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东方男孩》,想起一个MB的故事N年前看过的一个MB故事,具体的内容情节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了。
因着今晚的这部电影《东欧男孩》,那些逐渐消逝的人物在脑海中又一点点地轮廓分明。
故事讲述某一个寂寞的夜晚,在经受了长久的压抑之下,一个男人终于按捺不住血液中奔腾的荷尔蒙,按照网路的指引去了一家MB的夜店。
他从诸多不同风格的或英俊或清秀的男子相片中终于选定一位,开了一家星级宾馆,预定好一份精致的晚餐,——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男人自我介绍他平时不是这样开销的,但是因为眼前的这个男孩,他眼眸中的光让他仿佛看到了清晨含着光的露水,又像是养在白玉盏中灵动的蝌蚪,看了说不出的欢喜。
他说他做这一切安排的原因很简单,他想给他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
他问他哪里的人,多大了,家里还有什么人。
男孩虽然一一回答了,但眼神挺好奇,后来男孩问他几点了,——言下之意大概是时间有限吧?
他当时怎么回答的呢,我现在也忘记了,好像是有点尴尬吧,那一瞬间他有点回过神来,他不是在谈恋爱,对面的男孩不是为了爱情来见他的,他和他,不过是一场交易。
他想问他干嘛干这行,又害怕伤到对方的自尊心。
忍了又忍,终于切入主题道:你不用担心,多出来的时间我照样付钱给你。
我找你来,是因为我喜欢你。
我喜欢你,但不会强迫你,虽然我付了钱。
虽然我付了钱,我还是把选择权交给你。
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对我没有感觉,那你只需要陪我聊聊天就好了。
我看到你快乐,我心里就好过了。
我用我的钱给你买快乐可以吗。
——上面这些话是我凭着记忆打出来的,原话不定是这样,但意思差不多,——不过这个故事的作者不是那么善于文字表达,有点像这部《东方男孩》中的法国大叔,他只想把他的肩膀借给男孩依靠下,靠着那么一点枕席间积得的一点温暖,他愿意陪着车臣男孩走过他生命中最黑暗落魄的那一段。
也许那一个夜晚,便是他这一生,他用那一夜来渡身边的男孩,让那些边缘的畸零人获得一点点爱,——此夜即此生。
有人说我幼稚,是的,我就是幼稚,才会这样疼惜你。
喜欢你,就像喜欢青春时候的自己。
最难忘的,原来最简单。
我把我最美好的爱情为你点燃那一夜的烛光,多希望你能看到。
时间深处的心意,只有经过时间的荡涤,才能如此隽永深长。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片子,全片的背景音乐基本上只有一个,情节虽然是双线但也比较简单,调色也基本上也是以象征忧郁的水蓝色为主。
但看完片子之后还是回味无穷,充分感受到编剧“less is more"的功力。
我看了一些讨论,主要发现有四个争议点,在此想表达一下我对这四个点的理解。
1. 男孩与大叔第一次时为什么那么抗拒最开始开撩的是你,约了却叫人把我家搬空的也是你,抢完我家非要再来“履行义务”的还是你。
这么看来应该生气的怎么也是大叔吧。
看到一脸“死相”光身子侧躺在床上,一副任君采撷的样子的男孩,不知怎的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部叫《东方朱丽叶》台剧,剧中林依晨演的女主四仰八叉地躺在男二床上,说:干完你想干的事,放我走吧,然后男二亲她,又很不情愿。
我觉得电影中的男孩大概和林依晨在剧中演的女主心情很相似:我让你上我不是我屈服于你,而是这样能让我好过。
男孩的抗拒在我看来是他男性气概的一丝体现,但他内心同时存在的 “阿尼玛斯” 让他感到愧疚于大叔,同时也怜悯大叔。
2. 男孩为什么还要再来大叔家不知道大家周围有没有这样一个人,就是不管你怎样伤害他,开过分的玩笑,他还是会答应你的要求——他总是给你一种可以随意对待,任意伤害的感觉。
如果有的话,恭喜你,你是被人爱着的。
很多时候这样的人是我们的父母。
总之这样的存在,是一个人安全感的来源。
对于父母双亡,被团伙控制着的男孩来讲,大叔就是这样的存在,即使被男孩骗了,家也被搬空了,大叔还是让男孩进了家门,任由男孩“履行义务”减轻男孩的罪恶感,过程中对男孩非常温柔,尽管被温柔对待的人臭着一张脸,关键是最后还是按照说好的付了钱!!
