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打架,坏人2.放火,坏人3.勤奋,好人4.警察,好人5.救伤,好人6.杀犯,坏人一会好人,一会坏人。
一个报复了警察的孩子因为内疚所以努力学习,当上了警察,就是决心做一个好人。
可是一个不小心救了一个坏人之后,害死了更多的好人,让他想做好人却做不到。
最后为了救一个黑警而被火吞噬。。。
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上映了,本来要第一时间去看,但是因为民工兄弟急着搬砖,所以给耽误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去看。
电影只看了一遍,内容就不多说,相信大家各有体会,小可也觉得这片子除了节奏把握的有点不够完美外,依然是一部差强人意的香港警匪片,但是没想到,正在准备退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片子最大的亮点!!
好吧,就是最后,我们的主人公走在1996年的香港街头,跟着路人(应该是跟街上的路人一起吧)一起帮以为老人捡起地上散落的黄色水果,拉长的镜头里面洒满着祥和的阳光(如果没有看错的话,应该是夕阳)。
OK,这一段有人评论说是为了大和谐的环境,对于此我只能说,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
重点1.1996年 2:跟路人一起帮老人捡起散落的水果。
1996年的夕阳下,祥和的气氛里,主人公脸上挂着柔和的线条帮人捡起水果(帮白配音:香港皇家警察!
)。
2013年的主人公冷漠的走在街上,冰冷的让汽车修理的车主把车拉开。
懒散的警察巡视时凑在一起闲聊抽烟。
如果说《无间道二》里面体现的是香港人对于回归的担忧与不安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应该就是体现港人现在的压力以及各种纠结的状况了吧,,1996年的街头警察与路人一起帮掉落水果的老人捡起水果,2013年的傍晚,当一位盲女掉落黄色水果时,没有一个人来帮她。
所以她被xxoo....而且从他随身携带的工具及后来劫匪的聊天得知,这个情况肯定不是第一次。。。。。。。。。。
导演为新片《魔警》进行宣传,片中对于人的精神分裂与童年阴影有深度挖掘,他自认,自己执导的《证人》、《线人》、《火龙对决》、《神枪手》都在讲人性的一种“罪疚”,而本片也是,片尾说到每个人都有罪,都有阴暗面,是的1996年的主人公一样是有罪的,但是他可以好好当一个警察。
然后他遇到了一个爆发点(片中美女心理医生语)即张家辉,所以他失控了。
如果要扩展一下的话,是否可以联想一下回归以来香港市民们各种失控的举动???
他们本来就是有罪的,但是他们可以在1996年最后的夕阳里面祥和的生活,但是后来遇到了爆发点。。。。
当然 电影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可以体现这种思想,但是也就是个人愚见,写出来博看官一笑。
第一次写影评,哈哈 略紧张!!!
之所以说失望,当然是原因的。
原因之一:真没想到林超贤导演也忍不住以人格分裂为题材拍电影了,整部《魔警》里其实不难找到杜琪峰《神探》和《黑社会》的影子,特别是临近尾声互相枪杀的桥段更加让我想起了《神探》的情节,也许因为是题材一样而且也是警匪片吧,有些暴力和血腥的重口味镜头也无不让我想起了杜琪峰《黑社会》系列的电影。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王伟业人格分裂欲吞枪自尽的情节基本是走《Fight Club》的路线,哈哈哈,那个我就不多解释了。
原因之二:相信很多人都是抱着去看看影帝的心情而去看这部电影的,但是却发现影帝出镜率竟然如此低,还要出场没多久就挂掉了...偶尔出来一两个镜头,事实上是很难满足到众多张家辉的影迷的,然后之前的电影宣传广告又打着吴彦祖和张家辉在戏里怎样怎样的旗号,最后看完这部电影了,却只看到吴彦祖自己一人一直走火入魔如何对付剩下的“鬼王党”而已。
其实每次看完类似的悬疑片之后,我都会特别感触,因为最后我还是弄懂了事实的真相。
其实电影这东西很简单,就是看完,有啥感觉,比如像富春山这种电影很烂,为什么烂?
