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贴一段个人的书评,后面是剧评。
<书评>太震撼了吧也。
论处女作,我就服Gillian Flynn.反正我是没见过哪位作家能把自残这种事儿写得这么迷幻的,给人造成一种“自残和吸毒一样舒服”的错觉。
书里的大反转其实挺多的,在我看来。。。
好些看同名剧的人表示看了几集就猜出了凶手之类,可能是剧表现得太明显了,要不就是被读过原著的人剧透了。。。
反正仅仅看书的话猜到结局是挺难的。
尤其是女主和John Kenne上床这事儿。。。
我看到的时候眼珠都要吓掉了。。。
怎么会这样子?!
最关键的是,女主三十上下了,Kenne家小伙子才十八啊喂。。。
而且按作者的引导,女主难道不应该是和堪萨斯警探在一起吗……还有最后Adora的罪行被揭露和Emma的犯罪事实。。。
要不是被豆瓣某个家伙剧透了,我是死也想不到这种结局。。。
书里对Adora和Emma的描写还不错,若隐若现的,剧中则表现得颇为明显。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看剧说能猜出凶手是妈妈或三妹吧。
说句实在话,我觉得Sharp Objects比白夜行更令我感到惊讶和震撼。
现在看来,读白夜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还是因为年龄太小。
它够波澜壮阔,但如果放到现在来阅读,它达不到Sharp Objects带给我的那种毛骨悚然之感。
真的,毕竟我读完Sharp Objects的那一刻真有种想吐的感觉。。。
你非要说这类罪案故事都不真实,那我只能说,是啊,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经典,也不妨碍它令人震撼。
难道情节一定要符合现实才能打动人吗?
照这么说,柯南、福尔摩斯里的故事还更显荒谬呢,然而不还是有无数人为他们陶醉吗?
我们身边没有MBP患者,并不代表它不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觉;我们身边没有向同学施暴的女童,并不代表它不能让我们感到恶心;我们身边没有酗酒成性的自残者,并不代表它不能令我们感受到那片阴影的存在。
<剧评>对照原著,吐槽一下某几个角色的选角。。。
不过先说在前面,除了以下吐槽的几位,剩下的角色我认为简直完美,没有任何不合适的地方。
尤其两位女主AA和Patricia!
无论颜值气质还是感觉还是演技都很对啊!
以下说问题。
最不合适的是Eileen.人家原著里明明是个红发的和蔼妇人(应该是白皮肤吧,毕竟红发白肤才比较正常。。。
),你剧里硬生生搞成黑头发的黑人?
好吧,黑人就算了,和蔼一点也没问题。
然而剧里这位活像隔壁Supernatural的冤魂演员走错了片场。。。
这位阿姨出现时永远一副诡异的表情,在剧中看来好像身后有什么惊天大秘密等着我们去挖掘一样,完全没有书里描写的那种和蔼可亲。。。
每次看她往Curry旁边一站/坐,那个眼神啊,我看着就觉得毛骨悚然。。。
还有堪萨斯警探Richard.剧中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到还不错,只是和原著不大一样。。。
书里他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堪萨斯来的阳光大男孩,有漂亮的棕色头发和蓝眼睛,很温暖的美国小伙,同时在风谷镇也很“大牌”。
然而剧里的Richard活像个受气包,处处被Vickery欺负似的。。。
拜托他才是堪萨斯来的大牌好不好,虽说原著里两个人也是水火不容,但也应该是旗鼓相当的那种水火不容啊,而不是剧里这种Richard处处被排挤的不容。。。
而且剧里的他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一点都不阳光啊。。。
然后原著里最抓我心的蓝眼棕发也被换成了黑眼黑发。。。
不过这位“男主角”演技还可以,也确实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原著但依旧吸引人的警探。
这点(与原著不同但依旧吸引人)很不容易,值得表扬。
三妹Emma和John Kenne颜值不够书里描写得那么高有点不开心。。。
不过幸好大家演技都在线,所以也就不太care这点啦。
最后,剧中Alice这个人物加得非常好。
第一次看到书改编影视剧中多了原著里没有的人物多得如此顺眼的。
这个人物的添加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Camille的某些行为。
补:上周算是真正追完了这部剧。
可能是提前看了原著的缘故,感觉结局反转设计得算惊艳了,但还是没有达到书里描写的那种震撼吧。。。
原著里发现牙齿的那个场面是混乱的,疯狂的,带着一丝绝望。
尤其是写到Emma“带漂白水味的杯子”,小铺垫做的很好。
相比之下剧中结局给人的感觉就略显平静了。
不过这样处理倒也另有一番韵味。
也许这就是传说中以表面上的平静反衬内心深处的疯狂?
哈哈一己之见啦,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不过还是觉得把Emma入狱的情节拍出来效果会更好。
—为什么杀人不杀酷女孩?
—因为酷女孩才杀人。
2018.8.1.补:2018.9.7.
大家还记得2014年大卫·芬奇的《消失的爱人》吗?
