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第一次听说是一次放假回家时听老妈说的,范伟主演,老妈说很喜欢,没事让我看看,我一想到范伟那熟悉的范德彪和药匣子我就忍不住笑,出于对这位笑星的崇敬,我就从中间几集往后看,大概看了有十多集,可是现在怎么也想不起来,前几天突然感觉幸福有些遥远,想到和幸福有关的电影电视剧,一下子就想到这部电视剧,于是连夜从第一集看起,过不好出所料,第一集就把我笑的直翻跟头,这种范式幽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模仿的,有关老大的幸福在弟妹回老家发现老大的种种事迹之后开始摆到桌面上来,就老大的幸福来深入讨论,我到特别想学老大那样干什么都弄个主题分几层意思,可是说到幸福我和老大比起来真是无话可说,幸福的定义有千万种,但至少老大的幸福一定是这千万种幸福中最真实的幸福。
我们习惯比幸福,可是幸福是一种内心感觉,没个衡量标准,这就苦了老大,弟妹们非要和他比,并且把他们认为的幸福象一顶帽子一样非要扣到老大的头上,老大托都来不及,别说幸福,老大最最幸福应该是和梅好乐乐在一起每天上班下午接乐乐晚上做个饭唠唠嗑搂在一起睡大觉,这比他在顺城每天过得惬意生活还要幸福上百倍,感情生活搁浅的老大终于体会到幸福还是来自于情多,可是导演的意思我们都明白,就是我们意识到你要觉着挣钱多住大别墅开宝马奔驰幸福那你就只管为了理想全力以赴,但是有一点就是别干扰别人的幸福,被瞧不起一家三口挤在一起蜗居的日子是多么的不幸,别人还忙着幸福呢,你要过怎样的幸福你赶紧自个过去,别动不动就灌输给别人幸福的概念,在幸福面前,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片子放到老大和梅好分手的时候我流泪了,看到老大离开后还唱着养生操我难以想象老大的内心是怎样的无奈与悲凉,很多人都怪梅好,可是换了自己你会带着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坚守自己的爱情与四个弟妹们抗衡到底么,你们把女人想得太坚强了,也不能说罪魁祸首,但老二在这样的悲剧面前是要承担一大半的责任,他是在大都市里最能理解“幸福”的,所以他不可能接受老大那种与自己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幸福,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都为老大的分手而感到难过,可是就像范围在这部剧演完后说的,生活比电视剧残酷得多,为了稍微现实一些,这样的安排是合情合理的,可是我们可爱的老大,我们还是觉着,生活虽然很残酷,但是我们可以勇敢的去面对和挑战,我们永远相信你和梅好的结合才是你的终极幸福,那时没人会打扰你们的幸福的,老大,加油!
别别理那些整天给人上幸福课的,让他们自个玩去!
影评4之《老大的幸福》——我认为幸福就是自己生活的(2010-03-22 00:03:44 最近没有什么时间看看电影,但这周仪的时候弄东西到很晚,想放松下就打开了网络电视随便看到了范伟主演的《老大的幸福》,看过几集之后挺有意思的,剧中有人问傅老大,“你幸福吗?
”老大道“很幸福,这日子过的妥妥的!
”可在别人的眼里,老大一点都不幸福。
但我和老大是有同感的,我觉得他很幸福。
如果我是他,那样的生活我会过的很美。
那天也很深了,我躺了下来。
久久没有睡意,“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
”.............这几个字似乎就在我的眼前环绕着。
是的,我也真的该问问自己了,“我幸福吗?
”我想了想,我觉得我还是很幸福的。
呵呵。
我有一个很好的和睦的家庭,我的家庭在我们家族中又是很中心的,我们都相互处的很好。
我有很多的朋友,同学,和他们在一起的感觉是很好的。
我现在又有了我的目标——跟证券行业奋斗下去,我也在努力的做着。
有了身边的人、事、环境和生活对我的这种逼迫,都是我很喜欢的也是需要的。
我觉得还是幸福的。
幸福的生活,可以不需要优质的物质来打造;幸福的生活,可以不需要伤神费力的算计;幸福的生活,可以不需要高处不胜寒的权威........幸福的生活,只要自己过得满意、踏实有盼头儿........