我不清楚,就是感觉。
魔警我的感觉就是“不错,很好,看到最后还挺感动的。
”说不出优点,说不出缺点。
但是我不像豆瓣的一些煞笔以调侃的语气乱评论一部影片。
你以为你用调侃的语气评论很显示深度?
对不起,在我看来你就是没看懂电影出来装逼的。
总之每次要了解所谓的影片真谛都要来豆瓣看一群人瞎掰。
魔警刚看完,个人觉得还不错,下面就谈一谈影片所涉及的主题:1。
救一个垂死杀人犯的生死价值。
这让我想到以前读大学时老师讲的一个真实案例:某大学生为了救一个掉落粪坑的老伯而身亡,这种行为值不值得?
当时的我和很多人一样,认为不值得,因为大学生是朝阳,前途无限,有希望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而老翁行将就木,于社会无益。
然后老师问我们,假如你是那个老人或者老人的家人,你也会这样想吗?
假如掉下去的也是一个大学生,你还会这样想吗?
其实,当老人掉下去的一刹那,他就是一颗生命,跟他的身份无关。
生命是最重要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同样的事情放在王伟业这里也是一样的,当韩江入院的那一刻,王伟业并不知道他的身份,在王眼里韩只是一颗等待拯救的生命。
唯结果论和唯生命论,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答案。
社会在进步,我们对生命越来越懂得尊重,这是一件好事。
不过凡事也不可绝对化,比如死刑的存废,无论如何,都应指向恶性犯罪减少和消除的结果,如果废除后反而导致恶性犯罪率上升,那显然会陷入只尊重罪犯生命权却罔顾受害者生命权的误区。
言归正传,导演似乎并未对王伟业救死扶伤的行为给予正面加分,很显然王救了韩的后果是导致韩犯下更多重案,而对其行为持肯定态度的父亲,则是一个幻觉。
2。
幼年时所受的教育和遭受的重大变故,决定人一生的性格和轨迹。
影片中王伟业父亲性格暴戾,对对错的定义,深刻影响到其子。
这又涉及到家庭教育问题,这里不谈再深。
而父亲和警察的身亡,决定了王伟业此后一生的悲剧基调,使其行为产生偏差。
有一种观点认为三岁定八十,即人的性格是先天注定的,而导演的观点,则明显认为是后天的经历才是真正形塑性格的因素。
3。
关于正义动机是否必然得到正义结果。
在影片里,导演的答案是否定的,为父报仇是正义动机,见到仇人惨死,却一生自责,导致行为偏差,幻觉和暴力。
25年后为救盲女,杀死强奸犯,更是以恶制恶,并未产生正义结果。
这是另一个注解。
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呵呵。
4。
对人的评判,不由其身份决定,而由其所做的事决定。
警察并非绝对伟光正,也有内鬼。
(不过匪徒在这里似乎还是绝对的十恶不赦)。
用身份标签化人,的确是我们时常会走人的误区。
需知有时”牛鬼蛇神比那正人君子更可爱“。
5。
终极救赎。
这是本片最温暖的部分,让之前所有黑暗的部分终于开始阳光化。
25年前王伟业自以为是的救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遇难警察的母亲,但这终究没说服自己,心魔既滋生且越发强大。
真正的救赎,乃是投案自首,亦或是灭火救人。
可惜事前昧于仇恨和事后逃避,机会一错就是25年。
当再度面对一个着火的警察,王伟业选择拯救,既是对他人,也是对自我。
人谁无过,错而能改,善莫大焉。
相信如果他可救活,必不再受心魔困扰。
6.以下漫谈。
结尾捡橙的一幕,应结合导演那句“人性总纳一点黑”来看。
橙子散落遍地是意外,不幸的象征;而王伟业等人帮忙捡橙子,则是帮忙解决意外,不幸;私家车和摩托车下各遗留一只橙子,表示总会有一些遗漏,遗憾未能解决,这种遗憾不分平民(摩托车)或富人(私家车)。
粤语中,橙和惨发音相近,可视为一只隐喻。
7。
以下乱弹。
96年了,那啥快近了,有乱橙党四处作乱,捡橙局当机立断捡回大部分橙子,有2只漏网之橙潜伏25年,生出一堆小橙,与蝗虫和捡橙局全面对决。。。
胡言乱语仅供一笑。
这部魔警很平均的把戏份散给了各个主角配角,所以除了彦祖哥,其他人都很有出彩表现的机会。
先来数数配角们跟印象中的他们。
按出场顺序排列:鬼王党结拜,算账文廖启智,经常性的脸熟男,黄金配角党之一。
纸扎恩李国麟,当年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印象深刻。
