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ilmmaker Magazine
图源:Netflix在Netflix今年发布的剧集《午夜弥撒》(Midnight Mass)中,一位新牧师的到来颠覆了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克罗克特岛。
本剧是担任编剧兼导演的迈克·弗拉纳根(Mike Flanagan)的原创作品,此前他因改编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多部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在恐怖类型影视剧领域成名。
多年来,弗拉纳根一直在筹备与完善《午夜弥撒》。
这部作品在不同时期从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后成了系列剧集。
作品中,人物的心魔、与毒瘾的斗争和对信仰的理解都反映了弗拉纳根自己的内心,细节取自弗拉纳根儿时在纽约总督岛上担任祭坛侍童的经历。
鉴于该项目的个人色彩,弗拉纳根找上摄影指导迈克尔·菲莫格纳里(Michael Fimognari)也是不足为奇了。
两人自2013年首次合作《鬼遮眼》(Oculus)以来,已在《梦醒之前》《死亡占卜2:恶灵始源》《杰罗德游戏》《鬼入侵》和《睡梦医生》中多次合作。
随着《午夜弥撒》上线Netflix,菲莫格纳里在《Filmmaker》杂志的访谈中,聊到了从零开始建造渔村、在蓝幕影棚中创造真实光线,以及他为寻求更平等的工作方式,去除了摄影部门严格等级制度的实验。
图源:NetflixFilmmaker:你是怎么开始和迈克·弗拉纳根合作的?
菲莫格纳里:我其实是在一个最后没参与成的项目上遇到了特雷弗·梅西(Trevor Macy,《午夜弥撒》制片人),梅西在制作《鬼遮眼》时,带我回房间见了迈克。
我立刻爱上了迈克的剧本,这也是我对迈克作品最初的了解。
后来我看了《永久失踪》(Absentia;弗拉纳根2011年的电影),觉得很喜欢。
我发现他会尽力想出各种可能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
他对影像、剪辑技巧和声音的运用都极有把握。
我们很合拍,我也很感激当时能够建立起这段关系,因为此后我们很幸运几乎每年都有合作。
这像是真实的冒险,也是极佳的合作。
Filmmaker:《午夜弥撒》是一部迈克·弗拉纳根构思了很久的项目。
他第一次跟你提起它是在什么时候?
菲莫格纳里:我第一次知道这个项目是在《杰罗德的游戏》(Gerald’s Game,2017)的场景中,里面用了一部伪造的《午夜弥撒》小说当作道具。
在迈克的故事世界里,有很多富含深意的元素,你可能会听到关于一些事物背后隐喻的闲聊,有时引用的是给迈克带来启发的更为知名的作品,比如斯蒂芬·金的书,有时则来自于迈克自己的原创构想。
Filmmaker:和我们聊聊实际建在温哥华的(影片中)虚构出来的渔村克罗克岛吧。
菲莫格纳里:你看到的所有建筑都是我们现搭的。
美术指导史蒂夫·阿诺德(Steve Arnold)带着整个美术部门完成了本片的搭建工作,非常了不起。
项目筹备期间,我们花了点时间来推敲这个岛的创作概念,讨论了在可控影棚环境拍摄和实地拍摄之间的分工比重:在实地,尤其是在温哥华拍摄,很可能会遭遇连续几周的雨天或雪天。
对我们来说,首要要素是找到正确的景观。
克罗克岛是个岛屿,所以它不可能有太平洋西北部那种山景或陡峭山丘。
这为我们排除了相当多的环境设置可能。
我们不断搜索、搜索,再搜索,最终把岛上环境分成了两部分。
带水的景观是在一个公园里找到的,我们幸运地得到了许可,得以封闭公园部分空间并在里面进行搭建。
另一部分是一大块陆地,克罗克岛的大部分都建在上面:教堂、城镇广场和其他一切建筑。
这里的难点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摄影机不管摆在什么地方360度移动,视野都始终保持在岛屿景观中。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这块陆地上走,弄清城里的小路都该通往哪里。
靠着步行,我们设计出了不间断拍摄剧中漫长步行和谈话场景的方案。
我们还讨论了拿什么铺路,好在演员们说话时避免过多走路和移动的杂音。
作为主创,迈克·弗拉纳根做事着眼具体细节。
他会告诉你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还有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我们做了非常具体的镜头表——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迈出的第一步。
从《鬼遮眼》开始我们就这么合作。
然后我们把这些镜头表做成俯视示意图,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而此时迈克已经编排好了走位。
他非常清楚角色们移动的方位和方式。
Filmmaker:这些建筑是内外景两用,还是大部分内景都在影棚里拍摄?
菲莫格纳里:几乎所有内景都是在棚内拍摄的。
有几场戏需要从外部到内部的过渡镜头,但数量不多。
杂货店是实景拍摄。
那儿的窗户太多,我们也跟着人们进进出出,但大部分内景都是棚拍。
《午夜弥撒》幕后工作人员合影,图源:NetflixFilmmaker:之前和迈克·弗拉纳根合作的几个项目你都是用Alexa65拍摄的。
《午夜弥撒》也是吗?
