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角青格儿真的完完全全就是玛丽苏女主角,绝世容貌,惊世才华,荣耀家世,还有剧中很多男人的喜爱,皇上爱她,二阿哥爱她,平西王儿子也爱她。
而她心之所向只有纳兰性德,苦苦追寻求而不得的也只有纳兰容若。
青格儿,敖拜之女,前半生受尽宠爱 在敖拜身死之后,又体验世间悲苦,为了政治舍弃自身幸福,远嫁定藩。
后又隐姓埋名,经历十年才和挚爱纳兰容若在一起,嫁为纳兰之妾。
但是两人没能长久,纳兰最终早逝。
剧里面的皇上也是一个矛盾的人,青格儿和纳兰的悲剧也和他有关。
青格儿是他一生最爱的女人,但他却无法得到她,之前因为青格儿的身份,他不可能娶鳌拜之女增加鳌拜势力;后来是为了自己的江山,他要用青格儿远嫁平番。
纳兰则是皇上心中的另一根刺,首先纳兰得到了青格儿所有的爱,其次纳兰虽为臣,但他的性情行为都在表示他不愿为臣,也就是剧中纳兰所说“奴才虽然是个奴才,却不想当奴才。
”三个人的感情很纠葛。
总之,喜欢青格儿,胡静演的很好。
每次看所谓的历史大剧都有这种感觉,终于看完了,这种剧已经被拍成思维定势了,不管有多少内容,都是40集以上,不过比起一些更加恶劣的又臭又长的片子来说,康熙秘史从内容的饱和度上来说还算过得去,起码还是能够吸引我看完。
但是,尤导的秘史系列真是越拍越不靠谱了,孝庄秘史的一炮走红使他抱住了秘史这棵摇钱树,像个街头撰写野史的写手一样,把几百年前的皇帝从地里挖出来,从头到脚地重新包装一遍。
凡是知道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康熙秘史虚构的不是一点,鳌拜是功臣,皇后与惠妃在生太子与大阿哥前还有过2个孩子…要是真有人把这部剧当历史正剧来看,那尤导可真是误国误民了。
有人说这部剧拍的像康熙情史,这话不假,可也不全对。
康熙对青格儿的爱确实是来的太牵强,但这戏里还有一个更大的情圣,那就是纳兰性德,他对惠儿、青格儿的爱,远比康熙对她们的爱来得深切得多,那可是爱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这部戏,更完整地说是少年康熙与纳兰性德的情史。
从演员的甄选来看,大多还是符合其形象的,除了索额图外,这索额图应与明珠年龄不差上下,但在这部戏里,这位索额图实在是年轻啊,跟皇帝差不多大的样子。
道具和服装倒也还是不错的,尤导的硬件设施还是有经济基础支撑的。
抛开剧本的瑕疵和漏洞不说,这部戏,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夏雨,不愧为影帝,把康熙从稚嫩少年成长到一代帝王的心路历程、思想挣扎、运筹帷幄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
其实,这部戏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也在于此,让我看到了如何从一个人成长为一代帝王,要做一个好皇帝真的就不能是人,要无情、冷酷,即使对自己的女人也不例外,要心思慎密,才能驾驭群臣,要为了国家利益牺牲小我(虽然是由很多虚构情节体现出来的,但那些虚构的情节还是体现了中心思想的)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能顾及亲情,仅这一点,还真是让我觉得,女人真是不适合作皇帝,武则天真是不一般。
读史可以知兴替,现今社会的人也是一样的,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就是从无知单纯到成熟老辣的过程,年轻的我们不会想到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此冷酷无情,垂暮之年的我们也会暗自嘲笑当年我们的年少轻狂。
现在的社会给了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去功成名就、出人头地,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不管是过了几百年也好,几千年也好,终究还是人类社会,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阴谋有算计,要真的想站在世界之巅,就必须经过这个痛苦的蜕变,失去很多很多,最终才能化蛹成蝶。
康熙完成了他的蜕变,是帝王,最终成就千古霸业。
最近读到杨慎,终于叫我找到可以和纳兰容若pk的另外一个super star了:论拼爹:杨慎他爹杨廷和是首辅大学士;纳兰他爹就是只要关于康熙的辫子戏都会提到的明相,这轮平手;论神童:杨慎十二就已经写了《过秦论》名声斐然,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称他为“小友”;纳兰也是“少聪颖”,读书过目能诵,这轮杨慎小胜;(跟他们一比,我小时候就是文盲)论高考:杨慎是堂堂的状元;容若公子考取的是二甲第七名,虽说成绩也是相当不错,但是这轮是明显逊掉了;(我。。
别说状元了,连清华都考不上)论才华:杨慎是著作等身,《明史》记载“记诵之博,明世第一”,并且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阕千古绝唱;纳兰凭《饮水词》至今粉丝无数,人气无人可超越,这轮纳兰终于小胜;论气节:杨慎跟皇帝对着干,被连着打了两回板子,拖着最后一口气又被发配云南,在路上还差点儿被仇家暗杀,勉强幸存下来;容若也一腔热血却无处挥洒,只作为皇帝的御前侍卫,成天值更夜宿,估计还得了抑郁症,这轮容若居然又输啦!
