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好喜欢这种丧丧的喜剧。
上一部有这样的感觉的剧应该还是百年酒馆吧。
两个老男人的友情,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
要面对衰老,面对身体健康的各种问题,面对伴侣的离世,面对儿女问题,面对财务问题……这一切的本质明明是悲凉,却偏偏以一种诙谐吐槽的口吻叙述了出来,非常非常的棒。
我最喜欢,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开始的葬礼上。
是老头儿对自己伴侣的哀悼:我至今无法接受,说实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
如此悲伤,如此痛彻心扉,我们却都要经历。
大概,生活的本质就是悲伤,众生皆苦吧。
第76届金球奖,道格拉斯凭借《柯明斯基理论》获得电视类音乐/喜剧类最佳男主角,虽然拿奖对他来说是一件不足为奇的事情,但他在剧中所饰演的桑迪.柯明斯基远远没有他的幸运。
即使年轻时是叱咤好莱坞的人,老去之后依然连情景喜剧的客串都接不到,只能自己开一家表演工作室,“贵为”表演指导老师,教的学生拿到了洗发水的代言广告,但还是会被那个学生嘲笑不知道“比特币”是什么。
在面对老去的时候,惶恐是一样的。
你幻想过老去的生活吗?
是以某个人父亲的身份生活,在家带孙子,每个月拿着孩子给的零花钱,然后数算着他们什么时候回家?
还是继续自己生活,和心仪对象的约会,去泌尿科看医生,因漏税问题遭遇财政危机,试图在事业上再有所突破,和老友毒舌吐槽相互陪伴?
大多数的中国人,会在老去之后失去自己,子女有自己的工作无法一直陪伴,所以落于孤独,但谁说老去之后的生活一定要围着孩子转呢?
桑迪和诺曼,有身体老去的一些忧虑,也有思想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恐惧,但若有一个人陪着自己老去,变老似乎也可以成为一件浪漫的事情。
桑迪年轻时是好莱坞著名演员,诺曼是他的经纪人,到了如今的年纪,他们两个是彼此唯一的朋友。
对话习惯毒舌,明白彼此的弱点,也是遇到困难首先想要依靠的人。
每个人都恐惧老去,但每个人都不会拒绝老去,因为那意味着你这一生,活了足够长的时间,即使去超市有不会付钱的窘迫,但还是知道了一种新的支付方式啊。
身体会首先发出老去的信号,听不见了,看不清了,走不动了,也尿不出了。
去泌尿科看医生的桑迪会为自己的到来编造一个理由,然后是焦急的等医生电话,被得癌症的可能支配的几天,是老去之后对死的恐惧。
艾琳就是因为癌症去世的啊。
接到医生电话的桑迪,也知道自己得癌症的消息,他穿上自己很时尚的衣服,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远处玩闹的孩子,脸上露出笑容,但却被孩子的母亲当成了恋童癖。
看着警察看向自己的目光,他主动的说:“我不是变态,我是一个演员。
”这个时刻,桑迪一定感觉到孤单了吧。
年轻时候对待爱情的方式会影响到年老之后的陪伴,黄昏恋的难处在于孩子们各自有了家庭,两个老人的结合意味着好几个家庭都要产生联系。
桑迪一生有过三次婚姻,恋情可能他自己都数不过来,七十多岁的时候却孑然一身,如果配合好莱坞演员的身份,这似乎不难理解,当布拉德皮特和莱昂纳多被媒体评价为好莱坞浪子的时候,大多数的旁观者反而会将风流与之匹配,一点都没有骂人的意思。
她的女儿说,在她妈妈眼里,爸爸就是一个渣男,只有被她伤害过的女人,才会发自内心的骂他。
对于爱情,他一生过的潇洒,但老去之后也找不到爱是什么,但却开始为自己担心,当老到只能坐轮椅的时候,难道只有菲律宾女佣推着他晒太阳?
所以,面对着女学生丽萨的示好,情场老手不能拒绝,但察觉到其他学生的议论,他先把自己摘出来,这么聪明又自私的男人,怎么会让一个女人永远对他死心塌地呢?
