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伊卡洛斯

Icarus

主演:布莱恩·佛格尔,格里戈里·罗琴科夫,尼基塔·卡梅夫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17

《伊卡洛斯》剧照

伊卡洛斯 剧照 NO.1伊卡洛斯 剧照 NO.2伊卡洛斯 剧照 NO.3伊卡洛斯 剧照 NO.4伊卡洛斯 剧照 NO.5伊卡洛斯 剧照 NO.6伊卡洛斯 剧照 NO.13伊卡洛斯 剧照 NO.14伊卡洛斯 剧照 NO.15伊卡洛斯 剧照 NO.16伊卡洛斯 剧照 NO.17伊卡洛斯 剧照 NO.18伊卡洛斯 剧照 NO.19伊卡洛斯 剧照 NO.20

《伊卡洛斯》长篇影评

 1 ) 尊敬且感动

这片子太值得尊敬了。

1.矛盾与对立总是最迷人的主题,曾经的国家功臣,掌握着最高的机密,但终究只是祖国的一颗棋子,说弃就弃,但依然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能量,他的standout可以顷刻颠覆整个国家。

自身却是个科技天才+充满charisma+爱drama的逗逼老头,可以说他自导自演的drama撑起了这部纪录片80%的亮点。

2.有几个瞬间甚至为普京感动,这不就是我们的曾经吗?

无论用什么手段,我们必须用一切手段,来让这个国家重新强大起来,至少要让自己的人民感到强大、感到来自我们身体的自身的力量,如此我们才可以继续与这个世界对抗。

而体育就是最好的表达,最原始、最纯粹,有关力量和速度,这些都是决定胜利的最关键要素。

也许在他们的概念里,只有战斗才是最有价值的、只有战斗的胜利才有着至高无上的荣耀。

3.也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片子,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信念感,以及要去改善世界不公和邪恶的使命感,这也许是美国人身上很值得全世界学习的一个点吧。

当然这一次的行动也让美帝人民品尝到一些作为世界政治格局核心的美苏角力中胜利的光荣感,由FBI出面,去调查另外一个国家的政府计划,还是他们最有征服欲的对手老俄,世界警察的自我定位昭然若揭。

4.片子讲述的是全球性全体性事件,以中国人的智商,其实可以想象中国体育界内幕的种种黑暗吧。

但我觉得很幸运的一点是,可以时时看到这么一部在俄罗斯百分百被禁播的片子。

5.每个当事人的初衷不得而知,但每个人的努力却最终促成了这一件事件真相的揭露,不论后续影响的大小,但有关真相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被人知晓。

这就够了。

为证人和制片人的勇气点赞。

和海豚湾、象牙行动一样,美国人再次行使了一次正义,每天前进这么一小步,就已是不易。

 2 ) 正义之师都散了吧

可以预料,也果然应验的是,看过影片的很多富有国际政治学养的吃瓜群众立刻马上第一时间提出这样的结论,同样,也是站在影片立论反面的结论:1)罗德琴科夫被美国当枪使了,攻击祖国攻击领导人,自己家破人待亡,美国佬真坏。

2)罗德琴科夫进过精神病院,脑子有问题,所以说的话不能算数,甚至不排除他有其它诋毁祖国及其领导人的原因。

3)太假了,政治宣传。

4)体育不应该沾染政治,而这部片子本身就带有政治色彩。

好的,婊贝儿们,有何上述观点有任何贴近的你们都给我吃屎去。

最愁那种脑子不好使,道听途说了点知识就开始贩卖观点,学人讲道理会辩论了。

脑子、知识、认知三大件配齐了再出来讲话。

任何道理都无法完全说服所有人,观点很多时候只是喜好的选择站位。

但仍然,事实就是事实。

如果100%的真相不可得,那么竭尽全力得到的真相就是可以有的最好的真相。

上面那4点在事实、逻辑上的各种漏洞和对应的吐槽我也懒得盘了,自己求贤得贤吧。

现今的俄罗斯到底有多恶,有没有被妖魔化?

