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King Kong):動物主義,性幻想、種族主義 (spoiler)December 31, 2005Filed under: 艺术 — kgblog @ 11:44 am Edit This 按: 有人對我批評金剛中表現的暗含種族主義的觀點提出了批評(文章在此)。
我對這個批評進行了回應,並且指出金剛所要歌頌的實際是動物主義/動物權利。
金剛的劇本所反映的是一種性幻想。
金剛電影中也確實暗含著種族主義。
King Kong這個故事的劇本無論如何都跟“批判種族主義”拉不上關係,這種解釋就比指稱King Kong具有暗含不自覺的種族主義傾向要更爲荒誕了,是一種誤讀。
考慮到片子出在30年代,有種族主義完全是很正常的事。
連在美國本土,黑人完全解放也要好幾十年之後,歐洲大陸還有《丁丁在剛果》這樣的獵奇漫畫。
第一,對土族顯然是醜化的,醜化本身不在於其野蠻的文化和特性(恭奉祭品這個行爲本身),而在於其整個形象:極其的肮髒、醜陋;整個住宅地到處都是沒人清除的屍體(我個人想不到人類文明史上有多少個種族社群可以天天和屍體爲伍,把屍體當做文化的),而且最關鍵的問題是,作者幾乎沒有對遭到大猩猩肆虐的土人做任何人情化的描述,基本是不帶感情,技術性的、工具性的,所以無法引起人們對土人的同情。
從這一點上看,對土人至少不是褒揚,而且有意增加了其邪惡成分,無論如何和什麽批判種族主義無關。
第二,關於美麗白女人:強調白女人的技能顯然是錯的,因爲博得大猩猩對白女人同情的是前前後後白女人的各種表現,搞笑表演技能只是其中一項——其他的還有1)溫情、體貼和信任;2)美貌;3)曲折的經歷,如對恐龍的鬥爭增進了感情用。
美貌是不可獲缺的內容。
這個故事的主線是beauty and beast——美女和野獸。
如果是突出女主角的表演技能,爲什麽不找個專門的體操演員、雜技演員,而要找個最標準的glamour的身材高大的白人金髮美女?
找美女的原因就是因爲劇本需要的是beauty,而且需要的是最標準最典範的那種白人beauty。
這種女子的美也是非常glamour,非常眩目的,皮膚白,頭髮金,手長腿長,眼珠藍,比起那些污濁不堪的土女人來說根本不是一個世界的東西。
她的美,她的特殊性,在作者手中,本來就和她的種族無法劃分,這些東西有必要嘗試去那麽清楚的區分麽?
片中的製作人(Jack Black演)最後留下的一句話,“是美人殺死了大猩猩”,是片子的點題之句,如果不是這樣,導演不會把它放到最後。
這一句話表現了什麽?
即突出女主角的美麗,淡化她的表演技能,強調King Kong對她的感情中不可避免的混雜著此種對美的向往的成分。
有人指責最後收場的一句話是對全片基調的貶損,我同意這個看法。
第三,這個片子本來就是根本地由以白人爲絕對主導的演員主演,是美國電影,票房中的絕大多數來自白人,根據三十年代的有種族主義傾向的劇本改編,倫理上不夠謹細,出現一些問題,沒有什麽奇怪。
如果觀衆被導演普遍地去歌頌大猩猩和白人之間的浪漫,而不提它在之前的肆虐,我認爲是有問題的。
問題就在於沒有哪個觀衆恐怕會對被King Kong殺死的土人有半點同情,而把視角集中在白女人主角身上。
片中,金剛殺死了不少人,而在全船船員生命遭到威脅時,她仍然在大叫“不!
不!
“企圖組織船員的行動(如麻醉大猩猩),則顯得有點荒誕不堪。
如果說,在看到King Kong威脅白人船員生命時你還感到女主角大喊船員不要自衛或進攻,有點荒誕,那麽在意識到King Kong殺死土人時,你會有半點同情麽?
這裏說明的是更普遍的問題,導演無意要引導觀衆對被King Kong殺死的人有什麽同情。
最後,你說片子宣揚的是對種族主義批判,我無法同意。
這個片子宣傳的充其量是動物主義,動物權利,或者那一類的東西,不是要把大猩猩投射成黑人。
這個解讀本身就是明白無誤的種族主義的。
大猩猩是動物,不是人。
這部片子本來的結構是什麽,要喚起觀衆的什麽心理動力呢?