从傅老大,想到了我的爸爸。
一样是家里的老大。
天下的老大,似乎是一样的。
只问付出,不问回报。
吃苦耐劳,忍辱负重。
爸爸退休了。
严格说,是离岗休息。
他才52岁出头。
这绝对是清明假期我听到的最大的消息。
之前觉得,赶快退了吧,好好歇歇身体。
天天地奔波,饮食无节,已影响了他的健康。
好在,他们是经过生活和时代锻炼的一代人,身体底子极好。
爸爸是属鸡的。
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
鸡有五德,谓之德禽。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有大公鸡般品质,吃苦耐劳,扛起家庭重担的人。
爸爸是家里的老大。
上有老母。
下有兄妹三人。
中间是我们的小家。
当年,爷爷因病去世时,爸爸的爷爷,也就是我的老爷,还健在。
三个兄妹,还未成家。
爸爸送走了爷爷,送走了我的老爷,看三个兄妹一个个成家。
不幸的是,人口增加的大家庭,并没有一团和睦,而是婆媳、妯娌矛盾无数。
那时的我,看到夫妻、婆媳、妯娌间的争吵、冷战,胆战心惊。
我是极敏感的孩子,而他们,也并不避讳。
后来,大家庭分裂。
各自盖房,买房,留守。
老大,总是家里出力最大,出钱最多,却未必有人心疼和领情的。
他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谁叫他是老大呢。
这样,在父母的操劳下,我12岁时,我家的房子落成。
从此,生活中清净了许多。
尘埃落定,波澜不惊。
爸爸对弟妹和子女的希望,就是能自立,撑起门户,这样,他就不用操心了。
反之,做大哥、做父亲的心,就一天不能安稳。
他为弟弟找工作,考虑侄子的学业,时刻牵挂远方的妹妹。
他又牵头,在老姑一家协助下,盖起了老家的房子。
城里人回老家翻盖房子,现在也是种流行。
那是他们的根,也是他们事业有成的证明。
中国人的乡土观念,总是根深蒂固了的。
爸爸在工作中,数十年如一日地奔忙。
从我记事到现在。
就像一匹停不下来的马车。
以为公务员个个清闲的,是种误解;以为公务员个个腐败的,也是误解。
我们家,连公家的纸笔都没有。
不屑,也不敢。
爸爸,是情感丰富,而不善于表达,甚至害怕表达的。
这使我在漫长的成长期中,觉得被忽视被耽误。
父亲如书,开头几页,是那般枯燥难懂,不带感情;经过了一些岁月的洗礼和人生的阅历,彼此的温情,却终于在岁月的转弯处相遇。
有父母的孩子是幸运的。
人到多大,都需要父母。
——我说的不是自己,而是我的父母。
有父母的人,无论多大,都会保留一份孩子的任性和撒娇,一颗心总会有所依傍。
我的妈妈,就有这种幸运。
而爸爸,似乎只有在前头拉车的份儿。
只有付出,不问回报。
谁来心疼你呢,我的爸爸?
一个人离家久了,对于幸福的含义也就变得不再真实。
剧中围绕着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幸福是什么”。
老二商道之中驰骋纵横。
老三官场暗涌。
老四的主角大房子,老五对爱情的曲解。
他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眼前的浮华就是幸福。
都想帮扶他们眼中“不幸福”的大哥,随着事情的发展,剧末明了涵义。
大哥为他们每个人指明了幸福的方向.幸福不是波涛汹涌。
细水长流的缠绵往往都不被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所重视。
他们骄傲的面孔,与看似坚强的自尊也只有在经历了挫折后才明白真正人生意义的所在。
感动的泪水留下时才会找到真正的幸福。
故事的结局很好。
不是传统理想中的团圆剧。
老大最终没有和梅好走到一块。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依旧幸福。
这种幸福感来自于弟弟妹妹的幸福。
来自于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满足。
老大深谙养生之道,用他的话讲就是调一调。
调的是心情。
让自己尽快得回到正常的轨道小人物才有大幸福。
那句“妥了”的口头禅包含着大智慧。
他用生活中简单的道理去诠释人生,开导身边的人。
为什么说是大幸福呢,就是那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简简单单的事。
他懂得知足,懂得宽容,懂得善良。
熬了几个晚上看完了这部电视剧。
我们不去计较里面一些细微的瑕疵,倒是要认真读读它在讲什么,诠释什么。
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烦躁与不安时,不要一味的钻牛角,闷头去做。
