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香港街头,一盏路灯在薄雾中晕染出暖黄色的光晕,陈奕迅饰演的Galen拖着影子穿过空荡的街道,西装口袋里藏着亡妻的药盒。
这一幕像极了王家卫镜头下的都市寓言,却在《短暂的婚姻》里被折叠成更私密的褶皱——婚姻在这里不是契约,而是一场与死亡同频共振的量子纠缠。
一、 缺席者构建的在场 整部剧的叙事如同被抽去主干的藤蔓,缠绕着三个未亡人的呼吸。
Galen在顶楼搭建的玻璃花房,是献给亡妻的太空舱,每一株植物的光合作用都在替他完成未尽的对话;Melena在丈夫出轨的废墟上试图重建尊严,却在深夜的钢琴声中听见自己灵魂的裂纹;Terry用房产经纪的圆滑丈量情感,却在老宅的天井里被月光照见内心的荒原。
陈奕迅的表演像一把钝刀,将丧偶之痛切割成无数个日常的切片:整理遗物时突然僵直的手指,闻到香水味时瞳孔的轻微震颤,在旧唱片店门口驻足时肩膀下沉的弧度——这些身体密码比任何哭喊更具穿透力。
二、 空间的拓扑学 何湾道的唐楼成为全剧最精妙的隐喻装置。
垂直叠合的楼层构成情感的莫比乌斯环:天井里垂直悬挂的晾衣绳如同命运的五线谱,雨水在铁皮屋檐敲击出即兴爵士,老式电梯的齿轮咬合声恰似婚姻制度隐秘的叹息。
导演用希区柯克式的纵深镜头将空间压成情感的压力舱:当Galen和Melena隔着三层楼的距离仰望同一片星空时,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生长出普鲁斯特式的追忆,那些被生活磨损的浪漫在垂直维度获得重生。
三、 陈奕迅的声影炼金术 作为贯穿全剧的灵魂配乐,《谁来剪月光》的旋律像液态的银渗入叙事的肌理。
当Galen在深夜弹奏亡妻未完成的乐章,陈奕迅的烟嗓在钢琴键上摩擦出星火的温度,让人想起《K歌之王》里那句"我唱得不够动人你别皱眉"——二十年过去,那个在情歌里横冲直撞的少年,终于在戏剧里完成了向深水区的泅渡。
他在天台独白时脖颈暴起的青筋,在茶餐厅吞咽菠萝油时喉结的颤动,这些微相表演与Eason式情歌的咬字处理形成镜像,证明好的演员与歌手共享同一种情感解剖学。
四、 现代爱情的考古现场 编剧将婚姻制度放置在人类学显微镜下:Melena丈夫的出轨不是道德崩坏,而是都市人对抗存在焦虑的拙劣仿生;Terry对Galen的嫉妒源于中产身份认同的脆裂;而Galen与Melena的暧昧,实则是两具受伤灵魂在创伤记忆中的拓扑重叠。
当Melena说"婚姻最理想的状态,可能是在对方死后,才发现自己原来这么爱他",我们突然惊觉:这个速食爱情时代,或许需要借助死亡的绝对性来为情感保鲜。
片尾镜头里,Galen在伦敦街头与Melena重逢,背景是特纳画作般氤氲的天光。
没有拥抱没有对白,只有陈奕迅嘴角扬起0.3毫米的弧度——那是经历过黑洞的人才会懂得的引力微笑。
这部剧最终教会我们:真正短暂的或许不是婚姻,而是人类在时光洪流中试图凝固永恒的徒劳姿势。
就像Eason在《沙龙》里唱的那样:"留住温度速度温柔和愤怒,凝住今日怎样好",当镜头定格在何湾道唐楼斑驳的砖墙上,我们终于明白:所有未能圆满的爱情,都是写给永恒的情书。
这是一部讨论婚内出轨的伦理音乐剧,第二男主身体出轨,但精神相对忠诚,女主虽然身体未出轨,但是精神已经出轨。
而身体出轨一般是生理的需要,精神出轨更多的是因为夫妻理念家庭生活的反思,肉体出轨背叛的是另一半,精神出轨是对整个家庭的审判。
不过肉体出轨还能挽回,就像第二男主一样,但是精神出轨难以挽回,所以这个家庭无论什么原因粘合在一起,最终还是会分开。
而Eason一方面填补了夫妻出轨的原因:离席,另一方面他就是女主的对比角色。
女主对于他,对家庭的发泄超过爱,就算没有Eason,最终有一天也会因为Aason、Bason而将这种感觉发泄出来。
因为在家里的关系中,他和第二男主是一种完全不对等的关系。
第二男主有事业有发展可以对女主斥责,而女主更多的就是付出和忍耐,当这些因为Eason的出现打开了一扇窗户后,女主对家庭的不满喷涌而出。
