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记忆碎片 ——浅析《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中的镜头 关于“青春”这个词的定义可能有很多很多,也许像是《阳光姐妹淘》里的无悔,或像是《垫底辣妹》里的励志,甚至是像《匆匆那年》里的追寻,在各类影视剧里给观众塑造了太多太多的青春,以至于让观众觉得对于青春的印象应该是丰富而不凡,其实回过头来想,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又有多少不凡的时刻呢,也许我们的青春更像是《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里呈现的那样,毫无理由的无聊和放肆。
短片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展现了四个女孩“迷茫的青春”,通过她们何尝没有看到曾经自己呢。
利用框架镜头展现不同人物的共同之处。
短片中运用了“圆形”和“方形”两种框架性的镜头来加以呈现,共同点是在框架形成后都是用推镜头来带出人物,但不同的地方在于两者的不同人物命运,用“圆形”的垃圾桶洞口带入了主人公小茜,并用“地牢,混蛋”两个词加以扶之,在这个镜头里让观众看到了井底之蛙的感慨,也许她们真的现在峡谷里的金鱼始终看不见大海,而“圆形”有,用一种永无止境,看不见尽头的轮回,正好契合了女孩们漫无目的,碎片化的青春往事。
而“方形”镜头用在了全篇不曾谋面的海酱身上,在外人眼里她是个成功的少女偶像,现在的她方方正正被演艺公司规划的明明白白,虽然在最后的方形镜头中,观众只看见了她的嘴,但可以从她的台词中看到她的痛苦和她极力想要的突破,正如“我只有十五岁,但要唱《十七岁》这首歌”那样般的无奈。
两个女孩的青春不同,但又相同,不同在于命运,相同在于她们都不知道活着的含义,而这一切,影片只用了两种镜头就早已诠释的淋漓尽致了。
用特殊的主观镜头记录每一段特殊的青春时刻。
每个人的青春不一定不凡,但一定特殊,影片也利用一些特殊的主观镜头,向观众呈现了女孩们特殊的青春。
影片中的青春用“自由”一词来形容再好不过了,而其中对于手机的主观翻转镜头运用可说是恰到好处,当女孩们在天台上把手机抛向天空,这不仅是她们无聊的玩法,其实更是有种想飞又被地心引力束缚住的表达,也许只能在空中漫无目的的停留一秒,但心中那份青春的不羁却从未改变,相比之下“保龄球”的主观镜头也是如此,一种混乱感从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这何尝不是像是女孩们无厘头的青春呢,一直在运动,但始终紧贴地面。
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用的非常奇妙,那就是在给金鱼投食的一个镜头,在鱼缸底部垂直向上看着鱼食一颗一颗的掉落,顿时一种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充斥着画面,影片中的女孩们也像是鱼缸中渴望大海的金鱼,但始终只能在鱼缸里张望着这个单一的世界,影片不用过多的语言,只用镜头就将影片思想娓娓道来。
用平视的主观镜头让观看者变成参与者,并从中审视自己的青春。
影片中的平视镜头也是影片的特色之一,与众不同的是在此基础上加以了手持拍摄的手法呈现,从而让影片的真实感得到了更好的展现。
影片中对手机吐痰时的不屑,集体竖中指时的团结,对自我影像的想象,和观众对话的平等,甚至是电脑前主播谈论的性,都是利用平视的主观视角来呈现的,通过这个也进一步的阐述了在青春这条路上所遇到的事情以及影片看似松散的主题,这也让观众更好的融入影片看到人物的世界,听见内心的声音,引发自身的共鸣。
也许励志的青春真的没有那么多,其实更多时候像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背叛也好,被背叛也好,我认为都无所谓,直到死去” 那样的空虚、迷茫与落寞吧。
《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因为无所事事我希望发生地震发生世界末日,某一天发生一点变化好让我逃离这个小镇。
金鱼在夏日祭会被处理掉,我们想把金鱼放进海里可是峡山没有海所以我们把金鱼放进了泳池里。
我们想人都是僵尸,“我们在出生的同时就已经死了,我们为成为僵尸而生,我们活着就好像行尸走肉”
十五岁的夏天,四个少女把夏日祭的金鱼放进了泳池,理由就是无聊,纯粹的无聊。
人生好多个十五岁好多好多无聊。