菲莫格纳里:是Alexa,但我们选的是LF。
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第一次没选Alexa65。
之前我们在《杰罗德游戏》《鬼入侵》和《睡梦医生》中用的都是Alexa65。
我们想用更轻的摄影机拍摄《午夜弥撒》,也很乐意拿LF的移动灵活性来补偿没那么高的分辨率。
LF还能搭配变形镜头,而65不能。
所以各方面因素恰当地组成了这个决定。
我们把LF的感光度定在1600ISO,搭配Atlas Orion变形镜头拍摄。
我们希望镜头边缘有些许模糊质感,看起来并不是完美无暇的,我们也希望(镜头速度快到足以让)烛光真正发挥作用。
这两件事Atlas Orion都能做到。
Filmmaker:在《午夜弥撒》中,不少成功塑造出了渔村的真实性的镜头都是连接镜头,通常是分给B机或C机拍的——你用它们捕捉到了很多微妙的气氛。
比方说,白色栅栏边上的小猫头鹰装饰物镜头就让我印象很深刻,而正是这类镜头堆出来的效果让你(影片中的)这个地方有了真实感。
菲莫格纳里:是的,剧中的世界很丰满。
美术部门实打实地造出了一个渔村。
从它的外部来看,你可以去村里任何地方拍出一个(符合剧情逻辑的)镜头,因为它都被布置过了。
所以我们获得创意的机会无穷无尽。
每次路过时看到任何可拍的,我都会做个笔记或者拍张照片,然后说:“嘿,我们之后可得回去把这个拍下来。
”拍摄场景间隙中,去寻找那些剧集可能会用得上的美丽瞬间,(对于我)是个不错的小短休。
把美好悠长的漫步谈话安排到一整个镜头里之后,我们会让可用摄影团队去拍渔村中之前没让观众看到的其他部分。
有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一些特定的过渡元素,这些元素都在与城镇地理位置有关的镜头表上,那种镜头是我们的必拍镜头,但是其他时候我们会让大家(不需要拍一镜到底长镜头的摄影团队)自由走动,找出你之前提过的那类小细节。
我们在那里拍了很久,久到我们拍到了渔村不同的天气条件和不同的光线条件。
《午夜弥撒》工作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既然你提到了一镜到底的长镜头,那我们来聊聊第二集开始时在海滩上的七分钟镜头。
我没有看到任何像是后期“缝合”出来的片段。
那是个真的一镜到底吗?
菲莫格纳里:是的,是货真价实的一镜到底。
它没有我们在《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拍的很多一镜到底那么清晰明确,拍摄那些镜头的空间非常复杂,距离也得非常精确。
海滩上的回旋余地则稍微多一些。
和拍《鬼入侵》时的做法一样,我们先找来些替身,用手机这类简单工具试拍一下。
等布景搭好,我们就回现场和演员们一起排练,确保从各个方面给人的感觉都是对的。
我不想把这些说得好像是多轻松,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轻松,但与《鬼入侵》相比,我们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些准备是在我们制作早期做的,当时大家都还在努力适应拍摄防疫规定。
老实说,防疫可能才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你得摸索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与大量剧组人员一起工作,同时为新制定的规则争论不休。
《午夜弥撒》工作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这个镜头是在海边的多个不同地点拍摄的,摄影机也不断围着角色转圈。
当时是只用了自然光吗,因为在那布光设备根本无处可藏?
菲莫格纳里:完全是自然光。
拍摄时连尝试增强一丁点光线条件的机会都没有。
同时我也相信,尤其在行走和移动时,如果(指挥布光的工作人员)没能捕捉到阳光的正确角度,就会有小小的闪光或光束不自然反射到演员身上。
冒这个险并不值得。
所以我宁愿让阴影深一点点,让水面波光粼粼,让一切自然发生。
Filmmaker:第五集结尾,有一个场景发生在日出时分的划艇上,这个场景是在蓝幕前拍摄的。
你是如何在影棚制造出这种从夜晚到拂晓到破晓的效果的?
