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杨超
主演:耿乐,常洁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夏天,陈思绪(耿乐 饰)因为高考第四次落榜而对考试已经心灰意冷,带着女友郭萍(常洁萍 饰),两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培育术,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最终,从郑大姐那里,他们花高价买走了提取类固醇的技术项目,可回去后才发现郑大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骗子。愤怒的两人又折返回去找郑大姐..详细 >
节奏好慢,比较“土”的那种片儿,景色还挺美;现实感的青春文艺,那么残酷,耿乐还挺帅。
浓浓的学生作业范儿,和王小帅的三线建设一样,高考失利那点事是杨超挥之不去的梦魇。
很勉强的三星。导演痕迹过重,攝影搶戲,故事架構完全不可信,導致人物的動機和狀態全都不可信,兩個這麼大年紀的演員出演高中生完全使人無法代入真實。
残酷的现实和理想的软弱无力。
有点意思。站在青春终点的十字路口,两个人做了完全不同的抉择。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理想。
徐皓峰和杨超是同学吗?
在南方国道骑行接近3000公里,个人喜欢这个片子里国道的质感。豆瓣里高评分的片子都不会太烂,而低评分中却有很多好片,这部电影豆瓣评分6.9,在世界电影中都算挺好的片子。
情节真的一般 但我就爱这种文艺片 我太喜欢这种感觉的片子了
“可南方这么大,你到底要去哪呢?” 摄影极美 黄土色暗蓝绿灰度高 脏兮兮灰溜溜 旧青春美感 几个镜头特别喜欢 两人将自行车推入水里的特写 结尾思绪看见跳入水中的僧人重新出现在桥上跟着360度一个环拍 小萍说“到了长江一切都好了” 杨超真是离不开水 耿乐念词的语气特别有腔韵
那时候的平原风貌荒凉得像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除了无知无畏的执着 还有什么能让人漂浮在这般噩梦中 感谢互联网 感谢乔布斯 感谢马云 如今的我们离家出走是何其的“舒适与便捷”
整部片子的镜头以及质感都是不容小觑
《旅程》和《李米的猜想》里导演都用一角流落了高考焦虑
04戛纳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在灰蒙蒙的《旅程》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主人公对那只“小鸡” 的一见倾心。理想的出场不仅为这段贫困而苦涩的逐梦之旅带来一丝生机,还为钢铁般的现实蒙上了一层轻盈的诗意。杨超在这部自传式的作品里敏锐而精准地描绘出了小镇青年那种普遍的迷茫和困境:在“学生”与“流氓”之间有没有其他选择,以及“爱情”与“馒头”能不能一起并肩而行?作为典型的探索“我是谁”的公路电影,这部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处女作真正展示出了社会转型期当中人的复杂与矛盾。冷静的长镜头既捕捉到了人性里神性的坍塌与坠落,同时也保存着人面对残酷环境自然流露的良善、柔软和挣扎。在化繁为简由二变一的结尾,再次走进考场的男主角似乎终于明白: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随着视线的移动,脚下的路也在一点一点变宽。
男女主各自的命运和现实生活与时刻隐喻指涉的非现实情感融合的挺自然,两个人显得既抽象又扎实,故事既有乡土味又有超越性,没有做作的感觉。一首汉广,唱出了韵味。
女孩挺文艺诗人俗称事儿逼那种,比男孩真诚勇敢的多,但片子整体太闷了连个配乐都没有,配乐起码能更好的理解片子的情绪,但没有音乐只有无聊的长镜头,让人看的走神。。
徐浩峰老师演的行脚僧。
……
比长江图好太多
很遥远的一个回忆了……我见过这部胶片拍摄的电影后期时用手摇式剪辑台做修改的样子……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节奏好慢,比较“土”的那种片儿,景色还挺美;现实感的青春文艺,那么残酷,耿乐还挺帅。
浓浓的学生作业范儿,和王小帅的三线建设一样,高考失利那点事是杨超挥之不去的梦魇。
很勉强的三星。导演痕迹过重,攝影搶戲,故事架構完全不可信,導致人物的動機和狀態全都不可信,兩個這麼大年紀的演員出演高中生完全使人無法代入真實。
残酷的现实和理想的软弱无力。
有点意思。站在青春终点的十字路口,两个人做了完全不同的抉择。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理想。
徐皓峰和杨超是同学吗?
在南方国道骑行接近3000公里,个人喜欢这个片子里国道的质感。豆瓣里高评分的片子都不会太烂,而低评分中却有很多好片,这部电影豆瓣评分6.9,在世界电影中都算挺好的片子。
情节真的一般 但我就爱这种文艺片 我太喜欢这种感觉的片子了
“可南方这么大,你到底要去哪呢?” 摄影极美 黄土色暗蓝绿灰度高 脏兮兮灰溜溜 旧青春美感 几个镜头特别喜欢 两人将自行车推入水里的特写 结尾思绪看见跳入水中的僧人重新出现在桥上跟着360度一个环拍 小萍说“到了长江一切都好了” 杨超真是离不开水 耿乐念词的语气特别有腔韵
那时候的平原风貌荒凉得像一场醒不来的噩梦 除了无知无畏的执着 还有什么能让人漂浮在这般噩梦中 感谢互联网 感谢乔布斯 感谢马云 如今的我们离家出走是何其的“舒适与便捷”
整部片子的镜头以及质感都是不容小觑
《旅程》和《李米的猜想》里导演都用一角流落了高考焦虑
04戛纳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在灰蒙蒙的《旅程》里最令人惊喜的发现是主人公对那只“小鸡” 的一见倾心。理想的出场不仅为这段贫困而苦涩的逐梦之旅带来一丝生机,还为钢铁般的现实蒙上了一层轻盈的诗意。杨超在这部自传式的作品里敏锐而精准地描绘出了小镇青年那种普遍的迷茫和困境:在“学生”与“流氓”之间有没有其他选择,以及“爱情”与“馒头”能不能一起并肩而行?作为典型的探索“我是谁”的公路电影,这部写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处女作真正展示出了社会转型期当中人的复杂与矛盾。冷静的长镜头既捕捉到了人性里神性的坍塌与坠落,同时也保存着人面对残酷环境自然流露的良善、柔软和挣扎。在化繁为简由二变一的结尾,再次走进考场的男主角似乎终于明白:一切问题的答案都取决于看待问题的角度。随着视线的移动,脚下的路也在一点一点变宽。
男女主各自的命运和现实生活与时刻隐喻指涉的非现实情感融合的挺自然,两个人显得既抽象又扎实,故事既有乡土味又有超越性,没有做作的感觉。一首汉广,唱出了韵味。
女孩挺文艺诗人俗称事儿逼那种,比男孩真诚勇敢的多,但片子整体太闷了连个配乐都没有,配乐起码能更好的理解片子的情绪,但没有音乐只有无聊的长镜头,让人看的走神。。
徐浩峰老师演的行脚僧。
……
比长江图好太多
很遥远的一个回忆了……我见过这部胶片拍摄的电影后期时用手摇式剪辑台做修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