第一次和丽萨的约会是去看望病重的艾琳,第二次约会则是艾琳的葬礼,老去的荷尔蒙好不容易发挥了点作用,但却为了陪伴诺曼晾了人家一个星期。
提上裤子就走,无论年轻还是老去,桑迪一如既往。
不是老去之后寻爱太难,而是即使老去,他也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
与他相反的是,诺曼一生只爱他的妻子,但妻子却先他一步而去。
当年桑迪介绍他们两个认识,却没想到他们执手就是几十年。
艾琳去世,诺曼按照妻子写的安排,葬礼如望举行。
有浮木做的棺材,黑人女歌手演唱《果酱女郎》,喜剧表演者做主持人等等,因为生前是金球奖的常客,所以她的要求,大都不难满足。
诺曼是好莱坞的成功人士,他脾气暴躁,但妻子总是会给出他正确的建议,葬礼后的一段时间,他仍旧会和妻子说话,佣人看到他一个人对着空气自言自语的时候,总是会无奈的摇头。
生活好像和之前无他,直到在洗衣店看到妻子的裙子,那一刻,八十多岁的金牌经纪人泣不成声。
如果说老年人迟钝,那么丧的记忆闸口一旦打开,奔涌而来的,就是过去几十年的回忆的,那些从前经历过的,他好不容易才放下的回忆,再想起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一生只爱一个人是一件极尽浪漫的事情,但当一个人先离开的话,那剩下的那一个,也必定是足够的难过啊。
穿着睡衣的诺曼走在大街上,对着陌生的司机说:“我的妻子死在了我的前面。
”夫妻两个在好莱坞都是有话语权的人,女儿却一直都是令他们头疼的存在。
四十五岁,婚姻失败,嗑药成瘾,菲比的到来比妻子的离去更令诺曼不知所措,这是令他失望的女儿,但这是他的女儿。
因为没有钱养活自己,所以菲比想起了诺曼,母亲生病的时候从未问候,回来之后就偷拿了她的铂金包试图换取毒品。
当离家出走的菲比再次嗑药到昏厥的时候,终于又一次去了戒毒所。
妻子的离去,女儿的回家,这对诺曼来讲都是打击,回到公司之后面对员工的虚伪和自己必须要靠秘书的解释才能继续下的会议,他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继续活着了。
如果说诺曼对菲比是失望,那么桑迪对明蒂则是愧疚,作为丈夫和父亲,他都是无比失败的,爱情中的自私并没有让他对生命中的那些女人愧疚,但却对女儿有这种感觉了。
一边是亲妈对父亲渣男的控诉,一边是接连两个的后妈的离开,明蒂在见惯了父亲身边的女朋友之后,成为了桑迪背后的依靠。
女儿的照顾终于让好莱坞浪子低头,他不知道怎么补偿女儿,抱歉的话还是说出来了,女儿为他的付出,远远大于他对于女儿。
父母与子女之间必将有所亏欠,有人付出的多一些,有人享用的就多一些。
对比桑迪的幸运,在子女问题上,诺曼显然是付出的多一些。
菲比又被送到了戒毒所,一路上,诺曼忽然想死去,他找不到继续活着的理由了,因为他觉得活的很孤独。
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没有陪伴他的人时,是会失去求生欲的,一向斗嘴的两个的老友,这次却生气了起来:“你不是一个人啊,你看不到我吗?
我就在你面前啊,这就是柯明斯基理论。
”原来柯明斯基理论是陪伴啊。
当你老了,有人陪着,那就继续笑着活下去吧。
这部剧真的黑色幽默,印象最深是柯明斯基的医生打电话,告诉他一个好消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结果好消息是癌细胞扩散缓慢。
柯明斯基说,你刚告诉我我得了癌症,我还怎么have a nice day!
医生说,你得的是相对轻松的那种。
在你这个年纪其他疾病可能比这个更早要你的命。
人生就是这样啊,哪怕你忐忑地等,小心翼翼地活,命运还是会突然抛给你选择题,必答的,worse or much worse那种。
你能做的只有接受它,并学着与它和平共处。
柯明斯基和诺曼这两位,一位失去了一生挚爱,要和孤独、无望斗争,一位患上癌症,要和疾病斗争,还要照顾老友诺曼。
他们以一种非完全友善的方式相互支撑着,这份友情让人动容。
诺曼说,我很害怕。
柯明斯基急了,我们都会害怕,你知道为什么嘛?