菲莫格纳里:日出部分需要非常、非常明确的过渡,还得是可重复的。
对于外景,我们确保在一天中合适的时间进行拍摄。
和副导演一起安排工作日程时,我非常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
比如:“如果要把这场戏拍好,那么在XX时间,我们就必须出现在XX地方。
”但船上的戏全是在蓝幕前拍的,我们也尽力在影棚拍出同样程度的真实感。
我们用头顶的柔光箱模拟日出时的光线过渡,从夜晚逐渐进入蓝色调的清晨,然后进入日出前的状态。
然后我们用一盏20K的灯模拟太阳升起,灯放在帘子后面,架在吊臂上。
灯光控制盘操作员和灯光师必须同步操作,用耳机听着演员们说台词,以确保太阳在正确台词说出时升起。
(在演员到场正式开拍前)我们已经排练了好几次,因为这场戏非常情绪化,一旦演员正式到场,你得避免他们为了节奏或光线情况一遍遍重拍。
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设计和改进这个部分。
《午夜弥撒》幕后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最后,和我聊聊第六集教堂戏的布光吧,那个场景完全是用烛光照亮的。
菲莫格纳里:为了确保Atlas Orion变形镜头可以达到效果,我们的第一轮测试中的一项就是只用蜡烛布光:我们用双灯芯蜡烛,把它们放在人脸旁,看看会得到什么效果,会出现什么样的镜头炫光,以及光圈大开地拍摄效果会有多柔和。
我觉得烛光的表现非常出色。
此外,当时教堂内景已经搭好,所以测试是实地进行的。
我们在教堂里做测试,看看教堂的墙会反射多少光线,是否需要调整油漆颜色或调整反射值。
在实际拍摄教堂戏时,我们头顶安了六个12英尺×12英尺的柔光箱,它们都装有马达,可以设定角度、微调和加以控制。
它们散发出的大片光亮给了我们所需的曝光,但大部分布光效果靠的还是蜡烛,因为没有它们你是得不到那么自然的烛光摇曳感的。
《午夜弥撒》幕后照,图源:Netflix
能把宗教,哲学,人性讲解如史诗一样华丽的电视剧太稀缺了。
这种浩瀚的命题作文,自然需要巨大的铺陈和知识壁垒。
所以本剧的前期,整篇的各种宗教观点冲撞,大段的哲学知识的灌输,有着老教授讲课的既视感,如此深奥且费脑的观影感受,势必会分流一大部分观众,尤其是抱着看热闹的观众。
最后筛选出认知程度能与导演继续同行,才能与剧情发展达到同频,最后才能与导演达到共鸣。
当然也只有这样浩瀚的知识构建作为基础,后面的高潮如此恢宏,让人警醒和痛彻。
结尾处每一个画面都是堪比瑰宝级油画。
本剧可以看出导演的才华以及对世人那颗关爱之心,希望通过这样剧集,让人们对待生命和信仰找出自己的答案与解读,而不是乌合之众的一份子。
宗教到底是是同流合污还是共建光明?
它的包容性是广泛还是狭隘?
是打着真善美大旗,歇斯底里,功利性得排他后,再同化,同质人类后的精神统治的美丽包装?
大致故事:一个神父因为一场奇遇,遇见了他的“天使”,神父因此返老还童且长生不老,善良的他惦记家乡小岛的乡亲们,想着有福同享,费了老大劲把“天使”运回老家,并利用传教成功洗脑小岛乡亲们变得和他一样,最终却是好心办了坏事,所谓的天使原来是个吸血怪物,岛上所有人都因此变成了吸血鬼,没变的也都被吸干了血。
震撼剧情:1.男主莱利被转化为吸血怪物后,带着女主乘小木船来到海面中央,告诉了女主这个看似十分荒唐的故事后,女主有一些不安的问男主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样一个无处可逃的地方告诉她这些,男主回答带她来这里不是让她无处可逃,而是为了让自己无处可逃。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海面时,男主在女主眼前灰飞烟灭,他用自己的死拯救女主,让女主相信岛上正在发生的难以置信的事情,让女主离开小岛。
2.女主最终选择留下来牺牲自己拯救岛外千万素未谋面的人类。
她要阻止整个岛上已经转化的人离开小岛。
剧情的一处缺憾:有关吸血怪物的点没有交代清楚,前因后果,来轮去脉。
1.为什么在沙漠的洞穴深处当怪物听到神父的祷告后才放过了神父并喂给他自己的血?
2.怪物定时给神父送血、怪物穿上圣袍走上祭坛都在表示怪物有智商,但结局大混战时,怪物又表现的没什么智商的样子。
3.怪物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莱利给神父的信:我们本是尘土,终将回归尘土。
除了ep5我之前的集數都是看的解說,但是看了評論發現大家都很愛,這部片子也確實拍得很高質量,在同類型片中很出彩,於是決定有時間重新認認真真看一次。
前面幾集我覺得比弗真的好劍a🥲他就是那種為了穩固自己地位不擇手段的人,他對宗教沒有很狂熱,更像是為了達成目的而披的外衣,把他放在德國希特勒時期或者十字軍東征時期一定會大有作為😅很會耍手段的排外主義者 除此之外就是我覺得神父和天使好好嗑a哈哈哈哈哈哈我去,被誘惑誤入歧途的神父懵懂地邁入偽裝成天使的惡魔的懷抱圈套,我真的🉑️ 最後要說的就是標題!