而这些正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在大多数的家庭里,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男人的经济能力往往稍好一些,也就导致了女性在家庭地位的弱势,有了孩子后,男人依然专心于事业,对于家庭的责任就给钱,对于儿子,更多的是一个“人肉玩具”,对于妻子更多的是一个可随意呵斥的佣人。
这一刻他忘记了当初追求妻子的时候,妻子还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少女,妻子也曾经有他美丽的梦想,妻子也曾今有一份足以保持自己经济独立的工作。
而经济的压力孩子的照顾让她短暂的忘记了这一切,做了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表面的一家和睦,其实已经产生了暗涌,而我们在生活中只是缺少一个如同Eason一样的对比者和推动者。
如果说女一还有几分纯真,而女二则是完全现实的女性,他可以不顾矜持的诱惑Eason,可以为了维护闺蜜的家庭而隐藏男二出轨的真相,也可以为了闺蜜拒绝男二小三的委托,这和女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这种对比是残忍而赤裸裸的。
女二自己带孩子,自己照顾家庭,一个人已经承担起了一切,所以他变的现实起来,虽然还有底线,但是他曾经也是一个有家庭遮蔽的小女人,这也是一个社会的显示问题。
女人离开家庭,会面对的社会压力远超过男人,她在经历了多少事情后才会反思,当时丈夫出轨,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和他分开。
文艺的风格,Eason低沉而浑厚的嗓音,女主清纯而甜美的笑容,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仿佛是一副花卷,但是故事确实一个两个破碎的家庭和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正如故事表达的,表面的平静,内里已经暗潮涌动。
1.陈Eason 你不要第一集就讲大实话好不好。
就很戳2.合拍的人,即从一开始便已知道,胜过千言万语的解释。
记住,如果一份感情需要费心尽力的磨合,算巴喇!
3.有好感前+出轨前,各司其职,角色不同,决定了有没有缘分,而不是缘分决定角色。
4.女主好好睇理想型啊啊啊啊5.医生那么多歌,为什么选这几首国语的,第一次听
悲伤前段时间在了解一些历史方面的东西,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最广为人知、被人记住代代传颂的都是悲剧英雄”。
像项羽、辛弃疾、屈原、苏轼、李白。
为历史和文学做出贡献,当然是青史留名的基础。
让他们更广为人知则是因为他们人生的不如意。
听起来,悲伤比乐观拥有更大的影响力。
人人都有不如意的经历,投射在历史伟人,发现他们也是在不得志的人生中度过。
对我们普通人是莫大的安慰。
一个已经去世的妻子,一个和妻子品味相似的邻居。
到底爱的是谁真的很难说。
现实中也有钱解决不了的琐碎,怎么拼得过带着愧意的回忆。
投射听说过一段劈腿的故事,优越自我的女方,事业上升的男方。
男方劈腿了一个空姐。
事情败露,双方分手,没过多久男方和空姐也分手了。
听起来很容易理解,男方如果对这段关系最不满意的地方是女方过于自我的表达,劈腿一个善解人意的女性来自我满足。
与其说是另寻新欢,更有可能只是潜意识在补全感情需求。
人太了解自己,也太了解自己的不完整。
上学的时候比成绩,工作了比收入,家庭了比小孩、比收入、比眼界。
一种说法,这种现象发生,因为人类本能的觉得自己比别人更完美。
还有一种说法,说因为人类本能觉得自己不完美,有欠缺。
因为抱着对回忆的不停反省。
太太如果少辛苦点,可能不至于这么早过世。
太太如果工作或接着念书,可能人生的遗憾能少些。
投射到Malena身上。