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他妈的让人害怕。
到我们会熬过这一切的,因为我们不是孤身一人,你不是一个人。
这个剧很戳我泪点的是,艾琳去世后,由于思念过度,诺曼开始跟臆想中(不存在的)的艾琳说话。
那是他痛苦时光中唯一能微笑的场景。
艾琳比他先离世,这是他意料之外的,人生剩下的意义是什么呢,痛苦又如何排解出去呢,也许柯明斯基理论会给他答案。
两位主演都演技爆棚。
非常值得一看。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痛苦孤独的时刻,苦中作乐,且行且歌。
影片体现了一种举重若轻,活在当下的人生态度。
没有刻奇,没有深刻,没有死死抓住不肯放手越钻越深的悲痛。
最打动我的一幕,当属,Lisa对Sandy说,Don't take for granted. 之后,Sandy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把资产转给女儿,真情流露表达感谢。
也重新赢得了Lisa的芳心。
这个时刻,我忽然明白,一个人不被爱,是有他自身的原因的。
或许像Sandy一样,他们不为别人付出,或者不知道如何为别人付出,把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
尊重他人,懂得如何相处,聪明地为对的人付出,爱和生命力才会流动起来,源源不断。
年轻女孩的青涩美丽,与成熟女性的魅力相比,大概就是萤火之光和日月之辉的区别。
在强大的内心力量面前,青春亦相形见绌。
成为自己,为自己选择,也为自己负责。
不要把他人和一切当做理所当然的当然更不要让别人这样对待你人生中没有混蛋名额,not even for my parents.
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也笑了。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
既有生活的琐碎与不堪,也有人生的洞察与练达。
用极高极的喜剧外壳包裹向死而生的悲情内核,又用完全去戏剧化的开篇与结尾拒绝煽情和滥情,像极了生活本身:既让你痛不欲生满身裂痕,又在裂痕处照进微光指引你继续前行。
古怪的纽曼,其实是用毒舌拼命掩饰失去挚爱后害怕独自生活的怯懦;随性的桑迪,其实是用潇洒拼命躲藏必须做出抉择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但任何的伪装虽可以骗天骗地骗他人,终究骗不了自己。
于是,上天夺走纽曼的生活支柱艾琳,让他必须学会独自生活;上天赐予桑迪独立自主的丽萨,让他必须正视自我的逃避。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在人生的课堂上,所有人都终其一生在做表演课上的学生:曾经只知道演戏却演的过火,曾经只知道用力却用力过猛,而最终,在一次次被生活虐的体无完肤之后,才慢慢懂得,只有真正学会正视自我、投入自我、放下自我,才能掌握属于自己的柯明斯基方法论!
更新 - 金球奖最佳男主角, 窃喜一下自己的评价是在评奖之前写的 - 名至实归!
看过Michael Douglas的剧不多,可能印象最深的是本能 – Basic Instinct.他斑比般的大眼睛很是有戏。
他在好莱坞,被称作是好莱坞皇族 - 爸爸是影帝,自己是影帝,妻子是影后而且一直排在全世界最美丽的人的榜单。
可是当我点开这个奇怪名字的剧集的时候,乍一眼看到一头银发的他,还是吓了一跳。
满头银发这件事情,在中国人看来,完全与衰老等同,我们国家领导人哪个不是将头发染成黑色。
在欧美国家,男性很少染发遮掩白发,而且很多人发色本身很浅,从浅色过渡到白色其实可以在30几岁就发生。
我也是这样才理解了为什么90年代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克林顿性感无比,当时还是小小朋友的我觉得他银白色的头发难看极了 – 人家当时也才40几岁!