人为什么要工作学习呢,是不是能给平淡无味的生活加点意思。
人生就是不断的“找乐子”当你认为新的环境或者当你25岁你所期望的世界不再无聊,结果你还是陷入全新的无聊,工作的压力生活的重担。
你成为了社会的僵尸。
每个人都像是金鱼被困在不同的地方,当你认为摊贩的池子太小太拥挤,可是泳池又满是消毒水,海水又太咸。
我的签名一直叫溺水的鱼,因为记性不好只会笨拙呼吸迟钝地吐泡泡。
现在我需要给我自己加新的前缀,溺水的金鱼。
在改卷的路上 随着摇摇晃晃的车子以及玻璃幕上充斥着被裹挟而来的雨水形成的雨幕 看完了前20分钟 在中午放饭之后 又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看完给我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蓝色大门》里面的那句:“什么事都还没有干,夏天就已经快过去了;我们一直都在跑来跑去 什么事情都没有干”不过少女们把金鱼放到泳池里面无疑是给自己“无聊的青春”书写了一笔浓墨重彩 青春似乎本该就是这样的 无聊 跟几个傻逼朋友一起大笑 一起受罚; 或者是孤身一人,以旁视者的角度去观看世界线的变化 。
我的青春最重要的是一群初中结识如今已近十年的老友 在我的印象中 青春是足球 是三国杀 是为数不多的烧烤聚餐 初中时没有自己喜欢的女生 高中喜欢的女孩子选择拉黑逃避 在班级里面格格不入 一直没有被人注视和被人喜欢的闪光瞬间 偶尔几科文科科目被人夸厉害 但更多仍然还是与人相处不远不近的距离 虽然没有每天都想着这个世界赶紧爆炸叭的想法 但是也有偶尔想要遁匿于尘世 让别人彻底遗忘我的阴涩想法。
种种一切就好像无所谓,什么都好一样。
似乎大家的青春里都氤氲着一股复杂的气息,但我回望我所谓的青春,就让我想起了高中毕业时,看着学校几乎每一个人都在找朋友合影留恋时,自己站在喧闹的走廊,但是一点声音都听不到,似乎处于真空状态下,被玻璃罩罩住的那股子隔离感。
是一种无所适从,但是又无法被抽离的感觉,其实就是我在“青春”这个词里被除名了,就是那种你其实是无所谓的。
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泳池。
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黑夜,学校泳池,湿身,少女……短片开头是一个名叫茜子的少女,刚跟另外三个好友把四百条金鱼放进了泳池摆少女》般轻松阳光的日系青春片,也不像如《贱女孩》般开放激情的美国校园剧,当然也不像如《匆匆那年》般爱恨交织的国产片。
它并不是讲述成长,更像是青春记忆里零散的片段,与朋友在包房里放声k歌,在海边骑车,拍大头照,去游戏厅,暗恋老师……在我的青春期里,我曾无数次说过“好无聊”这句话。
或许青春就是荷尔蒙的代名词,我们都想“作”一番,茜子和她的朋友也一样。
在这个叫狭山的小城里,没有她们想要的东西,她们日复一日地过着口中“born to be zombies”的生活,甚至希望地震、战争来打破一潭死水似的生活。
她们渴望外面的世界,不一定更好,但一定不一样。
短片主要从茜子的视角出发展现她眼里的世界。
在她眼中,有沉迷偶像团体的父亲,有爱好直播的哥哥,有出轨的母亲,有不断发emoji的朋友,有不知怎么就喜欢上的老师……就这样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直到隐约看到自己和朋友的“未来”,茜子无比期待“有奇迹降临,成为打开生活地牢的钥匙”。
只是,生活继续平庸。
在夕阳下跳舞的少女,用力寻找生活的答案,懵懂美好,也有各自的烦恼。
因为“有些心情会在长大后消失,就像你长大后会渐渐听不到超音波驱蚊器一样”,所以我们都想留住青春,绽放得像手里灿烂的烟花,只可惜烟花易冷,青春易逝,就连多看一眼都是奢侈。
在最后一章中,与其说“拯救金鱼”不如说“拯救自己”。
夏祭后即将要被处理的金鱼就像是成年前的这些少女们,她们想要看金鱼在更大的天地里自由畅游,算是对平淡压抑的生活的反抗,结果最讽刺的是,她们什么也没看到。
或许青春就是,当你满怀希望想看泳池里美丽的金鱼,最后只有一片漆黑,而我们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失望中长成了“坚强”的大人。
或者青春没有那么多励志情节,我们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我们都没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们都不是风靡学校的校花校草,我们只是那个会和父母闹别扭的孩子,那个会和朋友打闹的傻瓜,那个会把暗恋埋在心里的胆小鬼,没有那么多自由、叛逆,可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我们活着的记忆。