也要停下来清醒的想一想,认真调一调。
对事对物产生全新的认识。
看完这里的评论,貌似大家全部都觉得结局很意外,为什么会是这么个悲剧结局。
其实如果看过范伟演的大多数电影的话,就会明白其实这么个结局一点都不意外,像看车人的七月、芳香之旅、即日启程以及耳朵大有福等等,尤其是即日启程,范伟的戏很多都是这种风格、这种结局。
范伟其实是一个很会挑本子的演员,他接的这些角色无一不是表现着这种老实、善良、默默无闻,忍气吞声,甚至用当下社会的标准看有些窝囊的小老百姓的生活,或许这就是范伟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的看法。
在看到这种结局后常常感到心头压着一块什么,沉甸甸的,憋得自己异常难受,而常常又只能伴随着沉默……但是或许这就是范伟就想传达给我们的东西,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
幸福话题一直是大众争相议论的焦点,尤其是在市场化的今天,社会转型,使得人们面对物质、欲望、诱惑等东西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理性,变得麻木,对于“什么才是幸福”已经失去了灵魂空间上的把握。
而最近的热播剧《老大的幸福》,却再一次把我们的目光拉回到了这个永恒的主题上。
喜剧中的忧伤美丽这部戏我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看了三四遍,尤其是其中涉及到主人公“傅老大”和“梅好”的情节上。
说《老大的幸福》是一部喜剧,我们总感觉有点牵强,用导演的话来说,这部戏是一个正剧。
如果说范伟的其他作品看了之后是捧腹一笑,而这部戏却是让我们会心一笑。
甚至过程中我们被赚走了太多的泪水。
用情处无法控制,感动于情节的淡淡忧伤、和结局不公,感动于这种现实中无法找寻的伤感的美丽。
幸福,对家的呼唤其实我们从心底会不自觉的蹦出“我想有个家”的幸福梦想。
而故事也总会在这个“家”的话题上打转,老大和梅好从顺城相遇,最后又辗转在北京会面,最终为了乐乐而放弃了回顺城的打算后发出了“我想有个家”的畅想,这也许是幸福理念的一点升华。
而后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简单的不拖泥带水的幸福。
灯光下相互聊着身边的趣事,相互的挤兑,打闹一下,偶尔的小小冷战,哪怕是举手相碰间,老大不自由的抽筋也是一种生活的美丽。
也许正像傅老大说的那样:“这根心弦已经好久没有波动过了!
”而说到抽筋,老大每当与梅好身体相碰时,都会有抽筋的现象,这个小小的行为,却为这种纯洁的感情垫上了高尚的标签,老大说的好:“挺高尚的事,整庸俗了;挺正经的事,整轻浮了”。
而傅老大无疑是最幸福的,即使在最后梅好不得离开他后,他也带着幸福奔向了顺城列车方向。
而回到现实的我们,为了物质上的满足,累的失去了奋斗方向,找不到了幸福的滋味,整天迷失于繁忙和烦乱的生活当中,正如一句话说的好:“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你的伤感而变得风情万种”,而我们需要的是像老大一样,放低生活的标准,知足是福。
老大的幸福历程公式《老大的幸福》其实针对傅老大有一个幸福的历程公式,这是按照剧情里的时间顺序摘得的任务内心幸福历程:(1)活着是一种幸福 (父亲把他扔掉,然后母亲又把它捡回来)(2)培养兄弟姐妹是一种幸福 (父母去世早,弟弟妹妹就靠他去扶持 )(3)从事自己的专长是一种幸福 (讲评书,尤其是足疗)(4)碰到乐乐是一种幸福 (因为他没有子女)(5)想与梅好的结合是一种幸福 (异性之间产生的恋爱心理)(6)到北京体会大城市生活是一种幸福 (就是被弟弟妹妹“绑架”到北京体验生活)(7)追求一份爱情是一种幸福 (与梅好在北京相聚租房共同照顾乐乐)(8)努力营造一个家愿望是一种幸福 (与梅好、乐乐的一段家的生活里程) (9)替弟弟妹妹减压是一种幸福 (替弟弟妹妹处理了生活中的困扰、负担)(10)成全梅好的幸福是一种幸福 (即放手也是一种幸福)(11)带乐乐回顺城是一种幸福 (也就是最后发觉自己和乐乐是一对鸳鸯)(12)最终还是活着是一种幸福 (因为乐乐最终还是要回到梅好这边来)这是一个故事中老大幸福的历程公式,从低标准的幸福观开始再到一点一滴的去追求更高的幸福,最后还是回到基本的幸福理念上来,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也许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我们生活中可能会碰到很多很多的欲望和追求,也许过程会有很多的坎坷,或成功或失败,但是我们相对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了生命的躯体,我们还有一个生命的体征存在着就是一种幸福。
