设计的吧,车总又是和女校长单独聊天又是女厕所爆水管女校长湿身又是披衣服,又是和穿着比基尼的女校长一起到水上乐园玩耍又是教室里跌倒玩亲亲(还给小女儿蔓蔓和次郎小狗子撞见了跑回去告诉了车太,我的眼睛啊!!!
)。
编剧是疯了吧,好歹搞出点合理性啊,这就是硬撮合啊,这两个人有什么感情联系么?
就因为女校长才跟男友分了手么抛开扮演车总的男演员演技和才华加持,剧中的车总就是一个胖胖的老男人,不帅,事业也不算成功除了顾家(这一点也随着剧情发展成了稀碎所剩不多了)好像没有其他魅力。
这些都是编剧端出来的大盆狗血,女校长并没有和车总进一步发展的关系的想法,在作为工具人即将下线前,女校长想去和车太当面解释误会,被车总拦住了(问号脸 )。
呵呵真是个好男人!
再说说剧中第一苦情工具人-表妹吧,出场就是为了制造矛盾,一天什么也不做,就盯着表姐车太,太造孽了。
此外还有闵老太的儿子望月家宝(入赘日本望月家,移民跟了老婆姓,闵家宝就成了望月家宝)。
初时为了阻拦车总入籍闵老太的公屋从日本回来,闹了一通,又回到日本,再次回来香港时候接受了车总。
本来这条线发展一下还是会有些看头的,感觉起码会比女校长的戏码有趣,可惜故事说了一半草草收场算是烂尾了。
还有小狗次郎,合理怀疑是因为TVB觉得带狗拍戏太麻烦干脆让他先下线,反正最后再安排工具人送回来,要组个大团圆的终局。
以上算是吐槽。
剧中车太(江美仪)、 闵老太(鲍起静)的表演十分精彩,是剧中的亮点!!
剧算是烂尾了,还是推荐去看的。
完结!
香港语境中的“上车”、大陆语境中的“上岸”,都是人生头等大事。
“上岸”代表前途无可限量,“上车”则意味着最大的安全感。
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岸”可能要倾尽所有的青春,而“上车”肯定要倾尽所有家产。
2008年,正值香港楼市低迷期,车志明因为急需现金,将母亲留给他的唯一物业出售。
正所谓“一落车成千古恨”。
四口之家为了重新“上车”,无所不用其极,又荒唐又搞笑,很辛酸也很奸猾。
他们为了一个“屋”字,可以划地为盘、可以认三作母、甚至可以卖女求荣。
划地为盘无厘头鬼才林敏聪,是主人公车志明的饰演者,他在《奖门人》的代表作惊艳了TVB综艺史——“人人都揸住枝苏格兰场非工业用国际线路自动溶雪16value风油轪垂直升降连镭射彩色洗衣干衣气垫毛笔一枝”
多年前的“现挂”确实太秀了。
《下流上车族》是林敏聪首度参演的剧集,他顶着非戏剧类的光环,带来了戏剧类代表作,继续发挥无厘头才华。
车志明是一名优秀的超市分店经理,丁生是他的顶头上司,也是他旧屋的新业主,还是车氏一家四口的包租公。
车太是传统的家庭主妇,也是全家最“上车”心切的人。
她好胜不服输,为了不被表妹看低,起初一定要存首付买私楼——也就是公屋、居屋之外的住宅。
车氏夫妇恩爱有加,车志明为了配合车太的省钱大计,将四口之家划分出多个“楼盘”,当起了二房东,进行租上租。
且看车志明怎么把八个人、一只狗塞进两房一厅。
首先,来看香港地产界的奇葩——志明·天下。
这个微型楼盘其实就是饭桌底下,一个5mm厚的瑜伽垫、一个枕头、一张桌布、一个床头灯,足一人夜夜安梦。
分租的小夫妻马上进行嘲讽,“这样也叫志明·天下?
我们那里应该叫力诗宇宙”。
然后,车志明又给自己的好兄弟阿孝安排了一个“细孝新邨”。
其实就是在饭桌旁边,搭了一个帐篷。
阿孝迫不及待钻进自己的楼盘耍耍,还十分满意,表示“挺简洁的,景观也不错”。
接着,到了重点楼盘“日出次郎”,你们猜猜这是给谁住的?
