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时,因为无知而妄为,中年时,因经历坎坷而敬畏…做为一个80后,看这部剧也是感慨颇多!
里面每个角色表现的都很自然,仿佛小时候活在我身边的每个人,那么自然,生动,鲜活!
饿肚子时每个人的想法和吃饱后的想法,坚持,有些人一样,有些人不一样!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也总会反思!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总有自己要背负的责任,大道至简!!!
正在央视八套热播的电视剧《我心灿烂》,以赵、叶、彭三家的两代恩怨,铺陈开来一幅从文革到现代的生活画卷。
故事虽然从文革末期开启,但文革的遗毒却戕害善良的人们多年,当年的一群小伙伴,在成长中逐渐失却了纯真,泯灭了友谊,文革时期的造反派头目彭世忠,即便在文革结束后好多年,依然把持霸占着叶家的古画,继续为害乡里,这也是本剧的主要线索。
当然,赵、叶、彭三家的儿女们,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顶梁柱,他们背负着上一代的恩怨,继续衍生出无数的故事。
被观众誉为“红色女神”的丁柳元,向来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颇为严肃和端庄的正剧人物,此次扮演了叶家的长女叶星星,一改既往的戏路,也算是颠覆性的出演。
丁柳元此次扮演的叶家的长女叶星星,是一个聪慧却隐忍的角色,在剧中也接连遭遇了亲情、感情和身体的各种状况,与她以往的角色相比,含辛茹苦般生存,却又不乏坚韧力量的叶星星,就像一个来自星星世界的知性女人,不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我心灿烂》这个剧名,是本剧的核心理念,尤其对叶星星而言,外表淡漠的她,内心世界一定时刻点燃着灿烂的火花,如若不然,怎会在如此动荡和善变的时代中,始终坚持独立的自我呢?
当然,导演或许还有更深远的含义,因为故事从文革末期开启,整个共和国都经历了那段浩劫,人性,国性,都在重建中一点点被恢复,也是因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内心的小灿烂,才迅速回复到如今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所以剧中虽然以赵、叶、彭三家作为故事主架构,但由小见大,莫不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反衬了整个中国的矫正、复苏与发展。
丁柳元所扮演的叶星星,其实是一个努力前行,却总是会慢时代半拍的旅人,常常可以勇敢面对的事情,总会因为慢半拍而阴差阳错的流失,徒留诸多的遗憾。
但她的作用又是显而易见的,她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她也是一种平衡的力量,她内心有对生活的向往,有对爱人的守候,也有对生命的渴望,而她埋藏于心的诸多的秘密,又让自己背负了太多太多的苦痛与挣扎。
爱情中,叶星星是个守护着家仁的好妻子,但是即便社会关系的确立,也没有让丈夫家仁从内心抹去曾经的初恋——那红,即使那红神秘消失多年,但一旦出现,家仁还是有马上和叶星星离婚的冲动。
而在家仁与那红相爱时,她一直作为默默无闻的旁观者,还为两人的感情推波助澜,也算是为了心仪之人的爱情,甘愿做一名备胎。
此时的她,也深陷各种混乱的情感与社会矛盾——需要隐瞒弟弟的“无心之失”,让叶星星失去了对赵家仁表白爱意的机会,需要照顾父辈的困境,则陷入更多不能言说的困境,保守秘密的纠结与对爱守口如瓶的艰难,给了叶星星太多的重压。
所以,此次丁柳元大变身,出演叶星星这样一位背负着生活的重压,却可以独立而坚强的生存的女性,是充满了正能量的释放,丁柳元的表演在剧中也更加走心,将角色的内心世界,通过最细微的表情和眼神的变化,慢慢带带领观众走进叶星星灿如星河的精神世界,感悟人生的美好,感受叶星星的角色魅力,从观剧的思辨与获取的角度看,都是弥足珍贵的。
作为一部紧贴我们时代的电视剧,《我心灿烂》以长镜头的方式记录了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它所描述的各种细节仍然鲜活地停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中。
