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料十足又很是感人,丑萌“怪物”在善良的人类小伙伴的带领下逃脱追捕回归自然,将东西方动画及观念进行碰撞,追求自由和家庭至上的融合;将景色拍的十分壮美,极大的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同时大量中国元素对国内观众来说将十分亲切,森林、雪山、水乡、花田、大佛的等场景渲染的很美很震撼!
爆浆蓝莓和油菜花海浪非常有想象力!
大毛也超级超级可爱!
雪人大毛的设定是拥有萌力加魔力,他只是一个吃到好吃的会开心,有伙伴会快乐,看到坏人会害怕的小朋友;可在外人眼里,他却拥有操控自然的强大魔力。
大毛需要被保护但也无所不能,在一路护送大毛,穿越祖国的过程中,小艺经历了许多艰辛和考验。
最终大家合力一起打败邪恶势力,让大毛和亲人团聚,也在其中收获了自己的成长,以及明白了如何去珍惜和爱自己的亲人。
不管是小艺,还是鹏鹏、阿俊,他们都在一路的旅程冒险中完成了自我蜕变。
2019年国庆档期当中比较另类的新片就是《雪人奇缘》了。
梦工厂这部专门为中国电影观众量身定做的动画片,无论是故事背景、人物设定、情节主线,全都力图打造一个原汁原味、发生在中国的梦幻历险。
话说梦工厂之前可是打造了不少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动画片:《怪物史莱克》系列,打造了ANTI-迪士尼公主菲奥娜,结果却获得了大家的追捧“谁说公主必须嫁王子,公主必须又瘦又漂亮?
”;《功夫熊猫》系列,塑造了全球最受欢迎的东方功夫英雄,功夫熊猫阿宝从外形和人设都让东西方观众很买单;《驯龙高手》系列,用北欧神话的外壳讲少年的成长……如今梦工厂为中国观众贴心订做的《雪人奇缘》表现却平平(可能票房表现令不少人感到失望),为什么好莱坞绞尽脑汁做的中国电影,这么不中国?
和《哪吒之魔童降世》比起来,《雪人奇缘》与中国观众心目中的“讲中国故事的动画大片”差了100个《功夫熊猫》。
诚然,《雪人奇缘》为了拉近和中国观众的距离,在人物设定上就颇费心思,甚至非常想要呈现当代中国家庭关系:
单亲家庭长大的小艺(张子枫配音),像极了现在中国的00后少年。
正值青春叛逆期,每天用手机和耳机把自己隔绝在全家人之外。
独来独往,不求身边人的理解,内心的苦闷无人能解。
小艺的母亲和奶奶(蔡明配音),则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母性角色一样,包揽万事,一手扛起整个家庭的家务和收入。
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别的,不求孩子独立自主,唯一的期望就是“学习好、能合群”。
母性角色在中国传统家庭当中,没有任何来自爱情、情欲的情感需求,只会一门心思地付出,所有对异性的情感需求都转化为“希望孩子能有出息”。
所以《雪人奇缘》当中父亲角色的缺失,几乎没有对这个家庭造成实质的影响。
影片中小艺每天经过的街道、建筑、餐厅、景点,甚至音乐,都很中国风,为什么这样一部电影却一点都不中国?
说到底,《雪人奇缘》依旧是披着中国风外壳的好莱坞动画片,多了一份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想象而已。
影片中太多中国人不能认同的地方:
1、中国人不这样吃饭:再喜欢吃包子的家庭,也会变着花样给家人做饭,米饭面条包子饺子都是家家必备,更别提川鲁粤各大菜系的经典美味。
2、中国人不这样浪漫:也许会在家中保留逝去亲人的遗物,但不会有人这样一时冲动一身夏天衣服直奔喜马拉雅雪山,你以为你是功夫明星吗?