有很恶,也有魔化。

改天有空再说吧。

 3 ) 这一次,国际奥委会如何接招

作为一个过去一年都将俄罗斯兴奋剂事件的视觉传播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来准备的研究僧,靠着导师的硬盘和资源,看完了几乎所有的兴奋剂纪录片,但那些都不如《伊卡洛斯》给我的震撼大,它比ARD的两部更针锋相对更犀利,几乎把所有丑陋的行径放到桌面上说明。

俄罗斯兴奋剂事件所带来的震撼比阿姆斯特朗事件更具震撼力,这是由职业体育和奥运会之间的差别决定的。

奥运会更强调教育和公平。

而且政治的因素掺杂在其中,更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俄罗斯可能会说美国这是政治阴谋,但是禁药事件在先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结合ARD的两部片子观看,效果更佳。

 4 ) 把纪录片拍的比悬疑片还精彩,拿下奥斯卡理所应当

不散作者 | noodles2013年的棱镜门事件还历历在目——斯诺登曝光了美国一个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

一年后,美国纪录片制片人劳拉·珀特阿斯拍摄的关于棱镜门的纪录片《第四公民》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而今年拿到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的电影,则是一部关于“俄罗斯斯诺登”的电影——《伊卡洛斯》。

《伊卡洛斯》讲述的是2014年爆发的俄罗斯禁药丑闻——俄罗斯官方协助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作弊。

作为一部纪录片,《伊卡洛斯》有很强的戏剧性,后半段甚至拍出了谍战片的感觉。

而且导演剥丝抽茧般的还原了事件,让不关注体育新闻的观众也能在看完电影之后,对整个事件有清晰的认知。

电影从导演布莱恩·佛格尔试图挑衅药检系统开始。

佛格尔发现目前的药检系统对精心算计的禁药使用程序基本无效,为了证明现行药检系统的无效性,他请来了俄罗斯反兴奋剂实验室的主任格里戈里·罗琴科夫为他设计禁药使用计划,让他在业余自行车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佛格尔是在2014年初开始接触格里戈里的,电影是2017年上映的。

当你花好几年时间去纪录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人时,经常会有意外发生,在《伊卡洛斯》中,意外就是格里戈里。

由于某些原因,佛格尔最终的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比去年的成绩还低。

而在佛格尔的挑战以失败告终的同时,体育界发生了一件大新闻——俄罗斯禁药丑闻。

戏剧性的是,最开始帮助导演作弊的那位俄罗斯专家格里戈里,恰好卷入了这场丑闻之中。

丑闻的爆发源于2014年德国电视台ARD拍的一个名叫《禁药密档:俄罗斯如何制造出它的冠军们》的纪录片,随后WADA(世界反禁药组织)组建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对此展开调查。

格里戈里是帮俄罗斯官方作弊的主要人员之一,也是WADA调出的主要对象之一。

然而就像斯诺登一样,格里戈里也变节了。

格里戈里带着证据、资料逃到了美国,并详细叙述了在索契冬奥会上,俄罗斯是如何将运动员有问题的尿液偷偷调包成干净的尿液的。

深夜行动、KGB的协助、通过墙上的洞倒出有问题的尿液,整个过程堪比《天才枪手》。

“我们是顶尖的作弊高手。

”格里戈里说。

尽管格里戈里提供了俄罗斯官方作弊的证据,其证据和证词后来也被WADA证实是真实的,但是俄罗斯政府却不承认其协助运动员作弊。

电影一开头,就是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的一段话,“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说真话变成了革命性的行为。

”导演从来就没有掩盖他的目的,从海报到素材的选择,再到《1984》文本的使用,他直接把矛头对准了普金领导下的俄罗斯政府。

《伊卡洛斯》的海报很有意思。

红色的背景,上方是一只巨大的手,每只手指上都系着一根不同颜色的线,五种颜色正好是奥运五环的颜色。

这只手操控着的是一个运动员,就像傀儡师操控傀儡一样。

在素材的选择与组织上,导演试图将普金与禁药计划紧密联系起来。

电影中出现了大量普金的镜头,他冬奥会上的演讲,时不时插入的他的照片,格里戈里甚至承认使用禁药是来自普金的指令。

导演还插入了一些看似与禁药事件无关的信息,也是为了将普金和禁药事件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比如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俄罗斯是奖牌榜上的第一名——33枚奖牌,13枚金牌。