相较于类似题材的作品,《我心灿烂》在阐述历史的同时加强了对道德与人性的考察,在一个剧烈变动的世界里寻找道德的恒量。
或许大多数观众都将目光对准一家之主赵方圆(王志文)身上,他的坚守代表了传统道德标准的底线。
然而,事实上解放巷中赵、叶、彭三家每个角色都是蕴含了各自的道德内涵,作为叶家女儿的叶星星(丁柳元)也是传统道德观念的象征。
老子说上善若水,孔子说智者乐水,水在我们的文化中从一开始就是智慧的象征,叶星星就是这样一个理性而智慧的女孩。
她对什么都看的透,但却很少形之于言语,然而这并不代表随波逐流,恰恰相反,她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而且认定目标就很少放弃。
赵家仁(朱刚日尧)认为叶星星过于好强,其实这只是生活给她造成的紧张感。
或许这也是两人始终无法做到水乳交融的原因,赵家仁并没有真正理解叶星星的坚韧,反而把这种坚韧看成是好强。
从本质上说,叶星星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大概也能出得厅堂、上的厨房。
所有的水都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百折不回地奔向大海。
叶星星性格里的执着恰如水的流向,只要认定了目标就坚持到底,在赵家仁还在犹豫是否报考大学时,她就已经选定了自己的目标,当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他选定。
以后的婚姻生活中同样如此,家里的各种琐事都是她一手操办,而赵家仁更像甩手掌柜。
然而,坚韧只是她性格中的一面,水样的女子有水样的温柔,叶星星就是那种从不显山露水的温情女孩。
或许早在孩童时代她即已经对赵家仁情根暗种,然而造化弄人,在还没来得及表白时对方就闪电结婚。
尽管如此,她仍然在帮助对方,哪怕明知这份爱可能会没有结果也在所不惜。
虽然最终守得云开待月明,可等到结婚后又是她替赵家仁遮挡着外面的风风雨雨,使其能安心做自己的专业工作。
用现在的眼光来说,取一个这样的女孩是三生修来的幸福,可叶星星与赵家仁之间却始终存在着一道若有若无的隔阂,这隔阂并不只是因为赵家仁的初恋那红(代乐乐),还因为他们之间的过分熟悉,或许赵家仁潜意识里从来就没有真的把她作为恋人来看待,而只是当作亲人。
对于叶星星来说,赢得了这场爱情的结果,过程却远说不上成功。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有时候期待远比收获更有诱惑力。
叶星星与赵家仁的情感是一场错位的爱情,以致于在婚后的慢长岁月里只能不咸不淡的存在下去。
或许每个普通人都是这样的生存状态,在茫茫人海中,不比别人幸福,也谈不上更痛苦。
那份想像中的甜蜜爱情始终如天边的云彩,佳期永远是心中的梦想。
这部剧开头看起不错,文革的磨难随着剧情很让人愿意接着继续往下看.可越看越不入眼,越看越让人烦,情节完全可以说是在胡编乱造.1.叶家那副画:从一开头扯起,一直扯到三十多集还在扯,从打字据开始.再到赎,赎又赎不回,又加价.等价也加了画又因为一场火被烧了.又没被烧再又偷摸开始卖..2.弄不明白唐妙香为何突然就死了?
赵方圆2001年七十岁.唐妙香不到九十年代身体无恙无端就去世了.赵家好和叶燎原的携手出现,燎原安上了吸毒的剧情,家好因为喝了一罐可乐人就挂了.家好那么好的孩子无端就这样被写死.你说这不是扯是什么?
再来说说赵家那几个,我不知道导演是怎么想的,几个演员从十几岁开始演起,一直演到千禧年,模样是一点变化没有,梳个头扎个辫人就等于变了样?
这不胡闹吗.赵方圆的模样也是如此,直到他七十岁才有了白发,赵方圆因为画终于可以交到了老叶的手上,七十岁的人也就终于可以安息了..3.这戏往后看让人不明白到底是在讲些什么.是为了画,还是为了看赵家那几位长大成人的经过.王志文可以说越往后演显出的更多是在打酱油,主线根本集结不到他身上..4.九十年代初,家信带着全家人去了一家高档豪华的酒店吃自助餐,那酒店的硬件看起来不输给现代.红酒,海鲜,燕鲍里面应有尽有.试问那个年代有这样的地方吗?
姜师傅的办公室边上居然有一台空调柜机.谭总给家信打电话,家信拿起手中的大哥大一看,表情一笑,接过电话还没等别人开口自己便说:喂,谭总啊.难道那时就有了来电显示?
这都是导演干的事.. 弄不懂这戏为何在豆瓣评分这么高.不说了,只是想表达个人对这部戏的一些看法.