可能太太在世时,他也未必是多么完美的丈夫,也会因为撞车说几句,也会因为工作缺少陪伴。
短暂Malena的婚姻也未必很糟,虽然有过动摇,有日常的小吵小闹。
只要站在某个时间点,往前后看,对过去的幸福还不满足,想再跟身边这个人互相陪伴的生活下去。
看片全程觉得,这网剧像是专门为陈奕迅新专辑配的。
不仅情节能和歌曲搭上,歌词也和画面搭上。
这么短小的网剧,能把故事讲完整之余,情绪还能传达到。
配乐当然功不可没,更重要演员的表扬很到位。
ps好喜欢女主的长相,清新怡人,95年的女孩演中年危机。
想想又有很多大龄在演少女。
嗯,都很考验演技。
看完陈奕迅和蔡思韵主演的《短暂的婚姻》,没有很深刻的感受,可能由于自己的经历经验有限,对很多事情无法共鸣。
全剧共五集,时长二十分钟左右,台词很不错,陈奕迅的歌也很好听。
想说说剧中的男主人公,也就是陈奕迅所扮演的Galen,他给人一种深沉忧郁的感觉,而这种性格的形成与其短暂的婚姻显然是因果关系,他很爱他的妻子,但妻子早逝,而他之后的人生是围绕着这种逝去以及无法走出的悲痛展开的。
他对Melena说:“他只是失去了妈妈,我却失去了伴侣,他会康复,我不会。
”这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当然都包含悲伤的情绪,但是对于之后的影响却基本不同,如弗洛依德在《哀悼与忧郁》中对忧郁和哀悼的区分,前者Galen的儿子他虽然失去母亲,但由于他年纪还小,对母亲的记忆也许会随着之后的各种人生经验而渐渐被冲刷变淡,他在一定时间和程度的哀伤后会走出那种占主导地位的悲伤情绪,而可能转换成怀恋这种不会对实际生活产生影响的情感。
但Galen不同,他沉浸在这种悲伤的情感中,他无法走出,可以说其妻子和他已经融为一体了,伴随着他妻子的离世,他也离世了,他心中的某部分东西已经死掉了,而他维持其肉体上的“活着”状态很大部分原因是妻子的影像幻化在各种与她有关的物品上,他试图重新建立她。
当Melena无意中提到他妻子觉得很抱歉的时候,他说:“你认为不提起她我就不会想起吗?
没用的,这条街、这栋大厦;那些云、天空,我看到每件事物都会想起她。
”所有物都与阿敏相关,这是他活下去的动力,也是他痛苦的源泉。
之后他和Melena的情感也是因为他在Melena身上看到了阿敏的影子,至少这种影子是作为情感的开端而存在的。
有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云它就单纯是一朵云,毫无意义,但是在你经历过一些事之后它可能就不仅仅是一朵云,还是一种情愫。
在你离开之后,我所想所思都与你有关。
不是物理层面的与你有关,而是我见到每件物品,我所经历的每件事,我所看到的每样东西都能千奇百怪的千回百转的和你建立联系,一方面我缺失了与外界建立联系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与逝去的你建立联系的能力超乎我的想象。
这是深沉的哀悼或者这就是忧郁本身。
这种情感情绪体验会支配Galen的后半生,至少他是这样悲观的认为的,他一面是有意识的挽留,不想要让这段记忆沾上任何一点可能的灰尘;另一面一旦这种情绪或说完全由记忆支配的行动成为一种习惯之后,它就会成为无意识,成为深扎你心底的一根刺,你永远无法摆脱,但你全然不知,它会作为生活方式而存在,坚不可摧。
题外话:作为旁观者,总是喜欢凑热闹的以一种“正常”的想法去劝解忧郁症患者,说什么你走出来啊,加油啊,你可以的,你压根就没努力,你太矫情了之类的话,这种话不仅不会对患者有任何益处,反而加重了他们无能为力的感觉,他也想走出来,可是有些东西就是会如同恶魔一样压迫着当事人,无法走去。
不是他在控制情绪,而是情绪控制了他。
他知道他失去了谁,但不知道他在他那里究竟失去了什么。
(弗洛伊德《哀悼与忧郁》)
一开始觉得虽然节奏缓慢却非常小清新,但是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不知道具体哪个点惹到我了,激发了我好久没有的吐槽欲!