而就在索契冬奥会后,普金的民众支持率大幅上升。

为了强化其目的,导演还直接使用了《1984》的文本,让其与电影形成互文,比如直接让格里戈里读《1984》,比如电影中大量出现的来自《1984》的名言。

《1984》是个悲剧,《伊卡洛斯》也是。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他有翅膀,用羽毛和蜡做成的翅膀。

他在逃离克里特岛时,因为飞得太高、距离太阳太近,双翼上的蜡被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

格里戈里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导演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英雄形象。

格里戈里是矛盾的,就像他在电影最后朗读的那段关于“双重思想”的话一样,“双重思想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

”,“禁药与反禁药,这正是纯粹的双重思想。

格里戈里是一个很聪明的科学家,他创造的药检系统让检测期从几个星期延长到六个月,很多运动员用他的系统检测时,结果呈现了阳性。

但同时,他在索契冬奥会上的行为,却是避免让运动员的检测结果呈阳性。

格里戈里与狗玩耍的镜头、和导演的聊天,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乐观与温暖。

但同时,他在索契运动会上的作弊行为,偷走了其他公平竞争者的荣誉和奖牌,令人不齿。

开玩笑的格里戈里格里戈里也是悲剧的。

他就像那个距离太阳太近的伊卡洛斯,他对禁药事件的揭露,导致了他现在危险的处境,不得不加入证人保护计划。

电影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我们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

这是《1984》里的一句话。

讽刺的是,在《1984》中,说这句话的奥勃良,其实恰好站在了温斯顿的对立面;而认为奥勃良会和他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的温斯顿,最终被驯化成功了。

在整个俄罗斯禁药风波中,尽管WADA证实俄罗斯的确存在官方协助的使用禁药行为,但是俄罗斯官方却依旧不承认;尽管WADA建议取消俄罗斯参加里约奥运会的资格,但是奥委会还是让大部分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了里约奥运会。

而揭露真相的格里戈里,却要接受证人保护计划,远离家人。

在奥斯卡颁奖礼前,最火的,也是最受影迷喜爱的纪录片是瓦尔达奶奶的《脸庞,村庄》,但是奥斯卡把奖颁给了这部《伊卡洛斯》。

如果说《脸庞,村庄》讲的是世界美好的一面的话,那么《伊卡洛斯》展示的,就是世界黑暗的一面。

尽管《伊卡洛斯》带着导演很强的目的性,尽管《伊卡洛斯》不如《脸庞,村庄》可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需要这样的纪录片。

导演在奥斯卡领奖时说,“我们把这个奖献给格里戈里,一位无所畏惧的揭发者,现在却生活在危险之中。

我们希望《伊卡洛斯》是一个警钟,对俄罗斯,也是对追寻真相的重要性。

”奥斯卡后的采访中,导演也强调了追寻真相的重要性,“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就是真相。

”真相就是真相,过去不会被抹掉,真相永远不会被遗忘,谎言永远也不会成为真话。

· THE END · 这是“不散”的 第 585 期 文章,下一次相遇,希望是在光明的地方。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不散(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5 ) Truth真相is成the了New新Banned禁Substance药

不管谁是谁非,很多事情一摆到桌面上,大家就明白也成不了是非了。

看完《伊卡洛斯》(Icarus,2017)这部指向体育界禁药丑闻的新鲜热辣的纪录片,不知为何就想到《道德经》的这段: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这经文我没用心学过也不懂,但知道我菩提祖师有此简释:弃“尚”消争,轻“贵”灭盗,此消彼灭,无不治矣……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367410100l8xg.html2017.8.9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0dbf17a

 6 ) 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 见到彼此

直到格里戈里对导演提出他要逃到美国的想法之前,我总有一种警醒,就是美国佬又试图要我们认同那个自由民主的亚美利加,而看清老俄依旧是专制罪恶的嘴脸。

这是事实,只不过他们用了高级的方式——1984。

还有一种无论国别的道德视野。

最初的格里戈里那样快乐、爱开玩笑说着幽默,可后来他变成了什么样子?

