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消失的情人节

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e

主演:刘冠廷,李霈瑜,黑嘉嘉,周群达,林美秀,马志翔,陈竹升,庄益增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20

《消失的情人节》剧照

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2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3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4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5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6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3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4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5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6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7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8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19消失的情人节 剧照 NO.20

《消失的情人节》剧情介绍

消失的情人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公车司机阿泰(刘冠廷/饰),是一个动作慢吞吞、连手表的时间、地震的感应都比别人慢的奇葩。他每天都会去邮局,找柜员杨晓淇(李霈瑜/饰)寄一封不知道给谁的平信。柜员杨晓淇和阿泰完全相反,是个凡事抢拍的超级急性子,唯独感情生活毫无进展,年近三十还是母胎单身。情人节前夕,杨晓淇被天菜阳光男刘老师(周群达Duncan/饰)搭讪,终于情窦初开的晓淇和刘老师天雷勾动地火;想不到一觉醒来,刘老师再无音讯、而且情人节居然已经过了?!每天来寄信的阿泰也再也没出现过...毫无记忆的杨晓淇,开始了一趟寻找真相的奇幻旅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江城令叶问4:完结篇红草滩费城永远阳光灿烂第三季东北往事之大时代山水驿站鬣狗式生存蛮好侦探芭比之圣诞颂歌我是凯撒,十岁半,一百三十九公分非典型少年第三季西蒙娜:世纪之旅绝望的牛仔酒鬼都市女人们硬汉2:奉陪到底破坏者一起用餐吧2大师与玛格丽特驱邪巧克力与香子兰OVA小猫之日的约定只属于我们的一天波斯语课波士顿法律第一季化装舞会吻到未来北京爱上你犹太女孩在上海迷失的兄弟消失那天爱上你正常人

《消失的情人节》长篇影评

 1 ) 消失的情人节

柜员杨晓淇和阿泰完全相反,是个凡事抢拍的超级急性子,唯独感情生活毫无进展,年近三十还是母胎单身。

情人节前夕,杨晓淇被天菜阳光男刘老搭讪,终于情窦初开的晓淇和刘老师天雷勾动地火;想不到一觉醒来,刘老师再无音讯、而且情人节居然已经过了?!

每天来寄信的阿泰也再也没出现过...毫无记忆的杨晓淇,开始了一趟寻找真相的奇幻旅程...

 2 ) 今年的金马最佳,为什么不受待见?

2020年行将过去。

不久之前,豆瓣推出了年度电影榜单,《阳光普照》凭借庞大的观影人数和优良的口碑,一举摘得“2020评分最高华语电影”——但其实,它已经是2019年的电影了。

阳光普照 在去年第56届金马奖上,《阳光普照》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堪称最大赢家。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上个月刚刚落幕的新一届金马奖上,同样赢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五项大奖、由陈玉勋执导的《消失的情人节》上线一周后,几乎没有引发任何波澜,口碑也是差强人意。

该片成为继2012年《神探亨特张》以来,评分最低的金马奖最佳电影。

这一尴尬的境遇与横扫11项提名的壮举相比,让影片多少显得“名不副实”。

而且,《消失的情人节》是部不折不扣的爱情轻喜剧——以这样的商业题材荣膺“最佳”,在近几年的金马奖中极为罕见。

大家可以想想《大象席地而坐》和《刺客聂隐娘》。

大象席地而坐

刺客聂隐娘 那么问题来了:一贯标榜艺术至上的金马奖今年为什么会将最佳影片授予这样一部不乏套路的商业类型片?

它铺陈的各种情节都有迹可循,实在难称新鲜:“因信结缘”的桥段让人想起《情书》、《假如爱有天意》甚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只不过影片讲的是“陌生男人的来信”)。

假如爱有天意 “青梅竹马”、“感恩有你”的设定又让人想到《两小无猜》、《怦然心动》等一众经典。

怦然心动 尤其是男主角的撞车情节几乎与阿牛、李心洁的《初恋红豆冰》一模一样——只不过一个是买豆花,一个是买豆冰,同样的虚惊一场,“致敬”简直不要太明显。

初恋红豆冰 可就是这样一部似曾相识、四处“借鉴”的商业片,居然拿了金马最佳剧情长片,让不少影迷大跌眼镜。

不过请先暂时按捺住内心的愤愤不平,让我们理性地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要知道,它的票房成绩也不怎么样。

我想,是这部电影的核心创意较为新颖:它靠一个时间高概念贯穿全片,在“快一步”与“慢半拍”上大做文章,让男女主角的爱情从缘起到交汇的一路本身不落俗套。

而导演在执行这一创意的具体过程中,很多编排技巧都可圈可点,独具匠心的视觉化呈现也让人眼前一亮——而这些,都算陈玉勋在商业领域坚持的作者表达。

商业片中的作者性 所谓“商业片中的作者性”,体现在对常规的电影手法融入个性化、风格化的处理。

比如“平行叙事”虽然司空见惯,但整部影片都是平行叙事直到结尾才最终交汇的就不太多见。

影片以隔开男女主角各自故事的小片头分别展开两段叙事:

恰如这一前后呼应的片头:两个章节内的很多内容跟细节,也都对仗工整到了严丝合缝的程度。

比如二人分别在操场、拍照片、看钟表、打蚊子......等场景,导演全都有的放矢的“刻意做反”。

这是为了对比“一快一慢”的二人:他们的性格、生活和命运截然相反。

就像两条平行线,按说永远不会相交。

而这种工整的对仗还体现在开场的画外音对后来“暂停的世界”的互文:

除了编排上一一对应的技巧,影片还有很多不乏创意的镜头令人拍案:比如从地上被放倒的自行车骑手拉开——展示“暂停世界”全貌的航拍镜头,相信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有阿泰载着晓淇一路驶向海边的秘密基地,这一组远景镜头+航怕镜头美轮美奂,充满梦幻色彩,瞬间穿越到《千与千寻》的童话世界。

千与千寻 当然还有对晓淇幻想中的电台DJ和“壁虎爷爷”的极具创意的视觉化呈现:

影片细节:依然跟蚊子过不去...... 总之,充满奇幻色彩的现代爱情片本就极难处理,稍有不慎就会落于流俗乃至让人觉得荒诞,而陈玉勋在《消失的情人节》中展现出的高超纯熟的技巧,让一部旨在抚慰人心的都市童话变得鲜活可信。

对此,我是认的。

因为在2020年的今天,居然还有人要“以信为媒”地打造一部早就“过时”的纯爱复古片,怀念“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简单美好的悠悠岁月,无论如何都不该对这样的情怀嗤之以鼻、全盘否定。

何况它的完成度确实在,你能感受到陈玉勋对人的感情和对这个世界的善意。

但是,除了对导演初衷和影片技术上的肯定,相信很多看过《消失的情人节》的朋友都会产生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在承认本片趣味十足、叙事流畅的基础上,又隐隐觉得这个故事到最后有点“不对劲”或是“没说清楚”。

这是因为:《消失的情人节》中有关“时间快慢”的核心设定其实是有漏洞的,虽然乍看之下并不明显,但的确对观感产生了一定影响。

而作为一部主打高概念的奇幻片,核心设定非常重要,它必须形成一个可以自洽的逻辑闭环,不能出任何纰漏。

高概念的纰漏 当影片行进到四分之三的时候,通过失踪多年的杨爸之口,终于揭开了先前一系列情节的谜底,让“时间快慢”的秘密大白于天下。

我们了解到:“快一步”与“慢半拍”不只是两位主人公的性格设定跟命运轨迹,还是整个奇情故事得以成立的基础。

原来,时间的速度因人而异,每个人经历的时间是不同的。

这个世界上有三钟人:正常人、像杨晓淇一样的急性子和像吴桂泰一样慢热型的人。

只有正常人的时间才会完全一致。

急性子的人会提前“透支”属于未来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比常人多那么几秒,经年累月之后,当被用掉的时间刚好“凑够一天”,他们就会以接下来的一天时间偿还过去。

当这样的时刻到来:正常人的一天还在继续行进,晓淇的一天就会被直接“跳过”——而消失掉的这天恰好就是情人节。

所以上一秒还在情人节公交车上的她,下一秒一睁眼竟躺在自家床上。

而慢性子的人恰恰相反,相较于常人,他们每天的时间都要短一些,这样一点点的积少成多,在同样的时间节点,就会多出一整天的时间或说创造出对其他人而言不存在的“一天”出来。

在独属于慢热型的人的“一天”之内,其他人的时间是相对“暂停”的。

这一支撑全片情节合理性的“快慢有别”的时间概念乍看下似能自圆其说,但经不起细细推敲。

问题主要出在杨晓淇身上:就像先前说的,上一秒还在车里的晓淇下一秒之所以能在自家苏醒,是因为吴桂泰的介入,但假如没有吴桂泰的话,大伙想想:“跳过一天”的晓淇又该身处何处呢?

问题的关键是:让“快人一天”的晓淇陪正常人一起“暂停”直等到吴桂泰的到来是说不太通的。

不管吴桂泰介入与否,公交车上的晓淇都应该是“凭空消失”的——而她消失的瞬间,按理说每个正常人都能看到。

因为按照影片设定,她接下来的时间“已被用完”,应该直接跳到情人节的下一天才对,而不是和正常人一起“暂停”。

最合理的情形是:假如没有吴桂泰的介入,晓淇下一刻(等于其他人过一天、吴桂泰过两天)应该于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公交班次、同样的座位上出现。

可问题又来了:要如何保证第二天那趟公交车上的座位本没人坐呢?

“凭空消失”后又“凭空出现”,不真成鬼片了?

因此全片的时间高概念在急性子的人身上出了纰漏:慢性子的人只要在“多出的一天”内不改变正常人的所处环境、让一切“保持原样”就好;而正常人的一天其实并没有“暂停”,只是在慢性子的人眼中“停”了——这都可以自圆其说。

但让急性子的人陪正常人“暂停一天”后继续“跳过一天”,等于先是使用了吴桂泰的视角、后又转用了正常人的视角观察晓淇的时间流逝,这一跳跃的“双重视角”造成了剧情梳理上的混乱。

因为陈玉勋并未对这一“快慢有别”的时间概念做出深入阐述,概念的不严谨导致他一手打造的奇幻世界观是不明朗的:就像他不会解释“丢掉一天”与“赚得一天”在时间点上为什么是合拍的,难道说晓淇先前多用的时间与阿泰少用的时间在累积进度上是完全一致的吗?