结尾对应开头,四个女生在k房唱起了“此时此刻,我还活着……”。
放生金鱼并没有为她们的生活带来改变,金鱼逃出了小鱼缸,而她们没有。
你以为青春是一场狂欢,其实只是不甘寂寞的自嗨。
无所谓意义,无所谓结局,青春只是胡思乱想加上躁动的心。
狭山有通不到任何地方的高速公路就如找不到出口的青春期骚动,过着看似丰富却无意义的生活,对一切想做的事情心存怀疑,对身边的人爱得真实又虚伪,积极得可怕,可怕而无依靠,所以对自身的生活抱有看似绝望的希望。
好像要看穿一切,但其实什么都不懂,以为后面的青春的几年就能过完漫长的一生,你将永远用死去的双眼看着飘忽不定的未来,所以我们把在夜晚把金鱼放入了泳池,一开始我们是想救金鱼和救自己,后来才发现夜里的泳池漆黑无际,我们看不到金鱼在泳池里有多漂亮,就像我们看不清自己的未来,这样的青春多美好,做着一切觉得有意义而无意义的事情,尝试把无聊的消遣伪装成伟大的举动,关键身边还总有人陪着做这样的事情,已经够值得了。
再说回电影, 小茜对着手机吐口水的时候挺有意思的,她和好朋友(深濑海)都知道回不去了,却还是客套地发微笑表情。
(海的名字大概是特意弄得?
)在没有海的狭山却出了一个叫深濑海的很火的明星,在没有海的狭山,小茜游泳却游得特别好,这些都在指向小茜很希望逃跑吧,即使不喜欢自己曾经的好友但还是向往她逃出了狭山吧。
深濑海在十五岁时唱了一首《十七岁》,这真是青春时充满浪漫的事情,假装成熟,不顾他人。
(话说如果能一直保持天真的看法,不被外界所左右也能算是成熟了吧?
)这样无所事事的夏天不会再有了,陪你一起干无意义的事情的人可能也不会再出现,但是当我明白这道理后,那些事情在记忆里却都变得有意义了,因为“无意义”这几字在出来工作后就变得特别珍贵,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有指向,不赚钱的事情就是浪费时间。
如果想不撑伞在雨中散步,别人会问我是不是失恋,如果我告诉他们我的真实想法,他们大概会觉得我是傻逼。
我只想重温一下初中放学突然暴雨,因为没带伞而拼了老命蹬自行车回家时的感觉。
(我也会希望有个女生撑把伞走到我旁边对我说,淋雨会感冒的。
)也有可能会有人觉得我在装嫩,可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我和十八岁的我对某些事情看法可能不一样了,但我依然喜欢做我十八岁时候想做的事情,我觉得青春逝去只有一个症状,那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老了。
O'ever young!
私たちはいつも結局だ 結局真っ暗で結局綺麗な金魚は見えなかった結局結局結局…結局その夏は終わった結局私たちはこの町から出ないだろう結局何も変わらない結局私たちがやったことに意味なんてひとつもない
。
金鱼放在游泳池里真漂亮啊,但是消毒水里会杀死它们的吧,也许金鱼就该呆在夏日祭大叔的充气水池里,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反正青春期干的尽是无聊又没有结果的事。
——浅析《金鱼少女的日记》 日本短片《金鱼少女的日记》与其说是一部影片,倒不如说它就如同纪录片一样,用诗意化影像描摹出四个少女的生活。
影片分为了九个章节,叙述出了青春多样、多元化的体验,点出了关于青春、家庭、自我以及日本社会的诸多问题。
四个少女对待生活的麻木却又想反抗百无聊赖的青春,表达的是少女们对自由、理想的向往,以及挣扎过后却又不得不活在当下的无奈与悲哀。
独白作为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的工具,也契合了青春的叛逆姿态。
短片中的独白展现的不仅仅是少女们表面上的呓语,更是诠释了少女们极力想反抗麻木生活的决心。
被困在鱼缸中的金鱼像是诉说了少女们被禁锢,被束缚属于峡山的不满。
片头摔碎的被子代表着少女们破碎,麻木的人生,更是暗示了后文少女们无声的反抗承载了他们对当下生活的无能为力,徒劳无获。
她们通过偷金鱼后又放生金鱼展现出少女们对于自由的渴时望和向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寄托于金鱼,宣泄自己的情感。
独白更是打破了“第四堵墙”,不仅是在与观众对话,更是在对镜头外的生活对话,对生活的反思和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丰富新颖的视听语言彰显出青春的活力。