3、中国人不这样自由:孩子一个电话消失了一个暑假,只说自己和邻居哥哥一起去北京了,家长就放心了。
现在这个年代,最怕就是孩子被拐卖去做了传销。
4、中国人禁止雇佣童工:不管是代人遛狗还是搬运垃圾、饭馆洗碗,都不会有明目张胆雇佣中学生的情况发生(家里的小作坊帮忙看店除外)。
5、中国的景点不会这样空空荡荡: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工作日,像黄山、雪山、油菜花这样的著名景点都是人山人海。
诸如此类不一一赘述,《雪人奇缘》想要进军华语电影市场的意图很明显,策划到创作团队大量启用华语电影人就能看出一斑。
可惜立意内核不够中国的电影,总是有种东施效颦的距离感。
中国观众已经有了《哪吒》,恐怕再难满足于好莱坞动画片中左手画个龙、右手画一道彩虹“代表中国”了。
开始想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子枫妹妹,之前好像看到她配音了里面的小女孩,先点开的英文版,发现人物和场景全是在中国,但是大家又都说英语,好像听着不太贴脸,试了一下中文版,好吧,嘴型对不上更难受,于是还是切回英文原版… 说了半天废话,正式开始观影感受,前面铺垫那么多,是想表达这个电影真的吸引我,虽然来回换了两次,但是是想继续往下看的,剧情的发展路线非常易懂,就是顺着三个孩子帮助大毛回家的逻辑走,我喜欢这种清晰简单的描述,让人觉得故事情节很完整,虽然是很普通的探险+旅游风格,但是细节还是打动我了,惊喜也是多多多,阿俊的反转、波老板的反转、大毛给重新换了弦的小提琴的反转都有,还有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大毛委屈真的可爱,大毛和peng的互动,叫叫蛇的出走,最深刻的是油菜花海的飞船hhhh真的太美了,就是有点废油菜花。
大毛一哼旋律🎶就有特异功能的设定也很nice,总之很治愈也很圆满,我喜欢💕
2019年,喜剧冒险动画电影《雪人奇缘 | Abominable》最开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一个国产幼稚骗钱动画。。
后来才发现是梦工厂的,看口碑不错,最近才来看看。
对于小朋友来说,应该算是合格了,色彩丰富,情节奇幻,就是画风比较粗糙,细节的东西少了一些。
电影的故事定位比较神奇,地点好像在外国(其实不是),所有人说着流利的英语,但是背景却全是中国字的招牌,突然有种那会看短片《包子》的感觉。
完全没有《功夫熊猫》那种特别懂中国韵味的感觉,给我的印象这个电影特别像美国华侨看天朝的感觉,其实要是个架空世界观会更好一些吧雪人的质感特别像一个布偶,但是这个外形可能周边并不好卖吧。
看这个图的意思,她的家在东北?
头盔不错
这个蛇,挺6的
蓝莓好欢乐
小动物的刻画真的比人强多了
锦鲤这样蹦着洄游?
大马哈鱼直呼内行
小雪人兄弟,我决定赐予你大法师称号
你的毛也有如此威力,这让我想起了《刺猬索尼克》
一个巴掌大的小雪人就有这样的查克拉,你们肯定是来自外星的生物
大法师的衣钵就由音乐来继承吧也算完成度可以了 欢欢乐乐看完挺好,就是没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比较泡沫。
哄孩子不错,坏人简单粗暴。。
就像大多数美国电影一样,只有世界末日才能拯救破碎的夫妻感情一样。
---我是雪人的分界线-推荐指数:★★★(6/10分),家庭关系,还是要靠外星人来修复。
(原载于《电影》杂志与“电影杂志 MOVIE”公众号)
第一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已是第二次采访万茜。
两年前也在上海,那时为《心理罪》(2017)宣传的她一袭星蓝连身裙,宛然立在此间,优雅极了,也还是为爽朗大方预留出许多空间。
(那时的采访→《演好每一个真实的人》)这一次的她,砂黑短皮裙搭一件纱白长衬衣,腰间一抹沙金窄腰带,依然清爽利落。
采访前,脚上早换了双平底拖鞋,让旁人看着,也觉得舒适。
第二次采访时万茜的装束(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被大众用腻了的“杠铃笑”,却是百听不厌。
在采访间,这种辨析度极高的笑声,就像是《雪人奇缘》里的魔法,汹涌地涨满山与河,花也好,云也好,都莹莹地亮了起来。
跟她说上回采访不知好事将近,要将晚来的“恭喜”补上,她笑得特别开怀,声音扬起来,“谢谢,(女儿)现在已经快两岁了!
