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暴力史

A History of Violence,暴力效應,暴力事件

主演:维果·莫腾森,玛丽亚·贝罗,艾德·哈里斯,威廉·赫特,艾什顿·霍尔姆斯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暴力史》剧照

暴力史 剧照 NO.1暴力史 剧照 NO.2暴力史 剧照 NO.3暴力史 剧照 NO.4暴力史 剧照 NO.5暴力史 剧照 NO.6暴力史 剧照 NO.13暴力史 剧照 NO.14暴力史 剧照 NO.15暴力史 剧照 NO.16暴力史 剧照 NO.17暴力史 剧照 NO.18暴力史 剧照 NO.19暴力史 剧照 NO.20

《暴力史》剧情介绍

暴力史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暴力对于生活的秩序,对于各种不同处境的人,如何在亦正亦邪的界限徘徊? 汤姆(维果·莫特森 Viggo Mortensen饰)是小镇上再平凡不过的一家之主,开着一间小店谋生。某日遇上前来抢劫的歹徒,为了保住伙计的生命,汤姆奋而干掉了这帮不速之客,他的英勇神武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也把汤姆一家赤裸裸地放置在公众视线里。 这件事到底是改变了原本的汤姆,还是让汤姆回到本来的自己,这个谁也说不清——因为,汤姆的过往随之而渐渐浮出水面。黑道老大带着手下找上门来,这意味着汤姆将不能再隐藏自己曾经跟暴力亲密接触过的身份。妻子艾迪(玛丽亚·贝罗 Maria Bello饰)得知丈夫的秘密,非常生气;更糟糕的是,汤姆看到暴力的阴霾正渐渐笼罩上自己的儿子;暴力又一次彻底地潜入本来风平浪静的生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克莱曼婷名侦探柯南:绯色的子弹史无前例夜校永生之酒恐怖城堡的秘密桑托什黑暗制裁幸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下地狱向左转怒战墙上的女人潜行狙击画皮南法撩妹记伟大的逃兵带我飞带我走文集小贼、美女和妙探谎言的谎言勇者胜做局德厚之女燕振昌魔域英雄传说异域狼孩决杀危城疯狂愚蠢的爱不听话的女孩帕高与魔法绘本

《暴力史》长篇影评

 1 ) 不得不说A History of Violence

平静小镇中一名标准老公老爸老板Tom Stall因勇斗歹徒被黑道纠缠,认定他就是十几年前血洗费城的传奇杀手。

Tom爸爸装傻否认先,被逼在家人面前出手后只好主动上门要个了断,浴血干掉大Boss,回家,面对不确定未来。

Cronenberg仍然阴冷隐忍,运镜那种残酷的真实感俯拾即是。

清晰可见的断裂鼻骨,受潮起皱的暗淡壁纸,开长途一整天的居家好男人下巴上新长出的胡碴子,中产阶级模范妈咪惊恐窥视黑社会老大被自己丈夫爆头时纱窗边嘤嘤乱飞的苍蝇...活色生香的时刻则全部与暴力有关,Stall Jr.终于出手教训挑衅不断的混混儿同学那幕酣畅淋漓,Viggo一对五干掉一屋子保镖和黑道大佬时影院里笑声大作,比起浑身淤青喘不过气的楼梯做爱场景来,第一场夫妻恩爱温情脉脉的变装床戏简直就是小儿科 -- 来,我给你看这热带鱼缸般的幸福,这疲软难堪的现实生活。

但,就算这样也无法掩盖,那令你害怕的,一直并永远在你的血液里 -- 那令你怕的始终都是你自己。

This history of violence,谁比谁清白?

 2 ) 暴力与日常

一部小而美。

短小精悍的日常生活、简单明了的暴力美学、平静湖面下的暗流翻涌。

这里的暴力不是刻意塑造的噱头,而是融入生活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一部分。

没有绝对的恶人,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做出某种暴力选择的人,本片隐化了暴力的贬义标签,将其作为面对问题时的应对方式。

你有没有在儿子举起猎枪、扣下扳机的那一刻感到一丝快意?