论家庭美满:两个人都跟自己的原配夫人鹣鲽情深,感情美满。
杨慎的夫人甚至千里迢迢陪他去流放之地,两人还经常写诗词互相应和;纳兰的夫人虽然早逝,但也因此造就了他无数经典的悼亡词,感动无数后人,这一轮,仍然平手;如果说前面的pk仍不分胜负,最后的最后,杨慎卒于72岁,纳兰卒于31岁,所以。。。
杨慎完胜!!
这两位才是偶像剧的现实版,跟他们一比F4是多么的幼稚,“官二代”是多么的肤浅,“富二代”是多么的庸俗。。。
每次青格儿喊纳兰公子,都会很感动,胡静这部剧演得真好,声音也好。
可惜,美好如他俩,也只能怀念曾经拥有了。
刷完康熙秘史,再怎么不想去想,也无济于事。
公子已然深入我心,这么晶莹剔透满腹经纶仙风傲骨的人儿,真的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吗?
一个纳兰公子,一个林姑娘,一个史书中一个小说中,都是咳出了血,早早丧了命。
也许人的一生只能说一定量的真话,是这个世界的真话极值,谁若是早点达到极值就要离开去往另一个世界了。
秘史四部三部都看过,最爱孝庄那部,为何这里让我有码点文字的想法呢?
这部剧里有个角色是最喜欢的一位古人--纳兰性德,实在太喜欢这位清代大才子了,很早之前就翻阅各种资料试图去多了解一点这位300多年前的相门翩翩公子,虽然很多资料里纳兰性德的画像都是他中年有胡子的,画的也不好,而且那个手的姿势完全有点别扭,据说是画师故意为之,关于这个画像有诸多说法,但可以肯定的是纳兰公子一定是一位相貌俊逸的翩翩公子,从一些诗词里可以寻到一些踪迹。
饮水词原身为侧帽集,原是纳兰的好友顾贞观帮其整理的,这里的侧帽有个典故:南北朝时有一位叫独孤信的美男子有三绝,文、武以及绝色容颜,所以后来的风流雅士经常以侧帽暗喻自己风流潇洒,虽然侧帽集是好友顾贞观帮其整理取名,但可以得知纳兰公子是一位公认的相貌俊美的男子。
而且纳兰公子本人也对自己的相貌很自信,参考有一首《沁园春》也可以寻觅: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词中的荀衣也为典故,说的是荀彧,古代男子如果用荀令衣香来形容自己时一般有两层寓意,一是自信自己有荀彧那样的才华,二是自信自己有荀彧那样的仪容和风采凭心而论,钟汉良的扮相完全符合对纳兰性德这个人物的想象,气质神韵非常贴合这位满清第一才子,以至于对电视剧的改编多了几份包容,果然颜值是一切致胜利器,以至于现在百度搜索纳兰性德出现大量的钟汉良剧照的版本,可见这个角色被他演绎的深入人心,即使这样我还是要列举一二“吐槽不满”一下电视剧的一些过渡改编:1、跟鳌拜之女青格尔的恋情,这条线虽然为最后用江南才女沈宛做铺垫,但为鳌拜洗白有点太扯。
2、与结发妻子卢氏形同陌路的婚姻,而且婚后不久纳兰就病逝,与历史违背太离谱。
3、娶沈宛做妾室更是离谱,作为后来已是汉族女子的沈宛怎么可能娶进门?
