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谷子和鲻鱼

La Graine et le mulet,家传秘方,谷子与鲫鱼,种子与骡子,种子的秘密,他乡的煮意,The Secret of the Grain,Couscous

主演:哈比·布法莱斯,阿弗西娅·埃尔奇,Farida Benkhetache,Abdelhamid Aktouche,艾丽斯·乌里,Bouraouïa Marzouk,Cyril Favre,Leila D'Issernio,Abelkader Djeloulli,布鲁诺·洛歇,奥利维尔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阿拉伯语,俄语年份:2007

《谷子和鲻鱼》剧照

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2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3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4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5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6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3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4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5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6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7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8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19谷子和鲻鱼 剧照 NO.20

《谷子和鲻鱼》剧情介绍

谷子和鲻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在赛特港码头辛苦操劳大半生的工人赛门(哈比•布法莱斯 Habib Boufares 饰)被解雇了,他感到既气愤又无助,跟上司的抗争也无功而返。由于事业的不顺利,他跟家人的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前妻、情人、儿女都对他感到失望。正在赛门走投无路的时候,情人的女儿丽姆(阿弗西娅•埃尔奇 Hafsia Herzi 饰)挺身而出。在她的鼓励帮助下,赛门准备在废弃的船上开一家餐厅,但是投资方对于他资产的质疑,险些让这桩买卖泡了汤。但是,赛门已经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带领家人逐渐走出阴霾,正当一家人为餐厅筹备菜品的时候,他们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本片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复活之战愿上帝降临荒岛求生之巨兽来袭来者何人大狗民一家老小向前冲王牌保安尽欢剧场短篇假面骑士圣刃不死鸟的剑士与破坏的书本色英雄归徒热恋中的他天堂公路夏尔马吉的小吃裁缝师之家第二季红色康乃馨六扇门之血虫谜案1985瓦达拉枪战马赛克暗影出击玲珑科洛弗档案跨国大追捕:折翼的天使乐坛毒舌嗡嗡鸡第十五季幸福还有多远欧布奥特曼:原生之初我的警察好汉的梦喋血边城

《谷子和鲻鱼》长篇影评

 1 ) 生活(影评)

《生活》(影评)巾城/文很让我惊喜的一部电影。

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柯西胥近乎偏执地对着人拍特写,最终把一个特定群体(法籍阿拉伯裔移民——导演自己即是二代摩洛哥裔阿拉伯人)拍得入木三分。

而影片最终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些。

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和他们的所作所为,片子超越了种族描绘,上升到对普世之平凡家庭和友邻的影像写真。

片子里出现的有私生活问题、婚姻问题、婆媳问题,家里人之间的龃龉、包庇、矛盾,友邻间的闲言碎语;也有同心协力的付出,家庭成员与邻里间无偿的帮助与依靠。

但“平凡人”却并没有赢得生活、掌握自己命运的绝对把握;在与更大的力量的抗衡中,他们也要共同经历不可避免的情绪苦困和生活磨难。

影片最后的平行蒙太奇尤其精彩。

它通过颇为简单的情绪与情节对立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力量。

欢快的肚皮舞因时间一步步地拖延而愈发令人绝望(与愈加激烈的舞蹈内容相辅相成);男主在街上无望地追逐被偷走的摩托车,他通片下来的倔强与坚持终要无所依靠地倒在街上;他的情人却在女儿跳舞拖延时间的当口悄悄离开房间,煮下一锅库斯米,费力地搬上船——这个一共加在一起大概不到20秒的双镜头,却给了这部主线剧情一路走低的影片巨大的温情和希望。

通片看下来,我个人最大的感受是:这个颇显沉重的片子里面,却没有真正可以让我厌恶的“反面角色”(即使是最后开车逃走,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的男主大儿子)。

我觉得最大原因是我感到片中所有的人都是平凡生活中真实的人——不是那些“特殊”的、拥有崇高意志或目的的光环型人物或抢杀劫掠无恶不作的地痞流氓。

大多数常人的个性中都有令人不齿、软弱,或让人觉得不安和可笑的部分,也会有善良、纯洁,让人钦佩的部分。

所有这些合在一起,造就了一个人,或一群人,真实的命运轨迹。

无论这是一个怎样的命运,作为旁观者——无论你正处在为它叫好、愤慨,或揪心的阶段——最后所能做的都只是一种爱莫能助的尊敬。

而这种尊敬所之于的应是属于这个群体命运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那些制造了矛盾的、添了乱的人。