原來midnight mass就是這麼來的,這個midnight就很有意味,走錯路不要緊,信錯神問題可就大了。
我很期待伊林接下來的表現,而且看完第五集發現一集居然有一小時,真的有點震驚,我說上課的時候怎麼看得沒完沒了呢👉👈 我剛剛在準備修改詞條,突然發現這個導演是鬼入侵和鬼莊園的導演。
我直接一激靈。
再往下看,看到了睡夢醫生、鬼遮眼和夢醒之前這幾部我都看過但是劇本相對單薄的片子。
他真的是很大膽有才了,能打磨出這樣的劇本。
想來是我被推薦鬼遮眼和夢醒之前時午夜彌撒還沒出,不然我一定愛死了這個導演。
(確實,MM是21年的,我是在20年看完鬼莊園去看的相關片子,的確沒吃到這口新鮮好吃糧) 但是不妨礙他作品好到被我了解到了。
他確實厲害,不僅是劇本,更是能在拍攝中把自己的想法也能做到90%的還原呈現,這恰恰是很難得的。
不知道為什麼,我在打這段文字的時候康斯坦丁的面龐不斷浮現在我的腦海裡,可能是伊林和基特(康康的前女友)有點相似,倒叫我覺得不得不提一嘴了。
我嘴巴真的好碎⋯還沒看67兩集呢,就已經能講出這麼多廢話來。
豆瓣你能不能多搞點字😭我屁話多,可是我不想給別人看a😭😭😭🙏
对白一(Episode 4):伊琳:我们死后会怎样?
莱利:会发生什么?
伊琳:你怎么想?
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莱利?
莱利:我不知道,有人说他们知道,我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说一下我死后伊琳:那就说一下吧,你死后会怎么样?
莱利:我死了以后,我的身体停止了运转,停下了,是瞬间的,或者是逐渐的。
我的呼吸停止了,心脏不再跳动,(这是)医学上的死亡。
过了一会,大概五分钟之后,我的大脑细胞开始死亡。
但在同时,在...或许我的大脑释放出一些二甲基甲酰胺(DMT),这是一种我们做梦时会释放出的致幻物质,于是我开始做梦了。
我的梦境从未如此宏大,因为它占据了一切,所有的这种物质(DMT)被全部释放出来,我的神经元在燃烧,我看到记忆和想象交织而成的绚烂景象,而我就如同嗑药一样(笑),真的就如同嗑药一样,因为我的意识在回忆中漂流(笑)。
长长短短的梦境,混杂着回忆的梦境,还有...就像是最后的谢幕,这个梦终结了所有的梦,最后宏大的梦,清空了我的意识,然后...(停顿)我停下了(I Stop)。
我的大脑活动停止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痛苦,没有记忆,没有曾经存在过的感知,没有曾经伤害过别人...(哽咽)...没有曾经害死过别人。
所有的一切,都原样的出现在我面前。
电流自我大脑中消散,直到它成为死去的组织,死去的肉体。
彻底的湮灭。
所有那些,组成我身体的小分子,它们,细菌,微生物和无数个其他的小分子,它们曾经生活在我的睫毛上,我的头发里,我口中和皮肤上,在我内脏里,和所有其他的地方,它们还继续活着,继续蚕食。
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在滋养生命,我腐烂了,所有的碎片都进入了循环,我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存在。
我的原子存在于植物中,甲虫身上,动物身上,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过一瞬间,消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深呼吸)该你说了。
当你死后会怎么样?
伊琳:说我自己?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不,我不说我自己。
今天死去的不是我。
对白二(Episode 7):莱利:会发生什么伊琳:(笑),什么?
莱利: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伊琳:是啊,会发生什么?
莱利:所以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伊林?
伊琳:说我自己吗?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所在。
这个词——自己。
不应该是这个词,这样不对,不是的。
我怎么会忘记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身体里的烟火。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
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得我身体里每个原子,都来自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
其他的一切都是画面,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回来了。
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我的小孩,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都回来了)。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而“这些”就是我们说到“上帝”的时候,所指的。
那唯一的存在。
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吗,但现在,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场梦境,是一个愿望,且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而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是所有。
我就是“我”。
莱利:(微笑)。
注:本文是对照字幕组手动编辑,基本了保留原对话,括号内容是为了阅读起来更加方便。
前两集比较慢热,需要耐心。
音效和配乐选得很好,但人声偏小。
披着宗教与惊悚片外衣的哲学思辨作品,其核心是放下过去,接纳自己,无惧死亡。
旧约圣经的天使确实很骇人,也许这并不是神父的一厢情愿。
第四集的神父有种堕落美,可惜并没有神父吸食男主血液的画面。
宗教是自我安慰,是合理化自己的行为。
修女本质上是个爱争宠的小孩,她希望上帝和神父只爱她一个。
医生吐出鲜血,警长坚持正义,男主为了救爱人不惜在阳光下死去,女主在垂危之际用小刀划破怪物的翅膀。
神父与爱人在亲吻中迎来日出,少年与少女在小船上守望未来。
不被蛊惑的,心怀真爱的,直面死亡的人们获得了真正的安宁。
关于【死后会发生什么】的对话写得极好,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
摘录一些我很喜欢的台词:“她长大了,我们衰老了,事情就该是这样。
”(没说出口的潜台词是:然后我们死去。
希望所有人都能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不再愚蠢地渴望永生。
)“从来就没有我,只有能量和电子在运动。
”“神是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
我总是忘了这点,就像总是忘记我做过的梦。
”
午夜弥撒 (2021)8.02021 / 美国 / 剧情 惊悚 恐怖 / 迈克·弗拉纳根 / 扎克·吉尔福德 哈米什·林克莱特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
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
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
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
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
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
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
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
我就是我。
非常非常Stephen King!
