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警察日记

警察日记,Police Diary,To Live and Die in Ordos

主演:王景春,陈维涵,孙亮,侯岩松,袁利坚,白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警察日记》剧照

警察日记 剧照 NO.1警察日记 剧照 NO.2警察日记 剧照 NO.3警察日记 剧照 NO.4警察日记 剧照 NO.5警察日记 剧照 NO.6警察日记 剧照 NO.13警察日记 剧照 NO.14警察日记 剧照 NO.15警察日记 剧照 NO.16警察日记 剧照 NO.17警察日记 剧照 NO.18警察日记 剧照 NO.19警察日记 剧照 NO.20

《警察日记》剧情介绍

警察日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英年早逝后,以新华社记者沿着他的人生足迹采访其亲人、同事、工作对象的过程中再现出了一个见不得百姓受苦、嫉恶如仇、在工作干为上尽职尽责,充满了情怀的公安局长形象。 郝万忠(王景春 饰)在十七年的从警生涯中,留下了六十八本工作日记。从他做刑警接触的第一桩重大命案——至今未破的悬案,到临终前的全局工作计划,详细记载了他每天的工作安排、案情分析、人生感悟,以及对那桩悬案的多次重新梳理和研究。正是这些平凡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基层公安局长的艰辛、不舍和追求;还有一名标准警察所具有的职业基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阿修罗道愤恨的灵魂废柴联盟第一季罗比和托比的奇幻冒险伦敦黑帮第二季东京猫猫NEW~♡第二季红眼航班杀出黎明戴夫号飞船不可思议的杰西卡·詹姆斯诚实房地产怦然心痛阿卡普高第三季是初恋啊羽毛耳环一秒拳王外星人事件II初恋的回忆无人岛的Diva绝命无常镇爱我生活少女们的指南针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第四季封神·纣灭圣诞之吻SSOVA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辉煌年代李天腾与赵小宝我不做大哥好多年宛城之战

《警察日记》长篇影评

 1 ) 《警察日记》:墙外开花墙内香

3月从来都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超级淡季,前面春节档的余热已经释放完毕,后面暑期档就连热身也实为尚早,不过今年这一传统有望被打破。

今年2月份人影市创下32亿的票房数字,得益于春节档的井喷,这个数字相当于2007年全年的电影票房数字(33.2亿)。

虽然今年3月份上半旬一样进入“休整期”,只收获了8.2亿元的票房,但3月21日将有《警察日记》、《白日焰火》、《盗马记》、《超级英雄》等多部影片集体上映,特别是《警察日记》、《白日焰火》两部在国外获了大奖的两部影片被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在国外获奖的影片在国内票房都不是特别的理想,但今年的3月份却很不同,两部国外获的影片同日上映打擂,王景春凭借《警察日记》获得2013年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廖凡凭借《白日焰火》捧金熊柏林封帝,更有意思的是王景春在《白日焰火》中也有出演,和好兄弟打擂台不算什么,和自己打擂台才算牛。

两部在国外获奖的影片同时上映还属头一遭,在这“休整期”的3月,真的有望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

两部影片相比较,个人更喜欢《警察日记》,因为他贵在真实有内涵。

《警察日记》是根据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郝万忠先进真实事迹创作完成,影片讲述了鄂尔多斯东胜市警察局局长郝万忠工作14年工作间破获的案件和他的人生感悟,描述了一位普通的警察故事,真实地再现了郝万忠同志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为民服务、维护正义的鲜活形象,真实再现一位人民公仆的动人故事。

《警察日记》与大多数公安题材作品以扑朔迷离的悬念、警匪之间的激烈较量取胜不同,而是真实再现了一名基层警察平凡而又琐碎的工作与生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该片采取了以小见大的方式,拒绝对英雄人物进行刻意拔高,而是将其感人事迹置换为工作生活中的细节点滴,着力表现了郝万忠朴实的品质和亲切的性格。