最后,在尊敬之上,也许你还会得到共鸣和感动。

我觉得这是人性的某些力量连结了电影中所发生的故事和你自己和身边那些真实的故事——这也是电影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它有时是电影,有时也是人生。

 2 ) 你说你的,我看我的

法国又一”的吧,的吧,的吧,的吧⋯⋯⋯"片的巅峰之做,整整”的吧“了2个小时30分钟,用的还是带有浓重口音的法语。

看之前已有此心理准备,可惜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

很难想像除了法国外有哪个国家,一部以聊天为主的文艺片能够长期盘踞,公众评论最佳的榜首,其次才是什么血色将至⋯⋯不敢给它打分太高分,毕竟我有70%的对白听不懂,对于一部以”的吧“为主要用力点的电影,我把分打高了反而感觉特对不起人家。

那么多台词,可不白写了。

可这戏,拍的真是好!

特别喜欢那一大场一家十几口人吃饭的戏,估摸着有半个多小时,就是一家人吃饭,说话。

我相信中国很多像我一样从小在大家庭里长大的人,一定能有感觉。

虽然我还是基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没有关系,只要整个场景的气氛,调子,以及每个人的状态都对了,你就能够感受到。

“对”是何其难的一件事情。

女主角,超级喜欢,很有力量的暧昧。

整部电影可惜了结尾,拖拖拉拉,没玩没了。

从30分钟前起,就开始担心,怎么老头还不死,这女孩快跳昏到了吧。

当然,我认为这是导演故意要的一个效果。

用”撑“和”反复“来积累一种力量感。

效果是达到了,不过还是不讨我喜欢。

你不能让人呼了30分钟气,也不让人最后吸一口。

实在憋得慌。

就个人经验,怀疑是作者想不出更能压住阵的结尾,那一番了。

所以用了这么一个讨巧的办法,还能显得很艺术。

嘎嘎。

 3 ) 单身、:“。一个…&。’人';>>夜晚的需求;精彩?.:需要

单身、:“。

一个…&。

’人';>>夜晚的需求;精彩?.:需要看es电影'/#% [email protected]

 4 ) 生活在别处

电影《谷子和鲻鱼》,讲的是在法国的北非阿拉伯移民的故事。

移民,离开了故乡(父母)的人,那种客人的感觉永远无法消除,也永远无法被当地所认可和接受。

这种流放,在父亲身上更加明显,离开了原来的妻儿,也没有在情人这里得到认同。

他想回自己房间,他想回到故乡。

还好(继)女儿和他非常亲近,一直支持他。

这可能也是二代移民的文化回归,想找回自己的父亲,确定自己的身份。

忙碌了一生的父亲,像那艘漂泊一生、没人要的破船,想要有一个港口可以停泊。

把一艘破旧的船装修成餐馆,这可能也是他的死亡焦虑。

因被解雇而触发,被无情丢弃,又在无法和情人做爱后加重,觉得自己没用,只是个客人。

他想要重生。

他和(继)女儿在法国各个部门之间徒劳地寻求认可,最后孤注一掷地邀请这些部门的权贵,来品尝他们家乡的美食:古斯古斯。

当一切看来很完美时,准备好的古斯古斯却意外地丢失了。

面对不耐烦的权贵们,继女跳起了性感的肚皮舞,父亲去寻找古斯古斯。。。

作为观众,知道找不回来了,除非出现奇迹。

父亲徒劳地奔跑。

继女徒劳地跳舞。

最后,我担心父亲和继女会不会累死。

都停不下来。

为什么?

因为停下来就会死。

这个死亡焦虑,不仅仅是生命的死亡,很多时候更是价值的死亡、身份的死亡、存在感的死亡。。。

电影还有一个名字:种子的秘密。

种子有自己的基因,有适合自己的土壤和空气。

一旦离开了,种子还能生根发芽吗?

长出来的,是淮南的橘,还是淮北的枳?

有没有想到内卷?