(刚看了吴宇森的《追捕》非常想吐槽我都忍住了呢!
估计借本文发泄一些再留一点接着吐《追捕》)思绪杂乱,那就一边看一边吐槽吧女主睡过头忘记接小孩就要被老公骂的人居然说去伦敦就去了?
男主不想去任何需要交通工具地方的人说去伦敦也去了?
作为室内设计师,女主家里的摆设肥肠地一言难尽。
女主放在娘家工作室舍不得丢的模型还能再简单点?
这个水平就不要出去害客户了吧在乎一个人就添加她所在地区天气预报的梗太俗烂吧。
(我承认我受过伴侣添加其初恋所在地天气预报并时不时拿出来关注的伤。。。
)男主你就算知道别人老公出轨也不代表你可以把人弄到外地然后突然出现在别人酒店趁虚而入啊喂“孩子只是失去了妈妈,而我没了伴侣,他会康复,我不会”大家看看这是什么p话?!
伴侣你可以找一打,妈妈只有一个啊!
啊?
啊啊!
前一秒还在看中医跌打,担心不能握笔影响设计图纸,下一秒就打篮球几个意思?
想显示你能文能武还是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伦敦一直蓝天白云几个意思?
又说工作出差什么的,两个人在伦敦旅游观光坐公交压马路再去母校缅怀顺便上个厕所是几个意思?
女主上洗手间男主就多等一下嘛,指个路回来看不到就走开上演走散寻回戏码几个意思?
在走散的地方等难道不是常识?!
上个厕所手机就被偷了,伦敦校园治安这么差吗?
好嘛导演强行安排男女主角走散是为了让男主描述女主特征,但你跟保安说走失的人笑容甜美,会因为无聊的事傻笑,鹤立鸡群却拼命隐藏自己的独特性blabla。。。
这对寻人真的有用?
手也牵了,啵也打了,准备啪啪啪时一直主动的男主却对好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的女主说sorry不想搞到件事复杂,EXO ME?尼玛整件事不就是被你搞复杂的?!
男主一走就是几天也不照顾小孩,回来之后两句不和就对儿子大发脾气掀桌子,三句不和就揍人老公,那你平时装什么孤独忧郁斯文内敛啊?
“我知道你喜欢待在天台是因为这里离天堂最近,最接近你太太”、“我的婚姻很短暂只持续了60年”和“有的人虽生犹死,有的人虽死犹生”这些话真是矫情到不生不死!
请编剧赶快联系张嘉佳结为异性兄弟当然这部片子还是有优点的--陈奕迅把声,不论旁白还是演唱都是之前李幸儿&AGA《一加一》(剧场版)里陈奕迅的旁白就惊艳死了,这次5集加起来真是可以听个够!
那个,Eric Kwok!
好好当你的音乐人!
干嘛来演戏啊哈哈哈
很舒服的感觉,很自然,很生活,告诉大家爱,真爱婚姻与否的区别,但还不怎么适合现在的我,可能是没什么共鸣。
看到结束居然更多在想,男二的感慨有钱与否,是医神和儿子的对话,其实钱本来并没有影响爱的多少和生命的高低,但如果存在富裕度这么一个计量单位,更多是在精神和灵魂吧,因为经济富裕,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去体验人生,积累下更多的智慧,可传教的财富与智慧,这些区别,是在的。
所以我是在妒忌吗,我是在埋怨吗,家庭无法选择,但其实我拥有很多很多爱,但是人总是那么贪得无厌…而我是可以选择我的下一代是怎样,是吗?
如果这样的想法发生在雨季花季,那是多少青春的疯狂,还是奋斗的动力?
没有如果,不要忽视你自己手上的力量,好吗?