被短视频喂坏审美的人、没耐心的人会很烦觉得很冗长 ,但是,喜欢邪典恐怖电影和斯蒂芬•金的人会觉得很享受,那大段大段颇具哲学意义的台词,关于生与死,关于信仰和善恶的探讨,这是艺术片啊!
前两集是比较缓慢但非常有意思的细节铺垫。
一旦看进去,从第三集开始节奏是停不下来的。
下面是我边看边记录的复活之夜前每一集里有趣的细节:(本人atheist但是有穆斯林和基督教信徒好友)—————以下有剧透————————第一集,只在黑夜(午夜)出现的、眼睛会发光的高高的生物;男主对女主说自己是无神论者的原因(在监狱里读了所有宗教的书企图寻找答案,包括圣经古兰道德经等等,读完反而啥都不信了)第二集,穆斯林警长发现海滩上的死猫都没血迹;市长却建议警长今后参加周日的弥撒(伊斯兰教是承袭制的,也就是说,一旦与穆斯林通婚或者父母是穆斯林,便只能信绿教,永远不可脱离此教。
进入其他教的教堂更是大忌讳。
市长和之后修女BEV的行为是十分无知且不尊重人的,这两个特质也是这个宗教狂热的小岛上很多村民的特质)。
另外,Riley卧室的海报从X档案(科幻题材电视剧)变成了《七宗罪》(和本剧一样的宗教惊悚片);第三集,小镇上的人们突然奇迹般地越来越健康年轻,残疾人能走路了,近视的不近视了,腰疼的也好了,老年痴呆半瘫痪的老妪能认人爬楼梯了(期间还穿插着比如午夜看到窗外有东西啊,大家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啊等明显的伏笔,特别是女医生老妈在窗子外面看女儿的“父亲”那里);公共学校家长会上,有一场关于古兰经和圣经的辩论(我的穆斯林朋友说这剧真做了功课,对古兰经来源、伊斯兰起源的诠释很正确)面对穆斯林警长的质疑,在BEV嘴上说没有要驱逐穆斯林但是每一个字都在反对异教;Father PAUL在人多的地方就难受咳血(应该是馋的饿的😂);最后是这一集最恐怖的一幕:穆斯林警长关灯后发现窗外惊现一双蓝色的眼睛和冷白皮的脸庞。
第四集,这一集Father Paul的死又复活,以及女主腹中婴儿莫名其妙消失,这时候,我们得知了所谓的“奇迹”“天使”“圣水”到底是什么。
女医生的老年痴呆症老妈不仅不痴呆貌似还越来越年轻貌美了。
女医生发现女主的血液在阳光下沸腾蒸发。
这一集可以听到男女主关于“死亡”这一主题的探讨。
男主对死亡的解释就是atheist的那样,女主则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对死亡的看法。
而BEV劝说两个教徒为father处理尸体的那大段的粉饰太平颠倒黑白的说辞,难道不是某些人洗脑大众的说辞么😂第五集 Riley死前看到的画面,几乎就是他爱的女主描述的那样……(我一开始以为导演是atheist,看到这里还挺吃惊)警长婉拒女医生调查教堂的要求时,那一大段关于穆斯林在美国生存的现状的独白也很值得人深思。
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永远无法相互理解。
人类总会因为不同的肤色、宗教等等原因而互相排挤。
第六集,看到这里的人有福了,好久没看到拍得这么好的教堂杀戮戏了。
———————————————网飞同期出的新剧有鱿鱼游戏,可在我眼中,这个剧比大逃杀mix弥留之国爱丽丝最后还稍稍烂尾的鱿鱼游戏有意思多了。
BevBev这个角色很有意思。
她简直是Bible“神级”理解员😂 “一番引经据典,吹得天花乱坠”:father对自己的嗜血有怀疑,她能从Bible找到理由洗脑father;father吃了Joe,她也能从Bible 找到理由流脑father;father的罪行被发现时,她用Bible洗脑残疾小女孩的父母(市长夫妻)和岛上唯一的电工,这保证了最后的复活之夜断电断网成功执行;所以,在一个封闭的岛上,能通过把几个人变年轻变美说成“神迹”再把所有人的恶行按照她的Bible解读为“上帝的旨意”,那也不太难对吧。
更何况,故事开始前,她就把整个村子成功洗脑过一次了:在她动员村民接受石油公司的钱,让资本破坏这片海域并把这封口费说成“上帝的恩恩赐”时,整个村子的罪恶就已经生根了。
面对金钱的诱惑,人们能以上帝之名找到破坏大自然的借口,那么面对血液的诱惑,他们当然也能为互相残杀自圆其说。
毕竟,“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嘛。
人类啊,总能为自己的恶行找到合理的说辞。
我好奇地查了一下,导演经手过好几个斯蒂芬金的书改编的电影项目,难怪整部剧有着浓浓的金大神的调调。