这种人在又穷困又受过内伤的男孩面前,不仅等同于金库,也等同于冬天的热源啊!
3. 大叔为什么不再愿意对男孩出手了其实我觉得大叔对男孩的感情一开始是爱欲+保护欲,爱欲让他在身体上不断亲近男孩,保护欲让他从心灵上关注男孩,想多了解他,给他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有个电影细节是男孩长了虫牙,但是没有钱和正规身份证去医院,大叔给他指了一条路通往一个免费的牙医诊所,而不是说我陪你去帮你挂号,或者说我给你钱去一个好的地方,这不是体现大叔“扣”不够关心还是啥的,我觉得这恰是体现大叔的体贴:给你介绍一个即使离开我后,你自己也可以去的地方,同时也暗示大叔此时还没有想对男孩接下来的生活负责的想法。
但是当男孩给大叔吐露心声,讲战乱的家乡和父母双亡的背景的时候,大叔的保护欲和父性占了上风,他不想让男孩成为他的枕边人而是成为他的家人,拥有一个独立的房间(独立的人格,不用依附于他),教他成为一个男人,重新获得男性的尊严。
这种情感转变和现实需要让他无法再对男孩出手,影片最后的收养情节这是这种转变的最终形式,是理所当然的结局。
从另一方面,男孩的不自信也有一部分缘于自己的难民身份,让他获得公民身份而进行的收养,与大叔父性的抒发也不谋而合。
我认为,之后的大叔也不会对男孩出手,两人的相处应该类似父子。
反正一句话,能够用亲情就维持的感情为什么一定要靠做爱呢?
4.男孩对大叔是什么感情有没有爱情?
我很难判断。
首先从sexual intercourse和eroticism的性别研究角度来看,男男性交比男女更加平等,所以我一直认为,男男的爱情应该建立在相互崇拜又相互统治的“强强”的基础上,但是影片中,我可以看到大叔单方面对男孩的跪舔和崇拜(大叔赞美男孩“你真美”),但是我看不到男孩的,相反,我可以看到后者的纤细和脆弱,缺乏安全感,以及讨好,说实话以男孩前半段的状态,他用自己的温顺和性屈服来讨好金主大叔,我完全不会意外。
但是依赖和信任是肯定有的。
从那个大叔提出要为他收拾一个房间后,他感动地抱紧了大叔开始,我觉得就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寻找到了温情的感觉吧。
我认为不管是男女也好,男男,或者女女,爱情的建立一定要有双方的性吸引,不然就是亲情或者友情,我很难说大叔对男孩有没有同等的性吸引,或者说男人的直肠也通往心脏吗?
这触及我的知识盲区了。
电影讲述了中年男人丹尼尔在交通站外面看上了面容较好的俄罗斯男孩罗斯兰。
不过却没有想到罗斯兰被东欧的一伙匪帮控制,于是罗斯兰名面上的朋友近乎洗劫了丹尼尔的家。
罗斯兰或许是觉得内心有愧,后面又回到了丹尼尔的家。
两人的关系在逐渐接触中,也由以前才为交易的桃色关系,进化成了恋人关系。
到最后丹尼尔对罗斯兰的感情超越了爱情进化成了亲情,最后演变成了父子关系。
我觉得电影其实蛮好看的,其实我会给他打五星左右。
是因为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尤其是我刚开始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以为【东方男孩】指的是远东地区的男孩,想不到是指的以法国为中心,东边国家的男孩也就是东欧地区(乌克兰、俄罗斯等)。
可能也就是我太过小肚鸡肠的原因,所以我打算给他扣一分,但是就剧情拍摄演技等方面,我觉得可以满分。
另外一个话题,我想谈一下的是我觉得看完电影,他的政治意味可能反而比他相较于同性之间的这种探讨更为浓厚。
这种关系体现在丹尼尔和罗斯兰两人之间的关系的变化,从最开始以钱财为主道的桃色交易到后面以性与爱为主导的恋人关系到最后父子关系。
这种关系的变化是否暗示着东欧地区对西欧地区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一种融入和关系变化呢?