答案是闵老太的狗子。
相比于志明·天下、细孝新邨,日出次郎就豪华多了,布景板全是绿植和狗勾,内置大沙发和大彩电,毕竟1.2w一个月呢。
车志明这样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却正儿八经地解决了房间不够,但大家都要隐蔽性的问题。
一方面忍俊不禁,另一方面折服于民间智慧。
认三作母古有认贼作父的典故,今有认三作母的俗语。
俗语的主人公还是车志明,他将闵老太视为仇人,开口闭口就说她是老小三。
车志明生母临终前未能见车父一面,皆因闵老太。
后来,车父也成了闵老太的第二任亡夫。
在经历居屋、公屋一连串计划失败之后,车志明决定,举全家之力诈骗,行动代号“认三作母”。
名义上,车志明算得上是闵老太的继子。
亲生子举家移民至日本之后,次郎失踪之后,闵老太失去了陪伴。
闵老太穷得只剩下公屋。
车志明致力于让她剔除亲生子的名字,加上自己的名字,顺利入住公屋。
车太里应外合积极配合,一方面当起了闵老太的贴身钟点工,一方面假扮与车志明闹翻,不让他回家,好让车志明博尽同情。
但闵老太并没有那么容易上当,她既是全剧年龄最大的人,也是全剧最精明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车志明的情九分真一分假。
背地里还是会骂老小三,行动上却做到关怀备至。
闵老太治愈了他对于亡母的遗憾,车志明也治愈了她的寂寞恐惧。
卖女求荣由于闵老太的精明,认三作母计划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持续投入时间、人力、物力。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一步到位的“上车”机会。
不再需要经历从公屋换居屋,再从居屋换私楼的过程。
车志明的上司丁生看中了他的大女儿芊芊。
为了冲淡闵老太痛失爱犬的愁,车志明甘愿充当次郎二号,闵老太欢喜地唤他为“车次郎”。
车志明在超市被手下笑话,也跟着叫他车次郎,这么没有尊严的事情也没能把他惹毛,直到丁生的剖白——“我觉得芊芊是个好女孩,我很想追求她,我很有诚意”。
这下彻底把车志明点着了,他开始狂揍丁生,从办公室追打到超市货架,即便众人用眼睛盯着,用手机记录着,他也不停手。
车志明一生人最骄傲的就是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支持自己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们。
丁生虽然有两套房,准备买第三套,但是他真的可以给芊芊当爸了。
丁生当然不这样想,他觉得自己有样子、有钱、有身材,追求芊芊,根本就是在帮他车志明。
“你听着,我车志明是什么都没有。
但是我有两个女儿,她们是无价宝,我不会为了工作出卖我两个女儿。
然而,爸爸不想卖女儿,妈妈想。
车太表示,“现在有个事业有成,有两套房子的人追求你女儿,有什么问题?
”
车生车太一向恩爱,这一次出现了分歧。
因为,车太对于房子的渴求几近疯魔。
车志明一直视车太为天使,因为在他人生最低潮的时候遇见了她。
很多年后,他才得知,原来当年天使嫁给他是为了自己的房子。
现实题材的精妙之处来了,现实不是没有童话,而是这种童话往往参杂着玻璃碎。
现实题材的精妙之处还在于,表现人物的流动性。
多年前车太嫁人可能真的是为了房子,因为她从小睡客厅,从来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但这些年,她为家庭倾尽所有的爱与精力,与车志明相互扶持,全家奔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今天离目标近一点、明天离目标又再近一点。
车太的性质不是骗婚,只是房子对她的诱惑太大了,她很难抗拒。
车太认同卖女求荣的行为,因为她自己就是为了房子把自己卖了。
两代人了,时代更迭,上车族的命运还在轮回。
车芊芊与妈妈一样,面临同样的命运抉择。
“时代巨轮”这个词真的很形象,时代前进步伐不停,人置身巨轮之中,所经历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车志明要让自己的下一代不堕轮回。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逅」2022.11.5作者:令希丰
推荐关注【影逅】,每天推送影评、剧评
剧情不算新鲜,都是说一些家长里短的家庭大小事,只是用人们现实中遇到的贴地事情买房而衍生出各种家庭问题,这个就是从而让观众产生共鸣的地方,比起单纯讲述一家人要整整齐齐这个主题会少了些许的老套感。
剧情来说中规中矩,不过单从演员配搭和碰撞出来的火花是好看的,个人觉得没有媒体和大众捧得是神剧、今年最好看的TVB剧那么夸张。
《桃姐》当年那么多奖,是因为用心的地讲了一个好故事,第二集这15分钟通过场景构建,一段语音,三次回复,三次情绪表达,观众基本可以看到一个老人家过去与儿子的相处与故事,这能力,放到一个叙事电影都是非常精彩的,可能因为在电视剧有太多元素,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这真的是一部很精彩的电视剧。
最后几集在干嘛??图个老男人干嘛??
次郎探母的故事
19集弃剧
人情味。
江美仪+鲍起静就是保证。
冲着九分来的。看了两集,实在乏善可陈。剧情故事人物散落一地不知道在看的是什么。
我没想过林敏骢会这么认真去演戏😂😂后面有点烂尾了我觉得……
【22 10月 TVB 20:30】林敏聰一開口我就想笑🤣這劇本也太好了!節奏快又好笑!羅毓儀和郭柏妍又漂亮又演得好!最後一周大爛尾😅編劇是惡臭男吧?什麼破價值觀?神經病啊高開低走好嚴重,本來想5星的最後幾集真的噁心死我了!就像在吃一塊朱古力,到最後發現原來是屎💩看著評分由9.1變8.3再變7.1
非常尴尬
后面一泻千里,车志明又老又丑又肥还出轨,明明就是他想离婚,还要抠字眼说是karen先说的,就会窝里横,揾钱有这么本事早就上车了,恶心死了。
烂死了 剧情真的有够呕的
超级难看。特别车志明人设。yue
前十集后十集两个编剧?
后面几集在鬼扯什么,整段垮掉
一家人,说容易,做到很难。
3.5星,前面值得五星,后面恨不得给一星。就想问后面车志明凭什么?
啥笔
乳女
简直是上世纪的男尊女卑的三观,其他剧情。在广东片区有这种观点的人扔大有人在。
开头惊艳,后面太戏剧狗血(难看),演员是好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