堂倌欧锦棠,长得跟张兆辉好像,随便看时经常分不清,食神一开场就被呛声的那个司仪就是他哦。
咸湿祥仔梁焯(chao超)满,这个咸湿大叔,从那种手机分辨率的小电影开始记住他的,咸湿本性深入骨子里,一堆的男人肉女人肉里偏偏能记得这个精瘦张口三句不离咸湿的汉子。
警队卧底安志杰,渐渐脸熟男,好像黑社会以和为贵里也有他,不知是不是,人长得挺帅的。
暴力队长林嘉华,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窃听风云里,面相好凶的上司,眼睛瞪起来要吃人的样子,不过据说戏外脾气蛮好的。
做警车的队长后来被自焚的那个叫姜皓文,经常性的突眼猛瞪型角色,印象最深的是夺命金里死不瞑目要买跌的那个凸眼龙。
香港的配角长廊个个数出来排排坐怕是能排到马里亚纳海沟到底,主角配角嘛,起起落落,哪有天天都有主角演的,又哪有人可以年年红,总有不红的时候,殿堂级的演员总是那么几个,食物链顶端可以养起的数目两只手数得过来。
像刘家辉,当年最红的正面大人物哦,现在什么角色都接,小反派也被他演的栩栩如生,打了一生,妻离子散,卧病在床。
人生无常,千变万化,配角们这么努力的演戏,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点赞。
首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魔警》的主角是廖启智、李国麟、欧锦棠、梁焯满等老几位, 这几个香港电影的黄金配角在这部电影中奉献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魔警》的看点也大都集中在他们的戏份中,吴彦祖和张家辉只能算是客串。
主演张家辉,开场30分钟就从一个小土坡上跌下去摔死了。
值得注意的是,他是真的摔死了,本以为这是编剧故意玩的一个死而复生的悬念,但事实是真的没有悬念,他确实是结结实实的摔死了。
不知道是新科影帝档期不够,还是得罪了编剧,反正这个挂着主演名头的角色只活了30分钟就从主角变成了客串。
吴彦祖的戏份稍多一点儿,但到了影片的40分钟左右,这个角色也开始失控,他习惯性的消失或者干脆只作为背景出现在大银幕的各种角落里。
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影片中的悍匪,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成为了影片的主线。
他们在影片中神经兮兮的走来走去,在警察去吃盒饭的空档里就自己把自己给搞定了。
看着这些悍匪咿咿呀呀的互相捅刀子,你就知道这根本就不是一部警匪片。
这种神经兮兮的氛围和配乐特别像某些地产恐怖片,估计林超贤导演最近没少观摩《笔仙》这样的惊悚大片,对其精髓拿捏的非常准确。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鬼,人吓人才能吓死人。
这部电影看似复杂的故事,其实一句话就能说的明白,一个精神分裂的警察偷窥一群蠢贼是如何把自己蠢死的,最后他们全都死光了。
公平的说,《魔警》的可圈可点之处还是非常多的,比如影片的摄影和特效都非常出色,配乐也做的非常好,尤其是那些表现吴彦祖精神异常的段落。
特别值得称道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始终有一个悬念贯穿始终,那就是到底是谁逼疯了吴彦祖。
虽然这个悬念四处漏风,但却是这部电影唯一值得看下去的理由。
那些童年的阴影和自我救赎等叙事元素确实让这部电影具备了好看的可能性,只可惜这些戏份都被蠢贼和脑残警察的奇葩戏份给抢光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魔警》的最大败笔来自于安志杰扮演的警察,编剧把最终的悬念安置在这样一个毫无存在感的角色上,并让他替代了张家辉成为了影片的终极BOSS,使得这部电影前一个半小时所建立起来的所有线索和情绪瞬间崩溃。
观众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忍耐着影片前一个半小时的大量铺垫和情绪累积,等待张家辉和吴彦祖之间的对决能把故事推向高潮,救赎或者堕入地狱。
但这种期待在张家辉的尸体被发现之后土崩瓦解,主角这么轻易的就死了,你还给我铺垫那么多悬念,这个故事看到结尾难道就是为了玩弄观众的情绪?