当时满汉是不通婚的,在当时来说沈宛连做妾的资格都没有,故电视剧给这个角色增添了多重身份确实有点接受不了改编过度。
尤其不能容忍和妻子卢氏的婚姻,有人说这剧应该叫纳兰秘史,好像无言反驳,但又残缺不堪。
最近不知道为什么 电视信号很糟糕 到处都是马赛克黑夜彩虹完了 升空高飞又没看到结局 想念家有儿女了没什么好的节目 BTV9最近在播一个片头诡异的电视剧<以朋友的名义>片子似乎有点老 颜色特灰暗 歌声也特壮烈和凄惨 因为有夏雨 我便多看了几眼讲的是三个男人 好哥们 在社会中渐渐长大 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年少时候的纯真 洒脱 热情 真诚 在社会轮盘中转了又转 那感情还会依旧么背叛 生意场上 罗杰 背弃朋友的信任 那一句要想成功就不能心软要手狠 听得我直冒冷汗仗义 结婚的前一天 出车祸 酒后开车 海波替方山顶罪 入狱两年眼睁睁的看着朋友着个词 被金钱 被利益 撕破扯烂但我仍然相信 这故事的结局 一定会是个团圆可那就必然要经历现在 一针一线 将碎片缝起来这是一部不错的片子 像个多棱镜 折射出了太多关于朋友的故事也许每个故事都照出一种人 有你 也有我PS 刹那想起来另一部电视剧 康熙秘史 也是夏雨演的但我想说的也是关于朋友的话题康熙亲政之前 遇到的一切困难 成为把纳蓝性德 曹寅 明珠 青格尔 索额图团结在一起的契机他们几乎共同出生入死 为康熙亲征的道路 为大清国的未来形势 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曾经只是个御前侍卫 是个后宫中的小丫头 他们曾经是简简单单的朋友最终 却在亲政后 沉迷于荣华 沉迷于宫里宫外各种争斗 为权力而争 为财富而争 为女人而争为什么 在追求的过程中 在没有得到之前 人与人之间就会很简单为什么 在追求的终点前 在已经拥有以后 人与人之间反而复杂了难道 大家只是相濡以沫的鱼 终究要相忘于江湖嘛
被顾美人拉进《逆水寒》的大坑,到现在还没爬出来,竟然还爬墙到《康熙秘史》去了,金牛意志实在薄弱,美人能量不可小觑。
前头的秘史是让马景涛宁静给恶心跑的,这部秘史的剧情……还是没法看,有极品帅哥也没法看。
然而,竟然没有快进却一集一集把狗血剧情一看到底,这跟美人帅哥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倒跟精致漂亮的戏装服饰多少有点关系。
看到最后,康熙不是那个千古一帝,纳兰也不是那个一人而已的词人,鳌拜也不是那个不可一世的权臣……反正谁都不是谁。
结果谁都不是谁了,反而谁也都是谁了(舌头打结)。
先放下无数个“倘若”,倘若他们跟历史没嘛关系,倘若有那么一个时空,倘若有那么一个有大志又小气的皇帝,一个不甘心当奴才的奴才,一个死活看不上皇帝偏偏看上侍卫的女孩儿,一撮心怀鬼胎的王爷,一群见风使舵的大臣……倘若——这故事还是挺好看的,只是全都太离谱。
这故事基本可以形容为“奴才养成记录”。
大约没人天生就喜欢当奴才的,所以各有各的不甘心。
但是到剧终的时候,养成的奴才飞黄腾达,养不成的抑郁而终。
不甘心的全都甘心了,不服气的全都服气了,连皇帝大人最后也成了江山的奴才,甚至连从头到尾都强项的纳兰性德也认输了。
再PS,这编的不合逻辑,明明是被小心眼儿的皇上气死的嘛!
但是在这狗血剧情里有一个亮点,亮得异常——“小奴才”曹寅。
在我看来,这个角色如果不是剧中唯一丰满可信的角色,至少也是最丰满可信的。
这个曹寅,跟历史上的曹寅与多大相似不在讨论之列,但这是个标准典型的小奴才。
这个“小”,首先是年纪,出场时候才十几岁,一脸稚气。
其次是阅历、身份,生下来就是奴才,从小跟在皇帝身边,基本是个小书僮,只是伺候的主子实在太大。
再有,这个“小”,也是指心智、心机。
这小奴才出场时候非常可爱,小小年纪,一边跟青梅竹马(怎么老想起这个词?
)的小皇上混兄弟,一边给恩重如山威重如山的太皇太后当卧底,在恩威并施的太皇太后跟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翻脸象翻书的皇帝“兄弟”面前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稍一个不留神两边都会砍他的头,然而哄高兴了哪一边也都有天大的恩典。
两边都背叛,可背叛哪边又都过意不去,把个小奴才给难的!