《我心灿烂》已经结束几天的时间了,陪父母每天追着央8的七点档,竟然看到了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背景从知青时期开始,跨越改革潮,直至本世纪初,赵、叶、彭三家老少的恩怨情仇,故事的情节虽未从一开头猜到结尾,却也可以估出个八分,可就算猜得到结尾却难猜波折的过程。
赵家:中国魂赵家的当家户主由老戏骨王志文饰演,其他不论,就单听王老师的名字也会对该戏多几分肯定。
不出意外,他依然扮演着用一生的信念撑起整个人生、整个家的正直的中国男人。
为了一幅叶家老人托付的明代仿清明上河图,发动全家一起紧衣缩食,从牙缝中扣钱,甚至因为这幅画改变子女的一生,只为从彭老爷子手中买回来还给叶家,为什么?
为一句诺言、为无意给叶家扣上20年右派帽子、更为欠叶家的一条人命而赎罪。
其实上述三种理由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赵家的责任,这就是良心男人的中国魂!
老大赵佳仁是个书郎的代表,无论是面对情感还是面对工作,他是完完全全继承父亲本分的个性,用高尚的话说,出淤泥而不染,是代表正义的灵魂人物。
他也曾是激进青年,结过婚,对方却用假名字登记,他们一起面对逃匿、被检举、被逮埔、但他永远不会活丢了灵魂。
老二赵佳信是个头脑灵光的生意分子,用分子来形容,那是因为在那个国家禁止私人“投机倒把”的年代,他却能想法设法地赚点小钱,是属于家里头脑活泛的代表。
是60后在90年代初最先发起来的那批人的代表。
也是他最终拿了1000万完成了父辈的夙愿。
老三赵佳慧是为爱付出一生的女人,她从爱上欧阳林生到换哥哥做知青,从爱人身份不好到男人被黑不能娶她,她注定是一个时代下的悲剧女性。
但她却诠释了一个女人的忠贞不渝,用一生来守护自己唯一爱的男人。
老四赵佳义从小贪玩甩下妹妹,导致妹妹被害成哑的小哥哥,他也用他的年华来弥补妹妹,是家里第一批不再受时代束缚的人。
身上背着70后普通青年的社会重担。
老四是赵家唯一的女孩儿,一次意外变成了哑人,她不但没有新生仇恨却爱上了曾经少不更事害了自己,长大后却撑不起责任的邻家男孩儿,是家里的弱者,但按我说这人心真大!
她代表着家里最小的善良人。
叶家:委屈与隐忍叶家是一个头上扣了20年“右派”帽子的知识分子家庭,叶家家母受不了委屈,精神恍惚投河自尽,家里的重担顿时落了一半在大女儿叶星星的身上,她不但要照顾家、照顾父亲更要照顾自己的生活。
她的累是精神上的。
有时,她的痛是只能隐藏在喉咙里的低鸣!
叶家老爷子是当年扮演电视剧水浒传里的林冲扮演者,退去当年的风华,以受尽屈辱的右派形象出现,真还是一个不错的演员。
他是时代典型的代表,生活处处也能渗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
本有两个小儿子,其中一个因为溺水身亡,另一个,是被社会淘汰的70后的典型,前有大姐档事,后有老婆庇护,完全付不起责任的疲软青年,让人生气的是,他犯下的错却由另一个人用生命来买单。
彭家:“傻痴”!
如果说将三个家庭用社会等级来划分,那么彭家无疑是当时社会较为低下的一级。
处事比较鲁莽,无信念可讲,似乎眼中看到的就是金钱与自己的利益。
为“渣”字未免对彭家下墨重了些,但彭家人物的所为却无法让人苟同,我不否认社会中这种群体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也许是形势所迫,也许也是性格使然。
彭家爸爸是一个嗜酒之人,一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悉数交给了酒厂,这没什么,个人行为不伤及无辜,无碍!
可是面对大女儿彭新华未婚先孕却帮凶陷害他人、卖给赵家的画却随势起价等等劣迹,这就让人高看不起了。
老大是朵奇葩,下乡期间拼命表现只为回城,未达目的就不择手段,用性色和换取返城纸,在那个年代,这种做法“前卫”的吓人,没成想,她怀孕了!