这仿佛是最好且唯一的解决方式。

当冲突发生,一边代表着暴力,一边代表着“无辜”,唯有“无辜”方拾起暴力才可以终结一切。

本片刚好用“改头换面、温馨家庭、和睦关系甚至城市英雄”等各种标签来来扰乱你关于暴力是对是错的判断,一环一环、无处不在的暴力因子让你意识到:暴力本身没有道德属性,它只是人的本能之一。

只是在人类社会的秩序里,它作为一种不稳定因素始终被压制,并被污名。

 3 ) 穿过你的脏手的谁的眼

http://bigteeth.blogbus.com/logs/2006/01/1845781.html1948年,萨特《肮脏的手》新鲜出炉。

这寓意十足的剧名向我们诉说了萨特的疑问,或者毋宁说是向我们宣扬他的理念:为了高尚的目的,是否可以弄脏自己的手?

对此说否的是一个出身资产阶级家庭但是投身光明事业的大好青年雨果,他说:“至于人类,我所关心的不是他们的现状,而是他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对上述问题持肯定态度的人是雨果的领导叫贺德雷,他说:“我爱的是处于现状的人。

”加缪在和萨特看完该剧的最后一次彩排说:“戏非常好,但是有一个细节我不赞成。

”他认为雨果和贺德雷的台词应该互换,这说明他偏爱雨果。

萨特却以为贺德雷才是他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贺德雷说:“我有一双肮脏的手,一直脏到臂肘上。

我把手伸到大粪里去,血污里去。

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你以为人们可以不干坏事就掌权吗?

”当双手伸到血污而变脏的时候,那就是沾染暴力的时候。

对于肮脏的手有不同看法的加缪和萨特,对于暴力自然也站在了对立的立场。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武装阵线发动反对法国殖民统治的暴力起义,加缪坚持以人道主义的原则解释并呼吁消弥这场战争,而这在萨特看来则是一种“软心肠的现实主义”。

汉娜·阿伦特在《关于暴力的思考》中写道:“任何关心历史和政治的人,都不可能对暴力在人类事务中惯常扮演的角色毫无知觉,但人们却很少重视暴力的角色并给予特殊的考虑。

”她这话是1969年说得,到现在好像也并不过时,但是至少有一部电影站出来对暴力说点什么了,不再是放飞漫天的白鸽,而是开宗明义,在片头就打上了《A History Of Violence》的烙印,正襟危坐。

在我看来,这个名字不算大而无当,历史总是会在最微小的个人身上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记,所以研究者才能通过观对个体的观察来讲述历史的巨大特征。

David Cronenberg的这部杰作入选了法国《电影手册》的2005年年度十佳,在编辑们的投票中以10票排名第二。

我想法国人在投票的时候一定看到了萨特那只“肮脏的手”在眼前晃来晃去,这只手不仅诉说着暴力与高尚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诉说着知识分子与肮脏政治之间的隐喻,怎能不让自诩有文化的法国人如痴如醉,又怎能不让他们对于《暴力史》这样一部声色俱佳并且看上去延续了他们前辈思考的影片大加赞许。

就像贺德雷一样,Tom Stall要说:“你以为Joey Cusack不杀人就可以变成Tom Stall吗?

”Joey的理想是成为Tom,在小店里为顾客服务,在床上为老婆服务,这是他的崇高目标。

他是如何在沙漠中杀死了曾经的自己并且花了三年获得如今这份甜美宁静的生活,我不知道。

但是,我看到了在他意外的成为英雄之后,为了回到宁静的餐桌前如何干掉了Carl Fogarty一伙,又如何干掉了自己的老哥Richie Cusack。

看起来萨特是对的,暴力这种弄脏手的行为确实是值得的,并且能够顺利实现革命目标。

但是,暴力的本质是由其目的和手段决定的,暴力之危险在于:其一,目的是穿衣服的,而且穿得都是诸如“正义”、“理想”之类的名牌货,但是衣服之下到底是什么货色却很难看得清楚;其二,即使目的真正是良善且美好的,却也常常面临被手段压倒的危险。

手握不世出的利器,怎能不让人跃跃欲试呢?

倚天剑是要与屠龙宝刀争锋的,但是这毫不妨碍方便的时候刺穿无辜群众乃至张大教主的胸口。

Joey了解暴力的可怕之处,虽然他通常都是受益者。

所以他才会对在学校因为奋起反抗而把校园小霸王打得倒地不起的儿子愤怒无比,并且耳光伺候。

Jack觉得自己的父亲是英雄,他用枪支解决问题,自己也可以用拳头解决问题。

但是Joey并不希望再在儿子的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甚至他尝试建立“不靠打架解决问题”的家族传统,那么为什么在儿子枪杀Carl Fogarty之后默默相拥呢?