”经纪人琢玉听到也乐了,撺掇着“快点夸她现在又年轻又美貌”,但其实,并不需要添上“现在”二字。
真该说万茜依然没变,那种年轻美貌,都借由心态钻到了心里,哪怕她越来越红,也越来越忙。
而我们只消在台前看着这个似乎不曾世故的优质艺人,悄悄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比如,对于声音的高超驾驭。
(注:以下涉及剧透。
)
第一次为动画配音东方梦工厂的首部原创动画电影《雪人奇缘》被称作“一封写给中国的情书”,因为无论在场景设置上,还是在角色塑造上,都充满了浓重的中国元素。
故事的主线是小艺、阿俊、鹏鹏三个中国小伙伴从上海出发,途径千岛湖、黄山、油菜花田、乐山大佛等绝色美景,千里迢迢护送雪人大毛返回位于珠穆朗玛峰的家。
而在圆雪人归家梦的同时,和睦团圆的中国传统家庭观也贯穿在他们这段成长史中。
发布会上万茜谈起参与这部合家欢电影配音的缘分,朗然笑道,“天赐良机,拍马就上。
”玩笑归玩笑,电影本身对她的吸引力也是促成合作的重要原因,“因为它有一个非常美妙的中国山河旅行图,同时还有非常温馨、非常刺激的故事本体,尤其是,我配的角色也很有创造性。
”
万茜是给扎拉博士配音的。
这位从事生物研究的科学家,最大的爱好就是见证、收集世界上各种奇异、珍稀的生物,这就包括了雪人。
给最终会揭露真面目的扎拉博士配音,其实相当于承接了两个角色的戏份,万茜形容自己得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戏剧创造空间”。
在前期的“小白兔”阶段,为了呈现人畜无害、极富爱心的形象,万茜会选用比较温柔的声线来配音,发声点则会稍微偏高一点。
到了后期,扎拉博士会突然撕下伪装,将野心和欲望淋漓尽致地展现到众人面前,那就需要换上一套凶狠的语调。
万茜现场提高声音示范了一句“老子要弄你!
”端不住,自己也笑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有明显变化层次的复杂角色,却没有给万茜预留太多准备的时间。
拿到扎拉博士相关的剧本时,万茜还在剧组,为了不耽误录制进度,平常一逮到空,她就立刻翻看,不断琢磨。
“香蕉姐”莎拉·保罗森负责扎拉博士的英文版配音,于是万茜就会拿她录音的版本作为参考,揣摩导演对角色状态的理解和意图。
只不过,《雪人奇缘》的创作基准是英文台词、口型,以及西方待人接物的态度,直接嫁接到中国语境里,会水土不服。
万茜觉得,“这是从上海开始的一个故事,几乎所有路程都是在中国,所以我在看到片子的时候,很希望能够更加贴地气,更加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需求。
”于是,她会跟配音导演多次碰撞,敲定最贴合的表达。
统共录制下来,只花了半天时间。
能有这种效率,也多亏了万茜对配音任务的提前构想以及反复练习。
可饶是如此,头一回配音的万茜也意识到这项工作有许多局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容易没有支点”,而“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做这样的一个声音表演,它是不会像我们在现场,去真正进行表演那么有现场感”。
因此,除了倚靠想象,搭建脑中的私人剧场,有时候她也得借助一些必要的肢体动作,来获取更为拟真的现实感、互动感。
万茜前后转了一下身子,再念一遍“你过来一下”,较之静坐时的发声,果然多了一种忽远忽近的缥缈。
她很明白,声音作为一项技能,是可以单独提炼出来打磨的。
能对声音门道摸得如此清透,无怪乎头一回给动画角色配音,她非但没有新手的生涩,还能有独门的发挥。
从分门别类到融会贯通就像世间所有高手,每发出一记大招,总能顺藤摸瓜到若干年前。
“声台行表就是演员的四大基本功课,我们上学的时候就学这些东西。