所有急性子的人与慢性子的人都是如此吗?

影片没有给出答案。

而这种设定与阐释之间的不清不楚,还体现在影片的主旨跟表达方面。

主旨与表达的错位 电影表面的主题,是关于时间与遗失。

最终指向的,是爱人与爱己的关系。

与片头“你要好好爱自己,因为没有人爱你”相呼应,影片结尾的这句话,是《消失的情人节》真正的主旨所在。

“好好爱自己”是说人首先要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将改变的希望寄托于外人外物,就像先前涉世未深的晓淇轻而易举就相信了情感骗子的花言巧语,自幼被父亲抛弃和大龄单身的不如意生活导致她自卑封闭、一叶障目。

也像杨爸因承受不了家庭的压力(导演在具体原因上语焉不详)毅然出走,原本打算就此离世的他因为遭遇了生平第一次的“时间暂停”,于是四处打工旅行,想要“寻找自己”,直到十余年后才顿悟:火车出轨还是火车,变不成飞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接纳脚踏实地的平凡自己,不要期待一个崭新到可以起飞的人生。

因为真正的自己发源于内心而非外界赋予,想通过离奇境遇改变自身境况终究是徒劳——不管是晓淇还是杨爸,不管是在时间里寻寻觅觅还是当时间暂停。

只有当人重新审视现有的生活,好好的爱自己,才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始终有人爱着你,艳羡他人与形单影只不过是自设的屏障。

恰如晓淇从未想到:那碗未曾送达的绿豆豆花,被父亲心心念念了十几年;而分别许久的母亲,一直都在关注自己的脸书。

当然晓淇更加不知道,自己口中的“怪咖”和“猪头”,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将自己放在心上。

只要一个人不够爱自己,就会遗忘跟错过。

“学会爱自己,珍惜眼前人”的作者表达虽然“老土”,但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当这个主题具体化到男女主角的爱情上时,它的诉求与表达之间就形成了某种错位跟矛盾——这就是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太舒服的原因。

典型如以下这场饱受诟病的“提线木偶戏”:

不客气地说这场旨在突出浪漫的戏甚至有些惊悚:想象一个你还“不认识”的人在你毫无意识跟知觉的情况下,对你的身躯随意地摆布和操弄......即使不考虑对女权主义“时代精神”的冒犯(我相信是陈玉勋的无心之失),这一桥段本身也谈不上是多聪明的设计,它引发的观感令人极为不适。

对二人互动的这一笨拙处理追根溯源的话,我们会发现还是拜影片赖以成功的时间高概念所赐:因为时间速度的差异、因为平行叙事的关系,阿泰与晓淇的感情发展始终是没有交流、没有交集的——除了那把早被遗忘到墙角旮旯的钥匙。

所谓的“爱情”源自童年、停滞在阿泰单方面的付出之上,说的更狠一点:单相思。

可就算“所有的爱情都是自我催眠”,也应该是两个人的互相催眠,而不是一个人趁另一个人被“催眠”后才斗胆表露心迹,这不是爱情,是怯懦。

感情和感恩毕竟不同,爱情是双方的:不要遗忘跟错失青梅竹马的友情没有问题,但要注意“不遗忘”与“不错过”与爱情的生发没有必然直接的因果关系。

所以影片在剧情上缺乏对爱情合理化的解释(还不如晓淇与骗子的“感情”合乎逻辑):难道只要一个男孩儿从小对女孩儿念念不忘,女孩儿最后就必定要心甘情愿地爱上他吗?

不管是《情书》还是《假如爱有天意》可没给出这样的答案,“纯爱”也不该如此简单粗暴。

陈玉勋是倚靠理想化的爱情承载“爱人与爱己”的更为宏大的主题,这就势必将“真情”与“爱情”划等号、“勿忘过去”与“携手未来”划等号——但等号其实是不能这么划的,晓淇毕竟不是有恩必报的白娘子,这让最后邮局相认的一场戏变得颇为尴尬:破涕为笑的潸然泪下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跟莫名其妙。

说好的一别两宽,各自欢喜呢?

怎么又写信又寄信?

而且特别无厘头的一个情节是:阿泰居然直接将那一碗豆花双手奉上?

他是怎么知道晓淇在这里的?

影片明明标注了“363天后”:阿泰是将这碗豆花端了一整年从不离身吗?