那种细思极恐的中年危机年糕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更有情侣看后转头分手的传闻。
时隔四年,改编自《消失的爱人》作者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处女作《利器》播出,由HBO出品,共8集,已完结。
该剧由艾米·亚当斯和老戏骨派翠西亚·克拉克森等大咖主演,看这海报还真的是满满的贵妇诡异风啊。
艾米·亚当斯自不必说,性感女神,演技和颜值一直在线,许多人心目中的影后,而派翠西亚·克拉克森奶奶也是不老女神的代表,将近60岁依然神采飞扬也是不容易。
当初看《消失的爱人》年糕就因引人入胜的故事入迷到不行,加上HBO出品(因《权利的游戏》入坑请举手),年糕赶忙找资源来看。
该剧导演让·马克瓦雷的名字也许稍有陌生,但是他的作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和《大小谎言》却是及其成功之作。
可能是年糕过于胆子小,一开始真的是被《利器》吓到了。
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恐惧,片中凶手杀害少女的手段之残忍,女主脑中不断闪回的童年回忆还有自己死去的妹妹,给人一种惶恐和不安。
《利器》不同于传统的犯罪片叙事方式,而是从一个记者的角度来讲述。
卡蜜儿·卜蕾是一名因自残刚从精神病院出来的记者,她的主编兼养父派她去家乡风口镇报道两未成年少女残忍被杀事件。
艾米女神这次塑造的形象是一个酒瓶子不离身、自残、身体发福的女子形象,卡蜜儿家是当地有名的养猪大亨,妈妈艾多拉(真的是妥妥的“爱多了”呀)患有精神疾病,通过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孩子对她的需求来满足她给予的心理,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
艾多拉为了让孩子服软需要自己的照顾,竟不惜给自己的女儿下药,把参杂着微量鼠药的自制药物给女儿服用,就这样害死了自己的二女儿玛丽安。
大女儿卡蜜儿从小叛逆总不愿意按照妈妈的要求佯装成乖乖女,为了不让艾多拉摆弄她的头发直接把满头长发剪掉了。
卡蜜儿从小便得不到妈妈的爱,喜欢带着妹妹踩着轮滑游荡在外面,跟多名同龄男孩“鬼混”,卡蜜儿变成了镇上有名的“浪荡女”。
艾多拉把妹妹玛丽安的死因归结在卡蜜儿身上,因为妹妹惨死在他们经常去玩的林中小屋里。
卡蜜儿这次突然回来当然没有受到艾多拉的欢迎。
面积不大的风口镇是一个更大的桎梏,镇上的人大都愚昧、自私,空虚到每天靠八卦度日,镇上的流言蜚语和人们的态度就像一把利器深深的刺伤女主角。
卡蜜儿只是喝醉了酒不能开车在车上睡了一觉,回来后就被艾多拉训斥。
卡蜜儿压抑到养成了自残的习惯,受到外界的刺激就用尖锐物件在身上划各种恶毒的字眼,以至于后来体无完肤,艾多拉弃她在精神康复中心,她还在精神康复中心亲眼目睹了同室女孩自杀死去的情景。
艾多拉认为家里的一切厄运都来自卡蜜儿的反叛,把卡蜜儿推的远远的,两人关系稍有缓和,卡蜜儿以为自己可以和妈妈促膝长谈时,艾多拉却异常平静的说出一番话,对亲生女儿说出这种话着实是让人怀疑人生。
这次回家卡蜜儿见到了自己同母异父的妹妹艾玛,也是一个从小受到艾多拉“无处安放的爱”的摧残,在家里是个乖乖女,却喜欢偷偷在夜晚和同伴玩轮滑逛大街。
三女儿艾玛从小在艾多拉的专制下长大,性格多变,行为出格极端,艾多拉“护女心切”,把这些出格的行为都抱怨在卡蜜儿的出现上。
犯罪片自然少不了警察,从城里调来了一个小警察理查德负责调查女童被杀案,却处处受内部排挤还有镇上的不友好,案件进展缓慢。
卡蜜儿和理查德因案件调查互生情愫,卡蜜儿却因为自己的过去据他于千里之外。
卡蜜儿在养父的支持下坚持跟进案件的进度保持着仅有的理性,却也一度加重了她的自残行为。
被杀的两个女孩一个被勒死,弃尸在野外的水边,一个牙齿全部拔光,扔在镇上的路边,她们生前与艾多拉和艾玛都有过亲密的接触,卡蜜儿觉得这些案件和妈妈艾多拉脱不了干系,并开始担心艾玛的安全。
从许多方面来说艾玛像是卡蜜儿和玛丽安的结合体,所以她能够偷偷在放纵自己的任性与艾多拉做对,而又在艾多拉生气时知道装作生病得到艾多拉畸形的母爱和近乎疯狂的照顾。
艾多拉畸形的母爱造就了艾玛疯狂的嫉妒心态,她看不得母亲对别人的关心,像艾多拉一样想要别人全部的关注,嫉妒让她走向疯狂。
有人诟病该剧剧情拖沓,对于追剧的人来说一周一集却如龟速般的进展着实让人着急,这也是豆瓣评分曾一度降低的原因之一吧。
但是年糕却觉得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与特色之处,母女三人之间的近乎畸形矛盾激化,细节的描述和人物心理的矛盾才是该剧的重点,所以当结尾真相大白时才会震惊到哑口无言,而真正的犯罪过程只是以彩蛋的方式展现。
而该剧暖心的一点是还把焦点落在了现实问题上,放在每一集结尾处的温馨提示:如果当你或你身边有人正在经历自残或有精神异常行为可以联系的求助热线。
有人说无视犯罪而不阻止等同于犯罪,童年的卡蜜儿和妹妹若是能够得到镇上人的帮助,也不至于造成之后的悲剧。
更多好片推荐请关注笔豆电影
白衣女人 | 谁咬的Ashley的耳垂 | Amma 行凶过程和动机 | Camille 悲惨的一生全部剧透!!!
