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
Морфий,Morfiy,Morphine
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
主演:Leonid Bichevin,茵格保加·达坤耐特,安德烈·帕宁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08
简介:《吗啡》以布尔加科夫的同名日记体小说为蓝本,同时将布氏早期行医题材的多篇短篇小说糅合于其中以丰富细节内容,色彩与配乐相得益彰地展现出了布尔加科夫式的尖锐与冷冽风格。 影片发生年代位于20世纪早期,年轻的俄国医生米哈伊尔·波利亚科夫来到偏远乡村的一家小诊所,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小有经验,他工作努力并赢得同事的认同。一..详细 >
不太明白。手术做的好恶心,看的反胃
最后医生在电影院饮弹自杀,旁边的人若无其事。
治病救人者的陷落~
三星半。影片呈现出一种阴沉、冷酷色调,不太喜欢,因对1917年的俄罗斯时代背景不甚了解,不知这种色调是否是如同当时的俄罗斯大环境一样。环境能改变人,年轻医生从兢兢业业到乐于沉沦,吗啡绝对是一种催化剂,吗啡即能治病救人也能自我沉迷,当吗啡一点点地以替代的方式被窃取,有病人因此死去,医生也陷于沉沦。吗啡如同权力,从拥有到两医生争夺再至失去,其双刃剑的属性显露无遗,拥有它稍有不慎便会陷入漩涡,当年轻医生认清现实的时候,他选择了毁灭自己,这是否隐喻某个时代的终结?
吗啡烟熏妆
到底我们活着怎么才算是对的?人是如此脆弱。
除了分章节没有什么必要,其他都是完美的斯拉夫式cult。香艳,冰冷又残酷的二月革命时期,口交、伏特加、破碎注射器与肢解动物一样的残酷手术,还没构建已经残破的现代废墟。如果沙俄是白喉,革命是截肢,那吗啡是什么?
溺癮而亡的還魂屍,誰又不曾雪夜屠狼丶救死扶傷。《嗎啡》
7
一般般了。
补
一般般,看完不想看第二遍,类似日尔瓦医生,但是没有它的深刻。不过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给人一种读小说的感觉。电影的背景是10月革命后,革命是一计麻醉剂,不能去除病的根本,反而是副作用增多,让这个社会愈来愈糟糕,布尔什维克通过反抗暴政从而衍生更加暴政的暴政
在字幕很烂的情况下我依然被这个故事震撼了。医生做手术前先闷一口伏特加,不愧是你,俄罗斯。
我决定不要在冬天看这么冷的电影了
Ingeborga Dapkunaite 简直美得不可方物。只能那样结局了,在播放喜剧默剧的电影院内结束。
有欧洲现实主义电影的痕迹,却又弥漫着古典主义的细腻与华丽,伴以凶狠的政治隐喻,二十世纪初的苏联被一针接着一针地注射着吗啡,有够精湛的俄罗斯电影!
血腥
像在看小说,结局设计得很讽刺。
俄罗斯不愧是写实主义的祖宗,也太写实了。
革命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