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畑勋《岁月的童话》(1991)的梦幻诗意,彷彿真人活现眼前。
事业劳累、爱情困顿的电视广告女导演,而立之年却未知生命何去何从。
在率性好友驾车陪伴下,走一趟回乡探亲之旅。
衰颓父母、怪异哥哥恍如陌路;童年温暖回忆,只萦留于外婆枯藁双手。
孩提时的无忧无虑随落日消散,在馀晖残照的蓝色时分,成长吉光片羽如梦飞扬;重遇潇脱奔放的自己,拾回勇气,迎向阳光隐现的未来。
获茑屋创作者计划评审团特别奖。
“蓝色就像天空和群山一般遥远,我们总爱慕蓝色,在蓝色中思考,因为蓝色牵引着我们,令我们向往。
” - 歌德在《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牵引着砂田的正是家乡茨城凌晨与傍晚时分最大密度的蓝色。
身为导演的女主角砂田,终日疲于工作与感情,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与意义。
在好友清浦的陪同下,不情愿地回到老家,简单的几天乡村生活后,渐渐找回曾经的自己,重拾生活的信心。
小时候的她,每次醒来不知是清晨还是傍晚,天空总是很蓝,就算用尽全力奔跑也一直没有尽头。
公司聚会上,同事问她几岁了。
她说,我才两岁,因为每天不停地在奔跑,不小心就穿越到了现在。
砂田带着清浦回到乡下,溜达在荒废的旅游公园,听酒吧里充斥的荤段子,与怪异的哥哥尴尬对话,看老妈喂食在牛栏里度过一生的奶牛,给卧床不便的奶奶剪指甲…她像一个陌生人般重新体验老家的生活,回想起曾经的自己。
在回去的车上,砂田哭了,她悲伤的事情是,在城市里奔波的她已经失去了感受到悲伤的能力。
正如老妈跟她念叨的:你跟你哥都随你爸,都是自顾自的人。
影片最让人感动的,是家乡的人情与家人的面貌,使得女主角从几十年不自知的自顾自性格中觉醒。
于是,便有了片尾曲中写给过去的自己的歌词:如果你是曾经的我,或许你会在我讨厌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
在最后砂田放声哭出来的时候,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内心被隐藏的情感禁区被唤醒。
也是在这个时候,导演巧妙地完成了砂田与清浦这两个角色的合体,这个设计是本片最有创意的惊喜。
再加上片中时常出现的在蓝色时分奔跑的童年砂田,电影实现了三个时空的交错。
记得几年前看过一部港片《29+1》,同样是通过将自己与另一种人生对比,最后遇见过去的自己,重拾对人生的信心。
或许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或多或少开始想起自己的过往经历,假想能跟过去的自己隔空对话,期望曾经的你能告知现在的你该怎么做。
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无外乎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情感的疑惑,或者面对死亡的思考。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砂田都遇到了这些问题。
让人诧异的是,童年杀死小动物的乐趣,如今竟清晰真实地回荡在砂田的脑海。
回家看望童年依偎的奶奶,真实地感触到生命的消损。
砂田拿起DV机准备给奶奶拍一段视频的时候,那一刻我很伤感,有多少人做这件事时心里是带着趁被摄者还活着的心态?