深度剧透!!!
只有像我一样已经全部看完并独自回味了整整一夜的网友才可以看!!!
书没有看过,看了一些网上的分析,暂且整理一下。
求网友和我讨论 1. 白衣女人白衣穿在生者身上是圣洁高贵,尤其是对西方社会女性来说。
剧中白衣服穿得最多的就是 Adora,完美女主人,尤其照顾女儿的时候更会穿上白衣。
不管是警长、闺蜜还是丈夫,没有人可以对她说不。
而 Camille 竟敢从啦啦队队长变成一个自残疯子,开着一辆可以在灰尘上写字的破车,做着凶杀案调查;她这样一个堕落的女儿对优雅从容的 Adora 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型 永久性 可持续性 以及毁灭性污点,不断搅动重重浑水,毁坏她的形象。
除了最后 Camille 需要妈妈的时候。
这时 Camille 也被迫穿上了白睡衣。
Adora 终于满足了多年的愿望,将女儿变成她所谓母性实为酷虐的祈求者、朝拜者和牺牲者。
当然与其说以白色来譬喻,更准确地说,Adora 的行为是一种症状,如果子女具有独立人格而无法被物化成人偶,她就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圣母。
Adora 算是一个普通的穿白衣的高贵变态,但 Amma 才是真正的行凶幽灵。
她说自己是 Persephone,与 Hades 统治地狱,施加严刑;但 Persephone 是被绑到地狱去的,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地狱度过,另一半时间由妈妈 Demeter 带回人间。
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 Artemis,血腥又多了一重。
Adora 看得见她的时候,她作柔弱幼女状以占据妈妈的全部。
长辈都以为是普通少女,但她是同龄人的权力中心,拥有绝对决定权。
回顾 Amma 经常说的话,有两句:一句是 Dont tell mama,另一句是 Shut up Jodes —— Jodes 就是帮她加害 Nathalie 和 Ann 的小伙伴之一。
引诱 Nathalie 的时候她大概就穿着白衣,将脸用粉涂成白色,因此那个拿着枪的小男孩(他妈也是很疯,好可怜)看到的是她。
一对病入膏肓的母女相互控制并且控制周围的人,不看到最后真是无法想象。
2. 真正的凶手故事的神奇之处就是将 Adora 的控制狂症状早早揭示出来,而 Amma 的疯狂只隐含在细节之处。
看完全剧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把 Ann 和 Nathalie 杀死的,不知道 Adora 是否知情,不知道 Alan 是否知情(虽然他对 Adora 是知情的),这一切只能靠原著和想象力了。
关于过程及知情人:有一篇挺全的分析 根据原著大概讲述了行凶的前因后果。
首先,Nathalie 和 John 之所以从费城来到 Wind Gap,是因为之前 Nathalie 把剪刀扎到同学眼睛里了。
此后,她曾把缝衣针戳到 Ann 的脸上,还咬掉 John 女朋友 Ashley 的耳垂。
书中也写到 Amma 与 Ann 和 Nathalie 一起玩,曾在林中虐待动物。
真正关心 Ann 和 Nathalie 的是 Adora,而 Amma 出于嫉妒,叫了小伙伴帮她作案。
先是骗 Ann 说 Adora 要见她,要开一个 Tea party,用高尔夫球场车(网上说车在剧中有一个画面,so what,那谁能猜到凶杀案跟这个小车有关)把她带到林里,给她涂指甲油、刮腿毛,而 Ann 感觉不对想逃跑的时候就被直接按住,Amma 用衣服将她勒死。
此后的 Nathalie 也是以同样的过家家茶话会的理由被引诱的,在折磨了两天之后才完全杀死。
至于为什么 Ann 的自行车会在屠宰场附近,以及 Nathalie 的血为何会在 Ashley 和 John 的床下,只能推测是小伙伴们一起给 John 栽赃的。
不太可能有 Ashley 的参与,虽然她为了吸睛也说不定干得出这种事,但她好像比较笨吧。
普遍认为,Amma 跟随 Camille 回到 St Louis 之后交到了新朋友,这位黑人小姑娘 Mae 就是第三位受害者。
她首次出现,和 Amma 一起轮滑的时候手上就有了那种塑料指甲油,在片尾字幕后闪回的镜头中第一个抓在铁丝网上的手也是她的。
最后一集的晚餐中埋藏了许多线索:Mae 非常崇拜 Frank Curry 和 Camille,而 Amma 立刻就说她是个 kiss ass(潜台词:我看你是不想活了);睡前 Amma 还问 Camille 是否希望自己成为作家(你爱我吗你想让我做点什么你才会爱我)。
我怀疑,晚餐时Mae 在手上好像学 Camille 一样写着字,写的是Call mom,是否说明她当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劫难逃?
