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控制

Control,黑色青春挽歌

主演:萨姆·赖利,萨曼莎·莫顿,亚历山德拉·玛丽亚·拉娜,乔·安德森,詹姆斯·安东尼·皮尔森,哈里·崔德威,克雷格·帕金森,托比·凯贝尔,理查德·布雷默,马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控制》剧照

控制 剧照 NO.1控制 剧照 NO.2控制 剧照 NO.3控制 剧照 NO.4控制 剧照 NO.5控制 剧照 NO.6控制 剧照 NO.13控制 剧照 NO.14控制 剧照 NO.15控制 剧照 NO.16控制 剧照 NO.17控制 剧照 NO.18控制 剧照 NO.19控制 剧照 NO.20

《控制》剧情介绍

控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8岁的叛逆男孩伊恩(萨姆•赖利 Sam Riley 饰)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着摇滚乐,对着镜子为自己画眼线。在他的眼中,家乡小镇死气沉沉,毫无出路,而喊出人生真谛的摇滚乐才会使得人的青春有着那么点儿乐趣。这日,伊恩前往伦敦观看著名摇滚乐队性枪手的演出。伊恩似乎天生就是为了摇滚活着,他在演出会现场结识了性枪手的三位成员,当时正在寻找主唱的他们认定了伊恩就是最佳人选。于是,男孩伊恩开始了他的摇滚之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201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37汉娜的法律大山的女儿亲情树恐龙侵袭暗咒14个由于特殊原因不能回老家的男子盾之勇者成名录第三季降妖伏魔之定海神针最后的卓柏卡布拉还是夫妻危机行动半生缘误判超时空罗曼史城事生活大爆炸第一季神奇数字马戏团第一季永远康考迪亚冻结的幸福柳浪闻莺孤男寡女忠犬八公梦魇绝镇第三季走进比尔:解码比尔·盖茨R2B:回到基地巨齿鲨爆笑虫子第一季

《控制》长篇影评

 1 ) LOSE CONTROL

作为Joy division(快乐分裂)的主唱,他在23岁的时候自杀,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二件大事,除了成名以外的第二件事.对于这个80年代的乐队来说,Ian是个灵魂人物.片名<control>就选自他们的一首歌<she's lost control>.他曾经也有快乐,天真烂漫.与妻子的相遇,一首华兹华斯的诗歌,被他轻轻吟诵: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eld a rainbow in the sky,so It was my life began ,so is it now I am a man.so it be when I shall grow old,or let me die...他们很快走向了婚姻,这于他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妻子为他诞下女儿的那一天,他仿佛还没有为突如其来的生活做好准备.不成熟的决定让他痛苦,当后来他发现自己已不再爱自己的妻子的时候他流泪了,他不愿意放弃家庭,而他也选择不了爱情. 在给情人的信中说"我在个人信仰和世俗的眼光之间挣扎徘徊,人心永远在理性和情感中挣扎,直到无法挽救之时.是不是一切到最后都一文不值,那还剩下什么?

能带走什么,又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他选择了自杀,在最辉煌也最不堪的时候逝去. 在他看来仿佛一切现在的所有到明天都将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他害怕再次痛苦.曾经对于妻子的爱已消散,他不知道自己可以留下什么,或许某一天连他最爱的情人他也不爱了,音乐也于他没有了意义.他害怕就如我们都会害怕,现在牢牢抓住的,拼命去珍惜的东西也许到最后会变得什么都不是,那个时候我们又将怎样去面对那种失落.我们这一辈子又是为什么而活着呢?

今天的努力难道是为了换回明天的遗忘吗?

或许我们不该如此悲观,或许有些东西到最后还是像当初一样在我们的心里,不会褪色.那么我们的昨天还有意义.可谁又能保证呢?