正如很多人对于该剧的结局产生了强大的不满,认为他们没有结合就是不幸福,其实范伟和孙宁给了很好的解释:“从艺术的表现上来看,这个结局更有表现力;放手有时也是一种境界。
”简单得不动声色的爱情当然除了老大对于幸福的举动和感受。
我们说老大和梅好一路感情经历,却是我们最为感动的地方。
我们甚至希望找个人和自己对着电视机去感受这种用泪水浇筑的浪漫。
有时候甚至希望能像老大一样邂逅这样的一段美丽。
尽管带着丝丝的伤感、看似痛苦的回忆。
但毕竟某个瞬间我们可以撩起小嘴,直愣着眼神去一遍一遍如电影般地过着每一个片段。
那种幸福也只有在陶醉之后,忘却周围的现实才可体会。
当我们沉浸之余,不免发觉故事中主人公之间的幸福的点可以在我们平凡的人,简单的家庭里去找寻,不刻意、不华丽,只需要用心经营,就可以收获动容。
再者,让我们感动的也许就是里面的“老少配”或者说是“老夫少妻”的情感了,能有如此漂亮而又年轻的女人愿意对自己好,而且是无所求的,即使多了一位孤独症的孩子,那也不失为一个维纳斯似的的美丽。
那种幸福也许只有傅老大能体会了(而他的弟弟妹妹却被套进了世俗的枷锁了)。
正如范伟在开播发布会上所说:“某个瞬间真的动了对孙宁(梅好的扮演者)的念头,但想到了现实(孙宁的丈夫王学兵,还有自己的夫人),他又像对待烟头那样,把其掐灭了。
这也许就是演戏的最高境界,真正的投入使得自己情到深处,用心呵护。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面对傅老大和梅好,两个可以说对幸福的标准要求很低(他们其实都是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的人走到一起,正是大众生活的一种体现。
毕竟现实生活中,平凡的人居多,如果平凡的人都可以你情我愿的用心去追求爱情,追求幸福,那么世间真的没有比这在美好不过的事了。
而那些所谓的上流社会的人更应该珍惜他们本就没有生活压力的幸福。
有业内专家看过样片后评价说范伟演出了中年人恋爱那种特有的“不动声色的甜蜜”,而孙宁则比以往的任何表演都更走内心,这个人物其实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值得肯定的是,孙宁做到了。
这二人的新鲜搭档绝对是让观众爱看、揪心的“最浪漫的事儿”。
平静温馨的出租屋不知大家是否还有感触那个见证老大和梅好幸福过程的出租屋。
也许他就像老大的弟弟妹妹们说的那样,只是一个简陋的出租屋,根本比不上他们的豪华别墅。
但是我们会发觉他在我们心中是最靓丽、最温馨的地方。
它承载了观众太多的祝愿和幻想,每个走进这间屋子的人都会被它散发出来的幸福气息所感染(包括明月,辛总监,还有最后傅老大家的全家会议)。
他就像是幸福的梦开启和散发的地方,那里有他们不同寻常的爱情历程。
而这个出租屋不是影视基地,也不是人们精心设计的好的布景、道具,而是真真切切的北京的一处平房——北京电视台前的一处平房,号为甲B105号。
给大家报个料:前一段时间,在莫名的冲动下,我有了想去探寻这个幸福小屋的想法,在找寻了之后却发现,时隔几个月之后,这个地方已经因为政府、开发商的利益和诱惑,成为了金钱的牺牲品,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公园和一旁的在建楼盘。
也许只有周围的高楼大厦和镜头里的场景对比才见证了它曾经的存在。
然而令我们欣慰的是,那个江南式白色拱桥依旧存在,仿佛傅老大还在唱着:“花篮的花儿香啊,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如今的傅老大呀,与往年不一样呀……”从桥上颠颠走过。
只不过他的短暂的幸福就像这如今不复存在的出租屋一样,却再也没有见证梅好与其烛光下的浪漫。
不免心生感伤之情。
仿佛间,他就像是一个没有开启的梦,正要回味的时候,却随风一起飘散了。
撂下的只是物非人非的场景,留作忧伤罢了。
烟云已逝,黯然神伤,只化作西风里的浮沉,飘然而去吧。
人物的生活表现力其实这部戏里范伟老师的表现自不必说,除了将其“范式幽默”推出风头之外,孙宁的人物性格的拿捏也是的其整体艺术高度提升了很大台阶。
尤其是一位以:“少奶奶”角色为主的表演风格,能将梅好的内敛、小女人的角色表现出来,却见其扎实的表演功底。
尤其是其中将恋爱中的小女人的性情——吃醋时的表情、打闹时的可爱、分手时的痛心等表现到尾,这也为这部戏赢得了更多闪烁的泪水、鲜花和掌声。
