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剧主要是看如何脱身,一些家庭片段就跳过去或者二倍速,总体来说,剧情还是蛮吸引人的。
女主的呆萌、敏感、细腻和男主的诙谐、体贴、机智可以说是很配的一个组合了。
在这么混乱的年代总是互相帮助,让人羡慕、感动。
开始的拿错箱子稍有老套,但不失一种推进剧情的好办法,不然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可能5集也遇不着。
他们两个一个会计,一个商人,智商在线,对于楚科长的紧追不舍见招拆招看得人很爽。
万茜的角色,软萌中带着坚韧,她对于这种性格诠释地很好,与以前演过的角色变化很大
而陈坤的演的双胞胎也性格迥异,一个古灵精怪但是能干大事,一个太过冷静比较呆板但是一直干着大事,人设好评。
整部剧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帮毛六爷填账之后在宴席上拍名单的任务,一个打掩护,一个拍往后冷静销毁证据,后面两人的配合也是非常的有默契,让人觉得是天生一对。
把胶卷放在别人的粉底里带出来也是非常的机智,这里节奏很紧,应该是整部剧最扣主题的地方了。
还有巫云甫牺牲了之后我一直在想婚礼这个坑该怎么填,没想到红事白事一起办,明明那么严肃的事我却笑喷了,就是为了填这个坑让乔老爷子无缘无故去世有点奇怪。
可惜的是这样的剧情后面就没有了,尤其是女主前夫回来女主没有怀疑的那段有点拖沓,扯得有点远让人惋惜。
最后的结局也是挺惊心动魄的,让我一直思考的是张晓光到底有没有爱过黄俪文,黄对张开的最后一枪也是因为张先开了一枪,但是张的那一枪并没有伤到黄而是偏了,可是以张特务的身手,打偏几乎没有可能,所以个人认为,张除了对钱,对黄俪文还是有感情的。
最让人难受的是男女主最后分隔两地,我多想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啊!
他们对于对方已经不仅仅是爱这么简单了,更像是生命的依靠和灵魂的伴侣,他们对对方的依恋和默契度绝不是普通伴侣所能匹敌。
尽管整部剧只有一次亲吻,但少才精,让人有更多的联想,这才是革命的情感,更多的是生死之交,过了命的才最珍贵。
他们的浪漫,是在不言间、体谅间、默契间、舍命间、思念间……
老三亮相了。
除了出场时的拽炫酷,后面就是一副不通人情,科学古板的面孔。
但是,老三的皮,可是暗搓搓的。
老三去还皮箱时,被黄家阿妈和黄俪文相继不友好的对待。
我觉得戏太长了,有点不可思议。
按理说,两人双胞胎,被人认错是打小就有的经验。
开头他就应该能醒过味,提醒对方认错人。
何况外面还有政府的车等着他去参加宴会,他又不是没事做。
但是,他居然“配合”黄家母女,还进屋“聊天”。
直到他顺着黄阿妈问:“这和我父亲还有什么关系”时,我忽然明白了,老三在钓鱼呢。
这个家伙,不但好奇老二的八卦,还好奇老爸的八卦。
看来科学实验并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啊。
他那脑子里的恶作剧及对家人的“关心”不会比老二少。
那么前面一个脑洞里关于老二是谁捞的,就要重新考量了。
老三在餐桌上说自己不知情,市长恭贺自己才知道。
旁边大嫂却铁口直断,只有老三有本事捞人。
这次,我站大嫂。
因为老三能让车子在外面等,说明他在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时,心理上是占优势的。
而且根据地下党提供的侧面情报,老三在台湾六个月,外围人员不得近身,看来政府对老三看得很紧。
这般礼遇与关照,会造成老三可以“有求必应”。
所以,老三捞了老二。
基于此,我要重新掂量老二的能力。
老二要比我想象中的更加厉害。
因为这政府特权的渠道在老三手里,那么老太太就不会有什么花头。
老二抗战时,能在黑市混得风生水起,完全是凭自己对信息的解读快人一步。
其实,老二也没表面上看来的那么“社会”。
他和黄俪文被姜科长堵在巷子口。
黄郦文手里已经拿着证明是共党的箱子了。
他但凡心里有一点私心,大可不必先蹲下来作势开自己的箱子。
如果搜箱子从黄郦文开始呢?