而Bev这个角色,简直是魔女嘉莉原著里Carrie的妈妈的化身。
而Carrie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people only get smarter...people don't get better,they just get smarter.When you get smarter you don't stop pulling the wings off flies, you just think of better reasons for doing it. “人们不会越变越好,而是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变得聪明不是说你不会欺凌弱小了,而是你学会给自己的这种行为找借口了。
”
结局这一幕又美有有着特别的意义最后的最后,我还要赞叹导演Mike对Father、女主和警长的死亡的处理,这也是我决定给这部剧五星的原因:一个人,往往只有到了死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Father最后幡然醒悟,摘掉神父专属的衣领,决定相信人性而不是所谓“神”;女主耗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划破所谓“天使”的翅膀;警长父子到了最后,忠于自己的信仰,抑制住自己的欲望,不伤害任何人,不与恶魔同流合污,这才是真英雄。
这是一部铺垫丰满、逻辑自洽、故事完整的宗教惊悚剧,个人觉得导演已经超越自己的《鬼入侵》、《无声夜》、《梦醒之前》(翻了翻豆瓣记录,原来我早就喜欢这个导演的电影作品了啊),Mike绝对是恐怖片导演里最被低估大师。
继《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后,网飞(Netflix)出品了由麦克弗拉纳根 (Mike Flanagan) 执导和编写的新剧集《午夜弥撒》。
这部共7集的迷你剧单集都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前两集主要交代克罗克特岛(Crockett Island)的背景。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日渐衰落的海上社区,由于被大量化工石油污染而影响了本地的打渔业。
男主莱利因当年酒驾伤人而入狱四年,现在刑满回家,与青梅竹马艾琳重逢。
一位年轻神父保罗替代了前往圣地朝圣而病倒的本地年长主教。
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结尾都会有一个小高潮。
个人心目中全剧第三集最佳,其次是第六集,大结局反而有些拖沓冗长。
全程节奏缓慢我能接受,想着是文火慢炖后续发力。
毕竟剧集的质感很突出,演员和台词都加分不少,很多台词极具美感和力量感,剧本的广度在对白中得到了展现,从化工污染下的阶层差异,信徒们以上帝之名而心安理得地选择无作为,到911对muslim群体及有色人种的余震。
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最终成了一个俗套故事,真是无语!
由于剧的背景时间就是当代,这让我对岛民们误把吸血鬼认为是天使的设定更加不理解。
或许不存疑的信仰就是偏执,这使人盲目,最终疯魔。
套用的罗兰夫人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把“自由”换成一切漂亮的口号皆可成立,最后一集说是当今美国以“黑命贵/BLM”为由头打砸抢烧我都信。
“小时候,我家里养过鸽子,我妈会花好几周的时间做那种可笑的鸽笼,从内陆邮购宠物鸽,但等鸽子终于送到了,她要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把鸽子的翅膀剪掉。
妈妈把我叫去,那时我只有7岁,她让我帮忙抓住鸽子,她好剪掉翅膀。
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回答‘这样,它们就不会飞走了。
’接着她对我说,对她只有7岁的女儿说‘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某一刻被剪掉翅膀’然后我又问了她一个问题,一个7岁小孩会问的问题‘妈妈,那你的翅膀被剪掉了吗?