卑鄙之人龌蹉之心,她却将脏帽子扣在了欧阳林生的身上,更过分的是她拆散两个相爱的人不说,当一切均以败露之时,依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欧阳林生不得靠近赵佳慧,虽然她让人讨厌的牙痒痒,但她的演技确实出类拔萃。
她也痛过、哭过、委屈过,最终,还是得自己拼搏。
彭家另外一个女儿也是机灵鬼,和赵佳信在一起两小无猜,所以他发了,她也发了,虽然他们没有婚姻,但两人更像是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冥冥之中就是有一种东西牵引着。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投机倒把”、下海经商、傍大款、做房产,他们成为了当代最土豪的一批人。
本命回归那幅清明上河图像脊梁一样贯穿了整部剧,它的身价也从500元、600元、10000元直至在赵家老爷子临终前的一刻以1000万元的成交价,经过叶家、赵家、彭家再赵家、叶家地回到了本该去的位置,人物的命运也随之回到了该行的轨迹上,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一个弄堂三个人家,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导演将人物塑造地鲜明而立体,代表性极强,加上演员的演绎,让从那个年代走过的观众赞叹“嗯,对,就是那个样子!
”。
故事的叙述方式虽不是唯一但已将一个个时代化的符号流畅地传递给了观众。
它难以成为的经典佳作,也很难刻下这个时代作品的印记,但该剧的创作人员却朴实且真诚地将一台好戏呈现给了观众。
是时代造就了一代人的命运,还是一代人铸成了一个时代?
此题无解!
人物命运里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相信剧情会给您完整的答案。
对于国人来说,文革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很多影视剧作品在正面批判过那个喧嚣与混乱并行的时代。
然而,随着父母一代渐渐老去的背影,文革对于80、90时年代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故事。
《我心灿烂》将故事开始设定在文革结尾具有相当的深意,十年浩劫虽已过去,但它在人们心头投下的阴影却仍然影响了一代人的人生选择,在那段时间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的命运已经无意间被之前的历史所扭曲。
其实,很多时候的批判都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被批判对象是一个模糊的整体,或许在整体的道具下个体的内心反思就可以遮掩过去。
对每个经历者来说那都是一段尴尬的历史,因为只要还有道德负罪感就无法不对自身的不堪感到难受。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不愿意提及那段历史,有时候宁愿沉默或者遗忘。
在一个疯狂的年代里,人性中很多丑恶都被晃动起来,国人的不愿回首很多是不想再看到那个过去的自我。
那红(代乐乐)的精神自虐就是这样一种写照,父亲被包括自己在内的人逼死给她带来了无穷的精神压力。
当运动退潮之后,理性回到现实世界时这种压力会变成一种强迫性的记忆,时刻在折磨着自我。
或许,绝大多数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都曾经狂热或者违心地做过某些事情,相对于逝者和毫无忏悔的麻木者,具有清醒道德感的个体才是最痛苦的,这意味着有些事情可能会是一种的负担。
《我心灿烂》并没有过多地直接描述那个年代,在它的开始文革就已经面临结束。
然而,该剧却以参与者的内心为线索,每个人都是局内的参与者,在这里没有局外批判的视角。
现实的运动已经瞬间结束,但经历过这一切的人们还要继续生活,在度过一个不堪回首的青年时,每个人心里都刻下了明显的烙印,他们还必须带着这种伤痛在新的世界里努力适应。
或许文革只是这代人命运的开始,近三十年剧烈的社会转型使他们经历更多的风云变幻。
《我心灿烂》以冷静的写实手法展现了文革一代的命运遭际,还没有完全抚平文革的创伤又马上被投入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当脑海里政治革命的口号还没有消逝,经济的现实利益又开始侵袭。
从一切政治挂帅到一切向前看的转变就这么迅速,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价值观都得重新建立。
彭世忠(周迅)、何贵龙(吴连生)是前者的化身,在政治风暴中能翻云覆雨、为所欲为,但是在新的世界中却只能退缩一角。
新世界是属于赵家信(曹征)、彭美华(王柠)的,凭着头脑与胆量以及投机的心他们能迅速打开一片天地。