也就是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从最开始的以金钱之间的来往到蜜月期最后在以一个吞并另一个的包含关系。
不过这只是推测,我不得而知。
开始前半小时叙述性不强,实质目的性不强,很多零散的镜头不够连贯。
两个男主人公第一次搭讪的那一段拍的还行。
一帮男青年来到丹尼尔家寻乐、搬家(其实就是明目张胆的偷窃)以及丹尼尔冷静的反应其实都满有趣的。
从马列克第二次去丹尼尔家开始,连个人才算真正的开始之间的感情,或许从车站的第一眼开始就被对方吸引。
这种转变也是从外在到内在的,两个人在不断相处中找到平衡,慢慢释放,慢慢融和,最后是信任,依托。
不管是异性同性,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信任与依托。
如果对方身上没有足够让你信任的地方,没有让你更有安全感的地方,那么你们不那么需要在一起了。
这部片在站在非法移民以及同志的双线视角,从MB约炮开始,最后感动我们。
身边有真感情,遇不遇的上,就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运气了。
如何评价一部电影是好的电影,就是这部电影总归要给人带点什么吧。
博得观众哈哈一笑,还是给人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内心上的深思,抑或是宣扬某些理念,让某些观念和思想深入人心。
《东方男孩》带来的有二,一是感官上包括心理上的冲击。
电影中的配乐一直是中提琴(我猜的)的不断反复,男主自始至终的愁眉紧锁的面容,让我的心一直在揪着,直到最后听完律师的解说,内心才稍稍有些宽慰。
如果有哪部电影让你揪着心看完了,让你内心思绪复杂的看完了,那么这电影至少成功了一半,从我的角度来看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不至于说电影无聊到无法抓住观众的内心,平淡到最后昏昏欲睡。
其次,就是这电影反应了很强的社会问题。
巴黎的社会治安状况在电影中表现的堪忧,中产阶级的男主有颗处事不惊的心和机智的头脑才能最后领养这个干儿子。
小小的一部感情片,却能牵扯出很多社会问题,令人深思。
人与人之间哪里还有信任,当然这种近乎父亲的关爱只有生活阅历足够的人才能给得了。
电影缓慢的镜头,描画出了一个很有文艺范又很有情调的房间,冷色系的装潢显示出了独到的品位。
这样的品味并非是有钱就能拥有的,还有曾经挂在墙上的铁丝网一般的装饰品,看得出来导演的确独具匠心。
窗外的温馨风光导演给了许多不同时段的镜头来表现这一片美景。
但就这样一座温馨的居所最后还是一场空,虽然空但留有真情在。
都说喜剧是以婚礼结尾,这片子最后没有缔结民事关系,而是想确认领养关系,看样子这不是喜剧,但很难说这不是更好的一种结局。
嗯 严格来说 算是第一次写影评 chapter 1:女王大街 男人邂逅男孩 主人公:丹尼尔对男孩“马列克”应该是属于那种一见钟情类型的,要不然不会为此在开场追寻男孩的踪迹那么久。
当然漂亮的脸蛋是吸引人的关键。
(其实不管是同志亦或者异性恋,初始看对眼都是因为被皮囊吸引的吧,但是有那么一点要说就是 我觉得都不美呀 美在哪里???
是不是我审美观出现问题额 ?)之后引狼入室导致家里被非法移民组织团伙搬空,那个时候镜头连续几次一直刻画主人公和男孩的眼神交流。
(原本主人公还以为团伙只是想在自己家白吃白喝一顿,却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为后来明抢做铺垫)接着第三章节来了,男孩主动上门性服务交易,而主人公在2次犹豫后居然答应了。
此处觉得有点突兀,后来转眼一想。
在上一章节的最后有铺垫:“非法移民团伙的Boss因为自己小弟不小心碰了一下,而大为恼火出手直接打伤小弟,简直太狠了”由此可见主人公是有考虑到男孩“马列克”所处环境的,此处也体现出男孩虽然出卖了主人公,但是在主人公心目中:对男孩的欲望仍占优势。
我不知道做爱是不是真的可以生情(因为我没做过 汗 !!!
)但是“日久生情”这句古话应该还是有道理的。
(此处省略解释。。。。。。
)渐渐的男孩开始对主人公开始信任别且暗生情愫,随着情节娓娓道出男孩的生活环境和遭遇,而此刻作为已知命年龄的主人公流露出的除了爱(爱情)还有像长者的关怀的情愫,给予男孩尊重并指引道路。
第四章节:两个人在一起要有出路就必须让男孩脱离背后的魔掌。
故事发展很快,同时情节也很惊心。
基本每一步都扣人心弦且表现出了主人公缜密的心思。
最后自然是皆大欢喜,两人顺利滚到一起。
其实让我心动的不是他们的爱情,因为男孩是否对主人公产生爱情我都无法知晓,因为我看到的只是男孩在父母皆亡且祖国动荡的时局条件下:缺少依靠,缺少关怀和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貌似男孩还停留在一 ,二阶段。
而当主人公主动伸出援手且如此信任并爱他,我觉得更多的是感动和需求。
当人过惯了动荡且不安的生活,此刻如果有一个稳定且温暖的港湾可以停靠,是个人都会努力的往进挤吧?