悲观主义者的眼里看不到希望,痛苦在他们的心里变得越来越重,最后他们将自己永远沉在了水底,见不到阳光,感受不到温暖. 很久前写的东西·

 2 ) 记住那曾经美丽而忧伤的生命

23,毕竟仍是太年轻了,年轻得无法承受得起那身心的两重考验。

爱情,婚姻,音乐,生命,他说,so it was my life began,so it is now I am a man,so it be when I shall grow old,or let me die...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 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最后,他23年的岁月以及那岁月所承受的一切,都在那烟囱中焚化成一缕缕黑烟,消散于阴沉的天空中。

23岁的Ian,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忧伤的孩子。

不仅仅是安妮卡,黛比也是,他始终无法割舍的生命的一部分。

不管他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他无法控制的病痛,他左右为难既歉疚又不舍的爱,他的音乐信仰在现实中的脱轨,还是其他的什么,这部电影的导演也仅坚持了他的摄影视觉——黑白影像。

也许,是灵与肉炼狱式的痛苦,带走了Ian年轻的生命,but who knows?

也正因此,尽管他弱化了Ian在生活及音乐生命中的其他细节,但这也已经足够,那黑白影像浮现出谜一样的忧伤的Ian。

我想说的是,萨姆是个优秀的演员,那眼神、表情、眼泪,都让人无法控制地忧伤。

没有太多的肢体语言,也没有太多的情节渲染,我们已然能够在那张年轻的脸上读出Ian的无助、彷徨和茫然。

这,让人揪心。

电影里所有的插曲都很棒,那首最熟悉的“love will tear us apart”,穿插在那黑白影片中,让人黯然落泪。

不写太多,但愿你也会喜欢这部电影,也但愿像记住Curt那样,记住Ian,记住那些曾经美丽而忧伤的生命,对音乐和生活充满狂热和信仰的灵魂,怎样黯然消殒。

 3 ) 主创访谈

阴影之下编译:苦力林当演员Sam Riley第一次读到Deborah Curtis所著的与Joy Division主唱Ian Curtis尖锐的回忆录 《从远方触摸Touching From A Distance》—同时也是Curtis传记电影《控制Control》的灵感来源—时,他把这本书与朋友分享,征求他们对这位歌手的意见。

他们说“他有点白痴,不是吗?

” Riley笑着说,“但我想,我会把他看成是故事中的英雄。

我觉得他的灵魂是浪漫且善良的。

所以他对我来说并不是白痴,真的。

” 由荷兰著名摄影师Anton Corbijn指导的电影《控制》于三月在英国影院上映。

两年前,影片的制片人Todd Eckert在谈到他们于90年代为获得 《从远方触摸》电影版权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时说,“我想关于这个题材好的故事不太多,但这本书是精粹之一。

”影片另一位制片人Orian Williams也特别的感到使命重大,必须找到一个让Deborah以及Joy Division其他成员信得过的导演。

尽管Anton Corbijn之前还没有拍过长片,但他的经历是无可比拟的。

早在1980年时,他就从荷兰来到英国拍摄乐队的照片。

他为NME担任摄影师的传奇生涯使他在八十年代成为了U2,Depeche Mode以及REM的首席摄影师。

事实也如此,正是Bono本人在2004年的一个派对上对Williams说:“你一定得让Anton拍这部片子。

”“最初Anton不想拍关于艺人的电影,”Williams解释说。

“但他意识到这不会是一个传统的摇滚乐传记片,这是个爱情故事。

”开拍后,导演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把电影拍成感性的黑白片。

Williams强调影片拥有“抽象、诗意且史诗般的效果,但不是高雅性的,这可不是头脑发热。

影片传统性的铺展开,导演对英国老电影情有独钟。

他喜欢大卫李恩、特吕弗、贾木许以及肯洛奇。

” 基本没什么名气的Sam Riley—他Michael Winterbottom指导的《24小时派对(24 Hour Party People)》中扮演过The Fall乐队主唱Mark E Smith—被选中扮演Curtis,Samantha Morton则出演备受煎熬的Deborah。