影片的仓促收尾与对两个人关系的强行升华已到了漠视剧情逻辑的地步,其实不如不要一年之后的戏份,毕竟: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本质上,《消失的情人节》依然是个误入歧途的公主等待白马王子来拯救的童话故事。

它之所以呈现出两极化的口碑,实在是因为这部电影的优缺点都很明显——恐怕是“成也高概念、败也高概念”:时间高概念既带来了影片编排、技巧、视觉上的一切优点也造成了剧情、逻辑、主题方面的诸多问题。

重要的是:如果你喜欢“纯爱片”,依然愿意相信这样单纯美好的童话,就会觉得它还不错;可如果你不相信,就会觉得它乏善可陈。

 3 ) 一天

条目下看到一篇评论,作者一通掏心,讲了《消失的情人节》哪里不好,以及这部电影注定无法获得观众缘。

文章不无诚实地说,现实生活中,女性就是会被阳光热情、形象健康的马路骗子忽悠,对于不苟言谈的暗恋观察者,她只能感觉到,自己遇见了一个变态。

更何况,电影里的女主角也被设置为相貌平平无奇,不无古怪。

至于男主角,行为就更诡奇了。

如此肺腑之言,我都相信了,许多人就是这么想的。

而陈医生所唱的,“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其实,也只能是歌词而已。

但反过来,人家导演陈玉勋一直就是拍这类台味浓,怪腔怪调的趣味电影,讲的都是形色小人物。

较近的《健忘村》、《总铺师》,以前的《热带鱼》、《爱情来了》。

有时候讲很大的洗脑话题,有时候只是贪恋人间烟火。

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找《10+10》里的一则《海马洗头》就够了。

《消失的情人节》也不例外,它讲普通人中的失败者,女主人公不起眼,男主人公几乎是消失的隐形人。

经过带有幻想的曝光与电影手法的发酵,为一段稍嫌车祸太多的纯情恋正名。

这些年批量出产的道德警察观众,他们油生的刻板印象中,失败笨拙的纯情,已然等同于万劫不复的猥亵,但时间暂停这种设定不专属于日系厂牌SOD,只需看15年前,风靡过豆瓣网站的《超市夜未眠》长片+短片版,就知道导演的偷天换日,哪怕有一些用情色打反差的内心纯情概念,早不是独此一家。

况且,陈玉勋过于积极主动地在爱情喜剧中,放置了咸猪手、杀猪盘之类的桥段,姿态已经足够亲民低调。

他似乎意料到许多观众会思维逆行,不惜加上一堆喜剧佐料,放得太多,反而稀释了主题。

对于两个渴望爱情而不可得的年轻人,邮局平信所代表的慢节奏、公交车所代表的脱离按部就班生活轨道,那些快门定格住的爱情照片,都是失败者可望而不可得的心灵风景。

它当然不是什么高妙的料理大餐,就是一碗加绿豆的豆花。

开头说的那位作者,也讲到这个豆花啦加什么绿豆啦,又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看着就不稀奇。

显然,原因出在《消失的情人节》完全只注重台湾市场,脱离了大陆语境,就好比拿了七夕,当本土情人节。

至于绿豆豆花,只要在台湾夜市出没,有过一段时间的生活,那么,就能知道这种小吃只是简简单单的日常味道。

再不然,哪怕是《新不了情》那么共情诉求明确的电影,支开男女主人公的,也不过是红豆糕,一个意思。

《消失的情人节》大致脱胎于摄影的一个概念,即1/100秒的曝光时间下(也可以更少的快门速度),世间景象、周围人物都在那一瞬间死去了,但又随着显影在上面活了过来。

这个死去又活来的过程,只在那1/100秒的快门速度,反复擦写,重复,如同永恒了一般。

观看过黑泽清的《暗房秘密》便可以得知,早期摄影的银板摄影术,把被摄者强制锁定在了一块钢板上,生与死都被模糊了。

至于永远比别人快和比别人慢的机巧设定,多出来的永恒一天,依然只能通过事后证物照片来呈现。

快与慢,无非是在说,现实中的有些人,他们始终无法与周围社会协调同步,导致了过敏反应。

出走的父亲,人间蒸发,若在道德剧里,他是等待口诛笔伐的不负责任形象。

或者变成泰国电影《时光机》中,那台废弃在家的钢琴。

但成年人世界的真相,是有可得的给予,也就有不可得的缺憾。

《消失的情人节》似乎在讲接受、理解和原谅,当周围都忽视了一个人的情感需求,那么,他就处于原地消失,看不见的状态。

余下的差别,只是真的失踪与选择性无视失明。

电影采用聚沙成塔的方式,让永远比别人慢一点的角色,积攒到了老天赏饭我最大的一天。

说到底,女主父亲,或者男主角,他们也不过是想在属于别人的365天之外,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天。

你或许看到过这类故事,一辆不按照既定路线行驶的公交车,它径直按照司机想走的目的地去了。

正如有些人可能还记得西雅图机场,那个29岁地勤工作人员理查德·罗素的故事。

有一天,他开动一架客机,飞上了天空。

他想去大海上,寻找那只逆戟鲸母亲——她背着死去的幼崽在海里游了1600多公里17天后才放开。

最后时刻,他跟塔台道歉说:我希望这不会毁了你的一天……因为我的缘故,把大家的日子都搞砸了。

他被全世界知道的那一天,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说说这部金马最佳

 4 ) 青玉案“情人劫”

青玉案“情人劫”□ 雪 莹西学东渐他乡柳,盖棺墨、先人朽。

华夏传承遗忘够!

崇洋媚外,浪淘沙漏;瓦氏辕辙苟。

牛郎织女天河久,寄语情人切相守。

霹雳彩虹风雨骤?

雷峰塔倒,山河锦绣;这睡狮声吼。

( 越 调 )小桃红“纵说纷纭情人节” □ 雪 莹古今中外道痴情,盼等偏薄幸!

