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纯粹,一部充满幸福感的电影,好听好看好笑好舒服,分明就似一场鱼水之欢,前戏精细从容,逐渐升温,不需要覆雨翻云却能达到高潮,且完事还有余味以点根烟温存。
杜生,你可唔可以唔好咁浪漫,唔好咁幽默,唔好咁有taste啊4年,我要是有4年时间拍一部戏,还不可劲儿的往史诗巨片整啊,拍他个几千尺胶片,整他个3小时超长版?
而从容如杜琪峰者,又怎会超脱不了小小的固定思维。
四年的时间,老杜竟然用尽了减法,不需要交代的,不交代;不需要刻画的,不刻画;不需要渲染的,不渲染;我瞎盖一下,可能4年太久,演员不能保持对一部戏的感觉那么长时间,那么尽量简化,不着痕迹咯。
同理,符号越来越淡化,剧情干脆简单粗暴好了,主题甚至都能忽略。
但真的是这样吗?
诗画般摄影,绝伦的配乐,还有无时不冒出来的小幽默,这分明是在调情嘛!
而且是兼具品味、浪漫与幽默感的极品调情手段啊,都已经笼罩在幸福感之中,还要那些琐碎枝节作甚?
江湖上最牛逼的招数是什么招?
无招胜有招嘛拍电影最牛逼的技巧是什么?
就是看不出技巧嘛有时候我们在想,看完电影,我记住了什么,记住了含在嘴里的刀片,还是那只很靓的鸟,又或是某一段精妙的掏包情节呢?
其实这次我记住了一种舒服的感觉,毛孔都舒张的那种轻松,而且能够在影片结束后还回味一阵,便可称幸福感啦。
但这其实没有用的撒,毕竟电影还是个很即时性的东西,feeling和felt完全是两码事。
看电影,除非是太脑残的剧情,否则还是不要揣度导演的用意比较好,能给到一个舒服的感觉,那已经是千金难买的了,任何一个桥段乃至细节,都是由很多因素诱发的,绝对不止一个,绝对不是抽着烟对着电灯泡磨出来的。
有更好的点子,那是观众自己的事,就算看出了些许端倪,也别妄想已经直通的导演的心底。
女艺青喜欢这样的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老杜大概就有这样的姿态:戏,我拍给你看,但这与你无关。
1. 在男人面前慌张地而优雅地奔跑,不停地回头,让他看见你——当然前提是你身材够好,衣服够靓。
2. 和男人单独挤进一部电梯,以一种微妙的距离紧紧贴在他背后站着——那种正好夹进一个天上掉下来的气球并让他把气球的柔软质感误认为你的距离,吐气如兰,一言不发。
3 . 和男人拼酒,并让他以为自己不胜酒力,可以上下其手。
然后把他灌醉,拿走他的表。
4. 截住男人的摩托车,不由分说地坐上去,抱紧他的腰,头靠在他的肩上,到目的地之前,问他要电话号码,以以后还钱的借口。
5. 在男人的家里,指着对面有窗帘的窗户说,那是我家。
我经常从那里看你。
6. 让男人很轻易地偷走自己的钱包,留下自己的身份证——让他知道自己的名字。
7. 在发现真相的男人们围攻上来的时候,先无辜地告白我不知道真相;然后痛苦地说我总要找一个真心喜欢的爱的人,哀怨的眼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男人,并挑其中相对最帅的一个亲上去。
8. 把从男人那里偷来的表神不知鬼不觉地还给他,并在表后盖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9. 和每个男人单独联系,让他们以为只对他青眼有加。
10. 哭着说,我很开心。
11. 像小学生一样扁嘴点头,坚定地说,嗯!