很簡單,King Kong代表的是原始、暴力、非理性、恐怖,強大的男性(masculine)力量,生活在完全的異域(exotic)地方,而把一個白女人交到它的手上讓他主宰(dominate)、擺佈,完全是滿足男性觀衆的一種性上面的fantasy,一種性幻想。
當女主角在金剛手裏大喊大叫,美腿四處踢動時,就滿足了觀衆的這種fantasy。
如果說男女觀衆看片子的側重點不一樣的話,那麽我認爲,比較引起男性觀衆反映的很可能就是這一段,至少我認爲這是劇本作家本來的意圖。
而之後女主角對King Kong更反映出依靠、依賴、溫順、屈服,則就是一種submission了。
當大猩猩對著白女人捶胸時,反映的是一種masculinity的勝利。
King Kong深層次的背後所要表現的是sexual domination and submission,本身不涉及種族,種族主義的出現無非是在表達這個主題是所不自覺中出現的問題罷了。
而Peter Jackson要做的不是去批判種族主義,而是把動物也人情化,捕捉動物的情感和善的一面,讓人看到被抓起來的剝奪了自由的大猩猩多麽可憐,這更接近的是一種對animal rights的肯定:對動物情感能力的肯定,對動物自由的肯定。
這才是他要宣傳的。
雖然King Kong被抓到美國和黑人被運到歐美做奴隸有類似的地方,但是King Kong是動物,黑人是人,今天的觀衆不可能混淆這一點。
動物和人是要區別對待的。
今天沒有幾個人會認爲黑奴交易是正當的,但不一定有多少人會認爲動物交易是不正當的。
Peter Jackson所要喚醒的,最多是人們對動物的同情,而不是通過一個動物的故事,喚起人們對黑人的同情。
如果他這麽做,本身就是明白無誤的種族主義——把人比做動物。
和我同看電影的人看完後出來說:“我以後再也不吃葷食了,要做素食主義者。
”這一反映很有意思,她所說的是同情並不是“人們以後不應該歧視黑人了。
”如果有誰在看完片後有此種想法,那麽一定很可笑。
在船上佈置了黑人和華人船員,除了確實是照顧當時的船員的多民族生態,另一方面本身就是爲了滿足政治正確,讓各種種族的人參與進來,否則全片都是白人那還得了了?
今天沒有幾個片子會是這樣的。
Conrad則被很多人視爲種族主義者,而且反映的恰恰是我所說的那個時代的種族主義:烙印在每個人的身上的深深的看不見的種族主義——甚至表現在對非白人社會的同情身上。
Edward Said有很多分析。
• • •
看完《金刚》回家,立刻从笼子里抓出小仓鼠。
拿捏分寸,既抓得住,又不能弄伤它柔软的身体,体会到金刚用力的精准度。
恰到好处地握住之后,我就盯住它仔细看。
看了20秒,放弃了。
一来是小银狐过度紧张,小便失禁,二来确实看不出属于这一个小老鼠的独特之处。
如果小东西躲进一群银狐仓鼠中间,我一定找不出来哪个是它。
要是它再化了妆,换一身皮毛,那就更没戏了。
可是金刚就从满满一城的小仓鼠里认出了安,还是晚上。
金刚真好。
安每一次有意义的出场,她的面庞都笼罩在一层辉光中,或晨曦,或斜阳,或月色,或灯光。
被辉光笼罩的爱情终究不留尘世。
电影里的人都会说一些格言警句,每句话连起来,结成一张扼死金刚的网。
其中,用小学作文课的话讲,篇尾点题的那一句,居然是坏导演说的:美女杀死了野兽。
大约在1933年拍的金刚里,bueaty就只是美女吧。
但是在这一部中,宁可相信,bueaty有一层意思,指的是“美”本身。
为了增加说服力,金刚两次与美女欣赏了美景,自然的美景和人工破坏的美景。
当金刚坐在石崖上,苍茫的眼神从杂技小仓鼠那里移向无穷,他感受到的,真的是美本身。
而野兽注定要死在美上。
阿西莫多对埃斯米拉达说:“美,美。
”金刚只能以手抚胸,由安说出他想说的:“美,美。
”金刚好像一个大玉坠,粉身救主,打破了安的宿命,让她有了获得真爱的可能。
所以当金刚垂下头,从楼顶滑落,那个人类男的,波兰钢琴师,编剧,安的男朋友,立刻冲出来,恰到好处接住安破碎的心,血泪满怀。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大金刚的性命上,这个坐享其成的男人,好可恨哪。
金刚,不知是谁翻译的,真好。
如果照实翻译,应该叫《猩猩王》吧,1976年邵氏公司拍过这部电影。
金刚,象征光明,坚固,锐利,宝贵。
百度贴吧里有一个金刚吧,原本是弘扬佛法的地方,现在可全被大猩猩占领了,吧主微弱地抗议,被金粉们很唐僧地顶回去:我劝楼主还是到“佛教金刚吧”,和我们这些红尘中人争地盘不太好吧!
佛教好象是与世无争的哦!