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前者思维的转换,只是彭世忠们太老而无法完成这种迅速转变,这两者之间的原理并没有太多差异,都需要胆量与投机。
道德对于完全不顾忌的人没有任何约束力,上面两种人就是如此。
然而对于赵家信(朱刚日尧)来说却是沉重的负担,徘徊在那红与叶星星(丁柳元)之间的感情让他无法真正做到解脱或者放下。
同样欧阳林生(程皓枫)也始终在感情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他与赵家慧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数。
或许,如果不是在文革的末尾遭遇爱情,换个更加自由的环境他们的人生就不该如此曲折,在很多时候表面的运动已经结束了,可是那余波却会影响很远。
当思考回到一家之主赵方圆(王志文)身上,对于他的坚守我们或许感到无法理解。
对于几十年前的承诺会不计成本地去完成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时候为了表现崇高而过分强调崇高或许更不可取,对于这个人我们或许更愿意他是一个普通人,让其背负一生的道德压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当道德成为生活中的孤岛时,本身就是一件另人怀疑的事情。
如果赵方圆只是一位仁和的长者,而不是一位道德守护者,或许故事会更加接地气。
《我心灿烂》让我们看到文革一代的心路历程,尽管这其中还有诸多遗憾,但却见证了国人走向日常生活状态的艰难。
《我心灿烂》已经结束几天的时间了,陪父母每天追着央8的七点档,竟然看到了故事的结局。
故事的背景从知青时期开始,跨越改革潮,直至本世纪初,赵、叶、彭三家老少的恩怨情仇,故事的情节虽未从一开头猜到结尾,却也可以估出个八分,可就算猜得到结尾却难猜波折的过程。
赵家:中国魂赵家的当家户主由老戏骨王志文饰演,其他不论,就单听王老师的名字也会对该戏多几分肯定。
不出意外,他依然扮演着用一生的信念撑起整个人生、整个家的正直的中国男人。
为了一幅叶家老人托付的明代仿清明上河图,发动全家一起紧衣缩食,从牙缝中扣钱,甚至因为这幅画改变子女的一生,只为从彭老爷子手中买回来还给叶家,为什么?
为一句诺言、为无意给叶家扣上20年右派帽子、更为欠叶家的一条人命而赎罪。
其实上述三种理由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赵家的责任,这就是良心男人的中国魂!
老大赵佳仁是个书郎的代表,无论是面对情感还是面对工作,他是完完全全继承父亲本分的个性,用高尚的话说,出淤泥而不染,是代表正义的灵魂人物。
他也曾是激进青年,结过婚,对方却用假名字登记,他们一起面对逃匿、被检举、被逮埔、但他永远不会活丢了灵魂。
老二赵佳信是个头脑灵光的生意分子,用分子来形容,那是因为在那个国家禁止私人“投机倒把”的年代,他却能想法设法地赚点小钱,是属于家里头脑活泛的代表。
是60后在90年代初最先发起来的那批人的代表。
也是他最终拿了1000万完成了父辈的夙愿。
老三赵佳慧是为爱付出一生的女人,她从爱上欧阳林生到换哥哥做知青,从爱人身份不好到男人被黑不能娶她,她注定是一个时代下的悲剧女性。
但她却诠释了一个女人的忠贞不渝,用一生来守护自己唯一爱的男人。
老四赵佳义从小贪玩甩下妹妹,导致妹妹被害成哑的小哥哥,他也用他的年华来弥补妹妹,是家里第一批不再受时代束缚的人。
身上背着70后普通青年的社会重担。
老四是赵家唯一的女孩儿,一次意外变成了哑人,她不但没有新生仇恨却爱上了曾经少不更事害了自己,长大后却撑不起责任的邻家男孩儿,是家里的弱者,但按我说这人心真大!
她代表着家里最小的善良人。
叶家:委屈与隐忍叶家是一个头上扣了20年“右派”帽子的知识分子家庭,叶家家母受不了委屈,精神恍惚投河自尽,家里的重担顿时落了一半在大女儿叶星星的身上,她不但要照顾家、照顾父亲更要照顾自己的生活。
她的累是精神上的。
有时,她的痛是只能隐藏在喉咙里的低鸣!
叶家老爷子是当年扮演电视剧水浒传里的林冲扮演者,退去当年的风华,以受尽屈辱的右派形象出现,真还是一个不错的演员。
他是时代典型的代表,生活处处也能渗出当时知识分子的无奈。
本有两个小儿子,其中一个因为溺水身亡,另一个,是被社会淘汰的70后的典型,前有大姐档事,后有老婆庇护,完全付不起责任的疲软青年,让人生气的是,他犯下的错却由另一个人用生命来买单。
彭家:“傻痴”!
如果说将三个家庭用社会等级来划分,那么彭家无疑是当时社会较为低下的一级。
处事比较鲁莽,无信念可讲,似乎眼中看到的就是金钱与自己的利益。
为“渣”字未免对彭家下墨重了些,但彭家人物的所为却无法让人苟同,我不否认社会中这种群体也占有一定的比重,也许是形势所迫,也许也是性格使然。
彭家爸爸是一个嗜酒之人,一个月为数不多的工资悉数交给了酒厂,这没什么,个人行为不伤及无辜,无碍!