箱子、手机等物件的主观镜头模拟了少女们的主观视点。
一方面呈现出带有第一人称的视点,营造了主观情绪,形成他者的视角,同时也让这种情绪蔓延至观众。
还运用了众多慢镜头,使述说更加的真实、深切,具有写意性、诗意性。
在电玩城中手持镜头的运用突出了青春的独特姿态,展现青春情感的不稳定性。
独特的意象表达的不仅是少女自身,更是少女们对于青春情感的寄托。
在影片的开头,一位少女站在水里独白,之后便像鱼一样游进了黑暗之中,隐喻着少女们的未来也是迷茫,未知的,她们也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
片中金鱼被偷的新闻向我们讲述的不仅是这个事情,更是述说了少女们无聊的青春,用真实的事件来引发对青春的思考。
被困在鱼缸中的金鱼如同被困在峡山中的少女,展露出少女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狭窄世界的控诉,陷入其中无法逃出。
是一种外在的束缚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困境。
最后金鱼被放生暗含了少女们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峡山,但“活在当下”的歌响起呈现出少女们只能活在当下的消极、厌世之中。
《金鱼少女的日记》展示了少女们对现实的不满,对重复生活的抗拒,对成人世界的唾弃和对青春自由生活的向往、憧憬。
这些少女天天梦想着要离开这个小地方,却只能日复一日地度过无所事事的夏天。
多元化的青春背后的指向却是精神的空虚和青春的叛逆与迷惘。
以前不明白这句话,在发呆的某一时刻,突然懂了。
人在幸福的时候,往往是不自知的,因为我们总是擅长记录痛苦。
现在的我,觉得这84天漫长如斯,我极其厌恶上班,我绞尽脑汁为了多玩一会手机,我把这一点的休息时间奉为净土,我只想时间快点,再快点。
很少意识到,也许多年以后我会觉得现在很幸福。
就像高中的时候,我也觉得痛苦如斯,我想快点考入大学,躺平摆烂,却在现在时不时回忆当时一杯奶茶一个晚自习的简单快乐。
以后,我再也不会因为凌晨的满天星星觉得浪漫,不会觉得铺面来的冷风清新,不会能在上班的时候打瞌睡,不会再关注娄烨的新片和纠结听不懂贾樟柯电影里的方言,不会在阳光里读瓦尔登湖,不会听赵雷的我记得。
也许会,但我会为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发愁,为工作焦头烂额,为老去的父母发愁,为得不到的爱情发愁,为注定的未来发愁。
这84天注定是我以后会觉得幸福的84天,过去的都过去了,都是回不去的,所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去珍惜每一天吧。
早几月在某社交软件看到有人po这短片里的截图,当时就很想知道出处但是没问今天竟然在一篇文章里看到提到,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了这篇文章叫《那个追求安稳的人,最后为什么死了?
》讲的是上个月在西雅图偷飞机的那个年轻人,他每天在社交软件抱怨着自己枯燥而且环境恶劣的生活,但最后又告诉自己说,这份工作也没那么糟糕,有机会享受航空公司的福利到处旅行。
就好像日常的我们,抱怨着工作的无聊,领导的苛刻,同事的客套,环境的不尽人意,但是抱怨完,还是告诉自己这样的生活好歹也没什么差错,也无从选择改变。
然后盖好被子,第二天清早关掉一个两个三个闹钟再赖一会儿,摸着手机刷着朋友圈搓着眼屎慢慢找回意识,再缓缓爬起来耷着眼皮去漱口,然后清醒过来开始新的 无聊的一天。
偷飞机的青年,后来把飞机开到了海上,他说他只是想去看看那条 背着自己幼崽的尸体,在海里游了17天才决定放手的逆戟鲸。
75分钟后,他让飞机坠毁在了普吉特湾的一个小岛上。
总觉得有时候遇到一些音乐或者电影,都好像是有缘分,冥冥注定一样,亦或者是你总能从一些作品里看到处于当下那个状态的自己所想看到的东西。
现在的我,就处于这样一种,安稳,无聊,想挣脱,又无处可去,不知道活着要追求什么,的状态。
并且,总觉得至今为止的生活,都是那么不尽人意。
想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找点刺激,却又觉得都是徒劳,好像那样的我也不是我,那样的刺激也不是我想要的起伏的人生。
再看看上面的热评,是阿,就算去大城市又怎样,去开阔眼界又怎样,就算我现在活在一个灯红酒绿的街道,我就会觉得生活很有生机吗?