有句话不是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让蝼蚁下地狱,大金刚上天堂。
Annie灰绿色的眸子里,渐渐饱涨的泪水把所有的惊惧放大,而和她久久对视的King Kong黄色的瞳仁里光彩黯淡,它要死了,所有在很早很早以前就看过King Kong的人已经熟知那个结局:危害人类安全的大猩猩从帝国大厦的顶楼坠落……泪水从按在眼角的指尖涌出来,脸颊湿了一片,我在手袋里找纸巾转头看到邻座的MM也在擦眼角,四目相对两个人都有些不好意思——太丢脸了,以这样的年纪,竟然在电影院里为一只“人造”出来的猩猩哭到忍不住发出抽泣的声音,已经不能再被称为“可爱”的行为了,况且认识我的人都心知肚明,我并不是一个感性的人,甚至可以算是比较冷酷的。
但是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整个电影院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抽鼻子的声音时,我赶紧抓紧机会狠狠哽咽了一会儿,直至走出电影院的门口,仍然神情黯淡,眼泛泪光,惹得外面排队等着看下一场的人纷纷侧目。
小时候,曾经也被妈妈的睡前故事感动过。
因为太早就喜欢跟书本腻在一起,老妈很少讲“流行”的童话故事,除了阿里巴巴之外,有印象的只有《美女与野兽》。
善良的美女为了救父亲的性命自愿做野兽的囚犯,相处日久,美女爱上了野兽。
后者为她舍弃生命也要放她自由,而美女却自愿回到曾经想逃离的囚室答应与曾经让她害怕的野兽终身厮守在一起。
咒语被爱情的魔力破除,野兽变回王子的模样,和美女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小孩子听到这里,就会很满足地去做一个圆满的好梦,长大以后我习惯称呼这样的结局为Happy Ending,简称HE。
但是假如野兽从来就是野兽,他不是王子,没有财富,不懂风度,他甚至永远学不会说句话哄美女开心,不能够吻美女的唇,他只是用生命爱着美女,愿意每天陪她一起看朝阳升起夕阳落下,不惧任何困难只为见美女一面,在任何危险的情况下都会奋不顾身地去救美女,甚至不用她说一句“谢谢”,他不要她的美貌,不要她的吻,只是凭着原始的本能爱着她,美女还愿意和他相守吗?
即使美女愿意,读者还会觉得这是HE吗?
很早很早以前中央电视台(大概是6台吧),放过一套美国电视剧叫《侠狮雄心》。
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模糊了,只记得主角是一个面孔颇似狮子的男子,住在最阴暗的角落里,只有女主角知道他的存在,他们互相依靠,互相保护,我小小的心灵朦朦胧胧地以为他们之间的感情似乎便是书里常提到的“爱情”,但是在印象中女主角好像有别的男友,她和男主角之间永远不可能“cross the line"。
很久很久以后,我突然明白,所谓”爱情“这样东西之所以稀罕,是因为它要在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发生,除了需要化学反应,还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和规范,遵守人类的定律。
King Kong爱Annie吗?
看老版King Kong的时候我并不肯定,也许是被大岛渚那部人兽恋的BT片子搞坏了胃口,但是这一回Jackson借用Carl和Jaque(名字打错了别怪我,我看的可是法语字幕)的嘴再三确认了这一点,在头骨岛上发生了什么?
是人类从来没有见过的,纯粹的爱情,而且并非是King Kong单方面。
技术,情节,感情,如何把这三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所有导演都要面对的难题。
Jackson再次证明他擅长驾驭“重量级”的题材。
“爱情”和“理想”,这是Jackson想要说的故事。
它开始于30年代的美国,欣欣向荣的外表后也藏着残酷的现实和卑微的理想。
开场的老歌配合着粗颗粒胶片形成的旧电影效果,以一连串的剪接浓缩再现了时代背景,紧接着我们的主人公出场了,只用了5分钟就介绍了她的情况:年轻的喜剧演员,心地善良,是一位戏剧作家的狂热Fans,新近失业开发精神领域是赚不了大钱的,“快捞紧赚”的思想不仅搞得女主角所在的剧院关门大吉,也影响了一位野心勃勃的电影人Carl失去了投资者的欢心。
已经有过类似经验的Carl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当机立断决定立刻携带目前的器材和工作人员前赴他理想中的外景地——头骨岛——进行拍摄,来个生米煮成熟饭。