另有一些关于种族歧视的问题讨论:将剧中 Mae 的死与类似的美国黑人女性受害新闻作出对比,再联系到剧中南方小镇 Wind Gap 扭曲的节日庆典、以及如同隐形的黑人女仆 Gaela。
很值得回味,可惜剧本身并没有作实际的探讨。
Adora 是否知道 Amma 是凶手?
钳子是她的,高尔夫球车也是她家的,Amma 在她的严密监管之下,她应该很熟悉嵌着牙齿的娃娃屋,她不笨,反而非常习惯于生存于反社会变态之中(她的妈妈),她已经缜密地杀死了一个女儿,丈夫也死心塌地地追随着她,不敢多说一句错话(说了也会被她老练地挡回去)——因此她完全猜不到或丝毫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
有些人认为 Adora 反对 Camille 调查并告诫 Amma 远离 Camille,也许是为了防止 Amma 被揭发逮捕。
这样想也不是没有可能, Adora 就算知道了也绝不会表现出来,毕竟只要看上去得体,不管死多少人、死的是谁,她都不介意。
病理专家阐释 Alan 这种丈夫在孟乔森综合征患者母亲的周围非常常见,无视日常惨剧,让出一家之主的地位。
考虑一下双峰里 Laura Parler 的母亲,对父亲 Leland 的行为不闻不问。
她最后似乎被诊断为—— Judy。
这位专家还说,虽然孟乔森综合征真实存在(据说有些护士会抢走孩子),但这部剧的故事实际发生的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的确有一个1999年的案子,母亲杀死了十个孩子当中的八个。
关于动机:Richard 在审讯 John 的时候对警长说:we were looking at the wrong half。
虽然他早已推测出凶手的动机是渴望权力的掌控,但是,由于猪的牙拔起来很困难,警长和侦探根本没考虑过女性嫌疑人。
再回想一下 Amma 杀人助手的这句 Or she, don't be sexist, chief ! 女权主义救人的时刻到了,凶手就在你面前a警长!
网上提到,原著说拔青少年的牙不是特别难,不知道谁可以验证一下(验证一下原著就可以,do not 拔青少年的牙验证)。
同时,网上说长期受虐的人会混淆虐待和爱意,也会在施虐的时候认为受虐对象得到了关心;Amma 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
此外还有人觉得 Amma 对 Camille 的依恋混杂有性冲动。
嫉妒、占有、权力、虐待、爱、性、死。
哎嘛不知道了,谁去问一下弗洛伊德 etc。
3. Camille Preaker,一个凄惨的人有些网友怀疑 Camille 的生父是警长。
因吹斯听,但不是。
据说她爸就是一个普通傻逼,把她妈搞怀孕以后逃之夭夭。
Camille 在给 Richard 讲述林子的故事的时候,认为球队队员和他选中的啦啦队队长所做的事情是双方共识达成的决定,而 Richard 作为一个健全的没有受过虐的人,立刻就意识到这是强奸。
Camille 认为自己在林中被五个男生强奸的过程也有自己的参与,就像在学校受欢迎一样,她想要成为强者,而且就算她心中某处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受害者,大部分受到性侵的人在无言的结构压迫之下都会恨自己而不是怨恨施害者,几乎是条件反射。
妹妹去世不知道是这之前还是之后的事情。
总之后来她就一直自残(除了全身她的公寓、母亲的住所餐桌还有车上都有,朴实的刻字/字体/自体艺术)确认自己的存在,然而不幸见证了自残朋友的自杀,并从此保存了朋友的手机,开始听音乐(以前是不听的)。
然后她完全脱离 Wind Gap,脱离母亲,采用隔离法,对自己的过去否认得更加彻底。
最凄惨的是她不知道,Curry也不知道,她虽然极其勇敢,但她的确是一个凄惨的受害者,终生受害,并将在剧中不断再次受害。
回到 Wind Gap 写报道不仅慢慢发现了母亲(和Jackie,另一个凄惨人物)的真实面目,还和 Richard 和 John 发生了凄惨的故事。
最后,她救了 Amma 回到 St Louis 之后还在反思,如何与 Amma 相处、自己是否遗传了母亲的代理型孟乔森综合征等等(Curry 读那段的时候我心碎成粉),结果发现 Amma 才是凶手以及受害人+1。
凄惨的善良而勇敢的人物。
关于 Richard,这俩人是不可能在一起了。
(网上说)书里描述 Richard 看到 Camille 领口的伤口,惊笑着说:这是啥?
你自残啊?