这时候的小奴才天真未泯,虽然是奴才可是生来就是高级奴才,仗着皇上的后台难免高级奴才的骄矜。
然而见到闻名已久的才子,即便是刚打过架,也满不在乎地拉着人家玩结拜。
偶尔喝高了,也敢跟纳兰拍肩膀说,皇上的诗好是好,可有咱俩在,他,老三。
但是小奴才一天天长大了,奴性越来越成熟,人性也退化得越来越干净。
在皇上身边一场一场的风雨之中,他渐渐了解了皇帝也了解了自己。
他想要的非常简单,第一是性命,第二是前程,这两样都来自于他侍奉的主子,来自于他对主子的忠心,也来自于不顾一切的自保。
他永远都不会象纳兰性德那样在付出忠心的同时,还硬是想要留下一点“自己”,对曹寅来说“自己”是不存在的,也不需要存在,“自己”的存在只会带来麻烦甚至是杀身之祸。
纳兰性德倒一次霉,曹寅就长一份记性,有这样一个反面教材时时刻刻耳提面命,曹寅便顺利地在奴才养成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原本“小”的心智心机,也在宫廷内外的暴风骤雨中日臻成熟,早先一出事就没头苍蝇似地满头冒汗,后来眼珠一转便计上心来。
早先因为当卧底而良心不安痛哭流涕,后来拿朋友顶雷眼睛也不眨。
小奴才并没有变得大奸大恶,但是可以想见,如果需要,如果为了自保,为了前程,这小奴才完全做得出来。
如果危难之际他没能把端敏格格带出宫,他肯定会杀死自己的心上人,我相信——他下得去手。
小奴才很好命,阴错阳差和心上人喜结连理。
皇上奖赏了他的忠心,小奴才如愿以偿,揣着免死诏书外放做官,奴才终于熬成了主子。
而老早跟皇上赌气把免死诏书丢进火里的纳兰性德,这时候却耗尽了一生的才气、志气和脾气,油干灯尽,黯然撒手。
奴才养成,这过程与结局令人郁闷,却无比真实。
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是——社会适应良好。
相信会有很多年轻人在走出校门之后,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如此巨大,社会远比他们想象得复杂得多。
如何适应?
在生活的大潮中,人们不停地被挤压、冲撞,不停地被磨掉棱角,为了开拓前进的道路,为了受伤的时候不致命。
棱角磨掉了,适应良好,心理健康,身体也健康,生活工作两如意。
磨不掉,或者是棱角伤人,或者是自己撞个粉碎。
自古以来,那些留下不朽名篇的诗人们,想想大都是体制中的不得意者,或者干脆就是体制外人,社会适应不良,心理不健康。
然而就是这批社会适应不良的人,拒绝同流合污,守着自己的理想,把目光投向体制之外,投向人的内心。
这批心理不健康的人,用诗词歌赋文章发泄着他们的不健康,他们虽然黯然离世,辞章却永远不朽。
而我们,有幸可以欣赏他们优美的华章,来溶解自己的不健康。
此刻竟有说不出的感激,感激这些心理不健康的人由着自己不健康,感激他们没有更积极地去适应社会,感激他们选择用辞章来宣泄不健康。
嗯……这情绪似乎也算不健康。
最后PS一下,小奴才不知谁演的,长的不是我的那杯茶,但是——演得真棒!
听说这部剧塑造的纳兰非常惹人喜爱,特意来看,结果却觉得这戏里的纳兰完全就是个神经病啊……就像生活中的某些人,明明是情商低,还自诩耿直。
很多事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式,非要跟人家硬对着干。
而与此同时,这个纳兰初出茅庐就对朝政有着非凡的见解,跟低情商很不匹配。
此外,该剧十年前拍的,也不算十分久远,但是化妆、摄像、片头片尾曲的质量之差令人发指,比很多20年前的片子还要粗糙落伍。
女演员整个眼皮涂满粉色紫色的带闪粉眼影,机位一平移就能看出明显的晃动,片头片尾曲更是难听得匪夷所思。
至于剧情,有些地方曲折巧妙,有些地方又很不合理,比如鳌拜这种板上钉钉的奸臣,编剧写成了一个忠臣,结局又不违背历史,算得上很有新意。
仔细想想,我们都不是亲历者,谁又敢说事实一定如史官所写呢。
相比起一般的八点档电视剧,还算可以看看。
“不管这个时代怎么变,纯爱是不会改变的”。
不小心看了一档电影频道《山楂树之恋》的首映推广节目,张艺谋主导,说16号全球首映,想去看看。
或许上段首句确实为真。
昨天拼了命看了14集《康熙秘史》,情节已不是我关注的重点,而是那臣子间明争暗斗的朝政,令人揪心的爱情故事,感人的亲情,手足情,君臣之情…今天就说爱情吧,从古至今,百说不厌。
那些台词,那儿女间的心思,自古以来怕是没有怎么改变过套路。
士为知己者死,都是你侬我侬。
只可惜,人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很多时候总有缺憾总是不能如人所愿。
想来也是缘分吧。
也或许,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魂牵梦萦,牵肠挂肚的苦涩才是爱的至死不渝吧。
所以相思总是叫人心碎叫人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代女性勇敢很多,也独立了,不再那么严格地收封建教条的束缚了。
古代女子,相对脆弱很多,几乎任何时候都不由自己做主。
选择也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可女人只能终其一夫,丈夫死后守寡才算忠贞!