与另一个自己对话,是很多人想要做的事吧,或许因为某些遗憾,或许因为某个意识的觉醒。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清浦与砂田两种完全不同人设的相互映衬,正好表达了许多在城市里生活的平凡人的生活状态,满足了他们想要换一种活法重新来过的欲望,从而达到一种非常日式的励志效果。
沈恩京的表演非常入乡随俗,完全看不出她是一个韩国演员,夏帆的气质与主角砂田的忧郁丧气不谋而合。
因为人设和剧本的原因,两个角色之间还产生了微妙的类似同性恋的气息。
导演的拍摄手法很平静简洁,叙事方式非常细腻,偶尔俏皮的画外音乐,非常的活泼。
她说想用细致的方式为不完美的平凡人拍摄一部电影,她也确实做到了,在这部作品里我们感受到了最细腻的情感与自我寻获。
年轻的砂田喜欢用DV拍摄纪录,长大后当了导演,这个心路历程或许跟导演箱田优子的亲身经历有一定的关系。
也许,在每一个细腻感性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宁静的蓝色区域。
希望同在城市奋斗的平凡人,在每一个醒来的清晨或是傍晚,偶尔能想起自己曾经享受过顷刻的虫鸣鸟叫,和自由飞翔般的奔跑。
回乡路上的自我和解旅程。
在城市打拼的女青年,表面上事业爱情都有,依然看不清未来何去何从。
偶然返乡,对乡下的一切感到不耐烦和厌恶。
放弃做饭逐渐耳背又大嗓门的妈妈,花一大笔钱沉迷古董的爸爸,性格阴郁说冷笑话的哥哥,小酒馆里只会讲荤段子的客人,一辈子待在牛棚的奶牛。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只想立马回大城市。
同行的友人却对一切充满好奇,每分每秒都在享受。
然而童年的自己热爱抓草丛里的昆虫,在醒来不知清晨还是傍晚的蓝色时分肆意奔跑,况且还有陪伴自己长大的奶奶。
不管在城市待了多久,仍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即便对那里不再熟悉,也连接着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突然觉得前路没那么糟,何况家中的丈夫其实一直关注着自己。
结尾的反转其实不小心提前被剧透,但不影响观看,反而可以留意更多细节。
是回想起来细节满满的电影。
从女主的鞋子,朋友角色的言行,与人的短信,无不细致反映主角内心。
令主角心态产生质变的情节是去养老院看奶奶这一段。
很想问导演为什么会想到用这一段,对奶奶说“姐姐来了”,给奶奶剪指甲的超详细特写,我还以为自己跑进了电影里,在座位上默默流泪。
老实说看完有满肚子问题,映后交流一直举手却没被选到,后来出来找导演签名的时候,翻译阿姨看到我还跟导演说,她刚才很有热情,从头到尾都在举手,可是一直没有点到。
😂 排队签名的人太多,我也不好意思还问问题[捂脸]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让我看完后有所触动的电影了,这部影片的氛围就像蓝色时分的天空一样,深沉、忧郁,但又带着一股晨曦之前的绝美。
女主角夏帆是《海街日记》中的妹妹,在这部影片中,她饰演的是一个有点忧郁、颓丧的都市女性——沙田。
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没有孩子,在东京做着电视广告导演的工作,偶尔和同事偷情,在凌晨时分,带着牛奶回家。
因为对都市生活的疲惫,她和好友阿清一起开车决定回老家转一圈。
然而,回到老家,一系列的际遇让她陷入了对往昔的不美好回忆。
沙田出生的地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穷乡僻壤,父母经营一个小养牛场,每天干着又重又累的活,互相嫌弃斗嘴,家里糟乱。
父亲把钱都花在收集古董上,母亲则靠着舔屏电视剧男主找点乐趣。