要么黄郦文挣扎想办法逃脱,引起混乱,他乘机而逃。
要么开箱一刻,电台引起众人围观,放松对他的警戒。
那一种都比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跑的成功机率大。
老二,其实有点烂好人的性格。
老三呢?
基于他很会利用自身优势,和政府“讨价还价”,换取特权。
还有一颗熊熊烈火般的八卦之心,并能若无其事的装懵懂。
老三,其实有点腹黑男的性格。
这哥俩,不论是互相玩,还是团结一致对外玩,都会很精彩。
这几天追陈坤和万茜的新剧《脱身》,印象里,陈坤从08版《新不了情》后,几乎很少出演过电视剧了,都是活跃于大银幕。
以他挑角色的程度,我多少有点期待新作的精彩程度。
故事的大背景在1949年快解放的上海,时局紧张,但已经不像之前有那么激烈的对抗。
从目前追的几集《脱身》来看,它有点像通过小人物成长来反映大环境的变化。
陈坤一人分饰两角色,哥哥乔智才,虽是富家子弟,但有种从市井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感觉,他圆滑、机警,有商业头脑,但心地善良,经常帮助人,所以好多“弟兄们”都听他的。
关于这部分,写得很好玩,陈坤演起那种胸有成竹、玩世不恭的少爷,还是游刃有余啊。
买南洋乌木那场戏,非常加分。
孪生弟弟乔礼杰则是个理智的学霸型人物,受人尊重的物理学家,绅士,但好像做任何事都从理性出发,面冷心善,跟哥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
他一出场很帅的,又是帮女主又是代为保管箱子。
但编剧也是不忘制造笑料,女主被抢包后吓得云里雾里,一直以为乔礼杰就是乔智才,所以才出了后续的乌龙事件。
亲兄弟,性格迥异,有好多场吃饭、谈话、互怼的同框戏,非常考验演技,不过我觉得陈坤应该演得不亦乐乎。
知道陈坤,是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开始的(暴露年龄),那时候他还是大男孩的样子,有个标志性的动作颔首一笑,非常迷人。
印象里,周迅饰演的双马尾少女,是上海滩知名大佬的女儿,倾心于他,喜欢叫他子坤哥哥。
剧中,他不是风流公子的性格,而是守护和不忍伤害的姿态。
剧外,陈坤好像没有做好一剧走红的准备,接受采访时会有腼腆的感觉,对于主持人提问,都老老实实的回答,实在回答不了就笑一笑。
那时候的他刚二十多岁,正青春年少,有大好时光。
关于采访,有一段陈坤大学老师崔新琴讲他趣事的片段,说他自尊心强,大概是班里组织郊游,让他负责骑自行车采购一些饮料、零食,陈坤也没说他不会骑,其他人左等右等不见来,最后见他推着自行车去又推着自行车来。
大家才知道,从小在重庆长大的陈坤,原来不会骑自行车。
他一直不爱解释,闷闷的,但对戏对人都挺用心的。
《脱身》也给了我这样的感觉,他和万茜这种实力演员,演了一对尚在认识共产党人,自己处在成长期的普通人。
万茜的演技大家都心里有数,拿过奖,有过许多前辈肯定,是那种认真拍戏的女演员。
记得《你好,疯子》上映时,陈坤还帮忙站台宣传。
那时候就传出陈坤邀请万茜一同拍戏的消息,《脱身》算是俩人的正式合作了。
从目前播出的部分来看,我觉得《脱身》有自己的特色,明明是谍战剧,但拍得很幽默,虽然情节紧凑,气氛紧张,但菜鸟搭配中,常常有令人忍俊不禁的效果。
比如,俩人刚开始,不但没有找到组织,还爆出同弄堂律师婚外情的大料,好在意外获得了组织内人员的注意,顺利交接了电台。
比如,陈坤上演单相思,在床上翻来覆去,或琢磨对方刻意疏远到底什么意思等等,简直就是心动少年们的翻版。