’她说‘是啊,就是你出生的那天’”这是剧中女主的一段独白,也是我认为对整部剧点题的段落之一。
故事发生在一个距大陆48公里外的小岛上,岛上只有127名居民和一座小教堂,这是一个日渐衰落的小岛,岛上住着的都是被“剪断翅膀”的人。
---剧透线-三个归乡人故事开始于三个人的回归。
男主莱利,在大城市打拼,事业发展顺利,一次酒驾致人死亡,一切归零,服刑4年后,带着一颗绝望的心,重回小岛。
女主伊琳,16岁离开小岛,追寻自己的演员梦,却不知不觉和一个家暴的酒鬼住到了一起,直到某天发现自己怀孕,她决定改变,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那个人,回到小岛,但与母亲不同,肚子里的孩子给了她生的希望,她怀揣希望归来。
神父保罗,80岁高龄终于在岛上居民的资助下,能够重走耶稣之路,但在旅途中迷失,偶遇恶魔(吸血鬼),却将其视为天使,重返青春后,自以为带着天启回归小岛,他还有一份私心,是希望拯救自己年轻时的爱人。
只是这时还没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神父保罗就是岛民们熟悉的老教士普鲁伊特。
第一集有一个细节,就是神父在深夜把一个大木箱推进屋子,事后我们知道箱子里装的就是恶魔,而这时神父还以为那是天使。
这也是剧中第一次使用垂直的俯视镜头,在这里真是名副其实的上帝视角,仿佛上帝默默的看着自己的信徒亲手把恶魔带入人间。
俯视镜头在整部剧中出现的很少,但每次都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神迹如何让岛上的居民接受天启,神父保罗显然是有周详计划的,他知道,直接让“天使”现身只会让人们惊恐,所以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
也许潜意识里,他也清楚这个“天使”有些可疑,只是不愿放弃那美好的希望。
他把“天使”之血掺入葡萄酒中,作为每次弥撒后的圣餐分发给众人,静候“神迹”的出现。
一切都是有序推进的,先是老人的视力恢复正常,然后坐轮椅的女孩站了起来,一个名副其实的奇迹,岛上居民的信仰指数拉上新高,然后开始出现老人返老还童,最终的高潮则是起死回生,也到了“天使”现身的时刻。
一系列的奇迹已经让岛民们不再怀疑,这个失去希望的小岛,住满了折断翅膀的人,他们急于抓住一切希望,这些奇迹让他们觉得自己重获上帝的眷顾,他们不顾一切的信仰,既然有翅膀,那想必一定是天使吧。
狂信者、盲信者、虔信者
狂信者,基恩小姐,几乎是小岛的实际话事人,为人刻薄、恶毒,无丝毫宽容之心。
她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但她熟读《圣经》,随时断章取义,用上帝的话来为她所用,去支持她反复无常的立场,借助上帝的语言她获得了力量,也让信众无从反驳。
狂信者们知道自己的渺小与无能,但偏偏有颗贪得无厌的心,所以他们必须借助比自己更大的东西,任何宗教、组织、运动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集体力量的寄生者,是其中的狂热分子,他们知道离开集体自己就一无是处,所以无论集体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都不为所动,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得力量,而这力量来自天使还是恶魔其实无关紧要。
盲信者,那些受益于神迹,和渴望神迹而来的人,说白了,对这些人来说,信仰只是一场交易,赐福于我,我便信仰你,而做交易,恶魔永远比上帝在行。
盲信者是数量最多的人,他们没有坚定的立场,只是随波逐流,他们多数时候如绵羊般显得弱小而善良,但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与引导,他们随时会摇身一变成为择人而噬的恶狼。
虔信者,如伊琳、莱利,莱利的父母、还有警长等人,他们的信仰不因外物而变,平时看起来与盲信者无异,但当混乱出现时,他们就是那些保持良知的人。
恶魔也许真的存在,但把恶魔引入人间的永远是人,绝望中的神父成为了盲信者,把恶魔认作天使带上小岛,狂信者基恩想成为神的代言人而把众人献祭给恶魔,最终是虔信者们没有迷失自我,阻止了更大灾难的发生。
莱利在成为吸血鬼后,选择断了自己的后路,在海上与伊琳一起迎接日出,在最后一刻他终于完成了赎罪,也让伊琳明白了岛上发生的事。
伊琳在最后一刻剪断了恶魔的翅膀,切断了危机,也与童年时的回忆形成了某种呼应。
殊途同归男主莱利在船上与女主的最后一段对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莱利指了指夜空,说“那里就是一切的来源,星空。
原始人每天狩猎采集,到了晚上,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取暖,他们遥望远处的山谷,看到其他的篝火,像是地平线上的小小光亮,他们知道那是黑暗中其他人的所在之处。
然后他们抬头看到夜空中的点点星光,他们不知道那是什么,他们没有宇宙、星球、光波之类的概念,他们觉得那看起来也像是远处的篝火。
‘那是些什么人呢?
’他们想,‘在那么高的地方点燃篝火?
’他们开始彼此编故事‘那些人?
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一定强大的超出我们的想象。
’所有的神、宗教,每一场圣战,所有这一切,都从那里开始。
”
最后一集,伊琳弥留之际,躺在地上仰望星空,她突然回想起之前与莱利关于死亡的对话,她在此刻开始继续那段对话“身体中的细胞在逐个死去,脑中的神经元在不断放电,我以为我会害怕或绝望,但我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在这一刻我太忙了,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这副躯体几乎就是虚空,哪有什么实体?