于是认真观察了一下75岁从癌症恢复的Michael Douglas,皱纹是70几岁正常的皱纹,但是皮肤其实很好。
身材有点偏瘦但是还是非常标准。
头发没有秃顶。
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睛 – 那种通彻的眼神-没有变化。
第一集前面几分钟描述他讲课状态的时候我几乎确定了这部戏就是装腔作势。
但是剧情铺开,两位老友互损,幽默逐渐加入,我突然发现,这是一部特别聪明的剧集,决定追。
好多很好笑的情节:· 比如Norman不知道怎么样同时看短信与打电话于是需要几次挂断电话· 比如Norman去自己的公司可是已经无法理解最新消息于是和秘书私语 – 你等下告诉我· 比如精彩的葬礼· 比如他与女儿Mindy的对比(和落差 –她真的是他的女儿吗)个人认为有点点败笔的地方是Norman的女儿的演技 – Dr Cuddy客串的这些剧,从Good Doctors到这里,都缺乏演技就是浮夸 ,而且她这么大年纪还在做小朋友做的事情,感觉情节有点老旧。
与同妻俱乐部相比(另外一部老年人逆袭以女性为视角传奇女神Jane Fonda为主演的电视剧),这部戏对白更有趣,情节更紧凑,有时候需要停顿想一下这是一部老年人逆袭的电视剧,毕竟能给70+以上的人作为主角的剧集少之又少。
庆幸我们这个年代,虽然大部分的剧只属于年轻貌美,但是还是有有空间让每个人都可以庆祝他的存在。
Norman的扮演者已经84岁了!
看来,我们前面的路还是很长多么。
Chuck Lorre这次幽默的水准比The Big Bang Theory高了一大截。
总之,Michael Douglas,即使74岁了,也还是Michael Fxxxing Douglas.
我在20到30岁的时候,天天就想着一件事:变老。
为什么想变老?
原因很简单,单纯就是想着有一天,我坐在公园里,看着那些推着小孩散步的爸爸妈妈(大部分时候是妈妈),嘲讽道:“what a waste of time!”然后,我还要面对那些活泼乱跳的年轻人,对他们说,你们有一天也会变成我,只不过没有我这么优雅!
当时,我给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体面地老去,必须孤独终老,独来独往。
在我看来,一个晚年独进独出的老人,有房,有院子,有狗,哦还是个女性,在外人眼里她的人生一定都是故事,谜一样的女子(wonder woman)。
我可能过早地就定好了我的衰老目标。
中学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我特别喜欢一个词,踽踽独行。
踽踽独行,我真是太喜欢这个词了,几乎每篇作文的结尾我都会用上:在时代的潮涌里,在社会的偏见中,她或他,踽踽独行。
多酷!
蝙蝠侠就是这么生活的。
总之,老和死,大概是当代年轻人可以信手拈来,随意畅想的词。
一、与死亡社交的艺术这种畅想一直继续到,我陪我的外公去看眼疾。
我的外公就像剧中柯明斯基和诺曼的结合体。
首先,他大概和诺曼一样,不怎么喜欢人,除了我外婆,不怎么会社交,固执己见。
他倒是也可以和别的阿姨出去吃饭散步,回来后就开始和外婆吐槽:“哦小王的老人气也太浓重了,我应付不来,下回你替我去参加晚饭吧!
”又比如,夏天,他不开空调,别人来家里做客,他就穿着大裤衩背心接待,别人穿着衬衫长裤远道而来,说要开空调,他说,别了吧,太冷了。
但是,他又有柯明斯基的一面。
既讳疾忌医,最大程度避免和医生社交,然而一旦身体出了什么问题,求生欲就开始疯长。
比如,我外公不久前得了白内障,按理说安心手术就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他觉得白内障不仅仅是白内障,还连带着头晕、癫痫、老年痴呆等一系列后遗症。
这种情况大概是,他一旦想到自己有可能看不见,什么病都来了,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性生活紊乱。
好了,当我外公颤颤惊惊地坐在门诊室,面对医生说着的一大堆他听不懂的术语,他焦虑地说:“医生,我不太明白你说的什么意思,不过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又得了这种病,不会就这样死了吧?
”那一刻,我发现我外公还从来没有那么真诚地和某一个人说话,眼睛里满是爱意和渴求,仿佛这位医生就是他人生挚爱。
这一刻,再加上看剧,我想到,哦,原来与死亡社交是一件让人胆颤的、无法好好做自己的事情啊。
这还不是与自己的死亡社交的事,还牵扯到与你所爱之人的死亡社交的事。
就像剧里,诺曼花了一整季都在和妻子的死亡社交,试图达成和解。
他的妻子也是,死之前最后考虑的事,是让柯明斯基照顾诺曼,又想为柯明斯基找一个照顾他的人,希望这样能让他们与自己的死亡,与自己的死亡和解。
说白了,就是不要过于痛苦,优雅而又舒心地走下去。
至于年轻人,在还没有和活着的人好好社交和解的时候,就不要这么着急和死亡和解了吧。
二、一个可爱的老伙计变老是相对论。
怎么说?