是的,后者是因为情势所迫。

可怕的不是暴力,加缪这样的反暴力者也会说“制度性的暴力是事物秩序的一部分”,暴力本身有其合理和正当之处;可怕的在于,以为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首选方案,并且因此而觉得自己英雄无比。

在没有切实领悟康德爷爷所谓“人之为物,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这一金玉良言之前,暴力这种七伤拳法还是少练为妙。

Tom Stall或者说Joey Cusack的最大不安不在于自己的行藏败露,需要解决接踵而至的各种麻烦,他最大的忧虑来自身边的人。

正如Edie所说,他们亲眼目睹了Tom变成Joey的过程,曾经流露出确定爱意的双眼被脏手玷污了,Edie绝望地说:“我不相信你!

”暴力阻隔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起属于自身的秩序,在这个秩序当中因为人们各自对于暴力这种神奇事物的不同理解而变得目光游离。

老婆不理解暴力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种,儿子还没有深刻理解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唯一之一种。

于是,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就只剩下那个被妈妈捂住眼睛不曾看见爸爸脏手的小Sarah了,只有她还会给晚归的父亲第一个递上餐具,让爸爸吃这一顿无比心酸的晚餐。

这顿晚餐之后,大人的世界将只剩下脏手,以及看见过这双脏手的人们的眼。

 4 ) 爸,先别杀人了,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居家男是不好惹的。

记得英国一家科幻杂志评选过英国民众心中最具特色的虚构人物,人皇大人名列前茅,解说词是这么讲的:阿拉贡他的伟大之处在于既要假装自己是个要饭的,还要保持王者风范。

嗯,大概洪七公也是这个范儿。

气场决定角色,大概没有哪个白痴观众看见一个壮男扎起围裙就会以为这是个纯种家庭主夫,让这帮身手不凡的家伙锅碗瓢盆才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

像文·迪塞尔那样笨拙的挂一身奶瓶子不算专业,让克里斯托弗·沃肯跟约翰·特拉沃尔塔唱情歌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所以小食店老板的设定我看还差点,最好维果大哥就是个全职先生,每天给孩子把尿喂奶,收拾卫生买菜做饭。

最近发现的经济适用男数量很可观,大多都是维果这一型阴暗的好好先生。

有稳定的工作,不出去乱搞,会做家务,会带孩子,在外面惹了什么天大的乱子他都能轻松摆平,最重要是壮,身体好…最不济手头缺钱了还可以让他出去干几票,反正我不介意杀人狂,BTK本人在社区里就是个公认的模范大好人。

那个开车给人送货的Jason也不错,他还会跳脱衣舞…他家儿子也不错,不愧继承老爸的优良基因,看着像个弱小受,干起架来还真有他爹的风范,最重要的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面对气场不输给他爸爸的埃德·哈里斯,眼也不眨就把人家美大叔给崩了。

呜,我一直在纠结,其实埃德跟维果长得很像啊,为毛不让他演哥哥捏?

哪怕是安排成“二少爷,大少爷噶屁了,您回去主持大局”也好啊,可惜教父家里的钩心斗角堪比皇宫,所以,小西西里,小敖德萨的二少爷们,为了您的身心健康,还是出来当居家男吧!

PS:玛丽亚·贝罗长得真漂亮!

 5 ) A History of Violence

故事很简单,是中国武侠里常用的路数,隐姓埋名的高手无意间露出真功夫招来仇家追杀,又引起江湖上的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这部风格阴沉诡异,整片运用冰冷阴暗的色调,打斗镜头干净利落且暴力血腥。

而且人物不像中国侠客或是西部牛仔那样慷慨豪迈,男主角在家是温情丈夫,在外变成冷血杀手,在普通人和大魔头之间转换,他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伸张什么正义,从他身上也找不到令人起敬的品质,那面无表情的冷静也让人觉得难以亲近。

但是影片的主题是什么呢?

是告诉人们不管何努力掩饰,终究无法摆脱自己的过去?

还是为了揭示人性中暴力的天性?