最近几年,有关港剧没落的说法甚嚣尘上。
给大陆观众留下无数童年记忆的亚视,倒闭了。
曾经缔造香港大半个娱乐圈的TVB,没落了。
那些熟悉的剧集,《大时代》、《射雕英雄传》、《我和僵尸有个约会》、《金枝欲孽》……几乎都只停留在记忆当中。
纵观今年的港剧,能给笔者留下印象的也不过只有两部:顶着前作光环的《使徒行者2》,雷声大雨点小,口碑后继乏力
聚集了一帮香港老戏骨的《反黑》,甚至连7分的标准都不到。
笔者作为一个看着港剧长大的剧迷,看着港剧逐渐变得小众,内心是多少有些惋惜的。
好在最近终于出了一部港剧救市之作,让笔者重新找到了追剧的动力——短暂的婚姻My Very Short Marriage
豆瓣9.1,这个成绩在近几年的港剧中史无前例。
创造口碑神话的并非大家熟知的TVB,而是香港的一家免费台ViuTV。
这家创办了才一年多时间的香港电视台,在最近两年的港剧圈声名显赫。
ViuTV的创作方式一改过去TVB出品港剧的“短平快”制作模式,而是有些类似于韩国的tvN的制作策略——剧本创新,题材尖锐,追求电影化的质感。
去年这家电视台制作的一部《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在豆瓣上至今保持着8.9的高分。
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 /剧照在这部剧中,没了传统TVB大是大非、大喊大叫、大爱大恨的套路。
它讲的只是爱情生活中所有鸡毛蒜皮芝麻绿豆的小事,真实琐碎、残酷贴切,一如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爱情故事。
整部剧略带日系的画风,强迫症式的构图,大量的细节留白,性冷淡的色调,让这部剧成为2016年的港剧黑马。
在港剧没落的今天,ViuTV更像是在探求港剧的未来。
这次的《短暂的婚姻》是部短剧,总共五集,每集就二十多分钟。
剧看下来,也就2小时不到的样子,却道尽了爱情与婚姻的本质。
最关键的是,它所选取的确是港剧中很少见的类型:音乐剧。
是的,这部剧不止好看,而且好听。
这一切的魅力都源自于海报上的那个男人——陈奕迅。
说起陈奕迅,不用多废话。
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歌神,KTV男歌手里要数他的歌被点次数最多。
除了K歌之王的身份外,作为演员的陈所长也曾出演过不少经典角色。
所以这部剧中的一大亮点首先是配乐,每过几分钟就会有一首Eason的歌。
而且陈奕迅的旁白声音简直苏炸,简直就像在阅读一部清新的小品文。
有时你钟意一个地方,未必是那条街特别静,那里的树叶特别绿或者那里的人特别友善;有时你喜欢一个地方,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回忆
这段独白贯穿了整部剧,仿佛在向观众诉说着一个游离在现实与回忆之间的中年男人的孤独与伤感。
正如那个显得有些随意的片名《短暂的婚姻》一样,该剧故事也很简单,所讲述知是一段很纯洁的婚外情故事。
是的,居然是一段很纯洁的婚外情。
有关两个中年男女的暧昧,但整部剧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克制。
甚至克制得有点乏味,有点压抑。
它没有那种大喜大悲的浪漫,没有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
但它又有很多欲言又止,给予观看者很多想象。
故事开始于一栋很古旧的三层楼房。
陈奕迅饰演的Galen,是一个带着儿子的单身爸爸。
在这部剧中,陈奕迅一改过去的鬼马形象,饰演了一个很丧的男主角。
这个角色很像《海边的曼彻斯特》中的卡西·阿弗莱克所扮演的男主角一样,也同样是活在阴影中的中年丧男形象。
妻子去世之后,Galen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伤之中无法自拔。
他辞职在家一年,与儿子关系很差,只能交给佣人代为照顾。