沙田还有个哥哥,但她跟哥哥也不怎么亲密,在妈妈的口中,哥哥是那种会有性侵学生风险的老师,也是废宅油腻大叔,她甚至提醒沙田理他远点,注意安全。
在酒吧里遇到的乡民粗鄙野蛮,荤段子不离口,同时又对她们城里人过于客气的态度看不惯。
在乡下的这几天,沙田总能想起小时候虐待蜜蜂等小动物的往事,关于死亡和痛苦的记忆总是最先浮现于脑海。
这大概和家乡带给她的整体感触脱不开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人总是会变得敏感、阴郁,追求新鲜感,但同时也总是想要做梦,逃离,逃出这个破败、凋敝的地方。
从阿清发现的沙田少女时期的漫画可以看出,沙田曾经的少女心。
她是一个在蓝色时分奋力奔跑的女孩。
这也不难解释她在东京所取得的成就以及所产生的疲惫和忧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自己和很多从小城市走来的都市女孩,他们身上共有的特性。
总是很拼,很要强,适应能力很强,但也最容易在都市中感到孤独,格格不入,甚至迷失自我。
沙田的乡下之行刚开始像是一种逃离都市的回归之旅,但最后当她和阿清踏上回城的路时,我们才发现,她真正想逃离的其实是那个在破败不堪的小城中脆弱而敏感的自己。
就像沙田在车上所说,当离开家时,她发现没有什么可悲伤的,这才是最悲伤的事情。
也因此,她才能以重生的姿态回到东京,继续着繁复的、无趣、腐败的都市生活。
影片的转折之处,其实是沙田看望奶奶的那幕。
奶奶躺在病床上,瘦弱又无助,还需要她来帮忙剪指甲,她对沙田说,“我还在努力活下去,但不知道努力地活着有什么意义。
看到你们健健康康,我就很开心了。
”也许,人只有在看到人在迟暮之年的无力之后,才会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望奶奶的经历让她从家乡带给她的忧伤中解脱出来,看到东京生活的新希望。
每个人都在努力活着不是吗?
连八十岁的将要入土的老人都在努力活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悲伤呢。
我想,影片所讲的蓝色时分大概也是这样的瞬间,当幼年的沙田在凌晨空旷的乡下奔跑的时候,她是在幻想着飞跃这里的现实,抵达一个理想的家乡。
而当沙田在蓝色时分驾驶着小破车离开家乡的时候,她也经历了这样的从现实到理想的飞跃。
人终究是靠着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对前路的希望活着的。
就像最后那首动人心魄的歌里唱的那样:就算前路一无所有,我们也要一路奔跑。
1.日韩女演员放到一个片子里,的确能看出两国一些表演传统上的区别,是个新奇的体验。
2.蓝色时刻,真的是很迷人的,对于我,最早是在《再见歌舞伎町》里,有几处这样的戏,然后是《天空中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还有《夜以继日》,都有这样的时刻。
3.日本的电影真的就是日本的电影,里面弥漫着的气质都太清晰了,明显不是他国的。
当然,同样的清晰,也会出现在其他国家的电影里,很明确,很特别。
气质的大范围清晰不一定是好事,但中国电影完全不具备这种清晰,连单部电影里也是混着的。
4.说到故事,还是非常套路的,整体剧作大纲像是程序直接出来的,导演给片子赋予的不多,虽然是能看出一些私人的部分,但是功力明显是缺着的。
这样也能看出无论是类型还是作者化的,导演都太重要了;一场戏,拍几个镜头,要不要怼着演员脸拍,主角讲回忆的时候,沈恩京在旁边什么站位,什么情绪,拍到中程了还有没有新东西。
全片看不到太多的想法。
5.本片对于我的最大意义是展现了另一种样貌的日本乡村,不再是归宿,不再是依靠。
人的孤独是驶出了星系的飞船,地球已经爆炸了,想想后面的事吧,回忆是会萦绕着你,但,是真的真的回不去了!