Camille 立刻明白,此人非我族类。
一种典型的健全普通人,不是坏人,但完全不能理解什么是创伤。
创伤很深的人必定会有一些或是伤人或是伤己的行为,将痛苦外化或内化,在普通人眼里都是荒唐可笑、有病、变态,因此 Camille 最终会被阐释为 slut(pathetic piece of shit)。
但世上没有几个人是没受过伤害的。
她已经在如此悲剧中靠自己艰难幸存下来,还将继续用一生忍受下去。
如果这样一个人物自杀,实在是情有可原。
SO SAD。
此剧架构缜密,细节与留白中更意味深长。
Camille 自体艺术词汇以及片中镜头的一些字就不提了,免得太长。
(比如她开车去Wind Gap的时候路标写着 Last exit to change your mind,还有刚到警局的时候墙上挂着 Dont be a victim 等等,“女孩学会保护自己”。
啧啧,啧啧啧)和 Big Little lies 相对照也是有意思的。
有人说,如果说大小谎言中的女性可以集结起来为彼此提供庇护,利器则更多地展示女性之间的互相摧毁。
最后,就一点,我想不通林中小屋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就这样了,想得头疼 祈福。
看到中段,依然没有完全理解,何以要把剧名译成这个词。
直到结尾,才醒悟这关于家的记忆,像是一把尖锐无比的利器,永恒的在当事人的心、身,无休无止的切割划落。
无可抵挡,无可阻拦,无可躲避,好像与自己本身同时诞生,也可拿不到可以休止的尽头。
父母,赠予C的,只有否定和禁止,视线所及的行为举止,街头巷尾的传闻碎语,都能被母亲轻易地捕捉,在C开心的时候浇下当头冷水,在C低落的时候推她离黑暗深渊更近一步,在C放空的时候,将她拉回这个需要她对所有的负面结果负责的现实世界。
已经不只是令人窒息,不敢想象C每时每刻无法呼吸,偶尔挣扎着喘息一口气,吞下的也是如此污秽迷乱的气息。
母亲的好友说,三个孩子,只有C让人觉得困难。
可能是一种神的眷顾,让C比其他的两个孩子活的更加自我察觉而痛苦,让C至少可以保留着些许自己而活着,也让C在长大后,得以在肉体上脱离出那个巢穴,能够看清曾经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极大的痛苦中,有极大的幸运。
C的新闻社老板说她是他见过的最优质的的人。
很矛盾的人格塑成,即是因为C的本质,让她得以从无边的沼泽中有力量向前爬行,也是过往的一路挣扎把她的本质充盈的更加完整。
结局一刻的反转,突然,却不惊讶,好像是在心头的利刃,只是规律地继续抬起又落下,在已经斑驳的皮肤上,再刻下一道一般无二的伤痕。
母亲的成长,在片段的残像中,渐渐编织成形,来自孩童时的责虐,带来了一个让人恐惧以及自己也时刻生活在恐惧之下的女人。
那么在这个女人对自己幼时感受的重复下,她的残忍与控制,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女儿们呢。
剧中始终在暗示C是家里唯一的例外,那么不是例外的那些女儿们呢。
有一个已经随着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消失。
另一个呢,家里最听话最让母亲疼爱的女儿,她究竟长成了什么样子呢。
直到发现那颗已经被清刷洁白的幼童牙齿之前,作为观众的我本身,是不是也扮演了和那个闭塞小镇上的居民一样的角色,也演化成了那个出在风暴中心的丈夫、父亲的面貌,选择了催眠自己、安慰自己、麻木思考,觉得母亲的案发就是结局,相信了脱离小镇就是Happyending。
所有的女孩子都迎来了美好新世界,曾经展开过被黑暗浸没的人生就像是一本书的已阅章节一样,“彭”的一声彻底合上了。
呼吸困难,刺骨冰寒,屏幕外的我,身体中似乎有一部分也按照那个小镇的样子在生长。
不觉间又浮现,C对着穿衣镜揪了揪了最后一下衣服,转身走过短短的二楼廊道的身影,突然明白了文学作品里所说的,那一刻,有无数色彩斑斓的蝴蝶在眼前翩翩起舞。
为了AA入的坑,目前只看到第三集,先记录下一些零星的感想,看完整部剧之后再好好整理。
什么是利器?
风口镇人口不多,发生了两件命案之后,镇上的人都不愿意相信街坊邻里间谁会是如此变态的凶手,捕风捉影——“她的父亲很古怪,我行我素”、“她的哥哥很内向,跟妹妹关系不可思议的好”,将最大的嫌疑各自扣在两位受害人的父亲和哥哥头上。
警长也拒绝警探的“十有八九是熟人作案”的想法,将嫌疑放在“不存在的客车司机”上。
变态的杀人手法固然使人毛骨悚然,小镇的人言可畏也是让我看得后背发凉。
流言蜚语对于无辜的人来说绝对是一把利器。
短短三集就能感受到模范妈妈、完美妻子Adora的控制欲,在门面功夫上的追求可谓是尽善尽美,在女主不断闪回的片段中也不难猜出二妹的死与Adora脱不了干系,而“dolls”在不同的场合出现在台词里,一个是Amma用于形容自己是Adora的“doll”,一个是警探用于形容Natalie死后被摆成的姿态。
也许妈妈的偏执和控制欲是害死二妹的利器之一?
二妹和Alice的死对Camile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尽管在众人眼里她是个美丽聪明、在大城市混的很好的记者(Jackie真诚的评价),Camile依然生活在过去的阴影之下,一枚针、一颗螺丝钉都能成为她在躁郁时候自残的东西,但多年的自残和酗酒并没有排解掉心里的压抑,反而更像是个循环 。
Amma生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下,在家她静如Marian,在外动如Camile,剧里营造的氛围和她的叛逆行为中多多少少能感受到Amma内心的扭曲。
年少的Camile和Amma凭借“looks and beauty”在小镇上混得风生水起,但叛逆的Camile还是依靠“brains”逃离了风口镇,带着无法战胜的心魔一边写作一边生活,在母亲Adora造成的阴影里不断挣扎。
而Alice没有那么坚强,她无法再继续承受这种痛苦(从第三集看来Alice与家人的关系也不好),最后选择了解脱自己。
有的人用利器伤害自己,有的人将利器挥向他人。
Why does it hurt so much?