在一件件繁复的小事中,小人物郝万忠光辉高大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其爱国爱党爱民爱家的大情怀和大智慧慢慢彰显,从而带给影迷深深的感动。

出身“警察世家”的王景春,曾经演过了各种各样的警察,缉毒警、重案组、户籍警等不同的警察角色,此次王景春出演郝万忠一反以往硬朗的“大男人”形象,并摆脱了主旋律作品中的英雄模式,大走质朴亲民路线,将一名兢兢业业、关心群众的公安局局长演绎得入木三分,堪称最接地气的警察,能以一个中国警察的故事一举斩获东京电影节影帝,实属不易。

王景春是实力派男演员,在角色的塑造力上绝对没有问题,但在娱乐码头看来,最大的功劳还要归功于导演宁瀛,宁瀛导演用极具想象力的镜头语言,把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拍出了商业大片的感觉,没有死条条框框之中。

同时,《警察日记》还是以记者采访为基点,能过主人公身边人回忆层层推进,导演用蒙太奇拍摄手法极其简洁明快,一幕幕的闪回,镜头的相连和内容上的相互对照,产生剧本原本不具有的新内涵。

作为唯一一部入围东京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可见宁瀛导演的功力,这样精品之作想不墙外开花墙内香都难。

 2 ) 没有人敢写的个人传记

只能通过日记的方式,娓娓道来这个故事的时间轴,有一些场景的剪切非常独到,回忆和现实的穿插。

但是整个故事没有特别的亮点,基调很低,非常的接地气,而且工作、身体和家庭的矛盾也表露出来,可是不能相信好人会早死,这样的结局总是令好人担心,死的那么早,虽然做了轰轰烈烈的事情,其实活得更长也许会看到和实践更多的内容,这样的生命不是应该更有意义吗?

 3 ) 主旋律的罗生门

宁瀛真是姜是老的辣。

一个主旋律故事,被她玩儿得颇有模有样。

摄影机的角度、剪辑的大胆,已经超越了目前国内所有的主旋律电影。

对警察局长这个人物的刻画,也算是做到了立体,因为概念化的呈现方式,会让人觉得角色稍稍不可信。

可贵的是,宁瀛选择了最能安抚人心的他者角度来叙述故事,本身就是旁人和死者的日记在讲故事,罗生门的效果就是大家会预见到信息会失真,但乐于让它就此失真下去。

电影中颇具法律意识的干警,在讲述往事时,宁瀛采取了一次过去和现在交合的勇敢拍摄方式。

看到这个镜头时,我基本可以断定,宁瀛是费了大功夫的。

王景春这个多年的实力配角总算站在了台前,东京电影节影帝当之无愧。

2014年8月22日

 4 ) 《警察日记》:深刻主题下的美丽情感

(文/小义大道)警察是一个永远能赋予无数标签的群体,对于这类人物群体要用一部长电影去刻画、塑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处理不当就容易枯燥无味,或是单一说教、或是太过主旋律,但在宁瀛的电影世界里,这似乎不那么难且是件极富创造性的事,看过《民警故事》的人就能明白。

宁瀛导演是位尖锐的先锋女导演,在她早期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其擅于写实、敢于披露的风格,包括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以及《希望之旅》等都是将视觉聚焦在现实面前进行细腻表现的。

《警察日记》延续了她极为强烈的纪实与尖锐,并且在现实主义的框架里,她将故事结构、剪接技巧、摄影技术进行了一切可以改变的尝试,最后呈现出来的作品既真实又不单一还特艺术化。

可以说,宁瀛导演给纪实电影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表现手法,以后写实题材的片子终于可以不那么单薄了。

影片故事是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生前先进事迹为背景,讲述郝万忠兢业忠守、不贪不腐、一心为人民做事的好警察事迹。