只不过是能量在缓缓的震动,并没有“我”的存在,从来都没有。
我身体中的电子旋转、跳跃,与我身下土地和我不再吸入的空气中的电子混合在一起。
然后我记起,没有哪一点是结束或开始。
我记起,我是能量,不是回忆,不是自我。
……凭借记忆,我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好像一滴水回归了海洋,而它其实一直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是一部分,你、我、我们的父母、所有曾经存在过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一个动物、每一颗原子、每个星球、每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当我们说“上帝”时,指的就是这些,那个整体,那个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此刻,我终于想起,不存在时间,不存在死亡,生命是一个梦境,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直到永恒。
“伊琳的这段独白,是宗教,也是科学,我们可以称之为信仰。
最终,在阳光的照耀下,所有死而复生的人瞬间燃烧,化为灰烬。
无论你是基督徒、穆斯林、无神论者、吸血鬼还是未及降生的胎儿,我们从星辰中来,终将重归群星之间。
外延这部《午夜弥撒》的主创也是《鬼入侵》系列的创作者,的确保持了高水准的剧作水平。
不过这部剧属于比较慢热的类型,在恐怖片中并不常见,加上大量的宗教内容,所以可能还有些挑观众。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剧,虽然可能也有大量宗教的隐喻没看懂,但它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解读和回味的空间,无论是把恶魔看作真实的,还是隐喻的,故事都说得通,而且有很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在看到后面的时候回想起来,才发现前面看似没用的闲笔,都是精心安排的。
剧中最后一场午夜弥撒,集体服毒自杀的场面几乎就是“圭亚那琼斯城”事件的翻版,只不过现实中不会有人死而复生。
另外,这部剧还让我想起了朴赞郁执导的电影《蝙蝠》,里面宋康昊饰演的也是一位变为吸血鬼的神父,与这部剧中的神父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也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只是没有《复仇三部曲》那么有名,推荐喜欢这部剧的也可以找来看下。
最近网飞新片出的很勤,前不久的《鱿鱼游戏》和这部《午夜弥撒》都值得一看,十一打算原地休息的朋友,可以囤起来了。
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剧尾对死亡的描述很完满:身体细胞一个个死亡,但大脑还会继续放射神经元,小小闪电就像脑内烟火。我以为会绝望害怕,但我并没这些感觉,因为我正忙于回忆。体内每个原子都化成星星,身体像无垠太空。那固体的物质呢?只是能量缓慢地震动,并不是我,从来不是。身体及平躺之处、不再呼吸的空气,这些电子在交融舞动。任何一个结束都无所谓,我开始了成为能量,不是记忆,不是自己。我的名字、个性、选择,全在我之后出现,其他一切皆是,沿路风景、过眼梦境,印在我濒死的大脑组织中。我是居间跳跃的闪电,是发射神经元的能量,藉有记忆,我回家了。就像一滴水落回大海,它永远是大海的一部分,我们都是…宇宙和无边际的梦才是我们的“神”,我们是做梦的宇宙…我总忘记做过的梦,但这瞬间我记得,我立刻了解一切,根本没有时间和死亡,人生就是一场梦。
超墨迹,早就猜到了这年轻神父就是老神父,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演出个啥。我的妈呀,太墨迹了,看到第五集给我,墨迹死了,我都不用看字幕。演员背台词的功底可真够强的。女教徒真是对圣经正了八经的胡说八道的解读呀🤪
宗教+集体狂热+这个背景下的少数派,很难得的精准刻画了。大段大段的话剧式独白和恐怖片的一惊一乍配合得毫不违和。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最后两集加速⏩得有点快(并没有)。
netflix公司出品,必属鸡肋
Flanagan在剧作上一直都挺有野心,想写点超越传统恐怖片的东西。这部片去另类解读圣经的点子挺不错,但有点沉溺于此。揭秘完成,故事就进入了僵局。宗教视角下的善恶对立,本来很有意思,但讨论得挺失败的。最后全用辩经来凝聚主题,看得人想快进。
这部有点小失望。(神父~睁大眼睛啊,这特喵不是天使~!
偏执让人疯魔,套用罗兰夫人的名言,”宗教,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
天呐,坚持到第六集坚持不下去了,好难看,节奏巨慢
催眠神剧 ,那个弟弟很可爱。
前几集可以打四星以上,最后几集让人无语,嗯?嗯?嗯?
她把父亲喂给她的血吐出来的时候我哭了。
仿佛在逗我笑
8.0?EXCUSE ME???
导演还是喜欢制造氛围感,善于处理细腻的情绪。可是真的太啰嗦了,大段大段的对白磨光了我的耐性,没有宗教背景很难get到一些点。还有别信什么熬过前几集后面就好看了,整部剧的调性是一致的,前面多啰嗦后面一样有多啰嗦。
七集的体量,借着吸血鬼的壳子去讲一些关于伤痛和信仰的小镇故事,前几集的叙事节奏极佳,把悬疑和人物关系的部分平衡得刚刚好。女祭司阅读理解达人阐释圣经是最大笑点,神迹面前人们精神力的脆弱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哦还有阳光下化灰的部分。最后一集全体居民例行和解的部分没什么意思。吸血鬼真的很好,天亮就可以自杀。
鬼入侵是0.8倍速,鬼庄园0.6,这剧直接0.1倍速,异性恋扣一星,男主的脸比较让人讨厌的那种
但凡文青脑子正常点这片子都上不了8分。三十极夜就够难看了,这片子简直是字典包裹的shi…我说这种被傻叉支配的剧情到底是谁在觉得有意思的
好看哎,但是求求Netflix考虑一下迷你剧的形式吧,我看压缩到3-4集节奏就刚好。
把原来电影剧本改成迷你剧,又没有添加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能拖节奏了... Flanagan继续搞闹鬼房子系列吧...
设定很好 但是最后两集的真善美严重超标 令人不适 拉低全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