How can I survive?
《利器》开画就好评如潮,网友纷纷表示HBO发挥真是太稳定了。
出了一集就夸它未免言之过早,所以我又耐心等待了一周,看了两集之后才决定下结论:如今《利器》豆瓣8.5分,IMDb 8.5分,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本文不会有任何剧透,毕竟本剧才播出两集,这两集仅仅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不看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
《利器》改编自《消失的爱人》作者吉莉安·弗琳的同名小说处女作,所以剧本就有了保障。
而导演让-马克·瓦雷曾执导《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也在他的调教下分别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
本剧根据小说改编,是迷你剧集,只有一季。
以下是Wikipedia 小说剧情简介,想看剧又不喜欢剧透的请不要看下去。
Camille Preaker在一家小报上担任记者。
她对这份工作并不是特别满意,包括撰写有关人类忽视和谋杀等罪行的故事。
卡米尔与她的老板库里相处得很好,库里在最近因自残而住院期间为她提供了支持。
卡米尔在她的身上刻下了许多文字 - 之前她的皮肤上有幻觉。
库里向她的家乡密苏里州的Wind Gap报告了一份报告,其中一名女孩被谋杀,另一名女孩失踪。
一旦进入Wind Gap,Camille就能获得一些关于市民犯罪的信息,包括被谋杀的女孩Ann Nash的家人。
当地警察并没有特别关注这起谋杀事件,但镇警长透露了卡米尔的记录,他认为凶手是一个风璧的本地人,而不是陌生人。
不久,失踪女孩Natalie Keene的尸体被发现在镇上的一条小巷里。
她和安都被勒死了,所有的牙齿都被拔掉了。
卡米尔从她收到的信息中拼凑出一个故事,只为库里要求她留在Wind Gap以进一步报道这个故事。
在那里,卡米尔与她疏远的母亲阿多拉和同父异母的妹妹阿玛重新联系。
卡米尔从未与母亲建立过良好的关系,因为阿多拉总是喜欢卡米尔的妹妹玛丽安,她因卡米尔年轻时患病而死亡。
在玛丽安去世后出生的阿玛已经成长为一个被宠坏的青春期,在母亲面前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子,以隐藏她的狂野个性,毒品和酒精使用以及性生活。
卡米尔与堪萨斯城的一名侦探理查德威利斯联系,他被派去调查连环杀手的潜力。
随着卡米尔继续调查,她开始与理查德发生性关系。
每次与他相遇时,卡米尔都拒绝脱掉她的衣服,因为担心在看到她所有的伤疤后他会拒绝她。
Camille和Amma开始越来越近了。
在与姐姐一起参加派对之后,两人喝醉并吸毒,卡米尔醒来后发现她的母亲阿多拉照顾她。
她得到了让她生病的药片。
卡米尔惊恐地发现,阿多拉经常对艾玛这样做,并意识到她的妹妹玛丽安的病不是她的,而是代理的阿多拉的 - 明森综合症。
经过一番调查后,卡米尔找到了一位护理玛丽安的护士写的信,证明护士有同样的怀疑。
卡米尔还发现,理查德认为阿多拉要对安和娜塔莉的谋杀负责。
她回到了她母亲的家,阿多拉在那里毒害卡米尔并试图在洗澡时照顾卡米尔的伤口。
卡米尔昏倒了,但醒来发现理查德和警察逮捕了她的母亲。
看到她的伤疤程度令他感到震惊。
这结束了他们的关系,尽管他早先声称她真的堕落了。
Adora被控谋杀Marian和两个女孩,而Amma被送往芝加哥与Camille一起生活。
Amma最初似乎从她从Adora那里得到的虐待中得到了治愈,但在她开始在芝加哥的一所女子学校上学后不久,一名同学被发现被谋杀,她已经拔掉了六颗牙齿。
据透露,虽然阿多拉确实杀死了玛丽安,但阿玛最终对最近的谋杀事件负有责任,而她之所以这么做,部分原因是因为她嫉妒阿多拉给予他们的注意力。
心烦意乱,卡米尔再次削减自己,但被库里和他的妻子拦住,后者将她当作自己的女儿。
故事结束时,卡米尔学习第一次作为一个孩子和一个女儿得到照顾。
这部剧真的很需要加trigger warning:post trauma,self harm,emotional manipulation,toxic relationship(甚至可以待补充-adora对女儿的控制,来源于小镇中大家对她的圣洁威望,小镇中只有生育后才成为女人的观念,自己母亲爱的缺失。
可想而知这样病态的情感是世代的延续,Camille虽然逃出生天但是被创伤折磨一生,amma在mama‘s good girl和babykiller中不断游走,和adora一样已经没有了人性的情感,可能最幸福的真的是Marian,may her rest in peace。
缓了很久缓不过来,aa演的很好,极致的脆弱感,但是已经不喜欢此类的弱女叙事,就算在外横行的Amma也在母亲的手下被情感操控得毫无抵抗力,本剧的情感刻画真的很细致也很窒息,更喜欢《消失的爱人》,由于被triggered过多所以细思极恐就不细思了,偶尔补充点别的想法。
觉得像真探的你们还记得真探吗?