时间紧迫,他在街上“捡到”了饥寒交迫的Annie,骗她上了船此时Annie热爱的剧作家Jack也在船上,他声称自己更爱戏剧,不爱写电影剧本,为了让他完成所有剧本,Carl使诈让他留在了船上,于是一艘满载着稀有动物和人类的船向头骨岛进发了,尽管船上大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的目的地是新加坡,这似乎是一个预兆。
船上有小偷如Jimmy,有骗子如Carl,有盗猎者如船长,有懦夫如Bruce,但每个人似乎都有可爱之处,爱情在Annie和Jack之间自然生根发芽。
这一段节奏MS有些慢,却成功地把电影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主要个性刻画得一清二楚,主次明确,条理清楚,没有刻意的说明性的台词,一切都用镜头说话,Carl在舞厅外面首次见到Annie的场面尤其经典,他深深叹了口气,为了他的电影,正准备走进舞厅找个性感女郎做主角,突然看到玻璃门上Annie的倒影,饿得半死年轻女孩在他身后紧张地犹豫着要不要为了面包放弃尊严,两个人便这样站着,Annie把介绍人的名片抛在风里,转身而过,Carl突然两眼发光,急匆匆地追了上去,两个人各自的倔强与孤高一笔带出。
至于Annie与Jack的爱情更唯美速配,美丽的海景,华丽的衣裳,配上优美的音乐和舒展的画面,如果不知道的,大约以为这是一部简陋版的Titanic。
直到船长知道了Carl的计划,准备调转船头时,一场浓雾让他们宿命般地搁浅在了头骨岛上。
Carl不理会船员的警告,毅然带人上岛拍摄,全剧的气氛也在前面的铺垫之后,一步步进入了紧张的陷阱。
先是被岛上的土著袭击,在被船长救下之后,正当他们决定离开头骨岛时,土著竟然偷偷上船带走了Annie。
于是一个拯救小组正式成立,上岛解救Annie,Carl意外发现是King Kong带走了Annie,几乎没有什么争议的,所有男人都拿上枪跨过先人造的高墙,决心从一个庞然大物手上救回一位年轻女性。
此时故事开始分岔,一方面在这个侏罗纪公园般的岛上,被King Kong从一群恐龙爪牙下救出来的Annie渐渐接受了这个新朋友。
King Kong一开始把Annie当成玩具般戏耍,但是Annie的勇敢在激怒它的同时也打动了他巨大的心。
这条线最精彩的部分应当是King Kong大战三条恐龙,从悬崖上一直激战到峡谷下,除了场面激烈,颇有童心的Jackson也制造了许多在像《人猿泰山》这类动画片里常见的暴笑场景,让观众在紧张之余也忍不住发出笑声。
而面对恐龙和King Kong的“夹击”时,Annie自动地走到了King Kong的身边。
这既是“一人一猩”关系的转折点,也把King Kong的孩子气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救了Annie之后故作骄傲状的姿态显然让许多人想起了童年时臭屁的小朋友另一方面,救援组的死伤不断,除了恐龙之外,他们还在峡谷之下遭遇了巨型昆虫的围攻。
Jimmy和厨师长都失去了最好的朋友,Carl则失去了他的胶片,“理想”之舟覆灭了,愤怒和报仇的欲望熊熊燃烧了起来。
在船长再一次如天神出现拯救了众人之后,Jack一个人爬上了另一边山崖,坚持去寻找众人以为已死的Annie,而失去了电影的Carl则突然请擅长盗猎的船长帮忙捉住King KongJack找到了在King Kong掌心里安睡的Annie,正要带她走,King Kong醒来向Jack发动了攻击,一直追击两个人到墙外,Carl和船长合力抓住了King Kong送到New York做展览。
伤心的Annie拒绝这次成名的机会,回到剧院做了一名群众演员。
而Jack继续写他的戏剧。
直到被激怒的King Kong挣脱了锁链,在New York街头暴走,只是为了寻找Annie的踪迹。
而Jack引它到了Annie工作的地方,发现Annie如天使般从黑暗中向King Kong走来,然后,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结局……关于爱情,Carl对Jack说:“不,你并不真的爱戏剧,如果是真的,你刚才就跳下船了。
”因为Carl自己对理想之爱的热烈可以促使他不顾一切,自己的生命抑或是同伴的死亡,只要电影能够完成,都是值得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Carl是整部电影的“戏眼”,是他想到头骨岛拍戏,是他找到了Annie,留下了Jack,收买了船长。
也是他,在失去了胶片之后,设计捉住了King Kong,导致了悲剧的开始,引发了悲剧的收场。
但对于这个人物,却是怎么也恨不起来的,他失去得太多,以至于找不回最初的自己,对电影的纯粹的热爱,而只能在名誉与金钱里寻找平衡,这可能也是针对现代人的一个预言。
在拍电影的时候,Carl的表情可以称得上“勇毅”,他的态度可以称得上“只求结果,不择手段”的马基雅维利教徒,全因他怀有另外一种爱,虽然跟King Kong的本能不同,却也是不顾一切到能让他暴走的——那便是电影。