12. 向每个帮过她的男人鞠躬。
以上基本就是《文雀》的故事大纲。
一个女人和四个年轻的贼以及一个老贼及其保镖们的故事。
为了这个女人,男人们像古龙小说里的武侠高手一样过招,在男人义气的背后,为的只是她的自由。
气氛营造得不错,无论是任达华所住的那个幽深阔大的旧公寓,还是女人不停地奔跑和慌张,或者雨中伞下的较量,颇有古龙片断的黑暗紧张意味。
可惜的是,老男人输掉以后在汽车里咧嘴大哭露出肥厚舌头上下翻转,或者是林熙蕾不够风情万种,或者是任达华已然肿胀的眼泡和日渐松懈的笑容,已经足够败坏气氛。
更何况弄了那么大的一个噱头,不过是这么小一个结局。
对哦,不能说人家小,人家总结了电影的中心思想呢,“通过这件事,今后我们要重新做人!
”拜倒!
(P.S:请男人们告诉我们:男人真的能那么被钓到么?
杜琪峰导演教导我们的是不是对的?
)
电影界真是不好混了,杜琪峰都改去做教育了课程一 熟女整蛊人大不是搞了个魅力女性学习班吗,这电影就能去参选教辅资料,从烟诱到泣求,各个击破,不着痕迹。
晴儿边看边指点:好好学着,这女人的功力不一般。。。
课程二 威震江湖任大帅哥的出场就是让虾米们学习如何当大哥的。
为了女人敢放弃性命,为了兄弟能割舍女人,为保住招牌就只能牺牲一下弟兄们了课程三 盗亦有道刀片不是谁放嘴里就能出来混的,也有被人背后一掌吞下肚后划破肠的,刃上见血,这就算低级错误了——看家本事都保不住瞧这职业纪律课程四 冷酷到底“这是我死去的老妈送给我死去的老婆的……”“我也是有正义感的香港人(PS纯正天津话)!
”要命的还是最后那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重新做人。
”……杜式冷幽默,服了!
精彩不容错过
看完《文雀》,觉得实在按捺不住心头涌起的如不倒翁一般按下又起来的各种奇特感觉,因此实在有必要堆几行字出来直抒胸臆……说实话,曾经很抗拒看《文雀》,因为我不得不承认我迷恋的仍然是杜sir的《枪火》,而对于一部看名字便已知道有多文雅的片子,我兴味索然。
(咳,毕竟杜sir让人失望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只是前两日看了金像奖颁奖典礼,最佳原创音乐提名的《文雀》着实吸引了我。
还有优雅的贼老大一手抓着自车把潇洒前行,另一手却按着古董相机的快门对街景路人“咔嚓”不停,脸上的笑容惬意满足到让人嫉恨。
于是忽然产生了兴趣。
虽然这部片子不似杜sir的某些经典一般轰动,甚至对它的评价招致了不少争议,但是我仍然肯给它五颗星,为它无可挑剔、肆意妄为的自私和任性。
因为我始终觉得,这是属于杜琪峰一个人的电影。
杜sir喜欢摄影,所以贼老大任达华手里少不得那部黑白片的相机,并且还要说“颜色骗人的”;杜sir想要留住10年以后便可能不复存在的香港街道,所以无论是这四个贼,还是闯入他们生活的林熙蕾,几乎整部片子里都在不停地穿梭,于茶餐厅林立的喧闹街道,于鸽子楼间清冷阴暗的小径;杜sir说想要把它拍成“歌舞剧”,所以有了一点点爵士味道混着二胡的配乐,像是唇角没来得及舔掉的奶茶余香,所以有了最后《雨中曲》一般的偷技决战,一次侧步一个转身都是在起舞。
杜sir希望自己的电影里多点童真多点浪漫。
我想说他做到了。
他真的在这部片子里把他这个贪心的孩子所钟爱的一切都塞了进去,塞得满满当当,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任其像陶罐里溢出的蜂蜜一样缓缓的带着淡淡的香甜流淌。