在Russia起起落落的遭遇塑造了后来的他,诉说真相。

而那些没有离开Russia的老朋友却匆匆死亡。

格里戈里爱聊天爱说冷幽默。

他说,在Russia写书是件危险的事。

可在结尾,格里戈里要被接保护起来,和导演告别时,导演问他有什么打算?

格里戈里说,我打算开始写书了。

当然他再也回不去Russia。

本片制作人员全面介入片子的拍摄过程,成就此片。

导演和格里戈里一定成为了难以用语言描述关系的朋友吧。

“我们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 见到彼此” —— George Orwell 1984

 7 ) 就很悲伤啊☹️

Grigory不得不参加证人保护计划。

Bryan送他到机场,扶梯上:Bryan:I wonder when I'm going to see you again。

Grigory:Don't worry,I will be back(laugh)。

出发厅门口,他们拥抱。

Grigory:Remember me。

“Remember me”,像一句讣告,消失在加利福尼亚弥漫咸味的午后。

Grigory Rodchenkov,前莫斯科反兴奋剂中心主任,几乎以一己之力,揭发并扳倒了俄罗斯总统普京授意的国家行为——索契冬奥会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禁药,并在国家安全局KGB的帮助下规避尿检,最终破奥运纪录的拿下13块金牌(共33块奖牌)。

索契冬奥会前,普京的民调在30%徘徊,他急需要一次振奋人心的时刻,让民众团结在一起,团结在他周围——没有比奥林匹克精神更合适的土壤了;索契冬奥会后,普京的民调暴涨至90%,紧接着,俄罗斯挥兵乌克兰。

而对于Grigory本人呢?

这次揭露行动的结局,他抛弃了家人,抛弃了财产,抛弃了故土,最后消失在异邦之地,无人知晓——这是揭露真相的代价。

但我深深地直觉,Grigory是美国在棱镜门后对俄罗斯展开的最重大报复行动的那枚至关重要的棋子:他抛出了指控,提供了论据,引发了轩然大波,俄罗斯被国际奥委会禁赛,国际信誉受到毁灭性打击,然后,他就可以消失了。

真相?

只是政治博弈的一个回合罢了。

对于个体而言,真相是贯彻自身的社会属性。

当Grigory背叛了自己的家国,那他也就失去享受真相的价值的权利了。

太悲伤了,真的太悲伤了。

好人是如此廉价,所谓“美好的品质”只是政策的一部分,是宣传途径。

“在一个充满谎言的世界,说真话本身就是一种革命行动。

”希望Grigory能被善待,健康并且真诚地活在这个世界某处,God bless。

 8 ) 关于一些想说的

胸口被噎住,脑子被一种力量充斥,是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这不仅是纪录片,也是科普,我第一次了解到了反兴奋组织的运作,以及一些关于禁药的知识电影的铺垫有点长,但在漫长的铺垫后,每一秒都雷霆万钧,每一段故事都过于震撼… 冷静下来之后,表达一下我想说的 首先,我要为当年我不明真相地简单地归结到美利坚的栽赃和政治阴谋,以及在网络上的无脑狂喷的政治正确行为道歉…我是一个对俄罗斯有着丧失理智滤镜的人,看到这样的作品,确实让我无语凝噎… 从星期日邮报到德国的纪录片,到15年开始的调查,再到当年几乎每天都被抖露出的内幕,以及各种禁赛传闻,到这部把前面种种种种融合成120分钟的纪录片它们只是揭露真相的一双手,真正让人跌破眼睛的永远是真相本身所以真相就在这里,只不过你是否愿意相信。

无论如何,这一定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兴奋剂丑闻。

人类总是在与体制进行抗争,高集体主义的国家、前苏联的遗产…这是对抗国际反兴奋剂中心的手段,和格里格里何尝也不是对抗又一种体制的人呢…最后的高墙,蜷缩在角落的格里格里,以及本纪录片的力量——truth!