在头骨岛上,他宁死也不放开自己摄像机,这或者也是热爱电影的Jackson自我感情的一种投射。
而Jack,或许他只是爱慕Annie的美丽外表,但他也是赤诚的,如一般小说里的男主角一样,不顾生命地去拯救所爱。
然而当他坐在剧院里,听他自己写的台词,也是他和Annie的对话“此事不关语言,它发生了,便当知晓”,直到此时,他恐怕才明白了King Kong和Annie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以一个男人去猜测另一个男人,必然会对带走爱人的情敌施以报复,因此才开车去引King Kong,好带他去找Annie。
这时的Jack方才明白爱之所意,下一次,再有人要强行带他走,他是会跳船的,就像King Kong明明知道必然要死的,仍然毅然决然地要爬到帝国大厦的最高处。
King Kong爬到了世界的最高处,轰然跌下,鉴于30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大萧条,有人也许对这个安排会做出预言式的注读,但是我更愿意以浪漫的眼光去看待King Kong的行为。
Carl看着他的尸体,悲伤地说“the beauty kills the beast",这是一个文字游戏。
Annie看到日出的时候,抚着心向King Kong说”beautiful",也许聪明如King Kong误读了她的意思。
于是,他带Annie去帝国大厦看日出,就像他们在头骨岛上所做的那样,他抚着自己的心,Annie说“beautiful”,King Kong仍然抚心,究竟美的是日出,是Annie,抑或King Kong想说的并非这句话,此事已经不关语言,它发生了,所有人都知晓。
然而这注定是没有结局的,King Kong恐怕已经很清楚了,所以他坚持将Annie留在下面,独自爬上了顶端,即使要孤独地死去,也不能是懦夫的死法,即使敌人是不能战胜的,也要叫人类听到他的吼叫。
King Kong的吼声说了什么,只是我们不明白罢了,因此无法转化为感人的诀别。
Annie在电影开始不久,曾经对Carl说过,她的工作是让人欢笑。
即使她爱上了什么人,也会对那个男人心存怀疑,因为没有任何事情是持久的。
但是,她却全然地信任那个一个指头就可以置她于死地的大怪物,仅仅是因为他救过她吗?
《小公主》里Sara想要一个玩具娃娃,她和爸爸到处寻找,才找到她心中那个娃娃,Sara爱她如同最好的朋友。
但这称不上爱,究竟是什么让King Kong知道他不是Annie的毛茸茸的朋友,是什么是Annie相信她不是King Kong一时兴起的玩具娃娃?
是最原始的东西吧,那或许是爱情的本质,不是因为这个女人美丽聪明温柔可爱,不是因为这个男人英俊富有绅士健壮,而是我们无法解释的事。
这部电影里没有坏人,只有人类,和自然界早于人类的造物。
另外一种生存方式,另外一种爱的情感。
这个故事重拍多少遍,结局还只能是同样的:Annie的瞳孔放大,King Kong的双眸合上,有什么东西从世界的最高处轰然倒下,啊,原来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是King Kong,也是King Kong为这一群相信奇迹而后也放弃过奇迹的人带来的东西。
3个小时,这堪称是一次完美的电影之旅,笑过叹息过尖叫过最后以哭泣结束,作为观众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如果说魔戒的情节还不能让我太感冒的话,这回我心甘情愿地承认Peter Jackson是好莱坞第一导筒,至少在涉及3D时,还没有人能与他比肩。
整部电影的场景无法挑剔,Jackson不仅完美再现了30年代的New York,30年代的服饰,30年代的船只,甚至在Carl拍片的场景中让Naomi Watts再现了30年代的演戏方式。
头骨岛比魔戒更有真实感,配上暗色调和音乐,让人如临其境。
而头骨岛上诸多史前生物更是做得栩栩如生,从昆虫到蝙蝠,从单独一只蜈蚣,到一群恐龙惊奔,就像在眼前发生的一般。
至于主角King Kong,更是细致到连嘴唇上的绒毛都一一到位。
King Kong没有办法说话,所有的情绪都要靠表情体现,大小不一的眼睛,参差不齐的牙齿,鼻孔上的皱褶,有了高科技的帮助都让这只孩子气十足的猩猩更具真实感。
尤其是King Kong的眼神,悲伤欢喜,比语言更明白更清澈。
至于几位主角,都是拍过大片得过大奖的人物,此篇已经超长,就不想多废话了。
但Naomi Watts第一次让我惊艳,那种坚毅悲伤的美感,在她和King Kong冰上嬉戏的那一段里发展到凄厉的程度。