可是面对大女儿彭新华未婚先孕却帮凶陷害他人、卖给赵家的画却随势起价等等劣迹,这就让人高看不起了。
老大是朵奇葩,下乡期间拼命表现只为回城,未达目的就不择手段,用性色和换取返城纸,在那个年代,这种做法“前卫”的吓人,没成想,她怀孕了!
卑鄙之人龌蹉之心,她却将脏帽子扣在了欧阳林生的身上,更过分的是她拆散两个相爱的人不说,当一切均以败露之时,依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欧阳林生不得靠近赵佳慧,虽然她让人讨厌的牙痒痒,但她的演技确实出类拔萃。
她也痛过、哭过、委屈过,最终,还是得自己拼搏。
彭家另外一个女儿也是机灵鬼,和赵佳信在一起两小无猜,所以他发了,她也发了,虽然他们没有婚姻,但两人更像是一根线上的两只蚂蚱,冥冥之中就是有一种东西牵引着。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投机倒把”、下海经商、傍大款、做房产,他们成为了当代最土豪的一批人。
本命回归那幅清明上河图像脊梁一样贯穿了整部剧,它的身价也从500元、600元、10000元直至在赵家老爷子临终前的一刻以1000万元的成交价,经过叶家、赵家、彭家再赵家、叶家地回到了本该去的位置,人物的命运也随之回到了该行的轨迹上,并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一个弄堂三个人家,却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众生相!
导演将人物塑造地鲜明而立体,代表性极强,加上演员的演绎,让从那个年代走过的观众赞叹“嗯,对,就是那个样子!
”。
故事的叙述方式虽不是唯一但已将一个个时代化的符号流畅地传递给了观众。
它难以成为的经典佳作,也很难刻下这个时代作品的印记,但该剧的创作人员却朴实且真诚地将一台好戏呈现给了观众。
是时代造就了一代人的命运,还是一代人铸成了一个时代?
此题无解!
人物命运里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相信剧情会给您完整的答案。
中国古德有所谓“一诺千金”的说法,也就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办到。
宁可自己克服千难万险,也要履行承诺,做到了,即可称“道德完人”,做不到,则于良心有亏。
近日观看电视剧《我心灿烂》,剧中就有一位这样的完人,他叫赵方圆,他的邻居叶文祥的父亲原先是济生堂的掌柜,解放前去了台湾,临行前,叶老爷子把家传的一幅仿古名画,交由自己最信任的伙计——赵方圆的父亲代为保管,待日后有机会见面时再行交还。
赵父临死前又把这份承诺转交给了赵方圆。
叶家祖业后被公私合营,叶文祥也被错划成右派,胆小怕事的叶文祥怕受牵连,拒绝承认此画为自家所有。
到了文革时,工宣队长彭世忠趁机要挟,将此画占为已有。
为了赎回此画,赵方圆不得不以六百元再加一百斤全国粮票的代价,与彭世忠签订了三年交付合约。
赵方圆没有因为主人自动弃权而放弃自己的履约义务,硬是把责任揽到自己的肩上。
为了偿还当时的这笔巨款,赵家上下六口人,过了三年不是人的生活。
限期快到了,彭世忠又加码了,说要八百元加一百斤全国粮票。
后来又不断加码到5000元,最后又以一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了外国人。
等到费尽周折“完璧归赵”后,赵家为此付出了一千万元的代价。
赵家为此付出的不仅仅是一连串的经济符号,期间还间接地付出了几条生命和九年牢狱的代价。
作为一个信守承诺的人,赵方圆的确够高尚,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真的合格吗?
人当然应该信守承诺,但“信守承诺”的社会意义是什么呢?
如果“信守承诺”的结果是让更多的人不幸福,它还有意义吗?