当我们过度认同了西方的文化,我们自己好像成了客人,而不是主人。

我们好像累死累活也不能感觉到被认可,又不敢停下来,一旦停下来,好像就真的死了。

我们生活在别处。

 5 ) The Secret of the grain

《谷子和鲻鱼》是生活的客观再现,虽然画面粗糙、叙事平静,结构松散,但是影片凭借其纪录片式的真实,把这一切腐朽都化成了神奇(东方网评)“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们流泪、争吵、咒骂,但也努力的奔跑,大声的唱歌,使劲的跳舞。

然后,说一句,这就是生活。

它巨大的浪飞溅过来,让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声音,你只能不停跑才不会被它吞没。

都是特写,都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故事。

”——九尾黑猫这样看来,那些超长叙事片段,看起来很影响进程,看完之后却觉得是非常合理的——对生活残酷的展示采取一种文学性的迂回手法,留白准确而沉重。

看电影的时候,涌现的是一种生活的无力感,但是你告诉自己:这是生活。

 6 ) 歇斯底里的生活

歇斯底里的生活导演阿布戴·柯西胥,射手座。

2008年《谷子和鲻鱼》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2010年《黑色维纳斯》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2013年又凭借《阿黛尔的生活》斩获第66届戛纳金棕榈。

很遗憾,这几部作品目前为止只观看了《谷子和鲻鱼》,从故事上来介绍就是一个失业的中年男人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家庭内部矛盾重重中举步维艰寻求新生的故事。

我必须承认所有的电影A类大奖都是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的,柯西胥这样的年轻移民导演一定会加入在法国对于阿拉伯移民的歧视。

而他的社会性让我轻而易举的带入自己的处境,所以在观影期间压力很大,十分焦虑,几度中断。

在码头在码头工作35年的老人被解雇,争执一番后只能接受。

他从码头骑车,带着一箱鱼回前妻家受到妻子的不理解,从冰箱里拿出冬鱼看了看又带着鱼去女儿家。

故事的鲻鱼成为了麦高芬,影片的法语名La graine et le mulet中mulet在瑞典语里译为阴沉。

如果生活是鲻鱼,我想谷子代表种物,巴赞说;在这生命的世界上,我们只是抛在海滩上的几粒种子。

无论是奔跑欢笑舞蹈歌唱音乐都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谷子,阴沉的生活里有些欢乐存在牵制着我们的信念成为了活下去的动力。

从镜头语言来看大量的人物面部特写以及单个镜头长度完全可以看到摄影的功底,拥挤,脏乱,喧嚣让一些普遍意义的电影美感逊色不少,但是镜头又转到室外场景的时候却发现无论是天空还是轮船又散发着别样的美丽。

它就那样存在,我们无暇顾及,生活已经束缚到我们无法看清周围。

最经典的两个吃饭场面一个属于前妻家的聚餐和最后饭店开业邀请参观,这两场戏吧人物的关系串联起来,整体感却在那样一个嘈杂的环境中给观众交代的很清楚,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人物塑造的差。

当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时,观众辨别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故事的最后男人不断的奔跑想要回自己的电动车,绕着圈不停的跑,而继女为了拖延时间在宴会上跳起了精彩绝伦的肚皮舞,男人在墙角气喘吁吁,继女的母亲端着谷子饭进了餐厅,我们以为希望到临了,可是男人却倒在了地上,影片结束。

生活到底是什么呢?

阴沉沉的希望。

 7 ) 要故事,更要情绪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

《谷子和鲻鱼》是一个好故事。

在码头辛苦操劳大半生的工人赛门被解雇了,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太顺利,前妻、前妻的女儿和现在的妻子儿女之间总有些些芥蒂。

赛门为了生活,打算买下一艘已经报废的游轮,在游轮上开一家餐馆。

他东奔西跑地申请贷款,一番波折后筹齐了钱,和儿子一起把邮轮内部装修一新,准备开业。

饭店的服务人员全部都是自己的家人,特色菜就是用妻子的拿手好菜:谷子蒸鲻鱼。

开业当天,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第一批客人登上游轮,接待工作也井井有条,当前菜上毕,准备上主食的时候,厨房里却找不到放谷子的大缸了。