谁都是一个人,即使有了爱人,人终究还是一个人。
心若死了,在哪里,在谁身边,可能都会觉得虚无吧。
这部短片还让我想起我长大的城镇,我想,可能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小城镇、小乡镇长大的吧。
谁家的大人之间仿佛都认识,谁的事似乎都迟早传到各个巷子每个人的耳朵里。
马路不算特别宽敞但车也没有大城市多,不会那么容易拥堵。
或许还会有一个人工湖或者小公园,体育场,饭后人们牵着爱人带着小孩出去散步,走几步就碰到一两个熟人然后寒暄几句,小情侣如果想找个隐秘的碰不到熟人的空间可能都觉得很困难。
大家似乎都很享受这样的环境,养老的环境,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环境。
对阿,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每次回家逛超市,看到年轻夫妇或者中年大妈们买菜挑酱油时木讷的表情,又总会觉得,啊这就是生活,日常,一陈不变,循环往复,机械化,的模样吗。
嗯,也没什么不好,养着一个两个孩子,安稳幸福,不好吗。
那所以,我们到底在厌倦什么呢。
为什么看着西雅图青年的新闻,我竟然有点想为他鼓掌哭泣呢。
又还会有多少人会在行尸走肉的安稳中死去呢……
我记得那天下午最后一节是体育课所以放学很早,春末夏初。
我和同学说笑打闹走在天桥上,外套系在腰上,吃着棒棒冰。
望着桥下来往的车辆我就想,我一定不能做个平凡渺小的人。
于是13岁我就到外地求学,直到今天在北漂。
家里的朋友都过着24岁这个年或许该有的生活,安逸的呆在那个小城市。
可我一直坚信自己的选择。
有人说人一辈子就像走一个圆,或许有一天我会选择回到最初的地方,但那必须是我看便了外面的风景后。
年轻时,该活的落魄点,不是吗
青春才敢这么肆无忌惮,这么挥霍时光,这么抱怨无聊。影像风格与状态都充满活力,拯救这通往绝望的人生。好看
喜欢。把小镇少女的百无聊赖拍得既绚烂又放肆,一个接一个的梗诉尽了青春的面貌,少女突然转头看见未来的自己,也许生命终将遁入平庸,但在年轻的时候干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才不枉此生。期待导演拍长片,想象力一定要保持。
技巧过于繁复。谁不喜欢少女们呢,但,不喜欢Ending shot。
超过十分钟就开始觉得聒噪了,适合拍成短一些的广告片,或者,拍成俩小时以上的长片醉生梦死。
四张脸真的好丧啊,导演在技巧上倒是够用心了。刚开始看到这短片就想起最近的新闻:因为放生某种鱼却造成当地另一物种大量减少濒临灭绝,几个人被起诉了2333
能把丧做成主旋律的也就只有贵国了。
这也叫无聊的青春。。。
+;重看,日本“主旋律”电影
我的脑回路跟不上。2018.02.22
看这部片子,让我想起高三那年,我和同学差点把烈士陵园的花圈点燃。青春就是这样,有人颓废有人丧,因为无聊而疯狂。
@2020-10-21 09:09:51
切片还是碎片?
好绚烂的大型mv,但是又不空洞,清晰的捕捉到青春少女的气味,不是纤细柔美娇滴滴的,而是生猛粗野忧郁悲观,困在无聊的日常里,像金鱼困在小水坑,最后那一下充满了然、恶趣味又挑衅的“抱歉没让你们看到想看的结局,这个就算特别服务吧”然后坦率的露出湿水的制服与内衣带,像一个耳光呼的扇过来,蒂翻了
想要那把粉红色水枪?
挺好,就是有点炫技过度
真实事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Zx411p7Ai?from=search&seid=12519311055665322791
非常酷非常喜欢,中二病的虚无主义,然而也只有那个年纪可以把堆积如山的百无聊赖用这样一种毫无意义的浪漫方式爆发出来。主演们的厌世脸我给130个赞
竟令我想起了一些成为大人后忘记了的事 “positive terrifying”这个词太棒了
好尴尬…看不懂呀乱哄哄的半个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