附赠惊喜是,还让观众看到了大乔小乔之间的实力diss,大乔乔智才觉得弟弟冷血,不知道单相思失败之苦,而弟弟乔礼杰则说哥哥容易放弃,并以自己每日实验失败几十次几百次举例,细致说明失败和希望之间的关系。
这也让我感觉,他俩就是那种相爱相杀型兄弟,知道对方有困难会帮助关心,但又看不惯对方的一举一动。
而且,乔家三兄弟已经算齐心,大哥经常帮着二弟说话,并没有那种家大业大后,骨肉倾轧的剧情。
乔智才跟家里人的互动,也超逗的。
感觉他作为一个脑子活络适合做生意的人,他其实有点不知道怎么跟家人相处,对众星捧月的三弟还有点吃醋。
所以他有事儿没事儿就哄着二老,骗个自行车骑啊,说自己从南洋做水果买卖回来啊。
不过乔老妇人觉得他总惹事,就关着不让他出门,乔二少竟然“威胁”自己嫂子。
陈坤眉毛上挑,故作凶悍的样子,简直不要太好玩,十足萌感。
当然,我最关心的当然是黄俪文和乔智才的感情走向,很期待万茜和陈坤这俩演技实力派能在剧中碰出火花。
目前看到十三集,优点都摆在台面上(演员阵容),但很遗憾,又一次在追剧的过程中把评分打低。
先说剧情,确实有点散,除了不断的进行单个归省计划,至今没看出埋着的一条大体的脉络,各方势力的交错并没有很突出,大部分停留在乔智才单线与黄俪文方和六爷方接触,各个人物的故事也没有很紧密的联系,还是发散式的进行,乔礼杰线的几次出现除了刻意表现人物的学究气质也没形成与其他角色有明显意义地互动(还是国产剧的老毛病,太拖了)。
总的感觉就是各方个人各过各的,虽是在埋伏笔积累高潮阶段,但确实手法稍欠缺点火候,让人没法形成太好的观影期待感。
再说角色,几位主演的表演都是没问题的,万茜前几集塑造的没有斗争经验,很容易就慌得一批的上海口音软萌小姐姐的形象还是挺有意思的,陈坤的两个角色表现整体来说也问题不大,基本还是有说服性的(不过弟弟乔的人物性格表现得稍过了一点)。
另外几位如赵文瑄等配角人物性格塑造也很鲜明。
所以,追本溯源,问题还是回到剧情上,我有时候真的搞不懂国产剧,明明花了那么多心思在硬件设施(好演员,现场氛围,配乐...), 却被最该做好的剧本创作,编辑弄得空有其表,名不副实。
我感觉还会有更多演员声势不小的国产剧在开播后会评分走跌。
有的时候好的剧本(提名白夜追凶)才是一个剧成功的关键。
持续关注中,评分待跟进。
陈坤老师的一人分饰两角太出彩,万茜的情感表达就该以那种方式,虽然很苦瓜脸,可一个死了老公,又是路人共产党,能多开心,能有多专业,剧情还是跟着实际情况走的不是么,很多人骂女主我就不太赞同了。
虽然我也会生气,但会尊重演员的付出,别一味的诋毁,此剧总体是可以看。
可以打个八分左右吧,希望大家以后看剧时心态平和一点,哪有那么多的手撕鬼子
张晓光一上线,我下巴掉了下来。
敢情人家,不是一块无字碑啊。
立马,我就开始搜罗脑海里的蛛丝马迹,考虑一个问题:他啥时候叛变的?
根据目前剧里的信息开一个脑洞,猜一下。
他应该去根据地之前就叛变了。
如果是合肥路那次爆炸之后才叛变的话,作为螳螂行动的现场最高领导人楚科长会不知道有一个活共党存在?
如果知道,楚科长也就不会有职场焦虑症了。
楚科长的焦虑是真实的,所以,问题来了:晓光是如何在合肥路金蝉脱壳的呢?
楚科长是南京方面的空降兵,他的手下中,有一部分是毛六爷的人投诚过来的。
估计,这部分投诚里的人,就有接应晓光的人。
如此说来,晓光和毛六爷是早就认识的。
是的。
因为这剧里还给了一个信息:南京会派一个秘密特工,代号是什么数字的人和毛六爷配合抢人计划。
这个信息很奇怪,只给了代码,没交代这个人的背景。
当年,国共两党互相渗透是非常厉害的。
毛六爷不怕有人冒名顶替吗?