作为真实生活中的前Curtis夫人,在他们居住的麦克莱斯菲尔德观看在大街上重演的与Ian吵闹的关系的确是很痛苦的经验。

有几次摄制组都发现Deborah在哭。

“我从来没见过她,”26岁的Ridley说。

“我走在巴顿街上,告诉‘Debbie’我不再爱她了。

这出戏拍完后,又一位女士带着耳机坐在一边。

那就是Deborah。

我感觉很糟。

她对Samantha说:‘我为你感到难过。

’她很可爱。

第二天我穿着那件著名的雨衣,她对我说‘早上好Ian。

’这对她来说一定很古怪。

”在拍摄的前期阶段,导演决定让银幕上的乐队表演Joy Division的歌曲。

(New Order则提供间歇的配乐)。

这种突然变成“真实”乐队的经验更加增进了演员们的“兄弟情义”。

不久演员们私下就直呼对方为“Ian”、“Bernard”、“Hooky”和“Steven”。

Williams说“Hooky真的很Hooky!

”一段为花絮拍摄的乐队表演的片断手机版本已经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搜索Joy Division Control)。

这段录像真是惊人的专业。

Riley承认他的角色让他筋疲力尽。

在情感戏的告一段落时,另他悲痛的“自杀”一场被要求重拍,因为之前拍的失焦了。

“我当时真是沮丧极了。

但第二次效果还不错。

我感觉不能再低落了。

”那么Riley从他六个月的角色Curtis身上有何收获呢?

“我把他视为一个拥有创作天分的普通人,”他解释到。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乐队,所以我知道那种在路上的诱惑。

当你失去了往日的角色时,那将成为沉重的负担。

然后又有了癫痫症。

我倒癫痫症协会做了研究。

我遇到了一个十九岁的男孩,他的眼睛非常好笑。

他们对下一次的发作非常恐惧。

经常性的失控感,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总是存在。

然后就是副作用非常严重的治疗。

”“我觉得结局对他来说太沉重了。

但我却越来越喜欢他了。

认识Ian的人对他都有深切的喜爱。

影片拍完后我还是无法拍拖他的影响。

”这部电影部分的投资来自Depeche Mode的Martin Gore,同时也赢得了许多重要的追随者。

Joy Division的其他成员早前看过了试映后表示他们“完全认可此片并会给予百分之百的支持。

”“最初乐队看起来对影片并不感兴趣,但同时他们又被它所激发并想参与到其中。

”Williams回忆说。

“2005年我在利物浦的演出中见到Bernard,他说‘要拍得尽兴。

’我们做到了,而且成品非常出色。

 4 ) 他最后死了

【8.0】1、一个矛盾的男人,有两个女人爱着他,他却因为撕裆而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最后自杀了2、男主出轨,是个混蛋,但看完了好像感觉他也有点可怜03、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没有想清楚之前不要结婚,尤其不要生娃4、男主是乐队主唱,患有癫痫,他唱歌的时候也喜欢疯狂地、高频率地抖动,发作了癫痫也是这样5、男主有一种要死不活的丧感,他唱歌也是,感觉是要死之前的狂欢、回光返照6、男主的妻子挺惨的,男主的小三挺好看的,比利时🇧🇪女子?

挺美7、男主最后二十几岁就死了,生死的天平⚖️没有维护好,自身矛盾重重,无法控制自己,却又有良心和知羞耻,但是又一遍一遍投入小三的怀抱,出轨、撒谎,等等,男主最后死在了这种矛盾下8、乐队的歌曲好听,但是也聒噪9、电影还可以,内容比较独特

 5 ) 狠狠咀嚼失控的味道

他人控制自己?

自己控制他人?

自己控制自己?

又或是失去控制?。。。

我们在无控制的混沌中出生,进入控制下的人类集体,被形形色色的教化所控制,也在挫折中学习着自我控制。

准则就这样一丝丝渗进我们的大脑,直到符合人群的标准,搭建起我们的人生。

我们在控制中求得生存,也在控制中迷失方向。

我们不但必须学会自控,甚至还要努力学习控制他人。

不同的控制准则和方式造就了不同的人,不受控制的生活注定支离破碎。

就象Ian说的那样,音乐曾带给他欢乐,也使自己的躯壳变的陌生。

最终的Ian失去了对音乐的控制,对病患的控制,对爱情的控制,对婚姻的控制。。。

一切在他面前变成碎片,而他亦无力弥补,失去所有的控制回归混沌。

失控让人心慌,也让我感觉自由,灭亡与新生,只在一念间。

 6 ) 他已失去控制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_____Bob Dylan中规中矩的一部电影,大概Joy Division几个重要的点都提到,甚至你可以翻出《24 Hours Party People》去对照这一支伟大的乐队,以及一个年轻巨星的辉煌与消逝。