”万茜回忆说,最早期开始接触声音这门功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修习基本功,比如怎么去延长气息,怎么去控制自己的发声位置,怎么去寻找共鸣腔……等到这些基本的东西学会以后,运用起来才能有的放矢。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她先学的是表演,然后再去做歌手,“这种基本功都是相通的,再就是根据现在我要做的工作来进行调整,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这种学习,真的是永无止境。
”就像是参加《声临其境》第二季(2019)的时候,她要给《魔发奇缘》(2010)的长发公主配音,其中有一段是要唱歌的。
那时《歌手2019》就在隔壁录制,万茜在吃饭的地方见到了兰天洋老师,就把他拦下来硬学了一招。
若用平常的歌唱方法,假如遇到状态不好或声音很高的状况,声音就会变得很散。
但要是跟兰天洋老师说的那样,一直咬着牙根,让自己的嘴角一直往耳朵后面去咧,那么声音就会变得非常集中。
短短十分钟的指导,让万茜在高台中,又摸到了一道向上的阶梯。
万茜的开窍,以及开窍后的爆发,这几年格外明显,特别是在声音领域。
关于她在声音上的造诣,很多人要从《你好,疯子!
》(2016)开始被深深折服。
当中压轴的那一场独角戏,万茜无间断地展现着七重人格的渐变。
迷茫、忧伤的安希本体,分裂出怯懦的历史教师、痞气的记者、话痨的律师、顾家的兽医、世故的公关小姐、暴躁的出租车司机六个身份。
七副面孔重叠在万茜身上,腔调、神态、措辞都被她拿捏得精准,更被她切换得自若。
衬着医院清冷的办公室,万茜游刃有余的百变声音,叫人看得惊佩而胆寒。
这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技惊四座。
尽管这次金马“最佳女配角”万茜仅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斩获影后封号,但她演技的江湖地位早已屹立不倒。
随之通过多部电视剧以及热门电影《心理罪》(2017)开启霸屏模式的万茜,让更多人熟知她的名字,也期盼她在声音表演上再下一城。
给临终关怀题材的纪录片《生命里》(2018)念旁白,对她而言大概只是小菜一碟,毕竟光是当初为《你好,疯子!
》录制的一段三分钟独白,就足以证明她对念白的把控是如何炉火纯青,更不用说还有如此丰富的舞台经验。
还是要在综艺节目《声临其境》,她才好用声音去征服更多观众,或者说听众。
万茜在《声临其境》中首度亮相(图源水印)有太多赞不绝口的瞬间,让人们看到她极强的可塑性。
她可以是《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1993)里娇蛮泼辣的年轻师妹,可以是《唐山大地震》(2010)里左右为难的中年母亲,还可以是《我不是药神》(2018)里羸弱卑微的求药老人。
又或者,摇身一变,反串一个《新白娘子传奇》(1992)里的许仕林。
万茜是湖南人,扮演师妹的王祖贤有俏皮的港台腔,她也可以有。
中年母亲的唐山话拖出了哭腔,她也没有落下。
《陆垚知马俐》(2016)的一口东北话,不成问题。
《无名之辈》(2018)需要用上贵州话,不在话下。
任素汐把这轮椅上的绝望与自尊演绎得淋漓尽致,万茜接棒,照样喊哭一票听众。
透过许仕林之口,万茜唱了耳熟能详的几曲段子,钻到长发公主才被释放的灵魂里,她一面唱,一面又能演绎时喜时惊的割裂情绪。
到了复活赛,她憋出更大的一招。
《海底总动员》(2003)中小丑鱼尼莫、小黄鱼、海星、河鲀、虾虾、白紫鱼、黄紫鱼、鹈鹕这“七个水产和一只飞禽”,全由她一人扛下。
对话密集,衔接紧凑,难度奇高,但万茜就是万茜。
经历过这一役,兴许任谁都可以认为,只不过是给《雪人奇缘》区区一个角色两个阶段配音,要说“难倒万茜”,谈何容易。