好梦难圆炳烛影,彻寒凌。

弄人造化醍醐省,几番宁静?

月光倒映,风煞煞魂惊。

 5 ) 影评|《消失的情人节》——上帝力量的咸猪手

影片有着经典的AB面叙事,喜剧表面下隐藏着悲伤的情节,想法不错的奇幻设定,只可惜这个故事逻辑漏洞过于明显,形式的精心设计也许是影片唯一的优点。

如果把影片拍成纯粹的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这个漏洞或许可以部分忽视,但影片后段晓琪父亲的出现表示创作者试图解释世界观,也是影片深挖价值的开始,但是这个开始没有阐明问题,却引出了更多的问题。

单纯的爱情电影可以不讲究逻辑合理性,但如果影片一定要上升到哲学思考,那么逻辑的严谨是最基本的要求。

影片的世界观是,部分的人类由于日常缺少了时间,因此会有“利息”,既在特定的时间中,其他人静止,只有他们可以活动。

另一些人则刚好相反,会比“标准人”多静止一天。

细细想来,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残酷的设定。

平日里比其他人慢一秒的人在这一天变成了所有“标准人”的上帝,所有“标准人”都变成了待宰羔羊。

这个设定让我最直接想到的就是《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其残酷程度不输于前者,但其实也是一个可以展开精彩故事的设定,只不过需要一个黑暗的故事。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所谓的“爱情”也经不起推敲。

男主角只不过是一个被女主角遗忘的路人,并且除了自我陶醉的给女主角寄信以外并没有为她付出过什么,充其量算是暗恋。

与渣男的对抗更多的是出于情敌的嫉妒,甚至在时间静止时带着女主角出游严格来讲是强迫性质的,这也是上面提到逻辑漏洞的体现。

所以,影片最后女主角见到伤愈的男主角,为何要感动的?

喜悦的?

还是出于什么感情的哭出声来,讲不通。

披着浪漫爱情故事外皮的只不过是贯穿人类历史的男性凝视,男主角看似痛恨渣男、惩戒咸猪手,但他与这些人的区别只不过是,他拥有一只上帝力量的咸猪手罢了。

 6 ) 阿泰寄晓淇回信

Dear晓淇:我拍下生活中的点滴,想在未来相遇时将你缺席的人生补齐,可再次相遇也只能每天寄给你一封信,在角落里看着你甜蜜,也只能在时间停止时,向你告白情意,床边徘徊整晚,也只敢轻轻向额头吻去。

在时间停止的七夕,有人消失了单车,有人消失了记忆,我与你是有时差的怪人,只能舔邮票将时间储蓄,消失的七夕是我的时间利息,创造了与你恋爱的回忆,原以为能靠肤色相认,你却如常对我说八块平信。

人生是由回忆组成,我的珍贵回忆全是关于你,但却对你毫无意义,从一个人海滩的秘密基地到你心里,是否要用尽从小到大的光阴。

明明知道我们隔着个太空,仍然将爱慕天天写进信封,抬头望星空发梦,等不到远处你回我的那一封。

To阿泰:在消失的情人节里,我消失了豆花,原以为终于降临的爱情还有一整天的回忆,反正我也习惯了,小时候说要去给我买豆花的爸爸也消失在了时间里,也许这就是我比别人快一拍要向时间付出的利息。

只有晒红了的肤色和照相馆里美得不像我的照片提醒着我,消失的那天一定对我很有意义,我开始寻找,从城市到海边,终于在你秘密基地附近的邮局信箱,塞满了你写给我信。

你不知道的是我每天都在孤独的等待爱情的降临,你不知道我每天向午夜电台诉说心事,你不知道我遇到了衣柜里的壁虎先生找到了丢失的好多东西,你不知道我为了再次见到你这个怪人,从城市调到海边的邮局,又快到了一年七夕,我的眼泪只能掉进凉了的米粉里。

在终于收到你的封封密密麻麻的信后,我想和你一起去海边的秘密基地,想在没有停止的时间听你告白,想把我未参与过却一直存在于你的人生补齐。

我们会像瑞丽和马克思一样吗,终将在时间里失之交臂。

不过我现在相信,爱情不是自我催眠,而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旅行。

 7 ) 消失的人与情节,不一样的情人节。

《消失的情人节》 回看2020年一定是一个压抑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都是充满压抑与恐惧的。

但就在这样的一年里中国台湾居然还有一部这么奇怪的电影,陈玉勋执导的《消失的情人节》打破了压抑的情绪,虽然可能只是一种巧合,但是这种巧合温暖着人心,可能很多人不满意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纳闷,为什么这样的一部《消失的情人节》会成为那一届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电影?