被捕的地下党如果招供的话,就可能造成更多同志的牺牲,当然就需要宁死不屈。
但是有一个疯子逼我供出朋友的秘密,否则就杀我全家,而我供出秘密的后果,是朋友可能失去一幅画。
从道义上讲,我不应该出卖朋友的秘密,但作为一个父亲,我不能因为一幅画而失去我的亲人。
佛教认为杀生是有罪业的,但是不打渔就不能生存,不打猎就必需挨饿,对于他们,佛教并不主张“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还好赵方圆是幸运的,他的妻子和儿女,最终都接受了他的固执观念,心甘情愿地陪着他吃尽了人间千般苦难,帮助他成就了一个道德完人。
那位叶老爷子如果知道期间的艰难曲折,他一定不会同意赵方圆这样做,如果赵方圆一定要这样做,叶老爷子一定会感到良心不安。
如果“信守承诺”的结果只是让对方感到良心不安,这样的“信守”真的有意义吗?
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就是剥夺了一小部分人的幸福,而创造了大多数人的幸福。
赵方圆剥夺了全家人的幸福,而只是为了一个远在台湾到死也没有回来的人的一个承诺,他真的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吗?
本人实在不忍心去指责这样的一个好人,但是说实在话,但愿我的父亲不是赵方圆。
国产电视剧《我心灿烂》,挺感人的一部剧,可谓深深抓住观众的心,希望大家观看,而且能深深的领悟到活在这个世界上,你需要学到很多课,可能到了终点才发现自己的人生并不合格,那是因为你对于你自己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你必须记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坚强,你的懦弱又要让谁看见。
励志才能发愤图强,对于远方才有可能抵达。
还有那成功的彼岸,也永远只等待励志努力的人们。
我祝福那红、祝福叶星星、祝福赵家仁、祝福那能给人带去“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快乐”的爱情……
《我心灿烂》,大结局啦,近几年难得的好剧,五十年,四代人。
赵方圆,方,原则,圆,方法,但我不认可他。
我不像赵家仁,对病人讲究原则,对家人狠到差点离婚,好大夫,却不是好丈夫。
我更像叶星星,一辈子,也成功,也世俗,也牺牲,为了爱。
我不像赵家惠,我不知道我可不可以为了一个人等那么多年,我不确定。
我不像赵家信,没他那么多小聪明,但我觉得他没错,而且有时候我也有这么一股子拧劲。
我不像赵家义,大概是因为我没有妹妹吧,不然更甚,倒是那个夏一跳我蛮喜欢的。
我不像赵家好,虽然偶尔也有蔫主意,但是还稍微有一点原则。
三个家庭,四代人,恩怨纠葛这么多年,见证了新中国时代的变迁,让我一个毛头小儿也能有如此的融入感,触动感,这部剧居然没有火起来,实在是不明所以。
拍的挺好的。
赵家慧对欧阳林生真好。
画,钱,我的三观。。。前十集不错老太太挂了以后什么玩意。家慧欧阳这么多年也没个孩子。好人没好报。
主要还是看王志文,演员总体还不错
泪点颇多
我心灿烂迟迟不波是要急死谁。。。哎我的大叔
欧阳平看着眼熟且很帅,居然是焉栩嘉演的,看得太憋屈太虐心,总有人围追堵截,王思思演的不错,很喜欢赵家义&夏一跳、赵家好&叶燎原这两条感情线。(32赵家义)
感觉越善良越被欺负呢
看似一幅画引发的爱恨纠葛,其实是那个年代造成的历史伤痕,和《芙蓉镇》似曾相识的赶脚~人物塑造、演技都没得说👍🏻就是服化弱了点
跟着爸妈被迫看的…一言难尽,但是无意中看到了焉栩嘉!可爱!!!
对于某些事情不能反对只有服从,往往都是学生受罪背锅,体制不一样,手里没有武器就容易任人摆布。 扣帽子是有一点小小的官能能为底层百姓扣上任何莫须有的罪名,或许这就是权利没有监督的体现。 信誉虽然重要但是对于心地不好的人就需要用其它办法。 医院成为了赚钱的工具,医生需要完成创收目标那就没有医者仁心了,能把贵的零件换给病人就换,太老实的心地善良的人都是吃亏的。 做事无愧于心,但是人不是完人
无论怎样的人生,摊开看都是一场唏嘘
这部时隔6年的剧在网上还是很难搜索到资源,不是没人看,是找不到在哪看(⌒▽⌒)只想提一下,春夏的忧郁气质真是很小就深入骨髓
陪爸妈看电视剧系列
荒诞的年代,荒诞的口号,荒诞的人
不错
沉迷于街机游戏的老王
看这片子,就是找虐!一群脑子不对劲的,时代的产物?传递的什么价值观?!
傻的是真傻,精得是真精,老实的是太老实,太假了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