还有一个细节,最后普京对格里格里的形容是:叛逃者(我怕英语翻译带有倾向性,于是用我感人俄语水平听了这句话好多次,再去查字典,确实翻译成叛国者)… 这样诡谲的用词,或许一切不言自明…讽刺的是,我知道这是USA拍的,想用多国视角的第一手第二手资料想得到一个客观的事实。

于是我特意在百度上搜索俄罗斯兴奋剂丑闻,结果:没有官方的事件记录,只有各种网站的五花八门的新闻…俄罗斯的网站更是讳莫如深…这次,滤镜真的碎了… 政治污染体育,其实体育早就被政治搞得浑浊不堪…比的是除了技术…同样重要的嘴硬,爱国,还有肯牺牲…写完了,看着书架上1984,觉得它沉重得拿不动

 9 ) 无题

可去你的吧,真有你的意识形态浸染整个片子大众媒介经过编译变成愚弄大众的尖锐武器,许多镜头的恰当衔接似乎已经暗示了事实的真相。

在这场罗生门中,人为的创作出了违法者和惩戒者,有着极为明显的个人倾斜和极为鲜明的政治语调。

过度的戏剧转折破坏了纪录片本身的质感,作为纪录片单元获奖还是屈才了,应该是更适合作为剧情片参与竞争。

这主人公多次引述《1984》,影片后半段更是以革命者的角度看待他,事实上,他也不是什么好鸟啊,无论是帮助布莱恩违规使用药物还是“勇敢的站出来揭露俄罗斯政府对于药物的违规使用和对于人类道德伦理感的摒弃”都来自于一个极为单纯的目的:保命。

无法想象一个革命者是出于这样的动机才像世界昭告,这算什么?

婊子从良立牌坊?

 10 ) 所谓“不扯政治”,所谓“值得尊重”。

伊卡洛斯,看完了。

一种生理恐惧式的不适。

还是那句“嬉皮笑脸说狠话”。

我看的时候,底下有评论这么说“竞技运动可以说百分之50天赋,百分之45的努力,那百分之5的药物只是为了把那百分之50的天赋全部发挥出来。

潜规则上如果说大家都有在用药,你也在用,那么这个比赛就是公平的,不惜代价去争取胜利的运动精神是永远值得尊重的。

”且不说他第一句是否成立,这个观点就无比愚蠢荒谬甚至恶毒,这就是法西斯价值观啊,为了比赛可以牺牲身体,为了国家可以牺牲人民,再标准不过的法西斯。

而且第二句,用的药不一样,药量不一样,被检测出来的概率不一样,这在这种法西斯的价值观下也不公平。

如果不惜代价去争取胜利就值得尊严,那人类历史上所有暴行都可以合理化。

很多人看完这个片子,就是用自己的立场去审判这个片子死刑,压根不讨论这个纪录片素材组织的好不好,证据充不充分,而关于禁药这个无需争论的问题,他们要么避口不谈,要么想方设法说禁药不对,这种众生相太荒唐了。

最后这段我很喜欢,现实被重新提起,然后瞬间忘记。

遗憾是,整体节奏不够好,前后稍稍割裂,以及,缺一首动人的配乐。

短评里说什么奥运能不能不扯政治的,个人主页里列了一大堆所谓美国人权经济民主都黑暗的纪录片,好一个不扯政治。

6分。

《伊卡洛斯》短评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人物。为了逃出克里特岛,他和父亲用羽毛、蜡为自己做了对翅膀,但因为飞得太高,伊卡洛斯翅膀上的蜡被太阳融化,因此跌入大海死了。这个故事说明,任何“法宝”都有天生的短板,它存在的意义,除了为人所用,就是等待失控的那天。失控,是世间一切“法宝”的终极宿命。