我想说这部黑白画质的电影里,导演Anton Corbijn在满足了那些想窥视一个短短的成名史版本的前提下,更想把握的是Ian Curtis这位天才被不断磨碎掉的内心。

他最后的一个动作就是把自己勒紧脖子然后一片黑暗。

《She's lost control》,这首歌毋宁是Ian内心的真实写照,这个如此年轻的生命,几乎还来不及控制住接踵而来的痛苦,就已经被死神遮住了企求光芒的希望。

二癫痫病患者,开出这么多药,紧接着告诉嗜睡,抑郁等副作用的可能,一堆药能够消磨掉一个人的勇气,如此可怕的事。

等到后来坐在被歌迷毁坏了现场这位年轻人,内心已经塞满了这么多恐惧,他颓废在那个舞台上,几乎忘记了能够招致如此人嫉妒的才华横溢,而仅仅是怯生生地重复着陷入与所有人为敌被仇恨的逻辑里。

那群愤怒的歌迷们仅仅需要一剂兴奋的放肆,这时候作为商业工具了的Ian,已经摸不着自己的身份,他确定害怕了这些现场,不知道是不是还会喜欢音乐。

结果,原先那个孤傲的天才变得弱弱而多疑,仿佛一下子老去了几百年。

三如此年轻就成家的Ian,自然逃不过责任的质问。

那个19岁的少年经历了一场甜蜜爱情,很快便步入婚姻殿堂。

是什么使他把自己关在电视机前,而慢慢消失了与妻子Debbie曾拥有的美好,可是难道这样的率性被判定患了年轻的幼稚病,进而所有爱都因为这样,未经过时间积淀的不够成熟?

等到Annik出现,一方面是淡如水的夫妻感情,另一面是这样一个美丽的女记者几乎占据了他巡演外的感情。

 7 ) when I can't control myself

我再也无法压抑我对他们的崇拜,再也无法压抑对他们的热爱.当每一个音符在耳边响起,脑海中是无数Ian在舞台上的扭动.到底我要怎样去怀念这样一支艺术化的乐队,是他们让我开始沉迷在post-punk这美妙的音乐中,这样的音乐对于punk来说,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化,或许他们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影响之大.还是回到这电影上来,如何去演绎这样的一支传奇性乐队饿故事,应该给导演一个难题,给像我这样喜欢他们的人一个巨大的好奇.但最终导演还是把重点放在了传奇性的主唱Ian的身上,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一部对他的怀念的电影.但对我,这些都是无限的美妙对于中学那些无法忍受的无聊课程,他又选择了什么?和debbie认识,然后拥有了孩子,过早的拥有,阻碍了他的前进,或许这就是"冲动的惩罚".在成名之后,另一个女人--annik闯入了他们的生活,然后和debbie糟糕的婚姻,还有那痛苦的疾病,都让他失去了前进的希望,或许还有成名后的无助,这点在许多人身上都发生了,难道这是一个摇滚圈的怪圈?影片中,当他和debbie说清之后,背景乐love will tear us apart正是对他们感情的巨大讽刺,同时也或许是他对annik的一种抱歉.最后,还能怎样,只有结束这一切,这些全都结束在那个早晨,一切的一切...但这些永远无法阻止像我这样喜欢他们的人对他们的爱!永远永远...