主视觉设置在上纪委派来的记者身上,从警察局给记者提供的郝万忠14年68本工作日记内容展开,同时通过领导、同事、亲人以及人民群众等人的回忆进行多条副线填补丰富。

在这场回忆录中,宁瀛再次展现了她独特新颖的剪辑风格,在倒叙的整体故事表现手法下,全篇用现实镜头与事件回放的不断转切闪回,重重叠叠的讲述让故事情节格外激烈更具可看性、又给人物更加丰满多面的体现,观者更能在残酷现实的事件镜头中感受一位平凡人物的伟大举动,看到这些郝万忠在事业忠守与家庭取舍的回忆画面,只会由衷的感叹、不由的感动!

在鄂尔多斯这样一个满地都是钱的环境里,郝万忠的执着与干净太让人敬佩。

宁瀛通过对这个地方复杂的刑事案件和人们多样的生存状态,反衬着郝万忠的简单和执着;几处锋利的家庭矛盾画面和写字台、睡床上忘我的工作状态画面的切入,把这个将所有时间和整个生命都投入到查案办事的警察刻画得无比伟岸。

对这个英雄人物的所有刻画,都是在最最平凡的镜头和最最真实的事件中进行,从饰演郝万忠的王景春其憨厚老实的外形开始,到无多话语举止,每个案件亲自追查办理,无论天寒地冻不怕苦不怕死的坚持,直到生命逝去的最后一刻都在体能测试的跑道上……如此强烈的表现力让主框架叙事及交叉的节奏显得分量感尤为沉重,朴实人物映射出来的深刻思考让一切都变得真实而有意义!

从故事编排到人物刻画以及镜头剪接和摄影技巧的处理上,《警察日记》都体现出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唯美性。

同样是表现真人真事的写实题材,不晃动的“写实派”镜头运用以及那些“浪漫派”的特写镜头,让电影既真实又富有美感。

这是一部难得的纪实片与剧情片完美结合的片子,深刻的主题下有着美丽的情感!

 5 ) 所谓警察,所谓主旋律

一部风格化鲜明的影片。

在保证批判态度的同时,又能够游走在商业和主旋律之间,属于导演的上乘之作。

商业电影的拍摄手法与剪辑是新意,又有贯穿导演一直的视点和立场。

警察妻子仅有的几场戏在红,女人的情感与欲望的表达非常动人。

影片最有意思的是,作为主旋律的影片,需要对警察的行为、个性特点歌功颂德。

但是,中国的警察形象,首先是公仆,其次才是抓捕罪犯的神探。

因而,警察形象太高大,就会显得社会太乱。

所以,影片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就会变得各位谨慎和小心翼翼。

也正是对这些细节和体量关系的处理,就能够恰当的表现出导演的态度、立场,和对社会的批判。

因而,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警察变成局长后,他是如何游走于社会道德底线、树立正确的风尚之间,而悬而未决,也是警察终身遗憾的是,他没有真正破杀人案。

此处是导演最为华彩的地方,也是导演将其对社会的认识、剖析隐藏在对局长歌颂、赞扬的外衣下。

内蒙的景色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风景,而是一个过度开掘矿产,再也不现风吹草地见牛羊之地。

 6 ) Humanity Showcased in "Police Diary"

This is film director Ning Ying's second film about policeman. 2013 "Poloce Diary" presents stories of an Erdos late policeman Hao Wanzhong (by Wang Jingchun) and his main outstanding and tedious things in his 13 years of work. Editing of the film is Beverly impressive, with several segments echoing to each other. Wang's acting like facial expressions is well managed. Besides, he speaks local dialect in the film. The film presents the landscape of Inner Mongolia, its vast land and coldness in winter. Kind and evil side of the locals. Great job of Ning in the film. I recommend it for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7 ) 《警察日记》:平凡之处的闪光

传记片是一种以历史及现实中的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基础创作的类型化故事片,而优秀的传记片则不仅仅是史实的图解,更重要的是传神的刻画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深入其内心世界,还原人物原型的风格神韵。