6分钟前
  • 电影院扫地李婶
  • 推荐

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7分钟前
  • 深溪虎
  • 推荐

无法否认的事实。但像是两个都善于骂街的中年妇女,突然其中一个不小心露出致命弱点,被另外一方拿住好好骂了一通。兴奋剂这种话题每年都在爆料,谁的料大就吃下几乎全部口水。

8分钟前
  • 后院失火
  • 还行

又一部记录者本身也是参与者,推动者的片子。事件本身的广泛影响力以及政治背景已经大过讨论任何片子拍摄的技术层面评价了。

9分钟前
  • york
  • 还行

这部片子是,一个并不顶尖甚至有点业余的自行车运动员想用兴奋剂提高自己的成绩,然后经人介绍认识了俄罗斯最出名的体育药物专家,专家也没多考虑,就决定帮忙,帮忙过程中,整个俄罗斯体育界爆发了兴奋剂丑闻,专家也被卷入其中。。。然后这一切还都被摄像机记录下来了???我咋有点懵

13分钟前
  • 西三环码东西
  • 还行

这几年最佳纪录片里最差的了,节奏和人物都令人昏昏欲睡。老毛子的做法当然令人不齿,然而更值得深挖的难道不是开头专家说的“大家都磕药”么?还有说这是俄版斯诺登的,这哥们是知法犯法最后为了逃避制裁逃跑的,顶多算个污点证人,斯诺登比他高不知哪里去了。

15分钟前
  • 碎碎评评
  • 还行

我就好奇,这两个人不像摆拍?在事情还没有爆出来之前,有什么理由把自己使用违禁药去参赛的过程拍下来,正常思维不是隐瞒?而作为当时莫斯科实验室的老大,为什么为一个默默无闻的非专业选手搞这些,并且毫不避讳摄像头?感觉像电影,有编剧,不像纪录片。

17分钟前
  • plumage
  • 还行

我承认这个“故事”很好看,但是我始终不能苟同纪录片用这种拍法,虽然现在已经变成潮流了。如果都是棋子,那真相有个鸡毛用,个别人的牺牲没有意思。

18分钟前
  • 名字特别酷的人
  • 还行

后半段的意象也忒明确了,既然觉得坐实了就拍得写实一点。。乌拉。。

20分钟前
  • Bill
  • 还行

触目惊心。“体制的合谋”从片中可见一斑。

25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充满了投机和偏向性

28分钟前
  • 42
  • 较差

兴奋剂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 基于政治高于体育 单独揭露攻击俄罗斯意义不大 美国人肯定也不干净 甚至更加卑劣 当然 咋咋唬唬起哄的都是有贼心没贼胆的

30分钟前
  • star
  • 还行

谁的屁股都不干净,只是可怜了这位专家。恐怕一家人都不得安宁了。

34分钟前
  • 灰橙
  • 还行

每次看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都有看剧情片的感觉,这部反转太66666 本来是以作弊实验的方式来证明作弊的效性,结果主持作弊的人曝光了更大的作弊内幕。

38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没看过,打一分的原因是让国宝银行输了。

39分钟前
  • 老实人
  • 很差

这么说吧,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假,俄罗斯可能为体育赛事造假,美国也可能因为政治目的造出了这个纪录片,谁知道呢。看惯了美国对我国那些造假的假新闻让我严重怀疑这部片子的真实性,一个叛国者的话又能相信多少呢。毕竟轮子在美国都被塑造成了被迫害的正规宗教呢

40分钟前
  • 沙袋
  • 很差

看了一部分,差不多了,知道这个思路了

45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还行

121.12

49分钟前
  • 豆友
  • 还行

又一个公开的秘密

54分钟前
  • 乙醇
  • 还行

以蜡封翅飞向太阳,片名有着很强的暗喻。体育中用药应是俄国人(或称苏联人更为合适)的传统,已有很多的影片涉及到这个话题。这部纪录片的优点就是将一件真实之事,讲述得如此的惊心动魄,颇富悬念,且又包含了很多的意蕴,真是难得。

59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