其实对于这部戏的痴情,也许还有女主角孙宁的美丽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金粉世家》里的高贵典雅,也不是《忘不了》里的清新脱俗,更不是《红衣坊》里的妩媚多姿,而是现实社会底层中的那种善良、纯朴、淡然之美。
这种美让广大观众会较劲般的希望与憨厚、风趣的傅老大走到一起,实现这种现实社会中反差较大的非常态。
尽管结局却是现实的反映,人们会认为梅好是一位玩弄感情、看重金钱的女人。
但是我们说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力,他总会给我们太多的惊奇。
但好在故事的结构也不是这样的,正如梅好对着辛总监说的那样:“其实我也很想和师傅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只能把师傅深深地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
”也许有着这么一句话,我们心中也就有了一份淡定,有情人在灵魂深处还是终成眷属的。
而不由得,我们也会带着感情色彩的希望孙宁和王学兵、范伟与其夫人幸福。
梅好的角色之所以深入人心,还因为它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一个成熟、内敛的小女人在面对生活困境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善良、感恩、真诚和坚强。
整个故事发觉围绕在傅老大和梅好身上的情节并没有想象中的波澜不惊(除了最后梅好离开了老大),但是我们却感动不已。
尤其是梅好在面对一系列的涉及生活、感情方面表现出来的默默少语、质朴和内心的波动,都让我们拍手称快。
甚至在整个剧情里面,没有找到梅好过于大声的语言行为,过于夸张的肢体动作,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却可以表现出她对傅老大给予她的幸福的满足和感恩和对这个“小老头”默默地爱,甚至在她身上找不到一点杂质,充满着对身边所有人的感恩和真诚。
这或许也是能够感动老大的地方,也是他对梅好如此倾心的最好解释了。
这也是一个女人的最大魅力所在。
也许最应该感谢的是他们选择了如此优秀的女主角——孙宁,让她把大众心目中的情人塑造到了极致,留给我们的总是一遍一遍的回味,也给我们多了一份关注,一份牵挂,一份祝福。
不带腥的创作镜头每每思绪停顿时,总会被故事里的小小的浪漫、淡淡的温情画面拽走。
我甚至在思索着他与其他的艺术作品的不同。
早已厌倦了那些刻意挑逗的台词,奢华的场面,淫乱不堪的床戏,赤裸的肉体接触。
取而代之的是如《老大的幸福》中朴素地道的生活场景。
他们把建立感情的手段、方式承载在生活的细节上,相互的关爱上,生活的思索上。
一个小小的眼神,一个简单的举动,一句真诚的问候,就让我们观众投入了精心的泪水。
这些在当今这个浮华的社会里,就像是非主流的价值取向,良性的生活观,这也无疑给我们现在的电视电影人上了一课,也给我们的年轻人灌输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感情、幸福不是物质、肉体上的满足可以达到的,那是要通过对生活的感悟,相互的理解体贴,心灵上的碰撞才可以得来的。
就像还是里面的经典台词一样:“别挺严肃的事,给整庸俗了”。
回到大众娱乐电视电影上来,如今的银屏似乎带有太多的商业味道,而人们更是察觉到了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大量的古装剧、都市剧,甚至一些乡村剧都把感情建立在涉及“性”的基础上。
以“性”趣来贯穿整个故事的始末(当然我们说这里的性,并不是直接的性,而是一个以性为基础的行为反射,如肆无忌惮的暴露,毫无估计的露点,床上生活等),在所谓的大众文艺创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时尚,一种无线接近高雅的艺术,而殊不知这些无疑印证了《老大的幸福》里的台词“庸俗”,而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附庸了一下大众,低俗了一下艺术,影响了大众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未成年的群体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的误导。
而老大的幸福确实“俗”了一把,甚至在里面的甜言蜜语、亲腻举止都鲜有出现。
而正如剧中当梅好直接的发问老大:“你喜欢我吗?