最后想提一下的是配乐,事实证明Jackson炒掉霍华德·肖(不知道这家伙的英文名怎么写)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King Kong的配乐正是属于“引人入戏”的那种,我的眼睛总有30%要归功于James
电影讲述1933年的美国,一名勇于冒险的企业家及电影制作者,率领摄制队伍到荒岛拍摄,其中包括女主角安及编剧杰克,他们遇到恐龙及当地土著的袭击,安发出的尖叫声换来金刚的回应。
这只巨大无比的猩猩,连凶悍的恐龙也惧怕它几分,偏偏它却钟情于安。
安其后将金刚由荒岛带回纽约,但却是它悲剧命运的开始。
后来金刚被抓到了城市。
为保护爱人同军队战斗,金刚为了带安再看一次她曾说过美丽的日出,爬上了帝国大厦,使自己陷入困境,与人类的飞机展开了最后决战。
最后它摔下了帝国大厦,为自己的爱人谱写了最后的悲歌看到他们坐在帝国大厦上当金刚学着安的样子表达“太漂亮”了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看朝阳了 当他千疮百孔倒下,最后爱怜的看着安,然后从帝国大厦顶楼仰天坠下,我已泣不成声,是人类的贪婪害死了他
金刚和安,野兽与美女,角色相似,情节相仿,但是金刚没有野兽幸运,野兽是王子,野兽有爱情,金刚只是金刚,一只被飞机打死的猩猩,得不到安,也失去生的机会。
美女与野兽是童话故事,金刚与安是现实。
影片中,安即便先崇拜编剧,但对金刚也是充满感情的。
她离开金刚,把手递交给编剧,也许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因为自由。
丛林危险横生,与她格格不入,即便再爱对方,可以跨越物种,但我想也没有一个女孩儿可以在几日的接触中盲目的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于是她离开了。
可金刚不是人类,它不会权衡利弊,只会顺从本心一个劲儿的去寻找抛弃它的安,想带她看日出,和她玩耍游戏,照顾她保护她,不计代价和生命。
不过也只是做梦罢了。
影片中最触动我的不是金刚为了保护女主与霸王龙厮杀,与武器抗衡,而是它在和安赌气离开,后来成功救下她后的那一个转身离开,“我还气着呢,快来哄我”,傲娇又可爱。
还有一个镜头是它与女主在冰上玩耍时的画面,即使它没笑,我也感受的到它的快乐。
到头来,我不过希望它快乐而已。
当我摆明车马是为了看金刚这只大猩猩才回顾这部电影之时,影片前半部分那冗长而拖沓的剧情对我来说简直是种折磨,除了女主角安的睡衣诱惑值得一观之外,其他角色刻意地用情节凹人设,做作的让人昏昏欲睡。
幸好我熬过了前两小时,金刚顺利的爱上了女主,女主也顺利的遇到了危险。
接下来就是show time!
何为KING KONG?
是金刚还是王刚?
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金刚为救女主勇斗三只霸王龙!
这并不只是单纯的怪兽之战,而是一场包含海陆空的全空间战斗。
悬崖、半空、藤条、水面,到处都是女主柔弱的身影和金刚的怒吼。
女主负责从悬崖上落下,一路害怕和尖叫,充当道具,三只霸王龙则是捕食者,在被藤条捆成粽子吊在半空之时都不忘荡秋千过去企图吃掉女主,其吃货精神感天动地。
而金刚,则像一架钢炮、一辆坦克,一路碾压过去,除了受点无伤大雅的小伤之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接住女主&拯救女主,男友力MAX!
金刚杀最后一只霸王龙的时候非常彪悍,先是咬掉舌头,然后两手抓住霸王龙的上下颌,徒手撕开!
用实际行动说明:敢吃我老婆我撕烂你的嘴!
霸王龙被撕烂嘴死掉后,金刚还若无其事的继续玩了一下霸王龙的上下颌,就像小孩子玩玩具。
但是看着金刚和霸王龙巨大且狰狞的体型,却一点都没有天真可爱的感觉,而是有一种顶尖雄性的气场喷薄而出!
然而再强大威猛的怪兽也扛不住狡猾的人类,他被捕了。
被绑在百老汇的舞台上任人观赏,如同马戏团里精心训练的小丑。
骷髅岛上的王者,在人类世界却成了被耍的猴,何等讽刺。
金刚暴走,我几乎是松了一口气的。
当他找到安,我由衷的为他高兴。
金刚抱着安,用一只手爬上帝国大厦顶部,只因为安喜欢看日出。
当两人一起安静的看着太阳升起之时,我却一边悲凉一边庆幸:为金刚悲凉,安永远不可能和他在一起,因为安不爱他,因为帝国大厦楼下军队正在集结;为安庆幸,安不会和金刚在一起,因为物种隔离,也因为硬件不匹配╮(╯▽╰)╭之后就是金刚在帝国大厦顶楼打飞机的经典场景。
每个男人都想在帝国大厦楼顶打飞机,只有金刚做到了,场面很热烈,场景很火爆,然而结局很套路。
金刚从帝国大厦最高处坠落,被一群记者踩在脚下肆意拍照,而安和艾德里安在帝国大厦顶端拥抱。
这一刻,我竟开始怨恨安。
因为我已忘了,安和艾德里安是男女朋友的关系,而金刚只是一只变异猩猩。
——新浪微博:电影那件小事——