这点电影里是想清楚了,也表达了;所以即使结构上、技法上没有新东西,但片子里是有表达的。
6.可能,到了今天,现在这个年代,人的理性思维,和信息带给你的经验都已经告诉了你后面的事;就像片中奶奶说的那样,活着这个状态本身还有什么意义呢,你的未来就会是我这样呀。
但除了纵身一跃,无论其它的选择是什么,还是活着。
7.我很讨厌片尾放歌这种形式,最近看的好多电影都来这套,音乐对于电影可以是一种情绪和节奏,但不能太拿来当信息用,信息还是得放画面里。
片尾曲一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不是这样的,这样我是不信的,你哪怕全放空镜我都更能相信。
02年03年的时候,洪川那一片还是村庄,夏夜的傍晚,我喜欢骑自行车去那里,风里有草垛堆积的腐味,有田野呼吸的气息,有流水潺潺的声响,有幻变莫测的蓝色天际。
我骑着自行车,想大声呼喊,又害怕蚊虫飞进嘴里,只能用力地蹬车,感觉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孤独,感受到周遭一切在当时并不能言说的美好。
那是我最怀念的时光。
但我从来没有在那里停留过,更谈不上生活。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的村庄,有我感受到的这些,但更多的仍旧是村庄身体与灵魂的破落,以及困在当中的砂田的窘迫。
我们看远方,总看到美好,从不在意当中会有的苟且,以为苟且只属于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别人的家乡,因为我们一直在逃离。
贾樟柯大概表达过这么一个意思:离开家乡,才会读懂家乡,了解家乡。
《在蓝色时分飞翔》里,只有逃离,没有理解,只有彻底的否定,这让人感同身受与不痛快,以及面对一种彻底否定时的莫名愤怒。
这种愤怒在最后得到所谓反转,是真的反转。
原本以为是一出混乱,最后变成了告别与理解。
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带着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痛痛快快地飞走了。
因为始终还是有好的记忆在,始终还是有牵挂在。
“我努力地活着,但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说出这句话的老人,还是心有期待、心有牵挂,可能这就是她的意义,她们的意义。
都市丧返乡团这种题材,拍成文艺小清新就是《小森林》,走剧情文艺纪录片则是《祖谷物语》,玩剧情轻喜剧就是《这里好无聊,快来接我》与《青色归途》,玩奇幻喜剧片则有《平成狸合战》,搞社会人生励志梗则是《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与本作《在蓝色时分飞翔》;其实,早在30年前,一代巨擘高畑勋在其编导的作品《岁月的童话》中就对这种故事类型进行了生动、细腻、温情的诠释,这种历史的前瞻性可以秒杀一大泼证券分析师了。
霓虹与天朝形色各异或又殊途同归,虽然国朝煮流媒体日以继夜传播着返乡创业1024正能量,然而当大城市逐渐扩充为超级城市圈、城市黑洞恣意狂放的吞噬着周围的一切、房价在大官人严控之下仍在不断推高、猪周期与蒜姜葱各种将军已从顽童进阶成为老炮儿;还好自电商崛起有了“双十一”这个狠货,否则花同样的钱钱“吃土人”就得吃垚冤屈至死......实事种种无疑都在倾诉着对于大多数人而言,996当然是“福报”,因为有007和715在地下室托底,而回不去的故乡则早已成为了“新常态”。
片尾探访养老院的桥段真心辛酸,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新一代。
时光荏苒,少年不在,健健康康,安乐茶饭,足矣。
结尾处女主与闺蜜离开家乡,于蓝色的云霞之下,一个回头,一个刹那,少女与孩童时的单纯的自己挥手作别(这是《记忆中的玛妮》的梗吧,直接预示影片结局惊艳反转);“就是因为根本不伤心,所以我才伤心”,此刻分明应该响起孙燕姿的那首《天黑黑》才对嘛。
与自己和解,试着接纳那个脆弱的、坚强的、复杂的、纯粹的、冷峻的、柔软的、在逼仄的现实社会中挣扎着生活的自己;那女孩对自己说,你笑起来真好看。
我有一壶酒,一杯敬现实,一杯敬自己。
哈利路亚,愿满天神佛与诸位“打工人”同在,大家伙儿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努力的好好活下去吧。
今天很冷,所以就转掉海豚刑警的门票去暖融融的电影院看电影。
啊咧……好奇怪。
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好像我呐……听见和自己偷情的男同事老婆怀了二胎,虽然还是要笑但是心里另一个自己把画到半成品的金枪鱼扔在一边,在转椅上瘫着转圈圈。
就这么毫无计划的驱车和朋友回了乡下的老家,跟自己毫不亲近的父母哥哥都还在,自己就像是沾了泥的球鞋一样处处不好落脚……阿,亲人是这么回事吗。
明明哪里都不像也处不来却是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
他们的体内装着自己的一些曾经。
长大以后从东京远道而来重新审视故乡茨城。
充斥荤段子和直白的乡下小酒馆,斑驳的河童雕塑,已经不爱吃的零嘴点心,少女时期画的暧昧不清的漫画,妈妈的大嗓门和早上给自己盛上的一碗白米饭,奶奶的剪刀手,还有总是凌晨和傍晚分不清的蓝色时刻,那个倔强傻气,又野野的小女孩的笑声哭声咕噜咕噜自言自语的声音,她奋力奔跑在这样的时刻。
原来回到故乡,幸而我们能回到故乡。
生和死怎么样呢?