经纪人琢玉称赞万茜特别擅长“分门别类”。
万茜自己在知乎上也详细谈到,“我找到了每种声音的发声位置,再用每个角色的声音把它所有的台词用它的声线完整地配下来,反复练习直到形成了声音的记忆点,再进行下一个角色的配音练习,以此类推,分别完成8种声音8个角色的单独配音,每一个角色的每一种声音都有了固定的声音档位之后,再进行‘混音’,像编辫子一样把8种角色的声音编织在一起。
”正因为在《声临其境》中的出彩表现,《雪人奇缘》的橄榄枝才递到早就对动画配音产生兴趣的万茜手上。
又因为有分门别类的长处,她才格外知晓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无怪乎万茜能够成为一个不断制造惊喜的人物。
毕竟多年以前,她就能以“万有引力”游戏公会会长、资深魔兽玩家的身份震惊网络,而近来,用6650块拼图拼出8.4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后,她还能写出一个技术贴。
(图片来自微博@万茜工作室)在娱乐行业偶尔祭出一件大杀器,对万茜来说,还真算不上稀罕事。
提到这,她只是大笑,“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会把一个兴趣变成了爱好,不对,爱好变成了兴趣,哎,兴趣就是爱好……”万茜的爱好实在很多,经纪人透露她又有一门手艺要学,她接茬卖了个关子。
不变的,还是那种俏皮劲儿。
明代陈继儒撰有《小窗幽记》,“集醒篇”里有一句,“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在还不够红的阶段,万茜曾以此句跟乎友共勉,现在声名鹊起,这一句念着,依然合宜得很。
他三岁半了,我们三个一起看了这部片子景色美到让我觉得,不论人类多么努力,你都不会知道自然可以美成什么样棋子儿看到雪怪摔下来,小盆友们被抓,小一被推下悬崖的那刻,皱着眉头,面向我跟我翻脸:“你为什么让我看这种片子”他爸说:“你再等等,他们会反击的,等等”棋子儿坚持看完,释放了心里的那种愤怒,过来抱我以中国为背景,能拍的这么美,真的很欢喜,心里莫名的喜欢!
你要尽全力保护你的梦想。
那些嘲笑你梦想的人,他们必定会失败,他们想把你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我坚信,只要我心中有梦想,我就会与众不同。
画面是我喜欢的,只是这种动画太雷同了,感觉在别的动画电影都看过的题材,所以都可以猜到电影后面的发展,不过还是好看的,很感人,治愈系的,很值得带着小朋友一起看!
《雪人奇缘》是继《功夫熊猫3》后,东方梦工厂与美国梦工场动画再度联手打造的一部动画电影,这部电影在颇具好莱坞特色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中国元素。
我们通常在评价一部电影作品好坏的时候,通常会把能否与观众共情是非常重要的评价尺度。
好的电影作品常常会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这个不是用电影工业的各种技巧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制作团队首先沉浸在作品之中,然后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并将其通过人物和剧情展现出来
珠穆朗玛峰雪人,和尼斯湖水怪齐名的神秘生物。
几百年来,人们为雪人是否存在而争论不休。
作为一名神秘学爱好者,我当然对此秉持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
大自然对于钢筋混泥土中居者的吸引力,很大一部分不正是来源于这些若隐若现、若有似无的存在吗?