大概是,你如果有一个伴,一个可爱的老伙计,不离不弃,懂得你的爱好,知道你的软肋,时常陪你,做任何事,那么你就不会老。
我喜欢柯明斯基在诺曼打算放弃生命的时候,说,你不孤独,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哈喽,你看得见我吗,因为我看得见你啊。
我喜欢在一个人们喜欢含蓄表达爱,或认为爱理所应当的时候,有人炙热地说,你还有我。
尤其在当你老了,每天的社交就是参加葬礼,每天的八卦不是结婚生孩子,而是谁谁谁又死去了的时候,直到你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你也觉得自己应该与死亡和解的时候,还有一个老伙计,说,嘿你还有我,别那么容易放弃。
对,就是季终的那句话,you got me babe.一点都不矫情,很可爱。
“你今天要回家吗?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留下,随时。
”
看过以老人为主角的影视剧不多,但大多数都会让我热泪盈眶。
老人身上有一种魅力,我想那是岁月给予我们唯一的礼物。
《柯明斯基理论》以Sandy和Norman两位孤寡老人为主角,围绕两人的家庭、两人之间的友情,刻画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却离不开对方的两个人。
Sandy是过气的表演指导老师,Norman则是在家赋闲养老的金牌经纪人。
有句话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大概可以用来形容Norman,可是他并不坏,只是时间会往我们每个人身上泼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在洗涤着我们。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留下的是骨子里最真实的一面,而且那一面会被随时间流逝而放大。
Norman固执、刻薄,无论对自己的女儿,还是对自己的朋友,他从来都不会说一句温柔的话。
对待陌生人更是毫不客气,容忍度为零。
这种温情的话一季也只说了一次我想他年轻的时候一定也是一个刻薄的幼稚鬼,越老越混蛋。
可是他的可爱却也在每一集的末尾流露出来,把吸毒的女儿骂出家门,却又担心她的安危;在妻子死后逞强不需要人陪,却在看见她遗留在洗衣店的裙子时失控得流泪。
他经常跟妻子在厨房对话,是他想象中的妻子,但我更愿意把那个形象当做他自己,所有他妻子劝他做出的决定,其实也是他心中真实的想法。
看他一个人坐在床边讲话,会突然觉得其实他很孤独。
有趣的是,这并不是一个以悲伤为基调的电视剧。
Norman和Sandy的对话,承包了一整季的笑点。
互相掐架,取笑对方是他们对话的主要内容。
即使这样,当遇到困难或不开心,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仍然是对方。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可与人言者无二三。
”这是孤独。
这部剧里两位老人每天依然面对着烦恼,比如健康,比如孤独,但他们还有对方,在对方面前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当一个混蛋,这实在是太治愈了。
如果我们年老时,还有这样一个每天可以对着对方说脏话的朋友,怎么也舍不得离开吧。
关注的群体、剧情、台词、演绎都非常棒的一部剧,每一集不到30分钟只有8集,但是看完一直在想着Kominsky、Norman以及他们身边的(老)人。
21岁的我代入耄耋之年的老人们的视角和处境去跟着角色们忍耐着年老的痛苦、家庭的痛苦、爱情的痛苦、社会对老人造成的痛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年老而产生的痛苦。
看到Norman因为想念妻子哭泣的时候屏幕这一边的我也跟着哭泣,看到Norman觉得妻子走了、孩子磕药带来无尽麻烦而绝望时我也跟着感到绝望,看到Kominsky嫉妒年轻人的身体、不满去酒吧无人可约无人搭理他时我也觉得自己身体就是一个要报废的机器。
我非常羡慕Norman有Kominsky这个朋友。
Kominsky在Norman妻子去世的第一晚陪着他,容忍Norman以愤怒的方式发泄他失去妻子的悲痛,帮助他完成他妻子嘱咐的葬礼,在他一次次绝望的时候告诉他—Norman你还有我,我需要你,我们的生活有太多操蛋之处、太多麻烦的人,但是偶尔美好的瞬间、一个忠诚的朋友就是强大的活下去的理由。
一直以来我都不害怕衰老,而是非常接受必将到来的变成老人的那一天,看到剧里面老人们面对的这些具体而琐碎的问题,我意识老人睿智背后的不便后,反而更加欢迎衰老这个过程,不过也感到要从年轻的时候就保护好、锻炼好自己身体。
这部剧是优秀的编剧和优秀的演员共同成就的优秀的作品。
第一季共八集,每集30分钟,一天刷完,还意犹未尽。
身为演员的Sandy近两年没有接片,靠着自己表演工作室维生。