生和死不是我们嘴上这么说着这么简单的,人总是很矛盾的,活着的时候想死,死之前又想活着。
土气又怎么样呢?
因为土气,我们更像活着。
朋友清浦从东京来,叽叽喳喳,跑上跑下,对什么都好奇都喜欢,有趣精怪。
自己总在很多时刻感到孤独,好像小时候跑不出乡下,只拥有那片天空一样的孤独。
并且在这样的时刻,却还是露出笑容“我没有关系”。
讨厌小孩,不想延续后代,看到年老萎缩的奶奶咿呀讲话,跟着做像幼稚园小朋友那样的手势康复操,好像个小孩子啊。
看到了蝉蜕,和死去的蝉,在乡间生锈的轨道上,拿起水管,只要向上翘起来,就能形成隧道喔,但是又看到刚飞下来的鸟儿被撞死,就算是已经三十几岁的自己,仍然像小孩那样“阿”。
想起了童年时候知道的那只猫的死亡。
农场的牛只能一辈子待在牛棚里,降生,产奶,生产,然后变成肉。
“那里是被生父破掉处女膜的少女们的乐园啊”,你这么恶趣味的想。
但是你离开故乡的那个下午,仍然是不能区分凌晨和傍晚的蓝色,你痛快的说“真讨厌乡下呀!
”,转头看到了那个小女孩挥着手“拜——拜——”你又笑了,就像是往常那样笑得分不清心情。
然后驾驶位上的清浦变成了自己——原来那个好友是自己吗。
啊。
人啊,活着真好。
简单记录几条团队来纽约参加Q&A时获取的信息:1)剧本一部分基于导演自己的经历,尤其是童年和故乡的部分,导演还带夏帆回茨城见了实家的父母2)KIYO的白色连体工装是在cos小王子!
也算是对soul friend的隐喻吧3)片中女主儿时的漫画涂鸦是子役的杰作www4)给阿婆剪指甲的场景是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夏帆说人生第一次给别人剪指甲,超紧张;导演说拍这场戏是想表现触手可及的(生々しい)活着的感觉,指甲放着不管也一定会长出来,去剪短它,也是感受生命的方式5)沈恩京说喜欢的日本导演是是枝裕和跟岩井俊二~6)主持人问了一个超宽泛的问题,“平时怎么酝酿创造力”,夏帆回答说,喝酒!
7)去年夏帆和沈恩京有来纽约旅游,一起喝茶逛街聊天,和片中的两个人一样,私下也成为了朋友8)导演说,父亲偏执的兴趣爱好,母亲对电视自言自语,哥哥的家里蹲等等,都是想表现小小家庭里每个人想要捍卫自我的意识(和主人公的寻找自我有所呼应?
)另加一个观察:配角的伊藤沙莉在小酒吧抓住机会帮早安打歌,粉丝实力不输圈内好友松岡茉優
被沈恩京小姐姐看镜头啦 导演(右)也好活泼
夏帆的笑容还是跟《天然子结构》里一个样
拿着导演手机帮忙录小视频的夏帆
这个角度,我是不是被拍进去了?