古龙说,有人就有江湖,你如何退出法?

只要你有过那么一段暴力的历史,无论是在自己还是对方心中,就都是永远抹之不去、且时而隐隐作痛的痕迹了。

 6 ) 暴力史

首先吸引我的绝对是这个很酷的片名,David Cronenberg的烂片我已看过太多,我一直认为他实在是个太名过于实的导演,无论是早期成名作视觉恶心片《Fly》,还是那部热卖的心理变态片《Crash》。

然而随着《暴力史》从我眼前缓慢的经过,Croneberg的形象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高大起来。

因此,我的忠告是:看这个片子,不能有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

片首貌似一则普通的连环杀手故事,没想到这对“凶狠”貌似片子主角的搭档居然开场没有10分钟就在打劫真正主角的快餐店时就被真正凶狠的男主角干掉了。

我只想讲这么多, 因为如果关于剧情讲的太多,对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无疑是不公正的。

暴力作为一个永恒的电影主题从未如此吸引过我, 一个人的双面性从未如此娴熟的在现实中变幻、不息。

从普通人到一个坚韧的杀手,只有一线之隔,Cronenberg把这个“线”的纤细状态表达的如此动人,如此聪明。

他设下一个迷局,毫不矫作,男主角有《独行杀手》般足够的冷静,又有个正常的李安式中产伦理家庭,动作更如北野武般的迅捷,人性冲突起来又毫不单薄,看了这样一部好片,还有什么好挑剔的?

 7 ) 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手段。

小时侯,总是在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好孩子,五讲四美三热爱,每次面对一些强悍同学的欺辱,只能藏于心底。

那种复仇的暴力被掩埋在心里,只需要一种特殊时间的激发。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种暴力倾向,有的人是过去经历的,有的人是未曾经历的。

当你掩盖了一切的事实真相,只需要一件事情的激发,或者是某种事件的诱因,你将成为你已经遗忘了的自己。

其实汤姆•斯托尔和他的儿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两个角色,当你平静的小镇生活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成为焦点,因为这个焦点你被过去的仇人所认出并且找到你,你为了保护你的家庭,你的亲人和你一直追求的生活,你成为过去的你只能是一个结果,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汤姆•斯托尔的儿子却是因为这件事情而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暴力解决了他生活中的一切。

你不得不承认,暴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

根本没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在更多的时候,不管你手中握着的是枪或者是铁棍还是拳头什么的,冲上前去。

影片的一开始是两个冷酷的杀手愉快的扯淡,并将杀人行径于不动声色中。

这一切只是为了衬托后来的事件。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只是大家都生活在我们日常扮演的这个角色中,一旦有诱因,过去的你会重现,那个时候你很难控制自己。

用暴力解决生活问题,很爽。

当然,前提是电影。

 8 ) 看《暴力史》

《暴力史》确实牛,太好看了,影片的一开始就让我感到很爽,有点像《杀出个黎明》的开头,但显然不是那么激烈,片子的整个进程深仇而舒缓,特别是演员的表演和说话的方式非常有质感。

影片在各方面都做的很好,甚至两场并不重要的很短的激情戏都很牛,这即是一部很爽的CULT电影也是一部关注内心的电影。

我在看这个片子的前半部分时候完全讲自己置换了男主角内心充满恐惧(我多么渴望拥有这样一个家庭啊完全不能承受它遭到破坏)。

这部片子肯定可以列入我最喜欢的电影的前20名。

我想了想如果我来处理这个片子,会改两点,一,始终不透露汤姆是否就是乔,二,加上讲述汤姆和他老婆相识的过程。

那样的话,这部片子讲是一部让人痛苦不堪的片子。

(但金球奖和奥斯卡的评委是否会喜欢这样的电影我表示怀疑)

 9 ) 暴力效应

1996年大卫•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在戛纳首映时面对的是不断退场的观众和满场嘘声。

九年之后,柯南伯格带着他的《暴力史》重返戛纳,却赢得了观众的起立鼓掌和媒体的一致好评。

其实我一直把《欲望号快车》当作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阴暗与变态并不是柯南伯格的本意,人类本能“性欲”与后现代工业机器“汽车”的结合是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质问。