我甚至怀疑导演和编剧是故意拿这个烂故事来戏弄观众。
这种自作聪明的做法,其实一点都不高明,本来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也就这么个悬念值得一看,到了后来变成了一本烂账,真是愚蠢到家了。
看《魔警》,千万别期待吴彦祖能有什么精彩的发挥,这故事是用来摧毁他的,但愿他不要入戏太深。
也别想着张家辉会有上佳的表演,这不是属于他的电影。
更别提什么警匪片了,这电影里的警匪关系还不如三岁小孩玩的过家家。
就当成喜剧片看吧,保安队长和蠢贼的故事再加上一点儿悬疑和惊悚,这么形容特别像《疯狂的石头》,就当看的是《疯狂的蠢贼》吧。
靠一遍观影回忆的,感觉阿祖其实挺无辜。
假设韩江是一个长得很像阿婆儿子而真实存在的人,那么阿祖应该只杀/伤了:1,阿婆儿子。
因为爸爸也是被烧死的,不过后来也一直尽心照顾阿婆2,走廊里那两个泼红漆的人,不确定是否死了,不过这时确实血色魔性,也惩罚了自己3,七人帮那个提议实施强奸盲女的流氓。
那个人也算天谴吧,被捕兽夹伤了,然后阿祖为民除害了其他人死亡顺序鬼王七人帮1:第一场抢劫枪战中死亡2:第二场抢劫后内讧被自己人射死3:韩江,自己摔死的= =4:流氓,被阿祖(韩江分裂人格)杀死5:欧锦棠,被廖启智分赃不匀勒死6:扎纸恩李国麟,被廖启智杀死7:廖启智,被内奸安志杰射死安志杰:和阿祖一起烧死Madam:她死了吗?
要杀也是安志杰杀的所以阿祖只是默默被触动回忆而协助破案最终一同自焚(也算为之前的纵火赎罪),为什么要被称为魔鬼警察。。。
虽然内讧算是间接挑拨的,但这不就是此剧想要表达的人性贪婪么。。。
嘛,虽然是心里出现了道德圣母,但demon within就可以点题了,最后又来个魔鬼警察搞浑水。
香港原型的魔鬼警察可是真的杀了自己同袍哦。
好吧,如果要是说警察就是该安分守己帮阿婆捡橘/橙子,那阿祖确实不是个普通的警察。
Ps,喂,还有两个不捡强迫症看了很难受的好吗!
片头的台词水的一塌糊涂,编剧你不会写台词就不要写了!
太让人忍俊不禁了!
不论是吴彦祖穿着制服坐在医院说那段矫情的要死的“人心里总会有些恐惧,这身制服给我安全感”还是那个男督查说“我的肩负责扛枪,你们的肩负责戴花”(我还以为说出这种话的人一开场就要牺牲,可是连死了三个伙计也没轮上他啊!
)还好后面的戏好看很多,尤其是鬼王党那伙人窝里反那段,看人心如何因贪婪猜忌变得邪恶无比,即便认识了二十多年的老友,捅死毫不犹豫。
那才是真正的心魔啊。
我总觉得,相比之下,即便吴彦祖精神分裂,亦不过是分裂出了一个复仇者。
《基督山伯爵》不是堂堂正正写复仇的小说咩?
梁山好汉不都是刀口舔血的人物咩?
只不过现代的法制道德都不允许人们这样干才逼的我们可怜的男神精分!
(男神你不知道你演了这么多年变态一张俊脸都变残了吗!
)最后的最后,男神终于想起那个埋在心底25年的心结,他正准备了断自己偿了张影帝的命,不料身边又有个被困火海的,我还以为这次他要救人成功放下过往!