两情相悦那是皆大欢喜,只可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时候也只能忍痛割爱,痛苦一生了。
或许女子都是相通的吧。
暂不说男人心了,我也不懂。
身为女子,倘若看着自己深爱的男人爱着另一个女人,或者除了自己,他对其他女人也好,甚至比对你还好,此时怎有不伤心之理,无妒忌之心?
昨日看《康熙秘史》,皇后在坤宁宫苦苦等待皇上的神情心绪,实在让人心疼。
后想出装病的办法引来皇帝的注意和怜惜,我并不觉得这女人可恨,而是有点可怜,有点可悲。
爱上什么人不好,爱上这后宫佳丽三千的天子?
嫁给谁不好,嫁给一个有三宫六院的多情帝王?!
或许是飞上枝头变凤凰,可杨贵妃也只有一个呀。
从此被冷落在死人般静寂的深宫后院,终日思君不见君…这份痛苦,这份寂寞,又有谁能知晓?
自古男儿多薄幸!
皇帝更是多情甚至滥/情,有人给他挑美女送佳人,他自是享乐还来不及,哪有心思只在你一人身上的道理?
也终于明白为何自古后宫嫔妃间有那么多的纷争。
说争权也好,夺势也罢。
可是争来斗去,不就是为了你的宠幸,为了你的到访,为了你今夜的停留吗?
孤枕难眠,独守空房,那份寂寞,岂是你这日日夜夜有人陪伴的多情主儿能懂?
痴情女子负心汉,可怜的皇后,那千千万万的皇后,有多少女人,眼泪为你而流?
虽说封建时代已过,一夫一妻时代到来。
可,哪个男人心里永远只有一个女人?
这甜言蜜语,这天长地久的承诺,或许只是曾经拥有的昙花一现吧。
说出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是不是女子?
当然,现代女子尚不可如此了,对男人,估计也不要要求那么高了吧。
但婚外恋,一夜情,这些主角,又是谁?
罢罢罢!
或许爱情,本来就无道理可言。
如蒋方舟所说:“真爱是超越伦理道德的。
”可是男人始终相对不会受那么大的伤害呀。
我爱你,所以愿意以身相许;我爱你,所以不理会流言蜚语!
看看吧,这些大多出自敢爱敢恨的勇敢女子,也大抵只有女子才需要冒这风险!
有多少男子能够如此呢?
清有纳兰,可是最终他还是不得不放弃自己最心爱的女子,谁让她是皇帝的女人?!
果真是弱肉强食。
这个动物的世界,男人之争,不就是“钱”和“女人”吗?
说得动听点,就是“前途”和“爱情”。
周星星版的《鹿鼎记》,陈近南与韦小宝谋和反/清复/明时,只道“我们要抢回回我们的钱和女人”。
对,这就是本质了,历史的本质,现代的本质,未来的本质!
而后他们还继续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到处宣扬自己雄心抱负和忠心耿耿。
男人的世界,或许就是那样赤裸裸却亮堂堂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是啊,世间之情若只如一开始见面时那般美好和纯真,而没有生离死别的痛苦,那该多好啊!
只可惜,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山楂树之恋》的首映预告节目,老演员们都在呼吁80后,90后去电影院看看,看看这出生在60年的人在70年代经历的真实的爱情故事,去看看那时候的纯爱。
那个有信物少礼物的时代。
那一句“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等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80后,90后大多数爱情已然不纯了吧…这是不争的事实了。
现在,又有多少人吟得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真情?有多少人真正懂得什么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吧,也许我也不懂,但至少我现在明白,如果真的爱他,那就勇敢地爱下去。
不管年龄,无论背景,更无所谓传统背景与文化!