影片阴冷的色调、无序的配乐和最终命定的死亡带给主人公冲撞一瞬的高潮体验却留给观众绝望的反高潮错觉。

与《欲望号快车》相比《暴力史》就显得太商业化、太中规中矩了,我们甚至只能在其中的一两个镜头里发现柯南伯格的影子。

直到最近再次观看这部“非典型”柯南伯格电影,我才发现它其实仍然是一部大师水准的杰作。

《暴力史》,顾名思义,讲述了暴力的历史。

“暴力”是人类自诞生之初就与之相伴的一种原始力量。

从最初猎杀野兽作为食物,到开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使用暴力打击同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绝对称得上是一部“暴力史”。

当今中国主流历史话语对“暴力”的推崇更是变本加厉。

“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就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我们推崇暴力革命,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于台湾问题也是“绝不放弃使用武力”,可以说,权力、武力、暴力三位一体,成为了国家机器运转的核心动能。

任何反暴力的和平主义者都无法忽略的一点是“制度性的暴力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加缪语),暴力的合理性总是让“正义”“民族”等宏观概念变得具体,它们穿上光鲜亮丽的外衣屹立于“国家”的两旁,成为统治者的左膀右臂。

“合理的暴力”存在毋庸置疑,但这并不说明暴力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首选方法。

汉娜•阿伦特曾就1968年学生运动中出现的暴力事件批判“枪杆子里出政权”实际上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暴力在马克思那里只是新社会的催生婆,但到了毛主义者那里却变成了产妇。

对暴力的滥用,不仅使社会形成“暴民阶层”,还大大助长暴戾之气而中断了理性与自由的发展。

历史上任何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家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可怕的是我们的历史观还时常为它们贴上“勇敢”与“不屈”的标签。

当然,暴力论的支持者可以反击的一点是,我们如果不崇尚暴力,你能保证他人不崇尚么?

到对方进攻的时候,我们怎么保护自己呢?

这个有关暴力的悖论恰恰就是《暴力史》要探讨的问题。

汤姆(乔伊)作为一个厌倦了暴力的杀手,用了三年时间,改头换面,在一个平静小镇里过起了普通家庭生活。

汤姆对于暴力的厌恶可以说是一次道德层面的自我救赎,这种浪子回头的模式已经为他在观众心目中增加了不少好感。

可是,过往的种种黑帮却没那么容易忘记,他们从来没打算就此放过汤姆。

所以我们看到的电影剧情就简单化作为一个前杀手重新拾起暴力保卫家庭的故事。

柯南伯格在影片中构建了一对对立的极端场景:一种是平静、安宁、祥和的家庭生活和乡村优美风景;另一种是暴力、残酷的杀戮场面和费城的城市风景。

有趣的是影片强调了汤姆重归暴力的身不由己。

小镇中始终只出现过一个警察(正义暴力的执行者),黑帮成员面相邪恶,令人反感,汤姆的儿女妻子,可爱、贤惠,观众的心理情绪被带动起来,在戛纳放映时,每当影片中出现暴力场面观众就自发鼓掌。

这在《欲望号快车》放映时是不可想象的。

观众已经认可了汤姆,同时也认可了暴力,这是为了保护家庭的“以暴制暴”,是正义的暴力。

当观众鼓掌,柯南伯格的创作目的就达到了,我们已经成为了暴力支持者阵营里的一员了。

我们已经手染鲜血,变成了杀人者。

汤姆想要忘记过去,但黑帮提醒他,暴力早已融入他的血液,柯南伯格对待观众也如同黑帮对待汤姆一样残忍。

在影片中出现了汤姆与妻子两段极其大胆的性爱场面:一次是在他们的生活还未被暴力入侵时拉拉队长的“角色扮演”;一次是当被暴力所困时在楼梯上的野蛮性爱。

柯南伯格始终把“暴力”与“性欲”看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欲望,只不过在社会道德的规范下,这两者找到了各自不同的合理发泄出口,这一点与《欲望号快车》异曲同工。

更让柯南伯格感兴趣的是暴力形态的转变。

这也正好契合了影片的主题“暴力史”。

电影中的另一条线索是汤姆的儿子在学校中受到同学欺负,但他一直以父亲为榜样选择“非暴力不合作”,但当暴力的威胁日益临近,我们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么?