他时常独自徘徊在香港的马路与街角,在夜深人静的小巷来回踱步,或走到天台凝望远方,神情孤寂哀伤。
他活得像个幽灵一样。
直到,他遇到了新搬来的邻居Malena(蔡思韵 饰)。
Melena是楼下新搬来的租户,一位年轻漂亮的家庭主妇。
因为丈夫不希望妻子出去工作,所以Melena便辞去设计师工作,而专心成为全职太太。
一次在楼顶晒衣服的时候,两人偶然相遇,但也仅仅只是礼貌性的打招呼。
Galen为了避免睹物思人,于是决定买掉房子,移民去英国。
正好有着买房打算的Melena于是带着糕点去探访邻居,顺便看了下房子。
简单的交流中,Galen却开口闭口都是「我太太」。
这让Melena开始注意到这个寡言的中年男人。
同住一栋楼,难免有见面。
几次邀请之后,Galen参加了Melena和朋友之间组成的烧烤聚会。
闲话家常之中,Galen说起自己的妻子曾经在台湾读书,而Melena正好也是在台湾读的大学。
Melena的丈夫理所当然地认为,妻子辞职照顾孩子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妻子的评价也不过一句:她真的是个主妇,做家务一流。
而Galen却说起自己的妻子——如果再有机会,一定不会让爱人那么辛苦,不应该为了孩子放弃太多。
而Melena呢,他有一个表面上很爱她的丈夫,但实际上却经常背地里花天酒地。
丈夫甚至会因为妻子刮坏了车,而大发脾气。
但是Galen却半自嘲半安慰的劝她:可能我也不物质吧,所以会开心点,车刮花了又如何,我有买保险的。
就这么一来二去,两人之间的关系开始相互熟络起来。
Melena每次说话都是小心翼翼,生怕再让Galen伤心。
而Galen也渐渐地发现,Melena已经走入了他的生活。
Melena的感觉像极了他过世的妻子。
喜欢一样的电影,有着相同的品位。
他注意到Melena曾经很热爱设计师这份职业,于是主动给她介绍工作。
与Malena的相处让Galen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
他开始尝试许多曾经认为自己不会再做的事,对她的的感情似乎也开始变得复杂。
Malena要飞往伦敦去帮人设计房子,Galen就为她精心准备攻略。
甚至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在Malena得知丈夫出轨,最无助的时候,Galen会突然出现在伦敦的路口。
尽管只是轻描淡写一句安慰——恰好有事来伦敦。
我就住在对面,顺道来看看你。
失意又失落的Malena上前紧紧抱住了到Galen。
如果按照言情剧的套路,两人现在的感情已经水到渠成。
但是不走寻常路的编剧却始终克制着这场婚内出轨背后的情感。
两人只是在河边聊天,聊起Galen是如何度过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时期。
当晚,两人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夜晚。
但Galen却无法确定自己与Malena之间的感情:我喜欢你。
但是我不知道我是喜欢你,还是喜欢像阿敏的你?
一直到剧集的最后,编剧始终没有给出答案。
Galen最终带着儿子搬走了,而Malena之前负责设计的房子就是他们在伦敦的新家。
可以说,这个结尾升华了整部剧的质感,让这个有些老套沉闷的故事不再流俗。
在很多婚姻爱情题材的电视剧里,编剧和导演总是热衷于讲述男女主角“相遇”和“相爱”桥段,而《短暂的婚姻》却讲的是爱情里最复杂也最难以捉摸的那种男女暧昧纠葛。
本来是一场中年男人的婚内出轨,但这个俗套且敏感的题材却硬是被导演拍成了小清新文艺风。
Melena跟丈夫之间的婚姻,已经名存实亡,这段婚姻很短暂;
Galen的妻子意外去世,他的婚姻也一样很短暂;至于Galen和Melena之间的这场精神出轨呢,也注定不能长久。