连个接头暗号都没有。
这说明:毛六爷是认得这个秘密特工的脸。
而且什么样的秘密特工能对组织的归省计划进行摧古拉朽式的打击呢?
别忘了,开局是1948年,剧一半的时候,过小年夜了。
现在可是1949年。
最后图穷现匕首的时候。
当晓光上线时,的确,还有什么一个获得组织上下高度认可的同志反手捅刀,来的更有效呢?
再往前推算,因为黄郦文怀孕四个月,孩子是晓光的。
那么四个月前晓光是在解放区的。
而晓光民国二十六年离开上海到解放区,是带着黄郦文的。
这中间都不会用叛变的机会。
所以,我想,那次民国二十四年那次上海地下党地震中,晓光应该折进去了。
因为叛变,所以放出来了。
这么多年,潜伏在后方,还发展了河洛同志。
河洛同志曾经在电报里问过一句当时很莫名其妙的话:和我通话的是,螳螂行动最高指导人吗?
楚科长回答说,我是螳螂行动最高指导人。
在后方发电报,分分钟都是危险,没有哪一句是废话。
当楚科长要求河洛深挖黄郦文高级特工背景的时候,河洛问了这句话。
我现在才明白这句没头没尾的话,螳螂行动实际上的最高指导人是张晓光,楚科长只是个幌子。
张晓光设了一个局,把负责归省计划的组织精英集中在一起,让党国一锅端了。
然后,自己也乘机归队。
河洛问这句话,是为了确认对方不是张晓光。
直白的回答肯定不是河洛和晓光约定的答案。
于是,自此之后,楚科长就没有河洛这边提供更有效的情报。
想到这,我忽然为楚科长悲伤起来。
之前,我一直有一个疑点想不明白:他是如何得到南京方面赏识的?
他并不聪明,做事抓不住重点。
但居然,能成空降兵?
但现在,我想明白了:上面的领导就是看中了他的蠢,看中他看不透自己摆得棋局。
所以,把他放在前面抗雷呢。
人,总归是聪明点,比较好。
动脑子的路,的确比较难走,但至少不会不明不白被人丢弃。
不过,楚科长也不孤单。
这剧还有一个和他同病相怜的:黄郦文。
对于黄郦文来说,张晓光是自己可以不动脑子的领路人。
她一直强调晓光伟光正的形象对自己的影响。
现在时局将告诉黄郦文:领路人也不是正确答案。
这个人生考题要你自己选,你怎么答?
用你自己的“自我”去解答吧。
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不要别人告诉你,要自己告诉自己。
好多人在讨论编剧水平不够,我觉得整体剧情把握做的很好呀,推进也比较合理。
至于具体小事情,主角有些开挂,这也正常,不然主角死了你看什么,谍战剧,目前除了柳云龙六爷哪个主角不自带光环了,余则成,明家三兄弟……第二点是有些觉得家长里短太过琐碎。
我反倒觉得镇宁邨太安静了,巷子空空,有那种总经理办公司桌面干净到没有一张废纸的感觉。
大家都喜欢日剧里面画面充实感,那些都是因为背景设置的好,不能把人跟环境分开的。
翠萍不也跟局长太太逛街打牌吗?