这样一部微妙的,在近乎中产阶级的优雅、嬉皮和浪漫中隐藏着诡异又有些刺激的电影,是杜sir给他的香港的情书。
的确,也只有这种自私而任性的孩子,才会把情人呼吸中的味道都一缕不差地收集好,再有些羞涩又有些得意地给情人一个惊喜。
我们看到的是香港的风吹起一片落叶,可杜sir看到的是落叶被卷起的瞬间,空气被落叶的尖缘击破的圈圈裂纹。
“文雀”,或者通俗地叫“贼”,就是他眼中“既微妙又刺激”的可以照见香港缩影的最佳人选。
而作为一封优秀的能打动人的情书,不仅仅应当具备情人最美好的一切,还必须包括诉情人的匠心独运、精巧非常。
鉴于这两点,主角似乎非“贼”莫属了。
那句说烂了的俗话讲:盗亦有道。
搬到杜sir这里,意思是:文雀也有自己的江湖。
江湖里有几样必不可少元素:交战,兄弟,女人,规矩。
但是《文雀》里的交战,不似《枪火》里明枪暗枪的酣畅淋漓,也不似《黑社会》里龙头之位的明争暗斗。
他们的交战在雨里,在一把把黑伞旋转出的水花中,在他们舌尖如莲花般绽放的刀片上,在他们轻灵飘逸的迷踪舞步下;他们的交战不见血——不能见血。
文雀也有兄弟,这自不必说,“贼”往往成团体而行动。
贼老大对傅先生提起另外三位时,粤语的台词听得依稀是“我这班手足”。
兄弟反目往往是江湖片的经典到泛滥的桥段,然而这四个贼从来没有真的反目。
震波最多只是小孩子赌气一般想要与老大争个高下。
到最后的雨夜,另外三个仍然会出现在老大的面前,让老大面对强劲的敌手时忽而露出如同取得胜利一般心满意足的微笑;而在雨夜之后,他们仍然可以四人骑着(或者说压迫着)一辆自行车去开工。
这次女人的出现有点离奇,带着一种令所有人说不清的神秘与匆忙。
四兄弟似乎为她产生了小小“反目”,但结果却不是其中的某一个争得了这个女人。
这个女人的神秘与匆忙存活在他们的世界之外,于是他们微笑也好叹气也好,都仅仅是在这一刻为了这个打马而过的女人。
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江湖。
文雀的规矩是不见血。
傅先生纵使是个贪婪的情痴,却也是恪守规矩的老江湖。
他甘心为一滴血承认失败,或者说,无论是在职的还是隐退的文雀,对于他们的江湖,始终抱有无上的崇敬。
如同许多老规矩、老情结,总要有人去遵守,总会有人去追逐。
这是杜sir为他的情人描绘的无与伦比的江湖。
语无伦次说了好多,也该就此打住。
一部贼片,堪称华丽,堪称精致,是杜sir花费四年的光阴为香港打造的绝代影像簿。
那些在剧末出现的黑白照片,捕捉了香港一个个古旧的、朴素的角落与表情。
“颜色骗人的。
”杜sir借贼老大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所以他热爱摄影,用“不骗人”的方法,保留情人最动人的倩影。
以我的观影水平,尚且看不出电影了包裹的更深层次的香港意味。
我看到的是一份赤诚的,又有些顽皮的情怀,来自被我们认为非常酷毙的杜sir。
但有时候,酷毙并不妨碍孩子气。
所以我要由衷地说一声:杜sir,您酷毙了。
为您这次自私而任性的酷毙,热烈鼓掌。
上一部是放逐,拍厦门的复古片。
这次是香港,文雀。
内容非常简单,也很精巧,整个影片从片头到结束的“再会”二字,都凸现了明显不过的复古趋向,片子本身是不折不扣的杜式作品,充满简洁的个人风格。