汤姆的儿子最终只能选择用暴力获得尊重,用暴力救回了父亲的生命。

汤姆的妻子起初对丈夫的过往无法释怀,还想求助于警察、法院等“正义”力量,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帮助丈夫,对警察说谎。

汤姆的小女儿在影片中戏份不多,但却十分重要,她天真无邪,对暴力一无所知,当汤姆干掉自己的黑帮老大哥哥回家吃饭时,小女儿第一个把餐盘递给了他。

小女儿、儿子、妻子再到汤姆就组成了一段人类完整的“暴力史”。

天真的童年无忧无虑,青年的多愁善感,从抗拒暴力到使用暴力,然后是成年时期将“正义”寄托于社会(警察、法官),当发现这一切都靠不住时,就变成了乔伊,最后厌倦了,最后成为了汤姆。

人类总是在批评暴力,但又会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从而渴望暴力,当暴力造成伤害时,又开始反思它,最后又不得不来依靠它。

柯南伯格故意把暴力场面拍的惊心动魄、汤姆也魅力十足,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获得了他们的掌声,这就是一个人们发泄心中暴力情绪的合理出口。

柯南伯格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自己给自己上了一课。

当“正义的暴力”得到观众的最终认可时(电影中汤姆的暴力行为在最后一个吃饭场景中得到了家庭成员的认可),导演又给了观众一个绝望的错觉,这又和《欲望号快车》相契合,只不过前一次是嘘声,后一次是掌声,看来柯南伯格越来越懂得如何与观众打交道了。

 10 ) 《暴力史》:以暴制暴是人类文明的宿命

很多人天生崇尚暴力,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很多时候,拳头要比语言好用很多。

而有些人会回避暴力,但是,这并不代表他没有使用暴力的能力,很多时候,越是回避暴力的人在被动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力量越具有毁灭性。

如果说,达斯汀.霍夫曼的《稻草狗》是不得已的被暴力,那么,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则是身份对暴力的催发以及生存意识对暴力的驱使。

从表面上来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居家的男人,隐瞒了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重新拥有了新的生活。

在平静而美丽的小镇中,他本以为自己可以安详的度过终身。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不得已成为一名施暴者。

抛开这个故事来看,本片讲述的是一个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故事,在面临威胁和死亡的时候,影片的男主角总是用暴力的方式化险为夷。

尤其是在身份被揭开之后,以暴制暴成了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除此之外,影片还隐隐约约的传达出了一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念。

其实,人类的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折不扣的暴力史。

大卫·柯南伯格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既没有对暴力行为做出道德上的谴责,也没有批判暴力存在的错误。

他所讲述的仅仅是关于暴力本身的问题。

人类是理性和兽性并存的产物,大多数时候,理性总是能压制住兽性,在某些时刻,兽性一旦被激发,理性将会荡然无存。

正如影片中的男主人公。

身份焦虑以及对自我的认同也是柯南伯格在电影中讨论的焦点,在他之前的作品《变蝇人》中,男主角通过改变基因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身份,而在《暴力史》这部电影中,则是通过掩饰和扮演的方式来抹掉过去的记忆。

身份焦虑的问题总是围绕着认同危机而形成的,只有处于危机之中,当稳定有规律的事物被偶然的不确定的体验取代时,身份问题才会变得至关重要。

当男主角的生活陷入危机和紧张中的时候,身份问题,才成了困扰他的问题。

影片在暴力的外衣下,阐述的是个人身份何去何从的问题。

《暴力史》男主角的身份焦虑是因为在死亡的逼近下,生存的残酷性和生命的荒谬性让他对自己真实的身份出现了一种恐惧和焦虑的感觉。

恐惧,是因为即将到来的,不可预知的悲剧,焦虑,是因为面具被揭穿,肉体被暴露在阳光之下的无可遁形。

男主角以为自己转换了身份就能拥有获得宁静生活的权利,其实,这只是一种不敢承认过去的自欺欺人。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这部电影依然是悲剧。

尽管,在影片的结尾,大卫·柯南伯格通过比较温馨的方式淡化了整部电影,但是,温馨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家庭无法言说的苦楚。

这个温馨的家庭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已经支离破碎了,所留下的只是无可奈何的荒凉和回不去的酸楚。

这部电影虽然简单,但是张力很强,影片的开头两个抢劫犯在乖戾中隐藏着邪恶,平静温馨的氛围中弥漫着一些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柯南伯格在一开始就将悬念设定后,整个故事的开始,是汤姆在自己的咖啡馆内击毙着这两个暴徒。

整部影片的动作设计非常简单,利落连贯,剪辑凌冽,观赏性和娱乐性非常强。

柯南伯格将现代动作电影中经常使用的快速剪切所营造出来的观赏性和传统动作电影中的粗狂和直接组合起来,让暴力在这部电影中游刃有余。

《暴力史》短评

楼梯上的性爱戏触目惊心。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乏味的故事,讲的一点都不生动...除了几个血淋淋的镜头.