 8 ) 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

伊恩脱口而出华兹华斯那首诗歌(“每当我看见天上的彩虹”)的时候。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A rainbow in the sky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So is it now I am a man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Or let me die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

 9 ) Ceremony

其实我对jd唯一的了解就是Ceremony,真的绝响,不过我一直听的是新秩序的版本,有个评论说得好,就像讲别人的故事。

Ceremony是什么呢,极度的绝望和抑郁中居然有光。

真的失望的时候听是有奇效的,这时候就领悟到它真的是一种救赎。

不太听jd的歌居然是因为ian的唱腔,我觉得怪怪的,但是调子都很好,比如disorder (请不要打我,我真的希望没有人声,可是特么不听人声感觉缺了一块,人真的是蛋疼的动物)看了电影终于知道是怎么唱的了,原来是吃话筒……从Ceremony 开始讲起是我本期望能拍一下录绝响的画面或是有Ceremony 做片尾,没有想到用了atmosphere,但是也意外的很配,不过也是真的一灰到底了。

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音乐片,而且爱情线还占了极大的部分,算是败笔吧,也是我扣了星的原因。

而且女主都不咋样,没有一个长得比男主好看,比hook好看……大概是为了显示对ian的控制的一个部分,但我认为只能是很小的一个部分。

作为非歌迷,我觉得sam很好的还原了ian,除去那些所谓琼瑶的部分(但是我觉得用jd的歌做bgm也无大碍吧,毕竟是他本人心情的反映)那个病态的舞,令人欲罢不能的痛苦的眼(和我上一个看的超脱里ab一样)然后我大概也要用琼瑶的方式进行一些滥抒情

小鹿般的绝望无助啊Joy division 其实一点都不Joy,它的结局甚至是一个tragedy,多讽刺啊。

今年5. 18看到有人在jd专下说,我今天比ian curtis大了。

23岁他永远成了孩子控制,来源于几个方面。

他无法控制的爱情,乐队成名后巡演的压力,他的癫痫和无休止的药物副作用,以及这个世界施加给他而孩子般的心灵无法承受的东西。

导演把重心放在讲爱情上,把ian塑造成一个渣男。

就真的是渣,先是和伙伴的女友暗中拉小手最后还结婚了,那时候才十九,又一时冲动要生小孩,巡演遇到那个独立自由的女人又接着沦陷,觉得自己被婚姻,被灰暗的macclesfield控制,再次滑向深渊,自己又两边都不肯辜负,想做正确的事情,却都无力挽回,最后只能让自己消失做结。

天真单纯到偏执。

他对家庭的认识是理想主义的,无法推卸的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在左,自由的向往在右,无怪他在climax的时候褪下情潮终于放声大哭。

或许真的是早婚的坏处,一个孩子认为光是凭着几个月来相处的激情就希望能度过将来几多年的岁月,只是单纯地爱到不能自己而想要有一个两个人的结合体却没有想到过未来,等到看到Natalie 的那一刻,debbie已经预备好如何做一个母亲,而他完全没有准备。

他自己的人生还没有展开,便已经被家庭控制。

没有想到跟annik在一起是他笑得最开心的时刻,看到新生的Natalie 他也只是勾了勾嘴角然后是乐队。

我觉得每个乐队都会这样,oasis也这样,Liam就在刚开始巡演的那段时间觉得厌倦,Noel认为偏离了自己所想的音乐的纯粹。

开始都是希望自己成名的,而真正迎来的时候又都会无所适从。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听Bowie的少年来到那个台上的,觉得自己已经付出许多,而又被要求更多。

就在这个徘徊的当口,他离开了。

unknown pleasure 的封面真的美绝了突如其来的癫痫大概是让他转变的重要因素。

他本是无忧无虑希望能活挺长时间的,听到She's Lost control的那个女孩因为一次发作就去世的消息,是个有心有肺的人都害怕啊。

知道必须吃药,吃药也的确能控制,但无法忍受那一连串的副作用,也无法抗拒巡演的压力和酒精的刺激。

最终他是被病痛控制了,在最后一次发作后口吐白沫,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被这样病态地活着恶心到,他选择离开可以解释一切了吧。