以上仅为愚见 因为刚看完所以发表下想法。
我看了几遍 ,说不上特别喜欢的电影我却看了几遍,因为我想弄清楚到底最后的最后男主只是想靠父子关系解救他还是只想用父子关系掩盖他对男孩的眷恋。
男孩是世俗和纯洁的结合体,索要苹果手机作为嫖资,同时却在男人不肯干他时恐惧他会被抛弃。
男孩求的也许只是一种关爱,无论是以什么形式。
这仍然是一部给我留下问号的电影
1、東方男孩(Eastern Boys,2013)是一個三層故事,涉及個人(情感對待)、社會(移民人力、安置、福利措施與衍生犯罪問題)與國際政治(東西對峙中前緣國家的處境)層面。
2、丹尼爾為什麼對外來的一幫闖入者,沉著而幾乎可以說是毫無反應作為?
這是要探討的第一個問題。
最表面的,也是就是劇情臺詞透過這群闖入者,以誘拐未成年者來威脅(2016年以前在法國性交易並不違法)——但這不足以威脅一名沉著而冷靜的成年人,後續情節的揭示中,不論是搶劫完的善後,相處或營救馬列克這名東方男孩,可以發現丹尼爾的應變能力與處事手法表現都不輕浮躁進,不但大膽而思慮周密,還具有行動實踐力。
因此,這裡就牽涉到更內在的因素。
鏡子旁的幾張照片,是電影中表現他過往歷史僅有的部分,鏡頭多次帶過來說明他認為已逝的過往是一個無須留戀的事實存在——這反映出他的內在價值觀與態度。
臺灣翻譯的片名是「掏空我的愛」,而「掏空」一詞只針對財務等有價動產與物品,然而匹夫仍有其不可奪的部分,比如記憶、思想、原則、價值、意志、理想……,對於一個「非囤積(或非占有)型人格」的人來說,搶劫並無法擊垮他,何況「千金散盡還復來」。
這裡,可以說丹尼爾相對於馬列克是一個更有主體性的人,更加獨立的人,所以他能夠幫助馬列克脫離集團的控制,甚至於脫離馬列克對於丹尼爾自己的依賴(可以暫時性的提供零用錢,但鼓勵馬列克出去找工作,並且有獨立的居室);反觀電影最後,集團領袖這樣一個「非享有型人格」失去一切之後,連自我也失去,只能茫然的在空屋中啜泣。
3、今年四月,敘利亞難民阿爾謝布爾(Ryyan Alshebl)到德國的第八年當選為奧斯特爾斯海姆(Ostelsheim)市長,歐洲對難民安置十年來的努力有了一個象徵性的成果。
而電影中,反映的是更早之前移民的問題,移民者生活的困難,機會少而薪資待遇淺薄,通常誘發犯罪問題產生,毒品、搶劫、詐騙、謀殺、犯罪集團、人口販買……,沉默的蘿娜(Le silence de Lorna,2008)、流離者之歌(Dheepan,2015)、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2019)……這些電影都牽涉這樣的主題。
法國「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探究其內涵,並不如這些詞彙那樣響亮、美麗和可信。
馬列克對丹尼爾說:「你並不想認識我,你不關心我的名字,不關心我的家庭和背景,你不關心烏克蘭的悲慘生活和我來到法國的原因。
」這是對社會的控訴,法國是文明的國家,而招募中歐廉價勞力不過是殖民時期資源榨取與功利目的的延伸,這也是馬列克的感受,所以他向丹尼爾要求的是遠超於物質的範疇,這也是法國知識分子對時局的一種反省。
4、俄烏交戰一年餘,現在烏克蘭從歐洲與俄羅斯的緩衝區變成熱區。
烏克蘭被稱之為歐洲的子宮,因饑貧而代孕悲歌不斷出現,這是歐洲長期累積而要解決的問題;現在作為衝突前線(這衝突雖然是美國要的,但歐洲還是因為各種原因接受了,包括有默契的不探究北溪二號為何爆炸),烏克蘭欲求不滿,向歐洲索取更多的資源挹注,就好像馬列克向丹尼爾索愛一樣。
如果烏克蘭還是在這樣無度索取中,而歐洲始終不拒絕,那麼烏克蘭就只能是一個任性的孩子,無法成為泱泱大國,也不會有真正的獨立。
電影中丹尼爾與馬列克,從情侶關係的建立,到收養這種法理關係的建立,這種更穩固同時又更自由的關係尋求,其實意味深長。
很感动的救赎的故事。
我就一个问题,股市最开始的仙人跳,就没有任何解释吗,只能说迈克尔真大度和有钱。