之前对《金刚》有误解以为是奥特曼那种特弱的打怪兽救地球的片子就没看后来还对《金刚》有误解以为就是爱情片只不过F4换成猩猩了还是没看再后来网上狂轰乱炸狠夸这个片子好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看过《金刚》的一种人是没看过《金刚》的我真诚的希望您是前一种人于是就忍不住了想这一定是特别好特别好的片子我一定错怪它了所以等到别人再聊金刚都已经火星的时候我昨天才终于看了一遍看电影的时候前一小段没什么特别的除了有一段字幕“地球人都知道”让我觉得特逗除了看到女主人公那么漂亮还不去挑脱衣舞特觉得特好挺感动的心想这种纯洁的女孩子最可爱了其他的就没什么但是影片自从大猩猩出现之后或者说大猩猩和女主角见面之后就突然差生了一个疑问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以至影响到了整个影片的观看间接导致看完后也没有体验到传说中的“哭着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那种感动虽然我是在家看的BT下载的RMVB当看到电影里猩猩见到女主角之后就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猩猩也喜欢金发美女呢那里不是还有一堆土著人吗到后来猩猩勇斗霸王龙到后来猩猩被麻醉伸出绝望的手到后来猩猩在都市闹得翻天地覆到后来猩猩爬上摩天大楼 所有应该感动痴情掉眼泪的地方我都忍不住在想如果是影片开始那个不吃巧克力的土著小黑女孩儿呢据说很多女生在看完《金刚》后再看自己男朋友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顺眼觉得自己的男朋友还不如大猩猩温柔勇敢问题是你怎么知道猩猩一定会保护你呢你要没安·黛洛那么漂亮猩猩照样把你抓起来然后扔到空中摔死电影里就是这么演的于是这种煞风景的想法让我看完电影后没感到任何感动反倒联想到《冲撞》了你们不是反对种族歧视吗可是连猩猩都喜欢白皮肤的MM你说这该咋整呢观后感 浪漫标准版:这个电影告诉我们,猩猩也是有人类的爱情的。
特煞风景版:这个电影告诉我们,猩猩也是喜欢金发美女的。
今儿臭贫的主题是:俩字儿,《金刚》需要题外话一下儿的是,我终于瞧见了这部让我念叨已久的好赖屋大片儿。
无论是媒体煽它也好,老百姓骂它也好。
我看之前还是有一点儿点儿激动。
不怕鄙视地说一下儿,我最终还是没舍得出电影票钱,买了张效果较好的D版猫在家里自己跟自己折腾。
谁叫咱就混成这操性,连个请我看电影儿的GG都泡不上呢。
得,丢人的题外话到此为止。
从哪儿说起好呢,就从内位大作家的杰克说起。
丫真TM是一个悲剧人物,本来自个儿不顾生命危险冲回岛上去救安,挺TM壮烈的。
可丫毕竟是个人不是,让金刚一下儿就给比下去了。
这边儿是冒着险寻找心爱的安,那边儿是金刚四两搏千斤干掉几只恐龙博得美人心。
男人那,哭吧哭吧不是罪!
从这里头我们知道,一个片子如果是演3角儿恋爱,那么谁演男2号谁就缺心眼儿缺大发了。
为什么呢?
吃力不讨好呀!
明明是要突出金刚的,你说你丫凑什么热闹,非得跟女主角儿搞暧昧,有一腿。
最后一到岛上怎么样,傻B了吧。
在我看来,丫还没那叫卡尔的导演牛B呢。
接下来我们就说卡尔。
卡尔绝对是个牛B人物,这从我第一次见到丫的眼神儿就感觉出来了。
那绝B是一种走火入魔的眼神,没跑儿!
丫这种狂热者其实也挺叫人感动的,虽说感动到最后就变成感到恶心了。
你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中的确有这样儿的人,他们或者代表着狂热,也同时代表着邪恶。
执着与劣根性同在,让人又爱又恨,既想抽丫的却又印象深刻欲罢不能。
丫是这部电影儿的灵魂人物,他使所有人相信神秘,却又让神秘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
至于金刚和安的爱情,我反倒不想说什么。
无论你如何告诉我这一段儿人兽之恋有多么的伟大与悲壮,我到头来只能给出2个字儿:扯蛋。
动物始终是缺根筋的,对于金刚来说安是个在它寂寞的时候儿翻跟头打滚儿使他非常开心的小女人。
而一切所谓的爱情都是人类闲B蛋扯出来的,狗P金刚始终只能是悲剧人物,无论被描绘成有灵性有感情的动物还是被带到摩天大厦被人们所愚弄。
它只能是一只被人类玩弄与股掌之间的牲畜。
这样儿一部电影让女人相信美丽可以征服一切,让男人相信如果你丫没力气那么就最好认怂。
多好的电影儿。
宇宙无限,世界尽头那样多的未知,勾勒起多少人的猎奇与幻想。
喜欢电影,电影给人们单一平凡的生活带来多元化的心灵体验,满足了人们一个个的梦,相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冒险梦。
2005年彼得杰克逊导演的新版《金刚》用其新进的特效为人们声色并茂地描述了一场奇幻冒险之旅,圆了观众一场探索宇宙无限的梦。