以前总听人说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的话,但看了这部剧才明白,那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就像剧中结尾,陈奕迅所讲述的那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一样: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伯,为他太太办丧礼。
他第一句就说,我的婚姻很短暂,只维持了60年。
当看完整部剧,再回首这部剧的剧名。
观众才明白,所谓的《短暂的婚姻》的含义——如果深爱,原来再长的婚姻都是短暂的
所谓的“短暂的婚姻”,出自一位老人家送走老伴,在葬礼上说的一席话:" My very short marriage lasts for only 60 years." 对于真爱的夫妇来说,漫长的60年婚姻也可以是短暂的。
女主Mal和男主Galen是楼上楼下的邻居。
Galen中年丧妻,带着幼子一起生活。
失去挚爱带来的伤痛和失落让Galen失魂落魄,无心工作,也无心和儿子谈心。
深夜行走在家周围的街道,白天在天台发呆。
他说这里的景,这里的街,这里的天和云都让他想起亡妻,他忘不掉。
他听说天台离天堂更近,离阿敏更近。
但Galen和Mal很合拍,他给她介绍房屋设计工作,让Mal重拾家庭主妇以外的事业心。
他和她在天台聊天、谈心,彼此信赖。
终于,在Mal发现自己的老公出轨女秘书之后,在英国的酒店离遇见Galen,她好像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新的生活和经历。
在一次约会之后,Mal把Galen拉进了自己的房间……这个故事写得很巧妙。
Mal开始相夫教子的婚姻生活之后,遇上了真正和自己合拍,似乎更值得在一起相守的人。
心动过了,暧昧过了,或许还有一些潜意识里的想要去奔赴和逃离的念头。
但家庭不允许,老公和孩子是她动弹不得的框架。
而发现自己老公出轨,又身处异国他乡,让Mal暂时摆脱了这个框架。
她和真正想要在一起的人,游历伦敦街头,仿佛是另一段婚姻:短暂,而随心所愿的婚姻;遵从内心,不再理会原本家庭的黄粱一梦。
这里并没有谁对谁错,当然除了出轨和不忠。
成年人往往有既定的约束框架: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等,生活中寻觅到了真心所向的事物,比如知心伴侣,又比如梦想的事业和追求。
这让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心灵奇旅》,Joe本有一份音乐教室的工作,却一心想做俱乐部的伴奏。
而当他千辛万苦做到了钢琴伴奏之后,才发现这与教师的工作并无本质区别。
有些事情,梦过了,去见过了,了却过了,”拔了草“,终究回到生活乏味、平淡、枯燥、一地鸡毛的几十平方住宅,和几平方的工作间里。
营营役役,平凡而伟大。
陈奕迅拍电视剧?
哦,宣传新专辑的特辑,只有5集,每集长度20分钟左右,最后一集30+分钟。
虽然说宣传作用的短篇电视剧,但意外地好好看,惊喜。
viutv不仅擅长用镜头叙事,还很会利用某些拍摄技巧剪接手法,显得演员很有演技。
后来想想,大抵是清新的画面和不俗的台词,以及很生活化很写实的风格吧。
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少人会是面目狰狞地表达自己感情,无论遇到什么坏事,在人前我们都会选择微笑或保持沉默,要哭回家哭,要崩溃,夜深人静时再崩溃。
viutv大部分剧的台词都是少而精,恰到好处的留白,让人回味。
镜头讲究构图,随便截一幅图都可以当桌面,再加上性冷淡风的滤镜,文艺范十足。
两部玛嘉烈与大卫如此,本剧也一脉相承。
《短暂的婚姻》有一个随意的剧名以及俗套的开头。
自作聪明如我以为Galen和Malena的结局一定是“从此以后过着幸福的生活”。
对此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的我深感欣慰。
因为我一直很讨厌那些“走不出丧偶阴影的男主遇到女主后又发现自己遇到了真爱重新找回自己开始新生活”的故事,之前爱得死去活来是为了什么?