传记片也是当下类型片创作的一个难点,毕竟如何平衡艺术与现实是创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而宁瀛导演的《警察日记》,以内蒙古民警郝万忠为人物,抓住了他的刚正、为民着想的人物个性,比较生动的还原了这个人物的平凡而闪光的一生。

九十年代时以“北京三部曲”成名的宁瀛,代表作之一便是《民警故事》,尽管是以民警的平淡的日常生活为背景,但在宁瀛的处理下显得相当的生动有趣,又带出了当时北京的城市变迁背景下的人情世故。

《警察日记》的背景虽然不再是宁瀛成长的北京,而是来到了边远的内蒙古城市,但延续不变的还是宁瀛的一些选材、风格等,似乎试图一反传统传记片的“伟光正”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方式,而从他的平凡、平淡里折射出人物、人性的光辉之处。

就以贯穿在影片始终的一条线索——发生在民警郝万忠加入公安系统不久的一宗谋杀案——来说,这是一宗让他始终耿耿于怀的案件,也是一宗他至死未能破的案子,这个选择隐含着多层的意义,既是因为这是他面对的第一宗案件而印象深刻,以至于一辈子无法释怀,也衬托出他内心深处的刚正与执着,同时,也因为这起“悬案”而预示了影片并非要将他作为“神探”来刻画(导演大可选择某一起他破的重要案子为线索),反衬出人物的平凡。

面对犯罪嫌疑人或者不法分子时,郝万忠是刚正、执着的,但是面对普通人、底层人,郝万忠则表现出了他的温情脉脉甚至是不惜违反常规的一面,这样的“矛盾”凸显出郝万忠这个人物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的多元性。

影片的前半部分时主要是通过郝万忠与他的堂哥之间的几场戏对比突出出来,比如一场戏是堂哥的老爸因为醉驾被抓捕,堂哥希望郝万忠求情通融一下,但是郝万忠坚决不同意;而另一场戏里,郝万忠为了殉职同事的遗孀孩子的未来生活,私下找堂哥让他们企业赞助支持住房。

这个坚持与求情之间,便折射出郝万忠的个性特点。

而后半部分时,郝万忠在除夕夜里前往抓犯罪嫌疑人的那一段也被处理的很精彩,既有打击罪犯的刚正,更有在面对犯罪嫌疑人留下的年老孤母时的默默留下的钱财,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戏里基本上郝万忠都没有讲一句话,而通过王景春的精彩表演,把人物内心的正直与温情表现出来,这大概也是王景春在东京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郝万忠与妻子之间的几场戏,则突出了人物在日常生活里的温情面,但也夹杂着他身为丈夫身为父亲的不是很称职的一面,这点就不再拘泥于过往很多传记片的有意回避的家庭矛盾,而更立体的处立起郝万忠这个人物的平凡但真实的生活。

即使是在好莱坞,传记片也是一种较难把握、掌控的类型,华语片因为意识形态、创作理念等缘故,在这方面更是薄弱,但应该说,宁瀛的《警察日记》处理的相当不错,既有选材上的取舍,也有贯穿在始终的人物的丰富个性,再加上王景春的不着痕迹的表演,而使得影片更显得真实感人。