嘻嘻
小沈在里面的角色好神经质好可爱 好喜欢夏帆哦/所以小沈是夏帆臆想出来的朋友嘛
对两位主演的盲目喜爱让我忽视这片的缺点。非常喜欢“蓝色时分”这个概念——日落后和日出前的一小会,只有这时是清醒而自由的。
我觉得也没有太多思考在里面,只是生活中需要的减速。被爱情和工作困扰的大龄女青回到老家去给生活减减速,很简单的电影,但是观感很轻松很自由!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不可知与不确定,生活是浪子回头比鱼跃龙门还艰难。有时,生活就像一杯《甜蜜蜜》的热巧克力。然而有时《寂静人生》也像一份难吃的冰淇淋,就算不对胃口也要坚持吃完。箱田优子这部聚焦女性心理安全的作品不像其他同类型那样悲观,影片时不时冒出一些孩童般的天真抑或傻气。也许吧,有时候人宁愿选择做一个逃避现实的废柴,也不肯选择面对当下。但生活中除了不如意,也有令人大呼过瘾的兴奋剂。你还记得《曾经的你》吗?没错,就是那个曾经《在蓝色时分飞翔》的小女孩。生活是什么?阿巴斯说生活就是电影:有剧本,有剪辑,有对话,有独白,有NG,有诗意,有真实、有谎言,有米兔,有孤独,有《结束,开始》也有等待,追逐,而你就是那部杰作抑或烂剧的导演。倘若《向日葵》告诉我们,路就在脚下,那么《凪的新生活》便是从头做起。
无法治愈的是童年,不忍回望的是故土,破碎不堪的是当下。主题表达乏善可陈,剧本内容毫无趣味,所谓日式脱力系未免太过寡淡。支撑看下去的原因当然是夏帆,然而作为大部分负面情绪的载体,夏帆灵性全无,三无属性倒是给足了,属实是对夏帆的浪费。
衣锦还乡太难了,我们只能狼狈而尴尬地回去,但故乡温柔地拥抱我们,无问东西。
这两个漂亮的人儿都无法阻拦我不时地快进。这么明快清新的沈恩京,这么有灵气的夏帆,本该有更动人的故事来相配。主角内心的情绪波动的起承转合晦涩生硬,配角的存在感若有若无,真是被海报给骗了。
后劲蛮大 看到最后字幕结束 片尾曲也唱完了 才开始流眼泪💧
#沈恩敬#超灵!
完全无法共情
所有人都会老的,与其害怕自己老去,我还是更害怕看到亲人老去
蛮舒服和细腻的片子,就是沈恩京这个角色说不出的怪
沈恩京的出现让前后仿佛两部电影。
唔……哪怕有夏帆和沈恩京,但我对日本电影那种一会儿纠结隐忍一会儿大笑治愈最后朝生活走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的套路已经有点厌倦了。
结尾加分,剧情还是日本电影拿手的回乡生活里的琐事,但是也不紧不慢的看完了。夏帆和沈恩京难免不让人偏爱。
Tsutaya creater’s program出来的作品似乎大都是奇幻小清新的小品格局?直爽明快也很可爱,完成度还是稍欠奉。双女主少年感十足很难得了,沈恩京好像我小时候的闺蜜呀
3.5。失去感受看不到前路的人和回不去的童年与故乡。
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非常喜欢,非要说的话,女性真好,沈恩京真可爱。
与故乡的过往告别,实际与故乡的过往无法告别。
暂时脱离扭曲生活的回乡之旅,却也更直面自己压抑的内心。家人的不堪,儿时未经人事的残酷以及老人无奈的坦然,试图以他者来认清真实,并以死来反省生,但呈现的还是一片混沌。伙伴这个角色对电影好像是必须的,但也是尴尬的。无论形式、内容,电影还是有点纠结,感染力不够。最喜欢的一刻是童年回忆中,装睡摸奶奶脚趾头那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