居然把两个中年人的暧昧情愫拍得如此顺眼,也是难得。
跟演员顺眼有很大关系。
浮夸搞怪的陈奕迅其实很适合深情到极致到偏执的角色,可能跟他既适合唱《浮夸》,又适合唱《富士山下》有关。
Galen也是一个略带病态的角色,太太去世后,每晚都在自己生活的街区走来走去,走来走去,既走不出街区,也走不出丧妻阴影。
不去工作,也不会处理与儿子的关系。
与搬到楼下的Malena不期而遇,意外地在她身上看到了前妻的影子。
但影子终归是影子,不会变成本尊。
那段很像表白的“寻人广播”,我会想,Galen口中的那个she,其实会不会是敏而不是Malena。
因为Galen真的是开口闭口都是“阿敏呢……”“我太太以前(生前)……”,很难相信这样的Galen眼中会有其他人。
用亡妻的品味来布置新居真的是,深情到让人毛骨悚然,过去不能过去,我不想忘记你。
陈奕迅真的是十足英伦范的boy,毕竟在英国读书生活多年,走在伦敦街头毫无违和感。
饰演女主Malena的蔡思韵长得很viutv,viutv喜欢这种面相气质的女生,清淡怡人。
不知是不是故意,我觉得Malena跟敏两人的长相打扮都很相似,有好几次我都弄混了她们。
即使没有Galen,Malena跟Terry也长不了,价值观不同的人,只能拥有短暂的婚姻。
其实Terry也算不上是十足的人渣,在一段关系里面的某些污点,对于一些人来说是致命伤。
但这段关系里面,出轨最多是导火线吧。
结尾出播放的那首《谁来剪月光》,听得直叫人眼眶发热。
爱上你时,月色真美。
想念你时,月光清冷。
当世事再没完美,可远在岁月如歌中找你。
歌太多了(都好听是真的),剧情拖沓,像看了5集MV。
“所有人都在试图证明自己鹤立鸡群,只有她在掩藏自己的独特性……她让我内心平静。”
台词好赞:我们的婚姻很短暂,只有60年。我承认我喜欢你,但我分不清我是喜欢你,还是喜欢在你身上找到阿敏的影子。(陈奕迅真的很适合读旁白)
比《马嘉烈和大卫》无聊很多,恋爱时的不忠还能说是渣,但婚姻里的不忠用再多滤镜和音乐包装都让人觉得恶心。
对在香港生活过又离开的人,故事本身讨论的都市爱情,感情的长短、深浅、瑕疵,出走与留守,如果能深挖会让人很有共鸣。奈何拍成了陈奕迅国语歌曲大型MV。女生的演技太MV式了,音乐一停就尴尬得要死。
第五集片头的时候有的有“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感慨”,能拥有一段不论多长都觉得短暂的婚姻大概是理想,经常为一些小事互相折磨真的浪费时间
女主是股清流。好喜欢这样的陈奕迅。离异的、出轨的、丧偶的,长久的婚姻也许从来都不存在,哪怕相爱一生,也只会觉得如此短暂。“她说她喜欢谭老师,她以前不是喜欢妈咪么,这才多长时间。”忍受不了最爱的人被遗忘,原来这么多年,我都像个孩子。
除了“短暂”可以意味着感受短暂以外有任何好看点吗。
清新脱俗的出轨…
這個高分簡直太迷了,而且插曲是為什麼要用國語啊差評!尋人那段簡直尷尬,但內容是有效的。好歹結尾收得不錯,仔細從女主的角度想這個故事真的是太慘了。
我觉得陈奕迅简直是天才!歌唱的好,演技竟然也这么好
这么矫情分数还这么高?女主角说话做作,完全是因为长得好看我才继续看完的。
我們以為的愛情,也許只是一時的意亂情迷。
有点苏,但也有点残忍。让她见识了最好的婚姻和最好的爱情,却又得不到,仿若什么都没发生。
「我们每天营营业业,就只是为了等待人生的不测。」婚姻是不是就是这样。一个妻子过世的男人,和他的孩子一起搬到原来和妻子生活过的地方,以此来怀念妻子。一个女人和老公孩子一起,也租住在此。由于天台,他们慢慢熟悉彼此,男人知道女人一个人在家带娃,也知道他的老公出轨了另一个女人。就像女人的老公所说,就是男人的父母留下了很多钱,才让他能在妻子过世之后能够任性选择不工作,有闲情装修国外的房子。结局是他搬走了?还是又回来了?
两小时能刷完的剧。陈俊俏新国语专辑贯穿全剧,有种mv即视感。陈俊俏的英式口音太迷人。女主角素雅的装扮太美。结局并没有落入俗套。看似寡淡的剧情与对白,却给予观众留白。平淡但值得回味。喜欢Galen的一段台词,引述老伯给逝去妻子的悼词。幸福的婚姻,时间再长都是短暂的,提醒我们要珍惜。
昼颜让我觉得只有歌好听
mv
虚伪的情感,不节制地滥情,控制不住的节奏
打发时间港剧也开始慢慢向台剧小清新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