原来,负责运送食材的儿子粗心大意,忘记把谷子缸拿出来,而此刻,儿子正开着那辆车出去私会,手机关机,联系不上,只知道是往大桥方向离开了。

因为再从头置办的时间很长,赛门决定骑助动车追赶儿子。

赛门先来到了儿子的家中,不了遇到媳妇和孙子在家,媳妇抱怨儿子不负责任,只知道外出贪玩。

赛门离开儿子的家,到楼下才发现自己的助动车不见了,他看见有3个少年骑在自己的助动车上,助动车停在了对面的大桥上。

赛门立刻追上去,没想到少年跟他玩起了躲猫猫,耍他,赛门一追过去,他们便开车,但也不开远。

赛门因为急于追回儿子,一直不停地追逐着自己的助动车,但少年们却取笑赛门,说他像牵了线的木偶。

与此同时,船舱里的顾客开始抱怨迟迟不上主食,前妻的女儿丽姆为了救场,到台上表演起了肚皮舞,吸引顾客们的注意力,为父亲争取时间。

前妻回到家中,开始蒸谷子。

电影的结局,丽姆在乐声中跳肚皮舞,前妻端着一大锅子谷子登上船舱,赛门因为体力不支而躺倒。

如果仅仅有这样一个好故事,还远远不够,因为如果讲不好故事,好故事也会变成坏故事。

导演是怎么讲故事的呢?

是靠镜头语言来传达。

如果说,镜头语言仅仅传达出故事情节的完整,大概算不上太大的成功,在说故事的时候,重要的是传达出一种情绪,一种可供体会的丰富性。

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场景是:1、一家人的聚餐。

一家人在一起吃妻子做的谷子蒸鲻鱼,气氛非常融洽,食物非常美味,七嘴八舌,可父亲此时缺席。

我注意到这场戏的镜头推得非常近,也就是说,每一个子女在说话的时候,镜头中就只有ta一个人的脸部,说话、咀嚼、眼神都非常细微。

这场戏的台词非常充足,几乎没有安静的时刻,表达充分。

这场戏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就是不断地切换“人头”,你方唱罢我登场。

观影后我特意询问了傅东这样安排的用意,他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导演把镜头聚焦于脸部,是想让观众在脸上寻找私密的情绪(应该说配合语言和摄像机给予的足够长时间的凝视),他们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个性,当连贯地出现每一个人,其实也是在提醒说,他们也是一个整体,他们是一家人。

说到个性的表达,除了不同的脸部表情,其实在语言、台词中也有非常鲜明的传达,他们都是各国移民的后代,说着不同口音的法语,可惜对于不懂法语的观众来说,语言中蕴藏的信息密码无法被破解了。

2、赛门和丽姆一起走访有关部门,寻求政府对船舱饭馆的贷款。

法国影片通常都会有这样一个诉求,即电影的视角虽然不像史诗片那样宏大,都是表现日常的生活场景,但却追求多元的呈现以及尽可能地记录下某个时期的社会。

在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到了弱势群体资源匮乏的现实。

有关部门提供资助的前提,是要赛门提供出一系列可靠的资料,比如给予市场调查的专业的成本估算、合理的盈利预计,并出示食品安全、船舶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法国政府的帮困政策似乎并不很人性化,这样的政策照顾就好比是聋子的耳朵,弱势群体看得到有路可路却不知道如何能够走得通。

3、饭店开张当天,丽姆要求母亲也去船舱饭店,母亲在女儿的一再恳求下,仍然无动于衷(虽然最后还是盛装出席了)。

丽姆的母亲(赛门的前妻)是一个非常沉默不懂表达自己的女性形象,丽姆要求母亲也去船舱饭店的动机也很值得揣测,是希望母亲也能看到父亲和自己努力经营的一番事业,还是因为母亲比继母美丽许多而产生的优越感、攀比心亦或是骄傲。