其实我记得翠萍还不够丰富,周围邻居,买菜小摊贩。
没一点真实感。
红色里面挺好的,同福里人物性格表现的很好,比镇宁邨钱太太张太太更真实,后两者有点儿脸谱化。
明家也是四姐弟感情好更加分。
第三,人物性格设置也不错。
大乔从小黑市混的,脑子灵,有些投机,但不是人性,他的人设大家最没意见。
小乔我也能理解,他的世界是理性与逻辑的世界,他对于他看不过眼的都会讲,对于不感兴趣的也不想分心。
说他对父亲的死没感情,其实也不是,他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他不是没有,他只是认为简单理性的思考更有利于维持他的世界,所以他选择这么做。
他去参加婚礼,是因为他事先答应了,不想食言,因为是他为数不多可以聊天的好朋友。
后来着急走,走不脱也是不懂斡旋,生硬。
妈妈打他耳光 他抬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他也知道对父亲有比朋友更大的责任,只是他原本计划行不通了。
黄丽文是点拨他感性的观察世界,他听进去了,所以他开始春心萌动了。
(我觉得最初小乔就对俪文高看一眼,一是出于绅士,二是他认为俪文是符合他逻辑标准美好的的存在。
再有了拉丁方块之后更觉得找到了知音。
家里他每一个人聊得来,爸妈太宠他,大嫂经常脑残,跟大哥都没怎么讲过话吧。
就跟大乔聊过心事。
所以他是孤单的。
他对巫云甫的感情比你们想象的更纯粹,强烈。
他是希望巫跟他爱的人在一起的,但他也看不惯丽娜欺骗,一心要拆穿这骗局,在丽娜看来是反对婚事,但他确实不反对。
)唯一的事他台词太尴尬,理性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背概念,有几个直接解释名词,甚至不是相关学科的名词,没铺垫,略牵强(比如他只看物理方面的书,不看时政报纸,却了解心理学)。
有点神化跟拔高。
他可以博闻强识,但不应该像本专业一样,应该有些许差别,人物才更立体。
俪文不是地下党,她只是个会计,是个期待丈夫回家的妻子。
她有条理,心思缜密是她性格,但她没有经验!
没有经验!!
没有经验!!!
她帮老叶是因为认识,人情。
她出站以为大乔是组织的人,所以对他有至少五分的信任,以至于要他帮忙找组织,后面又后悔(大乔感激她救命之恩,开始喜欢她)。
他俩找组织明显的黄是工作,大乔为了跟她相处。
找到组织后,她知道自己丈夫去世,所以她怕自己撑不过去,想通过为组织做事纪念丈夫,可没有一个人教她怎么开展工作(这个有点扯)。
所以她感觉不到大乔喜欢他,即使感觉到了,也不想承认,因为她还是爱她前夫。
她跟大乔纯粹工作同事(即使她知道了大乔不是组织的,还是有些信任他的,但同时她没告诉大乔唐医生的事,说明还是防着他的,算信任50%)。
他喜欢她,她不喜欢他的故事。
大家都觉得俪文在利用大乔,可她在工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同时不暴露自己,她做的还蛮好的呀。
大乔在恋爱,争取尽可能跟她在一起的时间,他恋爱也蛮开心的呀。
至于结婚,黄认定大乔对她没感情只是金钱交易才结婚的,唐医生也劝他了结婚不是儿戏,但她认为金钱交易可以保护她的孩子,为什么不呢?
后来结婚后才开始爱上大乔,挺合理的。
至于小乔,如果不是她当你私奔,或许俪文可能是嫁给小乔这种人。
她俩挺般配。
她懂小乔。
跟lenerd 懂sheldon一样。
丽娜,为了生计去了舞厅,支持家用。
原本应该要照顾她的母亲姐姐都做不到,她只能自己做。
所以怨恨离家出走的姐姐,但同时依赖这个姐姐。
以为终于可以结束独挑重担的日子,结果巫不出现,又碰上乔家白事。
她是要发泄的。
她怪巫,可是巫不在身边,她只能怪他们的爱情,只能怪乔家、小乔。
她性格来说有些刁钻,可自己的期望破灭,她接受不了而已。
我受不了的人设是乔妈。
性格不丰、矫情过头了。
但是演员还演的不错。
林妈很搞怪,但也很可爱,人物丰满。
钱太太太人设脸谱化,演员还不错。
楚科长是外来的和尚,压不住地头蛇。