说说ian自己吧。

我没能想到理想主义者这么一个精准的概括,我只觉得他还是没长大的小孩。

他当政府工作人员的时候是认真热情的可爱。

他对世界的看法尚且是简单的,比如父亲就是要做个好父亲,他心中的那个定义是很正派的负责任的人。

选择在一切还没开始的年纪就用死亡结束一切,也是个挺孩子的举动吧,无法忍受控制就自己了断。

固然是幼稚也是很有勇气,不同于苟活的那种勇气。

他始终是诚实的,他无法欺骗,对debbie最后仍是坦白了,对自己无力改变的他选择了了断。

看到这个孩子式的解决真是又气又好笑

ian其实是个文青诶,写的词都是那种抑郁的诗,虽然高潮部分略有不足。

也长于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写日记什么的,是很可爱的举动。

他和annik讨论自己喜欢的东西。

他说喜欢mancity的蓝。

太像了,我不懂为什么sam居然被豆瓣评了个最烂男演员厨房里的滑轮转动,一切又回到macclesfield回到他穿着写着hate的大衣在街上晃荡去上班的时候

回到他对朋友们念华兹华斯的我心雀跃when I beholdA rainbow in the skySo was it when my life began;So is it now I am a man;So be it when I shall grow old,Or let me die!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And I could wish my days to beBound each to each by natural piety.回到刚开始的那个下午,他从外面回来,画着眼线,躺在床上听着bowie。

 10 ) 斯

《控制》是相当细腻相当个人的一个片子。

主角在其中表现着一种状态,一种失去“当下”的自我对“当下”的自己控制能力的状态。

究竟是谁控制着当下的自己?

可能是别人,更多的则是过去的自己。

这一点在片子的开头就直白地说出了;影片中间催眠那段出现的绳子和影片最后主角上吊之间的关系也正暗示了这一点。

我们过去做过的决定,做出的选择,影响着“当下”的自己,一旦过去那个选择是错的,就要在当下与过去,理智于情感,两个不同的自我中挣扎。

癫痫病这一安排恰好表现了不受控制与挣扎这两个内涵。

这个电影给我的感觉很好,但不像其他片子,对《控制》的这种感觉很难清晰地分析和表述。

《控制》表达上面提到的那个主旨的主要手法其实只是叙事,而Annik事件是很主要的一个情节。

Ian处在老婆和Annik之间的表现与整个人的状态拍得相当真实:就像两个不同的人占据控制着自己,在老婆和Annik面前的Ian截然不同,给老婆的承诺也没有兑现——它不是不想兑现,也不是欺骗老婆,只是到Annik面前的时候,已经不是当时那个Ian在控制着这个肉体了;而在只有他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他便会很痛苦、很挣扎。

这种感情的质感远远超越了大多数时候文学或者电影对于外遇的解读,将其往深处推进了一大步,也向着真实推进了一大步——以前那种对外遇的肇事者的欺骗、不安、虚伪、喜新厌旧等的描述完全是站在客体(即外遇事件中的被伤害者)的立场地观察结果,往往并不真实。

《控制》在这一点上远远超越了一部传记电影,远远超越了被一些人冠以的青春伤痛电影。

《控制》短评

除了黑白画面处理还可以之外,一无是处

7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音乐上的才能不做评论,感情的部分很渣,婚外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不离婚,妄图精神和肉体爱着另一个,还用婚姻的枷锁锁着这一个守活寡~看完整个片子我只想说,死的好~(有人说电影对事实有扭曲部分,但真相到底是什么也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以上评论只针对本片)

10分钟前
  • 黑樱桃摩卡
  • 较差

黑白影调。画面太好看。男主角ok,女二号非常漂亮。人物塑造单薄。

13分钟前
  • 圈圈
  • 还行

快乐小分队和ian的生命很短,只有两张专辑那么短,可却长过new order所有的专辑,能说的也很长。感觉片子还是太浓缩,太跳跃。黑白,形容他们阴郁的《unknown pleasure》倒是很适合

17分钟前
  • ztlpoppy
  • 还行

疾走式狂甩臂发High状态挺新鲜

22分钟前
  • Carmen
  • 还行

有些矫情 有些真实 有些分裂 特别是他们的歌呼应的桥段看着很生硬比如:SHE'S LOST CONTROL响起之前 居然是老婆问IAN 回不回房睡...LOVE WILL TEAR...第一次响起的时候 被减的只漏了个前奏 接着IAN就接电话了 满生硬的...不过再次正式用这歌的时候是在宴会结束 放那儿还成 另外结尾那个长镜头好!