非常成功,雨夜街战的一段,画面结构已经趋近完美,颇有歌舞片的舞台效果,而林熙蕾吸烟的一段长镜头,不仅是剧情要求的媚惑,更可看出杜先生在尝试创造经典,只可惜林小姐虽然本人确实艳若桃花,演技仍待改进,除了这段,其他镜头中略显滞涩,远不及平面写真中的动人。
本片配乐更是好的让人没话说,连贯而情绪化,走中国风路线。
另,林雪这次起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
浪费,但是小扒手的角色着实配不上他。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扒手四人帮不是人人出彩的原因,不比当年枪火,那时大家是好时光,现下杜家的御用大将里,除了任达华等几位戏路仍旧可宽可窄,他人,比如林雪,都已放不低身家来做街头客了,而张耀扬更是早已泯然江湖。
最后,复古已成必然趋势,待望。
如果你对香港这个城市有情意结,你该去看《文雀》。
◆ 给香港的情书拍照是杜Sir的闲暇兴趣,香港电影节曾专门为他办过摄影展。
所以当任达华骑单车穿街过巷拿古董相机咔嚓咔嚓,你能看见杜琪峰对这城市的爱。
那些黑白照片,是一个在这城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眼中最真实最美丽的香港。
游客都会去拍照留念的那朵“金紫荆”,许多香港人根本不知道它位于何处也从不觉得那代表香港;反倒那些他们心目中最地道的特色街道,却在发展的冠冕下一条一条都面临拆迁。
(光是片名《文雀》,就让人联想到最早被铲除的旺角“雀仔街”,现在那里是擎天怪物朗豪坊。
)所以有影评说这是“给香港的情书”,杜琪峰用一个关于小偷的故事包起他对香港的爱与眷恋,用跟拍随任达华的单车体验街头街尾人情,用俯拍看林熙蕾在躲闪逃窜中穿越的楼阁风光,连同楼梯、天台、后巷,画出一隅香港地图。
而那些敢嘲笑你的茶餐厅阿叔、年迈的看更阿伯、会提醒你注意扒手的阿婆,则将这地图立体,构建着这城市平民社会里人与人独有的关系与况味。
杜导的男人戏似乎第一次放慢的节奏,不见枪火也几乎不见血光,只见浓浓香港情。
◆ 杜Sir戴墨镜?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突然没有了杜导枪林弹雨的标签,电影竟让人感觉到墨镜王的风味。
开篇吹着口哨穿西装梳油头的任达华活脱脱诙谐版的梁朝伟,而他与林熙蕾在敞篷跑车里传烟仔印唇印的调情慢镜更是慢得太王家卫了。
再加上中西合璧型的怀旧式音乐,更让花样年华、2046等字眼浮上脑来。
不过武戏一上场,杜琪峰的感觉立刻又回来了,炉火纯青的场面调度功力让没有大动作的对峙都足够扣人心弦,步步紧逼,赚尽眼球。
据说杜导专门找了芭蕾舞者指导,让四名小偷在镜头前献技时能透露出舞蹈感。
你会隐隐觉得不同以往的杜琪峰,却又依然是杜琪峰。
好像他要跟你玩游戏,一会儿戴墨镜,一会儿又摘下来一样。
◆ 最美是配乐尽管全片的许多方面都能博得高分,但最高的一定当属配乐了。
我坐在电影院的某行某号,听着片尾音乐至最后一秒至荧幕全黑至影院灯着至阿姨来扫地,才舍得走。
杜导找来两个外国人做配乐,正好把香港的那种hybrid风范演绎得精巧得当。
偷钱包那一段的传统中乐让人联想到传统酒楼的厨师切菜侍应上菜的画面;萨克斯风配沙锤再加响指,像是章子怡那般夜总会交际花摇着屁股出场了;雨中一役,从二胡到小号,从紧张到胜利;极似《我的野蛮女友》Episode的一段则出现在一头一尾带出一种老朋友重聚的快活。