这片装得有些过了,导演跟剪辑强行秀技巧,严重质疑导演的叙事水平,我承认许多分镜头的确很用心,但是感觉是为了秀而秀,对剧情发展毫无意义,对情绪渲染也相当唐突,真探的片头还记得吗?
(片头就差几个街区吧😄)我觉得跟真探比差很远,不服的麻烦重新看一下真探。
这部剧千万不能在我国公开播出,那是动了社会稳定的大盘——家庭关系。
豆上曾有一个父母皆祸害的小组,后来被叫停了,这部剧的外壳就是这个主题。
我朝的剧集也曾经有触碰家庭关系领域的问题的,但播出后没什么水花,除了《隐秘的角落》,大多数不太行。
不太行的原因,家庭关系很难写,更深入的文化原因是,我们不太爱分析家庭问题,我们有问题都是表面的,忍忍就过去了,家庭关系等于凑合、容忍、坚持,没有对亲密关系的反思和剖析的习惯,仿佛一旦变成了家人,所有矛盾都在一条锦缎被子之下,原地消失。
这部剧的创作者手术刀偏偏要面向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大房子为场景空间、包含了高级瓷砖、彩色壁纸、阳光、鲜花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
看这部剧时,不能自控地emo,太能共情卡米尔,当她被妈妈硬控,当着别人的面被否定价值,被违背意愿,被强制执行之后,她在汽车里愤怒地吼叫,她割伤自己以求平静,都让我太能共情了。
遇到一个控制狂的威权型父亲或者母亲,活着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大女儿玛丽安没能活下来,二女儿卡米尔因为逃离小镇活勉强下来了,但是极度压抑很痛苦;另一个女儿爱玛不仅活下来了,还能时常感受到快乐,那么她只可能是反社会杀人狂。
本剧犯罪和刑侦的部分很弱,更多着力点在写一个密苏里州小镇的生态,从忠于职守,但是却熟捻小镇人情世故的老警察——对不起,他的名字都很难被记住,因为他每次出场大家都叫他警长(chief),仿佛他天生代表正确和正义;一群无所事事,传播他人八卦,互相攀比的全职家庭主妇,她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小镇流言蜚语,冷嘲热讽所有外来的人和事,制造恐慌和新的流言;另一个群像是酒吧里的油腻中年男,他们有家庭却在酒吧里开黄腔,语言侵犯目光所及的女性,最大的乐趣就是嘴上fuck anybody。
Allen和杰奎琳在这个环境里已经被内在化,失去了反抗能力,Allen用音乐声遮盖不和谐,杰奎琳大妈一出场就带着醉醺醺的酒气,她知道女主妈妈在下毒,却只能放任,她似乎乐见卡米尔和奥多拉能母女反目大战的一天;还有阿什利,热衷于沽名钓誉的小镇女孩儿;爱玛周围的两个女生,和阿什利是一样的人。
小镇的人物群像生动丰满,没有重复,就是这样一群人,维护了一个表面看上去和谐完美的老钱家族——奥多拉家的荣誉。
为什么都会自动维护这个家庭和一个变态老妈奥多拉?
剧中有一个很多人会忽略的重要前提——这个家庭是有老钱的世家。
奥多拉掌控着小镇最大的经济支柱——养猪场,她能够组织全镇来家里开纪念活动,相当于宴请全镇的老百姓来白吃白喝,自然也包括警长,她甚至对警长说,如果不同意我开这个聚会,我可以申请罢免你。
她家太有钱了,她家掌握了很多人的就业岗位,奥多拉的人设太完美,建立起一种小镇的审美标准,就凭这些,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解释的通。
奥多拉这个角色不是依靠变态的心理成为全场主控者,她凭实力主控了所有人。
这是这个故事之所以发生的前提条件。
如果年轻作者写这个故事,会很容易脱离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的合理性,设计妈妈变态就足够了,但是这样会减少故事的说服力。
把一个妈妈写得很变态容易写,但是把变态妈妈写成一个所有人都不觉得变态的妈妈,就是优秀的创作者。
奥多拉就是一个富三代,靠拥有的财富成为一个更高的阶层,因而具有掌控别人的权力,从原生家庭的老妈那里继承了财富的同时也继承了变态控制欲。
故事最为巧妙的核心梗:象牙的瓷砖,这个细节设计极妙。
奥多拉控制欲的具象化的呈现。
后面她化学家勾兑药水那部分,反而很土很没想象力,她对象牙瓷砖的执迷遗传给了三女儿,成为对妈妈的爱和关注执迷的具像化,这一点真是神来之笔。
因为奥多拉的阶级优越身份和权力上位者身份,她才可以操控一切,但这部剧里对她如何运作经营养猪场、在经济上掌控家庭,,没有很具体展开写,只写了这个设定,所以后半部分,到她勾兑药水那里,就很像《精神病患者》里变态老妈的继承人,却少了社会性的部分,就很纯cult,人物少了很多社会真实的质感,一下子很悬浮美国小镇犯罪这个赛道,写的最好的是一直都是斯蒂芬·金,小镇作为一种典型的美国文化的隐喻场景,小镇秩序的崩塌和重建成为一种叙事格式,用来表达对美国秩序的反思和质疑;女作家吉莲安闯入赛道,带来不一样的摧毁美国价值的故事,《消失的爱人》反思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利器》反思美国核心的家庭至上价值,那种封闭的熟人文化,忽略和包容所有的变态、罪恶,挑战完美主妇和完美富人的类型叙事。
她是一个太会写故事的女作家,精准拿捏了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边界,在类型叙事(犯罪悬疑)和人性故事的中间地带发挥才华。
本剧的编剧过于出色,在原著基础上创作出了节奏感和氛围感,能视觉化人物的破碎感,剪辑师和混音师、配乐师都是行业的神!