因为在那一届中国台湾本土的电影实在是太耐打,有着《同学麦娜丝》、《孤味》、《亲爱的房客》、《无声》无论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质量都是非常高的,虽然我也不是特别理解“最佳影片”的标准但是既然已经获奖并且质量还行的情况下,我就来聊聊这部电影。

(消失的“人”与“情节”) 《消失的情人节》算的上一部非常小清新的电影,看完这部电影后的感觉就像很久以前看完萧雅全的《第36个故事》一样,也许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爱电影的原因吧,电影可以看作成一座孤岛也可以是残酷现实中的避风港,至少你可以在90分钟、120分钟或140分钟躲在另一个世界里,看着另一段故事、另一段人生。

《消失的情人节》有着爱情、奇幻、悬疑,可以说这种手法还是比较耐看的,毕竟这样的电影是少数。

电影一开场导演就抛出“快与慢”的设定,这个设定就已经把我牢牢锁在电影屏幕前面,导演通过黑色幽默、温暖的方式讲述着永远比别人快一点的李晓琪和永远比别人慢一点的阿泰,他们两人之间的故事。

虽然观众看见这个快与慢就知道这个爱情故事的大纲,但是还是会被黑色幽默与悬疑的情节牵着鼻子走,这也就是展现出导演功力的时候。

故事情节可以说非常的简单,线性愉悦的方式会让观众放松大脑去体验这次的浪漫之旅,我们也由于这样的电影设定,会主动去屏蔽某些“浮夸的表演”、“浮夸的台词”、“莫名其妙的设定”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都是这个可爱世界的设定,我也不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去点评技法上的问题,总之我就不管了。

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我其实也是摸不着头脑的,但是随着导演的引入,我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故事里感觉就连骗子刘老师也是可爱的,说实话这部电影成功的地方就是风格上吧,其实真的与技法、构图、拍摄、灯光等这些能展现出平时电影优点的元素无关。

也可以说很难去客观的评价这部电影,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就是不喜欢。

刘冠廷从《阳光普照》中认识再到《同学麦娜丝》、《无声》默默的看着这位演员的表演,说实话真的还是挺喜欢的。

可以说这位演员塑造能力是非常的强,以后的他应该是前途无量。

童话故事再美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也许这个故事在现实中那可能真的就是一位尾随的变态故事吧,那这些我们就不去深挖了,毕竟残酷的现实是无法与美丽的童话去做比较的。

讲完电影中好的地方,那我就来讲一讲个人不是特别喜欢的地方,《消失的情人节》首先前期的设定还是挺不错的但是后期时间禁止的设定引出很多无法解释的问题,虽然我前面也说了电影的基调会让我们去屏蔽某些设定,但是结尾的时间停止的奇幻加入也让我们观众们不得不去思考很多解释不通bug。

另外就是电影的节奏,电影中有着“快”或“慢”,但似乎这部电影中段也陷入的快与慢的困境,对于李晓琪那一段的讲述,说实话有些过于拖沓,导致我也下意识看了两次进度条,可能电影节奏也算是这部电影的另一个死穴吧。

happy ending的设定,对于这种影像风格来说是必要,但是可能去掉这个happy ending的设定可能会好一点,会给观众一种猜到开头到猜不到结尾的一个过程。

可是导演还是让你猜到了开始的同时也猜到了结尾,其实电影前半段已经后happy了,结尾可以换一种套路,我有这种想法可能真的还喜欢悲情收尾的电影了吧。

总之《消失的情人节》不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也不会是想象中那么差,这一部电影看完之后或是观影过程之中绝对会给你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8 ) 《消失的情人节》影评——你要好好爱自己,因为有人爱着你

真爱是什么呢?

是一种绝佳默契的心灵相通?

还是两个人噼里啪啦电来电去?

茫茫人海当中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吗?

记得是在今年上半年,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这部《消失的情人节》。

然后在实验室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看完了这部电影,第一感让我想到了《天使爱美丽》,有一种淡淡的温暖,但似乎很难用言语表达。

女主晓淇是一个邮局的普通职员,也是一个“奇人”。

因为她凡事都快人一步,除了自己的感情问题。

晚上下班后她经常会收听“马赛克”的广播,那些天广播的主要内容都是七夕情人节的内容。

某天晚上下班后,她被一个在公园教阿姨们跳舞的男生搭讪,并约好之后一起过情人节。

而她在情人节过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时,发现自己的前一天(也就是情人节那天)消失了,最后的真相却出人意料...... 爱情是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主题。

在电影中,晓淇和广播主持人“马赛克”的对话,和“壁虎”老爷爷的对话,和妈妈的对话,似乎让晓淇越来越清楚爱情的本质。

当她发现自己的情人节那天“消失”了以后,她开始积极的寻找答案,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男主阿泰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交车司机,但他同样是一个“奇葩”,只是和女主正好相反,他是另一个极端:他凡事都慢人一步。

所以按女主的理论,他投胎应该也慢人一步,那他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上呢?

更让女主觉得奇怪的是,他每天都去自己所在的柜台寄一封信,却不一次性多买一些邮票,通过投邮筒的方式寄信。

这部电影的设定很奇幻,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设定。

之前我有想过把自己带入到这部电影中:如果我是快人一拍的晓淇;我在情人节过后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会去做什么;如果我是慢人一拍的阿泰,我会在比其他人多出来的这一天做什么?

去捉弄别人?

还是去做一些平时在别人面前不好意思做的事?

利用这一天体验一下自己以前从未体验过的生活?

