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1E01 藏书室女尸之谜 The Body in the LibraryS01E02 寓所谜案 The Murder at the VicarageS01E03 谋杀启事 A Murder Is AnnouncedS01E04 命案目睹记 4.50 from PaddingtonS02E01 神秘别墅 Sleeping MurderS02E02 魔手 The Moving FingerS02E03 拇指一竖 By the Pricking of My ThumbsS02E04 斯塔福特疑案 The Sittaford MysteryS03E01 伯特伦旅馆之谜 At Bertram's HotelS03E02 无妄之灾 Ordeal by InnocenceS03E03 零时 Towards ZeroS03E04 复仇女神 NemesisS04E01 黑麦奇案 A Pocket Full of RyeS04E02 杀人不难 Murder Is Easy(有BC!!
)S04E03 借镜杀人 They Do It with MirrorsS04E04 悬崖上的谋杀 Why Didn't They Ask Evans?S05E01 破镜谋杀案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S05E02 蓝色天竺葵(某短篇改编,暂未确定原著,期待补充)S05E03 名苑猎凶 The Secret of ChimneysS05E04 白马酒店 The Pale Horse(第5季顺序已经修改,感谢@云上吉他 的补充^_^)
如果我老了,也想戴一顶俏皮的帽子,穿粉色的小裙子,拎精致的小皮包;如果我老了,也想有机敏的口齿,清醒的脑袋瓜,就算坐在躺椅上织毛衣,也能勾勒出最新式的花样;如果我老了,也想晒到最温暖的太阳,喝到最贴心的闺蜜下午茶;如果我老了,也想拥有这波澜不惊又妙趣横生的马普尔小姐的一生:独居,独身,独立,却一点也不孤单。
前30分钟铺垫的很多很详细,以至于让我有点觉得闷。
不过英国的美丽村庄和房子以及少女少妇们考究的衣着却是让人赏心悦目。
一直到最后谜底的揭开,才发现前30分钟的铺垫一点都不为过,就好似清泉一样顺滑心底,畅快淋漓,豁然开朗。
也许是对英国国情的不熟悉吧。
不明白中间画家承认罪行了,并且发现子弹是从他手枪里发射出来的,为什么还“半小时前就释放了”?
难道只因为他俩的爱情表演打动了警察?
这是一部很典型的侦探剧,一个人人都讨厌的上校,开局我就知道他肯定会死。。。
问题是死谁手里最后显示英国还有那时还有绞刑。。
女罪犯最后面对绞刑时的眼神,真是令人窒息。
一直喜欢探案题材影视剧,看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后来从《无人生还》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知道了阿加莎,和她笔下的大侦探波罗,今天开始看马普尔小姐,依然喜欢。
英国乡村的古典美,服化道的精致和到位,老戏骨们的精彩演绎,纯正英音儿的舒适,都是吸引我一集一集看下去的缘由。
主题音乐和转场音乐轻松活泼,一改福尔摩斯探案剧集片头音乐的阴谲和低沉,预示了马普尔老太太风轻云淡的性格,和似乎是信手拈来的破案过程,和剧情贴合紧密,再次体现了英剧的精致做工。
唯一不太友好的,可能就是每集大量的出场人物了,按照阿婆的惯例,最后是要一堆人在一个空间里揭晓谜底的,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要认识十几个外国人,并且记住他们的名字以及他们在故事里的所作所为,确实有一些困难,这可能也是劝退一部分国人看阿婆影视剧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
以下有丧心病狂的剧透。
说一些凑字数的,这部电视剧里,没有改编过度的剧集还是很好看的,画面很有美感,景物布置尤其好看。
演员大部分用力过度,但是考虑到每一集出场人数众多,演员还是特点鲜明比较好。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看克里斯蒂的小说或者电影,经常要倒回去看看谁是谁,人太多了,所有人都絮絮叨叨的,存在就是为了放烟雾弹。
即使像《尼罗河惨案》那样,把好几个人物合并,也不影响情节。
所以这部电视剧的化妆过度、演技夸张,基本不算缺点。
在这里我想谈谈编剧的问题,为什么有的集数编剧精巧,有的根本不着调,指出凶手的时候你一口血喷到屏幕上,说:“耍我呢吧!
”。。。。。。。。。。。。。。。。。。
第一部第一集,相信所有兴致勃勃跑去看这部戏的人都吐血三升。
什么玩意啊,最后来个百合情。
原著剧情是这样的:老富翁的女婿很缺钱,但是老富翁不知道。
老富翁的女儿早死了,女婿的继承权本来就比较勉强,他又色迷心窍和舞女Josie结婚,按理说已经和亡妻家庭没关系了。
只是老富翁不知道他再婚的事情,不介意把钱分给他。
结果Josie的表妹露比出现,老富翁竟然爱上露比,要把遗产给这个干女儿兼小情人。
Josie夫妇恼羞成怒,联手搞了个双尸案。
这个很流畅的故事情节,电视里被改成了蕾丝边啊蕾丝边!