 8 ) 警察日记:大爱,失,爱

刑警这个职业,是个“大爱失爱”的岗位。

大爱,人性与兽性的战斗。

失爱,家人总是第一时间,被连累,被伤害,被遗忘。

用电影来表现刑警的大爱失爱。

大爱多了,说教。

失爱多了,惨叫。

怎么拿捏这个份量,让观众感受“大爱”的残酷,替英雄释放“失爱”的怀念。

看导演选演员。

美国电影《侦探亚历克斯》,导演选的演员是,有色少数族裔,黑人,泰勒·派瑞,出演刑警,亚历克斯·克洛斯。

坏人是白的。

大爱,是黑杀白救白。

失爱,是死亡,刑警的妻子,被凶手一枪穿胸,击杀在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里。

中国电影《警察日记》,导演选的演员是,不帅不红、四十岁的王景春,出演刑警,有媳妇有娃的中年基层干部,郝万忠。

坏人是孝子。

大爱,是替犯罪嫌疑人尽孝。

失爱,是自己过劳死在平凡的岗位上。

在人性与兽性的战斗中,刑警总是在两条线中挣扎,在能和忍之间权衡。

能不能,不把别人不当人(命)。

忍不忍,别把自己太当人(物)。

随缘、惜福、不怨命。

一天,又,一天。

备注:泰勒·派瑞,主演;罗伯·科恩,导演《侦探亚历克斯》Alex Cross (2012) 亚历克斯·克洛斯王景春,主演;宁瀛,导演。

《警察日记》 To Live and Die in Ordos (2013)

 9 ) 力透纸背重万钧的警魂

在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由著名导演宁瀛执导的《警察日记》同其他14部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影片一起,入围了电影节最高奖项——金麒麟奖,主演王景春凭借该片成为本届东京电影节影帝。

华语影片在历届东京电影节屡有斩获,从吴天明导演的《老井》开始,包括《过年》、《暗恋桃花源》、《蓝风筝》、《背靠背脸对脸》、《霸王别姬》、《变脸》、《黑暗之光》、《暖》等,以及近年的《钢的琴》和《观音山》,其实多以文艺故事片为主,但今次《警察日记》作为一部弘扬正义的主旋律影片,能获得东京电影节组委会的赞赏与肯定,则是非常罕见的,因此也让人颇为期待,究竟《警察日记》强在哪里,男主角王景春又胜在哪里。

《警察日记》乍看是典型的英雄典范人物传记,故事讲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公安局长郝万忠,因公操劳英年早逝,在他十七年的从警生涯中,留下了六十八本工作日记,这些日记,成了了解他工作和生活轨迹的重要线索。

本片以新华社记者的视线,沿着他的人生足迹,通过采访郝万忠的亲人、同事、工作伙伴等等,丰富和丰满了这样一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爱又恨、有长处有缺点的公安局长形象。

本片故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画面构图考究,艺术手法多样,是一部充满了美学色彩的人物片,如果仅以“主旋律”一词进行概括,未满有失公允,即使把影片作为一部刑侦片,在国产电影中也属上乘水准。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想接地气,其实很简单,因为大众知道,只要是一个食着人间烟火的凡人,总会说人话办人事,一味的高大全,会严重脱离即有事实,那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所以在人物生活细节的还原上,《警察日记》做得相当出色。

既然因日记而起的故事,所以在影片开头,就是领导指派记者去采访和撰写有关先进人物郝万忠的事迹,片中记者的表现,并非我们所意料之中的模式化的情绪激动立马站起欢天喜地郑重其事的向领导敬个礼说:保证完成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位记者是在不情愿和无信心的状态下,无奈接下了这份被“派遣”的工作,其一是他对于探访对象的不熟悉,其二是他也应该对既往各种高大空的所谓“模范”有抵触心理,所以知道这绝非是一次轻松而简单的任务。

当然,战台烽对既往的各种高大全人物传记片,也是有所抵触,就像看《警察日记》前的心情一样,不知道这部影片,将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怎样的人物,但开场此记者的顾虑,其实很切合观众疑惑或小有抵触的心理,这是影片的高明之处,先不需要观众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和了解故事主人翁,但却以最快的速度,让观众与片中第一视角——新闻记者的眼睛和心理,和观众产生了共情,所以,影片故事慢慢展开,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陌生到熟悉,由无感到动情,这是一个带领观众渐进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过程。