《雪人奇缘》满足了一部分神秘学爱好者的心愿,将这个传说中的生物搬上了大银幕。
在尼斯湖水怪被数次改编成电影之后,珠穆朗玛峰雪人也终于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但不同于水怪的阴郁可怖,作为主打合家欢的动画电影,梦工场将雪人“萌”化了。
柔软雪白的长绒毛,清澈空灵的大眼睛,还有那些被刻意设计的如幼童般的小动作……在“萌物”大行其道的影视市场上,雪人的形象轻而易举博得了观众的好感。
萌,象征着无害,萌物天然地易被归类到真善美的阵营。
当社会集体情绪因高压的生活环境而越绷越紧时,萌物意味着一个可以让我们卸下防备的时刻,一个能够把对世界的敌意流淌而过的出口。
所以《银河护卫队》中的树人格鲁特仅凭一句台词就俘获了大量人气。
雪人大毛若想在主流审美体系中获得大众(尤其是女性和孩子)的喜爱,“卖萌”便成了不可或缺的技能。
它胖乎乎毛茸茸,它会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听你说话,它在乘火车时会把头探出去吹风,它忠于友情并拼尽全力维护朋友的人身安全……这些特征,和“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狗如出一辙。
讲述人与动物之间情谊的电影,十有八九都是催泪弹,养过宠物的人尤其易被这弹药击中。
因为这情感不暧昧不复杂,没有了我们日常中的巧言令色,只剩下了人类最珍视也最稀缺的东西——忠诚、默契与爱。
雪人大毛与女主角小艺之间的感情便是如此:两个都需要被救赎的灵魂遇到了彼此,一个微小的动作和眼神便融化了对方的铠甲,从此生命与生命之间产生了牢固的纽带。
相比于单纯讲述跨物种情谊的影片,《雪人奇缘》的题材显然更偏向奇幻。
既然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并搬出了传说中的珠穆朗玛峰神秘生物,那不妨把想象力释放得更为彻底一点。
当小艺、阿俊和鹏鹏跳上货船,决心护送雪人大毛回家的这一刻,《雪人奇缘》便正式拧开了想象力的阀门。
雪人与狗狗的不同之处在于,雪人拥有强大的魔力。
这一设定不仅帮助主角们在一次次危急时刻化险为夷,影片基调也因此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几乎所有的少年,都做过一个有关出门远行的梦,在地图上描出一条又一条线,期待有一天能真正用脚步去丈量;也有很多少年,做过一个关于神秘朋友的梦,那个最酷的朋友可以带领他去领略更加斑斓的世界;或许还有一些少年,做过有关于魔力的梦……观看《雪人奇缘》的过程,仿佛一次少年梦成真的过程。
相信小艺在跳上货船追随大毛前的那一瞬间,观众在现实中也经历了无数次类似的心理斗争:是转头回归到原定的轨道,继续过枯燥但安全的生活;还是不顾后果地跳出围城,与庸常的生活脱钩?
本片故事背景发生在中国,主角们的冒险途径的地方也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
大山大河,名胜古迹,在影片中不再是高饱和色的“网红”照片,也不再是人山人海的拥挤场面,大毛施展魔力,将我们熟悉的地方变成奇妙幻境,的确令人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动。
在野外饥肠辘辘时,大毛利用魔力,让蓝莓树提前结果。
哪知魔力失控,蓝莓大过足球,主角们不得不展开了一场“蓝莓大逃亡”。
抵达黄山时,不巧遭遇追捕队。
大毛把蒲公英变成巨大的降落伞,载着几个孩子越飞越远。
之后戈壁逗趣,竹林谈心,油菜花海幻化成真正的海浪,将载着主角的小船从云南小镇一直运送到乐山大佛脚下。
至此,小艺终于明白,原来一路上不仅仅是自己在护送大毛,也是大毛在默默地帮助她完成夙愿。
乐山一幕,堪称全片最唯美的片段。
至此,阿俊的“宝贝战靴”在淌过污泥后变成了真正的战靴,小艺也解开了父亲去世的心结,重新奏起了小提琴。
大雨应着琴声而落,弥勒佛的眼中蓄满雨水,仿佛因这乐声的悲切而落泪。