《山楂树之恋》结局并不完美,但这世间令人回味的,不就是这不完却美的爱情吗?
苏武19年后回到故土,妻子已经改嫁;孟女哭倒长城,不见夫君;望夫成石,可哪有爱人身影?
但或许就是这份缺憾,才能这么惊天动地,为世人所唱,为历史铭记吧。
呼…《康》还有2/3才看完,希望那些令人揪心的情情爱爱,能有一个温情的结局吧。
文章来源:http://teqierodana.blog.163.com/blog/static/1275418262010815878673/
很久以前特喜欢纳兰,特别是钟汉良版的纳兰,几乎满足了文科孩子那种对翩翩文人骚客的任何遐想,那张抬头望月的模样映像颇深,几年后的如今,再读纳兰的饮水词,什么“人生若只如初见”、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什么“当时只道是寻常”淡淡的字眼依然伤心,这个清代第一伤心此人最终伤心至死,什么天人永隔的爱情,什么怀才不遇的才志,什么向往青山原,不惹凡尘的江湖梦,那副总是忧国忧民或自我感伤的模样像极了所有的文人,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鲁迅、胡适,王国维。。。。
那些铺满墨香的文字中所包含的一切感情说穿了就是心之神往而不可得,可真的是不可得吗?
纳兰的向往江湖却没有舍得放下荣华富贵、放下亲人朋友、放下心之所爱,故而郁郁而终,如果当初能抛下一切要么不惹凡尘,要么随着爱妻仙逝,岂不洒脱快哉?!
奈何如此蹉跎愤愤,惹得三百多年来的“兰学”唤作公子,反复吟唱那一首首悲伤小令?
屈原以死明志却为悲壮,至今仍有人道其荒唐;岳飞的八千里日月如今也不再是民族英雄,历史人物看不透,我们依然看不透。
这个世界太多灯红酒绿,以至人们羡慕曾经的清调格雅,若是痴迷其中无论是饮水词还是红楼梦总是让人觉得矫情,遁入其中觉得博大精深,远看却是沧桑一片,纵观历代诗词歌赋或是辛苦文章,无论表达的什么理念什么思想都只是那个作者的感官,若是执念于此,为赋新词强说愁,总道世态炎凉或是愤世嫉俗或是义愤填膺。。。。
那估计我们都是人间惆怅客了。
纳兰词虽好,那抹淡淡的忧伤已经让一位“北宋以后,一人而已”的容若公子魂归他处,就不必在今朝故作矫情。
这个世界很大,而一个人的际遇太少却又太深刻,心中所想要追,不可得又如何?
人在路上走,若能做到悠哉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算不做那四明狂客的贺知章又如何?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仿佛庄生晓梦,不知是入了蝴蝶之梦,还是自己梦到了蝴蝶 此生便只是一出拉开了大红帷幕的台戏,又何必在意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流云水袖扬起,那一板一眼唱得真切叫彩,便是梦也绚烂,何况这帷幕张然掀起,难道由得你唱还是不唱?
看戏的人何尝不在戏中,不如唱个满堂红罢了。
也许纳兰不是人间富贵花,也许真的是当时只道是寻常,也许他的一生情路仕途难以满足其心中所愿,世事难料的我们也会想如果他能豁达一点,开朗一点,是否会幸福一点?
是否会长命百岁而终?
青竹沾露,碧玉凝珠
夏雨和钟汉良各有魅力,胡静漂亮
“生了一个奴才的命,却有一颗做人的心。”五星给纳兰!
又是一个秘史系列
为了钟汉良的纳兰容若给三星,真君子,太有风度了。
整部剧都是为了钟纳兰才看的啊…
青格儿好美,这版的纳兰就是我心中的容若。
我哇演了容若 满足了无数女人的心
有钟汉良那就得是5星,就是这么的有原则
两颗星给钟汉良,给纳兰容若
我唯一为胡静的美而惊艳的电视剧,怎么其他电视剧里面她就不这么漂亮了呢?
尤小刚你个sb够了啊!!!
这版纳兰性德是经典吧。
皇帝太丑啦,贼眉鼠眼的
这部剧应该叫纳兰秘史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女主角是个泼妇。男男女女都是情痴情种。忠君报国的思想,以及一些矫情的台词
钟汉良帅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地步了
我居然看过!
我是真没觉得钟汉良的纳兰容若有书卷气= =
钟汉良的纳兰容若满足了所有我对公子的想象,从此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纳兰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