老大的一系列操作让我想起了倩女幽魂的姥姥,锁着他们的元神(护照),派他们出去吸取精元(赚钱)。
最后的为了爱人,选择报警,一是帮助爱人,二是正面化救赎非法移民的问题。
“你不想干我了”“你不想要我了”“我不想我们再是金钱交易了 我只是想你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 找份好的工作 离开那样的环境 离开你的那群朋友”
ps.旅馆前台小姐姐真的人好好和有责任心
“章回体”电影,四个章节转换地干净利落,用场景以分别,切合题目。
两个小时下来,两位男主所形成的关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可以挖出厚度。
而从这段“老少恋”里牵扯出来的移民现状,好像已经从情绪里升华出来,以问题的形式展现。
导演对于混乱场面的掌握十分娴熟,室内抢劫的和宾馆的桥段,爆发出蓄意已久的张力,虽然人物微有扁平,东欧少年的依赖倒可以理解,大叔的转变似乎不具有说服力,但亮点不少,包括开头的俯视镜头,空旷的公寓,和混乱的抢劫以及宾馆里所发生的困囚和解救再次困囚,冷静克制的惊悚代入感很强。
最后收束的时候,是一个治愈的爱情故事,从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变成了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并且帮助你。
舒缓冷静的节奏下,全片流露出一种克制的张力。靠很多小细节,传神地将两位主人公由性生情的过程表现的真实可信。结尾收的略显仓促,整体还行,值得一看。
题材很好,但剧情有的地方太拖沓,有的地方又进展太快,可惜了。男主叔好像凯文史派西和罗素克劳的综合体啊。。。
人物角色也太刻板了。到最后也没看出来这电影想表达什么。
可是现实里面又有多少人能遇到这样的改变人生轨迹的邂逅呢!?
编剧出身的导演在片中采用克制而冷静的章回体(四章),对男妓行业也没什么道德判断。开篇一组俯拍长镜有堪比纪录片的真实感,很多细处都颇有小情调。电影在威尼斯得了地平线大奖,不过影展版的片长实在太over了(2个多小时!),正式上映估计会有删减吧~
对非法移民的刻画忒二极管了点,右的明显,沦为煽动情绪的片子
觉得一般却反复看了几遍的电影
以后,不搞同性恋就OUT了.....
看完瘆得不行了
美国丽人 其实是初次对话时的小受太美好
为什么是年上攻??!(重点错) 请允许我高度概括为:卖淫出真情 从良喜赎身
真心没啥印象了。。
好电影
男豬腳屎派西大叔即視感有情有義,烏克蘭東歐小娘砲頗不省心,誰讓大叔看得上你呢?也許gay看完此片會比較有感覺吧。另:觀影后參與了某聯合國LGBT駐北京工作人員及其它gay的相關話題分享會。
不然我也去车站站着去?我更东方哎。还是要怪我从来没坐过9号线。还有包月服务。我也想找人教我法语哎。
由情爱到父爱的转变实在有点突兀,没有共鸣,第二章在迷幻的音乐中打劫那一段太长了,很想帮着报警。。。
没有一个是我的菜,,,差评!
好难看....
2022-09-11重看。最后结尾安排了两人走出法院的长镜头,两个人没有按照规则走人行道,而是选择直接穿越马路,非常有意思的暗示。影片从性金钱交易到感情戏再到非法移民问题,连跨三个议题,但是没有一个是说的很好。而且两人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欲望-欺骗-金钱关系之上。罗斯兰打开心门的时刻仿佛还是缺少临门一脚,不够让人信服。
客观3.3,感情分3.5星。一开始以为是中年多金男和被团伙控制的善良站街男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其实是中年男勇敢从团伙手中救出站街男的案件故事。他们之间是真的相爱,这点就值得给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