虽然离婚三次,好在还有女儿作为工作伙伴陪伴左右,并还颇具魅力,成功“勾搭”自己的学生Lisa,前列腺出问题了slow cancer,也不忘证明一下自己的pennis。
他的经纪人也是长达几十年的好朋友Norman,在第一集中就失去了陪伴自己46年的妻子,45岁的女儿又第八次进了戒毒所,幸好他还很有钱。
但当女儿从戒毒所跑出追逐在他们离去的汽车后,估计他也崩溃了,他想到了suicide。
Sandy经常与幻想中的妻子对话,例如商量是否要帮Sandy还逃税的30万,但当头脑中的妻子,妈妈,外婆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时,他终于受不了,一个人穿着睡衣就冲出了自己家门。
幸好他还可以打电话给Sandy。。。。
可是又有几人能拥有Sandy这样一个陪自己老去,还能说知心话的朋友呢。。。。
Sandy把Norman送回家,但心中依然迷茫的Norman坐在床上问Money doesn't matter anymore. Sex doesn't matter。。。
.who am I why am I here。。。
Maybe life has no meaning and best we can hope for is just being nice 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本身就难,但亲爱的不在,身体衰老时,什么才能支撑自己走下去呢。。。
扎心了。。。
快四十的我也不能回答。。。
是生命不息,折腾不止,但折腾的动力在哪里呢。。。
下一季会找到答案吗?。。
期待ying
就喜歡這種大量台詞的老戲骨對談戲。
感觉挺自然又幽默
我发现自己蛮喜欢看这种两老头好基友一辈子的故事的 就是觉得老了还有这么好的朋友在身边真好
最开始以为是宿醉那种爆笑剧,然后发现是“老年危机”类型,最后发现是兄弟电影😂
老人家的唠叨拌嘴,一辈子能有这么个朋友挺幸运的
其實和Netflix的另一劇集Grace and Frankie類型很相近,故事都是關於老年人所面對的孤獨與憂慮。所以希望第二季不要越來越像。
非常英范的美剧。Norman就是现实版的Grandpa Rick,丧、毒舌,分分钟就能戳穿一切别人以为的美好假象,然后说出“It hurts to be human. It hurts like hell. And all the exploring in the world doesn't make that hurt go away. Because being human and being hurt are the same damn thing!"
演的太刻意,没多深刻装深刻,第一集就批判情景喜剧?这剧不加罐头笑声我都觉得缺东西
两集就没有动力看了,先观望下,捡起来再说
等我老了,再看
丧剧
看的时候总是会想到《欧维》,但《柯明斯基》要热闹的多,如果没有Sandy的话Norman一开场就要寻死觅活了吧,本以为围绕着Sandy在表演课上与上课的学员们发生故事,但主要是讲述两个咋咋唬唬老头子的友情,思考最多的是关于死亡的议题,人活着是痛苦的,既然你没有胆量死去,那就好好活着。
I’m scared all the time. / Because it’s a scary fuckin’ world.
Was reminded of the musical "The Girls Upstairs" at first, then found something deeper and heavier. Ageing and death are forever lasting critical themes to humans throughout the history, along with which comes the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n the meaning of life, to which there's no settled answer, resulting in the continuous puzzle and pursuit while continuing up the path of life.
fuck我总是对这种老年友情特别有憧憬
很有趣,是70岁和80岁两老人面对老婆死了前列腺出问题了女儿在吸毒财务发生危机考虑要不要跟着妻子一起死还要斗嘴到底的那种有趣。
暖丧暖丧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喜欢,好吧,我早老了
两位老友的互相毒舌挺有意思。
我知道本应该只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小品剧的,但是从诺曼说不想看某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穿他老婆的衣服的时候,我就对这部剧里的所有人物失去了共情——一群惺惺作态自我感觉良好的虚伪的有钱混蛋罢了。 他们的死活我一点也不在乎,不,我大概还是在乎的,事实上还是尽早死了的好,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