◆ 美女蛇不够勾魂片中林熙蕾虽然不是坏心肠,但她的勾引为四位扒手兄弟带来噩运,也算是美女蛇的一种了。
可这部《文雀》里的林熙蕾不够勾魂,她一面表现贞节烈女的苦情,一面又四方钓男人为她效劳,可这种心理变化似乎突然了些,也就无法说服观众她有一下子成功勾引四条仔的绝顶魅力。
而她为什么突然找上这四位,更是片子完全忽略不提的一节。
剧情线的疲弱似乎是公认的整部片子最欠缺的地方。
一直没看《文雀》,不是没有时间,而是过于期待,无意中看了许多无比扫兴的影评,我发现这个世界除了股票不可信外就是评论家,这么美好的一部电影被他们说的一无是处。
杜琪峰这个老头儿真是令人充满惊喜,《枪火》《铁三角》《神探》一部比一部让我迷恋,一个好的导演首先要会讲故事,一部好的电影要有一个好剧本,这是个再简单不过的逻辑。
《文雀》缓慢的开场让看惯了香港电影的人有点急躁,镜头明快并不忧伤,很明显的杜琪峰把整部电影的节奏放慢了,一个古旧的香港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老房子,自行车,阁楼,茶餐厅,非常香港的,那应该是老香港人的集体记忆吧。
而现在大陆人去香港也不过是在太平山看一看港九夜景,逛一逛女人街而已。
古典的香港还是硕果仅存。
林熙蕾在里面一副漂亮的怨妇模样,在敞篷车里和任达华(他老了很多)换烟抽的一幕,暧昧到了柏拉图的境界,粉红色的唇印是每一个男人都曾有过的幻想,在杜琪峰的电影里没有一点低俗的感觉,反而后来进了房间看照片和捉文雀的那一段使电影有了一种升华的效果。
女人和男人的暧昧也能拍得如此惊心动魄,很多次我都误以为掉进入了王家卫的镜头里。
情节缓缓的拉开,配合着轻快悠闲的爵士乐,在音乐中多次看到古典的香港,雨中伞下的“战争”颇有华尔兹的优美,有些手法让人头晕目眩,再次感受到杜琪峰的功力,人与人擦身而过的流畅感给人舒服的享受。
有点小小的气愤是《文雀》的原声有抢戏的嫌疑——制作的太棒了!
古典派的轻爵士把从耳朵到精神洗涤得干干净净,闭上眼睛可以听到天亮,太奢侈了!
整部电影透着一种浪漫的氛围,我喜欢这种有点怀旧味的香港,街道,楼牌,老建筑,骑着自行车三两个好友走走停停,喝奶茶聊聊天,遇到一家不错的书店,可以打扰一个下午。
《文雀》让我想起早期法国新浪潮的电影,里面讲述的故事又有一点东欧的哲学味道,被很香港很香港的导演杜琪峰拍下,更加使人欲罢不能,以为看到快结束时,会有一场恶斗,但是没有,都没有,结局是童话式的,帮助那个女人重获自由,四个小偷像四个孩子一样骑在一辆自行车上玩耍逗趣。
一切都太美好了,美好的一塌糊涂。
我有一个表哥,他曾经是6个家属区中最心狠手辣,臭名昭著的混混;他曾经在我们对一台变速的山地车朝思暮想的年代就开上了马达轰轰的“太子500”,所过之处都会有一帮小屁孩拍着手喊:“变形金刚!
变形金刚!
”;他曾经用最凌厉的招数放倒了其他家属区气焰正盛的“老大”;他曾经搂着最滥最妖艳的姑娘招摇过市;他曾经带我流连与各个“哼哼哈哈”的录象厅和乌烟瘴气的游戏厅并不花一分钱,心情好的时候还可以在胡同抢别人的游戏币;他曾经像展示军功章一样向我展示着他小臂上那个缝了18针的伤疤,一边滔滔不绝着他辉煌的战斗史,并由我像说书先生一样散播各地,以至于成为了一个品牌,哪个小哥们挨欺负了,都会大肆叫嚣:“你等着!
我找XX他哥去!