不知道编剧用怎样的脑子,突然觉得Josie和老富翁的儿媳妇比较般配。
改编原著的影视剧很多,没见过侦探小说改凶手的!
这还怎么看啊?
于是乎,之前铺垫的女婿和Josie的感情全都没用,儿媳妇和Josie的感情突如其来,一下把读者全掀翻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剧情很雷,并不是你有恐同症,是这个情节真的很雷。
我这个百合爱好者都受不了。
我实在太好奇什么样的编剧能写出这个剧本,于是查了一下 ,发现该人还写了一部同志电影叫《No Night is Too Long》。
他根本是个同人男!
第二季第四集又故技重施,莫名其妙冒出一对女同。
不过这一集完全原创,在小说的基础上,只保留了人名(大部分),故事情节和人物背景根本和原著没关系!
你写同人就写同人呗,有必要解构小说凑个同人吗?
那狗血的父子剧情啊……小说里杀手是被害人的管家,那个喂鹰的胖子,单纯的为钱杀人。
艾米丽和记者是侦探,这一部本来不是马普尔小姐系列之一,所以艾米丽戏份很重,一直跟着查案,还发现了关键证据靴子。
按照电视的演法,这丫头拿着个手枪,理直气壮到处盘问人算什么事啊?
最后记者爱上艾米丽,但她仍然和未婚夫纨绔公子在一起,没有和女同情人私奔。
那个金毛的纨绔子弟是被害人的侄子,不是什么养子……总之,你改编可以,改凶手是为了什么啊为了什么?
硬加进女同是为了什么啊为了什么?
总而言之,这部戏改编的大体趋势就是,把所有的为钱杀人改成情杀,能多煽情就多煽情。
其他离谱的剧情看到再说吧。
只是想说,如果你看到哪个地方,觉得:“阿加莎•克里斯蒂不过就是这样,故事都编不圆。
”那么多半是改编的错,去小说里看看说不定巧妙得多。
边看边画,和Marple一起推理🤔人名真的不好记😌还有我的推理太不靠谱了😂,剧好看又有趣。
<图片1>
简单粗暴记录一下感想: 我对于马普尔小姐的喜爱似乎多于波洛。
乡村生活就像她手里永远织不完的毛线,互相缠绕又根根分明,时而布满褶皱时而光鲜华丽;她瞪着小而圆的眼睛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在需要的时候无比自然地放下毛线,毫不突兀地提问套出答案;离去的时候,她的背影像是一只消瘦的企鹅: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看似弱不经风却走得飞快;她拘泥于英国乡下,却似乎有洞见世上各色人等的敏锐深邃——抑或是小小村庄已足够作为人性的样本研究:也是,“欲望滋生罪恶,罪恶滋生死亡”,而欲望无非是金钱、爱欲;她终身未婚,却时常说出关于爱的箴言“当人们沐浴爱河,便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即便理性告诉他们那是假的)他们对此也毫不在意” (第一季第一集),提醒晚辈直面自己内心的爱意(第二季第一集),或是倚在炉边眼含笑意与慈爱看着晚辈情意萌芽(第一季第三集);看似一位用絮叨隐蔽智慧、杜绝凡尘的世外高人,说着“将往事抛诸脑后也能使你幸福”却也端详年轻时恋人的照片,说起当时的道德抉择,泛红了眼眶(第一季第二集)——但总体来说她是一位快活智慧的小老太,哪怕是回忆突然来袭,她也总是轻轻拾起、悄悄放下。
——————分割线—————— 马普尔系列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它完美地展现了战后英国的风貌。
为君主与国家奋战的英雄沦为终日借酒浇愁的败家子;整个欧洲的人口流动变得相当可观,大量的陌生人涌入乡间人们却对她们无从了解;女性由于战时需要成为职业女性,有了能维系生活的收入,提高了对婚姻质量的需求,然而这份收入又不足以成为吸引贵族/精英的嫁妆,于是终身未婚。
如果说福尔摩斯和波洛的终身未婚是性格使然,马普尔小姐则是社会群像的反映。
我喜欢这个老太太的演员,感觉很符合马普尔小姐的气质,是个可爱的老太太。
但是看过看改编就会觉得有许多地方都违背原著的原则。
阿婆是一个很有道德也很善良的人,她虽然自己第一段婚姻不幸,但是她作品里总是促成不是凶手的青年男女喜结连理。
她笔下的凶手很少因为感情原因去杀人,永恒的原因是贪欲:金钱与性。
这就是改编的失误之处,《寓所谜案》中写道:如果一个丈夫被杀了,首先受到怀疑的是妻子,反之亦然。
凶手就是利用这一点策划的谋杀。
而且与真情并无多少关系,如果两人想在一起,大可以私奔或者离婚,但是俩人偏偏选择做掉老头,就是为了老头大笔的钱。
原著是老头死了,妻子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俩人之间除了性就是钱。
这部剧非得展示多么高尚的爱,真令人发笑。
感觉编剧为了迎合现代爱情至上的原则抛弃了阿婆书里的三观。
另外马普尔小姐是非常正派的老太太,非得安一段婚外情。
2、3集都是由爱驱动的犯罪,所以英国人认为:唯有爱才重要。
第2集里,劳伦斯与安早早就被锁定为嫌疑对象,因为他俩有足够的杀人动机而且已经被爱冲昏了头脑;第3集,管家小姐最终选择了半秃“神探”而不是更年轻、更英俊,也更体贴的妹夫,其实是比案情本身更出人意料的啊!