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虽然电影讲述的是普通人的故事,但最后的结局还是让人感觉温馨,可能被一个人默默守护的感觉真的很好吧,或许两个人一起过情人节也很不错。

虽然晓淇很期待的情人节“消失”了,自己也被晒伤,但情人节能和对的人一起度过,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愿你有一个香甜的梦,愿你依旧努力生活,愿有人会永远爱着你。

音乐推荐:《无眠》(专辑:《夏/狂热》 歌手:苏打绿) 微信公众号:不想去远方的鱼仔

 9 ) 从消失的说到情人节

1、关于时间的感知力从影片开始,导演就捕捉了一个非常私人化的对时间的感受,“一天也不是只有24小时嘛,有时候会变成48小时,有时候是5分钟,每个人对时间的感受才不是手表上看到的那一种勒!

”(被台湾腔洗脑了……)既然有人个性急,有人慢半拍,世界上有各种个样的人,那么当然就有各种各样的时间了,这个观察还蛮妙的,就像房间消失的袜子、玩具和钥匙被壁虎保管一样天真的想象力。

这个概念本身比“谜——解谜”的过程甚至幸福在身边更动人,换句话说幻想部分的颇有个人风格,相较之下单恋故事的部分却简单到有点乏味。

2、有情人有情节,就是两情相悦啰?

致吴桂泰:怎么会有人坚持几十年寄信给收不到的人啊,你也像我一样小时候爱看的小清新纯爱片吗!

要不要这么痴情啊!

好歹给我说句除了谢谢以外的话啊!

to杨晓淇:怎么会有女生看了这些信就喜欢上陌生人还继续等待啊!!

救命,他和买豆花一去不回的爸爸一样不靠谱啊!

完全比三岁不见的布娃娃更难找啊!!

以上请帮我分别寄给男女主角,因为两个人的感情居然不是交互的,起码绝对不是用line交互的。

他们隔的不止情人节一天,简直是8块平邮快递也送不到的程度。

这样也能互相理解的话,果然心有灵犀一点通,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这片子里其他的男性除了区块链骗子,就是公车骚扰或者偷闻内衣,还有中年走失…… )

 10 ) 《消失的情人節》:一齣佯裝愛情喜劇的悲劇

這原本是分享在台灣論壇的討論,已取得授權轉錄原文在此:https://bit.ly/2JpFw3X以下有劇透—《消》的背景與設定是一場悲劇(導演自己得獎時也說過,最多人看不懂的地方是楊曉淇他老爸原本要去自殺,但最後跟個和尚一起生活。

)

在故事裡,我們不知道楊爸爸為什麼想自主離世,然而也正好就是他要跳下去的剎那,時間銀行發放了紅利,使得楊爸將注意力從自己的生死上轉移了。

而這世界停滯的24小時,使他有了可以沈澱自己的機會,對於任何一個有堅定的人生登出念頭的人而言,沉澱自己就像是在沙漠中行走,乾到不行的自己,突然嚐到了一滴水。

雖然只有一滴水,但就夠這個人繼續走下去。

於是楊爸荒廢了這24小時,隨便走走看看,累了就在馬路上睡,處在隨時登出人生也可以,就這樣繼續下去也可以的心情,迎來了世界再次運轉時刻。

楊爸,已經是個生死皆可的人,眼前他更在意的是,什麼是他自己?

楊爸開始了第二人生——或者是,真正的人生。

這也是楊爸說回不去家裡的原因。

意識到自己是真的與別人不同的他,或許已經不在那個層次上了,不是說不愛家人了,只是,他要先接受他自己吧?

楊爸說:『火車出軌了還是火車,不會變飛機。

』楊爸可能真的以前以為自己跟別人一樣都是飛機,但自己從來沒飛起來過,在世界與自我之間的質疑太大,大到才想去物理飛起過。

所以,現在的楊爸還在認識他自己。

楊爸沒有不愛家人,他一直記得他還沒能給曉淇的那碗綠豆豆花,麻煩烏龜泰代勞,或許是因為如果一樣是享有時間紅利的阿泰的話,應該可以明白楊爸的心情。

況且,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楊爸才能說出來,眼前,也只有這個機會。

愛是一種概念,並不具體,送一碗綠豆豆花,卻很實際。

—《消》片裡還有另一場悲劇,沒有明講,那就是『錯過』。

然而這部分很可能是因為跟我自己的經驗有所呼應,所以我很感受男女主角因為時間流逝的差距,導致兩人在故事前面的發展幾乎停滯:女主角過得太快,看不到烏龜,男主角太慢,追不上兔子。

幸好兩人還有一個命運般的鑰匙在連結著,而且不只是鑰匙,電影裡面有很多畫面與演出的暗示。

電影第一段的女主角篇裡,像是跑操場、拍照、壁虎(在夢中)、女主角睡在郵局外面前還先打了兩隻蚊子,以及終於找到線索,衝出郵局差點被車撞到——這幾個暗示,全部都跟男主角篇裡的故事,有命運般的相反結果。

這是觀眾看得到但是男女主角不知道的事,他們一直被命運捉弄:見到對方的時候見不到心,見不到對方的時候才看到了心。

這等揪心造就了最後兩人在郵局裡,一個先哭後笑,一個先笑後哭。

所有一切都相反的命運,一直到最後一張照片,兩人終於可以一起閉上眼睛合拍一張照片,才收成了句點。

《消失的情人节》短评

不过是一个爱情童话,一觉醒来,一切回归现实。

4分钟前
  • 梅花野老
  • 还行

excuse me?