”;他曾经是我对男人的一切定义。
后来表哥离开了家,离开了他那些信誓旦旦同声共死的兄弟,离开了那些为了他准备从良眼泪汪汪的姑娘,离开了那些将他逢若神明的小屁孩们。
他说这地方太小了,他要飞出去。
我认识一个男人,他曾经在香港电影大萧条,全民做三级的时代也没有妥协,屹立不倒;他曾经做为图腾柱一般带领韦家辉,游达志把“银河映像”送上了神坛;他曾经仅仅用几个黑西服的男人就把只手遮天,猛龙过江,战无不胜,龙争虎斗的小蛊惑仔们羞辱得无地自容;他曾经是我彰显独特品位,与众不同的武器;他曾经是我对江湖的一切理解。
后来杜琪峰离开了“银河映像”,奔向了商业,奔向了自己的未来。
他说这地方已经容纳不下他了,他要飞向威尼斯,飞向嘎那。
表哥陆陆续续的传来一些消息,他流窜于成都,山东,北京,苏杭。
做着名声最臭的医药代表,赚了很多钱,有时候也过得很惨。
大三那年,由于和时任女朋友操作不甚,不幸中标。
穷途末路之际想起了那个义薄云天的表哥。
电话中表哥一边念叨着手头紧,还要还房贷,一边念叨着让我去看看妈,一边侃着球。
絮絮叨叨的像个家庭妇男。
这让我大失所望,心想几百块钱的事还这么多话,人真是会变的。
不过隔一周还是收来一大打《足球周刊》和几百块钱,并收到妈的电话。
杜琪峰这些年正在一点一点的妥协。
曾经的杜琪峰根本视女人若无物,全都是义字当头又斗志斗勇的男人们的游戏。
从阿鬼和阿来到秋哥和JACK哥再到张彼得和何尚志。
然后Rebeeca出现了,男人女人开始对攻了。
再到《文雀》,四个男人开始围着一只金丝雀团团转了。
曾经的杜琪峰手下的男人都酷得没边又调皮得可爱,但绝不会自贬身价。
后来干起了没有技术含量的强盗也就罢了,《文雀》居然堕落到去当三只手。
这让我很是迷惑,杜琪峰怎么了?
我怎么了?
到底是谁变了?
去年表哥到苏州出差,哥俩在“得月楼”拿着国窖当自来水喝,晚上就着回忆在宾馆滋着两打的啤酒,东一嘴西一嘴的打着屁。
偶然看见表哥小臂上的伤疤,我说你小时侯胆可真大,就不怕手筋断掉?
表哥苦笑到,砍个屁砍,那其实我小时侯滑旱冰摔的,对了,我给你添了个小侄女,小名叫珊珊,你二姨夫最近倒是身体养好了,你二姨又不行了……《文雀》在我们头顶晃了一圈又飞走了,我始终感觉到从我这偷走了什么东西,是那个黑色的杜琪峰?
还是换给我一个小清新的杜琪峰?
还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全部的杜琪峰?
可能吧,因为我们始终是抬着头。
公司在办电影节:华语导演处女作电影展。
届时杜琪峰的处女作《碧水寒山夺命金》也会参展,可惜杜导本人不会来,希望结束后给杜导的回函上我可以加上我私人的14个字:“杜导,您好,我是看着您长大的,谢谢。
”
珍妮为什么想逃?从我很世俗的眼光来看,主要是没安全感。
1.傅生太老,随时都容易挂掉,年轻姑娘儿珍妮没安全感2.傅生眼线太多,是傅生没安全感的表现画外音是虽然保险给我带来了物质的安全感,算命的也铁板钉钉说我命有天佑但是还是经常会有意外点点点掉的各种假想:我觉得走在脚手架下不安全,攀岩不安全,在河边散步不安全,过马路不安全,吃鱼不安全,半夜买吃的不安全,台风天不安全,煤气热水器不安全,花园鞋不安全,吃饭不安全,签协议不安全。
我每天都被这些莫须有的假设,弄得身心疲惫。
更别谈爱这种,相互的,没凭证的东西。
珍妮应该是爱傅老的,毕竟感情相处久了,分离的时候也会眼眶湿红,小心叮嘱。
只是傅老真的太老了。
在珍妮面前的那个傅老才是平时的模样,威严冷静。
珍妮也不会知道,傅老因为她的离开。
哭的像小孩一样。
还有,我觉得珍妮打电话哭诉欢笑的应该是个莫须有。
这种事情,我常干,在自己的世界久了,就开始试着和自己做朋友。
看过《文雀》后,一个问题缠在我脑海里,林熙蕾到底在给谁打电话?