23分钟前
  • 毛裤!
  • 还行

是因为我不是JD粉么。。。就单从片子来看,Ian没有半点让人喜欢或崇敬或同情的地方。。。

27分钟前
  • Anubis
  • 还行

做传记片来评论,我没有话语权。单纯作为一部电影,黑白映像、干净漂亮的场景,很喜欢。

29分钟前
  • jijis
  • 推荐

男主其实颜值很有限,导演滤镜太大手提升到神颜。演员演得也很用心。没想到后面会变成八点档。然后感情部分,虽然他癫痫他压力大,有同情分,可是没弄好还是他的错呀,谁让他什么都想要呢。最后我觉得死因肯定没那么简单,他妻子不够了解他也是真的。我的直觉是他死于孤独。

31分钟前
  • 珍爱肠胃
  • 推荐

看过一系列以rock star为传记的电影后...才发现这部竟然不错....我只是不能忍受把乐队名翻译成“快乐小分队”.....=。= 真尼玛白痴的翻译...

35分钟前
  • 小仙人掌。
  • 推荐

3.5。忘记在哪儿看到(豆瓣?),说历史上从来没人拍好过音乐传记电影。那人可能是被《波西米亚》气到了吧,当时就想到《莫扎特传》这个反例。音乐人传记电影是传记电影(剧情片)和音乐电影(一种musical)的杂交类型。确实太多电影拿捏不好这座天平的尺度,剧情讲得稀烂琐碎,不讲理地并排摆上一堆tracks企图强行用音乐说话。《控制》也一样,前半段起奏太快,但好在它后半段的生猛情绪拉了回来,夫妻二人的积怨生活才是全片的重点。高对比度黑白影像也让电影积郁许久的情绪逐渐爆炸,也是Ian分裂的人格和生活的美学隐喻。从“控制”到“失控”,Joy Division的故事确实很适合电影,尤其是一直有“厨房下水槽”、工人阶级电影传统的英国电影,黑白影像也让人想起很多60年代的英国“新浪潮”电影。

38分钟前
  • 三十
  • 还行

拍成一个自己搞三角恋受不了就上吊了的讨厌的男孩

39分钟前
  • 明天是小春日和
  • 较差

有多少人能够有勇气不盲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42分钟前
  • 盛夏白瓷桃花酿
  • 较差

Ian的悲剧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是他的早婚造成的,他自己都还是个小孩,却要承担突如其来的家庭压力,所以他女儿出生的时候他的反应不是欣喜而是失魂落魄的跑出去抽烟。更悲剧的是他老婆根本不懂他(谁又能说自己懂Ian?)。电影又很大程度上参考了他老婆的回忆录,讲他的性格和挣扎的部分远多于音乐部分。

46分钟前
  • 卫析
  • 还行

如果拍得不是joy division和Ian的事情我才不会看下去。。。真是一种浪费

49分钟前
  • 叉叉
  • 较差

我并不是Ian Curtis和Joy Division迷,甚至于我很自卑地说我都不知道他们为所,以至于我看这部片子完全就当成一个陌生的电影股市来看的,一个癫痫青年的音乐之路

53分钟前
  • 炸炸蓝
  • 还行

主唱机器人式的台风?阴暗的灵魂?也许是演员让我费解了。快乐分裂乐队。作为上世界70年代的后朋克乐队,虽然仅仅维持短短3年,但在英国ROCK历史上仍占据了重要的一席,留下了2首传世之作《She's Lost Control》《Love will tear us apart》。

56分钟前
  • Daisy范黛西
  • 推荐

早婚的乐手得癫痫、用血签下的合约、最喜欢的颜色是曼城蓝、死时仅二十三岁。Ian Curtis少年时喜欢David Bowie和Wordsworth呵。

57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manchester

60分钟前
  • 水淀粉
  • 还行

他比他女朋友郁闷多了~

1小时前
  • 76.X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