6分钟前
  • recallair
  • 很差

故事小清新,节奏不同,立意一般般

10分钟前
  • Tolkien
  • 还行

女主真倒霉,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爹,一个以骗女人为生的男人,和一个偷窥跟踪狂。男主本身的行为就很让人毛骨悚然了,加上演员的演法有问题,总是一副变态的表情和笑容,就更让人不适。最后的结局也充满了男性的自我感动,女主是有多低自尊多焦虑人格才会被这种行为感动到立马爱上然后调工作等男主,最后泪流满面简直莫名其妙。创意很赞,但是还欠打磨,慢一秒好理解,但快一秒在逻辑上还没能自圆其说(比如第一次学的舞怎么抢拍,看电影怎么提前笑)。

13分钟前
  • 🐠
  • 较差

“消失的人”和“消失的情節” 這兩個標題梗挺有趣

15分钟前
  • カブトムシ
  • 推荐

2.5;《宿醉》+《地球停转之日》+《暖暖内含光》,宝岛“爱人错过”系列新赢家,核心剧力冲突源自围绕「速度」架起的双重设定。慢半拍的男主以镜头瞬间记录下表象背后”消失的情节”,抢拍的女主在邮局闷头打工,寻找”消失的人”同时亦在重访回忆的角落。加上陈玉勋惯有的奇趣脑洞,至少观感不会让人生厌。可惜原本亮眼的小心思,到头还是沦为歌颂暗恋伟大、默默守护这等陈词滥调的鸡肋,更别说还有那些分寸感拿捏失当的“猥琐”桥段。比起强行在结构上做文章,或许拍个本分的都市温情童话更好。

18分钟前
  • 仲夏之门
  • 较差

感谢豆瓣日历,在这个特殊的日期,不期而遇了一部完全对我胃口的电影。

21分钟前
  • xTnis
  • 力荐

台式小确幸真的无福消受

26分钟前
  • LOOK
  • 较差

唯一喜欢的点是真正的男主角迟迟没有出现,最先出现的男人浑身充满了杀猪盘的气息。

27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很放松很美好,女主颜值飘忽不定

30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上阕是“消失的情节”,下阕是“消失的人”。很多回忆和人不是消失了,而是你不在乎了。你快一拍,我慢一拍,可能就错过了。台湾的爱情电影总是能给人惊喜,因为它不模式化,有趣+新颖!

32分钟前
  • 偷笔
  • 推荐

脫離台詞太尬的台劇包袱,有些地方刻意但不會用力過猛,恰到好處的可愛創意不止讓人莞爾一笑,有些戳中笑點真的停不下來,幽默愛情喜劇招牌打出來我是絕對不會買單的,事實證明是不是自己其實很喜歡阿,每次看完都自打臉:還滿好看的。劇情鋪墊非常順暢,劉冠廷演什麼像什麼(這個角色千萬不要帶入邏輯思考,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唉眼睛一閉可以給5星啦。

33分钟前
  • ▽▼▽▼▽
  • 力荐

细节比概念有趣。捧着疲倦寂寥没有期待的心一人回到自己的小屋子发出一条动态,收获着被点赞评论的小小喜悦,也是孤独的一种吧。

37分钟前
  • 🌵🌵
  • 还行

這種片竟然是最佳影片,大陸友人不要看,好丟臉.....

38分钟前
  • flyclouder
  • 较差

好有趣哎,急脾气慢性子,没头脑不高兴,爱情会消失吗?所有的爱情都是自我催眠,我的回忆里有你,可惜你的回忆里没有我,时间停止情节相当creepy,现实版不就是迷奸,片尾演职员表签名邮戳,三天连看三部片子都有刘冠廷,前途无量,I Started A Joke by Bee Gees,Lost and Found by 李霈瑜,

39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推荐

备胎才不会这么好运呢!

42分钟前
  • 博古
  • 较差

总体来说和近几年的台片一样变着花样开脑洞,前半段还好,各种奇幻的小心思很有趣,但到了后半段走向就逐渐诡异起来,要不是男主是刘冠廷,后半段就是一个猥琐男意淫大合集,女主莫名其妙被偷走一天。而且我以为消失一天的脑洞会有多厉害,结果就这,行吧就这样吧!

44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坂元裕二《四重奏》有句锲子,告白是小孩子做的,成年人请直接用勾引,勾引的第一步,抛弃人性,基本上来说是三种套路,变成猫,变成老虎,变成被雨淋湿的狗狗。一直以来,他是被雨淋湿的狗狗,暂停键按下意外成为虎,按键弹起旋即变回猫。都说世间没有完美的受害人,或许也没有完美的示爱者。

4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轻奇幻又浪漫,超快女士和超慢先生,类似“差时症”,设定有趣,看到一小时左右都还是疑惑,逻辑不仅圆回来,开头没画面的台词都是有效信息,剧本严丝合缝。刘冠廷好帅,女主不露牙齿时还挺美的~

50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在我角度看来惊吓多过浪漫……尤其后面时间停止后男的做的那些事,让我想到以前有一部日剧叫《逝爱》。还好是台湾人拍的,换日本人拍,估计就是毛骨悚然撞鬼经了。

55分钟前
  • parachut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