”,而老大的回答是:“这还说啥,我全表现出来了。
”在时下看来,这个爱情的表达方式甚至有点土,但是在我们局外的人看来,把人世间这种纯洁无暇的感情渲染的含蓄且亲切至深。
而本就生活来说,情感的培养也是通过互相的用心的辐射,才达到它的美丽而神圣的一面的。
这部戏也却与如今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赤身裸体的社会形成反差。
正如最近讨论最多的是徐静蕾和黄立行的脱戏。
更是让人看到了他们打着“为艺术献身”的口号,不顾一切的展示自己的身体,向观众传达着“性”的取向讯号。
当然了他们有权这么选择,毕竟电影的时长太短,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攫取大众的目光,这或许是最佳的选择方式。
然而除了娱乐一下大众,激发一下男性的荷尔蒙,为人们的茶余饭后多一些淫荡的谈资之外,可能就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了,当然也许可以让人们记住,那或许就是一些荷尔蒙旺盛的男徒了,或许人们某一天想增强一下眼球和身体某部位的欲望,从移动硬盘中回放一遍。
也不怪网上甚至议论:“如今的一些女星和妓女也许就差字不一样了”。
在追求精神生活的今天,文化娱乐的创作者们也许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老大的幸福》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其带来的思考了,同样我们也但愿时下这种“脱星”、“女星和妓女只是文字不一样”的说辞不要成为主流了,那些女星们更该好自为之了。
良性的生活价值观导向其实傅老大和梅好的结合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也会让我们感到惊讶。
但是他们的形象却然我们感觉高大。
因为他们把人性中最美的地方献给了对方,这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比较现在一些生活剧,其中总避不开通过丑化人物形象(比如结巴,肢体的不和谐)来达到娱乐大众的目的。
这样总显得不真实。
没有体现出乡村生活的原汁原味,而在《老大的幸福》里,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傅老大虽然自身条件不足,却能够将自身的不足转化成足疗和自创的傅老大快乐养生操这无疑提升了人物的道德风尚和形象,同时在价值观上提升了一个层次。
人们生活中追求的应是尊严、和谐,而非丑化的娱乐结果。
不能通过放大人物的缺陷相互的贬低来达到故事情节的推波助澜。
艺术应该是雅俗结合。
本山先生说得好:“大俗即大雅”。
但在艺术里,应该上升到道德和价值取向的层次。
如果一味的通过丑化、贬低对方的方式升华故事,那么这就脱离了生活,这也就失去了人们对于尊严、和谐的捍卫了。
幸福,心灵的一次瑜伽虽然距离主创们创作这部戏已经很长时间了,也许他们还在马不停蹄的奔波,这部戏在他们的生活节奏中只是一个插曲,他们甚至没有时间来得及回味。
但是他给人的思考是延续的,正所谓“长乐是幸,知足是福”。
我们甚至宁愿去想,这就是孙宁和范伟的一段生死爱情,而孙宁也发出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感想,但是因为家庭的阻隔和需要面对的乐乐的病情的问题,而最终却很遗憾的没有走到一起,而孙宁和王学兵成立了一个幸福的家,而范伟在东北也享受着自己的幸福。
总结这部戏的情感就是:“爱是于无声处,情亦字里行间”。
对于每个人,追求的每一份感情,获得的每一个幸福都是这样。
形式是次要的,需要的是真诚的给予,幸福的得到。
其实在如今的从物质到精神层次都充满着泡沫的社会中,我们确实该发出“回归真实,追求幸福”的呐喊了。
正如今年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活的有尊严”。
人知足了,就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许就是幸福。
范伟的表演很不错 还有孙宁的表演也很不错 就是有的地方出现的非常突然例如(老大妹妹和俩个男人 ,还有老二手下哪个行政总监的感情生活感觉特别突然)整体演技都不错 值得一看。
还需要写多少字 真服了这不叫条主义吗!!!。
只要是认真评论不就可以。
我在外面玩了一天一晚上就可以睡觉吧。
我们都在这里玩的很
只是无意中记起有人跟我说了这个电视剧,在心情最阴暗的那几天,想要看一个平淡的电视剧,借以转移自己钻牛角尖的注意力,于是,有了这些天深刻的记忆,和逐渐淡然放开的心态。
《老大的幸福》。
东北小古城顺城,安然流淌的岁月,午后的阳光灿烂,收音机里的每日新闻摘要,吱呀作响的破旧自行车,迎风自传的风车,唱着小曲儿的中年男人,每日一评的时事评述。。。
简单的生活要素织就了平凡人傅老大的幸福生活。
他只是小小的足疗师,却以拥有首席之名而自豪,他的弟弟妹妹远在首都少有问候,他却以他们的成绩为自己的成绩感觉满足。
在北京,经历了一系列的茫然无措,揶揄嘲讽,闹出了一连串一连串的笑话后,却用他简单的以诚待人之心,换来一群重压之下近乎不堪重负的都市人的醒悟和悔过。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这个神经质女人在一系列变动和困境之下,近乎窒息到崩溃的心。
应该怎么评判傅老大呢?