雨过天晴后,石刻的青苔上竟开满了白色小花,仿若生命的回春。
主角们再度上路了,大佛低垂着眼眸,神色慈悲,仿佛在目送他们离开。
最后一行人抵达了喜马拉雅,雪山巍峨,云遮雾罩。
正反两派的最终之战也在这里展开。
大反派在雪人大毛的魔力下坠落悬崖,“伪反派”波老板也得救并助力了雪人大毛回家之路。。
主角们一路跋涉,领略过中国各种地貌和气候,但在《雪人奇缘》的设定之中,他们不需要理会环境的凶险,不为食物和水源所困扰,甚至在雪山上也不太担忧高原反应和体温下降。
在某种程度上说,原本变化莫测的大自然在这部电影中不仅是赏心悦目的背景装饰,更成为站在了主角阵营的重要角色。
主角们冒险途中唯一需要与之抗争的,只是人性中的恶。
值得一提的是,《雪人奇缘》在国庆档上映,相比其他慷慨激昂的主旋律大制作电影,这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片似乎显得有点特别。
但剥开奇幻冒险故事的外衣,影片表达的核心是最能引发中国人共鸣的家庭观,而一张张美如仙境的风景画,向世界输出中国印象的同时,也以极温柔的方式唤起了国人的自豪感。
这个之前让我错过的一部居然还是在电影院补回来了。不过结合昨天的观影经历,现在看好像还正合适了,这两部动画居然能找到不少共通的要素,评价也大致相当。这部意味着东方梦工厂作为“梦工厂”时代的终结……
画面ok,剧情还是太低幼了。
「6」有点拉,美术不够细致,拉小提琴的片段曲不搭。片尾是我看过最想最着急下班的制作,雪怪真的丑几笔搞定的设计,全靠毛发技术撑,他的手掌手指还好意思出镜。。。
接受无能,真行。
中式的皮,美式的核。大毛的父母太美丽了!有几段拉琴的片段美。
在澳洲看的!什么都不说了!!五颗星!!!好想赶紧在环球影城玩到油菜花过山车!!!!顺便想要点播一首“那些你很冒险的梦,我陪你去疯”🥳
情节比较不科学,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但是画面精美,风景极佳,人物都挺善良单纯可爱的,反派都很简单粗暴。适合比较低龄的宝宝们吧,看不出bug也不会思考太多,成年观众看会觉得一卡一卡地出戏。
有几幕,魔法涌入大山大河,似乎能感受到风起星耀的畅达舒美。最值得称善的段落,也都在此。话说,中文版阿俊好几次开口,gaydar都会嗡一下(误)。
虽然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但是还是觉得人物情感转折太快了,似乎都在赶剧情,然后魔法bug王炸。
补阿瑟配音看的,结果张子枫这个配音……未免也太不上心了,全程可以脑补她的脸演完。中文版fix you也挺可怕的
制作能力远大于故事能力,很多细节设计都差一口气,硬起硬落硬切。人物关系俗套,有用的空间都做了重复告知信息的无用功。旅程的打卡感太强,导致故事平、生造高潮、节奏感差,观众无期待感,人物情绪铺垫有,但不够细不够生动。制作上,人物表情僵硬,表情包太少。
【D】太尴尬了吧!完全是一个套着中国背景外壳的电影好莱坞故事,要全套路化不说,根本一点本土化的感觉都没得啊!而且为什么黄山后面就是沙漠戈壁啊啊啊?
一般般
英语版,因为口型是英语的,但其他外语永远不可能取代汉语在中文世界里,如果未来汉字满世界,不可能还只说英语,又不是设定在小小唐人街,所以奇怪的尬觉满满,倒不如看个粤语版更舒适。假意出口又转内销,还3D没良心,减一星。
corny到死。
画面好,剧情一团乱麻
旅游大片
比预想中的好很多诶,而且推荐看国语配音版,并不违和,相反地好几处处理还挺接地气的。故事简单了些,但是娱乐性足够了。国庆档如果不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学建议来看这部,偶尔不带脑子傻笑一番也没啥不好。(阿俊用的啥牌子手机,续航功能如此持久,想涌有…)
太低龄了
画面太美了,完全弥补了剧情的俗套,想去看看乐山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