太优秀了!
另一个感受是,这部剧的氛围拍的太好,节奏太好,人物台词太好,它只适合在大屏看,不能在电脑、平板、手机的小屏幕看,这是一部正经的影视艺术作品,只能用大屏幕看,不能刷进度条,它不是快速消费品,也不爽。
中国影视行业为什么这些年出不来好东西的原因?
是因为电视不行,受众放弃了大屏,资本贪图盈利的快消品,都在手机上看,手机上看不出来氛围,手机上无法容忍节奏慢的部分,因此毁掉了故事完整性,损失人物塑造。
时间久了大家不再看大屏,也不会拍在大屏上看的故事。
看了两集,节奏慢到直接看睡着,在搞点什么东西?必须一星平衡下!
我真的坚持了3集,我尽力了
看了一半弃…受不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风格…剪辑风格也看着令人不适。
一口气下载了四集,看了两集,弃。剪辑是很棒,讲故事略着急,故弄玄虚没有成功,大概一下子就能猜到结局和编剧的主旨,然后再加上剧情进展相对沉闷,想到自己的假期余额不足,趁早结束吧,看了看影评,哎哟喂,只看两集的我也并没感觉到lost掉什么。
第一集结尾Vanish出现时,就觉得可以预定年度最佳限定剧集了!几乎对原著的完美改编,不寒而栗感也如同小说一样层层浮现,一度让我怀念起《真探》。最希望的就是结尾能处理好!
AA自带电影质感,但我不喜欢这个故事。
深沉抑郁装的还行,艾米的演技还是老毛病,刻意的痕迹总是让你看得出来。不是一个好故事,也不是刑侦,3集的量硬是扯成8集,跳跃穿插回忆镜头过多,又并非伏笔;有些模仿真探的意思,但那也得你有一个马修
编剧有原著作者吉莉恩·弗林(《消失的爱人》)参与,剧本很好,导演也很好。……演技上,艾米亚当斯算是无冕之后,提名那么多,可惜总是差一步。妈妈的演技更好,通过本剧直接封后。……本剧细节非常多,没有一个多余镜头,二刷也不一定可以找全,编导对原著的改编和取舍,做的非常好。……综合精彩超过《大小谎言》,可以和《东城梦魇》比肩,将悬疑和反转留到了最后一秒钟,没有烂尾,回味无穷。……最后一集片尾2个彩蛋,不要错过。……妹妹艾米的扮演者在2019年扮演了《小妇人》当中的小女儿。
以后原作者可以屏蔽了
盛怒的出口不在自己的皮肤里,就在别人的牙齿上。二女儿在她的温柔里饮鸩而亡,三女儿在她的威严下受虐成狂,到任何地方都还在找“母亲”的庇佑,找诱人照料的因由。只有离经叛道的大女儿不仅躲过甜蜜药水,还熬过杀人快感,用利器的瘾头化解母亲的毒液。象牙装大房子的门脸,人牙作小房子的骨髓...下一季还大有看头
还是不太喜欢这种神神叨叨闪回+现实模糊的片子,让人想起真探。。。我开始也怀疑过Amma好吧我把他们家都怀疑了一遍。跟John那一段真是莫名其妙,虽然两个人经历过同一种痛但“我懂你的痛”就凭这点就上床了???行吧大家对sex的定义不同吧。。。而且继父这个角色是包庇?懦弱?没地位也不知道老婆在干嘛?【怪不得Richard看着眼熟原来演过News Room里的二代老板
现在悬疑剧喜欢靠节奏慢装逼骗分。一集弃
好看!!为我大AA爆灯爆表爆电话!!
故弄玄虚,一直不觉得AA演技有多牛逼
Juicy。总算又有一部电视剧实现了“女性的多样性”。
很棒的小说改编电视剧范本。
表演成立。
只有最后一集是好看的…前七集真的太闷了
前面节奏慢,结尾又处理得过于仓促。但我还是好喜欢!适合夏日消暑。
这位作者的小说都一般,但剧情给影视留足了空间,遇到好的导演就很棒。这部剧的导演擅长剪辑,用独特的剪辑方法生动的给观众模拟了感受和情绪,这一点真是太棒了。妹妹从头到尾那么讨厌,不理解AA的爱从何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