当丽姆极力劝说母亲出席,但母亲只是给出“不去”的反应的时候,乐观开朗的丽姆在窗帘背后哭泣,眼泪落下的瞬间,我们也能感到她内心的伤痛。

4、不得不说影片的结尾。

结尾是一个平行蒙太奇——(1)丽姆在乐声中尽情地跳着肚皮舞:性感至极,镜头也推得非常近、非常局部,丰满的胸部、圆滚滚的肚子、涨红了的脸颊、出汗额头和湿嗒嗒的头发,这是她唯一能够为父亲做的事情;(2)前妻端着一大锅子谷子登上船舱:她终于在女儿的鼓动下来到了饭馆,虽然还是被赛门的其他子女不带好意地议论了,既然来了,自然也就不好多计较,她见到情势不妙,断然离开了船舱,回家开始蒸谷子,虽然我们不得而知她和赛门是因为什么原因分的手,但此时她的表现,还是有情有义,这个沉默的女人背后,一定也有一段不老的传说,她端着一大锅子谷子登上船舱,为的也不是邀功,不是出气,她,也是个温婉知性的女子;(3)赛门因为体力不支而躺倒:赛门是一个努力生活的人,他辛勤劳动了大半辈子却被工作回绝,61岁的他鼓起热情重新投入生活,不了好事多舛,他没有辱骂3个无知少年偷走他的助动车,而只是不停地追追追,如此好几圈下来,气喘吁吁,还要面对少年们的嘲笑。

这3个场景交替出现,形成了电影的节奏,当我们为赛门的遭遇感到疲惫的时候,镜头切到了丽姆的热舞,那么执着、那么奋不顾身,又切到了前妻,默默无闻,毫无怨言。

电影就在这样交织的情绪中结束。

意犹未尽。

 8 ) 这一口生活的美味

还是从一辆摩托车开始吧。

一个法国青年在巴黎邂逅了一位姑娘,一见钟情,不巧的是不久后姑娘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青年对姑娘十分思念,于是骑上一辆摩托车,千里走单骑,一路风尘,来到了姑娘家,在姑娘家住了一晚,第二天要走的时候,发现摩托车坏了,于是和姑娘一起修车,没有修好,于是又住一天,第三天摩托车还是没修好,最终青年在姑娘家住了一个星期后喜洋洋的回家了:他已经和心爱的姑娘订婚了。

这个青年后来成了法国的文化部部长。

如果说,在这位文化部长的故事里,摩托车是浪漫的载体、爱情的道具的话,那么在电影《谷子和鲻鱼》里老西蒙的摩托车,则是现实的依靠、谋生的工具。

影片结尾处,老西蒙追赶着被偷的摩托车,犹如追求着总是够不到的幸福,最终心力交瘁,仆倒街头,这个令人心酸无比画面, 带给人们真实生活的强大冲击力。

《谷子和鲻鱼》是不浪漫的,是现实主义的,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是生活的客观再现,甚至是生活的还原。

粗糙的画面,平静的叙事,松散的结构,足以败坏一部电影,但是《谷子和鲻鱼》凭借其纪录片式的真实,把这一切腐朽都化成了神奇。

老西蒙是法国的阿拉伯移民,他的境况有点糟糕:工作多年的船厂把他辞退了;他已经离婚,需要支付前妻的赡养费;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他没有房子,寄居在情妇开的旅馆里;他的女儿、女婿、儿子、儿媳的家庭也颇不安宁。

为给儿女们留下一份比较稳定的产业,老西蒙打算孤注一掷创业,用遣散费在船上开一家饭店,以古斯古斯作为招牌菜式。

古斯古斯,是阿拉伯的传统菜肴,主要原料是小米和鲻鱼。

整个影片的主要场景其实就是两次以古斯古斯为主菜的聚会,一次是老西蒙前妻召集的家庭聚会,一次是老西蒙款待地方上头面人物的宴会。

古斯古斯,作为一道有着阿拉伯民族特色的名菜,寄寓了独特的文化因子和情感认同,沉淀了深刻的民族集体无意识,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使它不仅仅是一道菜,而几乎成为了一个文化象征,一个认亲密码,深藏在一个民族的根系中。

可以说古斯古斯之于阿拉伯人,犹如豆腐之于中国人。

年老落魄的西蒙,正是想凭借这样一道菜衰年再起,为自己也为子女们谋一条出路。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斯古斯的功能不仅仅是果腹这么简单,它是家庭聚会中联系亲情的纽带,它是海外移民们怀乡的寄托,它甚至成为阿拉伯人在异乡谋求生存发展的希望所在。