接下来就要说一下《警察日记》的主人公——郝万忠。

这不是一个英雄式的警察形象,没有魁梧的身材,也没有敏捷的身姿,当然,相貌也不是那么英勇帅气,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如泯然大众的警察,却因一身正气凛然,一生嫉恶如仇,给战台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和生活,总不能两边“讨好”,片中的郝万忠同样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就住在自己的辖区,却要几十天不回家,日夜在外奔波、追寻、抓捕,也是为工作呕心沥血,妻子儿子肯定不接受,但他们十分理解他的工作,他的追求,这或许也是当下万千干警家庭的另一半所面临的同样问题。

郝万忠的难处,是作为一个工作者家国难两全的纠结,而郝万忠妻子孩子的委屈,对于电影观众而言,却是另一条会被强烈认同的线,这条感情线伴随采访记者的深入,成为第二条与观众共情的感情线索。

影片主人公由王景春扮演,在片中他确实奉献了影帝级的表演,不显山不露水中,把一个人对事业的倔强追求,对犯罪的强烈抗争,却又充满了对家庭对社会的关爱,诠释的淋漓尽致。

给战台烽记忆最深的几个细节,比如他在对抗罢运黑社会时候的一马当先、果断勇敢;比如他在大年初一抓捕犯罪嫌疑人后给对方孤独的老母亲留下的那沓钱;比如他在从接手就遭遇到却一直未被破获的凶杀案上的揪心与惦念等等,当所有的故事铺垫,慢慢烘托出他不高的身影后放射着光芒的时候,他却轰然倒地,这对于已经构筑起内心精神支柱,充满安全感的观众而言,无异于信心世界的大厦将倾。

影片大部分演员都是非职业性演员,所以对几位真正的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他们不能很正常的融入到生活当中,不仅自己表演突兀,也会影响整个周遭的配合,但如果能彻底融入到剧情中生活中,则和现场的一起化为一体,成为一段犹如纪录片般真实的故事呈现。

无疑,《警察日记》属于后者,通过六十七八本凝聚着操劳的血汗和对人民的忠诚的日记,举重若轻的把一个看似平凡却有万钧重量的热血警魂,真实的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10 ) 和平年度的高危职业

《警察日记》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主演:王景春。

一位记者为了探寻局长的生前,去采访和他工作生活相关的人,由此呈现出一个鲜活的人物。

故事发生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是产煤炭的,郝万忠是原来一个中学物理老师,考上了警察最后成为了一名公安局长。

他曾经为了集资给老百姓的修一条路取跟煤老板喝酒,煤老板说一杯酒一万。

郝万忠喝了20杯酒喝出了一条路,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忙的时候,大年三十都顾不上过年,还得去办案。

说一下电影中的局长的老婆也是个老师,剧中表现得很年轻,演技有待进步。

还有个胖儿子,那么儿子都十多岁。

老婆看着像儿子的姐姐,还好他们都是配角。

下面查到一组数据:2013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449人 2014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93人 2015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438人 2016年全国因公牺牲的人民警察有362人 2017公安部统计了的人民警察的牺牲人数为361人,6234人因公负伤。

禁毒警牺牲人数是一般警察的4.9倍。

2019年10月26日

《警察日记》短评

这部电影很用心,从镜头的运用,剪辑和表现手法,结构方面可见一斑。但是还是少点东西,即使有那么几个桥段,比如他哥在车里抹眼泪和爱人愤而开车都有情感爆发点,但是表达力还是有所欠缺。最后,不知道编剧和导演对于片中的惊悚内容,是怎么想的。

5分钟前
  • 宋一坤
  • 推荐

导演个人风格与片子整体气质格格不入,没槽可吐,就是不好看。

6分钟前
  • 阿Q
  • 很差

流水账。最讨厌宣扬警察为了事业不顾家,领导天天用这套说教,劝民警不要回家,反人性。13的片子,画面质感像03年拍的。不推荐。

9分钟前
  • 小溪
  • 较差

电影内部风格不太一致啊

14分钟前
  • 玥儿
  • 还行

那么好的片子为什么6.6?