无钱无房,无才无貌,吊儿郎当,还有些许浮夸虚荣,这样一个以现代人眼光评判下一无是处的人,却可以日日开心逍遥快活,是他想的太过简单,还是我们过的太过复杂?
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皇城墙边,天子脚下,人人奔波劳碌,为生活,为地位,为出息。
耳边充斥着琳琅满目的富贵信息,高楼、大厦、豪车、洋房,眼前布满了金钱权势的致命诱惑,于是,有了一点点,就想要在多一点点,然后再更多一点点,我们总也不满足,总也觉得还是不够,每天想的最多的,反倒不再是最初简单的欲望,就像一个无底的黑洞一样,我们在身边人的逼迫下,无休止的扩张着这个黑洞,要幸福,就要填满这个黑洞,不仅要填满,还要比别人的内容更多,更华丽,直到一步步的,把自己也填埋了进去。
我们总也觉得不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去争取,也不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而是因为,我们总是在比较,因为我们没有比别人更幸福,所以,最后的定义还是不幸福老二有钱有地位,一呼百应,应有尽有,可是却像只刺猬一样拒绝感情,也拒绝停留,直到最后一无所有;老三文人气息,清高心态,为一处长职位,受尽老婆责怪怨骂,忍无可忍,最后愤然爆发,离家出走;老四为挣钱买别墅,看不见妻子的关心爱意,不顾及身体的超负荷运转,只为了买一别墅,拼死拼活,归根结底,还是那一点点可怜的虚荣心作怪;老五的爱情,充满了想要一步登天的幻想,所以她没有选择一直深爱他的小朱,而是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夏锦达,最后遍体鳞伤。
想想真是可笑,我们有衣穿的时候,却会嫌弃那不是锦衣华服,我们有饭吃的时候,却会抱怨没有山珍海味。
可是我们却忘了最初我们无衣无食的窘迫和无助。
我们一直在追求快乐和幸福,却连最简单的快乐幸福的定义是什么都没有清楚。
我们一开始选择了幸福的方向,却在这路上偏离了方向,最后反倒背道而驰,越来越不幸福。
很多时候,我总会想起我读本科的时候,有个女孩子,她没有右脚,清清瘦瘦,拄着拐杖,脸上总也带着淡淡的笑。
我经常在校园里遇到她,自习室里,食堂里甚至浴室里,她安安静静的过着自己的日子,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微微一笑说声谢谢,她的脸上看不到怨天尤人的愤懑,也看不到自暴自弃的颓废,她就是那么安然的过着自己的生活,不强求,也不奢望。
那时候,当我为自己的穷困觉得自卑懦弱的时候,当我遇到生活的困境想要退缩放弃时,我会想到她,有句话说,当我们为自己没有鞋穿而哭泣时,却发现还有的人没有脚。
我想相对于她,我又该是多应该感谢上苍,予我安康,让我幸福!
可是,这样的自我安慰,却还是基于比较之上的,只因我找到一个相对弱势的参照者,于是借此汲取力量寻求平衡,所以我是这么的羡慕傅老大,他不需要参照物,也依旧觉得幸福。
为什么?