俪文挂上毛六爷一条线,她不敢轻举妄动。
怀疑是救国会的(瞎猜的),看不惯不作为的风气,跟老派人物不搭。
后勤科长跟毛六爷是一类人。
他们不关心党国大业。
他们只在乎自己的钱。
有人利用便利用,没用了怕泄密就灭口。
有用继续用,哪怕身份存疑,也得帮我干完活再杀。
他们这种人有漏洞,玩不过大乔。
但大乔未必是楚科长对手。
只能是各方牵制楚。
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三九胃泰跟纯甄,想跳过。
广告一个名字就忍了,还暖暖胃,广告slogan都出来了。
毁了一部剧。
比起来,伪装者良心多了。
演员方面都很出色。
竟然有陈坤演技进步很大的feel(对比金粉世家,寻龙诀),大小乔都把握的很好。
万茜也喜欢了。
之前只看过她翻拍韩剧七公主那部,以为她也就那水平,现在很惊艳,有种想去看她那部疯子电影的冲动。
海一天也很好。
许大茂太瘪,这部看得出演的很好。
不喜欢楚科长的扮演者的演技。
他的演技全是剧情矛盾凑出来的,在几个主角里面,明显弱了。
丽娜扮演者比当下偶像剧小花主角强,但在里面算不上优秀。
跟巫云甫扮演者有的一拼。
唐医生也不出彩。
还不如王律师。
(我有一个奇怪的点,看到王耀庆就觉得讨厌,我也想不起我最早看的是什么了,早早把他的脸跟阴险好多人在讨论编剧水平不够,我觉得整体剧情把握做的很好呀,推进也比较合理。
至于具体小事情,主角有些开挂,这也正常,不然主角死了你看什么,谍战剧,目前除了柳云龙六爷哪个主角不自带光环了,余则成,明家三兄弟……第二点是有些觉得家长里短太过琐碎。
我反倒觉得镇宁邨太安静了,巷子空空,有那种总经理办公司桌面干净到没有一张废纸的感觉。
大家都喜欢日剧里面画面充实感,那些都是因为背景设置的好,不能把人跟环境分开的。
翠萍不也跟局长太太逛街打牌吗?
其实我记得翠萍还不够丰富,周围邻居,买菜小摊贩。
没一点真实感。
红色里面挺好的,同福里人物性格表现的很好,比镇宁邨钱太太张太太更真实,后两者有点儿脸谱化。
明家也是四姐弟感情好更加分。
第三,人物性格设置也不错。
大乔从小黑市混的,脑子灵,有些投机,但不是人性,他的人设大家最没意见。
小乔我也能理解,他的世界是理性与逻辑的世界,他对于他看不过眼的都会讲,对于不感兴趣的也不想分心。
说他对父亲的死没感情,其实也不是,他是理性大于感性的人,他不是没有,他只是认为简单理性的思考更有利于维持他的世界,所以他选择这么做。
他去参加婚礼,是因为他事先答应了,不想食言,因为是他为数不多可以聊天的好朋友。
后来着急走,走不脱也是不懂斡旋,生硬。
妈妈打他耳光 他抬棺,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他也知道对父亲有比朋友更大的责任,只是他原本计划行不通了。
黄丽文是点拨他感性的观察世界,他听进去了,所以他开始春心萌动了。
(我觉得最初小乔就对俪文高看一眼,一是出于绅士,二是他认为俪文是符合他逻辑标准美好的的存在。
再有了拉丁方块之后更觉得找到了知音。
家里他每一个人聊得来,爸妈太宠他,大嫂经常脑残,跟大哥都没怎么讲过话吧。
就跟大乔聊过心事。
所以他是孤单的。
他对巫云甫的感情比你们想象的更纯粹,强烈。
他是希望巫跟他爱的人在一起的,但他也看不惯丽娜欺骗,一心要拆穿这骗局,在丽娜看来是反对婚事,但他确实不反对。
)(最后我有一个奇怪的点要坦白。
我不喜欢王耀庆,一看他就讨厌。
我忘记最初看什么电视什么电影了,我把他的脸跟阴谋、城府、欺骗、油腻联系在一起了,看哪部都觉得不是好人。
甚至觉得真实的人生中也不是什么敦厚的人。
现在对朱刚日尧也有这种感觉。
向以上两位演员表示深深的歉意。
)
《脱身》的剧方宣传一直说是有谍战元素的年代情感戏,谍战只是元素,情感戏才是本尊,不知道为啥被电视台强行贴上烧脑谍战的标签?
冲着看谍战去的吃瓜群众自然会挑出一堆槽点,反派太弱,换箱子太巧,逻辑不严谨。。
可对于一部浪漫爱情喜剧来讲,反派是笨贼,用误会巧合推进剧情,都是标配啊,至于逻辑,也没什么真正的硬伤吧?
就问群众一句话,您乐没乐吧?