13分钟前
  • Teeny
  • 还行

有点Quentin Tarantino的味道。远不如eastern promises。

17分钟前
  • 熊瞎子掰玉米
  • 还行

莫滕森真是酷帅,而且每一部片都差别好大,这才叫可塑性和演技啊。

22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暴力、多重人格什么的都只是烟雾弹,这部电影的主旨可以被总结为一句“人是其周遭环境的构建物”。当周遭环境安全且充满爱时,人就自然而然地变得温柔,男主是社区里人人尊重的好人,儿子面对恶霸的挑衅也会以示弱来避免冲突;当周遭环境变得危险及充满敌意时,人就不得不开始选择暴力,男主因此三次大开杀戒,儿子(目睹了父母在家中持枪这一预兆着危险的信号后)也转而硬碰恶霸。总之,温柔会遇上温柔的回应,暴力会塑造暴力的回答。片尾男主用乞求的眼神望向女主,正因为女主爱或隔阂的回应将决定他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此外,片中的三次杀戮其实是三次情节上的反转。每回坏人出现,他们看上去都像全片最大的反角,但他们每次都被男主轻松消灭。我想其原因莫过于在导演眼里,最大的反角从不是那些有形的敌人,而是那无形中决定了人之宿命的环境

24分钟前
  • Euthyphro
  • 还行

恐怖之处:作为观众你感觉最爽的一定是那几个暴力场面;你一定会同意暴力是解决片中问题的最佳方案。

25分钟前
  • Caneloni
  • 推荐

哪怕是拍成复仇爽片都比现在这样要强上不少吧?没剧情没内容也就算了,还一直都是文戏,主角的背景设定可是在拟定大纲时就要做好的工作了,你把它当全部重心拍可太秀了。整体观感就是,即便是不到100分钟的时长,还是让我感觉索然无味。

28分钟前
  • 南宫非攻
  • 较差

他应该回去后杀死妻子,儿子,女儿

33分钟前
  • Adam M.D
  • 还行

很难理解导演为什么要用100分钟去讲这样一个故事。

36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较差

节奏不错

40分钟前
  • 小素人
  • 推荐

这是神马东西...

44分钟前
  • 蒋得好
  • 较差

三年算球。大卫脑子被驴踢了,老套到极点的故事,俗烂的音乐,呕吐的叙事方式,他妈的还能更差一点吗?

46分钟前
  • 枫桥夜泊
  • 很差

3.5 和y@燕窝

51分钟前
  • 燕爷
  • 还行

电影是宣扬暴力还是厌恶暴力,染红的双手永远也无法洗安静!

56分钟前
  • 小人德智
  • 还行

维果默特森和大卫柯南伯格的力作……两个人都很喜欢……狠喜欢

57分钟前
  • Frank
  • 推荐

影片的第一幕即揭晓了谜底:暴力永远发生在画外,我们所能见证的唯有暴力之阴影。对暴力的渴求与厌弃如衔尾蛇一般循环不止,首为罪孽,尾为解脱,无辜的表情背后隐藏着一闪而过的邪恶、凶猛与兴奋。想要摆脱暴力?如想要放弃生命一般荒谬。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倆阴郁型男这部片给我印象远不如后来的阿帕鲁萨镇,不过片子中的各种赤裸裸的暴力场景还是能让你神经兴奋下的

60分钟前
  • 蹲魚頭
  • 还行

不是很喜欢

1小时前
  • 神经星星
  • 还行

乔伊最后在湖边时的表情,很让人动容。

1小时前
  • 写字的猫
  • 还行

近期最失望,冲这v叔的动作戏去看的,本以为是部爽片,结果剧情奇葩,动作戏稀烂

1小时前
  • Al DeNiro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