应该是因为他始终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吧。
对于弟弟妹妹,只要她们健康顺利,对于工作,足疗已能满足一切,对于爱情,他只捡梅好那一碟小菜,甚至于,意外多了个患孤独症的孩子,也成为了他幸福的来源,即使因此承受更多的压力和负担,却也是值得的。
现在的我如此纠结徘徊,将自己困在矛盾中走不出来,又何尝不是因为,我不知道现在的我有了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明明是一个充满了戏剧性冲突的喜剧,却也能让我看的几度落泪,不是我哭点低,而是,在失落了那么多天后,我头一次找到一个出口,看到一丝阳光。
人生入戏,戏如人生。
最后的结局里,我以为老大会和梅好有情人终成眷属,老二会东山再起再次拥有荣华富贵,老三最终会凭借努力步步高升,老四最后一炮而红别墅孩子都有了,老五最终会有美满的爱情和富裕的生活,辛雯也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这样的结局,才算是圆满的幸福。
可是没有,戛然而止的结尾只留下再也无法解开的伏笔,生活永远不会如我们相像的那般美好,或许人这一生里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和接受自己只是个平凡人的事实。
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于我而言,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就已足够。
这编剧不知道怎么想.这样就是一个老人的幸福吗?.有兄弟姐妹就幸福?.晚年就应该找个伴相随.而且年级一大把好不容易找到个真爱,却又被搅和勒.剧情真差劲.这样让我们观众含着惋惜.含着泪水和感叹就这样结束勒老大的幸福!!!!
电视剧看多了会不会真的变傻我不知道,但坚持观看国产,尤其是央视“黄金强档”巨献,你一定会被潜移默化成一个逻辑清楚、乐观向上的好人。
就拿最近让我深受教育的《老大的幸福》来说,刚开始只图个乐呵,看范大脑袋耍宝的机会多难得呀——过去每年在春晚耍10分钟,后来在“咔咔就是发”广告里耍10秒钟,这次每天90分钟诶,真太奢侈了。
善解人意的编导,用“东北小市民进北京城”的老桥段,给足大脑袋密集耍宝的机会。
前10多集,差不多是捧着肚子笑过来的。
如果剧情一味停留在傅老大在京城高级餐馆点“红烧带鱼”,半夜在大别墅里迷路摸上弟媳妇的床,一跟女人亲密就抽筋——那绝对不是央视风格,那是自残式耍宝的憨豆先生。
而我国的文艺作品一向以具有思想性(而且很高)著称,不把你煽哭、再悟出人生真理那就不配叫喜剧。
于是在该剧的后半段,编导终于降大任给了傅老大——福没享成,倒成了4个弟弟妹妹的灭火队员。
大老板老二,感情事业样样不顺,身心俱疲;老三老提不上处长,自己窝火,妻子势利,家庭矛盾大爆发;老四一门心思买别墅(很不靠谱的靠当群众演员),对怀孕妻子疏于照顾;老五老想着嫁入豪门,对唾手可得的幸福视而不见。
但见傅老大兵来将挡,机智的斡旋于各个矛盾现场,以平均2集一家的速度搞定了所有问题。
傅老大并没使多少高招,他只是反复给弟妹们“调一调”:啊,生活多美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当不当官没关系只要人品好,生意好不好没关系只要老婆没跑;买不起房子就继续租,嫁不进豪门就不进呗。
编导再次善解人意的替观众设想了若干“城里人的烦恼”(其实以该剧播出时段高密度的奶粉广告看,显然漏掉了家庭妇女最爱的婆媳矛盾,真是遗憾)然后借一位喜欢耍点小聪明证明自己很傻的县城足疗师之口,轻松和谐的一一指点化解掉。
瞧,就这么简单FT,现在你知道这帮编导的中心忽悠思想了吧:矛盾是有的,但没啥大不了的;傅老大在看着你,傅老大帮你调一调;哪怕你家墙让人拆了,老婆让人睡了,学傅老大念十遍《莫生气》走猫步,一切都会过去的!
连续看十部以上这样的连续剧,我保证你即便不是先天弱智,也会幸福的变成后天麻痹!
边写边念莫生气莫生气,可我没法不生气,且不提永远没断奶的几兄妹,就剧里命最歹的那位:自闭症患者的单身妈妈都比我们一般人走运。
想死有傅老大救,到北京轻松找到工作,跳槽给老板的妈按摩就按进了大别墅,被老板看上了还犹豫着不太接受……天哪,她脸上莫不是写着“幸运”俩字?
中国真是神奇而伟大的国度,相比之下,《绝望主妇》里那些个两口子长期同床异梦,逆子不认亲娘跟同学老妈做爱私奔,前超模跟瞎眼老公生了两个女儿丑胖到没治的家庭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杯具!
要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的傅老大!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