因为,毕竟家族遗产的苛刻程度与儿子们一个比一个不成器的地步,都注定了凶手肯定来自于老宅以外……第4集,闷骚的英国人在他们一本正经的外表下面,也一样有一颗八卦的心,话说跑到别人家里翘首以待“谋杀”的发生符合绅士风度的基本要求吗?
哈哈ps:在能源危机的70年代,就出现了百合与兄妹不伦恋(这对兄妹同时也是亿万富豪的潜在继承人,也就是布莱克洛克小姐去世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和所谓的远房表妹组成了一个临时诈骗团伙,也唯有他们才有可能掌握两扇门的秘密?
),这说明腐国的社会风气没有我们想象的刻板与守旧嘛!
英国小老太太破案剧。
和喜居大城市的哈秋泼肉老爷不同,没有能干的管家、身手矫捷的助手兼保镖、也没有英武呆萌的警督基友,小巧可人的马普尔小姐常年乐颠颠的独自一人穿梭于英国大大小小的村落,协助保守的村民们和呆笨的乡警们成功破获一起起错综复杂的杀人案。
她常常一边织着毛衣,一边扶扶老花镜慢悠悠、滴水不漏滴将犯罪细节娓娓道来。
眼里看到的明明是美丽田园风的人物景致,心里却常因人心的邪恶&极其细微的蛛丝马迹,吓得半夜醒来睡不着。
2012年第一次看藏书室的女尸,曾吓得我一年不敢涂红指甲。。。
越怕越看,越看越怕,乐此不疲,沉迷于英式本格推理不能自拔~
3.5
那么些年过去了,书里情节早已不记得什么了。每集一个案子,一本书的内容揉进一个半小时,完成度真的算很不错了。但非常反感这版马普尔小姐的扮演者——实在是过于精明了,她眯起眼的动作大概是这部剧真正的惊悚场面...马普尔应该是个(看起来)普通的戴着老花镜打毛衣的,偶尔喜欢嚼嚼舌根的活泼小老太啊...这里的马普尔简直是个圣斗士。
英伦味道比较浓郁,情节也比想象中的紧凑,结尾处理得有狗尾续貂之嫌。
一开始即锁定凶手, too obvious.
比Sherlock 好看太多!精灵古怪老萝莉!
是有多喜欢les情节
2009-06-07 看过。
同样是英剧,这个剧看上去比BBC老版《福尔摩斯探案集》好多了,充分证明了英伦老女人可以八卦得非常专业,而后者两个老男人专业起来却实在乏味,所以新版福尔摩斯才那么腐吧,既然自己无法八卦,让观众八卦自己也是王道啊
3(如果马普尔小姐是小说的话应该属于本格推理类,也就是四郎看不下去的那一类,所以……3集弃。不过对喜欢本格推理的观众来说该剧应该是无可挑剔了,情节缜密表演细腻)
英剧太较真了,故事本身不错,演员也不错
精明又可爱的小老太太破案剧
虽然每个谋杀都千奇百怪,起因却只有爱和钱
案件有趣,剧情曲折离奇,Marple小姐幽默可爱,以女性的视觉破案剧集细腻又敏感,但是第一集又把我震撼了,蕾丝边引发的血案让我彻底服了英国人……但是最近迷上英剧,特喜欢这种精致又幽默的调调,外加英伦腔,简直是舒服的享受,四星半!
最后一集的时候我终于能提前猜到凶手是谁了,✌️!
虽然马普尔小姐很萌,但是这剧对脸盲症患者实在太不友好了~
我一直爱阿加莎克里斯蒂,她的故事第一遍看情节,第二遍看感觉。书看完了,看电视,BBC总是郑重地对待英国的瑰宝们,每个故事都耐心地认真地毫不含糊地演绎,小到茶点和餐布的花纹,壁纸的颜色,都经过精心选择。于是散发着清新红茶和玫瑰香气的画面里,马普尔小姐泰然地破案,微笑看世人。
在故事保证好看的前提下,如何让影像发挥出文字以外的魅力,应是编导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太一般了
应该是连续剧吧,才看了第一季第一集
感觉对于今日之人老太太故事改编成明晰的影像要比唠叨的故事更有吸引力。Geraldine McEwan扮演老太太太太合适了,看她年轻时的眼神就知道老了能成精,而看她老了后的模样就能想象她年轻时又鬼又美的小样儿……她要再年轻二十岁导演肯定敢加进跟女伴开房的情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