作为一个移民,老西蒙有着三重的漂泊。

一是离开了祖国,二是离开了家庭,第三则是连开个餐厅都在船上,仍然是无根的象征。

以这样一个异乡人的身份,在人人都是美食家的法国开餐馆,其难度可想而知。

银行的贷款、港务局的批文、政府的首肯、当地人的认可,都是很结实的困难。

无法可想的老西蒙,只有别走蹊径,企图通过美食来征服热爱美食的法国人,希望他们品尝古斯古斯之后,在美食的感召下开绿灯,投资金,下批文。

这样一着险棋,胜则完胜,败则完败,没有转寰的余地。

于是老西蒙动员了前妻及子女、旅馆老板娘的女儿一起全副心思办好宴会。

看电影的时候,总担心老西蒙的计划要坏事,结果不出所料,几个小小的偶然事件,让本应顺利进行的宴会充满了变数。

老西蒙风流成性的儿子在关键时候掉链子,他看到来宾中一个他有染的女人,而这个女人居然是副市长的妻子,于是匆匆开车逃远,并关掉手机,让人联系不上。

要命的是车上落下了古斯古斯的重要原料小米饭,忘记搬进厨房,最重要的主菜做不成了,宾客们则等得快要失去耐心了。

而老西蒙在追被偷的摩托车时,病发倒地。

在地狱的边缘有一片叫做“林勃”的森林,里面游荡着一些幽灵,这些幽灵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因为他们死在耶稣诞生之前。

所以,这些幽灵只能在森里里无尽漂泊,处于悬置之中。

影片的结尾也是悬置的、开放式的、未解决的,处于一种林勃状态。

不知道老西蒙有没有死掉,不知道地方实力人物是否愿意投资,地方政府是否愿意给批文,不知道当地人能否大度的接纳一个新的竞争对手。

正是在这些“不知道”中,蕴藏了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体现了生活的无限可能。

影片的真实还在于人物的对话非常日常,是不折不扣的街市口语,没有任何文艺腔、台词味。

有趣的是,除了老西蒙,其余的人似乎都是昆丁式的话痨。

老西蒙作为一个父亲、一个情人、一个被热爱被依恋的长者,在面对生活的压力时,以其沉默寡言、积极抗争展现了《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式的硬汉风度。

不过,还是有希望。

旅馆老板娘的女儿的一场热力四射、技惊四座的肚皮舞,安抚并留住了不满的客人们;旅馆老板娘则煮好了一锅小米饭,饭店的主打美食古斯古斯也可以上菜了。

这里暗示了两家人将会消除嫌隙,一起群策群力、和衷共济,把饭店经营好,共度难关。

老西蒙想要为亲人们谋求的安稳生活,看来不是一个梦,不会像卡夫卡的城堡那样可望而不可即,不会像贝克特的戈多一样让等待遥遥无期,也不会像被盗的摩托车一样让追逐失之交臂。

古斯古斯,这一口生活的美味,总会送到唇边。

《浮士德》有云: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皆能救。

这是心力交瘁的老西蒙的慰藉,也是我们的。

 9 ) 为我的父亲

为我的父亲:简单的主体被导演烘托的非常到位,影片的最后,所有的人都为了实现父亲的理想而努力着。

复杂家庭中的儿女,即使彼此之间有着不和,都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着,努力地向嘉宾解释,用各种方法安抚。

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故事的结局,但是,这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影片包含的内容很多,欧洲的电影虽然不像好莱坞那样多产,但是却少了许多的商业元素,更多的是触及人心的情感。

也许导演的目的是要在这个商业氛围的现实社会中,唤醒人们对于家庭情感的重视,家庭是个人心灵的寄托,家庭的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影片中包含的两个家庭,都不是那么的美好,赛门的儿子与他的俄罗斯妻子的感情问题,并没有因为他们有了孩子而有所改变,而赛门自己的“两个家庭”也有这各自的问题,两个家庭产生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男人对于自己妻子的不忠,在导演的镜头里,三个做妻子的都是顺从自己的丈夫,竭心尽力的在为自己的丈夫,可是如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应得的幸福,赛门的女儿们,则和自己的母亲一样,为了自己的父亲做了最大的努力。

现在社会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金钱,地位,荣誉奋斗了一生,回过头来发现自己所得到的一切终究不过都是过眼云烟,而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却因为自己的追求而忽略了,到头来没有家庭的幸福,任何的荣耀都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家和万事兴”,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0 ) 肚皮舞拯救世界

首先谈谈后期的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是身材不容恭维,不符合现代东方的审美观,那肚子与其说丰满,不如说是疑似怀孕,但最后的肚皮舞却体现了导演为什么要选她演这个角色,不是因为漂亮,而使因为肚子有肉……记得十多年前看新闻采访一个中国的肚皮舞教练,她说了,瘦了不行,跳肚皮舞,必须肚子有肉,要抖得起来。

果不其然。

所以我对继女的疑问只剩下了一点,为啥胸部以下胖成那样,脸蛋却还是瘦瘦的瓜子脸?