《脱身》播了几集,引起讨论不少,作为本剧的编剧和监制,过来唠叨两句。
这部剧的创作初衷是想做一部带冒险元素的浪漫喜剧。。
在目前的电视剧市场上,还没有现成的标签,可以贴在我们身上。
当初我在做《河神》时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标签代表着一种预期,被贴上标签,再接受评判的话,可能会让大家失望。
比如冲着“烧脑谍战”来的观众,在这儿得给您陪个不是,我们没想要蹭这个热点,造成这个误会,怪市场的归类法则简单粗暴了些。
我们认真做一部剧,是希望您累了一天回家,能乐乐呵呵看个戏,捎带手还能喜欢上剧中某位可爱的年轻人,关心下他们的命运,这样,就足够了。
我坚信,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命,我自己觉得未来在情感渐入佳境以后还挺好看的,如果那时候,观众还想往我们身上贴标签,我愿意接受两种选择,好看或不好看。
我接受每一位观众的检阅和批评。
关于这个剧里大家指出的问题和槽点,我愿意向大家一一做出回应,有些也许是解读误差,有些也许有创作上的无奈,有些可能确实是我们能力所限。。
谢谢大家,希望能跟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
黄郦文妹妹的相亲会失败。
但失败的如此彻底,乃至双方都不留情面,完全是乔老三“添把火”的搞破坏。
老三为什么会出现在巫家完全私密的相亲宴上?
不可能是巫大队长找来的。
老三对震旦太熟悉了。
巫大队长对妹妹的相亲培训也仅限于专业与校址。
因为妹妹在答到喜欢旧校址的时候,还下意识的和巫队长交换了一下眼神。
完全是一副“我背的答案对不对啊?
”的模样。
说明,妹妹即便是这种简单“背书”功课,都有困难。
请老三来赴宴,简直是自己找死。
那么,在巫家和老三私交好到可以请老三参加家宴的,就是巫家父母。
所以,别看巫家妈妈在楼梯上说“好人家的女儿”。
人家心里根本就不信任你,早就摆好鸿门宴了。
因此,这里的责难主场应该是巫家父母,乔老三只是帮手。
在有意识的引导妹妹对震旦教授完全错误的反应之后,已经确认妹妹不是女大学生。
实话来说,乔老三的家宴任务已经结束。
因为老爷子已经不客气的拒绝了妹妹的孝敬。
说明巫家父母也get到妹妹的假冒。
接下来,他可以乖乖做一个背景板,听完巫家阿妈对妹妹的“训话”,然后吃饱喝足的走人。
乔老三偏不。
他还要对妹妹进行穷追猛打,装傻充愣的挑出“扎针”这个常识错误。
势必要揭开妹妹的伪装面纱。
事出反常必有妖。
为什么呢?
因为能收到如此看重脸面的巫家父母邀请,参加辩伪家宴。
说明乔老三在公开场合是一个嘴巴很紧的人。
一个嘴巴很紧的高智商者,在心里得到正确答案之后,不大有兴趣和无知者解释前因后果。
太累太烦了。
所以,扎针这个引起揭秘动作的活,属于老三的加戏。
妹妹这么倒霉,引起老三的穷追猛打,完全是替姐姐背了黑锅。
因为姐妹俩在老三面前一亮相,老三就脱口而出:“黄小姐?
”可之后,整场宴会他都没有和黄小姐进行礼节性的寒暄。
保持不认识的距离。
可见这句黄小姐,完全是他意料之外的脱口而出。
黄小姐为什么让老三如此上心?
因为老二才在老三这里控诉失恋的痛苦呀。
老三对老二的感情,那是相当奇怪的。
属于我知道老二废柴,但全天下可以欺负老二的只能是我。
你们谁都不可以欺负老二。
你看老二坐牢,他去捞人。
捞了人,立马在家宴上给老二难堪。
但老二不吃饭,唯一跑去看老二的也是老三。
老二赶他走,他立马转身拿了眼镜戴上,一副我来花时间的模样。
听完之后,完全对失败非常生气。
好似老二感情的失败和他的试验失败是一回事。
所以,黄郦文你惨了。
你已经成功引起老三的注意。
您自求多福吧。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