电影发生在三十年代的美国,正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踌躇满志,野心勃勃的导演卡尔天马行空的幻想着去神话传说中所描述的神秘岛屿,拍摄出惊骇世人的天外世界。
卡尔带着他的电影剧组,乘着“冒险”号轮船出发,一切仿佛冥冥中注定,正如轮船的名字“冒险”号,一场惊心动魄,刺激着每根神经的冒险之旅开启。
轮船天注定般地搁浅在卡尔的理想目的地“骷髅岛”,轮船碰到周边密布着的礁石,船上的水手们拯救着轮船。
卡尔望见眼前的神秘岛屿激动万分,仿佛离自己的伟大梦想更近一步,仿佛触手可及的梦,剧组人员们一起划着小船游到岛上,阴森诡异的小岛正如其名,骷髅满地,令人不寒而栗,随后一个个个岛上的土著人对入侵者们疯狂攻击,幸得轮船上的水手们勇敢的举枪解围,带领卡尔等人逃出生天。
重回“冒险号”,准备打道回府的轮船上却少了一位人员,正是电影摄制组里美丽的女演员安,惊魂未定的人们决定重回岛上,寻找消失的同伴,于是真正的冒险之旅才刚刚开始。
安被土著人劫走,在古老的土著人祭祀仪式中,安被作为祭祀品,安的惊声尖叫引来森林之王——大猩猩金刚,金刚带走安,却对这个金发碧眼白皮肤的美女情有独钟,安为了取悦大猩猩,表演起她的绝活,耍杂技,却更得到如孩童般的大猩猩异常的开心。
一方面卡尔等人一路探险般地寻找安,一路上爬山涉水,遇到各种生物的袭击,仿佛凡人与自然界的抗衡,一路上丧生的队友越来越多,令人触目惊心,在这片人类未知的天地,是该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去战斗。
作为观众,又是那样的心神向往,看得心潮澎湃,刺激每根神经线,不知是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探险之梦。
呵呵,也只能在电影中感受感受了!
我昨天晚上一个人看了一场专场,天山电影院4号厅,也是挺大的一个厅,音效也不错,就我一名观众,九点的一场,50块钱,一直看到12点.我感觉这片子的细节特别丰富,真是用心.有些细节,可能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明白.举个例子,导演第一次一个人目睹了金刚掠走了女主角后,决定带人马与摄影机进山寻找,摄影师问道:"要带6厘米的镜头吗?"导演答道:"不用了,带个广角镜头就行',然后画面上给摄影机换镜头一晃而过.这里面传达出的意思,如果你不记得与镜头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的话,就领会不了.首先,我们要先弄明白,6厘米的镜头是个什么镜头?对于大家熟知的35mm胶卷的民用相机来说,其标准镜头焦距一般是50mm和58mm两种,这种镜头的视角接近于人的眼睛的视角,,所以有人会以为,60mm焦距的镜头也就几乎是个标准镜头.不过对于拍电影来说,同样是35mm胶片,由于电影胶片是竖着走的,不象相机里面胶卷是横着走,所以每一格电影画面的尺寸要比相片小不少.几乎只有一半(56%),所以,60mm的镜头对于35mm电影摄影机来说,算得上是中长焦了,大概相当于35mm相机的80或100的头了.但是有没有人注意到这一个细节,他们出发上船前,摄影师问了导演一句:"我们是带16mm的摄影机吗?""对!"就是说,他们带的是16mm胶片的机了,这样一来,60mm的镜头就相当于至少35mm相机的200或300的长焦头了.导演已经看到过金刚的体型有多大了,而且他下决心要接近金刚近距离拍摄,所以,他才斩钉截铁地说:不带长焦,只带广角!这就是观影的乐趣啊,朋友,你注意到了吗?不过,他们的摄影机摔坏后,胶片全散落出来,心血全白花了,导演看着那堆曝露在外面的未冲洗的胶片欲哭无泪,我看着那堆胶片可就乐了,看那尺寸与齿孔的比例,好象分明是35mm的啊!?
经典的故事,不过拍得只剩下炫特效了
看到了人类残忍的一面
记得当时李盼哭了三次,我表示没有感觉。
居然被金刚感动得不行 幼稚的英雄情结是从夜礼服假面开始的吗?
爱美人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情感界限鸟
人兽恋受不了
真男人就应该为女朋友打飞机,恩。
一开始以为是探险片~后来发现是恐怖片~最后才明白是爱情片~
我想看女金刚劫持一男人,
人还不如猩猩,真的
翻拍,看特效啊看特效
等待一头情圣。
令人失望的大片,最难相信的就是会说“Morning”的金刚~
为什么会有人喜欢这部片子?
不爱看 尤其是知道结尾以后
刚在电视上看完,非我本意...果然重口味的人兽片是我所不能接受的。边看边吐槽,也只能这样了。
无非是看特效,演得做作。
长!
感觉Peter Jackson往片子里加的东西太多了。
看在金刚的面子上给一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