编剧还是把他写死了!
我擦,那跟他给自己一枪有咩区别!
有咩区别啊!
给自己一枪还更具悲剧英雄气质嘞!
总之。。
童年阴影危害大,有病及早就医。。
药不能停。。
恩,回家吃药。。
不明白豆瓣上分数为什么这么低,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电影。
情节上环环相扣,火这条线索贯穿影片始终。
结尾王伟业终于完成了心灵上的救赎,可也难逃命运的惩罚。
最后捡橙子那段是整部电影的唯一一抹亮色,忍不住湿润了眼角,如果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如果王伟业能不想着如何消灭心中的恶,而只是使心中善最大化,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了吧……结尾处“人心总纳一点黑”是点睛之笔谁的心里没点邪恶的念头呢?
不应该为这个谴责自己,也不该那么完美主义,相反,应该看重善良的一面。
张德芬说过,要完全消灭黑暗的不可能的,唯一的方法,是带光进来。
大概人心也是一样吧
暴力血腥惊吓悬疑重口味港产动作大片,看了2小时心理变态的吴彦祖,值了。
最开始很好,中间那个红色很LOW,最后结局让我加了一星
能看完,算我涵养功夫深。林超贤怎么一阵一阵的。。。
妖。什麼東西故弄玄虛裝神弄鬼。你擺一堆鬼王出來,最後吶?鬼王哪兒去了?怎麼又變成「人心總有一點黑」了啊?一出場先抓安志杰的概率快跟先抓成宮寬貴一樣了ORZ 丹尼爾吳拍完這個心理還健康嗎擦。剪輯指導:譚家明;配樂:高世章。
当整个故事被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觉得这个故事还不错,可是中间装逼的部分太多了。林超贤警匪片新尝试并不算太成功,基本上一直处于故事线薄弱的状态,所谓警匪便只剩下空壳了。融入了大量心理戏,各种吴彦祖面部特写是妹子的福音。张家辉太可怕。有黑天鹅的影子但还差很多。以及这次观影大概永生难忘!
林超贤想玩心理惊悚,结果还是拍砸了。警匪那条线拍得很水不说,吴彦祖的主线也有种苦苦支撑的感觉,所有形式上的东西反衬出了内容上的空洞。
结尾最后 水墨 红笔写着 人性 总纳一点黑 我相信任何人心中都有那么一块地方是黑暗的,总有你不愿去回忆想起的过往。如何调整好正视自己的问题,才造就了现今的你自己的样子。相由心生,多照照镜子,给自己一个阳光的微笑,让美好照进你心里。
林超贤的作品里从来不缺火爆大场面,但是水平这么不稳定还真是令人捉急。这回想玩警匪想玩心理想玩悬疑还想玩cult但是样样都做不到位,结果就混搭出这么一部四不像出来。
看到心里堵得慌!
挺悲的一个故事,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无论如何,当故事变成神经病以后,剧情的硬伤也少了。 气氛真的不够魔阿
本来真的要给一星,看在吴彦祖份上给多一颗。烂片烂到不能再烂,很讨厌这种浮在精神YY层面的拍法,根本不能跟观众引起共鸣,看的我脑子跟针挑一样,烂片,不能再烂,好在没去电影院花钱看!
人的精神世界才是最可怕最无限的。心理片太压抑不是我所爱。
有追求的导演。不过应该再好点
烂片,让人忧伤的吴彦祖和张家辉,怎么会演这种电影!
和豆瓣的口味差太多,这部比《激战》好看一万倍。
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安志杰真好看。。。。除了形式感,部分配乐(配乐铺的太满)不错。。其它太一般。。结尾还以为会是杜琪峰的《神探》,太故弄玄虚了。。。
纵观所有人格分裂的题材,这个真是太low了……
WTK
心理有问题的不能做警察··
我以前说过,一部好片子就是要满足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故事,把众口难调也满足了,便经典了。这部片子显然没有做到。那些需要被取悦的观众并不买账,而耐心去读导演的故事的观众,大概也会有一大部分会因为自始至终的阴暗,而感到沉闷与失望。魔警,其实是警察的心魔,追求纯白,也坠入深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