热情的豆油们纷纷动起了智慧的小脑瓜,陷入了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少顷,鼎沸之声渐渐熄灭,大家统一口径,自信满满:朱孝天。
玩笑了。
这是一个很没价值的问题,断然会被一批专业影评人鄙视吃饱了闲着没事干。
但是作为一个电影世界的八卦者,我一直不喜欢在电影技术上进行深究,一帮没拍过电影的人对一个个大师们指手画脚,一会是电影空洞乏味,一会是剪辑混乱理不清头绪,一会是配乐的情绪不到位,一会又是演员的表演流于表面……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实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老人家还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多么的真知灼见,多么切肤之痛的一语道破,所以说,很多指手画脚指责杜琪峰《文雀》的人,先别学特吕弗到处骂人,学学他是怎么拍出《四百击》才是正经事。
继续八卦。
观影后,我们可以普遍得到一个结论,林熙蕾电话那头的人就是她的心仪对象,是她不要珍珠玛瑙钻石项链都要去追求的纯美爱情。
为此,她不仅抛弃了对她宠爱有加的傅先生,还设下陷阱让任达华等一帮文雀进入自己编制的出逃计划这张大网,由此,明眼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她为了自己的幸福而让别人不幸福,很自私。
没那么简单,林熙蕾也有自己的苦衷:傅先生的爱如同桎梏让她喘不过气回不过神,无论到哪都是一辆奔驰尾随车上两个墨镜西服男如影随形,但凡和她打过交道的男人都会报以拳脚相加。
面对林的反抗,傅先生这个已然没有了什么能力的男人看似要挟实为劝说的说辞仿佛来自地狱的魔音:“你陪我到死,我的财产全是你的。
”傅先生果然是个没文化的人,不懂得温情的策略,尽管心里全是实实在在的对你好,到了语言中枢就是一坏事玩意,所有的好意都被粗暴的言语洗劫的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是残忍和暴虐,难怪出身是个文雀。
从而我大胆推测,电话那头林熙蕾的爱人一定是个知识分子,三寸不烂之舌撩拨的金屋里的小女子心荡神移。
我不禁想起了培根,不愧是个得到高人,“知识就是力量”从头到脚都是真理。
但是,比起任达华等一批文雀为了她拼的一身是伤,捆着绷带恍如木乃伊,拖着残体为她的自由奋力一搏,抑或是失败了的老文雀傅先生在放走林熙蕾这只金丝雀之后于车上嚎啕大哭的真情浮现,躲在电话那头的真正收益者却像是个地地道道的懦夫,简直人人鄙视而后快之。
你自己的爱情自己的幸福你袖手旁观,让自己的女人深陷一帮男人的世界里自己挣扎,你亏心不亏心。
当四个素未平生的男人为了你的女人拔刀相助,于黑夜急雨下,在一帮如狼似虎的老文雀的包围圈中辗转腾挪,使尽浑身解数赢得了一场关乎你女人自由的赌注时,你在哪里?
你会否栖息在某一个茶楼看月亮的阴晴圆缺,会否手捧一本村上春树在角落里黯然神伤?
你在女人最需要你的时候还阳春白雪,你真把自己当胡兰成了?
你真不知道豆瓣里胡兰成基本就等同陈世美属过街老鼠之流的,认清局势啊,搞文学的小盆友尼采说过一句特混蛋的话“去见女人的时候带上鞭子。
”秉承尼采思想的男同胞们估计得做好打一辈子光棍的准备,聪明的男人们早就去装知识分子了,你瞧,最与时俱进的钓女方法论喷香出炉:“去见女人的时候带上本诗集,好使。
”
妖娆的林熙蕾~
不好意思,国语版。
我觉得相当不错啊,怎么豆瓣分这么低,电影配乐多好啊,剧情也很有意思
只有主线,没有清晰的剧情,不过细节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音乐,又俏皮又古典,风格很独特。
Don't believe in style 可怜的杜先生真喜欢三角形啊
中国香港
剧情是硬伤。唯一的办法只好找杜琪峰补救。
画面还是不要超过故事比较好
好闷啊
2009/3/28上午,搜狐电视-高清影视剧,dyl合看,2星,装B,故弄玄虚之作。
看到任达华那么笑就恶心
我也想在自行车上加一个那样的倒镜~
哦。林熙蕾。~ O ~
老杜的故事不够狠辣
有情调的文雀的幸福生活.P.S.镜头和配乐确实很棒.
轻慢 口中刀片
够雷。。。费半天劲。。。就为了本护照。。。
音乐是最大的亮点。
扒手也浪漫
把动作片剪成了文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