电影后期一直很压抑,虽然不愿意,但电影还是顺应着各种巧合一路滑向悲剧,我觉得最难受的是媳妇发飙的那段,镜头直直的对着泪涕横流的女人,高分贝的噪音中,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的吐沫穿过屏幕溅到我脸上,虽然听不懂她的话,但是越来越难受,最终我不得不把音量调至静音,以避免心理崩溃,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好的,女人憋闷到极致大发雷霆,密友在一旁添油加醋,老人心里有自己着急的事但却不得不听着媳妇发牢骚,而在某个地方,一切罪魁祸首的大儿子在和情妇逍遥着,根本不知道开车自己带走了老人为儿女着想的未来。

最后结局会怎样呢?

后妻把旅店的饭带来了,但是要做成古斯古斯拿上卓还需要多长时间?

继女面色很差,是否会中途晕倒在舞台上?

同业的竞争者早已商议好了不给这个对手一点机会,他们会善罢甘休?

而就算古斯古斯的风波化险为夷又如何?

作为计划核心的老人已经孤独的倒在了路边。

《谷子和鲻鱼》短评

现实主义,太现实了,就是吵架和近景镜头,晃的人头晕。

8分钟前
  • mjDUT
  • 较差

30分钟能讲完的故事,最后花了270分钟,尽管题材还可以。

11分钟前
  • 西瓜籽丢了
  • 较差

竭力的卖弄。

16分钟前
  • 阇摩陀耆尼
  • 较差

剧情

17分钟前
  • 尘世流年
  • 还行

不一样的电影,还有点不习惯

20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呵呵

21分钟前
  • piー
  • 还行

节奏再快点,肥肉再刮掉一点,可能会更好。显然,柯西胥是一个比较懂得经营的导演。他可以将一个被外部世俗社会嚼烂的噱头题材,这部是欧洲移民问题,今年那部金棕榈则是欧洲同志问题,升华至角色无力去改变其他人的错误和外部世界的无情。他的命运,不被自己的欲望所主宰。

22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

好久没有看到让人想打五星的片了。

24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可圈可点但不好看。

27分钟前
  • 门儿包
  • 还行

古斯古斯,粗麦蒸粉。伏笔很长。

28分钟前
  • 后来就茁壮陈长
  • 推荐

这一口生活的美味

31分钟前
  • _凌晨补作业
  • 较差

豆瓣8.2分,无语!手持拍摄,镜头直逼人脸,毫无美感;好多段无聊的对话,长达十几分钟;不要犹豫,不用点开,就不会浪费时间

32分钟前
  • 湖北阿甘
  • 较差

那种超长的对白和晃动的镜头让人失去了耐心。

35分钟前
  • eastcosta
  • 还行

草根大众的喜怒哀乐,与无奈。

38分钟前
  • 李萌lena
  • 还行

2倍速坚持看了一个多小时,做为电影,几乎所有对话都没什么意义;最后是实在无法忍受始终如一的大头照,晃得让人难受。

41分钟前
  • oreo
  • 很差

也许我们都是追着车跑的人

45分钟前
  • 了花
  • 推荐

厨房、餐厅内的不停叙说,不加节制的生活真相纪实。似乎明白了阿黛尔的金棕榈要分给演员2/3的原因,在柯西胥的影像世界里,演员的情绪、言行表现至关重要,而观者对演员表现的共鸣或抗拒直接决定着对全片的观感。

47分钟前
  • Lynchman
  • 还行

当年的金狮应该给这部,虽然哥也很喜欢<色戒>.

48分钟前
  • spaceman
  • 力荐

民生电影~性格刻画~家庭亲情

53分钟前
  • 缘浅情淡
  • 力荐

对着生活的艰辛,他们流泪、争吵、咒骂,但也努力的奔跑,大声的唱歌,使劲的跳舞。然后,说一句,这就是生活。它巨大的浪飞溅过来,让周遭的一切都失去了声音,你只能不停跑才不会被它吞没。都是特写,都是他们内心的情感和故事。

5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