15分钟前
  • 森林
  • 力荐

单位组织看的,只能说太烂了,太多慢镜头,完全不知道这些慢镜头的作用,还有故事情节无逻辑性,一会像鬼片,一会又像悬疑片,一会又像纪录片,什么玩意!

16分钟前
  • 睡眠不足
  • 很差

恍恍惚惚竟然也看完了,社会太糟糕,总觉得一个警察能做到这样还是心怀疑惑!主旋律总是不讨好

19分钟前
  • 死胖子李枪枪
  • 较差

横向比较,只能给三颗星撑死。和海报一样,影片有不少恐怖镜头。公民凯恩的中国主旋律版,看在主旋律题材的份上,倒是可以五星。

20分钟前
  • Toxic feminism
  • 还行

不可否认世界上是有部分好警察的,他们可能会得罪同事、可能会得罪外人,他的处理方式可能让别人很不舒服,但是在他心里,家人好像没有安排工作重要。

24分钟前
  • 吴彦祖55555
  • 推荐

导演有心,力有不逮。成为蒙太奇败也蒙太奇。有的蒙太奇很棒,但更多的蒙太奇就很尴尬,因为无法“脱实就虚”。蒙太奇也只能迁就于这样片段化表述的题材。没有轻重无法置入伏笔和楔子,还无法进行艺术再加工。

29分钟前
  • 邝子约
  • 较差

真就当日记拍啊?

32分钟前
  • 张无情
  • 较差

虽然有破除主旋律顽固习气的决心,但加入的新风格又显得是一种不纯的混搭,破案段落算是发力段落,基本能看,但宁瀛是绝对回不去北京三部曲了。

37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王景春演的真心不错,不过这片怎么越看越像公民凯恩啊,编剧忒没创意了,奥胖玩烂的东西还玩。

42分钟前
  • 山河故人
  • 较差

一个警察的一生

43分钟前
  • 一个人的战役者
  • 推荐

主旋律片子中较为接地气的一部,但有些地方还是难以免俗!

45分钟前
  • stone
  • 还行

比起廖凡的那段舞蹈,我更爱王景春和宁瀛表达的这种内敛和持续。自从大决战之后,这是第一部喜欢的主旋律

47分钟前
  • shuanghkkk
  • 力荐

全面。立体。

50分钟前
  • 书生拍案
  • 推荐

主旋律电影,借由众人的回忆来拼凑英雄人物的一生。题材的限制导致其很难出彩。值得注意的是,有几个升格,逆光镜头拍得的确不错,颇具文艺范儿。在框框里带着脚镣跳舞,完成度上算可以的了。6分到6.5分。

54分钟前
  • 局外人psy
  • 还行

导演完全没意识到他是怎么毁了这个人物,这一星是给王景春的

58分钟前
  • 無遠弗屆
  • 力荐

6/10。感觉宁瀛意在用意大利政治电影的叙述,当郝采用政治暴力的手腕而非刑侦范围,打击阻碍当地煤运的黑恶势力,没有评判这类超脱法律程序的行为是否正义而呈现一种失语状态,贫困杀人、暴发户和保护伞等司法黑暗的描述通通失语,证明了政治类型在中国电影体制的无奈。视听精准、舒畅,譬如开场记者论及网络时代下''英雄''形象难立与郝在走廊奔跑的时空交叉,慢摇、高速摄影、跟拍和固定机位交替出现,写意运用脸部大特写、逆光和烟雾水雪的华丽构图,又如郝和小李谈话出画后,记者入画采访同事小李,连接时空的长镜头不断有声音提示画外空间,使得画内画外连成整体。结尾郝慢慢倒下的瞬间几颗雪花落在脸上,却躺在满是灰的血案现场,为郝警察生涯的偏执和负罪感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喝20杯白酒劝土豪修路、施舍年迈的罪犯母亲,细节充满活力。

5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